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910|回复: 9

《道德经》白话译文之一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2-1-17 08: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第一 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白话)

道这个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宇宙根本,可以安一个道的名词给他,他没有一个固定的词可形容。

名这个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宇宙根本形态,可以安一个名(或宇宙)的名词给他,他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词可形容。

无和有,同为道的两种形态。无和有分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空间(对应的有是物质);一个层次是反物质空间(对应的有是物质空间),这个层次的反物质空间就是物质空间的根源,也就是天地宇宙的根源;最高层次是反物质空间都不存在了(对应的有是反物质空间),这个层次从佛家讲就是真空对妙有。

【原文】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白话)


常能达到无为的状态,就可以观察到万事万物的根本奥秘(真谛),常在有的状态,就可以观察到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规律(真谛)的表现,

这有和无同为道的两种形态,而名各异互相之间有否定的含义。而否定之否定(极致之极致,无穷之无穷,就会逆变并上升,或下降一个层次)就是寻找所有万事万物的根本奥秘的门道。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白话)

天下的人都知道区分出什么才是美的时候,丑恶就分出来了;

天下的人都知道区分出什么才是善的时候,不善就分出来了。

因此,有和无互为相生,难与易亦互相生成,

长和短,互相比较就能体现,高与下,互相倾对即能分别;

有节奏的音调与无节奏的声色,可以相和合,有前必然有后,互相一定会跟随。

【原文】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白话)

因此这样,得道的圣人做事不求显示有作为。

以无言的行动去教育人,

世间万物不断地生长发展,他们时刻存在而不会消失。

生育养育了万物,而不居为已有,完成应尽义务而不自夸自恃有功劳。

因此才能完成世间宇宙的造就,而不显出是他的功劳。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白话)

这一段应该是比较难理解的,因为不尚贤,应当包括不崇尚有道德,有知识之人,聪明才智的贤人。这和古代的用贤人,远小人,好似相矛盾。其实这些是和不同层次的要求产生不同的观点。老子讲的是根本法,不尚贤是指不特别抬高和器重,目的是使百姓之间不引起争端,而用贤人远小人是有为法。我们要注意有为法与无为法本身没有谁对谁错。就如观音大士渡人,也是常以助人成功的有为法渡人,终极目标也是无为。因而这里也可以体会到渡人并无常法。老子想让人明白宇宙的根本规律也不容易。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如果世间人人都有共产主义思想,世间的东西恐怕亦无贵贱之分。国家机构亦没有必要存在,共产主义是出世法,无为法,宇宙根本法,是终极目标。现有法是世间法有为法,有为法看似违反了根本法,但有为法却与无为法互为生成。从有为法我们亦可了解到无为法的存在和作用。

【原文】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白话)

圣人所要求达到的治理是,使人放松到虚无状态,人们都很放松,身体以至于腹部都结实而强壮,人们都不再需要什么野心,骨骼则要坚硬而强实,常使得人们从有丰富知识再进入到似乎不再执着于知识而去除了杂念、去除了贪欲归回到纯真状态、宇宙本体状态。使人们丰富的知识,甚至达到自以为是的聪明都融入到无为的宇宙本体中,完成转识成智,得大智慧,真正合乎宇宙规律运行,人们所做所为才不违反宇宙。不违反宇宙规律的无为社会,则是没有不能治理的。






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原文】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白话)

道,用于灌注,他好比一个无限大的容器,你是无法把他装满使他溢流出来的,

他的广大、他的深度如无限的深渊,似乎就是宇宙世间万物的根本源泉。

可以收藏包容一切尖锐之物,可以包容解决一切复杂的纠缠和纷争,

就连一切的光都能融和、吸收、储存,连尘埃也都包容,

但他又好似虚无不见,似有非有,

我们不知他是谁制造出来的,甚至不能准确形容他是个什么,

就如宇宙还没存在的时候他就存在了。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原文】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白话)

天地不会多给谁什么,将一切世间万物视为平等的,如祭祀时草扎的小狗,

圣人也不会多给谁什么,将一切世间众生视为平等的,如祭祀时草扎的小狗,

天地之间,宇宙的时间和空间,不就像一个能随意涨鼓的袋子吗?

