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906|回复: 1

歷史學家定出四大名將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10-11-29 12: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歷史學家定出四大名將
周朝的秦國名將 - 白起

漢朝開國名將 - 韓信

唐朝建國名將 - 李靖

梁朝的邊城神將 - 陳慶之

李靖 他原本是叛隋歸唐的壯士

後來就良才遇名主 他終其一生都為李世民立下汗馬功勞

他一生大小戰役雖然參加並不多 但是每戰皆捷 以他為帥的戰仗

都是凱旋而歸 所以深獲李世民的信任 史家稱讚李靖“臨機果,料敵明”

意思是說 能隨機應變 並果斷決策 能正確判斷敵人動態 看事清楚

經典戰役是 夜襲陰山 打敗突厥軍 生擒敵將頡利 !

再來是漢朝韓信 韓信的故事也為一般人所略知

韓信前半生幾乎不得志 還因此有句成語[胯下之辱]就是跟他有關

直到投靠漢高祖劉邦之後 幫劉邦打下大半江山 擊敗項羽

他的特色是統率力超強 能一舉率領數百萬兵馬 仍然能靈活運用

甚至因為他的相關軍事成語也句句有名 例如[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

經典戰役是 楚漢相爭 垓下之戰 等等

陳慶之(484年—539年) 軍事家 南朝梁大將 字子雲 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

幼時隨梁武帝蕭衍起兵 大通二年(528年) 北魏北海王元顥降梁

梁武帝命陳慶之率部七千護送元顥北還 次年攻入洛陽

期間經歷四十七戰 取得四十七勝 攻取三十二城

後因兵少無援受挫 退回建康 受封為右衛將軍

永興侯 據傳 毛澤東晚年讀《南史陳慶之列傳》曾「熱血沸騰,擲書而起」

最後是周朝末期分裂的秦國名將 白起

他在俗稱的戰國時代裡 可謂其他諸國的天敵 是其他三位當中

戰績和戰功 皆為最輝煌的 他一生打過不下於百場的大小正仗

場場必勝 而且敵方不降 即下令全軍殲滅 令人為之動容 在國外還有個外號

叫做 [殲滅戰之神] 他雖然功高蓋世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 也最多人討厭他

甚至恨死他 因為他雖然有著前面三位的所有優點 有著精準的戰略戰術

對於統率數萬數百萬的兵馬拿捏有道 但是他性格太過冷酷和冷靜

遠遠超乎一般人想像之中的為將之道 尤其是他最有名的經典戰役

長平之戰 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挑戰千百年來 人們心中的道德觀

他在恐怖的長平之戰 一次詐殺了四十多萬的戰俘 所以很多人

對他的褒貶不一 有人崇拜他 有人詛咒他 不過話又說回來

以上介紹的這幾位不但在國內被稱為名將 甚至在國外都受到世界各國的

軍事家所推崇 (例如白起) 他們之所以那麼厲害

就是他們都充分做到了以下幾個要素

第一是 不輕易出戰 謹慎的分析或是收集情報 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第二是 得將士死命 能因時制宜的立軍威 做到了帶兵如帶心的統率力

第三是 絕不輕易的正面交鋒 為了最後的勝利 能攻其不備 出其不意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 陳慶之

