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360|回复: 8

[转帖]匪夷所思的生命奇观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06-1-29 17: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被人忽略的人体“第三眼” 作者 : 马妍   我们从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到许多神仙都有3只眼睛,除一双正常的和常人无异的眼睛外,还有一只眼睛长在额头上,而且这只眼具有无上的神力。   神话毕竟是神话,自然与现实不同。可是,也许你想不到,其实你、我、他等芸芸众生,虽然不是神仙,却同样也长着3只眼睛!   希腊古生物学家奥尔维茨,在研究大穿山甲的头骨时,在它两个眼孔上方发现了一个小孔,这一小孔与两个眼孔成品字形排列,这引起他很大兴趣。经反复研究,这个小孔被证明是退化的眼眶。这一发现,轰动了整个生物界,自此以后,各国的生物学家纷纷加入研究行列。各项研究结果表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甚至包括人类,都有3只眼睛。人们通常忘记了自己的第三只眼,或是从来没有想过它的存在,这只是因为这只额外的眼睛已离开原来的位置,不在脸部表面,而是深深地埋藏在大脑的丘脑上部,而且拥有另外的名字——松果腺体。   人的第三眼已经变成一个极为独特的、专门的腺体,人体中除了松果腺体以外,再也没有其他腺体具有星形细胞。星形细胞不是普通的细胞,它在大脑半球中含量十分丰富。至于腺体和神经细胞究竟为什么会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人们还不是很清楚。   现在,第三眼的功能和另两只眼睛相比虽然功能迥异,但还是有点“藕断丝连”,松果腺体对太阳光有极强的敏感性,它通过神经纤维与眼睛相联系。松果腺体在太阳光十分强烈时受阳光抑制,分泌松果激素较少;反之,碰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松果腺体就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激素。   此外,人们发现在第三眼的组织结构中含有钙、镁、磷、铁等晶体颗粒。刚出生的婴儿根本没有这种奇怪的称之为“脑砂”的东西,在15岁以内的孩子中也极为少见,但是15岁以后,“脑砂”的数量就开始逐年增加。在第三眼中有那么一小堆砂子,竟丝毫不会影响它本身的功能。看来,科学家对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楼主其他發帖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7: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中外,人体不腐的现象引起了科学界和医学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综合的考察,但是人体究竟为何会不腐呢?   中国古代僧人用秘方保存肉身的事例也甚多。唐代高僧元际禅师的肉身,历经千年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被学术界视为“世界惟一奇迹”。可惜的是,现在这国宝级的文物却不在中国,而在日本。肉身现存于横滨鹤见区总持寺,被日本视为“国宝”。   在唐贞元六年(790年),91岁高龄的元际禅师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了,于是悄然返回故乡湖南衡山的南台寺。从此时开始他便停止了进食,只嘱咐门徒把他平日搜集来的百余种草药熬汤,每天他都要豪饮10多碗。饮食后小便频繁,大汗淋淋。门徒见到这种情况,纷纷劝阻,元际禅师只是笑而不答,仍然继续饮用这种散发芬香的草药汤。一个月后,他更加清瘦了,可是脸色红赤,两目如炬。有一天,他端坐不动,口念佛经,安详地圆寂了。这样又过了月余,禅师的肉身不但不腐,而且还散发出芬芳。门徒们感到非常惊讶,认为这是禅师功德无量的结果,特地建了寺庙敬奉。千百年来,香火非常兴盛,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初。   20世纪30年代,军阀割据,战乱频繁。潜伏在湖南一带、以牙科医生的身份作为掩护的日本间谍渡边四郎早就知道元际禅师肉身的价值,于是他便乘乱毒死了寺内的小和尚,把元际禅师肉身隐藏了起来。不久以后,这个寺庙毁于兵火之中,世人都以为禅师的肉身也一起遭劫了。