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楼主: chen001

大衍之数五十,其一不用=北极星不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08: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中种可能,就是一次50根棍,把他算完,六爻都出来了,6*8=4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08: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衍之法--包括--周易49---连山36--归藏45---就是三易之法。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08: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卦传》原文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系辞上传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两仪生四象------ 一共二爻(1太阴2太阳3少阴4少阳)有16象  但是并不是------挂---
四象生八卦-----共有三爻才成卦--这是古法 我们现在的六爻卦是古代的单卦。
四象生八卦------一共有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08: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代四象卦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张今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张颖
(河南大学汉语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在研究美国古代印第安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赫比人(The  Hopi)中间流传的一种四象卦。根据赫比人的起源和族属,我们认为,这应该是商代的四象卦,故命名为“商代四象卦”。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64卦,就是《易经》64卦。商代64卦的面貌如何,我们始终不得而知。因此,这幅商代四象卦卦图的发现应该是易学界一项重大事件。我们很想在第一时间向中国学术界公布这幅商代四象卦卦图。与此同时,我们还对这一商代四象卦进行了初步研究。我们也愿意向中国易学界同仁公布我们的初步研究成果,以便共同切磋琢磨,进一步挖掘其更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商代   四象卦   赫比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我们首先要向读者介绍一下美国印第安人赫比族的族属和起源。我们都知道,根据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的单氏家族青铜器逑盘的记载,商代亡于西元前1112年。当时,周武王姬发在那年甲子日(冬至)发起牧野之战,攻占商纣王陪都朝歌(在今河南省汲县境内)。商纣王逃往城东15里的鹿台,自焚而亡。这时,商朝军事统帅攸侯喜正率领十万大军在东海岸讨伐东夷。亡国的消息传来后,他和准夷摩且侯商量,决定率领十万大军和摩且侯辖区内十五万群众,一起乘坐泣竹舟和芦苇舟逃往美洲。他们这样做决不是盲目冒险。因为他们早已知道,在他们之前两千年左右,就有一部分少昊族族人乘船迁往美洲(《山海经·大荒东经》对此也有所记载)。根据中国现代学者王大有先生研究,这批商王朝遗民中有小一部分人在阿拉斯加登陆,还有一小部分人在加拿大登陆,但是,大部分人都在墨西哥西海岸登陆。他们在玛雅地区最东端创造了奥尔梅克文明(Olmeccivilization)。据美国考古学家用碳十四测定,奥尔梅克文明的年代为1200Bc—400Bc。其起始年代和商代灭亡年代大体一致。因为碳十四测年并非绝对准确,有七、八十年的误差是正常现象。奥尔梅克文明结束后,创造奥尔梅克文明的三个族群,即帝喾族(夸父族),胡里安人(蚩尤族)和摩且族,开始分道扬镳,各自独立活动。这三个族群又各自分成若干小分队,自己四处寻找生存空间。在这三个族群中,摩且族族人是文职人员和普通老百姓,其中没有祭司,因而他们没有任何文字;夸父族族人和蚩尤族族人都是从攸侯喜率领的军队中分化出来的。军队中有随军祭司,因而夸父族族人和蚩尤族族人多少懂得一点甲骨文,有某种形式的文字系统。《易经·师卦·初六》中说:“出师以律。”这里所说的“律”不是指“纪律”,而是指“音律”,具体来说,就是指“箫管”。“出师以律”的意思是说,军队出征以前,要请随军祭司吹奏箫管。音律协和,可以出征;音律不协和,则不能出征。在商代只有随军祭司才真正懂得甲骨文。普通士兵和老百性是不懂甲骨文的。从攸侯喜的军队中分化出来的夸父族族人和蚩尤族族人所拥有的某种文字系统,其实就是“拼音文字+图画”。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拼音文字是用来拼写人名,地名和专有名词的。利用这种拼音文字加上图画,他们就可以表示自己的思想。古代的赫比族就是这样的一支夸父族小分队。他们一直居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东北部,至今仍住在那里的“赫比族保留地”。根据美国联邦政府2000年的人口调查,他们现有人口为6946人。
现在,我们再向读者介绍一下我们研究这部商代四象卦所得出的初步结论。首先要请读者看看这幅商代四象卦的原貌。
图1   商代四象卦(1)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这幅商代四象卦卦图有下列几个特征:
第一、我们发现,卦图中心有黑白鱼太极图,但是它和中国本土常见的正规太极图有所不同,倒和宋代陈抟所绘的太极图一模一样,可以称之为“反身太极图”。这证明,陈抟所绘的太极图必有所本,并非向壁虚构。在中国本土,从宋代以后,两种太极图都可以见到,只不过,在我们的印象中,正规太极图出现的频率略高于“反身太极图”而已。
第二、我们发现,在商代四象卦卦图中,有两种编码。我们把内圈的编码称为第一套编码,把外圈的编码称为第二套编码。我们已查明,第一套编码就是《易经》64卦的编码。
为了查明第二套编码是否与商代四象卦有关,我们特地按第二套编码把《易经》64卦的卦名代入,结果发现,前16个卦的卦序如下:乾,夬,屯,大有,大过,大壮,鼎,小畜,恒,需,巽,大畜,井,泰,蛊,履。可以看出,这种卦序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言。因此,我们认为,这种杂乱无章的卦序可以证明,第二套编码与商代四象卦毫无关系,可以不予考虑。照我们推测,第二编码可能与最外圈所记的遗传密码有关。
第三、我们发现,商代四象卦的64个卦每一卦都由一个符号来代表。这些符号是否就是西方考古学家所说的“拼音文字”呢?极有可能。不过,单凭这64个符号,我们还无法作出肯定的判断。还需要有更多的资料作根据,我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目前,这个问题只能搁置存疑。
第四、我们发现,这些符号中多次出现“T”纹,“丁”纹和反身“丁”纹。我们认为,这进一步证明了赫比族就是中国夸父族族人。原来,在中国古籍中,夸父族被称为“于夷”。夸父族的完整族徽就是“于”字纹。如果我们把“于”字栏腰横切一刀,“于”字就一分为二,变为一个“T”纹和一个“丁”纹。“T”纹和“丁”纹也都是夸父族族徽。
第五、我们上文说过,我们已经查明第一套编码就是《易经》64卦的编码。那么,这是否能证明商代四象卦与《易经》64卦有密切关系呢?我们的回答是:“从逻辑上来说,既然商代四象卦和《易经》64卦编码相同,那么,商代四象卦应该就是《易经》64卦。不过,这还需要证明。”我们将在下文中给予证明。
为了帮助中国易学界同人研究商代四象卦和《易经》64卦之间的关系,我们特地把第二套编码抹去,并按照第一套编码把《易经》64卦的卦名代入,如图2所示:
图2  商代四象卦(2)
资料来源:同图1
[说明]本图中的汉字都是引用者添加的。
第六、图2中展现的商代四象卦,从表面上来看,使用了归藏易的卦画符号。那么,它是一种归藏易六十四卦吗?我们的回答是:“它虽然在表面上使用了归藏易的卦画符号。但是,在本质上,它却是伏羲六十四卦的一种变体。”
图3  伏羲六十四卦图
资料来源:张今、罗翊重《东方辩证法》(第一版),第107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请读者把图2中的商代四象卦和图3中的伏羲六十四卦比较一下。读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在商代四象卦卦图中,左上侧的16卦大体上就是伏羲六十四卦的头16卦,只不过作了有规则的调整而已。而且,不但第一象限内各卦作了有规则的调整,而且全部商代四象卦的64卦都作了有规则的调整。那么,调整规则又是怎样的呢?根据我们的研究,整个调整规则可以表述如下:(一)把商代四象卦右上侧的第4象限移在左上侧的第一象限之后;(二)把每一象限内的第4组卦移到第1组之后;(三)把每一组卦内的第4卦移到第1卦之后。只要按照这三条规则进行调整,商代四象卦就会马上恢复伏羲六十四卦的原貌。
第七、我们上文说过:“从逻辑上来说,既然商代四象卦和《易经》64卦编码相同,那么,商代四象卦应该就是《易经》64卦。不过,这还需要证明。”
现在,我们就来给予证明。怎么证明呢?那就是看看“商代四象卦”能不能根据一定的调整规则转化为“伏羲四象卦”。首先,请看伏羲四象卦的编码。
                             伏羲四象卦编码表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