虚空而没有凹屈,动了能大能小,

说多了找不到好词语了,不如我们都通过入静达到不偏不倚的守中之态去体会。



六  章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白话)

虚空的无穷的深谷才会永远不消失,就象深远得看不见的生育万物的生殖器官;

这样犹如生育万物的生殖器官这个门户,就是我们天地万物的根本。

它无形无状,绵绵不断,周而复始,不停的生长发展。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6: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 德 经》白话译文之二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原文】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

故能成其私。

(白话)

上面的天很长远以前就有了,下面的地很久远以前就有了。

天地之所以能长远又久远地存在,

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生存,所以才能永远都存在。

所以圣人凡事都在别人身后,都让别人占先,结果他反能占先,

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结果他的生命,反而能够得到长久保全,

这不正是因为他不自私吗?

不自私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好处。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原文】

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白话)

最善良的品性,就如水一样,因而大道似水;

水就善于给予、付出给万物,而不与世间万物争长短,

他总是把自己摆在众人不愿去的低位的地方,

因故这种品德几乎就是道。

处于这样的善地,心地才能如深渊那样无穷,

给予好处给别人,言行才有信用,

为政时用良好的顺其自然的治理方法,什么事情就能无所不能;

行动就能恰好掌握合理时机。

正因为它不争短长,所以他没有过失。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白话)

带着自夸、自满的人,不如适可而止。

揣起出现有尖锐锋利的这些东西,就不能长久保证无事。

金玉满堂最多能在生时有,又如何能长久守护住。

富贵而又骄傲、骄横,就会给自己留下祸害。

事业成功,声名已遂,就该急流勇退,这才符合天道。

第十章 【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白话)

身体与魂魄能够统一在一起合道,能够时时刻刻不会是神不守舍吗?

专心致至把精气神调合柔和,能如婴儿一样吗?

清洗干净思想尘垢,使其如无形的明镜,能一点瑕疵毛病都没有吗?

能热爱老百姓,去一心治国,能做到不求显功的“无为”境界吗?

五官等关窍的开合能不受外界干扰,顺其自然了吗?

能什么事情都能洞明,使四周发生事情你都能觉察,你能做到一点都没有加入你的胡思乱想吗?

万物为你所生,万物在你之下而存在发展,能一点都不居为已有,

完成所有一切,自己并不求居有功劳,使万物生长,并不发号施令横加干涉,

这些就是深远广大,至高无上、无穷无边的大“德”。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白话)

三十根车辐汇集穿在一个车轮毂,

中间必需留出空心,才能装上车轴,使车轮有转动的作用;

踩打泥土做陶器,

器皿中间必需留出空处,器皿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

建造房屋,墙上必须留出门窗,架空成为居室;

有了空间,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

因而有就是方便你取来材料,无就是留出空间才能供给我们使用。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白话)

紫、绿、红、黄、白五色组成世间绚丽的色彩,吸引你使人眼睛受损害;

宫、商、角、徵、羽五音组成世间动听的声音,吸引你使人耳朵受到伤害;

酸、甜、苦、辣、咸五味组成世间芬芳的口味,吸引你败坏人的味觉神经;

纵马飞驶醉心狩猎,吸引你使人精神颠狂;

稀奇珍贵的宝物,吸引你使人失去操守,犯下偷窃的行为。

因此,圣人注意充实其内在、心念关注守护下腹,所以是去除外部贪求,取其收敛的充实。

发表于 2012-1-17 22: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gi1 于 2012-1-17 22:16 编辑

回复 2# 麒麟童0000

“道”这个字在先秦时代,
还没有见过解作”说”的意思。
从第一句话就已经看得出,本文作者对文字的认识很独到。。。
发表于 2012-1-21 20: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驛文內容很容易理解,不錯的白話驛文。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16: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 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白话)

道这个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不再可变异的宇宙根本,一切事物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任何情况下都遵循道去运行;按照道去运行的事物,似乎迷失了不再可变异的宇宙根本的恒常不变的属性。

名这个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不再可变异宇宙根本形态,一切事物由他组成,任何事物都是由根本形态组成的;根本形态组成的万物,似乎迷失了不再可变异的宇宙根本形态的恒常不变的属性。

无和有,同为道的两种形态。无和有分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空间(对应的有是物质);一个层次是反物质空间(对应的有是物质空间),这个层次的反物质空间就是物质空间的根源,也就是天地宇宙的根源;最高层次是反物质空间都不存在了(对应的有是反物质空间),这个层次从佛家讲就是真空对妙有。

