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238|回复: 32

中医学步录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6-7-6 23: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医易相通,早想学习些中医知识,无奈一直心有余而力不足。最早接触易术数部分,有太多的术数疑惑纠缠在心中,也有诸多杂事,恨少机缘也。屡屡拾起些中医的书本,读不进去。近逐渐感觉习医之机缘已到,可以读医品味了。也有了更强烈的探索中医玄奥世界的愿望。遂决定开此贴,记录学习之过程。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3: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习易之经验,用之于医,应该学起来会更加顺利一些。而按习易之经验来说,需讲究来去二字,来即万象所以来,去即如何利用自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而医中的重点当为生理,病理,医理。生理,生命规律也。病理,乃何为病也。医理,乃采取相应手段措施以祛病也。有简奥到繁细,需逐步细致梳理贯通。如此方能学到实在之内容。学医应该会比学易更容易上手些。因医有太多前辈把毕生心血精华留书著作故也。而且医书也不像易术之隐秘,少了很多人为的交流障碍。易,碍于传统习惯,各门内之关窍常怕他人知之,而医,有太多的前贤后贤,生怕他人不知之。故医当更易于入门上手。而若极其至玄至奥,医易恐怕皆有相似局面也。皆难以说清描得明白,又或者同样守秘之故。但医有一个好处,即使学搞不太清万象之所以来,鉴于先贤的诸多真实经验,也往往不影响具体小问题的解决。这个特点又与易之风水,有较大的区别。易之风水在运气上是会影响吉凶的,而医之运气也会发病,但往往并不影响医疗手段之去病。即易之风水在来去上是一体的,而医在来去上可以分得更清晰一些。如上所言,欲穷其精微,也只能尽可能集百家而求融会贯通之。恐怕舍此,也难有二途。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00: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分归元 于 2016-7-7 00:02 编辑

学医,乃利益众生之事。又无太多所谓干造物之忌。欢迎更多易友进来一齐学习。也希望诸多医学前辈不吝赐教经验心得和各种诀窍。小弟在此先谢过了!
发表于 2016-7-7 07: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分归元 发表于 2016-7-6 23:54
以习易之经验,用之于医,应该学起来会更加顺利一些。而按习易之经验来说,需讲究来去二字,来即万象所以来 ...

说的很好,我也是前些年就想自学中医,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去实现,希望兄台将此贴坚持下去!!!
发表于 2016-7-7 10: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輕舞 于 2016-7-7 10:23 编辑
三分归元 发表于 2016-7-6 23:54
以习易之经验,用之于医,应该学起来会更加顺利一些。而按习易之经验来说,需讲究来去二字,来即万象所以来 ...

中医和易学虽然同源,但是有不同之处。学中医要遵循医学的发展规律。以病人的变化之象为先,而不是易学中的以天地之象为先。
举例来说,酷暑天气,天降大雨,病人有很多种变化对应这种天气,比如有人拉肚子,有人发烧,有人流鼻涕,有人寒热往来,有人没任何感觉,这都需要辩证,分清主客。


中医不是自学能解决的问题,这行忌讳很多,用药如用兵,用药不当,医亦可杀人。所谓学医三月,天下无可医之人,学医三年,天下无可医之药,楼主有机会去跟师从学习比较好。

发表于 2016-7-7 10: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分归元 发表于 2016-7-7 00:00
学医,乃利益众生之事。又无太多所谓干造物之忌。欢迎更多易友进来一齐学习。也希望诸多医学前辈不吝赐教经 ...

阁下想学中医,很好.先背熟<药性赋><汪昂.汤头歌><濒湖脉学》三本小书,那你就入门了。不要浮夸到易学和中医的关系上去,那是说说而已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21: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angel 发表于 2016-7-7 07:18
说的很好,我也是前些年就想自学中医,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去实现,希望兄台将此贴坚持下去!!!

多谢angel兄鼓励,虽然医学也不太好学,小弟会坚持把帖子做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21: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輕舞 发表于 2016-7-7 10:21
中医和易学虽然同源,但是有不同之处。学中医要遵循医学的发展规律。以病人的变化之象为先,而不是易学中 ...