资料来源:张今、罗翊重《东方辩证法》(第一版),第273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这个“伏羲四象卦编码表”是我们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推导出来的。详细推导过程,请参看我们的专著《东方辩证法》(第一版)。
那么,把“商代四象卦”转化为“伏羲四象卦”的调整规则又是怎样的呢?根据我们的研究,这套调整规则可以表述如下:(一)把商代四象卦的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加以对调;(二)把每一象限内的第二卦组和第四卦组加以对调;(三)把每一卦组内的第二卦和第四卦加以对调。只要按照这三条规则进行调整,商代四象卦就会马上恢复伏羲四象卦的原貌。
聪明的读者一定会觉察到,把商代四象卦转化为伏羲64卦的调整规则和把商代四象卦转化为伏羲四象卦的调整规则,二者十分相似,但又有差别。事实也正是如此。伏羲64卦和伏羲四象卦的唯一区别在于:伏羲64卦的基本运作模式是理想世界的四象模式(?,?,?,?),而伏羲四象卦的基本运作模式是现实世界的四象模式(?,?,?,?)。
这样一来,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商族先祖帝喾和周族先祖文王为什么要分别把伏羲64卦和伏羲四象卦调整为商代四象卦和《易经》64卦呢?他们不嫌麻烦吗?《系辞传》对此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退藏于密”。原来,帝喾和文王都是古代名声显赫的大巫师。他们迷信鬼神。在他们看来,伏羲64卦,伏羲四象卦以及河图洛书都属于“天机”,即“绝密范畴”。“天机”不可泄露;泄露“天机”,必遭天谴。但是,不论是帝喾还是文王,又都给后人留下星星点点的暗示,让后代的有心人可以去追踪和识破种种易学“天机”。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请大家先看图1和图2。在图1和图2中,太极图外侧的“四象模式”不正是现实世界的“四象模式”吗?我们也正是根据我们先人留下这类暗示,才得以查明古代的“四象模式”有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两个类型之分。再说说文王姬昌。文王生活的年代比帝喾生活的年代晚好几百年,他的思想也比帝喾更加开明。在我们看来,文王姬昌内心一直处在矛盾之中。一方面,他迷信鬼神,生怕泄露易学“天机”会遭到天谴,另一方面,他又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在古代巫师之间口耳相传的“易学天机”迟早会因为口耳相传的缘故而失传。因此,他又有意识地留下种种暗示,希望后代天资聪慧的有心人能够识参破这些“易学天机”。我们这里也举出一个例子。《易经》卦爻辞中多处出现“三”字。据我们统计,在《易经》卦爻辞中,“三”字一共出现27次。这显然是一种暗示。它暗示着什么呢?河南大学数学系教授傅熙如先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易卦起源于“易道三进制”。他把他的发现告诉我。我研究后完全同意他的意见。这样就解决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关键问题,即易卦的起源问题。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考古器物纹饰中,我们发现了一爻卦(阴阳),二爻卦(四象模式),三爻卦(伏羲8卦),四爻卦,五爻卦,六爻卦(伏羲64卦)……九爻卦……。只有“易道三进制”才能解释这种现象。
总之,我们的研究成果说明,虽然商代四象卦和《易经》64卦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调整规则转化为伏羲64卦,但是,由于它们采用了现实世界的四象模式,它们就只能是伏羲四象卦的变体。《易经》64卦也是反应事物外部矛盾运动规律的伏羲四象卦的变体——这是一项重要的新发现,值得额手称庆。这在《说卦传》中也得到印证。《说卦传》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这里说的,不正是“四象卦”吗?只是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指的竟然是《易经》64卦!这应该也是文王姬昌给我们留下的暗示。
第八,从图2中可以看出,这幅商代四象卦卦图最外圈写有二十种氨基酸的名称。这说明这位绘制商代四象卦卦图的外国学者,已经开始研究付息四象卦64个卦和64个遗传密码的匹配问题了。至于他的匹配方案是否正确,那倒是次要问题。我们对这类匹配方案的见解见于《东方辩证法》(第一版)。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该书。
关于我们对商代四象卦的看法,我们的叙述就到此为止。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08: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的古法---是按双爻起卦--就是四象起。一个单挂为三个四象--就是我们现在的六爻,
天---1太阴2太阳3少4阴少阳  

