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813|回复: 5

咸丰帝如何灭蝗虫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12-2-28 11: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清朝入关后的诸帝中,提起排行第七的咸丰,人们的脑海里立即会浮现出一个政治上软弱无能,生活上荒淫无度,靠饮鹿血维持生命的懦夫形象。但揆诸史籍,却会发现,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作为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咸丰在其当政的部分时间里,还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咸丰六年(1856年)他亲自指挥灭蝗,便是一个典型事例。
        1.眼观蝗阵 忧心忡忡
        咸丰六年(1856年)秋,黄河流域各省与直隶地带突起蝗灾,飞蝗成群结队,列成方阵,腾空飞起,遮天蔽日,所降之外,禾稼尽成枯枝。
        七、八月间,咸丰帝连续接到各省督抚及地方官的奏报,都说飞蝗方阵异常厉害,有的说,蝗阵能使晴天白昼顿时变成黄昏;有的说,蝗阵展翅一飞,顿能刮起一阵狂风。览读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奏报,咸丰帝有些不敢相信。往昔出巡,他也曾不止一次地见过成群结队的飞蝗,怎能想像那般的小东西,能掀起如此轩然大波呢?想到这里,他决定不日出京,亲自考察飞蝗酿灾实情。
        9月的一天,万里无云,骄阳似火,咸丰帝在一队御林军的簇拥下,疾驰出京。正行进间,忽见东南天际有一块乌云快速飘来,并夹带阵阵微风。顷刻间那片云彩飞到头顶,原来这是一个飞蝗方阵。咸丰帝急仰视,果然望见飞蝗列阵从头顶呼啸而过,直奔西北而去,不禁大惊失色。回宫后,他又接连收到各地蝗灾的奏报,喟叹不止,次日上朝,他紧急谕告各地方大员:“朕昨日亲见飞蝗成阵,蔽空遮日,往来畅行无阻,朕心实在不安。现在,虽时令已过白露,禾稼已渐次登场,但仍有尚未收获之地.京蕺一带农田遭蝗灾者,一定不少。各地方官应迅即扑灭蝗蝻,以除民害,并查明各地受灾情形,据实奏报……”
        2.飞蝗过境 全民皆兵
        咸丰六年的蝗灾,以河南最为严重。本来,自是年入夏,河南地方风调雨顺,庄稼长势极好,眼看一个丰收的金秋即将来临。但从8月下旬开始,从东南方向不断飞来大批蝗虫,铺天盖地,所到之处,禾稼尽成枯干,农夫不分老幼,一齐上阵,在田里奋力驱赶,仍不见成效,只好仰天嚎啕,欲哭无泪。
        飞蝗为祸河南的消息很快传入紫禁城,咸丰帝得知蝗灾波及河南宁陵、通许16个州县,所过禾稼尽空,非常着急。他知道河南是有名的狭乡,地少人稠,民力孱弱,此次飞蝗夺去了农夫的口粮,翌年必将发生饥荒,揭竿斩木,形势危殆。于是,咸丰帝立即派员赴河南蝗区查看灾情,同时,命地方官组织人力扑灭飞蝗,并设法不让蝗虫降落,繁殖蝗蝻,贻害来年。如蝗虫落下,则应立即组织人力,认真搜挖,铲除蝗蝻,以除后患。
        三天后,咸丰帝余惊未消,又接到顺天府尹的奏报:半月前,蝗虫也曾经过顺天府所属文安县洼地、急流口等十余村寨,所至吞噬禾稼、滋生蝗蝻,危害极深。但该署知县樊作栋却谎报飞蝗过境,并未停留,企图蒙混过关。咸丰帝闻报,大为气愤,速令将该员交部议处,其原批写道:“值此飞蝗为祸之际,正应君民上下一心,铲除蝗害,而该员却谎报灾情,玩视民瘼,实属可恶。”
        3.飞蝗非神 全力扑灭
        咸丰六年秋横扫中原直隶的蝗灾为害甚大,咸丰帝一面急令各地方官抓紧扑捕,以保护秋稼,一面与众臣研讨灭蝗办法。他建议各受灾地方为防止蝗虫蔓延,应采取古时灭蝗方法,即,或将捕到的蝗蝻付之一炬,或埋于深沟,以免留下祸患。
        一个月过去了,各地灭蝗进展极其缓慢,乡村间到处流传着一个可怕的说法,蝗为神虫,扑蝗灭蝻,必遭天之报应。谣言很快传到咸丰帝耳朵里,弄得他哭笑不得,急忙下谕:“近来听说蝗灾各地方讹传蝗为神虫,不肯扑捕,乡愚无知,殊为可悯。即通谕各省督抚,饬令地方官一体出示晓谕,如果飞蝗入境,无论是否伤害禾稼,均要尽力扑灭,不要为俗说所惑,任飞蝗任意蔓延。”
