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楼主: twwkgb

[全球独家]北京垣局真机---贺六十周年国庆专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0 15: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北京向南看,中国水系不是尽收其明堂之内?大部分富饶之地也是尽收眼底。渤海为清龙塘.............。这样的格局无甚不妥!!!
发表于 2010-12-21 10: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以为龙不能过江、过河么?世人认为北京龙脉是由阴山而来,那是不明风水学的真相的庸师、俗师。一看你这样的提问就知是门外汉,未登入堪舆的堂奥,若龙不能穿越黄河,请问兄台:秦、汉、唐的帝都龙脉从何处来?
发表于 2010-12-21 11: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1# 亚哈


    在天成像,在地成形,有种的你把北京地理、风水的形局,以天体、地体互相印证出来!而小弟所确立的首都可以天、地丝毫不爽的互相印证出来,绝无有牵强附会之说,以小弟的定点可以求出中国的八卦方位与山、河定位,以北京为定点你能证出中国的八卦方位与山、河定位吗?为什么小弟迁都后设立四个直接管辖的城市:北京、台北、海口、西宁,其中必有深远的地缘政治在其中,北京设立直辖市乃东北亚战略,海口设立直辖市乃东南亚战略(即中南半岛与南中国海),至于台北、西宁由于涉及敏感的政治故略。中国要在南中国的庭院胜出,必须与海南为三角形的顶点,广西、广东为底盘(中国大陆架板块作后盾,作为后方支援),即把粤、黥、桂组成三角形格局,任何国家要想在南中国海渲染,在对抗中将会被淘汰出局,美国远离北美洲本土,缺少后方的物力、才力、人力的后方支援,日本也远离本土而且我方也可以在南中国海堵截其海上生命线,东南亚各附庸小国只是狐假虎威,印度阿三只能靠边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07: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十七届中央领导人籍贯图
中国十七届中央领导人籍贯图.jpg
复件 中国十七届中央领导人籍贯图.jpg
发表于 2010-12-22 16: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twwkgb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1: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鄙视抢沙发的 
  最后说一下前面有朋友问到的北京适不适合做首都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北京还是做为首都的不二之选(我不是北京人,也不是北方人)。有如下三点理由。
  1、从历史的角度看,首都建于北方的王朝要长寿的多,而建都于南京的所谓“六朝”及偏安于杭州的南宋是没有人做为榜样的。这其中的地缘因素是,南方尤其是长江下流地区的经济普遍好于北方,北方需要通过政治的手段调配南方的物质来平衡双方的经济差距,建都北方是实现这种物质调配的最好方法。当然由于中国二千多年来的战争压力都来自北方,南方也需要北方做为屏障保护。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共存关系,并没有谁靠谁之说。
  事实上历史上如果把首都建于长江下流地区,由于当地的物质条件过于优厚,王朝的统治者往往对于统一北方兴趣不大。那句“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就是最好的解释。而北方由于接受不到南方的资源,需要独立面对边缘地区的压力,就必然主动要求统一南方。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国的统一战争基本都是由北而南。
  2、从现实的角度说,建都北方军事上的意义有所减弱。但经济上的平衡关系依然存在。有一个说法是将首都建于中西部,更有利于拉动中西部的发展。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政治中心很大程度本身还是要成为经济中心,以起到火车头的作用的。一味的吸取发达地区营养的做法,只会激化地区矛盾。
  从地缘的角度来看,沿海地区由于地缘的关系,无疑是经济发达程度最高的地区。目前中国沿海有三个主要的经济带,由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仅从覆盖面积上来讲,环渤海经济圈可以涉及到华北——东北两大区域(我一直不赞同把山东划入华东的做法),如果搞好了,直接受益面会更广些。另外北京相对上海和广州,有渤海和天津的拱卫,安全系数要高。(所以天津以前叫天津卫)
  3、目前中国的定位是国际大国,换句话说如果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大国就必须要是海洋大国,因此将视线仅仅局限在陆地上是不够的。我前面说过,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地缘劣势在于不能面对大洋。因此必须和内海周边地区形成“东亚核心圈”才有可能真正获得与美国平等对话的机会。在东亚部分我们已经分析过了,这一核心圈还应该包括:日本——朝鲜半岛——台湾地区。事实上还应该包括外东北地区。只不过由于俄国的主力在欧洲,而中国也并不希望俄国以国家的形式加入东亚核心圈。但这并不妨碍外东北地区在经济上成为“东亚核心圈”的一部分(外东北地区也是俄远东地区的核心圈,他在远东地区的地缘优势我们在东亚部分已经分析过了)。
 
北京地缘位置图.jpg
发表于 2010-12-31 17: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不错的
发表于 2010-12-31 21: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高人。。。
发表于 2011-1-3 17: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8# dpfly123

建都北京*府软弱无能,人才流失惨重!
   