【原文】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白话)


常能达到无为的状态,就可以观察到万事万物的根本奥秘(真谛),常在有的状态,就可以观察到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规律(真谛)的表现,

这有和无同为道的两种形态,而名各异互相之间有否定的含义。而否定之否定(极致之极致,无穷之无穷,就会逆变并上升,或下降一个层次)就是寻找所有万事万物的根本奥秘的门道。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白话)

天下的人都知道区分出什么才是美的时候,丑恶就分出来了;

天下的人都知道区分出什么才是善的时候,不善就分出来了。

因此,有和无互为相生,难与易亦互相生成,

长和短,互相比较就能体现,高与下,互相倾对即能分别;

有节奏的音调与无节奏的声色,可以相和合,有前必然有后,互相一定会跟随。

【原文】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白话)

因此这样,得道的圣人做事不求显示有作为。

以无言的行动去教育人,

世间万物不断地生长发展,他们时刻存在而不会消失。

生育养育了万物,而不居为已有,完成应尽义务而不自夸自恃有功劳。

因此才能完成世间宇宙的造就,而不显出是他的功劳。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白话)

这一段应该是比较难理解的,因为不尚贤,应当包括不崇尚有道德,有知识之人,聪明才智的贤人。这和古代的用贤人,远小人,好似相矛盾。其实这些是和不同层次的要求产生不同的观点。老子讲的是根本法,不尚贤是指不特别抬高和器重,目的是使百姓之间不引起争端,而用贤人远小人是有为法。我们要注意有为法与无为法本身没有谁对谁错。就如观音大士渡人,也是常以助人成功的有为法渡人,终极目标也是无为。因而这里也可以体会到渡人并无常法。老子想让人明白宇宙的根本规律也不容易。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如果世间人人都有共产主义思想,世间的东西恐怕亦无贵贱之分。国家机构亦没有必要存在,共产主义是出世法,无为法,宇宙根本法,是终极目标。现有法是世间法有为法,有为法看似违反了根本法,但有为法却与无为法互为生成。从有为法我们亦可了解到无为法的存在和作用。

【原文】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白话)

圣人所要求达到的治理是,使人放松到虚无状态,人们都很放松,身体以至于腹部都结实而强壮,人们都不再需要什么野心,骨骼则要坚硬而强实,常使得人们从有丰富知识再进入到似乎不再执着于知识而去除了杂念、去除了贪欲归回到纯真状态、宇宙本体状态。使人们丰富的知识,甚至达到自以为是的聪明都融入到无为的宇宙本体中,完成转识成智,得大智慧,真正合乎宇宙规律运行,人们所做所为才不违反宇宙。不违反宇宙规律的无为社会,则是没有不能治理的。





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原文】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白话)

道,用于灌注,他好比一个无限大的容器,你是无法把他装满使他溢流出来的,

他的广大、他的深度如无限的深渊,似乎就是宇宙世间万物的根本源泉。

可以收藏包容一切尖锐之物,可以包容解决一切复杂的纠缠和纷争,

就连一切的光都能融和、吸收、储存,连尘埃也都包容,

但他又好似虚无不见,似有非有,

我们不知他是谁制造出来的,甚至不能准确形容他是个什么,

就如宇宙还没存在的时候他就存在了。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原文】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白话)

天地不会多给谁什么,将一切世间万物视为平等的,如祭祀时草扎的小狗,

圣人也不会多给谁什么,将一切世间众生视为平等的,如祭祀时草扎的小狗,

天地之间,宇宙的时间和空间,不就像一个能随意涨鼓的袋子吗?

虚空而没有凹屈,动了能大能小,

说多了找不到好词语了,不如我们都通过入静达到不偏不倚的守中之态去体会。


六  章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白话)

虚空的无穷的深谷才会永远不消失,就象深远得看不见的生育万物的生殖器官;

这样犹如生育万物的生殖器官这个门户,就是我们天地万物的根本。

它无形无状,绵绵不断,周而复始,不停的生长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16: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麒麟童0000 于 2012-2-13 17:01 编辑

《道 德 经》白话译文之三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上,辱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于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白话)

得到宠爱,受到污辱,使你产生心境上较大的、甚至极大的异常变化,这时你就会很容易把祸患引上自身。

什么叫做“宠辱若惊”?