人---1太阴2太阳3少4阴少阳


地---1太阴2太阳3少4阴少阳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08: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易的方法--消失太久(5000年),我们读易经就不容易读懂,为什么是二爻起卦--因为代表1太阳1月亮的天文运行状态,

我把古法公开告诉大家,就是现在的方法一爻不知道是少阴或者老阴。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08: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代四象卦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发表于 2015-1-6 16: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001 发表于 2015-1-6 02:22
古易的方法--消失太久(5000年),我们读易经就不容易读懂,为什么是二爻起卦--因为代表1太阳1月亮的天文运 ...


古法未消失,书中记载清楚:4倍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1: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古法是二爻起卦 现代是一爻卦代表,这就是古法不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1: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法4倍之--------为一爻八卦
发表于 2015-2-17 16: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001 发表于 2015-1-22 05:27
古法4倍之--------为一爻八卦

书里写得很清楚,自己看。


发表于 2015-2-23 09: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多谢分享
发表于 2015-2-25 16: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深奥了,估计没几个能解。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20: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一部伟大的数学著作--为什么说他是群经之首
当你用数学的研究方法去认真看之后--对古人的数学知识--你才有惊人的感叹
[他把人都看成了一个个活蹦乱跳的数字--太伟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20: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5000年的研究周易--或者易经--还没有摸到--大象的一个脚趾甲--更无法看见大象的整个全貌--所以有人说--他懂易经--读懂了易经--那是蚂蚁与大象的对话。
发表于 2015-3-31 21: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不用五与十,用一至四与六至八,但是是相应的卦,而产生六十四卦,也就是用先天八个卦互相组合成六十四个后天八卦.
发表于 2015-3-31 22: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4-6 00: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5*10=50=7*7+1
世界就可能是这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1: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衍之数50  不等于   天地之数55

