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191|回复: 8

论玄空之含义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1-2-8 12: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论玄空之含义

三湘居士
QQ:1508628554

玄空在风水理论中是极为重要的风水术语,对玄空的理解与否是衡量风水研习者风水理论水平的重要标志,凡习风水者对玄空一词是司空见惯的,而且都以自己所学为玄空风水自居。地理风水书专卖店的玄空风水书籍更是铺天盖地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可见玄空在风水中是非常重要的。

玄空如此重要,可是现代玄空风水类书籍几乎都没有对玄空作出正确的解释,这实在令人感到遗憾。一本专论玄空风水的著作,如果不对玄空作出解释,给出定义,那么读者对作者是否真正明白玄空风水是会产生合理的怀疑。如果作者个人也不明白玄空含义,那么很难想象其书中的理论会是什么样的内容。事实上绝大部分作者是不明白玄空的含义。即使少部分人探讨过玄空的含义,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也只不过是一知半解而已。

玄空一词是什么含义?应当是每个风水研习者必须弄清楚的基本概念,是不容回避的!正如习风水者首先弄清风水的含义一样,否则就会没有主见,人云我亦云。其实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但是很多风水爱好者对风水的含义也只是一知半解,就大谈风水之道。在风水领域内不分是非,拿着一些根本就是错误的理论,也摇旗呐喊推波助澜,甚至著书立说。在此告诫风水初学者切不可滋生这种恶劣不实的学风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古人是如何论及玄空的,在风水典籍中论及玄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四库全书》解释《天玉经》“关天关地定雌雄,富贵此中逢,翻天倒地对不同,秘密在玄空”文释如下“承上关天关地者,左者右关阴阳二局也,阳从左旋顺行为雄,阴从右旋逆行为雌,以地卦倒加天卦随流神阴阳顺逆起九星为翻天倒地,玄中更玄,空中又空,名玄空。八卦至若丙丁乙酉属火之类名玄空小五行。《地理大全》解释《天玉经》“关天关地定雌雄,富贵此中逢,翻天倒地对不同,秘密在玄空” 文释如下“左关右关,阴阳二局,阳从左旋顺行为雄,阴从右旋逆行为雌,随流神阴阳起生旺为翻天倒地,此玄中更玄,空中又空,名玄空大卦……”。

对于《四库全书》和《地理大全》论及的玄中更玄,空中又空,名玄空的解释是毫无意义的!

《沈氏玄空学》有论玄空一节全文如下“或问,何谓玄空?答曰:玄空二字,传亦久矣,诸子百家解此二字甚多,皆未得当,杨子法言曰:‘玄者一也此系明解,至空之一字尤为难解,然空非真空,空中亦有所凭蕴。天竺学者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则空非凭藉五蕴不可也,既凭藉五蕴是空即有物矣。此西方圣人与东方圣人之理同也。然空之凭藉即窍也,窍有九,故曰九窍,是玄空二字,自一至九之谓然,一至九非定数也,有错综参伍存乎期间,故以玄空二字代之

《沈氏玄空学》解释玄空的含义对于初学者而言会感觉飘在半空中的云里雾里。对明玄空者而言此解释是胡言乱语,是对玄空真实含义的强奸。

我们认为要正确的理解玄空的含义,应当从玄空的出处着手这样才能客观的反映玄空的真实意思表示。在杨公风水典籍中《青囊奥语》明确直接指出了玄空的本意,也可见《青囊奥语》在整个杨公风水中是多么重要啊!

