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358|回复: 7

[转帖]中國特色的星占學--鈕衛星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qq:QQ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5-10-10 12: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作者: 慕羲 时间: 2004-7-6 23:06 标题: 【轉貼】中國特色的星占學--鈕衛星

 

北京新浪網 (2004/07/06 12:13) 鈕衛星:中國特色的星占學

 

【來稿】 公元534年初夏的某一天,70多歲高齡的南朝梁武帝光著雙腳到金鑾殿下去跑了一圈。因為太史報告“熒惑(火星)入南斗”,且有童謠稱:“熒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梁武帝以正統天子自居,就當仁不讓地去祈禳了一番。 此時,北魏丞相高歡大權獨攬,正要遷都於鄴,挾持北魏孝武帝。

 

這年7月,孝武帝親率十餘萬大軍,准備與高歡決戰。前驅將領斛斯椿請求以精騎二千渡河夜襲高歡。魏帝意欲答應,大臣楊寬卻說:斛斯椿若渡河取勝,必然功高震主。斛斯椿不能進兵,長嘆道:“頃熒惑入南斗,今上信左右間構,不用吾計,豈天道乎!” 雄踞關中的權臣宇文泰分兵兩路,一路襲高歡後路,一路迎魏帝入關中。北魏從此裂為東、西魏。當梁武帝聽說孝武帝被逼得西走關中時,不服氣地說:“虜亦應天象邪!”雖然“天子下殿走”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天象應在“北虜”身上,讓以正統自居的梁武帝心有不甘。

 

這一出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的悲喜劇,在今天看來頗有點幽默,但劇中人物的所言所行卻是深深符合中國古代一個巨大傳統───中國古代的“天文”傳統。 中國古代“天文”根據天象的變化,預卜吉凶,為帝王行事提供指導,就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星占學。 “天文”一詞較早出現在《易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漢書﹒藝文志》中記述:“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系吉凶之象,聖王所以參政也”。

 

可見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作為現代科學之一種的天文學是不同的。 現代天文學發源於古希臘,先後形成三個成熟的分支───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天體物理學,它以天體為研究的客觀對象,要從各種復雜的現象中尋找確定性和簡單性。因此西語astronomy翻譯成“天文學”後在概念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淆。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中國古代的“天文”:一方面,“天文”的具體含義是指天象,包括天體運行所呈現的景象和與天體本身有關的現象﹔另一方面,“天文”是這樣一門大學問,它根據天象的變化,預卜吉凶,為帝王行事提供指導。因此中國古代的“天文”一詞所指其實就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星占學。 [ Last edited by 慕羲 on 2004-7-7 at 00:28 ]


作者: 慕羲 时间: 2004-7-7 00:30

“天文”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星占學,以天人合一與天人感應的思想為哲學基礎。在古人心目中天不是一種無意志、無感情、可認識、可改造的客體,而是一個有意志、有感情、無法徹底認識、只能順應其道、與之和睦相處的龐大神祕活物。 “天文”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星占學,主要功能是昭示天命及其變化。天命的觀念是中國古代儒家政治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地說,天命是指經由上天確認的人類某種行為的權威性和合法性───一般僅指與帝王有關的行事。

 

在早期的儒家經典經常提到天命,可以歸納出天命有這樣三點性質:

一、天命可知:天命如果有所改變也會通過天象昭示天下﹔

 

二、天命會改變:天是道德至上的,賞善罰惡﹔

 

三、天命歸於“有德”者。上天與帝王之間通過天文來交流,“天文學家”在中間充當翻譯者。

 

中國“天文”學具有為王權作論證,指導軍政大事,為日常行事提供趨吉避凶的指導等社會作用。 “天文”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星占學,通過多種方式發揮社會作用。這里略提主要的三種:

 

一、為王權作論證。在王權確立的過程中,天文上的證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每一次王朝的更替,史書幾乎都記載有象征該次天命轉移的天象。如漢高祖劉邦得咸陽,五星聚於東井﹔李世民將發動玄武門政變,太白見秦分等等。就是像王莽、劉裕等篡位或禪位者也大量延引天文上的證據,以證明他們的政權交接的合法性。前文所述梁武帝的“表演”也屬此類。

