锘� 「閭山法門」张自观法主公~~~~ - Powered by Discuz!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8478|回复: 5

「閭山法門」张自观法主公~~~~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0-9-22 23: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张自观法主公。。
道教閭山. 三奶. 梅山.張聖者派,對於分支師祖, 通常稱作「法主公 」,類似正一派的"天師"稱謂。

     台灣稱呼的法主公,多數指稱福建省永泰縣張慈觀 法主。

     此神據說擁有大本領,能役使神兵將領驅邪制煞, 但根據傳道方式看,張聖者應屬許遜. 吳猛的「閭山法門」,再從閭山分支--福州三奶派傳入泉州。

      “法主公”原名張慈觀,又名自觀,別名張沙。福建省永泰縣廿九都人(舊邑志載為閩清人)。與 蕭朗瑞、章朗慶共為法教三主神,並稱“法主三公”。煉性於蕉溪山石鼓岩,見石牛山夜火晶熒,知有魈魅,因往其處。魅方於人家迎婦,輿徒甚盛。張自觀出掌,令人從指縫窺之,魅悉現形。乃幻為女妝,坐輿中;群魅逃入石壺洞。戰鬥於懸崖上,趾踵入石,輾轉數十處,必尻鞭劍之跡如刻畫。競奪其洞,坐化鎮之,至今英靈如生。魅常眩匿遊人衣物,告於神,則立出。山頂有劍插石上,可搖不可拔。又有鐵杖長四尺許,不假錘煉,以手攝成,指痕可數。
        法主君,  出生在宋天聖二年間(1024年), 祖姓張, 入閩始祖睦公,唐末隨王審知帶二十四姓共入閩, 王氏三傳麟,天下大亂,張氏次膺、三膺兩兄弟避亂遷居來月洲,傳二世,膺歿,葬得地,墳前有香爐案,因此,傳到十二世(宋天聖二年間), 張信符生聖出者,家貧窮,母嫁盤穀洋,其後學道,曾與五童鬼鬥法德化石壺洞,得道于閩清金沙, 坐化成佛,登天得年四十五歲。
        當時 張聖者用牛一晝夜犁成。並有聖公坪是當時他住居地基。嵩口德化途中有赤水路邊有石蛇頭,為聖者斬蛇血流水赤因名“赤水”。

      福建德化、永春、永泰、福州、仙遊是“法主公”信仰盛行處。
      福建宋紹興年間, 法主公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四歲喪父,隨母寄人蘺下。慈觀少年從師學習拳法劍術。一日,他入山砍柴,在絕頂遇見二仙翁,童顏鶴髮,穿道士衣裳,正在下棋,棋盤上還放著一粒半紅半青的桃子,慈觀近前觀弈。仙翁遞桃讓慈觀吃,慈觀吃了一半,覺得很難下嚥,偷偷把未吃完的桃子丟掉。仙翁揮手示意他起開。慈觀離開仙翁後,便挑柴下山。至半嶺的“更衣亭”休息時,逢高蓋山明寺方丈龍樹法師,遂將詳情相告。法師說:“兩位老者,一位是太上老君,一位是元始天尊。石上放著那粒桃是三千年一熟的蟠桃,你能吃完,就能騰雲駕霧,雲遊廣宇。只吃一半,暫時未能脫出塵緣,還要下番修煉功夫。”慈觀恍然大悟說:“乞求法師指點,我願專程前往拜謁兩位天尊。”

      法師說:“太上老君往兜率天宮,元始天尊居紫霞天閣。汝乃凡體肉身,不能雲遊,豈能到天宮天閣呢?”法師又指點:“八月十六日中午,你可同章真、蕭信一道去福州羊角州等待,屆時有一條仙槎停泊在江中,可乘槎往驪山問道去。定參後,便能脫胎換骨,神通廣大。

      聽從龍樹法師的指點,約定章、肖如期登臨驪山,聽經悟道,定參四十九日,曉得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變化莫測之術。餘暇時間,張聖者砍柴,章真舂米,肖信磨粉,經歷幾度春秋。一天,他們要下山,途次,忽然漫山火焰,江河暴漲。正在驚疑不定,踉蹌徊徘之際,一位黑鬚烏臉神仙在澎湃的波濤間顯現。張、章、肖定神一看,原來是師尊來了。

