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5172|回复: 32

周补评 曾评:张功耀教授 关于废除阴历的新设想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4.00分
qq:QQ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9-5-6 09: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补评 曾评:张功耀<关于废除阴历的新设想> 四川省仁寿县华夏历法研究会周书先
 
(太原科技大学曾一平的评论插于文中圆括弧内)
[周书先的评论插于文中方括弧内]

张功耀教授原文(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第4期)

关于废除阴历的新设想

  内 容 提 要

  自宋朝的沈括提出以“十二气历”代替阴历以来,中国屡有废除阴历的呼声。20世纪则明显形成了“废历”与“护历”的两大主张。这两大主张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在废除旧历后,依然保持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习俗。考虑到废除阴历并不废除24节气,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日在废除阴历后完全可以依据24节气来重新安排。

  关键词:废除夏历 保持公历 调整习俗

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太初历》奠定了流传至今的阴历。11世纪末叶,宋代科学家沈括最早提出废除这种繁复而怪诞的历法。1911年底,中华民国政府也曾宣布废止阴历,“采用阳历和民国纪年”。但是,这个废历主张并未彻底实行。在遭到“护历派”人士的强烈反对后,废、护双方达成了一种妥协,从此,中国进入了“阴阳二历并用”阶段。90多年以来,这种“二历并用”的历法体制不断暴露出了它的固有缺陷,因此,屡有不少中华志士仁人主张废除阴历。之所以至今没有成功,其原因固然很多,惟其要者在于以往的废历方案对旧习俗的冲击过大,不便于汉民族群众很快接受。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新的废历方案,力图在废除阴历与保留部分传统旧习俗之间形成一种“张力”。

废除阴历是我国志士仁人的一贯理想,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沈括最早提出用“十二气历”替换阴历。[1]由于当时的天文学理论还不足以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历法,尽管太平天国颁布的“天历”和英国气象局在1931年统计农业气候时用过的“萧伯纳农历”,都与十二气历相类似,但沈括那个时代,废除阴历是“尤当取怪怒攻骂”的。但是,沈括本人曾经很有信心。他说:“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遗憾的是,沈括废除阴历的理想至今没有能够实现。

(曾评: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不能说沈括时代的天文学理论还不足以建立一个科学的历法。不能以现代的科学水平来衡量当时的天文和历法。以当时的天文学水平来衡量,沈括的十二气历阳历比以阴历主政的夏历要科学。)

1911年12月27日,孙中山召集各省代表会议,议决“改用阳历”,并规定“阳历正月十五日补祝新年”[2]。但是,1912年真正实行的时候,这种改历之举却遭遇了“护历派”人士的抵制。后经各省代表会议争议,达成了“新旧二历并存”和“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的妥协。从那时起,中国步入了阳历和阴历同时使用的时代。

 (曾评:宋沈括时代,夏历是唯一法定历。节气阳历是地下存在。沈括提“废夏历”,是主张以“节气阳历”代“夏历”,是真的“废”。民国宣布以西历代夏历为主用法定历,但妥协为夏历作辅用历,实际成二历并用状态。张教授认为夏历未能彻底废除的主要原因在于废历与传统旧习俗的矛盾,对护历派的冲击过大。只要能妥善处理好传统习俗,即传统节气问题,即可做到废除夏历。张教授的“废除阴历”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政府编历部门不再继续编历了吗?是过去已在社会流传的已编历书也禁止发行流传吗?如果都不是,仅仅是传统节日改按阳历定日,那“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怎么办?仅按朔望,月确定不了也不行。如仍按夏历,那不是与“废除”不符吗?张教授的“废除”的确切所指是什么?如果没有办法确定清楚,“废除”不是一个空洞措词吗?)