20100816 来源:《羊城晚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高端人才紧缺的中国却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大的人才流失国之一。本书从全球化背景及国家战略高度对国际人才竞争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对关注国家崛起与复兴的读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中国的人才大量以留学、移民等方式流失到海外,而海外留学人才回归比例偏低,是当今世界上数量最大的人才流失国。

  清华、北大是我国内地唯一能进入世界百强的大学与人才教育基地。但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则为76%2006年,清华和北大已经成为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由于将近九成的中国高科技专业博士会选择留下,美国有媒体把清华、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另外,截至2008年,我国留学人员总数大约139万人,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归国留学人员只有39万人,回国总比例为28%。这一回归率在新兴发展中国家中是最低的。在2000年以前,我国留学人员回归比例尚为1/3左右,这说明我国留学生整体回归比例在2000年后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目前,中国每年输送近20万名留学生出国,在海外正在进行学习的留学生接近50万人,如果按每名留学生每年为国外贡献2万美元来估算,中国仅留学一项就每年为外国贡献100亿美元的外汇,一旦这些留学生不回国,这些教育投入就意味着无法收回。

  尤需指出的是,我国还存在留学人才学历越高,回归比例越低的现象。例如国际经合组织有份统计指出,在1990-1999年,大约47%外国出生的博士选择留在美国,其中在各国发展最急需的科学和工程领域,我国博士生滞留率是87%,不但超过我国台湾地区(57%)以及韩国(39%),还超过另一个人才流失严重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印度(82%)

  据美国“全国科学理事会”统计:美国目前本土有220万个外国出生的科学或工程学位获得者,其中16%35.2万人来自印度;11%24.2万人来自中国。但因为中国科学或工程领域博士的回归率特别低,反而超过印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外国博士来源库。美国大约35%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在外国出生,而这些外国出生的科学与工程博士中有22%来自中国大陆,4%来自中国台湾,来自印度的有14%。中国目前还为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韩国等输送最大比例的留学生,并大量留在海外。因此有多个国家表示要把中国留学生当作吸引国际人才的重点对象。

国际移民组织发布《2000年世界移民报告》时就称,中国每年大约有40万人移民国外,多是通过留学以及技术移民的方式离开。中国新闻社发布《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称,改革开放后移居海外的新华侨华人大约为600万人。这种流失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损失,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03年,在我国出生而移居美国的博士就大约有62500人。与此同时,截至2006年,我国所有公营研究机构的博士总数也不过18493人,其中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不过16441人。同时,在2008年,一年中共有8万中国人获得美国绿卡,4万中国人入籍美国,中国成为旅美外国移民的主要输出国,仅次于墨西哥排名第2位。(王辉耀)





南中国海的得失与中国国家生存的战略意义:

南沙群岛蕴藏著极为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是亚洲大陆架三个最大的储油区之一,仅在曾母、沙巴、万安三个盆地的石油储量就有近二百亿吨。据中国国土资源部初步统计,整个南海地区的石油总储量在二百三十亿至三百亿吨之间,约占中国石油总储量的三分之一,故南海又称“第二个波斯湾”。中海油副总工程师曾恒一院士认为,南海油气可开发价值超过天文数字的二十万亿人民币。另外,因地处热带,南沙的渔业和其它海产资源异常丰富,为周边各国渔民最向往的天然渔场。又因特殊的地质构造,南沙海域的海底蕴藏著极为丰富的各种天然矿产资源。南沙地区的石油年产量即达到四千零三十万吨,天然气三百一十亿立方米,分别是当年中国整个近海石油年产量和天然气年产量的二点五倍和七倍。截至目前,南沙周边国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已在南沙海域钻井一千多口,共发现含油气构造二百余个、油气田一百八十个,年开采石油超过五千万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并极具讽刺的是,由于种种政治的技术的地理的乃至心理的原因,始终不厌其烦地宣称拥有南沙全部主权的中国,却至今也没有在南沙海域竖起过一根井架。