      師尊降旨:“慈觀可先回去除妖、章真、肖信他們另有差遣。三位日後在石壺岩聚首。”慈觀乞賜護身法寶。師尊說:“你原來砍柴用具即是法寶,屆時靈驗。”慈觀叩謝後,奔向塵寰。路經蓬島,兩條麻繩忽而變化成兩條長蛇,一條淩波溜走不知去向。慈觀立刻抓住一條纏在自己脖子上,用師尊傳授的靈符封牢。又揮舞起扁擔,閃閃發光,呼呼作響,轉眼變成一口莫邪寶劍。
     慈觀旅遊永泰途中,遇觀音化作洗菜女子,賜柳劍。經永泰卅六都,遇蟒蛇攔路。蟒蛇伸出殷紅長舌,閃爍綠瑩瑩的目光,兇神惡煞似地昂起頭來,向慈觀挑戰。慈觀手發金 劍,射瞎蛇眼,又揮劍斬斷蛇首,血如噴泉,染紅了溪流,此名遂改名為赤水(今永泰赤水)。據說這條蛇每年傷害許多群眾,前天才有一婦女葬身蛇腹。慈觀為民除了一大害。

       一日,慈觀在德化蕉溪山石鼓岩修煉,遙見石牛山夜火晶瑩,洞察出那裏有魈魅作怪,即尋蹤追去。時魈魅扮作新郎,迎娶新婦,鼓樂喧天,非常熱鬧。人們都沉醉在喜慶的氣氛中,而不知禍之將至。慈觀伸出手掌,令人從指縫窺之,妖魔悉現原形。於是慈觀將新娘藏匿起來,自己變作新娘模樣,坐大轎中。群妖未能察覺,將大轎抬入石牛山石壺洞。上山后,慈觀重現本身,拔劍廝殺。石壺岩“五通鬼”聞警帶眾鬼迎戰。雙方使出渾身解數,殺得天昏地暗,飛沙走石,難舍難解。後來,鬼怪知硬拼難以取勝,又使出詭計,且戰且走。慈觀窮追不捨,稍不留神,被鬼卒用繩索絆倒在地,被擒,禁錮在獅岩洞中,遭鬼怪火燎煙薰,達七日七夜,面變黑色。正當危急關頭,章真、肖信二人獲訊趕來解救。慈觀躍出岩洞,揮劍破洞,三人合力作戰,鬼怪紛紛潰退。張、章、肖終於馴服了“五通鬼”,收為護壇將軍。三人打掃戰場後,在石壺岩聚首,後人稱為“三位聖君”,即張公聖君、章公真人、肖公聖者。

      為了紀念他們降妖伏魔之功,便立“石壺寺”奉祀。

    一天,慈觀從永泰去仙遊,途中要翻越一道聳入雲霄的古寨嶺,只有一條必經的十裏長的崎嶇羊腸小路。時當盛夏,驕陽似火,暑氣逼人,往返永泰、仙遊兩縣的行人,皆背負肩挑,氣喘吁吁,汗流夾背。慈觀目睹此情景,又訪野老,聽了許多行旅艱難的行狀。於是,他於是夜萬簇俱寂的時候,不到一夜功夫,鋪砌了一條全長 3400多臺階的通道。慈觀為行人想得很周到,擔心石級太陡易滑倒,又用鐵爪在每個台級上扒痕。翌日清晨,人們驚異地見到昔日崎嶇難行的黃土小徑僅一夜功夫,竟變成平整地鋪砌石頭的坦途,又驚又喜,奔相走告,神仙鋪路的故事便傳開了。
      永泰和仙遊接壤處有個地方,叫梧桐尾。該地山巒重疊環繞,農田成片。因久旱,溪床朝天,土地龜裂,糧食歉收。村民年年祈雨,仍無法解除旱象。慈觀雲遊到此,見田園荒蕪,市場蕭條,民不聊生,觸目驚心。此時,人們正雲集在龍王廟前迎神祈雨。廟前幛幡高懸,香煙繚繞,成群結隊的人們伴隨著神漢巫祝的咒語及鑼鼓鍾磬聲,正在向廟裏神龕場塵舞蹈,頂禮膜拜。慈觀撥開人流近前,見牆壁上貼著一張反映旱情嚴重,人民生活困苦,官府不恤民瘼,強征苛捐雜稅的文字。慈觀又實地勘探了地形,想從村落對面懸峭壁上開掘一條盤山水圳,引來被大山阻隔的水源,以便解除旱情。他從別處牽來一隻黃牛,一個鐵犁。翌日黎明,大霧彌漫,他叱牛在石壁上淩空犁開一條水圳。快犁到盡頭時,忽然對面一個挑鹽婦女眼尖,在喊叫:“奇怪呀,奇怪呀!大家快來看,有一個在石壁上犁壩溝的人哩。”話音未落,石壁上的人影消失了。大家好奇地近前一看,還有一個犁頭插在圳頭溝渠裏。據說民國初年,犁頭還在。