[周评:我国的传统历为阴月阳年合历,应称阴阳历或夏历,称阴历是误解,伊斯兰历(我国俗称回历)才是纯阴历; “文革”极左思潮泛滥时,以反“四旧”为名, 全国报刊1968年元旦将夏历改称“农历”至今, <辞海>等早已指出“农历名称不确当”,但仍未拨乱反正恢复夏历名称,或仅列干支年而羞于冠名,成为半拉子工程;再说现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将格里历(俗称公历)作为法定历,把传统历作为辅助历参照使用,我国藏族、傣族、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地区还将格里历、夏历、藏族、傣族或回族数历并用呢,非常正常.]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适应当时世界改历运动,试图“推行国历,废止阴历”。1930年更复公告“禁过旧年”(春节)。尽管春节只给有权势人物带来了收取“红包”的利益,给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带来切实的好处,但这一公告所遭到的反对尤其激烈。

(曾评:应该看到1930年“禁过旧年”遭老百姓反对的原因在于西历的新年不正,不能为老百姓接受。反对“禁过旧年”是对行西历的反抗。)

[周评: 1930年当时政府“禁过旧年”,说明当局推行强迫命令的独裁手段,无视人民群众数千年来的民族传统.]

1931年,国民政府成立中国历法研究会,积极参加世界改历运动,当时的民众已经有81%赞成废除阴历,采用四季历。“9•18”事变使得这个历法改革方案不了了之。

(曾评:当时的历法改革运动的目标是“改革西历”,不是针对阴历。不能说当时征求对所提三方案的统计结果“81%赞成四季历”是81%赞成废除阴历。这样张冠李戴是不对的。)

[周评:并非“9•18”事变使得<世界历>方案不了了之,而是美国政府等以该案平年1个“空日”闰年两个“空日”损害了7日循环星期制,联合国社经理事会通知各国,改历条件尚不成熟,无限期搁置历改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竺可桢、俞平伯等老一批学者也曾多次提出过废除阴历的改革意见。解放后,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3] 、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4]继续分别发表倡导历法改革的论文。近年来,国内有不少老天文学家、历法研究学者,如金有巽、薛琴访、陈遵妫、梁思成、应振华、杨元忠、金祖孟、罗尔纲、陈元方重新提出过历法改革的设想,陕西省(老)科协甚至成立了以章潜五老先生为代表的历法改革专业委员会,并出版了不定期的《历改信息》倡导历法改革。

(曾评:建国后主张改历的学者的废除阴历的主张多数不是单纯“废除阴历”,而是同时改革公历。这与张教授的“保留公历,废除阴历”是很不相同的。)

废除阴历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所以艰巨,并不是说它在科学上有什么难以攀登的高峰,而是中国的守旧势力太过纠缠于习俗。他们对移风易俗所引起的后果的担心,超过了两种历法并存的现实危害的认识。其实,习俗终究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几乎所有中国传统习俗的改变都实现了社会进步。通过改变习俗来消除现实的危害,是有益于中国社会进步的。一旦人们取得了这样的认识,废除阴历不会像有些先生所顾虑的那样,是一项“登月工程”。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适应当时世界改历运动,试图“推行国历,废止阴历”。1930年更复公告“禁过旧年”(春节)。尽管春节只给有权势人物带来了收取“红包”的利益,给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带来切实的好处,但这一公告所遭到的反对尤其激烈。