宠就是把你捧得过高了,辱就是把你贬得过低了,

宠爱就使你看见了卑下,得到它就会惊喜万分,失去它,亦会惊恐万分,这就叫“宠辱若惊”。

什么叫做“贵大患若身”?

这时之所以很容易把祸患引上自身,是因为太看重有个我的躯壳,

如果知道真我不是这个躯壳,只是借用的、临时的,人人有个真我,真我是永恒的;你就会不那么注重小我、临时的我这个躯壳,我还会怕什么祸患引上自身吗?

因而重要的事情来了,能将自己的躯壳视为天下共有的人,就可以平安居住于天下了;

能将自己的躯壳贡献给天下人谋福利的人,就可以为天下人所托付于他了。


第十四章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白话)

我们眼睛在看的时候,能进入一种似看非看状态,我叫他作 “夷”,

我们耳朵在听的时候,能进入一种似听非听状态,我叫他作 “希”,

我们摸东西的时候,东西似有非有,似能摸到又似摸之不着,我们叫他作“微”,

看之不见,听之不闻,摸之不着,其间又无法区别或辨认,这就是道的特性。道之特性:看之不见,听之不闻,摸之不着。

看上去上面好象没有光亮,再看下来好象也没有阴暗,不似光亮又不似黑暗,搜寻来搜寻去就是难讲清叫什么?这可叫是无形状的形状,什么都不像的形象,可以讲就是恍惚。

从前面迎上去看它,看不见它的开头;

从后面追上去看它,看不见它的结尾;

按照开创以来的大“道”,就能掌管宇宙到如今。

能知道宇宙的来源;

亦称之为“道”的纲纪。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白话)

古代善于合道而行的人

能够做到精细渊深显得灵妙,附合大道而能事事通达。

这样使一般人认为是深不可测。

正因为一般人不认识,因此下面只好勉强地用一些比喻来描述这种人:

他的谨慎啊,就象冬天赤脚涉水过河时那样逡巡不前;

他的神态啊,就好象居于强邻的包围之中不得不时时警惕万分;

他的仪容啊,严肃端庄俨然有如做客;

他的表情啊,宛如春风,吹融了冰冻的河流;

他的厚道啊,就象未经雕琢的楠木一样朴质无华;

他的胸怀啊,就象空旷的山谷一样博大;

他的气量啊,就象浑浑浊浊的长江大河什么也能容纳。

谁能使晦离去,使之慢慢变成一片光明?

谁能使浑浊的河水安静,使之慢慢变得澄清?

谁能使沉闷变得活跃,使之慢慢而有生气?

只在合道而行的人才能办到。因为他不自满,所以才能心怀坦荡而总能获得新的成就。正因为他从不自满。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白话)

修道到心灵达到虚寂的极点,必须全心全意去入静。

万物不停地产生、发育、衰亡,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的生死循环。

芸芸万物数不胜数,但都要循环往复回归生死。

世间绝大多事物的根源都属静态,回到静态就是“复命”,

“复命”就是附合常在的自然规律叫“常态”,懂得自然规律就叫明。

不知道自然规律,就会轻举妄动,就会有凶险,

知道自然规律,合乎自然规律办事,就能公道,

公道就能使天下归顺,天下归顺就是合天道,

天道就是合乎大道的,合乎大道就能长久。

解放了一切干扰顾忌,就能做到不殆误正事。


第十七章 【原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白话)

最高层次的,放弃自己的小聪明,依照自然规律,让一切自然顺势产生发展,下面百姓反而不觉得他的存在。

略次点的,尽量多办善事受人拥戴,百姓就会亲近称誉他。

又次点的,树立自己的威信,百姓就会畏惧他。

再次的, 欺负百姓,镇压使百姓服从他。

这是因为得到百姓信任不够了,是因为他自己失信于民。

有道者,默默行道,行不言之教,很少发号施令,

社会都因功到而事成,样样顺利,大家都会感到这样很自然嘛。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白话)

当你办事脱离了自然规律,旁边提醒你的就是仁义之士;

当你搬弄聪明才智的同时,旁边出谋划策的就有大奸臣;

当亲人很多不能和气和你相处,而你又没过错,一定会有孝慈的后代;

国家处于昏乱的年代,只要你不出错,忠臣自然会出现。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17: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麒麟童0000 于 2012-2-13 17:09 编辑

