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804|回复: 9

【轉貼】被扭曲的朱熹 朱熹和严蕊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12-2-14 20: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被扭曲的朱熹
这大概是朱熹在现代中国人心目中最有名的故事了。这不奇怪,中国人的八卦精神和八婆精神,向来是天下无双的。这个故事最早在洪迈的《夷坚志庚》中虚构:

  台州官妓严蕊,尤有才思,而通书究达今古。唐与正为守,颇属目。朱元晦提举浙东,按部发其事,捕蕊下狱,杖其背,犹以为伍佰行杖轻,复押至会稽,再论决。蕊堕酷刑,而系乐籍如故。岳商鲫霖提点刑狱,因疏决至台,蕊陈状乞自便。岳令作词,应声口占云:“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在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岳即判从良。”

  虚构之一:朱熹是那一年的七月二十三日到台州的,严蕊那时被唐仲友送到老家黄岩包养,八月上旬才由黄岩缉拿归案,八月十日唐的亲家、宰相王淮即将朱熹停职。当时的记录都表明严蕊一直系狱在本州,由通判赵某问案,所谓“复押至会稽,再论决,蕊堕酷刑”,完全是扯淡。

虚构之二:后来的词家已经考证的很明白,这首狗屁卜算子是高宣教所作高是唐仲友的表弟,是一位喜爱乘坐高级轿马出入妓院的时尚青年。

虚构之三:岳霖(岳飞之子,岳珂之父)从未作过浙东提刑。事实上岳霖和朱熹的私交非常好。朱熹的父亲因反对和议,遭秦桧贬斥而死,和岳霖可谓同仇敌忾。岳霖也信奉理学,他俩的政治理念和哲学信仰都接近。岳霖之女嫁陈俊卿之孙陈址,而陈址拜朱熹为师,在古代,这种关系是非常亲密的了。

  事实是,那一年浙东大灾。因为此前朱熹在崇安县处理饥荒极有办法,并创立了社仓,在南康军任上也政绩斐然,宰相王淮虽然厌恶理学,仍觉得朱熹是处理大灾的理想人选,派他去赈灾。七月二十三日,朱熹巡行到台州,发现了宰相王淮庇护下的知州唐仲友的贪污王国。唐贪污的主要方法有两条,一是让税警交警衙役等多收钱收大钱,台州两年内有二千多民户破产,死于狱中百余人;二是公款充私,官家的库银就是他家的。唐仲友干的最有创新意义的一件事是官鸡勾结以残民,当时台州名妓严蕊、沈芳、王静、沈玉、张婵、朱妙等均被唐私下包养,而这些名妓又为虎作伥,恃宠残害小民。(关于名妓严蕊的伟大事迹,束景南教授考证的极详细。)呵呵,现代派的官和现代派的鸡,唐是一个贪官兼嫖客文人又流氓的人物,在今日的中国似乎不难遇到。

  朱熹的可恶之处在于不懂得做人要厚道,前后六次弹劾唐仲友,终于只能灰溜溜的回家卖红薯了。

  政治上学术上朱熹均是洪迈的大仇人,而唐仲友是洪迈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洪写《夷坚志庚》虚构朱熹和严蕊的事,在庆元二年十一月到十二月间,这一时间很值得关怀,因为这一年朱熹被政府封口,被剥夺一切政治权利,在家中接受一轮接一轮的政治迫害。此前洪迈主修国史时肆意篡改历史,被朱熹多次批驳,洪迈就在朱熹不能发声时来诬陷了。洪迈中伤朱熹,是必然的事,两人结仇很久。不仅是学术上有分歧,道德上也对立。洪迈的父亲洪皓使金,宁死不屈,在金国度过了十五年流放生涯。但虎父犬子,洪迈后来也使金,竟至于下跪乞怜求生,天下传为笑谈。他早年依附汤思退(秦桧的亲信,秦死后掌权,延续了秦的那一套),后是王淮的得力党羽,为清议所鄙视。朱熹似乎也特别痛恨洪迈,在陈俊卿的墓志铭中直斥洪为奸佞小人,这样的墓志铭古今罕见。