《青囊奥语》言“左行为阳,子丑至戌亥,右行为阴,午巳至申未,雌与雄,交会合玄空,雄与雌,玄空卦内寻,山与水,俱要明此理,水与山,福祸尽相关,明玄空,只在五行中……这段话总共58个字几乎占《青囊奥语》的一半,《青囊奥语》总共137个字。因此对这几句话仅从解释玄空的角度进行,对这段话涉及的其他内容不作解释,希望读者谅解。

“雌与雄,交会合玄空”,雌雄交会要符合玄空。

雄与雌,玄空卦内寻”雌雄要在寻求玄空的规律下来确定。

山与水,俱要明此理,水与山,福祸尽相关”指山与水俱要明交会合玄空与玄空卦内寻之理,即玄空之理。

“明玄空,只在五行中”指要理解玄空之理就在于理解五行之理,承接上文可知五行是指山和水的五行。联贯起来就是“明玄空”就在于理解山和水的五行之理。据此可以得出玄空的真正含义就是:在大自然中山和水的五行规律。

总而言之,要解释玄空必须从玄空的源头和出处来理解,对于那些脱离《青囊奥语》而对玄空作出的解释是没有根据的主观推测。《四库全书》和《地理大全》对玄空的解释是故弄玄虚的无知错误解释是违背玄空之本意的。勿庸置疑,沈竹初对玄空的解释更是毫无理论根据的附会之说,是荒诞不经的荒谬之解,混淆了杨公风水误导后学者,也再次证明沈竹初不懂杨公风水。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17: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人明玄空。
发表于 2011-2-9 17: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gi1 于 2011-2-9 19:41 编辑


“一”者“道”也,亦即是“规律”“秩序”。又或者用这一分钟为止最“先进”的说法,就是“能发展出自组织秩序的种子”。又或者有时会简化再简化,称为“共振”。

现代人与古人对“科学”的认知标准很不一样。古代的“大师”说“玄者一也”的时候,他们是对“一”有具体真实的认知,从而有感而发,有的放矢。亦可合理期望,其他有识之士能理解自己的证境。
这与现代的所谓“大师”作贼心虚,含混其词、以经解经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若现代人要更清楚什么是“一”的话,可参看文天祥的解说。也是就是细读他“辛苦遭逢起一经”的那篇殿试“一”经。

这篇中状元的殿试对策,虽然以论人事为主。但天道、地道、人道本相通。能明人理,则可知“一”,也就知玄空之真义。

但这种“玄空真义”,只能类似今天到这一分钟为止的所谓“科学精神”。明瞭“科学精神”与懂得维修微波炉是两码子不同的事。

懂得“玄空之含义”与实际操作风水,也是不同层次的两回事。

我估计文天祥很可能不懂如何操作风水,但他却知道“一”的真义。而这个“一”与“玄空之含义”相通。

。。。
臣闻天地与道同一不息圣人之心与天地同一不息、上下四方之宇、往古来今之宙、其间百千万变之消息盈虚、百千万之转移阖辟、何莫非道。所谓道者、一不息而已矣。道之隐於浑沦、藏於未雕未琢之天。当是时无极太极之体也、自太极分而阴阳、则阴阳不息、道亦不息、阴阳散而五行、则五行不息道亦不息。自五行又散而为人心之仁义礼智、刚柔善恶、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穹壤间生生化化之不息、而道亦与之相为不息。然则道一不息、天地亦一不息。天地之不息、固道之不息者为之。圣人出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亦不过以一不息之心充之。充之而修身治人、此一不息也。充之而致知、以至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一不息也。充之而自精神心术以至於礼乐刑政、亦此一不息也。自有《三坟》、《五典》以来、以至於太平六典之世、帝之所以帝、王之所以王、皆自其一念之不息者。。。