  为什么要废除“阴历”?
  “阴历”既不是“月亮历”也不是“农历”。在世界现行诸多的历法体系中,它也许还是一种最不合理的阴阳合历。 在世界历法体系中,纯粹的阴历(月亮历)只有哈吉来历(即伊斯兰教历)。它以公元622年7月16日为这种历法的元年一月一日,以新月初为每月的一日,以12个月为一年,不设闰月,但按照30年11闰方式设置闰年,每逢闰年在第12个月后加一天。这样做了以后,哈吉来历的平均年长只有354天8小时48分,每隔2.7年就和公历相差一个月。因此,哈吉来历不分季节,也不指导人们的世俗生活。与夏历最相近的是以色列人所使用的希伯莱历。这也是一种仅限于宗教活动的历法。它以公元前3761年10月7日为希伯莱历的元年一月一日和第一个星期一。表面上看,夏历和希伯莱历都是通过“19年7闰”的方式来确定的阴阳合历,事实上,它们却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希伯莱年的置闰方式比较简单。它以希伯莱年份数除以19,能够被它整除的肯定是闰年,其后的第3、6、8、11、14、17、19分别都是闰年,剩下的是平年。每逢闰年,须在希伯莱年历的第11月(Shevat)之后增加一个月(29天或30天)。
  与希伯莱历相比,夏历置闰的“无中气规则”不但复杂,而且已经面临着严重挑战。有天文学家和历法学家计算过,按照这个规则,从2033年的正月算起,第8个月没有中气,第11个月有两个中气,第12个月没有中气,第13个月有两个中气,第14个月没有中气。这样,夏历的置闰方法势必出现无法克服的混乱。此外,我国历年的阴历置闰,都还没有出现过“闰12月”(两个除夕)和“闰正月”(两个正月初一)的现象。但是,天文学家已经计算过,我国如果继续执行夏历,将在2263年出现闰正月,在3358年出现闰12月。我们这一代人明明知道现行的阴历存在着错误,却没有勇气去纠正它,我们的后代会怎样评价我们呢?

  (曾评:张教授论断说:“在世界现行诸多的历法体系中,它也许还是一种最不合理的阴阳合历。”理由是夏历的无中气置闰法比伊斯兰历固定11月后置闰法复杂。但张教授没有看到无中气置闰能使月序名与季节的配合较密切这一重要优点。
  (张教授还举出2033年闰月出现异常困难的问题,还有其它年的问题,这似乎也成了废除“夏历”的理由。对此有必要加以探讨。
  (2033年的7月有处暑中气,下月没有中气,应为闰7月,8月有中气秋分,9月有中气霜降,10月有两个中气小雪和冬至,11月却没有中气了。12月又出现大寒和雨水两个中气,正月又没有中气了。这里出现两个异常的问题。第一是冬至出现在10月,而不是11月。有人说这违反了夏历闰月的常规。第二是10月和正月都出现了双中气,11月和正月都出现无中气月,是不是再来闰10月和闰11月呢?民间流传的夏历历书中多数仍是闰7月,不再有闰10月和闰11月。这似乎是按"无中气月前是二中气月时,不作闰月。但紫金山天文台编印的历书却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将闰7月取消,10月变成11月有二中气,12月无中气,改为闰11月。新的12月虽有二中气,下月无中气,但不再闰月。因一年中不许有两个闰月。这个新措施,也无不可.不论是采取哪种处理方法,都是遇见新问题采取新的处理方法,都是对原规定的补充和完善。哪种方法好,可以讨论。政府编历机构有权作法定选择。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作为“废除夏历”的理由是不成立的。(这段曾评完)

  [周评: 张教授认为世界现行的历法体系中,夏历是一种最不合理的阴阳合历。其实我国采用19年7闰置闰比希伯莱早得多,虽然以无中气置闰法,实际上仍然保持19年7闰, 公历年份为19的整倍数肯定是闰年,其后的第3、6、9、11、14、17、19分别都是闰年,几百年中,仅有1985年(第九年)例外,出现了乙丑年正月只有惊蛰,缺中气雨水,头年的第十一个月只有大雪; 2033年又出现了稍微复杂的情况, 张教授断言: “这样,夏历的置闰方法势必出现无法克服的混乱。”难不倒历法大国的历法专家:处理原则古已有之:依冬至所在月冬月为准绳,其余小原则服从大原则.所以甲子(1984)年的第十一个月为闰十月,第十二个月(有冬至、小寒、大寒)为冬月, 第十三个月(有立春、小寒)为腊月,其后为次年正月.唐汉良老先生等的<通用百年历(1987年)>和谢明先生的<万年历(1999年)>等均把癸丑(2033)年处理成闰七月, 唐汉良等的<二百年日历(1991年)>则改为闰冬月,因为冬至在第十一个月的三十.]

