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719|回复: 22

关凤翔:成功的顶级地师,走过风雨历程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5-2-27 17: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研习堪舆术,有三个境界,此三个境界亦即三种眼界,第一个境界是俗眼,第二个境界是法眼,第三个境界是道眼。

第一境界最难突破,曾见看山三四十年,依然停留在第一个境界之内者,类皆有三种弊病,其一是不肯虚心求明师指点,稍为涉猎,仅知皮毛,自以为得诀;其二是不能磨以岁月,穷搜极讨于山水之间,其三是自恃有几分聪明,每见一山,即以私意臆度其是非,意之所向,认为理之所在。

何谓俗眼?简言之,即吾粤明代大师李默斋先生阐述之“五俗”是也。第一种俗眼是喜欢尽龙,认为龙尽气锺,穴必在此,不知龙尽则局势多散漫,龙虎不包里,明堂必旷荡,水口不关拦。第二种俗眼是最爱龙虎钳口,不问气脉是否融聚于此,不知砂水顺逆,见有开钳之地,即于当中点穴。第三种俗眼是喜欢在两水合襟之处搜求,以为穴在是矣。不知往往合襟于前,则山嘴必尖,去水必直,龙虎必长,真气必荡,所以,不论来脉及穴星,而以两水合襟为先务,则枝脚桡棹,三条五条,亦有合水者,皆可作穴乎?第四种俗眼是作穴一定要后枕主峰正顶,不知龙从左来,穴须右裁,龙从右来,穴须左裁之理,不明釜虚不可中心下,土实偏宜角上裁之法,不识匾大临弦出,粗雄向侧寻之道。第五种俗眼是喜欢阔大明堂,不知内堂要紧,外堂宜宽之理,不知明堂旷荡,生气散于飘风之忌。

何谓法眼?第一:于群山缭乱之中,众脉拥出之处,审其大会之情,知其正脉结作,高出云霄而不失于孤寒,低近泥涂而不沦于卑下,或结穴在至斜至侧至隐之处,而不失于险诞,虽余气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数里奔逸而不为嫌,虽穴前无水无田,无朝对,一臂掬转,不见外堂,而不以为异,如所谓顺骑龙,斗斧下,斩关下,皆了然于心目中,而安然有把握。第二:看来龙过峡而知结穴之远,近,高,低,大,小,穴星之形状如何,穴中之土色如何?第三:能知结穴之地,葬后速发,迟发,暂发,久发,或先败后发,或先发后败,败而又发,或发后即败,败后不复发等等。

何谓道眼:乃望气而预知盛衰,察形而预知兴替。如清代曾国藩观天象五星连珠,即上表预期太平“金匮凌云,虽少府有积年之聚,廉贞欺主,必大臣多持柄之虞,昂日星亏,武臣多咎,鬼金位起,庵寺施权,文曲多山,俗尚虚浮而诈,少微积水,人多文饰而贪,虽云自昔称雄,实乃形局两弱,只宜为一方之巨镇,不宜作百祀之京畿,驻跸暂足偏安,建都难奄九有。”其后果如传公之言。又如吾师张一峰,看袁世凯祖墓,指出穴前其下三丈,有伏流龙泉,掘地三尺,果然有泉水喷出,又算出是八二之数,其后洪宪称帝,只八十二日而结束。又如霍鉴清在一九三六年发表“畅谈香港地运兴替之道理”一篇文章中,指出香港旺于上元二运,困于三运,败于四运,凡此者,道眼是也。

三国时,管辂有言:“不精不为神,数不妙不为术,得数者妙,得神者灵。”及其卒也,弟子发其箧书,皆世所常有,叹曰:“世患无才,不由无书,谅哉!”由此可知.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者亦非尽然,只要学者不断寻求突破,则由技而进乎道,可期也,杨曾廖赖蒋沈云乎哉,彼人也,我亦人也,彼能是;我何不能是?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10 收起 理由
三分归元 + 10 感謝發表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15-2-28 07: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清代曾国藩观天象五星连珠,即上表预期太平“金匮凌云,虽少府有积年之聚,廉贞欺主,必大臣多持柄之虞,昂日星亏,武臣多咎···
··

