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459|回复: 19

试分析岁镇二星与地震的关系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1-3-12 18: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仅以近几年7级以上地震为例,发现岁星与镇星的位置极其相似,镇星基本位于太微垣,而岁星恰临其对冲之位。即镇星临地户,岁星临天门。昨日日本地震,正是镇星临角轸,岁星临奎璧。去年玉树及智利地震之日,镇星临軫宿,岁星临室宿。当然尚须大量的印证才能排除其偶然性。请精于天文的朋友给予指正。(数据来源中国地震网,星图来源Stellarium。)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8: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uti 于 2011-3-12 18:34 编辑

玉树

玉树

玉树2010年4月14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8: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uti 于 2011-3-12 18:35 编辑

智利.jpg
智利2010年3月11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8: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

日本

日本2011年3月11日
发表于 2011-3-12 20: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3月11日14:30时,土星轸宿四度(辰宫15度),木星室宿十六度(戍宫10度)
土木对冲(180度)在天文学上确实是值得重视的天象,土木相会约要20年,为三元九运学中的一运。
发表于 2011-3-12 20: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天文呀,哪天拜老师学学
发表于 2011-3-13 11: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楼主:    Stellarium是软件还是网址?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2: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3-13 16: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的天灾都跟木星回归有关,天体运行之本质,大自然的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9: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近年来高强度地震不单行的经验,不难推断出另一次的浩劫可能已不远。去年智利和玉树间隔了2个月左右。而两个月的时间,正是岁镇二星缠正奎璧角轸之时!
发表于 2011-3-13 20: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cnuti


    由於地球自轉累積板塊能量,近年來慢速行星進入引力相角大張力,而快速行星運行中牽動加速板塊移動,也因板塊活動頻繁釋放能量使地球增溫,地表的氣候進而大亂異常,這就是近年來地球不斷發生大災難的主因,而人類的污染與過度開發則是氣候異常的加速劑。土木星屬於慢速行星是進入大張力點,319【月入近地點】前、後對地球影響確實不小,板塊移動或火山活動應該會較為活躍,各地還是小心為妙。願天佑蒼生!
发表于 2011-3-13 21: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能对准确预报地震是一个有益的提示!希望懂天文的朋友们认真的研究一下,以造福于人民!此帖应该顶一下。
发表于 2011-3-13 23: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科學預報應該由電離層異常方面去研究可能比較能見效,目前所知板塊位移前會放電影響電離層異常。
发表于 2011-3-13 23: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 值得深思!
发表于 2011-3-20 10: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nuti


    由於地球自轉累積板塊能量,近年來慢速行星進入引力相角大張力,而快速行星運行中牽 ...
石易 发表于 2011-3-13 20:37
319末日災難說言過其實,人類末日除非巨星撞地球或地球解體,但機率應該不高,人類的恐慌皆因無知。319板塊活動如下


   
MAP 5.0  2011/03/19 20:08:11   6.680   38.499 14.9 ETHIOPIA
MAP 5.3  2011/03/19 18:43:03 -10.206   -13.205 10.0 ASCENSION ISLAND REGION
MAP 5.2  2011/03/19 16:11:59   -6.092   149.423 58.1 NEW BRITAIN REGION, PAPUA NEW GUINEA
MAP 5.3  2011/03/19 12:11:17 -19.475   167.955 42.9 VANUATU REGION
MAP 6.1  2011/03/19 09:56:51   36.810   140.375 24.9 NEAR THE EAST COAST OF HONSHU, JAPAN
MAP 5.4  2011/03/19 08:35:00 -22.075   -68.441 101.3 ANTOFAGASTA, CHILE
MAP 5.2  2011/03/19 02:33:47   0.812   97.439 31.8 NIAS REGION, INDONESIA
MAP 5.4  2011/03/19 01:27:16   39.578   142.446 24.8 NEAR THE EAST COAST OF HONSHU, JAPAN
MAP 5.9  2011/03/19 01:22:44   39.659   143.177 9.2 OFF THE EAST COAST OF HONSHU, JAPAN
烽火319聯合國啟動利比亞禁航。
发表于 2011-3-21 21: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石易
烽火319
3個女人 讓美參戰 希拉蕊、萊斯、鮑爾讓美從猶豫到果決出兵[url=http://tw.rd.yahoo.com/referurl/news/logo/ctnews//SIG=10rtjhpom/*http://www.chinatimes.co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 更新日期:2011/03/21 03:04 劉屏/華盛頓廿日電
中國時報【劉屏/華盛頓廿日電】