      “法主公”成神之地為石牛山,它的祖廟因而設在這座山的頂峰,名為石壺寺。這是德化縣最古老的道教建築,就是為“法主公”及他的結拜兄弟肖公、張公所建的。初建於紫霄洞(又稱石壺洞、獅岩,為區別於以後的寺址,俗稱頂岩)。

    “宋朝南渡後,石牛山一派深林邃穀,地廣人稀,魈魅出沒迷人,張、肖、章三真人識其怪,深入藏穴,降奪其洞而鎮之。保護生靈,真人顯聖。與始祖喬遷承澤同時也”。

     “先時,三真人開闢道場,以我十八公為始創擅樾主,其神主與開山和尚、福德正神同龕奉祀”。時寺宇“依岩作殿、塑像祀奉,僧人亦擇其地結茅而居,洞深幽靜,可容百人”。明代正統三年十月初五日陳解德、黃志育、志靜、志祥、梁德隆、景賢等人為《榜上錢塘黃氏族譜》(即今榜上村)撰寫的《章公聖君石壺古跡志》一文卻載:章公至錢塘,宿于黃必玉家,兩人至為深交,必玉幫助章公“放法”治魅,“真人感必玉相助開洞之恩,拜為誼父”,後必玉有紫霄洞“董建殿宇,奉三聖君像於中”。

      石壺寺後因原址頂岩遭火,洞石崩塌,遷建於今石壺腹地。

    閭山教的分支祖師都是以法主公自稱。在福建, 有三個分支, 既以臨水夫人為主的福州三奶派, 和以張法主公為主的泉州法主公派, 及以普庵禪師為主的普庵派。

     “法主公”的流播甚廣,它的傳播範圍包括福建泉州諸縣市、莆仙(原興化)諸縣市、福州、廈門、臺灣、東南亞等地。在信仰傳播過程中,隨移民遠行的“分香”確實是主要的途徑。
   