与伊斯兰宗教历法和希伯莱历法不指导世俗生活不同,中国的夏历从一开始就是充分世俗化的。但是,这种用来指导世俗生活的历法多有错误。

  (曾评:作者说“这种用来指导世俗生活的历法多有错误。”请举出有什么错误?)

  有人认为,夏历是为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这显然是从夏历的“24节气”判断出来的。其实,“24节气”在古代是通过太阳历方法计算出来的。古代天文学家采用两种方法来确定年的长度。一种以恒星(如北斗星)的视运动来确定;另一种是以太阳在黄道带上的视运动来确定。前者叫恒星年,后者叫自然年。

  (曾评: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以24节气为依据的节气阳历。夏历不过是将24节气阳历与阴历结合用以将朔望月纳入太阳年中,并控制年的误差不致太大。“自然年”这名称过去笔者未见过,至少是不常见的。)

[周评: 太阳在黄道带上的视周年运动还是称回归年才规范]

  在确定年长的基础上,古中国天文学家将太阳在黄道带上每行15°划分成一个节气,从而制定了24节气。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不同,西方天文学家只规定了二分点(春分和秋分)和二至点(夏至和冬至)。公元前2世纪,希帕库斯最早发现以自然年和恒星年两种不同方式定出的年具有不同的长度。直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建立起来以后,年长的计算才有了新的进步,也找到了二分点和二至点的岁差计算方法。17世纪,刻卜勒成功地将哥白尼的行星运动正圆模型修改成了椭圆模型,分至点被解释成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在椭圆轨道上的位置。至此,“24节气”的天文学意义被明确起来了。它只反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关系。把它解释为一种气候描述,则明显是一种误导。众所周知,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在此处为冬天的,在彼处可能为夏天。在山顶上可能“常年如冬”,山脚下则可能“常年如夏”。不用说在世界范围内用“24节气”指导农事活动是刻板的,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土范围内用它指导农事活动也是刻板的。由此可见,用“24节气”描述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正确的,用它来指导农业生产则多有误导。

  (曾评:张教授这一段的论述基本正确。但应指出24节气的的黄经天文定义与24节气的传统名称中的气候和物候的地域性应当分别清楚。24节气的世界意义在于天文定义。四立和二分二至是世界性的天文四季名称,不过借用了北半球习惯的四季名称。其余十六个节气才是按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气候和物候取名的,只适用于中国中纬度地区。把24节气的名称改用序数或直接用太阳赤纬表示,世界不同地区按各自的气候和物候来取地区名称,就可指导各地的农事和民生活动。不能说用“24节气”指导农事活动是刻板的。)

  [周评:我国细分回归年为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和物候意义都不能抹杀, 用它来描述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正确的,指导农业生产也可因地制宜,南方适当提前,北方相对滞后,南半球相反,赤道附近的参考价值小些.这跟针灸穴位名称相似, 名从主,总比音译好理解些,推广应用久了就习惯了.]

夏历除了它误差大和不科学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夏历所带来的社会管理上的混乱也是显而易见的。

  (曾评:“误差大和不科学之处”应具体指出。)

  笔者有一位朋友,他的老丈人出生在1933年夏历的闰5月。到2003年,这位先生满70大寿。但是2003年的夏历没有闰月。于是我的朋友就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给他的老丈人做寿最恰当?这其实是一个无法精确回答的问题。按照夏历19年7闰的置闰方法,每一闰必须放在当年没有“中气”的那个月。像这位70岁的老人,共计过了25个闰月。其中,只有1952、1971、1990、1998四年是闰5月的。可惜,这都不是他逢大寿的年。可见,逢闰月出生的我国公民不便于在夏历体制下过严格恰当的生日。目前,我国的年轻人以阳历计算生日;老年人则多以夏历计算生日。在人事、户籍、婚姻登记的管理中,这样的混乱状况屡屡引起一些社会纠纷。为了纠正这种混乱现象,我国公安部门在户籍管理中,试图推行以公历标准计算生卒时间。但是,由于并没有废除阴历,实际执行中并不统一,混乱有加的局面没有改变。

  (曾评:在公历闰年2月29日出生的人不也有这样的问题吗?)