從三月初到現在,歐巴馬政府對於要不要軍事制裁利比亞,一直猶豫不決,國防、國安、情報部門主張靜觀其變,但最後美國仍決定火力全開。關鍵轉折點是十五日,當阿拉伯國家同意為軍事行動背書之後,歐巴馬政府士氣大振,中、俄兩國也發覺勢不可當,只好在聯合國投下棄權票。

《華盛頓郵報》十九日披露華府政策轉向過程。其中一個有趣的現象,不主張干預利比亞的多是男性官員,主張干預者反而以女性官員為主。

歐巴馬不想與利比亞衝突,因為美國兩場與伊斯蘭教國家的戰事(阿富汗伊拉克)尚未結束,如果又打第三場,伊斯蘭世界會如何看待美國?歐巴馬上任來與伊斯蘭世界修好的努力,會不會前功盡棄?

歐巴馬的決策核心分為兩派。一邊是國防部長蓋茨、國家安全顧問杜尼隆等人,他們擔心「禁航區」不足以保護利比亞的反抗軍,也擔心美國孤軍奮戰。他們另一項顧慮是歐巴馬如何競選連任。

另一邊是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蘇珊.萊斯、國家安全會議主管多邊事務的莎曼莎.鮑爾。在她們看來,一九九○年代的盧安達、巴爾幹等動亂,正是因為美國政府舉棋不定,錯失良機,結果造成無辜百姓大量死難。因此她們認為,及時插手利比亞,不但正當,而且急迫。

只是整體環境使歐巴馬難以決斷。月初,歐巴馬說「格達費以暴力對待自己的國民,必須下台」。但是除了這番談話,歐巴馬沒有具體行動,好像最多也只能經濟制裁。

接著在國會聽證會上,全國情報總監克萊波說,從長期看,「格達費終究會占上風」。這個話似乎意味著美國無計可施。更糟糕的是,很多國家認為這就是美國的政策。既然美國無法可想,其他國家也拿出不高招,只好任由格達費為所欲為。

還好,兩天後,即十二日,阿拉伯聯盟譴責利比亞。這可是阿聯史無前例的譴責自己的成員。阿聯並且要求聯合國在利比亞設立禁航區,這與西方國家的想法是一致的。

同時,國務卿希拉蕊訪問歐洲、北非歸來,帶回幾項最重要的訊息。第一,英、法等若干重要國家(德國除外)支持軍事干預。第二,阿拉伯國家支持軍事干預。第三,利比亞反抗軍臨時政府代表賈伯瑞爾(Mahmoud Jibril)告訴希拉蕊,情勢對反抗軍非常不利。

英、法支持軍事干預,並同意在安理會提案,這使美國不必承擔「帶頭攻擊利比亞」的罪名。而阿聯支持軍事干預,更使禁航區之議成為國際共識。於是在上周二傍晚,歐巴馬從晚宴上回到辦公室後,立即召集國安團隊,開了二個小時會,決定尋求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且不但設立禁航區,還要授權「採行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

要安理會授權干預利比亞,最大的障礙在中、俄,甚至可說毫無希望,因為這兩國都曾以暴力對付自己的國民,與格達費無異。只要其中任何一國投下反對票,就什麼也不必談了。

星期三,萊斯把歐巴馬的決心告訴安理會各成員國。既然美國政策明確,其他國家也就紛紛表示跟進。

星期四,安理會投票前,至少兩個阿聯成員國表示準備與美、法等國共同執行禁航令。這個情勢讓中、俄知道,如果兩國投下反對票,等於站在阿聯及其他各國的對立面。於是中、俄棄權。

星期五,歐巴馬說,「我有信心,也有決心,必須採取行動」,而且「我們不會單獨行動」。星期六,事實證明了他的話。
发表于 2011-3-21 21: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石易