赞同兄的见解,学医就要以人变化为中心。而拜师事,实在非自己所能掌控。也不能因没师就不学。其实小弟看一些医学典故,自学成才的好似也有不少。扎根实在,小弟觉得尤其是初学,实在没必要去研究太高大上的医学部分。而医学之风险应当也是可以控制的,刚开始学肯定是先拿自己当白老鼠。想学,也只能小马过河,试着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22: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yeqin1948 发表于 2016-7-7 10:37
阁下想学中医,很好.先背熟<药性赋><汪昂.汤头歌><濒湖脉学》三本小书,那你就入门了。不要浮夸到 ...

感谢yeqin1948先生指教! 绝对认同从基础逐渐学起。不然真的是天花乱坠,无从把握了。小弟也认为不宜从天地运气入手去学,而宜于从大家比较认可,争议较少的基础部分学起。认病识药确实乃基础中的基础。非常感谢先生的指教。学医的方法问题,会因为众多前辈的指教,而变得更为清晰和实用。再次感谢先生!
发表于 2016-7-8 07: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需正式入学学习基础,必须正统,否则一错一切错。。。。。
发表于 2016-7-8 14: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分归元 发表于 2016-7-7 21:57
赞同兄的见解,学医就要以人变化为中心。而拜师事,实在非自己所能掌控。也不能因没师就不学。其实小弟看 ...

医不自治。你这个拿自己当白鼠。又没人领路。真是风险太大。一般医家很少给自己用药,因为对自己不够狠,不能置身事外,
通常都有闭门留寇之嫌。一定要有老师呀。。

楼上那位说得对。千万别拿易经学中医。中医就是中医。
发表于 2016-7-8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eqin1948 于 2016-7-8 15:06 编辑

自学中医宜看的书:
              一。初步:药性赋      汤头歌诀      濒湖脉学     医学三字经        医学入门
             二。中级:中医基础    中医内科学    济阴纲目    傅氏女科       幼幼集成     时病论     温病条辨    寒温条辨    医宗金鉴
             三。高级:伤寒论    金匮要略     黄帝内经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门法律    医学心悟     名医类案      陈修园医书十六种    丹溪医集
                   徐灵胎医集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集      李东垣医集     类证治裁
                    挂一漏万,暂写这些。
发表于 2016-7-8 15: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angel 发表于 2016-7-7 07:18
说的很好,我也是前些年就想自学中医,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去实现,希望兄台将此贴坚持下去!!!

你们都是自学吗  这能学道什么程度   我已朋友也想学   但没底
发表于 2016-7-8 17: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輕舞 发表于 2016-7-8 14:53
医不自治。你这个拿自己当白鼠。又没人领路。真是风险太大。一般医家很少给自己用药,因为对自己不够狠, ...

医者,意也,易医同源,是指阴阳,明阴阳,通圣意,随手是药,是为仙法,或不必药,意到,或神到,或言到病即愈也。先学易,后学医,如高屋建瓴,先学医,后学易,如顺水行舟,易者,体也,医者,用也,易一体而万用,医一用衷中,此三分归元,天阳地阴,人为中道,中近于庸,中庸之道,五为黄极,五土河洛,归于地中,是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法理,理法数,数法太极,太法无极,无极法原点。

此之谓张锡纯中西衷中录,中者,心也,宇宙之须弥(山),灵之所,意在也。是故,通易学医不必全背药性赋,脉经,甲乙经,。。。药如兵器,药不是兵,兵不再多,而在精,药有千种,飞刀死生,一针回春,流注龟灵!

发表于 2016-7-8 17: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郎 发表于 2016-7-8 15:29
你们都是自学吗  这能学道什么程度   我已朋友也想学   但没底

想学中医,明乎易,只需:内经,伤寒、本草、脉经足矣。用之近可以养身,修之远能够救人。
发表于 2016-7-8 20: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eqin1948 于 2016-7-8 21:04 编辑

         我不以中医为业,且因为文革之故,失去了从师的良机。我父亲是位老教员,和几位名中医过从甚密。间中也得到一些指点。其中有个黄老中医,是个名家,我父曾向他表示想让我从其学医。但时势不由自主,个人下放去耕田,黄老进了牛栏。回首往事,悲从中来!后来,买了一些书走向自学。几十年了,甘苦自知,然乐此不疲,不知老之将至。
        很失望的是,我们这里,你没有从医学院校毕业,根本取不到行医资格,免强进行,就有非法行医之赚。现在医患者关系紧张,患者家属打医生时有所闻,若你无牌,且勿行医,否则行路可难。
        学中医从《汤头》《药性》《脉理》起,背读那三本,就是黄老医生的教导,他曾在我面前,不用拿书,背出了濒湖脉学前二十页。现在我不用书能写出四百种中药,二百首汤头,都是拜黄老医师所赐。因此朋友叫看病,一支笔,一张纸,就可开药方。不背书,看病时,难道带书去翻?
                    《濒湖脉学》浮脉第一首
                                                         浮脉唯从肉上行
                                                         如循榆夹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
                                                         久病逢之却可惊

