 

二、指導軍政大事。以《史記﹒天官書》為例,對其中的占辭作一統計分析,我們得到前五類占辭及數目:戰爭九十三條﹔水害災害與年成豐歉四十五條﹔王朝盛衰治亂二十三條﹔帝王將相之安危十一條﹔君臣關系十條。其中前三類占辭數目之和占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七。所列大事都是與王朝興衰息息相關的軍政大事,而戰爭尤被列在首位,常見引用天文證據來制定或干預作戰策略的案例。 如漢宣帝時,老將趙充國奉命經略西羌軍事,他持重緩進,宣帝急欲見功,下詔以“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戰者吉,弗敢戰者凶”為理由,催促趙進兵。兩國交戰,關系著數萬人的性命,皇帝詔書更非戲言,如此重大決策竟然僅憑“五星出東方”和“太白出高”兩項天象及其對應的占辭!

 

三、為日常行事提供趨吉避凶的指導。某種程度上說正是為了保證該項功能的正常發揮,從而促使了中國古代歷法的不斷進步。在古代中國人的宇宙圖像中,時間與空間密切聯系在一起,人生天地之間,每行一事,都力求選擇合適的時間與地點來完成。古人相信只有這樣方能吉利有福,反之則有禍而凶。這種思想有記載的源頭可以追朔到《尚書﹒堯典》“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一語。 古代歷法更多時候不是一項純粹的對自然規律的探索,而是為政治服務的一種手段。 歷法堪稱古代最精密的知識體系,它致力於精確地描述太陽、月亮和五大行星的運動規律。然而古代精益求精地編制歷法,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的星占學服務。

 

《史記》中曾十分明確地指出了歷法在中國古代的政治含意:“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改正朔”就是改革歷法,它是政權確立和獲得承認的象征,這種思想一脈相承到清代。 日食預報是最精密的歷法推算項目,所以日食預報也最像是純粹的對自然規律的探求。

 

開元十三年十二月庚戌朔(公元723年1月8日),唐玄宗正在泰山封禪完後返京的半路上,按照當時推算這天會發生日偏食。於是玄宗不吃飯、不打太陽傘、不穿顏色鮮豔的衣服,如此這般一番後,日食居然沒有發生。跟去封泰山的群臣與八荒君長都“奉壽稱慶,肅然神服”。

 

唐代大“天文學家”一行認為一定是皇帝的德行感動了上天。因此大唐天子借這次所謂的“日應食不食”進一步確立了他的崇高威望。 一行在《大衍歷議﹒日蝕議》中一方面提出,可以通過日食預報准確與否來評判一部歷法的優劣﹔另一方面又認為日食是不可能都用規律去求出來的如果都能用規律把日食求出來,上天就失去了對人君的警示或褒獎的手段

 

所以在一行這樣的歷算大家眼里,對日食的推求顯然不是一項純粹的對自然規律的探索,而是為政治服務的一種手段。這種思想與現代科學的精神和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現在我們知道開元十三年的日食確實發生過,只是由於最大食分發生的時刻是現在北京時間的17點13分,當時太陽已經下山,因此不能被中原地區的觀測者觀測到而已。

 

鈕衛星簡歷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副教授。2001年在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作訪問研究。曾參與國家九五重大科研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之“武王伐紂年代問題研究”等科研項目,完成專著《西望梵天譯佛經中的天文學源流》1部。合作完成著作、譯作7部。                          -本報供圖/鈕衛星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06-1-3 21: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神奇了,
发表于 2007-6-17 17: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太利害了.今天的术数还有这么利害吗?
发表于 2009-7-13 16: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当故事来听听就好了
发表于 2009-7-13 21: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通過日食預報准確與否來評判一部歷法的優劣﹔另一方面又認為日食是不可能都用規律去求出來的,如果都能用規律把日食求出來,上天就失去了對人君的警示或褒獎的手段。
这句话最有意思。现在日食的预测已经不是问题,那按照天人感应之说,不知怎么对应的是什么?
发表于 2009-7-24 14: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很难解释啊
发表于 2009-8-18 17: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謝了!謝了!
发表于 2010-1-28 08: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神奇了,把他当点典故听就好了。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17 05: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