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4400|回复: 0

奥运与汉画专题七:狩猎、驯兽、斗兽和比武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08-9-9 21: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奥运与汉画专题七:狩猎、驯兽、斗兽和比武

在汉代,农业和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传统的渔猎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但作为农牧经济的必要补充,狩猎仍然是下层百姓谋生的手段,同时也还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非常热衷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阮(通“坑”)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汉武帝曾侵夺民田开辟了上林苑猎场。枚乘在《七发》中说:“驯骐骥之马,驾飞轮之舆,荡春心,逐狡兽,集轻禽。于是极犬马之才,困野兽之足,穷相御之智。袒裼身薄,白刃磑磑,矛戟交错,此校猎之壮也。”这段描写生动地反映了汉代的狩猎情景。狩猎往往得是数人或一人单枪匹马配合猎犬在自然山林间进行,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危险性。鹰与犬既是他们的宠物,也是他们捕猎时的助手。在狩猎活动中,伴随而生的就有了比武。比武是汉代盛行一时的娱乐项目,包括以剑、戟、刀等为武器的格斗、比试箭法以及徒手夺刀械。击剑最为常见。猎获物有活的就养起来,于是又派生出驯兽和斗兽。


我国自远古即开始驯养猛兽。《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黄帝驯教熊罴、貔貅、 猛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秦本纪》载,秦人的祖先大费专替虞舜驯化鸟兽,因功被赐予封地和姓氏。殷、周以来,帝王苑囿已大量饲养鸟兽。殷纣王在沙丘设苑,“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的灵囿里则养鹿养鱼,而且“与民共之”。《三辅黄图》卷六载,西汉时皇家有“兽圈九,彘圈一,在未央宫中”,并在兽圈上修建供观赏的楼观。


畜养野兽当然不仅是为了一般性观赏,也用于人兽之间的搏斗。汉代的斗兽活动与前代相比,规模扩大了,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并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斗兽是汉代很流行的一种娱乐休闲活动,上至宫廷内部以及诸侯贵族,下及民间百姓都可以观看到斗兽表演,主要流行于宫廷贵族间。如《后汉书•郡国志三•陈留条》记载,《陈留志》曰:“有陵树乡,北有泽,泽有天子苑囿,有秦乐厩,汉诸帝以驯养猛兽。”《汉书•枚乘传》记载,景帝时,吴王刘濞造反后,枚乘复劝之曰:“修治上林,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盐铁论•散不足》曰:“今民间雕刻不中之物,刻画玩好无用之器。玄黄杂青,五色绣衣,戏弄蒲人杂妇,百兽马戏斗虎,唐锑追人,奇虫胡妲”。


公元前2世纪中叶,西汉王朝在关中建立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上林苑,苑中除天然猎场外,还设有专门的斗兽场,当时的汉家天子与远隔重洋的罗马帝王不谋而合,把斗兽当作一种娱乐。不同的只有一点,古罗马的斗兽士是由奴隶充任的,而汉家君民,朝野上下,无不以汉高祖一介布衣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削平天下而自豪自傲自雄,承平天下,他们只好把毒虫野兽作为假想敌,他们是以血肉之躯操持尺刃寸兵与锯齿钩爪的猛兽相斗。贵族阶级更把斗兽作为炫耀勇武的一种方式。这无疑是危险而残忍的。但在那个尚武的时代,每年秋冬之际,西汉皇帝令武士在长扬榭“搏射禽兽,天子登此以观焉”;有时技痒,便亲自下场。史载,汉武帝“能手格熊罴”,“手格猛虎”。公元前87年,武帝病逝,陵墓里竟生殉虎豹190只,表现了他对狩猎和斗兽生死不移的癖好。