关凤翔《风水笔记》本身就是乱抄乱改,上面一段话,明明是天星派风水大师,宋朝国师吴景鸾评论建都杭州的利弊,怎么改成曾国藩的名句?太不严谨了。

发表于 2015-2-27 19:1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15-2-27 20: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要下苦工多学习了
发表于 2015-2-27 23: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虚心使人进步,术业专致!赞同楼主意见!
发表于 2015-2-28 01: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发其箧书,皆世所常有,叹曰:“世患无才,不由无书,谅哉!”

——的确要读平常书。
经典的书,大多是常见的书,才是价值最大的书。





发表于 2015-2-28 02: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离俗眼都还有大半截路要走,路漫漫何其远也!
发表于 2015-2-28 06: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是无尽的,学习过程之艰辛是必然的, 大家都要加油。。。。。。
发表于 2015-2-28 06:13: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非常到位,非常适合当今时代风水界诸多朋友的心态,总结得太精辟了。
发表于 2015-2-28 08: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发表于 2015-2-28 11: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先生慧眼!
发表于 2015-6-1 12: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有道理,受教了
发表于 2015-6-1 14: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很多人是停留在俗眼上
发表于 2015-6-1 15: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先停留在俗眼上,要不没上小学,咋上初中、高中、大学呀?
发表于 2015-6-1 20: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俗眼都没入门
发表于 2015-6-1 22: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面书生 发表于 2015-6-1 15:20
得先停留在俗眼上,要不没上小学,咋上初中、高中、大学呀?

敬覆:閣下所言甚是,末學深感贊同!此名曰「五俗」者,乃巒頭風水之「基本功」也,在尋龍點穴的實務運用上,一定還要有很多的其它條件來配合,如果配合不來,「五俗」頂多就是不成龍穴而已;相對的若是由此鄙視「五俗」而刻意反其道而行者,不點盡龍、不愛龍虎鉗口、不求兩水合襟之處、不枕主峰正頂、不喜寬暢明堂,如此一來,何必登山矣!
发表于 2015-6-1 23: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近视眼看风水
发表于 2015-6-2 00: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样的眼脱离不了理法

发表于 2015-6-2 07: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地理人子須知》瑣言篇(地理十不可)的第八章「不可不觀古格」,內文中對「道眼」與「法眼」有不同的解釋,讀者可細心參考領會。茲將原文附圖照抄如下:
夫地理之學,有「道眼」、有「法眼」;道眼生知,不可尚矣,所謂法眼者,必從師授、遍觀名墓,何為而吉,何為而凶,龍穴何為而入格,砂水何為而合局,一一檢點,以之為法,故曰「法眼」。卜氏云:「追尋仙跡,看格尤勝看書」,楊氏云:「勸君且去覆舊坆,勝讀千卷撼龍文」,又曰:「見格多時心易曉,見多勝耳千回聞」,又云:「若不看格信人說,俗師不曉能惑人」是也;故將欲營宅兆,必須先去多觀仙跡名墓,以彼為法,則庶幾心目有主而不為假地所惑,誠一緊要事也;為人子者,當念厝親是生平第一大事,上為親體安寧之謀,下保子孫久遠之謀,而不可憚其登涉之勞也。

法眼與道眼.jpg
发表于 2015-6-2 09: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滄海璇龍 发表于 2015-6-2 07:24
在《地理人子須知》瑣言篇(地理十不可)的第八章「不可不觀古格」,內文中對「道眼」與「法眼」有不同的解釋 ...

引经记典,令人信服,感谢你的支持!
发表于 2015-6-2 09: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离俗眼还有一大段路要走,才刚刚开始,有哪位大师可以指点一二呢,路漫漫其修远也!我将上下求索!!
发表于 2015-6-2 15: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精不为神,数不妙不为术,得数者妙,得神者灵。
发表于 2015-6-3 21:54: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是马虎的事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16 16: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