[周评:农村老人多以闰月前的那个月的日期代替; 还有夏历当年某月三十出生的,以及公历闰年2月29日出生的,一般均以前1天的二十九和公历平年2月28日代替.]

  在人们的其它生活中,每逢夏历闰年,我们就有了13个月,可以过两个端午节,或两个中秋节,或两个重阳节。令人不解的是,人们在责骂沈括的废历想法有些“怪异”的同时,却不愿纠正这种真正怪异的历法。

  (曾评:解决这样的问题十分简单,规定闰月中的节日不算节日不就行了吗?这完全是个习俗约定问题。有什么怪异可怪?)

  其实这种怪异历法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比如,当两个人约定:“我们下个月11号见面”。结果可能出现两个人同时“失约”。原因就在于,他们约定的“11号”既可能指夏历,也可能指阳历。由之,历法使用上的二重性就导致了我们日常思想交流上的误差。这个思想交流上的误差又往往给社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曾评:张教授真的碰见过因此造成的失误吗?还是为写文章设想出来的?这种危害究竟有多大?不值得夸张。)

  [周评: “我们下个月11号见面”,这明明指的公历11号,号数专指公历日期,约定俗成, 哪会混淆呢?!不少人对历法的月份和日期数词应用也不够规范,夏历月份和日期应用汉语数字,不宜用阿拉伯数字;公历和伊斯兰历月份和日期应用阿拉伯数字, 不宜用汉语数字.]

还有,民国初年规定的“吉凶神宿一律删除”的东西,近年来在我国的历法出版物中重新复活了,它给相信命理八字的人留下了广泛的活动空间,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迷信泛滥。

  (曾评:消除迷信要靠科学教育。废除了夏历,就连命理八字都能废除了吗?)

  很明显,要纠正这些混乱,就必须尽快废除夏历!这是自沈括以来许多志士仁人的共同夙愿,也是我们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

  (曾评:作者说“很明显,要纠正这些混乱,就必须尽快废除夏历!”但实际论断的前提“要纠正这些混乱”,与结论“就必须尽快废除夏历“一点逻辑联系都没有。)