沈继祖弹劾朱熹的真相

  庆元二年十二月,沈继祖弹劾朱熹,其第六条有“诱引尼姑以为宠妾”,“家妇不夫而孕”的话。这是后人最喜爱引用的指责朱熹是伪君子的例子。但这完全是造谣,陈荣捷和束景南辩驳最为详细。其实这很容易想象。朱熹天资极高,年未弱冠就享有盛誉,宋人最喜爱写笔记,朱熹这样的名人(尤其还是个千夫所指的名人)作出出格的事,还不被人记入私人blog?但竟没有朱熹的糗事的记录,所有后世针对朱熹的诬陷,几乎都来源于沈继祖这个满纸谎言的弹劾。呵呵,有趣。沈继祖弹劾朱熹是在庆元二年十二月(《宋史》本纪第三十七宁宗一),很凑巧,和洪迈虚构朱熹和严蕊的事的时间相同。其时朱熹落水狗一条而已,没有任何反驳的能力

  沈继祖弹劾朱熹,其实是胡纮的稿子。《宋史胡纮传》载:“然未有诵言攻熹者,(纮)独稿草疏将上,会改太常少卿,不果。沈继祖以追论程颐得为察官,纮遂以藁授之。继祖论熹,皆纮笔也。”胡纮创作了朱熹的诸多糗事,但他升官了,不是言官不适合弹劾朱熹。恰好沈继祖因为攻击程颐升任言官,所以胡纮让沈继祖去贴这张大字报。

胡纮和朱熹的结仇,非常可笑。“纮未达时,尝谒朱熹于建安,熹待学子惟脱粟饭,遇纮不能异也。纮不悦,语人曰:‘此非人情。只鸡尊酒,山中未为乏也。’遂亡去。”朱熹一生贫苦,每天都和学生一起吃些粗茶淡饭,《朱熹传》:“家故贫,少依父友刘子羽,寓建之崇安,后徙建阳之考亭,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这纨绔子弟胡纮以为穷人家最少也应该有鸡吃有酒喝,朱熹给他吃粗米饭就是不近人情,最终报复了朱熹,人心之险恶如此!

  沈继祖弹劾朱熹,称朱熹“娶刘珙之女,而奄有其身后巨万之财。”俺见过本朝哲人某某某某等的著作,言必称朱熹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剥削阶级的豪富。这是俺见过的好笑话之一。陈荣捷先生曾经“从朱子之家世,俸禄、穷困、印务、受与诸方面,考其固穷境况,以见君子固穷在我国历史上,少有如朱子者。”(《朱学论集》)。


朱熹的天理人欲

  后世对朱熹批评最为激烈的,首推戴震。戴氏认为程朱理学将“天理”和“人欲”对立割裂开来,灭绝人欲,“以理杀人”,说“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对理学家的抨击,影响极大,有其合理之处。但理学家有没有以理杀人呢?陈荣捷先生的回答是理学家并没有以理杀人,也不主张禁绝人们的正常欲求。他说:

  戴震痛击理学,一则曰理学家“如有物焉”,再则曰理学家以理杀人,三则曰宋儒主张绝欲。查理学家未尝言理如有物。清朝皇帝利用理学以责人而铸成残酷大狱则有之,惟理学家未尝以理杀人也。程朱之书,不见“绝欲”之词。朱子曾谓“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然此即是“明天理,灭人欲”,不外扫除私欲以明天理,非男女饮食之欲皆灭尽也。(《朱子新探索》)

  朱熹所谓的“人欲”就是私欲,就是不正当的、过分的要求,朱熹所主张的,是抑制饮食男女不正当的私欲。饮食男女如得其正,便是天理而非人欲(人之私欲)。人的欲求若无节制,便流入与天理相对的人欲中去了。陈荣捷引用了大量朱熹自己的说法来证明朱熹并不主张灭绝人欲。如《朱子语类》中“人心是此身有知觉有嗜欲者,如所谓‘我欲仁’,‘从心所欲’,‘性之欲也,感于物而动’,此岂能无? 但为外物诱而至于陷溺,则为害尔。......且以饮食言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此道心之正也。”(《朱子语类》卷六十二)