《道 德 经》白话译文之四
第十九章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白话)

最根本的达到毫不过错就是放弃搬弄聪明才智,对百姓是百倍的有利;

最根本的施舍给与是放弃只顾友情的哥们义气,这样老百姓就会恢复孝道和慈悲心;

最根本的机巧是放弃实物的奖赏诱惑,这样盗贼反而不容易产生。

这几种情况,我怕上面还不能将道理讲透,因而加上下面几句:

人经常适应平淡清净保持淳朴自然,就少胡思乱想就少贪欲。


第二十章 【原文】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众人昭昭,我独若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白话)最根本的学问是没有缺陷的。

唯唯诺诺与忿怒地阿斥,其实又有多大差别?

善良与丑恶,是你区分出来的,不知区分得对不对?

别人都觉得可怕,你也不得不可怕。

无边无际之大,是因找不到他的边缘。

众人欣喜若狂嘻嘻哈哈,就如参加极大的庆典享受丰盛的筵席,又如春色满地时,登上高台观赏美景的场面。

我独自淡泊清净,而不受影响,如进入一种婴儿将笑而未笑的状态,像疲劳之后的放松状态,好像不用约束到任何一个地方。

众人好像得到了很多东西,而我自己好像是都不在乎了这些东西。

我真像是愚人的心态了!清清静静了。

当俗人看见阳光明媚的时候,我独自能看见昏暗的一面;

当俗人看见清清楚楚的外面的时候,我犹如能独自进入到封闭的里面。

恍恍惚惚就象在大海,飘飘荡荡啊,好象不会停止于什么地方。

众人都是以拥有是为好的,而我呢独自顽固好似鄙陋。

我独自与人不同,而可贵之处就在于掌握其来源。


第二十一章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白话)

大的德的形象,是遵从于大道这个根本规律的。

道从物质的角度看,是恍恍惚惚的时有时无、时隐时现状态(如今称为量子态)。

恍恍惚惚之中,好似是有物质,

恍恍惚惚之中,好似是有个形象。

又幽深,又神秘得似有似无之中,好似有精华的物质产生。

这种精华的物质是这样的真实,谁也无法不想信。

这个精就是精气神的精,由气凝而成。

道这个东西,自远古至今天,他的形态特性都没有被改变过,一直供大家作为万物的根源。

是什么可以知道世间万物的根源呢?就是通过如此知道。


第二十二章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白话)

能弯曲,才能形成团,能变形,反而容易拉直。

有凹洼之地,才能充满,能变旧,反而容易翻出新鲜。

能够损耗少,则有积畜,损耗多,就有问题了。

因此圣人按照他们共同的道理认识宇宙,把握宇宙的法则。

不只是目光看到的一点点有限的东西,因此明了这个宇宙。

不局限于仅凭一点点事实做出片面的判断,因此是非昭彰明辩。

不自我夸耀,因此建立卓著功勋;

不自我骄傲,因此成为大家首领。

我认为只有不争,因此才能使天下没有谁能与其争高下。

古代圣人讲“曲则全”这些话,即能曲则可以生存,难道是虚空的废话吗。

确实是全面的很好的归纳总结。


第二十三章 【原文】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白话)

少说话合乎自然大道。

巨大的狂风刮不过一个早上,大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

谁干的这些事呢?那当然是天地。

天地都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因此求道修道的人要明白,有道的人,就是言行合乎于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

有德的人,言行按照道德标准去做;有过失的人,就是言行上违反了宇宙规律。

言行合乎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的人,宇宙规律是该恭喜被他们掌握了。

言行按照道德标准去做的人,宇宙的道德是该恭喜被他们掌握了。

言行上对照宇宙规律有过失的人,过失惩罚亦乐于光顾他们。

上面这些有可能不十分相信的,也有可能有根本不相信的。


第二十四章 【原文】蚑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白话)

脚多的,比如虫子等,反而站立不起来。

跨大脚步走,跨得太大,反而不能行走得快。

仅局限于自己眼光的人,看事物不够透彻明了,仅局限于自己片面判断的人,对是非不明辩昭彰,

仅喜欢自我夸耀者,无法建立功勋,

仅喜欢自高自大的人,无法成为大家首领。

用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去衡量,可以说上面这些是多余、无用的行动。

世间万物或许会抵抗这种现象出现,因故掌握道这个宇宙规律的人,不会处于上面这种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17: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麒麟童0000 于 2012-2-13 17:14 编辑