发表于 2011-1-3 17: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来许多人都喜欢把北京与南京相提并论来浑浊视听,南京在中国连十大都会都排不到,何能长久称雄!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3: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阳盆地江汉平原过往
  我们知道,在楚国的根据地是在江汉平原,也就是在现在的湖北境内。江就是指长江,汉是指汉江。最早的时候“江”就是特指“长江”的,汉江是被称做汉水的。
  就汉水而言,它对中国地缘的影响并不止于江汉平原,其作用甚至要高于秦岭。不过就目前我们所要分析的方向而言,汉水的下游与长江共同冲积而成的“江汉平原”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之前我们分析过,在江汉平原的东北侧有一系列的山脉为它提供屏障,由北向南分别为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前者现在在河南省境内,后两者则为河南湖北的分界线。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在这三条山脉的西南侧,并非只有江汉平原一个重要的地理单元。事实上这一地区是由两个南北相邻的地理单元共同构成的。南侧当然就是江汉平原了(目前属于湖北),北侧则被命名为“南阳盆地”(目前基本属河南)。
  南阳盆地既然称为盆地,那么它的四周应该是被山包围的了。让我们来看看南阳盆地边缘都有哪些山(山脉)。
  南阳盆地的西面是秦岭和大巴山脉的东部,北面、东面则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伏牛山脉以及桐柏山脉西头。
  在盆地的南面有一个体量不是很大,但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山——大洪山。这几个山(山脉)共同合围形成了南阳盆地。
  作为盆地,除却周围都是山以外,一般还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盆地内部多为适合耕种的平原(东亚地区);二是有良好的封闭性,但并不代表就没有合适的道路与外界发生联系。
 
南阳盆地与江汉平原的地理分割点叫做“大洪山”。
  比起周围几座山脉来说,大洪山的体量并不算大,被夹在大巴山脉与桐柏山脉的中间。在具体解读大洪山的战略地位之前,我们还是要先说说大巴山脉。
  说到大巴山,重庆以外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地理学上的大巴山脉其实是绵延在四川、甘肃、陕西、湖北四省边境山地的总称,在地形图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它东西向的走向(基本与秦岭平行)。不过古人可没有那么广的视角,他们习惯于为自己眼前的那段山命名。于是大巴山脉东头被分别细分为武当山和荆山。
  