直至抗日战争末期,渡边看到日本侵华军大势已去,便将肉身伪装成货物,偷偷地装船运回了日本。   渡边刚开始将肉身辗转放置在他所在的乡间,后来又将之移置在东京郊外一座小山的地下仓库里,并且秘而不宣。直到1947年渡边病重身亡时,人们才从他的日记本中得知这一重大秘密。日本当局立即派人打开仓库,发现了禅师的肉身。只见禅师盘腿而坐,双目有神,俨如活人。专家们认为,一般的木乃伊,只是人工药物制的“躯壳”,不足为奇。可是禅师的肉身一直暴露于空气中仍能千年不朽,实在是世界惟一奇迹。经检查,禅师腹内无丝毫污物,体内渗满了防腐药物,嘴及肛门也都被封住,这些可能都是肉身不朽的主要原因。至于他临终前饮用的大量汤药究竟是什么草药,已经无法考究了。   无独有偶,国外也有这样的奇事。有着悠久历史的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古老遗址中,至今还保留着旧石器时代绘画的驿罗萨里奥洞窟教堂。这个教堂有一个神秘之处:在这里的地下,竟沉睡着8000具木乃伊!这着实令人惊叹不已。而真正令这座地下墓室在世界闻名的却是8000具木乃伊中一个年龄仅有4岁的木乃伊女童。   这位名叫伦巴尔特·劳扎丽亚的女童,死于1920年12月6日。她的母亲在她死后十分悲哀,特地将巴勒莫的一位叫萨拉菲亚的名医请来并且向他恳求:“请您想方设法让我孩子的遗体永不腐败,这是我惟一的祈愿。”   据说萨拉菲亚医生使用了数种药剂为这个女童做了特殊注射。时至今日,80多年过去了,这个女童仍安然地躺在一个单独的玻璃棺内,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都会令人觉得她依然是活人。凡是看见了女童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呵,她还活着!   她的面庞仍像生前那样红润、丰满,肌肤也是那样粉嫩、光滑,依然那样可爱、美丽。此时此刻谁能相信,她已死了80多年了呢?事实上,即使对于众多的科学来说,女童的永不腐朽也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医生萨拉菲亚在给女童做了不腐处理之后不久,便突然死去,而且在他死前,对保存遗体的秘方也是只字未露。所以,人们无从知道女童不腐的最终原因,那一秘方也成了永远的谜。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7: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儿育女”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维护其自身繁殖而进行的一种普遍的生理活动。然而却有许多动物“越轨”,不养育自己的孩子,却哺养另一类动物甚至是人类的幼子。   1988年德国出现了一个狗孩,一对夫妇由于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照料自己的小孩,家里的母狗却为他们尽了“父母的义务”,后来这个小孩习性变得和狗差不多。   其实类似的事件很多,20世纪初,在印度发现的两个狼孩就曾引起过轰动。   1920年10月,人们在印度葛达莫里村附近的狼窝里发现两个女孩,一个约八九岁,另一个不足两岁。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的锡恩神父将这两个狼孩带回了密拿坡孤儿院,并开始对这对经历非凡的姐妹进行长期研究。   神父给这两个女孩取名为卡玛拉和亚玛拉。这对姐妹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狼”的特性,她们能利用四肢飞快奔跑,用舌头舔食牛奶和水,吃生肉,嗅觉也异常灵敏,能闻到距离很远的食物的味道,视觉也很突出,两人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在崎岖的山路上游玩。   另外,比较有影响的还有法国探险家亚曼发现的羚童。1961年亚曼孤身到撒哈拉沙漠探险,途中他迷路了,很快饮水和干粮都吃完。正在他苦苦挣扎的时候,一个羚童出现了,那个羚童头发乌黑,散乱地披到肩上,皮肤呈健壮的古铜色。亚曼的友好行为博得了生活在那里的瞪羚和羚童的好感。羚童和其他瞪羚一起友好地舔着亚曼的腿和手。亚曼发现男孩是开朗、天真的,看上去大约10岁左右。他的脚踝部粗壮而有力,直立着身体到处走动,吃东西时却四肢触地,脸部贴在地上,牙齿十分强劲有力,能咬断坚硬的沙漠灌木。他们渐渐成了“朋友”,彼此非常亲近。一天亚曼点起一堆篝火,起初男孩有些害怕,到处躲闪,后来他也不再害怕火焰,慢慢靠过来,甚至摆弄起碳火来。他不会和亚曼交流感情,却能和瞪羚一样用抽动耳朵和挠头皮等方式彼此沟通。