  废除夏历后,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我国是典型的无神论国家,只有世俗的权威,没有宗教的神圣。因此,也就没有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对旧历法的那种神圣感。民国政府采取的“二历并用”措施,仅仅是为了旧习俗。但是,习俗是逐步养成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世界上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习俗。开放的中国应该有一种移风易俗的勇气。
  李约瑟博士提供统计数据说,从公元前370年到1851年中国推行过的历法不少于102个。[5]我国先民可以将历法更改102次,为了我国人民生活的方便,为了粉碎迷信,为了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历法的科学化,再来一次历法改革,又有何不可呢?既然我国没有任何宗教的神圣,对废除阴历又何必那样痛心疾首呢?
  也许,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节庆日最多的国家。据笔者统计,收入在《中国风俗辞典》中的我国节庆日计有244个之多。[6]其中,大部分过节的日期沿袭了夏历的纪月和纪日。废除夏历后,有可能在一个时期内造成我国公民过传统节日上的不便。但是,只要我们对过年过节做出适当调整,就可以继续满足我国公民过传统节日的习俗要求,并且很容易形成新的习惯。热衷于我国目前这种节日习俗的人也许并不知道,我国当前这种以夏历为基础来安排传统节日的习俗,实际上还没有在我国流行100年。所谓“传统习俗”,其历史并不悠久。而且,节庆日期的安排一直比较混乱。甚至一年的开头定在那一天也曾经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秦朝时的正月初一,定在相当于现在夏历的十月初一。孟子在世时的七、八月,其实相当于我们今天夏历的四、五月。[7]所谓“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孟子•离娄(下)》),实际上相当于现在我国南方的“涨端午水”。西汉未年,刘歆最先觉察到冬至点在二十八宿中的位置逐年有所西移。由于当时不知道如何测量这个西移量,它曾经给历法的制定增添了许多麻烦。从那以后,我国年、月、日的规定就更加混乱了。从晋代的虞喜、南朝的何承天,隋朝的刘焯、唐朝的僧一行,北宋的周琮,到南宋的陈得一,前后共花了差不多一千年,才找到了较为准确的岁差值。[8]由于岁差上的不确定,也就造成了我国古代先民过年过节的日期也经常出现混乱。
  其次,尽管有民俗学者就我国流行的某些节庆进行过考证,但没有一个考证可以得到科学史研究的印证,其中,对“春节”和“过年”的考证最不可靠的。比如说,有人以“腊祭”为最早的过年,其时间安排就可能不是在当时的“正月”。明显的佐证是,周朝是以六月为正月的。按此推算,我国古代先民未必在五月末去进行“腊祭”。至于有学者引述《榖梁传•桓公三年》中的一个说法:“五谷皆熟,为有年也”,来说明春节的起源,就更加不确实了。众所周知,“五谷皆熟”的大致时间是在现今夏历的10月,我国古代的先民,大概不会“五谷皆熟”的10月就立即安排过年。如果非要在“五谷皆熟”之后立即过年,那也一定不能与我们现在的“正月初一”相吻合。
  鉴于这样的历史,我们在废除夏历后,大可不必拘泥于目前这种过年过节的日期安排。正由于“24节气”是用来确定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这就决定了废除阴历并不废除24节气。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以24节气为参考来调整我们的传统节庆日。

废除夏历后我国主要传统节庆日的修订方案
旧节日名称 新节日名称 旧节庆日 (夏历)   修订后的节庆日(阳历)
正月初一 (春节)   春 节   正月初一  大寒后的第一个朔日
元宵节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 立春后的第一个望日
清明节   清明节   清明节   清明节
端午节   端午节   五月初五  五月五日
七夕节   情人节   七月初七  八月的第二个周日
中元节   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 立秋后的第一个望日
中秋节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 白露后的第一个望日
重阳节   重阳节   九月九日  九月九日

  这个方案是在全面废除夏历而不废除24节气,并对1900-2050年夏历与公历的对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和中秋节的设定,与目前流行的过节时间安排100%地吻合。重阳节,旧时的设定本无其它含义,纯粹是以数字定出的。为保留这个“九为阳极之数”的易学传统,也便于记忆,笔者把原来的“夏历九月九日”改成了“阳历九月九日”。这个更改使重阳节具有了“三阳开泰”(“阳历”、“阳极之月”和“阳极之日”)的蕴意。估计这个更改很容易形成新的习惯。端午节,据梁朝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所做的解释,是战国时的楚人为纪念屈原大夫投汨罗江自杀而设的。但,屈原生活时的五月只相当于现在的阳历三月。既如此,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去追求它与夏历五月初五是否吻合的那种安排了。把它安排在阳历的五月五日,不仅满足了“端午”、“重五”的数字谐音,而且与屈原投江的实际日期更加接近。“七夕节”取自古时人们观察到的一种星相,含有情人之间相互怀念之意。是故,笔者将节日名称改成了“情人节”。由于星相是变化的,古时出现过的星相,我们今天未必都能够看得到,抑或看到了也未必就是古时的模样,这就是说,“牛郎织女相会”的星相,未必一定发生在“七月初七”。因此,这个时间是完全可以重新确立的,而且不必局限于星相。事实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星相不一定在每年夏历的“七月初七”出现。根据笔者对1901年到1991年90年间夏历七月初七与公历日期相对应的统计分析,把我国的“情人节”定在阳历8月的第二个周日是最恰当的。
  以往我国主张废除阴历的学者,在废历后大量更改了我们中国人的习俗,从而引起了一些社会学家和民俗学家的异议。笔者的这个废除旧历方案,基本不改变我们的习俗,希望它能够被全世界广大华人群众所接受。