  尽管武当山现在名气没有嵩山大,但还是相当有名的。这不光是金庸老先生的功劳,事实上他早就被那些崇尚道教的皇帝奉为圣地了。不过在道教还没有出现之前,对于楚人来说,位于它东南部的“荆山”更有资格被称为圣山。无论最初的楚人来自何方,荆山都是他们最初的根据地。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荆楚”之称。
  从这个“荆”字亦可想象楚国先民当日开这片处女地的艰难。对于生活在黄土地区的族群来说,这些部满荆棘,土质相对黏重的土地本来并不会被放在眼里。
  很多的民族最初都发源于山地,但最能吸引农耕民族目光的总是那些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楚人也不例外,荆山可以被做为祖地,但要想为族群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荆山东南部的江汉平原是不错的选择。好在商周时期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凭借这些利器,楚人得以从江汉平原种出足够的粮食。从农业技术角度看,最终帮助楚人奠定大国地位的并不是青铜工具在农业上的运用,率先使用性价比更高的铁器才是楚人的技术优势所在,
  在一个可以互通有无的空间,技术的优势其实是不可能保有太久的。因此金属工具在农业方面最根本的作用,是激发了江汉平原的潜力。从此江汉平原的农业实力至少可以与黄河流域的那些平原处于同样的级别了(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如果不能开耕,再大也没有用)。
  对于江汉平原的这种潜力,周人并非没有意识到。对于这些以华夏自称的中原民族来说,边缘民族可以是顺服的臣民,也可以是危险的来源。这一切都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而现在江汉平原地缘潜力已经让周人感到不安了。无论周王是否给予楚国“侮辱性”的“子”的爵位,这种威协都会存在。
  周人的应对方式就是尽量将楚人压制在江汉平原,为此他们需要占据南阳盆地,并将之作为控制江汉平原的屏障。
  在最初的时候,周人无疑是成功的。在清除了南阳盆地的那些小部落后,周人成功的在此封建了一批姬姓的诸候国(另外还有一些非周人系统,但同样来自黄土高坡的小国)。
  这并不代表楚人对南阳盆地没有欲望,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刚刚取得共主地位和大片土地的周人,气势正盛。而楚人的战略纵深还未及向南方展开,并无实力与周人争夺南阳盆地。
  虽然南阳盆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但它东面通往中原的道路还是较多的。这主要是由于伏牛山脉与桐伯山脉在这里并没有严密的对接起来,双方之间仅仅依靠一些断续的丘陵相连。而这些丘陵之间就形成了多条道路,使南阳盆地与中原地区的地缘关系日趋紧密。
  这一点从现今的行政区划也可以看出,对于夹在中原与江汉平原之间的南阳盆地来说,与任何一方划分在同一省份似乎都是可以接受的。最终的结果是,南阳盆地大部分成为了河南省的一部分。而江汉平原所处的湖北省最终仅保有了南阳盆地的南部边缘(襄阳—枣阳一线,也就是大洪山的北部)。这一点从南阳盆地的地缘文化上来看是合理的,而地缘文化的形成又与地理结构特点是分不开的。
  关于连接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这些断续的丘陵,我们可以用一个名词来概括一下,就是“方城夏道”
  之所以被称为夏道,是因为据传在夏代之时,中原地区就已经探索出进入南阳盆地的道路了,这条道路就被称作“夏道”。其实所谓夏道并不止一条,凡在夏代开发的,从中原核心区辐射至边缘地区的道路都会被称之为夏道。只不过在这里是特指进入南阳盆地的道路。
  关于夏道的具体位置,一直都有人的探究,一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的结果。事实上将来应该也很难有很明确的结果。即使在这张〈河南——湖北地理关系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比之那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栈道,在那个被我圈定为“方城夏道”区的区域中,有多个明显的山口可以通行。将之称为山口也许是不合适的,因为有的丘陵之间相隔有几十公里。
  因此要想考证出夏人究竟是走的哪条道路,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许所谓夏道并不是单指一条道路。

  由于这些丘陵之间的断口过大,过多,并不利于防守。因此楚人在最终夺取南阳盆地之后,不得不在此修筑长城,将那些土山连接起来用于防守。
  是的,你没有看错,楚人修的就是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防守的需要,都会在边境附近依托地形修筑长城,秦人所整合的不过是北部防守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入侵的那些而已。楚人据信就是最早修筑长城的。
  楚人所修筑的长城被称之为“方城”,由于后世,以江汉平原为突出部的长江中游地区,多将防线退至更容易防守的大洪山一线。因此在楚国之后,这条长城并没有被多加维护,至今已经难觅踪迹了。
  目前关于方城的具体位置有诸多探索,不过肯定是在我们在图上所圈定的“方城夏道”区域中。其源头很可能就是目前河南省的方城县。可以提供佐证的是自河南省焦作经洛阳、南阳、襄樊到湖北省枝城的“焦枝铁路”就是由中原通过方城县进入南阳盆地的。而拟修建的“郑渝铁路”(郑州到重庆),北线也曾经规划经过方城。在地理条件没有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现代人和古人在陆地上的选择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大洪山.jpg
武当山.jpg
荆州女子.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3: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来许多人都喜欢把北京与南京相提并论来浑浊视听,南京在中国连十大都会都排不到,何能长久称雄!
天下任我行 发表于 2011-1-3 17:48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06195.html
    中国有大古都.
你知道中国有几大古都吗?是七大古都吗?17日下午3:00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世光教授在题为“中国古都学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说明。

    朱教授在报告上介绍了中国大古都问题,他说:上个世纪20年代有五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之说,30年代时将杭州加入,这样长期以来学界和社会上就有六大古都的说法。1981年,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正式在《历史教学研究》上撰文,提出应将安阳列入大古都之中,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1988年,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上,认同了谭先生的观点,将安阳作为中国的第七大古都。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还一度引起了两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重镇复旦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的几位教授的论战。