    烽火319
聯軍攻打利比亞 法國當先鋒[url=http://tw.rd.yahoo.com/referurl/news/logo/ftv//SIG=10p2kvtiq/*http://news.ftv.com.t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 更新日期:2011/03/21 20:01
聯軍攻打利比亞,打頭陣的竟然是法國,美國卻退居第二線,軍事專家解讀,法國是為了搶當地中海區域的龍頭,加上石油利益等因素,所以急著出手,美國則是歷經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的教訓,所以只打有限度的軍事行動。

3月19日,聯軍發動代號奧德賽黎明的行動後,法國飆風戰機,在第一時間起飛,扮演攻打利比亞的急先鋒,法國總統沙柯吉,搶先表態,一向扮演維持世界秩序角色的美國,反而退居第二線,之後才以部署在地中海的戰艦,向利比亞發射戰斧巡弋飛彈,相較於法國的積極態度,美國只展開有限度的軍事行動,形成強烈對比。

原因在於,瀕臨地中海的法國,多年來積極爭取地中海區域的主導地位,加上在利比亞有高達數十億美元的石油投資利益,和美國著眼不同。

攻打利比亞,美國顧慮再三,事實上,促使美國首肯的關鍵因素,是中東國家卡達的加入,美英法等國攻打利比亞,說穿了,無非是各取所需,各有考量。
发表于 2011-3-21 21: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石易


    烽火319
小心點燃中東、北非石油火藥庫!願天佑蒼生免於生靈塗炭!
发表于 2011-3-22 09: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兴趣的请看:
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栾巨庆
http://wendang.baidu.com/view/38c0552f0066f5335a81211d.html
http://bbs.news.163.com/bbs/society/202084345.html
发表于 2013-8-25 11: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從實質科學裡尋找證據


格陵蘭冰層 竟從底部融化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3年8月13日 下午4:51

相關內容
  • 看相片 過去北極與格陵蘭冰原常因為溫度升高傳出冰層融化,不過,現在科學家進一步觀察發現,格陵蘭冰原也因為從地函傳出的熱能,讓冰原開始出現從底部融化的跡象。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過去北極與格陵蘭冰原常因為溫度升高傳出冰層融化,不過,現在科學家進一步觀察發現,格陵蘭冰原也因為從地函傳出的熱能,讓冰原開始出現從底部融化的跡象,由於冰原融解對於氣候變遷的判斷相當重要,因此,這項從底部融化的新因素,也引起科學家注意。
根據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家指出,這次研究發現冰原(ice sheet )融化的原因,是來自於熱溫度從地函往岩石圈(lithosphere)對流,而且因為格陵蘭冰原覆蓋住地殼,地殼內部的溫度往上方對流,除了造成格陵蘭冰原從底部融解,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融冰現象。
每年格陵蘭流失的冰高達227億噸(gigatonne),按照目前科學家預估每年海平面上升3公分來計算,其中格林蘭的比例就占了25%,約達0.7毫米,科學家已證實模組計算結果與測量結果一致,包括冰原厚度與冰原底部的溫度等數據都沒有誤差,科學家羅哥吉納表示,「從中我們發現格陵蘭冰原融解的原因,除了從地球內部產生的熱之外,也受到冰期帶來的溫度改變影響。」
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家將繼續利用電腦模組,結合氣候與冰原關係及熱能,模擬格陵蘭冰原過去300萬年的岩石層,其中包括冰核及地震等數據,以便深入了解格陵蘭冰原融化的成因。
格陵蘭岩石層成型時間已28億年,厚度約80公里,相對地球其他地區的岩石層,其厚度較薄,過去研究指出,冰原也同樣是全球最老、厚薄程度不一而變化多端的岩石層,展現了獨特的風貌。
冰原可以反射陽光,幫助地球溫度不會持續升高,而這次研究結果,則讓外界更了解冰原的融解現象的成因,除此之外,科學家也可以建立更正確的氣候模組,未來將可以更加精準預測溫度變化,對於全球暖化帶來的衝擊,則可以呈現更正確的數據。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網路《Nature Geoscience》期刊。
圖說:圖為東格陵蘭冰原。德國科學家指出,當地冰原融化,除了受溫度影響外,地熱的影響,也讓冰原開始從底部融化。(photo by christine zenino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5-5 16: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