发表于 2016-7-8 21: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能开此贴,继续!
期待楼主的精品!
发表于 2016-7-10 10: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常道吉 发表于 2016-7-8 17:16
医者,意也,易医同源,是指阴阳,明阴阳,通圣意,随手是药,是为仙法,或不必药,意到,或神到,或言到 ...

孙真人千金方有云大医精诚,从医必须学易,同源是不假。但是不通用。若是通用。就不会单另称为另外一门术了。



医有具体的应用范围,种种变化之机,并非看几本书就能解决的问题。
发表于 2016-7-10 17: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医易,学易难!个人观点!
发表于 2016-7-10 17: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医实践很重要,易学可以和医理相联系,但不尽然!
发表于 2016-7-10 17: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郎 发表于 2016-7-8 15:29
你们都是自学吗  这能学道什么程度   我已朋友也想学   但没底

自学是可以成大医的!历史上有很多先儒后医的名家,都是自学成医的!
发表于 2016-7-10 17: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如果有名师指点,进步很快。
发表于 2016-7-10 17: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輕舞 发表于 2016-7-8 14:53
医不自治。你这个拿自己当白鼠。又没人领路。真是风险太大。一般医家很少给自己用药,因为对自己不够狠, ...

“医不能自治”,这种观点是错的!很多名医为了了解药性,亲自尝药!李时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有“久病成良医”也说明这个道理。一个医生连自己的病都不了解,不敢治疗,他还有什么理由去治疗别人?!他的病金贵,别人的病九不金贵吗?!
呵呵,个人观点!
发表于 2016-7-11 08: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輕舞 发表于 2016-7-10 10:01
孙真人千金方有云大医精诚,从医必须学易,同源是不假。但是不通用。若是通用。就不会单另称为另外一门术 ...

“但是不通用”
有哪一门学问是通用的?机合电通用吗?物理和化学通用吗?药和针通用吗?所谓用是具体的操作实施运用,没有一样是通用的,通者理也,所谓一通百通,万法归一,万理归一,用者法也,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者执一掌万,举一反三,用者悉一精一,金石为开。

发表于 2016-7-11 10: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常道吉 发表于 2016-7-11 08:22
“但是不通用”
有哪一门学问是通用的?机合电通用吗?物理和化学通用吗?药和针通用吗?所谓用是具体的 ...

救死扶伤和学习易学是两回事。 既然看不懂我说的这个意思,那就不讨论了。何况对楼主来说,他也就想拿自己试验试验,不涉及到病家危险。你有啥想讨论的请直接和楼主说。不用回复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4: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易友的热情参与! 帖子太多,请恕小弟无法一 一回复了。小弟说下自己的看法。
      小弟早些时候想学中医,确实也有过无法考证不能行医的顾虑。不过渐渐地把这个顾虑给消除了。主要是想较深入地学习了解下中医究竟是什么样子。所以行不行医就没有太多必要去考虑了。起码自己可以用吧。如果水平好了,身边人还可以用吧。小弟是这样想的。

     医能自学到什么样子,老实说,小弟也不知道。不过历史上确实有些自学成才的名医。学的好坏,可能还主要的在于自己了。说句俗话,老师等是外因,自己是内因。

     小弟赞同上面说的,书最好能背一些,起码背熟了,不必用时再老是翻书。背书是有其特别的作用的。但小弟不太赞同,一下就看或者背太多书。小弟前些天去书店买了几本,第一本是《圆运行的古中医学》,第二本是备考用编写的一本《中医诊断学》。 当时看到四小经典,可惜一犹豫没买,不过小弟已经从本网下了一本。这本是可以背背的。确实挺好。 第三本,小弟从旧书摊买了一本郭生白老先生的《伤寒六经求真》,另外还有一本《四诊抉微》,以及一本中药书。

    小弟认为学中医,要选少量一些书去精读,反复去读,去品味。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中医就要反复去品读,去揣摩。直到能较好地领会到书中精髓,言语之外的一些东西。因为凡是奥妙的一些学问,都是比较难以说清楚的。重在心领神会也。