  在俺看来,朱熹说的“天理”,首先是主要是指自然、社会及人类个体思维的法则或规律。朱熹说:“盖天理者,心之本然,循之其心则公而且正。”何谓“心之本然”?他说:“盖此心本自如此广大,但为物欲隔塞,故其广大有亏;本自高明,但为物欲所累,故于高明有亏。”人们如果按照“天理”进行思维,亦即按照心灵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进行思维,则“心自广大”,即人心自能反映广大的客观世界,而且“高明”透亮,清楚无误。如果不是这样,如果为物欲所“蔽塞”所“系累”,那就不能按照“天理”,亦即不能按照“心之本然”,亦即不能按照思维规律进行思维,那就会走入邪门歪道。因此,所谓“心之本然”,就是按照思维规律进行思维,实际就是保持心的理性思维作用,既不为物欲所蒙蔽,亦不为感性知觉所干扰,从而能真正格物穷理,认识事物的规律或法则。这也是西方哲人们一再在朱熹的思想中看到的伟大之处。

  “天理”,是大自然发展之规律,是社会伦理法则与道德规范,“人欲”是人类个体的欲望。在俺看来,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条普适的真理,在尽力破坏自然资源,尽力破坏伦理道德的今日尤其难能可贵。虽然在这个社会,朱熹注定要被抛弃了。
楼主其他發帖
<
发表于 2012-2-15 07: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轉帖自百度

洪迈 -                                出使金国                                       
洪迈使金未能竟功,其父洪皓被誉为“宋之苏武”,这给洪迈带来了更大的舆论压力。
如南宋有人专门写词讽刺:

        南乡子
        绍兴太学生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
  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
  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
  万里归来夸舌辩,村牛!
  好摆头时便摆头。

此词描写洪迈出使后屈服于金人的关押,并拿苏武做对比;下片提到洪迈的父亲洪皓,同样被关押,但数年未从.洪迈万里归来,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堪羞”自愧,反而在南宋吏民面前摇头晃脑,趾高气扬,夸说自己在金国如何能言善辩。作者骂其"村牛",即蠢货的意思。.最后一句,指洪迈有轻微中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曰:"景卢(洪迈的字)素有风疾,头常微掉...".在“敌仇”面前,应该“摆头”,而洪迈却不“摆头”而是“稽首”;出使归来,洪迈本应低头认罪,但他却“摆”起“头”来。

洪迈在地方治绩斐然,著作等身,但对使金一生引以为憾,从不在其著作中提及此事。

<
发表于 2012-2-15 13: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顺理者昌,逆理者亡。终见青天,天理自然。
<
发表于 2012-2-15 15: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熹晚年在武夷山研易修道,也是得道之人。
后人不解“道”理,胡乱以己之所度批评。这也是大多数批评家乃以生存的“技能”吧。
对朱熹而言,涉世过深,所创学派度一批、压一批,自然惹来后市的非议,因果!
<
发表于 2012-2-15 15: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珊亞


很好的辟谣文章!顶一个!

n年之前,见一上海某大屎于博客中肆意诋毁朱熹,心甚疑惑,一直不相信伟大的理学家朱熹竟然“扒灰”,今天终于见到真相!