五二八年,南梁帝(一任武帝)蕭衍,封請求政治庇護的北

魏北海王元顥當魏王。派太子宮值閣將軍陳慶之,率軍護送

元顥返回祖國。五二九年,南梁軍攻陷北魏首都洛陽,元顥

登極稱帝,志得意滿,密謀擺脫南梁控制,陳慶之暗中戒

備。不久,北齊太原王爾朱榮發動反攻,秘密渡過黃河,襲

擊元顥的兒子、中央禁軍總監(領軍將軍)元冠受大營,生

擒元冠受。安豐王元延明部隊聽到惡耗,立刻潰散。元顥像

巨雷轟頂,不知所措,率侍從武士數百騎兵,出洛陽城向南

逃走。陳慶之集結步騎兵數千人,向東撤退。爾朱榮親自追

擊陳慶之,正巧,嵩山水(源出嵩山【南嶽‧河南省登封縣

西北】南流注入潁水)突漲,陳慶之兵團死亡、逃散,幾乎

全被消滅;陳慶之剃光頭髮,假裝和尚,從小路穿過汝陰

(安徽省阜陽市),返回建康(南梁首都‧江蘇省南京

市),仍以功勳被南梁政府任命當首都西區衛戍司令(右衛

將軍),封永興縣侯。

  陳慶之率七千人一支孤軍,深入敵國國土,破堅城,陷

首都,扶持新帝登極,歷經四十七次野戰,戰無不勝,攻無

不取,使人想到迦太基共和國的漢尼拔。東西兩大名將,戰

功彪炳,史冊互相輝映。
楼主其他發帖
<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9 12: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義興國山(今中國江蘇省宜興市)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後為武威將軍,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
[編輯] 生平

梁大通元年(527年),與尋陽太守韋放合攻北魏之渦陽(今安徽蒙城)。魏遣征南將軍元昭率數萬步騎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率200騎擊破其前鋒。

後又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自春至冬,交戰頻繁,將士疲憊。有的將領建議退兵,他力主決戰。魏軍築就13壘以控制梁軍,他領兵夜出,破其四壘,渦陽城主王緯乞降。梁軍乘勝強攻,俘斬甚多,其餘九壘皆潰。

北魏後期,朝政腐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大通二年,北魏發生內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魏北海王元顥以本朝大亂為由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並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陳慶之領兵乘北魏徵討邢杲起義軍之際,乘虛攻佔滎城(今河南商丘東),進逼梁國(今河南商丘)。魏將丘大千率眾7萬分築九城,以抵禦梁軍。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攻佔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顥遂於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城南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時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考城四面環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獲元暉業,租車7800輛。

梁軍直趨洛陽,所過之處,魏軍望風而降。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眾扼守滎陽(今屬河南)、虎牢(今滎陽西北汜水鎮)等地,以保衛京都洛陽。元顥攻佔梁國後,封陳慶之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繼續督軍西上攻滎陽。魏左僕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等率羽林軍7萬守滎陽,以據梁軍。魏軍兵鋒甚銳,加上滎陽城堅,陳慶之攻之不克。時魏將上黨王元天穆大軍將至,先遣其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領胡騎5000、騎將魯安率夏州步騎9000增援楊昱。又遣右僕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率騎兵1萬,進據虎牢。魏軍共計30萬人,對梁軍進行合圍。元顥派人勸楊昱投降,但被拒絕。不久,元天穆與爾朱吐沒兒相繼而至,魏軍一時旗鼓相望。

時滎陽城未克,梁軍將士皆恐,陳慶之解鞍秣馬,對將士們說:「吾至此以來,攻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天穆之眾,並是仇讎。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餘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梁書·陳慶之列傳》)。乃親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軍便悉數登城。勇士宋景休、魚天愍首先登上城牆,梁軍相繼而入,遂克榮陽,俘楊昱。不久,元天穆等引兵圍城,陳慶之遂率3000精騎背城而戰,大破之,魯安於陣前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單騎獲免。陳慶之收繳滎陽的儲備,牛馬谷帛都不可勝計。陳慶之旋即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戰,棄城而逃,梁軍俘魏東中郎將辛纂。

魏孝庄帝元子攸為避陳慶之鋒芒,被迫撤至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元顥遂入洛陽,魏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顥入宮。元顥改元大赦,以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不久,上黨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萬攻克大梁,並分遣王老生、費穆進據虎牢,刁宣、刁雙入入梁、宋。陳慶之聞後,率軍掩襲,魏軍皆降。元天穆率十餘騎北渡黃河而逃,費穆攻虎牢,將克,忽聞元天穆北逃,自以為無後繼,遂降於陳慶之。陳慶之又進擊大梁、梁國,皆克之。梁武帝聞訊後,再次親書詔書進行嘉勉。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又以7000之眾,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