        民间的习惯势力是强大的。咸丰帝谕旨虽下,但民间扑蝗劲头仍不很足。无奈,咸丰帝只好搬出“灭蝗大师”--“刘猛将军”。
        所谓“刘猛将军”,是指雍正年间供奉的灭蝗正神。雍正年间,天下飞蝗四起,百姓苦不堪言。雍正帝降谕,令各地奉“刘猛将军”为驱蝗正神,建庙祭祀,以压飞蝗气焰,据说此法颇为灵验。后“刘猛将军”被载入《大清会典》,成为清朝祭祀的重神之一。
        咸丰帝不相信飞蝗是神虫,但却非常服膺“刘猛将军”的威力。他认为:去年飞蝗泛滥成灾时,有些地方无蝻孽生,或飞蝗不落,或倾盆大雨,使飞蝗淫威难逞,这显然都是“刘猛将军”保祜的结果。因此,各地应加建“刘猛将军”的祭祀场所,以示敬诚。
        不久,礼部根据咸丰帝的要求,拟定出祭祀“刘猛将军”的具体程序,并请咸丰帝为这位寂寞已久的灭蝗“正神”荣加封号,咸丰帝御笔一挥,赐书“保康”,以表示对“刘猛将军”的敬诚。很快,各地纷纷建立起“刘猛将军”庙,以震慑蝗虫,但飞蝗却仍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肆虐如故。
        4.扑蝗不力 摘去顶戴
        咸丰七年(1857年)晚夏,直隶一带的庄稼已经泛黄,辛苦了大半年的农夫刚刚直起腰,准备喜迎金秋。可谁知从7月下旬开始,从西南方向不断有飞蝗铺天盖地袭来,所到之处,吞噬禾稼,使即将到手的粮食顷刻间化为乌有。
        咸丰帝闻报,即命直隶总督谭廷襄全力组织扑蝗。当时,扑蝗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为组织人力对空施放火枪,使飞蝗不敢降落;一为二人持长布单在田地两头奔跑驱赶。而且,在飞蝗过后,还要组织人力,翻挖蝗蝻,避免飞蝗来年复生。所有这些行动都需要县衙统一调令行动。
        慑于皇帝的威严,各知县纷纷行动,不管成效如何,总可保住住乌纱帽。唯独直隶雄县知县凌松林、任丘县知县祥瑞行动迟缓,对皇帝的谕旨置若罔闻,导致两县灾情严重。不久,此事泄露,咸丰帝勃然大怒,当即决定摘去二人顶戴,限期将该境内蝗蝻扑捕干净,如再不知奋发,必更严办。借此机会,咸丰帝还警告其他地方官,遇有飞蝗入境,如敢怠玩从事,扑捕不利,伤及禾稼,必予严办。
        从上述四则灭蝗掌故可以看出,咸丰帝能亲察灾情,严惩扑蝗不力的官员,力辟“神虫”谣言,灭蝗不遗余力。这是因为他要恪守“以农为本”的“祖宗成法”,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长治久安。
楼主其他發帖
<
发表于 2012-2-28 14: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婁主對清朝知之甚深呢
<
发表于 2012-2-28 20: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意如此。。。。。。。。。。。。。。。。
<
发表于 2014-8-28 12: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罢官不行,应该杀头!
现在还有很多人,以神的名义行祸害百姓之实,一样也该砍头!
<
发表于 2014-8-28 13: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也是为了他的江山
<
发表于 2014-8-28 20: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国为民   就是好事    准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是很难的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5-22 2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