臣伏读圣策曰:“盖闻道之大、原出於天、超乎无极太极之妙、而实不离乎日用事物之常、根乎阴阳五行之赜、而实不外仁义礼智刚柔善恶之际、天以澄著、地以靖谧、人极以昭明、何莫由斯道也。圣圣相传、同此一道、由修身而治人、由致知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本之於精神心术、达之於礼乐刑政、其体甚微、其用则广、历千万世而不可易。然功化有浅深、证效有迟速何欤。朕以寡昧临政、愿治于兹、历年志愈勤、道愈远、窗乎其未朕也。朕心疑焉。子大夫明先王之术、咸造在庭、必有切至之论、朕将虚己以听。”臣有以见陛下溯道之本原、求道之功效、且疑而质之臣等也。臣闻圣人之心、天地之心也。天地之道、圣人之道也。分而言之、则道自道、天地自天地、圣人自圣人。合而言之、则道一不息也、天地一不息也、圣人亦一不息也。臣请溯其本原言之、茫茫堪舆土央±L无垠、浑浑元气变化无端、人心仁义礼智之性未赋也、人心刚柔善恶之气未禀也。当是时、未有人心、先有五行。未有五行、先有阴阳。未有阴阳、先有无极太极。未有无极太极、则太虚无形、冲漠无朕、而先有此道。未有物之先、而道具焉、道之体也。既有物之后而道行焉、道之用也。其体则微、其用甚广。即人心 、而道在人心。即五行、而道在五行。即阴阳、而道在阴阳。即无极太极、而道在无极太极。贯显微、兼费隐、包小大、通物我、道何以若此哉。道之在天下、犹水这在地中。地中无往而非水、天下无往而非道。水一不息之流也、道一不息之用也。天以澄著、则日月星辰循其经、地以靖谧则山川草木顺其常。人极以昭明、则君臣爷子安其伦、流行古今、纲纪造化、何莫由斯道也。一日而道息焉、虽三才不能以自立。道之不息、功用固如此。夫圣人体天地这不息者也。天地以此道而不息、圣人亦以此道而不息。圣人立不息之体、则敛於修身。推不息之用、则散於治人。立不息之体、则寓於致知。以下之工夫、推不息之用、则显於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效验。立不息之体、则本之精神心术之微。推不息之用、则达之礼乐刑政之著。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犹天地之所以为天地也。道之在天地间者,常久而不息、圣人之於道、其可以顷刻息邪。言不息之理者、莫如大易、莫如中庸。大易之道、至於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而圣人之论法天乃归之自强不息。中庸之道、至於溥博渊泉、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圣人之论、配天地乃归之不息则久、岂非乾之所以刚健中正纯粹精一也者、一不息之道耳。是以法天者亦以一不息。中庸之所以高明博厚悠久无疆者、一不息之道耳。是以配天地者、不息。以不息之心、行不息之道、圣人即不息之天地也。陛下临政愿治、于兹历此不息之岁月、犹日之自朝而午。今此不息之岁月、犹日之至午而中。。。

臣伏读圣策日《三坟》以上云云、岂道之外又有法欤。臣有以见陛下慕帝王化证效、而亦意其各有浅深迟速也。臣闻帝王行道之心、一不息而已矣。尧之兢兢、业业、禹之孜孜、汤这栗栗、文王之不已、武王之无贰、成王之无逸、皆是物也。《三坟》远矣、《五典》犹有可论者。臣尝以《五典》所载之事推之、当是时日月星有之顺、以道而顺鸟兽草木之若、以道而若也。九功惟叙、以道而叙也。四夷来王、以道而来王也。百道而熙、庶事以道而康。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盖无一而不拜帝道之赐矣。垂衣、以自逸于土阶岩廊之上。夫谁日不可而尧舜不然也。方且考绩之法重於三岁、无敢息也。授历之命严於四时、无月而敢息也。凛凛乎一日二日之戒、元日而敢息也。可也、授受之际、而尧之命舜乃日、允执厥中。夫谓之执者、战兢保持而不敢少放也、味斯语也、则尧之不息可见矣。河图出矣、洛书见矣、执中之说未闻也、而尧之、尧之言赘矣。而舜之命禹乃复益之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之三言。夫於危微精一之间、则其战兢保持之念、又有甚於尧者。舜之心其不息又何如哉。是之道化、不惟验於七十年在位之日、舜之道化、不惟验於五十年视阜之时。读万世之语、则唐虞而下数千百年间、天得以为天、地得以为地、人得以为人者、皆尧舜也。然则功化抑何其深、证效抑何其迟欤。降是而械日益巧、世变之乘除不息、而圣人之所以纲维世变者、亦与这相为不息焉。俗非结绳之淳也、治非画象之古也、师不得不誓、侯不得不会、民汪得不凝之以政、士不得不凝之以礼、内外异治、不得不以采保之治治之。以至六典建官、其所以日治、日政、日礼、日教、曰刑、日事者、亦扶世道而不使之穷耳。以势而论之、则夏之治不如唐虞、商之治不如夏、周之治又栗危惧、不如非心黄屋者之适也。始於忧勤、不如恭己南面之为安也。然以心而观、之业业、即尧之兢兢、禹之孜孜、即尧之业业、汤之栗栗、‘即禹之孜孜。文王之不已、武王之无贰、武王之无贰、成王之无逸、何莫非兢兢、业业、孜孜、栗栗之推也。道之散於宇宙间者无一日息、帝王之所以行道者、亦无一日息。帝王之心、天地之心也、尚可以帝者之为逸、而王者之为劳耶。臣愿陛下求帝王之道、必求帝五之心、则今日之功化证效、或可与帝王一视矣。