    朱教授介绍说,2004年11月5日,在郑州召开的中国古都学会第21次会议上,郑州被列为大古都,使学术界认可的中国的大古都达八个。朱教授认为,大古都的判定标准有四个,即:是主体王朝的都城;建都时间较长;规模较大;有重要的后续城市。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将郑州列为第八大古都是合适的: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城,在此建都的时间也较长,规模也较大,而郑州也是重要的后续城市。

    朱教授说,中国古都的数量在220处以上,这200多个古都一般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大古都(8个);第二个等级为大古都以外的列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批古都(30个);第三个等级是前两个等级以外的列有文物保护单位的都城;第四个等级是其它的都城。他说,古都与中华文化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古都是当时文化的缩影,也是特定区域文化的中心,有着相当长时空的辐射力,它们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深入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古都研究与古都所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古都学研究者通过深入研究,深刻准确地揭示了古都所在城市的特点,对所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可以使这些城市的建设规划、旅游规划等更加合理。
发表于 2011-1-6 18: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合天下之形势图:
168.jpg
发表于 2011-1-6 18: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亚具有稠密的人口,丰富的资源,较为发达的经济,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冲,以及华人的广泛分布和华人文化在这个地区的绝对优势。控制东南亚,等于控制了日本的一半交通命脉,对可能崛起的印度的扩张更是致命的制约,可谓一石两鸟。中国不应该重北轻南,应在北部湾建立经济合作区,以渤海湾经济合作区形成南北呼应。只有控制东南亚,中国才有可能在周边事态中具有最终发言权。

发表于 2011-1-6 19: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作为直辖市仍然不失其对其东北亚的辐射,首都北京只是降低了一个等级而已。
18.jpg
发表于 2011-1-6 19: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只是东亚文明中心、核心的边缘地:
北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7 16: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合天下之形势图:
天下任我行 发表于 2011-1-6 18:47


知道为何你定之地一直没有大城吗?!
发表于 2011-1-7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7# twwkgb
O(∩_∩)O~,台北市和华盛顿在三百年前一直都是个沼泽地的乡村小野,如今不用我说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00: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wwkgb 于 2011-1-8 00:37 编辑

回复 258# 天下任我行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水资源的多少决定城市的可发展规模.华有二河相夹,北三水交汇,你那有啥?!
华府风水参见;
地球上最大的暗局http://www.fengshui-168.com/thread-65354-1-1.html
发表于 2011-1-10 21: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不能不顶,楼主的大视野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11-1-12 11: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龙无形,因人而见
发表于 2011-1-12 18: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盯着地图看中国,要出击,才有生机。
风水格局===要与实体联姻。
发表于 2011-1-12 19: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有看头,请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6: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wwkgb 于 2011-1-14 16:39 编辑
回复  天下任我行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 ...
twwkgb 发表于 2011-1-8 00:30



    旧时多有因河流改道而都城废弃者
有山无水休言城,有水无山难为都.
<山田问答>
情花早种青山
万绿丛里吐芳芽
稻下禾田笑它
何如谷粟之腹牙
青山笑不答
满目风光如画
异日图美景
携归千万家
此词本非与你,乃送上几楼那荆州人.为给她第三首诗词略改而成,(以前的一首搞掂,这难度很高!)发现给你也合适,不过主谓,爱敌互换,呈现反向同步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11-2-5 11: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wwkgb 于 2011-2-5 11:53 编辑
中国十七届中央领导人籍贯图
twwkgb 发表于 2010-12-22 07:52