最后男孩将亚曼带出了沙漠,挽救了这位探险家的生命。两年以后,亚曼带着自己的两位朋友再次到沙漠中寻访他的这位不同寻常的朋友。当他们见到男孩和其他的瞪羚时,彼此仍很亲近。亚曼还想试一下男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能力,决定与他“赛跑”。他的朋友用吉普车追逐瞪羚,亚曼则开着另一辆车和男孩一起跟在后面,他惊奇地发现,男孩奔跑的速度竟达每小时52公里!男孩能像瞪羚一样,以4米多长的步伐连续跳跃。   亚曼的奇遇让他感慨万端,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个男孩,因为那样人们会将男孩关在笼子里研究,男孩也就失去了自由,那是十分可怕的。于是他和他的两位朋友将事实隐瞒起来,直到十几年后才在书中公布了他的发现。   其实,还有许多类似的奇怪事件,人们发现了许多熊孩、豹孩、羊孩、猿孩等,人们对此已经不再十分吃惊。与之相比,人们更关心动物为何会抚养人类的后代。   对此,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解释认为,野兽的母性本能非常强烈,特别是比较凶猛的母狼、母豹等,它们失去了幼兽后,在母性本能的驱使下,很可能对其他幼小的动物进行喂养,因而掠夺人类的小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还有一种观点是,人类的小孩被遗弃在荒野后,被狼或其他出来觅食的动物发现,便误以为是自己的幼仔而带回去抚养。该观点完全是一种猜测,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而前一种观点还能找到一些事实依据,例如1920年的一天,印度的芝兹·卡查尔村的猎人打死了两只雏豹,母豹竟然跟随猎人到了村子,叼走了一个两岁多的男孩。3年后,当地人打死了母豹,并救出了小孩,不过已经快6岁的小男孩已经完全习惯了豹的生活方式。   还有许多人认为凶猛的动物是不可能哺育人类的孩子的,但在众多的事实面前并没有更多的反驳证据,关于动物为何要抚养人类小孩的问题,至今仍没有科学的答案。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7: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许多令人不解的现象一样,尼斯湖水怪之谜多年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那么,尼斯湖水怪到底是怎样一种动物呢?   尼斯湖位于苏格兰北部的苏格兰大峡谷之中,它深约213米~293米,长约39千米,平均宽度为1.6千米。由于它是淡水湖,终年不结冰,适宜于生物饮用,因此湖边水鸟云集,湖中鱼虾众多。在苏格兰大峡谷中有三个细长而深的湖,从西向东依次是:尼斯湖、洛奇湖和奥斯湖。本来只有尼斯湖的水通过尼斯河向东北注入默里湾,而洛奇湖、奥斯湖都通向大海,这三个湖是互不相连的。但当地人利用在地理位置上这三个湖处于同一峡谷中的同一条线上这一特点,开凿了一条名叫喀里多尼亚的运河,将大西洋一侧的洛恩湾与北海一侧的默里湾沟通,把这三个湖连结了起来。   许多人都坚信尽管现在还没有查明,但是尼斯湖中确实存在有一种怪兽。有些著名科学家认为,由于在几亿年前尼斯湖一带原是一片茫茫的海洋,后来通过地壳运动的作用,经过多次海陆变迁,尼斯湖逐渐从海洋演变成今天的湖泊,因而尼斯湖里很可能存在一种远古动物,至今仍然活着,只是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认识它罢了。特别是近100多年来,不断有人声称曾亲眼看到过这个怪兽,但至今没有人能抓住它,像一个时隐时现的幽灵。据那些人描述,它的头和脖子像蛇一样十分细长,伸出水面的部分有一米多长。而人们争论的焦点是怪兽的巨大背部,甚至有人说它不止有一个背,而是有两三个背露出水面。在怪兽突出的肋腹部上,水像瀑布似地泻下来,瞬间湖面上就会掀起一阵恶浪。之后它又迅速潜到湖底,踪影全无。   1802年有一个农民在尼斯湖边劳动,突然看见湖中有一只形状很奇特的巨大怪兽出现,距离他只有45米左右。怪兽用短而粗的鳍脚划着水,气势汹汹地向他猛游过来,吓得他慌忙逃跑。   1880年初秋,一只游艇正在湖上行驶,突然从湖底冲出一只巨大的怪兽,它全身黑色,脑袋呈三角形,脖子细长,在湖中像一条巨龙似地昂首掀浪前进,使湖面上卷起一阵巨浪,湖中的游艇也被击沉,艇上游客无一幸免于难。这一消息轰动了当时的整个英国。同年,潜水员邓肯·莫卡唐拉为了检查一艘失事船只的残骸而潜入尼斯湖底。他潜入湖底后不久,急忙狂乱地发出信号。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迅速把他从湖底拖上岸来。