《道 德 经》白话译文之五
第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白话)

有一样东西混然生成,在有天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寂静没有声音,空虚没有实体,独立运行,从来不会改变的根本。

循环按规律运行而从来不殆误,可以做为天下万物的根本来源。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好叫它是道,再勉强给它取定义为无穷大。

大到无穷,无穷远,无穷远的循环。

因此道是无穷大的。

天也无穷大。

地也大到似乎无穷,

人的思想亦无穷大。

宇宙天地之间以这四个为无穷大,而人占居了其中之一。

人按照大地的自然规律去运行,

大地按照上天宇宙的规律去运行,

上天宇宙按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去运行,


        大道的规律是和自然界展示的规律相一致的。

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白话)

重为轻的根源,安静是躁动的主宰。

因此即使是贵为君子,每天行动起居亦不离开使用营帐、服装、粮草及器械重物、累赘。

虽然有高大、荣华的景物供享乐,仍然安于居住象燕子小窝一样的小地方,而超然物外。

但是那万乘大国的君主,怎么可以以自己为重,而轻于治理天下呢?

轻于治理天下,则失去了臣民,轻就是躁动不安,则失去了君王的持重。

第二十七章 【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白话)

善于驾车的人,不会在路上留下丝毫的车轮痕迹,

善于说话的人,不会在言语上留下任何破绽,

善于计数的人,不要筹码也能计算,

善于守护的人,不需要机关,别人也无法把它打开,

善于打绳结的人,不需捆起来,别人也无法解脱。

所以圣人常常善于拯救人,因此在他之下不会有无用的人。

圣人亦善于修复物品,因此在他面前亦不会有无用之物品。

可以如此说:就是聪明不表露。

因此善于为人的人是不善于为人的人的老师。

不善于为人的人,是善于为人的人的后事之师。

对老师不尊重不受惜,就不会重视借鉴经验教训。

虽然聪明绝顶,看似糊糊涂涂做事,这就是妙诀。


第二十八章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白话)

知道他雄性一面,甘心处于他雌性一面,

就如成为天下无穷的溪谷。

成为天下无穷的溪谷,就把握了德,不会偏离,

就会恢复到如初生婴儿那样纯洁无瑕的心态。

知道他白色一面,甘心处于他的黑暗一面,就成为天下的楷模。

只要成为天下之楷模,把握德就不会出差错,就会恢复到混沌的无极状态。

知道有荣耀的一面,而甘心处于艰苦的一面,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天底下最伟大的人,把握德是足够的,就恢复到了质朴自然状态,

从质朴自然中走出来的就说明是成器之才,

圣人取来用之,则用于作为百姓的领导者,

理想的社会不会人为区分贵贱,只是按照自然之理合理分工。


第二十九章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白话)

打算想获取天下而实现自己的作为,我认为他太免强了。

天下这个神圣的器具,不可以寻求超越宇宙规律的作为。

寻求超越宇宙规律的作为的人都失败,在寻求超越宇宙规律而执着的人都失去所得到的。

所以,一切事物:只要有事物行动,必有事物跟随,

只要有物能歔气燃火,必有物能吹而灭之。

只要有物载上车子,必有物被放下来。

因此,圣人掌握这个规律:抛弃极端的,去除奢侈的享受,不过安泰的生活。

第三十章 【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白话)

依照大道这个宇宙规律辅佐君王的人,不会用自己的兵力强大去称霸天下。

这样会有好的报应,军队到过之后的地方,荆棘丛生,土地荒芜。

大批军队大战过后,必定有饥荒的凶年。

慈善的人用兵达到目的就算了,不敢于使用强迫的手段。

达到目的,也不因此自大,达到目的,也不因此夸张,

达到目的,也不因此骄傲;达到目的,是因为不得已而这样做的;达到目的,更不因此逞强。

事物过于壮大,必然容易走向衰老,这就是违反宇宙根本规律,违反宇宙规律就会过早衰亡。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08: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麒麟童0000 于 2012-3-13 08:34 编辑

回复 8# 麒麟童0000


    《道德经》白话译文之六
第三十一章

【原文】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白话)