   
国家领导人为何多是南方人?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今天是记者节,来说一个有趣的话题,国家领导人为何多是南方人和沿海人?
这并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这篇博文并不谈政治。想起这个话题与我兼职的学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有一定关系。这个学校前身是中国惟一的气象高等学府南京气象学院,是共和国气象和环境专家的摇篮,现在仍是。我虽然兼职所属的语言文化学院,但在气象大学挂职,也要了解点“气象常识”,不由得也对气候、环境、土壤这类非人文领域学科关注了起来。
近来我换脑子时便会阅读这方面书籍。阅读到气候与人类历史的关系相关内容时,我突然跳出了这个问题:现在国家领导人为何多是南方人和沿海人,是不是也因为气候和环境?我深入下去,还真的从中找了部分答案,即水土好的地方,确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国家领导人为何多是南方人和沿海人,原因之一,即在此。
先定义一下:这里的“北方人”泛指、黄土高原、黄淮海一带人群;“南方人”指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滨海地区人群。
先请看一个事实: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历经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个学术界公认的时期,前三期,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籍贯和出生地情况如下——
毛泽东:湖南湘潭
周恩来:江苏淮安
刘少奇:湖南省宁乡
华国锋:山西交城
邓小平:四川广安
胡耀邦:湖南浏阳
赵紫阳:河南滑县
江泽民:江苏扬州
李鹏:四川成都(生于上海)
朱镕基:湖南长沙
从中可以看出,10个人中,只有华国锋、赵紫阳属于真正的北方人,也就是80%是南方人。
再以现任国家领导人的为例——
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安徽绩溪(生于泰州)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安徽肥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天津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河北泊头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陕西富平(长期在南方任职)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安徽定远
中央文明办主任李长春:辽宁大连
中纪委书记贺国强:湖南湘乡
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江苏无锡
他们九人也是核心权力机构——中央政治局常委。其中,只贾庆林和习近平属于北方的,胡锦涛、吴邦国、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是南方的;温家宝和李长春两人是沿海人。
上述是整体来分析的,如果具体到四代领导人的“一把手”,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则全是南方人。
再朝远一点分析,在民国时期,政坛也是南方人掌权,占优。如对民国时期有绝对影响力的孙中山和蒋介石,都是南方人。孙中山是广东香山人,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
这是为什么?避开政治和社会关系因素不谈,就是上面说到的气候和土壤等大环境,决定了人群质量所致。
气候和土壤对人群质量的影响,从宋代黄河大改道时,就开始慢慢影响了中国人——中原人群整体的人口质量开始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南方人群整体的人口质量开始上升,在表现上超过中原人,也就是习惯人的北方人。直接后果就是,南方人的智力优于北方人。南方籍人才总数,成倍超过北方籍人才。
而造成这一情况最基本原因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改道,对中原地区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土壤中人体和智力发育必需的锌、碘、硒等众多微量元素严重减少,甚至缺乏。这并不是我的研究成果,也不是我的最先发现,大陆已有多名跨学科的学者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便是这方面的专家,邹在《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影响概述》一文中详细地分析了黄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从新石器时代以降至12世纪20年代(宋金之际),黄河下游绝大部分时间流经太行山以东、泰山山脉以北的河北平原上,由渤海湾西岸人海。12世纪开始河道离开河北平原,东南流经黄淮平原合淮人海,前后约700余年。先是流经黄淮平原北部,以后逐渐南摆,至13世纪已达到豫西山地东缘,至此黄河下游河道在华北平原扫了一遍;16世纪中叶,黄河大致固定在今废黄河一线。19世纪中叶,又折而东北流,至渤海湾西岸人海。邹认为,三四千年黄河的决溢和改道,严重影响了下游平原地区的地理面貌:淤塞了河流,填平了湖泊,毁灭了城市,阻塞了交通;使良田变为沙荒,洼地沦为湖沼,沃土化为盐碱,生产遭受到破坏,社会经济凋敝。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高凯,也曾对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关系作过研究。高在《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三论》论文中认为,黄河历代决口变迁,使华北大平原逐渐淤积抬高,凡是过去黄河行经的故道,如延津以北的汉代故道和兰考以南的明清故道,都成为一条条高出地面的沙岭。加上无数次决溢,据有关史料统计,西汉至1939年的2135年就有453年决溢,如明崇祯五年(1632年)河南境内黄河洪水“横溢数百里”,许昌、鄢陵、扶沟、西华、淮阳、鹿邑、柘城、沈丘、商丘、虞城等淮河以北地区被波及。
由于黄河的泛滥,还极大地改变了黄淮海平原土壤微量元素保有量的外部条件。黄淮海平原从宋代开始,无论其经济地位、文化发展以及人口规模等都出现衰弱局面;与此同时,宋元明清时期的文献中也屡屡出现了“地利不足”以致影响农牧业发展的记载——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2,仁宗嘉祐年间,吴奎等人上书:“河北有河防塘泺之患,而土多泻卤,戎马所屯,地利不足,诸监牧多在此路,马又未尝孳息。”
《王安石集》卷42,《相度牧马所举薛向札子》中称:“河北有河防塘泊之患,而土多舄卤不毛,戎马所屯,地利不足。”
《明经世文编》卷202,《勘报皇庄疏》中记载:“北方地土平夷广衍,中间大半舄卤薄瘠之地……”
现代土壤检测证明了史料上的观点,分析结果是,整个黄土高原缺锌面积在85%;由黄土高原带来泥沙冲积而成的黄淮黄平原,缺锌的情况同样严重。
在山东,1981年,中国农科院土壤所,曾对位于鲁西北黄河下游的德州地区土壤取样221个,进行有效锌含量普查。1988年德州地区有关部门又在全区取样127个,进行有效锌分析,发现德州全区土壤有效锌含量0.2l-3.37mg/Kg,低于全国0.697mg/Kg的平均水平,其中小于O.6mg/Kg的样品占55.18%。全地区耕地1082万亩,其中缺锌和接近缺锌的土壤有600万亩左右。
同样的,黄河流经的中原大省河南,土壤中锌等 微量元素的含义也很少或缺乏。
1996年公开的报告,新乡地区的卫辉、辉县这两县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的共有6种,其中锌缺乏率最高,
86%的土壤中有效锌含量低于临界值0.5mg/Kg。
2004年河南土壤普查办公室公布的数字,河南全省土壤中有效锌含量极缺(低于0.5mg/Kg)和缺(0.5mg/Kg-1.0mg/Kg)的面积占全土壤面积88.98%。
河南全省土壤中有效锌的含量,呈现出从北向南、从东向西增加的情况。“向南”,离长江流域,即南方越近,“向西”,离太行山等山区越近。
与北方相对应,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多山,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丰富,如南京地区锌就很丰富;同时南方的气候条件好,也有利于锌、硒等微量元素的稳定和保有。
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后果是,收获的粮食、肉类等动植物产品中,锌的含量也相应地减少或缺乏。人类在利用这些食物源的时候,身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也就会减少和缺乏。
而人体中缺乏微量元素的后果更严重。现在医学已证明了:以缺锌为例,往往会导致孕妇流产,畸形儿增多;即便正常出生后,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都会受影响。换句说就是,微量元素均衡的孩子一般聪明,而微量元素偏少或缺乏的孩子反应比较慢,甚至出现智力障碍。
中国微量元素缺乏和丰富情况所形成的“全国智力地图”,正是这种情况:南方人比北方聪明,沿海人比内陆人聪明。沿海人为什么聪明?他们可以从海产品中摄入、补充必需的微量元素,从而弥补土壤缺乏微量元素所造的在食物中的缺乏。如果既是南方人,又是滨海人,相比就太聪明了,智商的总体水平高于其它地区人群,这个结论已为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所以,总体上来说,微量元素摄入较多的南方人、沿海人智力水平亦高;智力水平高,学习自然压力小,成绩亦相对较好,成才的概率,或者说考上大学的人数,自然远远大于北方人或内陆人。
这大概也是以江、浙为代表的南方多才子、中科院院士、清华的教授、北大的尖子生,多是南方人、沿海人的原因吧。如钱伟长与钱学森、钱三强,这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大科学家,再加上一个钱仲书大文学家,“四钱”都是都是南方人,又都是滨海人,两个江苏,两个浙江。
我们国家早就认识到了微量元素缺乏对国民素质的严惩影响,于是政府通过在食盐中强制性添加锌、碘、硒等微量元素,来解决一些区域人口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目前,这一在食盐中加X的强制手段,已有明显效果,如以河南为代表的新一代北方人(中原人)群的体质和智力发育都有进步,整体智力水平在缓缓提高中。
南方人学习好,学而优,则仕。所以嘛,反映到国家政坛上便是当官的多,当大官的多。国家领导人为什么多是南方人、沿海人,就不难理解了吧!当然,能够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政治不谈,南方、沿海地区得与洋人接触之先、国门开放之先,率先享受了现代化的成果,自古形成重教育的风气,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区域人群的人生选择和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顺便再来解释一个历史现象:为什么自宋元以后,中原地区不再有汉唐时代的辉煌,江南人异军突起?我认为,这与中原地区人口质量下降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种人口质量下降,除了上面阐述的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人群体力、智力下降,人的素质不高因素外,还有在宋元以后,大量的北方优秀人才在战乱中,跑到南方谋生,也导致北方人才流失。
最后这些北方人也变成了南方人,不信你可以翻翻家谱,看你的祖上是哪儿人。
发表于 2011-2-5 21: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得太精彩了!
发表于 2011-2-24 17: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任我行 于 2011-2-24 17:39 编辑
水资源的多少决定城市的可发展规模.华有二河相夹,北三水交汇,你那有啥?!twwkgb 发表于 2011-1-8 00:30