他说不出一句话,脸色发白,全身颤抖。休息和医治了几天,平静下来之后,他才把他在湖底看到的奇迹讲述了出来:正当他检查沉船的残骸时,突然看到湖底的一块岩石上躲着一只怪兽,远远望去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青蛙坐在那里,形状十分可怕,吓得他差一点昏过去。   英国有一个名叫歌尔德的海军少校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他访问调查过50个曾经亲眼见到过怪兽的人,将得到的各种材料加以综合研究和推测后,描述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怪兽的大概的模样:怪物呈灰黑色,背上有两三个驼峰,身长约15米,颈长约1.2米。然而他的推测并没有科学根据,只是一种假设。目前,仍然没人弄清楚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英国及欧美许多国家陆续出版了一些书籍,专门介绍尼斯湖怪兽。有的印有怪兽模糊不清的彩色照片,有的附有怪物的插图。世界各地的媒体大肆渲染,把怪兽描绘得神出鬼没,奇异莫测,活灵活现,耸人听闻。但是不久之后,就再也没人见过所谓的怪兽了,相关的讨论也逐渐平息下来。   然而到了1933年,尼斯湖岸上的一些修路工人宣称看到了这个怪兽,约翰·麦凯夫妇和兽医学者格兰特也宣称见到了这个怪兽。格兰特后来说,有一次他在经过尼斯湖边时,湖水突然翻腾,哗哗作响,然后他看见一只与别人所描述的非常相似的怪兽在湖面上游着。这只怪兽有很大的背脊,还有一个细长的脖子,既像个恐龙,又像一头大象,粗糙的皮肤上布满了皱纹。   英国曾专门组成了“尼斯湖现象调查协会”,悬赏100万英镑,不管怪兽是死的还是活的,只要将其捉拿,都可以得到奖赏。很多人纷纷跑到尼斯湖畔,怀着碰运气的心情,日夜巡视,希望能幸运地捉住怪兽。可是怪兽却长时间地销声匿迹,像有意戏弄人似的,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不露出湖面了。那些原本希望获得100万英镑巨赏的人,不仅没有将怪兽抓获,甚至连怪兽的影子也未见过,只得失望地离开尼斯湖。   1972年,以美国应用科学院专家赖恩斯为首的一个研究组,曾利用水下照相机,在对尼斯湖进行探险时,拍下了一个鳍脚,非常巨大。1975年6月19日,研究组设置在尼斯湖的水下照相机拍下了几百张照片,但照片上什么也没有。当天下午9点45分,水下照相机附近出现了一个动物,但很快就消失了。由于照片中只出现了动物的极小一部分,人们无法看清楚它是什么。大约一个小时后,这个动物又出现了,可能由于闪光灯无法同步,要快或慢几分之几秒钟,照片上拍摄到的,只是一大片有黄色斑点的丑陋皮肤,同样无法弄清楚这个动物的种类。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32分,闪光灯及时地同步闪亮了一下,才抢拍了一个珍贵的镜头,一只活怪兽的轮廓(躯体和头部)出现在这张照片上:一个菱状躯体,一个细长的脖子成拱形地伸展着,脖子的一部分因阴影而模糊不清。最后是一个斑点,躯体上端伸出两个鳍脚,看上去似乎是一只怪兽吃惊地扑向照相机。据估计,这只怪兽大约长6.5米。不久,怪兽向水下照相机发起了一系列的攻击和碰撞,结果把水下照相机打翻了。有些学者根据这张水下照片来证明尼斯湖里确实存在着怪兽。但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赖恩斯等人错误地判断了照片,因而否定这些照片;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所谓“水下照片”是赖恩斯等人制造出来的一个骗局。   长期以来,有不少学者对“尼斯湖怪兽之谜”持怀疑甚至完全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尼斯湖根本就没有什么怪兽,只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造成人们视觉上的错觉。有的则认为很有可能是尼斯湖底的一些具有浮力的浆沫石,在一定条件下浮上水面,随波飘荡。由于视觉的错误,当人们站在湖岸边从远处望去,奇形怪状的浆沫石就往往被误认为是怪兽。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1982年8月5日发表了罗伯特·克雷格(英国苏格兰一位退休电子工程师)撰写的《揭开尼斯湖怪物之谜》一文,他认为,根本不存在神秘的史前动物,只是漂浮在湖面上的古赤松树干。这种树干的形体以及它上下沉浮的现象,就使站在湖岸边的人们远远望去把它误认为是怪兽。