我认为军队这样的东西,实在是不吉祥的工具,

连物品有知可能都会讨厌它,因而掌握宇宙规律的有道之人不会应用它。

有道的君子考虑居住,以左边为尊贵,而在用兵打仗时便以右边为尊。

军队是不吉祥的工具,它不是有道的君子的工具,到了迫不得已,君子使用了兵,心神安适,淡然处置为上策。

即使打胜仗也不是美事,那些认为打胜仗是美事的人,他们是高兴杀人的人。

这些高兴杀人的人,他们是不可以在天下得志的。

有吉庆的事情,大家崇尚左边的,而在办凶丧的事情时,大家都以右边的为最重要。

打仗时,兵权小的副将在左边,兵权大的上将军在右边,说是以丧礼的方式处理。

杀的人太多,因哀而引起悲痛哭泣,所以打胜仗,应该以丧礼来处理。


第三十二章
【原文】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天亦将知之。知之,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白话)

道这个宇宙根本总是没法给他安一个恰当的名字,最基本的形态虽然无限小,可是天下之大却没有谁能使他臣服。

诸侯君王,若能遵守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天下万物都将自然向他宾服。

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和合,因此就会降落甘露,不用老百姓去发号命施令,甘露会自然安排均匀。

好似开天辟地就制定有个定规,定规早就已经定有,老天爷也象有智慧,知道掌握天时的分寸。

有这样的智慧掌握天时的分寸,所以不会殆误事情。

以宇宙根本规律去支配天下,就好比天下的大川江河沟谷溪流那样总会流归大海统管。

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白话)

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明白道理的人。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因为他有力量,能够克服自身弱点的人,是社会的强者。

知道满足的人,他就觉得富有。

按强者的行为行动的人,就是有志气的人。

不丢失道这个根本的人就能长久。

在生死问题上不断绝不脱离道这个根本的人就能长寿。


第三十四章
【原文】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矣;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矣。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白话)

大道这个宇宙的根本规律,无处不存在,遍布整个宇宙,可以在左边,亦可以在右边。

万事万物依存着着他去生存、发育、成长,而不能脱离他,大道默默地去完成他的责任,并不表现他的存在。

养育万物而并不去做万物的主人,他从来没有欲望,可以说显得十分渺小。

万物向它归附,可是他并不认为他是万物的主人,可以说是显得无处不在的大。

因此圣人始终不自以为自己伟大,因而能成就他的无处不在的大。



第三十五章
【原文】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白话)

掌握了大道这个根本形态特征,你会发现走遍整个宇宙的形状形态都离不开他的形态特征,被他的特征所包容。

走遍整个宇宙你也会熟悉地处理,因而不会出差错,这样就会安祥、平顺、泰然。

美妙动听的音乐与美味的食物能吸引行人,使其停止脚步。

但道的特性:恬淡、虚无、忍辱不争,

我们把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给讲出来,显得必然也平淡而显得毫无味道,

观察大道这个东西是似见而非见的东西,用耳朵凭听觉去听大道这个东西亦是似闻而非闻的东西,但你是永远在使用他,而不会穷尽。

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白话)

要想收缩起来,必然要首先伸张开来;

要想削弱某些东西,必然要首先加强他;

要想废除某些东西,必然要首先兴旺他;

要想夺取某样东西,必然要首先给与他。

这样可以说是达到了稍为明了。

正所谓柔弱能战胜刚强。

鱼儿不能离开水,国家的镇国法宝,千万不能随便给人知道、看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08: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麒麟童0000 于 2012-3-13 08:38 编辑

《道德经》白话译文之七
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白话)

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常常表现是无作为,而实际上什么都是他生成。

诸侯君王们如果能遵守这个宇宙根本规律,天下万物会自然向他归化。

万物归化过程中倘若有私欲产生,我就用无法说清他的名字的这个宇宙最根本的清净无为的心态感化他。

无法说清的宇宙最根本最基本的清净无为心态,也就是去除欲望。

去除欲望自然归回到清静的境地,人人都无私欲,天下自然会安定。


第三十八章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白话)

最上层次的有德之士,不标榜自己有德,因此他有道德;

最下层次的人士,不忘记标榜自己有德,因此他无道德。

最上层次的有德人士,表现为无作为,而实际上什么工作都在他努力之下完成;