。。。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20 收起 理由
何有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2-10 06: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原创]《天玉经》探讨之五——“玄空”真义分析
衍洛子

    关于“玄空”一祠,不少书解作时问和空间,“空”解作空间,“玄”解作时间。但“玄”解作时间,在辞典上找不到依据。

“玄”字,《现代汉语祠典》有三点解释:1、黑色;2、深奥;3、玄虚。《辞海》也有三点解释:1、黑色;2、幽深微妙,高远莫测的道;3、精神性的宇宙本体。

两本权威祠典均没有“玄空”一祠的解,对“玄”一字,也没有“时间”之义的解释。“玄空”一祠,不是一个并列关系的祠,而是一个偏正关系的祠,“玄”是空的定语,是修饰“空”的。

我们先看看“玄空”一祠所在的语句,然后再作出结论。

(一)

关天关地定雌雄,富贵此中逢。

翻天倒地对不同,秘密在玄空。

——《天玉经·内传上》

(二)

天地父母三般卦,时师未曾话。

玄空大卦神仙说,本是此经诀。

——《天玉经·内传中》

(三)

排星存细看五行,看是何卦生。

来山八卦不知踪,八卦九星空。

顺逆排来各不同,天卦在玄空。

——《天玉经·内传中》

(四)

世人不知天机秘,洩破有何益。

汝今传得地中仙,玄空妙难言。

翻天倒地更玄玄,大卦不易传。

——《天玉经·内传中》

(五)

卦号玄空理最幽,乾坤艮巽问踪由,

坎离水火分天地,五行更在位中求。

——《天玉经·外篇》

(六)

坤壬乙,巨门从头出。

艮丙辛,位位是破军。

巽辰亥,尽是武曲位。

甲癸申,贪狠一路行。

左为阳,子丑至戌亥。

右为阴,午巳至申未。

雌与雄,交会合元空。

雄与雌,元空卦内推。

山与水,须要明此理。

水与山,福祸尽相关。

明元空,只在五行中。

知此法,不须寻纳甲。

——杨筠松《青囊奥语》

(七)

二十四山分五方,知得荣枯死与生。

翻天倒地对不同,其中奥秘在元空。

——杨筠松《青囊奥语》

(八)

水中消息少知音,却向元空里面寻。

坐向须明生克化,进退水神总非轻。

——曾文辿《青囊序》

《辞海》解释,“元”通“玄”。故杨筠松的《青囊奥语》和曾文辿的《青囊序》中的“元空”均可解作“玄空”。

以上所录八段有关“玄空(元空)”文字。第一段玄空言定雌雄,第二段玄空言大卦,第三段玄空言天卦,第四段言玄空大卦,第五段玄空言乾坤艮巽、言五行,第六段元空言雌雄结合交会,第七段元空言二十四山,第八段元空言水、言坐向。