  (曾评:张教授这个传统节日的改革方案与大多改历学者的主张大同小异。必须指出:这个节日单中,春节仍然是夏历正月初一,元宵节仍是正月十五,中秋节仍是八月十五,中元节仍是七月十五。尽管作者避去这些称呼,但实质未变。这样,老百姓能不用夏历历书或历表吗?能真正把夏历废除吗?
  (作者这样的改革建议与众不同的是,别人多是在“改革公历,暂不涉及夏历”的条件下提出的历表建议。而张教授是“保留公历,废除夏历”条件下的废除辅用历的建议。这必然要遭到护阴历派的强烈反弹,对公历改革是有害无益的。在改历问题上,目前的障碍不是夏历,而是公历;不是传统节日,而是西方的分至四季分划。这是张教授需要认真思考的。只有在公历改革的基础上,或者说在”废除公历的基础上,保留夏历的辅历功能,才能实施一个科学的新阳历。在新阳历的框架内才能合理规划传统节日,移风易俗,创造新的习俗,新的文化传统。)   

[周评:张教授认为夏历是无可救药,“用它来指导农业生产则多有误导”,应早日废除夏历, 仅用公历;曾教授主张“改革公历,暂不涉及夏历”;笔者认为格里历和夏历各自存在其优点和缺点,重点在修订法定历格里历,用二十四节气去优化格里历,应大力向国内外宣传;同时也不妨碍研究对夏历的改进修订.
[唐开元十六年(629AD)僧一行的<大衍历>采用“定气法” 取代“平气法”肯定是个里程碑性的进步;但唐高祖戊寅元年(618AD)傅仁均和崔善为的<戊寅历>使用朔固定在每月初一——“定朔法”取代“平朔法”,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和思考,为什么现今世界在广大民众中使用的多种历法如公历、伊斯兰历、藏历、傣历和彝历等等,都是使用大小月基本相间固定的,惟有夏历使用“定朔法”, 它仅对预报日食和月食有益,但却远离了夏历的民用功能,变得大小月毫无规律,不时有2个小月相连,2~4个大月相连,更有甚者,戊午(2098)年五六七月3个小月相连,难怪不少人认为夏历无可救药,或很快、或迟早会被淘汰.
[傣历具有许多优点:它比夏历早3个月,表明脱胎于秦朝的历法,固定闰九月大,单月大,双月小——采用“平朔法”,约5年改1个八月大,也采用干支、生肖、二十四节气和19年7闰法则,闰年比夏历早1年. 笔者认为只要对傣历进行必要的调整,退后3个月,使年首与夏历同步, 固定闰九月大改为闰六月大,单月小,双月大, 就是现成的民用夏历(详见拙文<傣历——民用夏历>).]