孔子是搞懂了的

易经的定稿者朱熹也是搞懂了的

有一爻八卦法---已经研究成功(没有上天同意无法公开)能解释易经的很多问题。

有二爻八卦法--正在研究中

有三爻八卦法--文王八卦法---(现代应用的方法)

有四爻八卦法--孔子八卦法(2000年来第一次研究成功)孔子易学2000年来一直在传有公开的文献--只是我们没有读懂。



直到--有一百爻八卦法

非人体会易为什么是大象---是宇宙的大象--不是动物的大象

我们是蚂蚁--是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太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1: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衍之数50

其用40有9

这是总数50--使用数49--而以

7*7=49

是用的一种方法而以

先要搞懂7代表的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是7而不是其他的数字

涉及整个道家的--踏罡步斗--人类修炼的真法

也与我们的--中医学--环境科学(民间叫风水)--有及大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1: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是有门而进入的

我们没有看见门

孔子看见了门--是圣人--他告诉我们--门在什么地方

朱熹也找到了门--他告诉我们--不要乱改--经文

所以国家用石碑刻字---就是不要把--数学公式--搞错了

这是朱熹研究40年的成果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1: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演易
大衍之数50


1其用49---周易
2其用45---归藏
3其用36---连山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2: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开一个天大的机秘


通行本---周易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是全套的--并没有失传---一说


我们2000来读不懂而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9: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天地之数55
9x6=54
8x6=48
7x6=42
6x6=36
5x6=30
4x6=24
3x6=18
2x6=12
1x6=6


55-1=54
个人研究认为周易为50数---四季方法
清华简为55数---六爻方法


解释一下
六爻方法--就是古代的方明方法
9-天阳
8阴东
7阳西
6阴北
5阳南
4-地
就是麻将-立方体
就是六爻的结构




9-天阳---3--三
8阴东----2--二
7阳西----1--一
6阴北
5阳南
4-地

看懂了上图就知道了考古资料的七为什么要写为一(1)(壹)了


这就是为什么数字卦与七(一)与六的来历


另外提一个问题思考
古人是否将9(三)8(二)7(一)通用
这就是我们看不见的数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20: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001 于 2015-8-26 20:13 编辑

http://www.fengshui-16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5223


    近世讲“大衍之数五十”的易学家,多依汉魏旧说为据。但不深究汉魏易学家以“大衍之数”为“天地五十五数”之说,将两者当作了两事,从而导致谬误。
综上可见,“大衍之数”就是“天地之数”,“大衍之数五十”是“大衍之数五十有五”的脱文。汉魏易学家也多把两者看成是一事,虽不悟“大衍之数五十”为脱文,但认为“大衍之数”是“天地之数”的蓍卦之数,也与事实接近。那种认为“大衍之数”与“天地之数”无关,是独立于“天地之数”以外的另一种数的观点,是错误的。                                    
[1]参见毛奇龄《仲氏易》,《清经解》卷一一七,上海书店,1988年版;胡渭《易图明辨》,《清经解续编》卷三七;张惠言《易图条辨》,《清经解续编》卷三〇七,上海书店,1988年版。
(原载《中国哲学史》1998年第3期,郭守信先生为第二作者。)


个人认为大衍之数五十为四分法--四季分法
天地五十五数为六分法--中医六气分法-六爻法


他们都是对的就是使用条件的问题
发表于 2015-8-26 20: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7是天數
7749
 楼主| 发表于 2015-9-29 00: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纬乾凿度》原文

“昔者圣人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畔,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








易无形畔,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


解释-----可以画图6乘6的方图
1   7 13  19   25   31    371)-(一者形变之始)


2   8  14   20  26   32   38(2)


3  9 15 21 27  33


4 10 16 22 28 34


5 11 17 23 29 35


6 12 18 24 30 36  (去十不用决


在十月太阳历中一月为36天(连山易用数)(6爻法的来历)


在解释易经的过程中许多的文字都要用到图表来看
请看上边的红数字就知道了他讲的是什么东西
你不把他翻译成图表就不好搞懂




孔子的年代用竹简
不好画图
就用文字记录
老师知道图的画法
记忆在大脑中
所以现在周易文字不好----理解
因为反不到图上去了
图已经失传了
通过大家的努力来还原(图)
才是周易挖宝


周易原文还有惊天的大秘密。等大家到周易宝山上找金子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10 10: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