其实,一浮一沉的古赤松树干就是人们所谓的怪兽。   但是,全世界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仍坚信有一种至今尚未被人们查明的怪兽在尼斯湖中存在着。他们认为,几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频繁,尼斯湖一带从一片浩瀚的苍茫海洋,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面貌。因此,很可能有一种独特的尚未被人类认识的海栖爬虫类远古动物至今仍然生活在尼斯湖里。   虽然各界人士为了弄清尼斯湖怪兽的真面目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给出的答案能令大家满意。到底尼斯湖中有没有怪兽?如果有的话,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一切尚无准确而可信的结论。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7: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6年的一天,突然有250条鲸鱼游入浅水中,出现在佛罗里达州的海滩上。当潮水退下时,这些被搁浅在海滩上的鲸鱼无法动弹,由于没有水,鲸鱼很快就会死掉。美国海岸警卫队员们和数百名自愿救鲸者进入冰冷的海中,企图阻止那些鲸鱼自杀;有的人用消防水管在鲸鱼身上喷水,想以此延续它们的生命;有的人甚至开来起重机,试图把鲸鱼拖回大海,由于鲸鱼重量过大,反而把起重机拖翻了。   鲸鱼冲上海滩集体自杀的现象在许多地方都发生过,没有人驱赶,没有人捕捞,鲸鱼为什么要自杀呢?这真是令人费解。   对于鲸鱼集体自杀的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是由于某种原因干扰了鲸鱼对方向的判断,从而使其“误入歧途”。   鲸鱼并不是靠它的眼睛辨别方向的,这一点同海豚相似。鲸鱼的眼睛与它的身材是极不相称的,一头巨鲸的眼睛只有一个小西瓜那样大,而且一般只能看到17米以内的物体,视力极度退化。一头巨大的鲸能看到的距离还没有自己的身体那么远。也许你会问,在海洋中鲸鱼是靠什么来测物、觅食和导航呢?原来,鲸鱼具有一种天生的高灵敏度的回声测距本领。它们发射出的超声波频率范围极广,这种超声波遇到障碍后会立即反射回来,形成回声。鲸鱼就根据这种超声波的往返时间来准确地判断自己与障碍物的距离,定位非常准确,误差一般很小。   由于鲸鱼具有这个特点,如果非自然原因影响了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就有可能使鲸鱼找不到方向。学者们对制造鲸鱼自杀惨案的“凶手”进行了追捕,并且找到了几个“嫌疑犯”。   1975年7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了一群鲁莽的逆戟鲸在洛捷赫特基海滩集体搁浅的事件,动物学家发现鲸鱼的内耳中有许多圆形的昆虫。研究人员因此认为,耳内寄生虫破坏了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可能是使一些鲸鱼搁浅,导致鲸鱼不能正确收听回声而犯了致命的错误的祸首。   此外,那些污染海水的化学物质也有可能会扰乱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所以环境污染也可能是致使鲸鱼搁浅的原因之一。   另一些科学家通过解剖数头冲进海滩搁浅的自杀鲸鱼后发现,绝大多数死鲸的气腔两面红肿病变,并因此认为,可能是由于鲸鱼定位系统发生病变使它丧失了定向、定位的能力,导致其搁浅海滩。鲸鱼的恋群性特征表明,只要有一只鲸鱼冲进海滩而搁浅,那么其余的就会奋不顾身地跟上去,造成接二连三的搁浅,最终形成集体自杀的惨剧。   伦敦大学生物系的西蒙德斯教授和美国拉斯帕尔马斯大学兽医系的胡德拉教授却认为军舰发动机和声纳的噪音以及水下爆炸等才是鲸鱼集体自杀的真正原因。他们在将一系列鲸鱼集体自杀事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了其中的巧合。   这种观点认为,在海洋深处定向、定标的发达的定位系统是每头健康的鲸鱼都拥有的,而那些军舰声纳和回声探测仪所发出的声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把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破坏了,从而导致鲸鱼集体冲上海滩自杀。   