    有乾巽之天地交泰,长江、汉江两河相夹并湘江三水交汇,千湖罗布,万山拱卫,长江黄河——左环右抱、源远流长,在天成像、在地成形我们可以以天天星紫薇垣(天体、地体)互相印证出,也可以以地球的黄金分割率(0.618)互相印证出,也可以以神奇的北纬30°印证出,也可以以地球山水两仪局印证得出,更可以以中国八卦山水定位印证出,她更不会违背风水学选择国都的要旨!北京有啥???能以天星紫薇垣丝毫不爽地印证的出北京的地理垣局吗?台北能吗?我可以以青藏高原的阴仪(老阴)中的青海湖(少阳)来招纳太平洋的阳气来印证的出地球山水两仪局,楼主以及在座支持楼主的各位你能吗?不能的请不要再此犬吠相鸣、乱咬乱叫!迁都中部实乃当之无愧的不二选择,中宫动,而全局皆动,万派会元她处中国的核心枢纽地位,牵一发而动全局,迁都于此必激活无限风水,跃为世界强国、天下归一!
168.jpg
发表于 2011-2-24 17: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该图的作者有意隐去天然气丰富、国土差不多相当于中国的澳大利亚呢,其动机是错误地把我们的视线往北方引,以达到误导我们思维的目的:
为何澳大利亚看不到.jpg
发表于 2011-2-24 17: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任我行 于 2011-2-24 17:55 编辑
宋元以后,大量的北方优秀人才在战乱中,跑到南方谋生,也导致北方人才流失。
twwkgb 发表于 2011-2-5 11:46

