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44|回复: 3

咏春拳不传心法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1-5-16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咏春拳不传心法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自然较快击中。再看我们若向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无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其好处如下: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②出手快而影少;仅手美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勃颈。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相互兼顾。
(3)埋踩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踩紧贴着中线平面的、好处如下: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②守方面:一方面埋踩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4)收踩理论:永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踩微曲是为收踩。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们之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
(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们击来之手法,我们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发强力向我们去来,我们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若可能我们应再加力顺其势向那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失势或把式用老。
(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指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何任何方面)。每当对方“甩手”,我们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朱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离手练习锻炼出来的。
(7)攻守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11-5-16 22: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个心法,似曾相识啊,李小龙截拳道的精华原来出自这里,的确不虚.
发表于 2011-5-16 22: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16岁时一帮同学练习截拳道中的寸拳,其中有一个悟性高,在不知觉中掌握了基本要领,练习半年之久,一次在一个莽汉的挑战下达成协议,彼此互相朝胸口打一拳,验证力量;这位同学在接受对方一拳的瞬间,双肩一松,将对方拳力化解,莽汉愕然,说好像打在棉花上,没使上劲。轮到这位同学出拳了,当时也许是一念之间的善念吧,拿了一本语文课本递给他,让对方垫在胸前,然后贴着课本就是一拳,1.8的人向后倒退5米,靠在墙上挡住。问莽汉什么感觉,他说瞬间心脏像受到电击一样颤动,这小子哪来这么大的劲。他那里知道这正是截拳道源自咏春拳的寸拳!这位同学说他只用了七成的力。
发表于 2011-5-18 20: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家各法,南派拳术好多发劲都是相通的。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8 2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