    啟請天大法主,玉封監雷張聖公;
    生居永福桃溪境(注:福建永福月州離城百二裏),祖在月州張家莊。
    父名淳厚家居仕,次弟行四半耕讀;
    郭氏十娘親生母,懷孕十月到臨盆。
    感得天神來降世,有宋紹興已未年(宋朝高祖帝號紹興);
    七月廿三啟華誕,西時降生在凡間(五通鬼假看命送號慈觀,指點汙裙裏四十九日保平安)。
    滿座華光燦爛起,三旦乳名號慈觀(外號張鋤柄因作鋤柄);
    少年悟道白去寺(永福西區名山室,道書稱為第七福地,中途得遇傳授正法),十歲原來會能仁。
    高蓋灶峰初脫俗,拜師龍樹大醫王;
    傳授五雷天心法,諸磐文法盡皆通。
    蒙師賜得七星劍,手提寶劍斬邪魔;
    入地升天如頃刻,呼風喚雨雨在須;
    除怪斬妖稱第一,封岩破洞羨無雙。
    一十九歲到尤溪(蓮板橋地方聖君洞又福亭坑嶺坑),募化緣金造橋亭。
    二十一歲奉天命,大展神通到石壺;
    赤水到岩宿一夜(永邑卅六都赤水洋頭,大石現成一片如龍,容幾十人住之),人模留跡至今存(對面聖跡留下);
    又蒙觀音賜柳劍(觀音變化女子洗菜接柳賜之),次早提劍斬青蛇 (蛇頭斬斷口流黃泉不停,蛇耳、鼻、口、目路過行人能看之);
    斬斷青蛇化做石,頭在路下身在溪;
    踏到德化石壺洞,降伏五通侶洞天;
    平伏五通在網內,困在小洞不超生;
    奇峰怪石靈仙景,石鳳石牛及石壺。
    福建高山為第一,二十餘層石壁梯;
    石上法場行罡步,聖君腳跡尚留存。
    遇到村場仙,三顯真仙鬥法罡;
    飛沙走石大鬥法,大仙願服法高強。
    二十四歲到興化(鋪古寨嶺大路大石壁阻礙處用草耙開層),山中奇石獅精;
    劍插獅頭今猶在(在興化上坪洋地方,過客能看見劍刀一支),古跡地名劍召岩。
    二十五歲到梅邑,壽寧鄉內虎頭岩(閩清十二都界);
    犁牛創鑿少視囗(用牛犁開渠接水過圳),穿流通水灌旱田。
    二十八歲回永福,攻破大鬼小鬼岩;
    長慶尾潦田無水,金雞岩壁鑿流通。
    回到盤古方壺地,翻身又到曹溪岩。
    三十三歲逢大旱(春夏秋冬無雨赤地千里),辛卯年春不雨霖;
    雷聲霹靂大地震(三十三日雷聲不停),玉旨降下禁雷鳴;
    禁雷不止轟轟響,旨召法主禁雷威。
    法主禁雷頃刻止,玉封監雷真聖君。
    三十四歲游方廣(永福甲嶺七都三島村著名仙洞),名山勝景第一奇。
    相諒長眉祖師住(法主先諒祖師蒲團後,法身不動,聖者諒之今塑聖者三位,立面前處),返駕福清收蛇王。
    法眼看見保林裏,廣濟岩中奇鳳山;
    觀察風景歇三日,迴光返照到金沙,工作田園人不識(在金沙作庸工變化江湖招毛尾田螺倒頭竹束移倉,山主賞谷二倉穀府古跡今猶在)。
    三十五歲住江西,會遇天師談文法。
    玄壇元帥相隨行,回閩盡破山妖洞(見金花洞銀花憐全妖修練不除)。
    天下名山經過盡,世間何怪不伏降。
    時遇漳州天抗旱;石頭出火井枯泉;
    托賴聖君祈甘雨(時在金沙橋做草鞋,漳群人懇公祈雨),咫尺滂沱救萬民。
    四十五歲閏浮世,孝宗淳熙癸卯年;
    功成果滿天書召,九龍潭頭脫化身(祈雨時下水坐化)。
    辰月八日辭塵世,午時脫化上金輪;
    法身浮在龍潭面(此時雅樂幢幡接駕升天,黑面散發項掛麻蛇,左手執劍,右手執柳枝),如生道貌話威儀;
    法體即時塑寶像,威靈顯赫鎮金沙。
    漳州善信分香火(漳州即時分香火回群建殿塑像),一爐香火傳萬家。
    千家祈禱千家到,萬家拜請萬家靈。
    弟子一心焚香請,本師法駕降來臨。

      隨著唐山過台灣,「法主公」的信仰也傳到了這片土地上。台北大稻埕「法主公廟」每年農曆9月舉辦「大龜會」(龜指紅龜粿)活動,慶祝「法主公聖誕」。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0-9-22 23: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自观法主公~~~~~