美国海军两年前曾进行过一系列实验,实验中产生了巨大的海底噪音,结果24小时之内,有16头鲸在巴哈马群岛群体触礁,似乎非常神秘。哈佛医学院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对在该事件中死亡的两只鲸部分取样后进行了研究分析。鲸类听觉及解剖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鲸的一些对强烈压力都很敏感的部位出现了损伤,如内耳出血,并伴有大脑、听觉系统和喉部的损伤。在其中一具鲸尸中,甚至连接耳鼓鼓膜的韧带都断裂了,这显然是由于受到了强烈的肢体冲撞而造成的。触礁事件之前的10年里,该地区的鲸类科学研究报告中都没有发现有类似受到冲撞的鲸。   为此,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海洋生物学家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不杀害或威胁海洋哺乳动物的其他方式进行研究,尽管我们很清楚海军所致力的研究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许多环保组织则对低频活动声纳——海军另一个引起争议的声纳研究项目表示关注。   对鲸鱼自杀之谜,科学家们做了种种推测,普遍认为是出于人类社会的某种原因才出现这样的悲剧。但联想到其他动物群体中一些难解的现象,鲸鱼的集体自杀也许是其“社会”中的一次集体行动。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7: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在2001年10月26日声称,世界上最大的古鳄鱼化石,史前最恐怖的地球动物——“魔鬼巨鳄”已经被他们发现,这种鳄鱼比现存最大的鳄鱼大10~15倍,可以说是继恐龙之后,史前动物考古中最惊人的消息了。   1997年和2000年赛罗诺的科研队伍除了挖掘到3具成年和3具未成年的鳄鱼的骨骼化石之外,还发掘出此种神秘古生物的头盖骨、脊椎、股骨和一段长达30厘米的甲壳状的鳞片化石。保罗和同伴们凭借这些化石拼出了大半个神秘史前生物的形状,在考古小组的面前浮现出的是“魔鬼巨鳄”狰狞的面孔。   在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尼泊尔的Tenere大沙漠里,古生物学家们找到了长达40英尺、重约10吨的化石。据研究人员声称,这种现代鳄鱼的远亲生活在1亿年前,在印度地区发现的马来鳄和它有很近的亲属关系;但是马来鳄没有古鳄鱼那么庞大。古鳄鱼是恐龙家族最大的敌人。   专家们为此种鳄鱼命名为Sarcosuchus,它除了惹人注目的庞大体形外,引起专家兴趣的还有巨大的球形的嘴部末端——据说,这也是鳄鱼长寿的特征。   赛罗诺教授声称,这么庞大的爬行动物,也许是世界上真正的“食肉之王”。普通的鳄鱼在湖边或海边生活,而Sarcosuchus通常在河流附近生活——如果有恐龙去喝水,很可能就成为它的美餐了。   令现代人感到十分恐怖的“魔鬼巨鳄”生活在史前白垩纪中期的非洲大陆上。   根据保罗的最初论证,“魔鬼巨鳄”生活在水中的时间占多数,以水下伏击捕食为生。在水中捕食的时候,“魔鬼巨鳄”可把整个身体埋在水中,但浮在水面上的却正好是眼睛部位,时刻能观察岸边猎物的动静。“魔鬼巨鳄”的顶部长着圆形的大疱状的东西。研究人员认为这可增强“魔鬼巨鳄”的嗅觉,甚至有利于发出叫声。   成年“魔鬼巨鳄”窄且长的嘴内分布着大小100多颗非常尖利的牙齿,拉尔森称这样的牙齿为“铁道路镐”。牙齿分布的特点可以证明,“魔鬼鳄鱼”不光食鱼类,它还吃小恐龙和其他动物,例如巨型乌龟。   “魔鬼巨鳄”的鳞片从头到尾包着,厚厚的如同装甲。“魔鬼巨鳄”鳞片上的花纹和树的年轮一样,按照保罗的说法,“魔鬼巨鳄”有50~60年的寿命。   “魔鬼巨鳄”化石可以说是地球史前生物考古史上稍逊于恐龙化石的发现。美国哥伦比亚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戴维·斯科威默尔宣称:“这一重大的发现弥补了地球生物进化史上鳄类的一段历史空白,有助于帮助人类对地球生物的进化史做更进一步的了解。”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7: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1924年,英国探险家米切尔·海吉斯在中美洲的鲁班埃顿古城发现了一个水晶头颅,这个水晶头颅相当精致洁净,长约18厘米,宽高各约13厘米,重约5公斤。在形状与构造上,几乎完全等同于人的头颅。让人奇怪的是,尽管头颅本身没有什么色泽,但是它能放射出一种明亮无色的光,仿佛夜晚明月的光环一样。