连朱熹也会犯错:道德优越感何以会影响公正         南风窗  微博
                              作者:南方朔 台湾政论家  本文原标题:连朱熹也会犯错
  ]如果一个社会的官吏过分地以道德挂帅,这种人一旦取得了权力,很容易就有道德优越感,并在这种道德成见的驱使下,扭曲了自己的判断,容易以道德来整人,甚至形成了“当官的说了算”的法律价值。
    《二刻拍案惊奇》里讲到两则一代大儒朱熹的丑闻:其一乃是他在当福建崇安知县时,以清廉正直、锄强扶弱自我标榜。有个刁民知道他有这种人格毛病,遂将自己祖坟的墓碑埋到当地一个大户人家风水极佳的墓地里,然后状告大户人家恃强凌弱,侵占了他的土地。朱熹接到此案大喜过望,他发挥正义感的时候到了。于是他主审此案,亲自到现场踏勘,挖出了刁民所埋的墓碑,认定这是地方豪强欺侮弱小的铁证,于是该大户人家被判有罪,刁民则赚到了该风水宝地。
  但尽管朱熹洋洋自得,老百姓却自有公论,视之为蠢笑话。朱熹后来知道自己错了,心想:“根据如此风水,后人应该发迹;根据如此用心贪谋,后人又不该有好处。”于是他到该风水墓地赌咒:“此地若发,是有地理;此地不发,是有天理。”于是一夜大雨,天降霹雳,该风水宝地塌成一汪潭水,也挽救了朱熹的名声。但那受害的大户人家呢?
  其二则凄惨多了。朱熹后来出任浙东提举,有相当于钦差大臣的权力,当时台州太守唐仲友年少才高,得罪了朱熹,他遂认定唐仲友官箴不佳,与某名妓有染,硬是把唐仲友官职干掉,还把该名妓抓来百般刑求,要她供认与唐仲友有染。但那女子有侠气,就是不肯招供子虚乌有的事。此案折腾多年办不下去而不了了之,但该名妓早已受尽刑求之苦。这个案子乃是真事,见诸正式记载。
  朱熹的这两则故事说明了一个可怕的道理,那就是一个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的人再加上有权,就自认优越,地方大户就是他眼中的土豪劣绅;与他不对盘的地方官吏,就被认为是贪官污吏。当他如此自认有理,整起人来就格外不会手软。一代大儒原来也有非常可怕的以理杀人、以道德杀人的一面。朱熹的故事,提醒我们对那种泛道德人物必须特别提高警惕,因为这种人和道德法西斯只有一墙之隔,多一点就成了酷吏。
  自从我读到朱熹这两则故事后,我对中国古代司法就一直保持审慎的怀疑。如果一个社会的官吏过分地以道德挂帅,这种人一旦取得了权力,很容易就有道德优越感,并在这种道德成见的驱使下,扭曲了自己的判断,容易以道德来整人,甚至形成“当官的说了算”的法律价值。
  所谓罪刑法定主义,就是它以行为为要件,法律明定,才可以避免当官的任意在政治和道德上做文章。古代中国就是在司法、政治和道德上有太多的漏洞,所以司法的任意性遂比较严重,像朱熹这种大人物才会犯错。
  当官的做事愈方便,庸吏必然愈多;司法体系愈不容易办案判案,能人才会增加。因此,对任何司法案件的求证还必须手段合法,殴打、疲劳侦讯、刑术、威吓等手段都要避免。当不适法的手段被禁止,司法体系人员的能力才会被逼出来。

  朱熹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他对一个案子,一看案情就先有了主见,以后他所做的事都是企图去证明他的主见是对的。这种成见左右了司法判断的情况,造成古代的所谓“罗织”。《旧唐书》里谈到,武则天时有个左都御史中丞来俊臣,就是个以“罗织”方式来办案的酷吏,他擅于东拉西扯、入人以罪。对于这种缺陷,只有用《尚书》里所说的“罪疑唯轻,功疑为重”才可弥补。它的意思是统治阶级的官僚对人要厚道,如果别人有罪,就要往轻的地方去想,如果别人有优点,就要往对别人有利的地方去想,那才是仁爱之道。可绝对不能往刻薄的地方去想!
  如果一个社会的官吏过分地以道德挂帅,这种人一旦取得了权力,很容易就有道德优越感,并在这种道德成见的驱使下,扭曲了自己的判断,容易以道德来整人,甚至形成了“当官的说了算”的法律价值。

<
发表于 2012-2-16 09: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最近大陸史學界吹一股扒糞歪風,包括某台灣名嘴,宛若五四再現,史學家變八婆,故意詆毀古代聖賢!混淆視聽!啥秦儈不是奸臣,岳飛變軍閥,朱熹扒灰等怪事,動機不單純。還好不乏有識之士主持公道!
<
发表于 2012-2-16 21: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zhuoque


    我功有过,由后人说吧,不过我们要看在当时的情况而定论
<
发表于 2012-2-16 21: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功有過,好人難做。
<
发表于 2012-2-17 12: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熹是个人才。大家啊。
<
发表于 2012-2-17 14: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ngran 于 2012-2-17 14:39 编辑

大陆的确有此现象,不过不完全是这样。
大陆发生的事情表象在大陆,根在西方,劣根在部分具有汉奸基因的人。不诋毁你的传统,不足以断根;不诋毁你的历史文化,不足以覆灭一个民族。

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总会会激浊扬清!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11 03: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