张自观法主公。。
道教閭山. 三奶. 梅山.張聖者派,對於分支師祖, 通常稱作「法主公 」,類似正一派的"天師"稱謂。

     台灣稱呼的法主公,多數指稱福建省永泰縣張慈觀 法主。

     此神據說擁有大本領,能役使神兵將領驅邪制煞, 但根據傳道方式看,張聖者應屬許遜. 吳猛的「閭山法門」,再從閭山分支--福州三奶派傳入泉州。

      “法主公”原名張慈觀,又名自觀,別名張沙。福建省永泰縣廿九都人(舊邑志載為閩清人)。與 蕭朗瑞、章朗慶共為法教三主神,並稱“法主三公”。煉性於蕉溪山石鼓岩,見石牛山夜火晶熒,知有魈魅,因往其處。魅方於人家迎婦,輿徒甚盛。張自觀出掌,令人從指縫窺之,魅悉現形。乃幻為女妝,坐輿中;群魅逃入石壺洞。戰鬥於懸崖上,趾踵入石,輾轉數十處,必尻鞭劍之跡如刻畫。競奪其洞,坐化鎮之,至今英靈如生。魅常眩匿遊人衣物,告於神,則立出。山頂有劍插石上,可搖不可拔。又有鐵杖長四尺許,不假錘煉,以手攝成,指痕可數。
        法主君,  出生在宋天聖二年間(1024年), 祖姓張, 入閩始祖睦公,唐末隨王審知帶二十四姓共入閩, 王氏三傳麟,天下大亂,張氏次膺、三膺兩兄弟避亂遷居來月洲,傳二世,膺歿,葬得地,墳前有香爐案,因此,傳到十二世(宋天聖二年間), 張信符生聖出者,家貧窮,母嫁盤穀洋,其後學道,曾與五童鬼鬥法德化石壺洞,得道于閩清金沙, 坐化成佛,登天得年四十五歲。
        當時 張聖者用牛一晝夜犁成。並有聖公坪是當時他住居地基。嵩口德化途中有赤水路邊有石蛇頭,為聖者斬蛇血流水赤因名“赤水”。

      福建德化、永春、永泰、福州、仙遊是“法主公”信仰盛行處。
      福建宋紹興年間, 法主公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四歲喪父,隨母寄人蘺下。慈觀少年從師學習拳法劍術。一日,他入山砍柴,在絕頂遇見二仙翁,童顏鶴髮,穿道士衣裳,正在下棋,棋盤上還放著一粒半紅半青的桃子,慈觀近前觀弈。仙翁遞桃讓慈觀吃,慈觀吃了一半,覺得很難下嚥,偷偷把未吃完的桃子丟掉。仙翁揮手示意他起開。慈觀離開仙翁後,便挑柴下山。至半嶺的“更衣亭”休息時,逢高蓋山明寺方丈龍樹法師,遂將詳情相告。法師說:“兩位老者,一位是太上老君,一位是元始天尊。石上放著那粒桃是三千年一熟的蟠桃,你能吃完,就能騰雲駕霧,雲遊廣宇。只吃一半,暫時未能脫出塵緣,還要下番修煉功夫。”慈觀恍然大悟說:“乞求法師指點,我願專程前往拜謁兩位天尊。”

      法師說:“太上老君往兜率天宮,元始天尊居紫霞天閣。汝乃凡體肉身,不能雲遊,豈能到天宮天閣呢?”法師又指點:“八月十六日中午,你可同章真、蕭信一道去福州羊角州等待,屆時有一條仙槎停泊在江中,可乘槎往驪山問道去。定參後,便能脫胎換骨,神通廣大。

      聽從龍樹法師的指點,約定章、肖如期登臨驪山,聽經悟道,定參四十九日,曉得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變化莫測之術。餘暇時間,張聖者砍柴,章真舂米,肖信磨粉,經歷幾度春秋。一天,他們要下山,途次,忽然漫山火焰,江河暴漲。正在驚疑不定,踉蹌徊徘之際,一位黑鬚烏臉神仙在澎湃的波濤間顯現%A
发表于 2011-4-13 18: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解
发表于 2011-4-13 19: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隨著唐山過台灣,「法主公」的信仰也傳到了這片土地上。台北大稻埕「法主公廟」每年農曆9月舉辦「大龜會」(龜指紅龜粿)活動,慶祝「法主公聖誕」
陈佛林 发表于 2010-9-22 23:04



    http://www.fengshui-168.com/viewthread.php?tid=4545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1-4-15 13: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闾山法主不是 许逊吗?三奶原本是民间的,后被道教闾山吸收,闾山法有的因为原本是民间的巫教,所以里面的法术以攻击为主,无论对人对鬼。大多数以攻击的法, 很多人以为,茅山是以攻击为主的教派,那是错的。  闾山派才是以攻击为主的教派。 就是折磨
发表于 2013-1-9 20: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识了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10 06: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