不久,魏大軍反擊,攻陷洛陽,他因兵少失敗,潛返南方。

中大通四年(532年),高歡誅殺爾朱氏(參見高歡擊爾朱氏之戰),奪取北魏朝政大權。中大通六年(534年)和七年(535年),高歡和宇文泰先後立元善見和元寶炬為帝(參見北魏分裂之戰),史稱東魏和西魏,北魏覆亡。

陳慶之南歸後,特尊重北人,朱異覺得奇怪,便問他,陳慶之說:「吾始以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鄉,比至洛陽,乃知衣冠人物盡在中原,非江東所及也,奈何輕之」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十三》)

十二月,梁武帝以陳慶之為持節、都督緣淮諸軍事、奮武將軍、北兗州刺史。時有妖僧僧強自稱天子,土豪蔡伯龍也起兵與之相應,眾至3萬,攻陷北徐州。濟陰太守楊起文棄城而逃,鍾離太守單希寶被害。梁武帝詔令陳慶之前去征討,並親自臨白下城為其餞行。

梁武帝對陳慶之說:「江、淮兵勁,其鋒難當,卿可以策制之,不宜決戰」(《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斬蔡伯龍、僧強,傳首建康。中大通二年(公元530年),梁武帝以陳慶之為都督南州、北司州、西豫州、豫州四州諸軍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餘如故。

陳慶之到任後,遂圍懸瓠(今河南汝南),破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於溱水,又破行台孫騰、大都督侯進、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於楚城。陳慶之隨即減免了義陽鎮的兵役,停止水運補給,使江湘諸州得以休養生息。並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後,糧食充實。梁武帝為此經常嘉獎陳慶之。

同時又陳慶之又表請精簡南司州為安陸郡,置上明郡。大同元年(535年)二月,陳慶之攻東魏,與東魏豫州刺史堯雄交戰,因不利而還。大同二年(536年)十月,東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萬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勝進軍淮上,並寫了信勸陳慶之投降。

梁武帝遣侯退、侯夔等前去增援,軍至黎漿,陳慶之已擊破侯景。時值大寒雪,侯景棄輜重而逃,陳慶之則收其輜重而還。同年,豫州鬧飢荒,陳慶之開倉放糧濟災民,使大部分災民得以度過飢荒。以李升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請求為陳慶之樹碑頌德,梁武帝下詔批准。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梁武帝以其忠於職守,戰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鼓吹一部,諡曰 「武」,還詔令義興郡發500人為其會喪。

長子陳昭嗣。

陳慶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詔,都要洗沐拜受;生活儉樸,只穿素衣,而且不好絲竹;雖身為武將,但射箭卻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於騎馬,但善撫士卒,能使部下為其效死力。更為難得的是陳慶之出自寒門,在梁朝歷史上能達到這樣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藥(官至雲旗將軍,安州刺史)。
[編輯] 評價

,常設奇謀,多為以少勝多,而且長於攻城。無論是北伐橫掃河洛,或揮師馳騁邊陲,均充分顯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北伐之戰,可謂氣吞萬里如虎,連毛澤東讀《陳慶之傳》至此,也不禁為之神往。「陳慶之有將略,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歟。慶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預舊恩,加之謹肅,蟬冕組佩,亦一世之榮矣」(《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初同燕雀之游,終懷鴻鵠之志,及乎一見任委,長驅伊、洛。前無強陣,攻靡堅城,雖南風不競,晚致傾覆,其所克捷,亦足稱之」(《南史·陳慶之列傳》)。
[編輯] 參考

    * 《梁書·陳慶之列傳》
    * 《南史·陳慶之列傳》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三》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5-9 11: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