以上八段段文字的“玄(元)”字,没有一段是直接解作“时间”的,只有第六段和时间关系较密切。相反,这个“玄(元)”字,与卦名、方位、山水却关系却十分密切。

故“玄空”一祠,其中“空”字直接解作“空间”尤可,而“玄”字直接解作“时间”则不妥。其实,“玄”是“空”的定语。“玄”的意思是“深奥、幽深微妙”。“玄空”,简单地说是“深奥微妙的空间”。这空间,就是山水,这山水,可用方位的组合和时间的利用而改变性质。时间的内涵,包括元运、年份、月份、日子,时辰五个方面。

“玄”起码有两层意思。一是场所方位组合之玄,二是时间利用之玄。通过方位组合和时间的利用,以避免空间的煞气,发挥空间的吉利效应。阳宅与阴宅,操作虽然有别,原理却是一样。

场所方位组合之玄的,有三合、挨星等派系,时间利用之玄的,有三元等派系。

现时流行的称谓,三元称作“玄空”,三合却与“玄空”无关。其实,“玄空”是三合与三元共有,三元可称作“玄空三元”,三合亦可称作“玄空三合”,或都省去“玄空”二字,三合就称三合,三元就称三元。
发表于 2011-2-10 07: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评之,三元三合都注重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按易经的话讲,就是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立人之道仁与义.
那么阴阳需要与刚柔相配,就是翻天倒地,好风水先贤希望与福人居.此先贤一片良心所在.三合差之地理,也曾借用天理.三元察之天运,就在于用之地理.两者原则上说并无本质不同.唯做法稍异.各有所长也.论其趋吉避凶,求所验,则一. 风水之讨论,亦是思维方式有不同,论作法则异同互参,求同存异可矣.
先贤也曾说过,峦头为体,理气为末,吾在实际察看学习风水中,见形法之不合,则不必再用理气,已知不吉.又何必拘泥于理气之理气哉.形中之理已经为风水之正理,形理合,再察之方位,时间之理气.则渐渐深入也.可以用元运,可以用三合,或两者皆用之.又或者考察择日,等等不一而足. 又何必拘泥此长彼短.客观说,理气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没有统一说服力的标准.
发表于 2011-2-10 11: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沈氏玄空学》有论玄空一节全文如下“或问,何谓玄空?答曰:玄空二字,传亦久矣,诸子百家解此二字甚多,皆未得当,杨子法言曰:‘玄者一也’此系明解,至空之一字尤为难解,然空非真空,空中亦有所凭蕴。天竺学者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则空非凭藉五蕴不可也,既凭藉五蕴是空即有物矣。此西方圣人与东方圣人之理同也。然空之凭藉即窍也,窍有九,故曰九窍,是玄空二字,自一至九之谓然,一至九非定数也,有错综参伍存乎期间,故以玄空二字代之”。

这段话就是为什么沈氏也能成为一代宗师的原因,而在本网的各位大多却没有成为宗师。

中庸之道、至於溥博渊泉、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圣人之论、配天地乃归之不息则久、岂非乾之所以刚健中正纯粹精一也者、一不息之道耳。是以法天者亦以一不息。中庸之所以高明博厚悠久无疆者、一不息之道耳。是以配天地者、不息。以不息之心、行不息之道、圣人即不息之天地也。

这也就是文天祥大人之所以“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垂千古的原因。

宇宙四海之内,昭昭然然,真一主宰,玄空主宰
发表于 2011-2-10 11: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玄空之含义三湘居士
QQ:1508628554玄空在风水理论中是极为重要的风水术语,对玄空的理解与否是衡量风水研 ...
三湘居士 发表于 2011-2-8 12:57


玄空的真正含义就是:在大自然中山和水的五行规律。
楼主这句话总结的妙。但 此五行非彼五行。玄空指山水的阴阳五行规律无疑是最恰当的,但此五行不是正五行、也不是八卦五行。如72龙法用的是【纳音五行】。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22: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山水时空缘


    你我可能学从同源吧。
发表于 2011-2-15 21: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增长知识了,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13 04: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