如果把它放在房间里,将会有某种声音不时地从屋子的四周发出来。那声音不像是乐器发出的声音,而更像是从人的嗓子里发出的柔和的歌唱声,在它发出的声音中还有一阵阵响亮悦耳的银铃声伴随其中。   水晶头颅还能刺激人的大脑中枢神经,使人产生五种感觉:味觉、触觉、嗅觉、视觉和听觉。当人们看着头颅时,它的颜色和透明度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同时还会有一种香味散发出来;它能使观者听到声音,让人浮想联翩,并使人感到口渴。凡是站在水晶头颅前静静深思的人都有这些感受,同时身体以及脸部也会感受到某种压力。如果一个感觉灵敏的人把手放在头颅附近,他就会感到一种特别的振颤和推力,而且手的冷热感觉随手在头颅上下左右的位置不同而出现变化。   除了有节奏感的丁当声和人们发出的微微呼吸声外,还有各种神秘的感觉和声音出现在屋子的周围。夜里还会出现奇怪的鸬鹚叫声和其他各种轻微的声音。多伦特博士对这个水晶头颅研究后曾说:“头颅常常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它的透明度、色彩都不断在变化。头颅的前面部分有时会变得模糊不清,就像软棉花糖一样,头颅的中间部分有时却变得非常透明清澈,在视觉上会产生有一个大洞的错觉。整个头颅的水晶颜色会变化成一块块绿色、紫罗兰色、琥珀色、红色、紫红色、蓝色等。头颅对大多数观看者还会产生催眠作用。”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水晶是折射性能极好的物质,物体形象通过水晶体会被散射或分解,而亮度和视角却没有出现什么变化,这样,这个水晶头颅十分适合于作占卜用的反射镜。很明显,这个水晶头颅与当地宗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大英博物馆里还有一颗水晶头颅,自1898年水晶头颅入展后,各国考古学家们纷至沓来,竞相考证,询问这件珍品的来历。但是,这里的统计资料往往使他们大失所望,因为上面只有那句简单说明词:“水晶人头,1898年从美国纽约‘提法尼’珠宝店购进,可能是殖民时代拉丁美洲阿祖提人的杰作。”   第三颗水晶人头陈列在法国巴黎人类博物馆,在那里他们会向你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在一个经常被众人围观的玻璃柜前,从该馆人员的解说中你可以知道:“经科学鉴定,这颗水晶人头被认为由14或15世纪墨西哥印第安人——阿兹台克人制作。从历史和宗教角度分析,估计它是用来装饰阿兹台克人的一个祭司牧杖,从而证明中古时期阿兹台克人已懂得欣赏水晶的美丽和水晶的制作技术。表明他们很早就懂得怎样冶炼铜,因在这颗水晶人头附近,有不少精制的小型铜工具。看来阿兹台克人是用铜制工具雕制成这个水晶人头的。在众多听众中只有英国几个考古学家对此种解说无法理解,因为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于20世纪40年代还在密林中过着原始生活,无法设想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能在14或15世纪冶炼出铜并制出铜具,而又拥有如此高超的雕刻技艺。可见,法国对第三颗水晶人头的解说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还有待于考古学家考证。   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制作了这3颗水晶人头?它们是作什么用的?仅仅是做为一种装饰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祭祀时为镇住妖魔鬼怪而制作水晶人头。考古学家对这些传说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
发表于 2006-1-29 17: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關第三眼, 請續看http://www.fengshui-168.com/dispbbs.asp?BoardID=68&ID=25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9/2006 6:01:23 PM编辑过。]
<
发表于 2006-1-29 18: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16 2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