    从这点证明了什么?证明了南方地理优越,北方地运衰退,证明了北京的风水地理已不再适合中国国都了!毁真龙大地必危及江山社稷、、、。现在,狭隘的“北京主义”干了最为愚蠢之事就是毁南救北,把中国的地理大板块进行切割、肢解、打乱生态气场,自我阉割、剖宫自刎、自废武功,网上流行的“阉者的梦呓”即为最佳写照,呵呵!若不听小弟劝告,其结果必导致外夷强大得逞\自然灾害频繁加剧,中*政权必将落入下一个异族手中,其结局必就像肢解大地理版块那样、、、,你看看当前的人口阉割(为什么台湾鼓励生孩子、俄罗斯鼓励生孩子、日本鼓励生孩子,人家不是笨蛋吧,唯你是个大笨蛋)、及转基因就知道了。改革开放真能得到外国的技术吗?不,你绝对得不到他们的技术,现有的技术过几年就落后了、淘汰出市场了,改革开放反而让外国人赚更多的钱来收购、并购中国的企业(看看“威立雅”水务公司并购中国水资源就知道端倪,就连柳州这样的小城市也挨其并购,现在只是并购、只是“潜龙勿用”,等到他“飞龙在天”有所作为,你就惊醒了吧!太晚了吧!)以经济来牵制中国。改革开放所应乃眼前之欢,更多的是污染你国土、破坏你生态,赚你廉价的劳动力,良田千顷就这样被某些招商引资的工厂化学污染无法耕种,却涨了当地官员的腰包、苦了老百姓,难怪某些领导每时每刻都以“传销”的方式给我们灌输、高举“*矮子理论”来麻醉我们的思维,统治我们的思想。
发表于 2011-2-24 18: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隐藏内容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7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