最下层次的人士,表现为有作为,实际上只是好象参与去做了工作。

最上层次的仁爱,表现为有作为,实际上亦什么工作都在他努力之下完成;

最上层次的义气,表现为有作为,实际上工作只是好象在他努力之下完成了。

最上层次的有礼,表现为有作为,实际没有人与他响应实际去做,只是形式上能做到完成了工作。

因此不能掌握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去办事,就只能按照道德标准条条去办事;不能掌握道德标准办事,就只能行仁爱去办事;不能行仁爱去办事,就只能靠义气去办事;不能靠义气去办事,就只能依照礼制制度这样的社会规范法规去办事。

礼这个东西,相当于社会礼仪、社会制度、法律法规,是其它都失去后才有的,他实在是道德之未了。他标志着忠信的不足,当然就快要到祸乱了。有远见的人指出:道德的末日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忠信守道的大丈夫做厚道的人,而不做少忠信的薄情无道之人,做实在的人,而不做虚伪而华而不实之人。


第三十九章
【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车无车。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白话)

从古至今,具备宇宙根本规律,也就是阴阳合一有道的事物有:

上天合乎宇宙根本规律,因此清静。

大地合乎宇宙根本规律,因此安宁。

神气合乎宇宙根本规律,因此灵妙。

川谷合乎宇宙根本规律,因此满是生机。

万物合乎宇宙根本规律,因此生长、发育;

若是诸侯、君王合乎宇宙根本规律,就可以使天下有德政。

如果极反了,

天空不能保持清静,宇宙恐怕就会爆炸;

大地不能保持安宁,地面恐怕就会陷塌;

神气不能保持灵妙,人们恐怕就会断气;

川谷不能充盈生机,生气恐怕就会枯竭;

万物缺乏生长繁殖的来源,恐怕就会灭绝;

诸侯君王无法统治,恐怕就会被推翻。

因此,尊贵的人是以卑贱的人作为自己的根本的,

高处的东西,是以下面东西作为基础的。

因此,这样使得诸侯君王常常自称自己为孤独、寡居、顽劣的下人。

这不是以卑贱作为自己的根本吗?难道不是这样吗?

因此,达到极致的名誉的时候,反会没有名誉。

不要希望是光彩夺目的美玉,就如落落大方的石头得了。


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白话)

向相反的方向作用,是大道按宇宙根本规律纠正偏移的力量,

削弱事物不使他太过,是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的功能。

天下万物都是由看得见的物质组成,组成万物的基础物质来源于看不见的反物质(从量子特性就可以观察到)。


第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白话)

悟道层次高的人听到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之后,立即勤奋地去实行。

悟道层次中等的人士听到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之后,则将信将疑,时行时不行断续不定。

悟道层次低的人士,听到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之后,则只会哈哈大笑,他们不知道,他们不笑,那才算不上是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了呢。

因此有如下建设性的意见。

明了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的人,反而显得愚昧,融于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的人,反而显得比他过去后退了,合乎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去办事时,反而显得起起伏伏;真正有道德的人,心怀虚空得有如空谷。

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容易衬托出污点,最完善的德,反而衬托出不足之处。

刚健的德行衬托出懒惰,质地真实衬托出虚假。

方正无穷大时就没有了棱角,十分大的器具和事物总是很久才制成,最大的天籁之音反而好象没有声音,无穷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他的形象,而无形了。

大道这个宇宙根本规律存在于万物之中,但隐而不见,而无法给他取个正确合理的名字。

我认为只有大道这个宇宙根本,善于给予万物,而无所不成。


第四十二章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白话)

大道这个宇宙根本,恬谈、虚无,只有场能,被称之为看不见,摸不着,听不闻的阴性物质(就是阳);

会转化成混沌而不分清轻清、重沌,混然一体的混沌蛋就是一。

混沌蛋再转化成重沌的阳性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重者为阴)和轻清的阴性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轻清为阳),两种物质分开来看就是二;

阴阳体再转化成阴阳不同比例及各种阴阳复合排列的,介于阴与阳之间的物质,称为阴阳复性物质,就是三;

阴阳复性物质组合就是宇宙万物。

天下万物都是由自身的场能即阴性物质,而包围着阳性物质实体,由于场能充满宇宙,因而他们能互相融合。

人们也是最不喜欢孤独、寡宿和互相不融合,可是君王把它做为自己的称呼。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9 11: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