汉文帝的皇后窦氏极好黄、老之言,叫她的儿子景帝和自己母家的人都必须读《老子》。那时有一个研究《诗经》的博士齐人辕固生,他深得汉景帝敬重,他瞧不起这书,批评了一句,她听了大怒,嗬!我就收拾收拾你这个百无一用的书生!便逼他到兽圈里去打野猪。景帝知道危险,但又没法改变太后的命令,只得拣一把快刀给他。他进了圈子,拼力一刺,居然刺中了野猪的心脏,应手倒地;太后才没奈何他。
《汉书•张释之传》记载,文帝时,“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尽悉。”
《盐铁论•散不足》也记载,“今猛兽奇虫不可以耕耘,而令当耕耘者养食之。百姓或短褐不完,而犬马衣文绣,黎民或糟糠不接,而禽兽食粱肉”。
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中就对斗兽的场面做了生动的描述。
现实生活中的斗兽主要是为了娱乐。《汉书》、《后汉书》中多次提及皇帝带后妃观兽圈的表演。斗兽能够检验出人的勇敢、智慧、敏捷程度。
武帝时,名将李广的孙子李禹得罪了幸臣,武帝罚他下圈斗虎。当李禹被绳索系到半空时,动了恻隐之心的武帝赦免了他,令再系出。李禹负气恃勇,用剑砍断绳索一跃而下,挺剑与猛虎相斗。武帝被这个将门少年的威武之气所慑服,忙派勇士们将他救出。
甚至汉皇妃子也表现出一种巾帼英雄气。


从出土的汉画像砖石、雕塑等图像资料看,汉代的斗兽大都为一人与兽搏斗。他们有的手持兵刃枪棒;有的赤手空拳;有的头带面具。人搏杀制服的兽类主要有虎、犀牛、野猪、牛、熊。
斗鸡是将两只性情凶猛的公鸡放在一起,引诱它们互相啄咬攻击,以此来寻求乐趣。《左传》记载鲁国的两个大夫以斗鸡取乐的故事。他们两人为了使自己的鸡能够斗赢对方,还各自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季氏是在自己的鸡身上披上一件特制的铁甲,另一个则是在自己的鸡爪上套上金属做的套子。
《庄子•达生篇》有一则有关斗鸡的材料,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纪氵省子的人如何为当时的君王饲养斗鸡的事情,为了培养一只合格的斗鸡,要经过长达四十天的调教,一直驯到那只鸡“望之似木鸡”的时候,它才真正具有强大的竞斗能力。到了这种状态的斗鸡没有哪只鸡敢与它相斗,甚至见到它就会逃走。在王府和贵族家中十分盛行,即使是在民间也蔚成风气。普通群众无不喜欢斗鸡。
斗鸡汉魏时期变成了一种达官显贵们非常爱好的游戏活动,一些皇室子弟们也纷纷加入了斗鸡的行列。如西汉的大臣袁盎因病免官在家时,就时常与闾里斗鸡走犬。东汉的梁冀也十分喜欢斗鸡游戏。汉代长乐宫中建有斗鸡台,专供皇宫中斗鸡之用。汉代还有许多

刻在石和砖上的斗鸡图,描绘了当时的贵族大臣们斗鸡玩乐时的生动景象。
与秦汉社会同时的古代罗马同样弥漫着斗兽风气,但古代罗马斗兽比汉代固定化,规模也更大一些。
汉成帝时,汉朝邀请匈奴和西域的君主们到长安观光,征发猎户到秦岭中捕捉熊罴、豪猪、虎、豹、狐、鹿等,送入射熊馆,请宾客们徒手捉取,以示雄健。成帝亲临射熊馆,纵观取乐。但这是一次扰民伤农之举,闹得关中农民无法秋收。为此,文学家扬雄撰写《长杨赋》予以讽谏。
动物一部分由民间捕得进献,但有些动物当时中原地区并没有,而是源于西域诸国和我国南方的进献。南越国在武帝时献大象、能言鸟等。《汉书•西域传》载,文、景之时,社会殷富,“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后汉书》记载,章帝、和帝、顺帝时月氏、安息、疏勒国分别进献扶拔、师子、封牛等。


到了东汉,文献里已经很少有关贵族参加斗兽的记载,汉画像石上出现的斗兽者多为下层平民,均不戴冠,短衣,或者赤裸上身,贵族则在堂上作为欣赏者出现。
驯兽、斗兽活动体现了汉代人的征服自然、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所向无敌的精神境界。
汉代社会出现大规模的斗兽,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社会风气、思想观念是分不开的。
汉代,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物质产品比较丰富,人们才有可能把注意力转移到这类奢侈性消费上来,使大规模的圈养禽兽成为可能。《史记•平准书》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东汉时期,明帝以前基本是“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汉代的斗兽和兽斗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是斗兽的起源,这一阶段虽然形式上接近后来的竞技表演,却有着实质的差别。前者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后者是一种娱乐精神消费。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5 23: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