   小弟认为,初级阶段,学习的重点,不是去读多少书,而是紧扣医论,去尝试理解搞明白身体生命的尽可能多的现象。诸多现象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天机奥妙。病何以病,各种方法又何以能去病。这些病来,病相及其变化,和病去的内在规律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因此,小弟总结了学习的一个模式,叫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充分阐释生命现象,包括生理,病理,医理等为学习的中心和重点,两个基本点就是药性和诊断。 诊断是病相的充分展示。望闻问切等等。用药,则是最常用的一种治病手段。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5: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也查阅浏览了一点网络上对中医的看法,大体都认为中医缺少系统的理论根据。各门各派各种说法相互之间不是太赞同。比如大家通常都认为从古至今读懂《伤寒论》的尚无一人。彭子益书中有这意思,郭生白书中也有这意思。记得小弟也浏览过李阳波的书,其序言中就明确写道,千古懂仲圣的只有李一人。 小弟列举上面这些说法,不是要排斥这些前辈。只是说明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医的系统理论可能还不是那么完备鲜明地被阐明过。各位名家,应该都发现了从各自角度来说比较正确的一些内容。 问题是如何把这些板块的内容都各自回到其应有的位置上去。相互之间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而使得中医学变得更简明、实用、强大。 如果各个名家不是死守自身的认知角度,否认别人的长处,那么中医必会更上一层楼。 所以中医学习,就是取长补短,就是哲学认知的态度问题,不能因己之所长,就认为别人无长处。看看上面名家的著作,小弟认为名家也容易犯这样的毛病。所以,中医学习,只有融汇百家,才能成为大家。这是中医学习的基本态度问题。

      观上面名家的著作,大体都是从书到书,从经到经。都是能解《伤寒论》或某某经典为能事。 其实,小弟认为,大可不必,伤寒论,不就是治病的吗。不就是记载病理变化规律的吗。好似《黄帝内经》更提到未病。 所以如果从系统上讲,中医就要不仅善于治已病,还要善于治未病。而治已病,要能有较好的预期。能不能治,治疗当中有什么变化,什么时间能治好。 我觉得能把上面这些规律都搞清楚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医大家。

   一个良好的中医系统理论,应该具有简单易学,实用有效,功能强大。这些基本特征。功能强大,不止是治病的范畴。更应该包括时间范畴上未病,已病,预后等三阶段内容。而在已病治疗上,应该有较好的分辨性,较好的操作性。


   小弟记得一个中医典故,记不清是谁了。按古书方子来治病,第一个方子就把妻子还是什么亲人给治坏了。从此,痛下决心习医。这就是说不清注意事项的书,是非常危险的。现代各种产品都有使用说明书,可惜,中医方子,很多中医名家,这块意识还不够。写出来的书稀里糊涂是不行的。是容易误导人的。各种好的习惯,好的做法,该学习的就要学习。
发表于 2016-7-13 07: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无界,恭喜三分兄,易入医事半功倍。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00: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展 发表于 2016-7-13 07:19
中医无界,恭喜三分兄,易入医事半功倍。

小弟能喜欢上中医,也多得益于高兄在论坛不断公布学习心得,推广中医,小弟发此贴,一是为学习,一是希望更多人能喜欢上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这套大智大慧的学问。学习传承中华文明文化,责无旁贷呀。 中华文化是有大智慧的文化,是有福荫的文化,易医、孔孟、老庄,科技、文艺、兵法。起码这六大块文化,都应该成为中国的基础文化。不能只讲医易,孔孟,老庄,更不能只讲孔孟,阴柔过偏了,中国则显得太斯文,会出很多毛病,外国人总以为中国人蠢,不停地玩些花招,欺负中国。历史主要选择了儒家学说,这是历史选择的荒谬。所幸这些偏颇都已经在实践中被不断地修正了。就像人身体六经的和谐一样,国家也需要诸文化间的和谐。在中医帖子里说这些,有些跑题了。但不吐不快,我们不能只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只好说哪是哪了。
发表于 2016-7-14 12: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分归元 发表于 2016-7-14 00:18
小弟能喜欢上中医,也多得益于高兄在论坛不断公布学习心得,推广中医,小弟发此贴,一是为学习 ...

中医博大,需要细细品味。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7 08: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