四川省仁寿县华夏历法研究会 周书先 10-11
*****************************************


四川省仁寿县科协华夏历法研究会 周书先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09-5-6 10: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学问很深啊,貌似有点道理
发表于 2009-5-6 12: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阴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只有发扬,不能废除。
发表于 2009-5-7 10: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用的东西自然会费掉,何必多此一举
发表于 2009-5-7 10: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阴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只有发扬,不能废除。
发表于 2009-5-7 14: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数典忘宗的设想!
发表于 2009-5-8 08: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有点道理,但阴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只有发扬,不能废除。
发表于 2009-5-8 14: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国家大力推进古文化的时期(定制了需要放假的日子,传统的节日!为何就阴历、阳历不能和谐
发表于 2009-5-8 15: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发扬传统文化。
发表于 2009-5-8 18: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不一定合法。
发表于 2009-5-8 23: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废除啊,这样会影响太多东西了
发表于 2009-5-9 11: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历基本是按照月亮运行规律来记时的,同时也参进了太阳运行周期24节气。自有她的生命力。当然是有缺点的,需要修正完善之,而不是废止。没有了朔望的时历,仅用阳历是有缺陷的!要正确的反映太阳与太阴的运动规律,两者不可偏废。如何进行合理科学的合并,倒是天文学家们的应该好好研究的大事。
发表于 2009-5-9 12: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阴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只有发扬,不能废除。
发表于 2009-6-30 21: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废除夏历?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发表于 2009-6-30 21: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还有什么要废除中医之流吗,真是一群混蛋
发表于 2009-6-30 22: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有这个本事吗,呵呵,吃饱了撑的你厉害
发表于 2009-7-24 15: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削足适履,不用发扬但也不至于废除吧。不然后人怎么研究啊
发表于 2009-9-28 12: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只有发扬,不能废除.
发表于 2009-9-30 13: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阴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废除。
周补评 曾评:张功耀教授 关于废除阴历的新设想
我看:大师也就半桶水,2 5 郎当!可悲呀!
发表于 2009-10-6 14: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还有什么要废除中医之流吗,真是一群混蛋
发表于 2009-10-13 20: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论文 纯粹就是一些 文化流氓哗众取宠的杰作 拿了各种外国历法在这里讲啊讲 貌似研究过中国古代历法知识一样 其实无知的可怜 为什么要制造阴阳合历呢  中国人讲究的是天人相应 阴阳交感 年月的计时单位 即要有天象的配合 又要有彼此内在的联系 而日和月运行轨迹互异 统一在固定的时间中必定会有牵强之处 历代显现不是不知道 但是天文历法在中国不仅仅是满足记录时间而设 也不是单纯的为农业的劳作服务的 而是广泛的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 思想形态的框架 你见天说的几千年的古人 难道都是猪脑子 想不到吗 好好读读24史的历代天文志吧。。。
   笑死人了 写着文章的人 真是白痴
发表于 2009-10-15 1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經有群王八蛋建議廢除漢字以漢語拼音替代,現在看來太可悲!太無知,漢字簡化導致的古代繁體典籍文化被日/韓虎視更應該令國人反思,樓主不要拉大旂扯虎皮丟人現眼了!!!!!!!!!!
发表于 2010-6-30 12: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也不知道瞎折腾什么里?
发表于 2010-6-30 16: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废历法?这种文章在过去是要杀头的。奉耶稣的正朔也就罢了,农历又碍这位先生啥事了。
发表于 2010-6-30 21: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阴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只有发扬,不能废除。
叫兽们就喜欢标新立异,胡说八道,正常。
发表于 2010-6-30 23: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所谓的砖(专)家、穴(学)者,喜欢拿传统和历史文化开刀,想必是他们很清楚,站在他们辩论台对面的是古人吧,而古人是不会再站出来和他们争论的;有点颇像文革时期的内斗,孙/儿子把老子的历史一条一条的“数家珍“,然后振臂高呼“打倒老子”。他们应该颇富经验,他们大部分人应该经历过那段时期,估计也干过“丰功伟绩”。砖家:专门掏祖坟的砖拍人的,穴者:专门穴居在家用壁砖拍自己脑门的,眼冒金星就以为自己迸发了什么思想的火花。希望他们有点世界眼光和前瞻性,估计经历的蛤蟆都笑了。偶有所感,不代表对全体精英们;如有对号,纯属自愿。
发表于 2010-6-30 23: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经历的蛤蟆”为“井里的蛤蟆”
发表于 2010-7-1 09: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群读书,读傻的疯子,废除阴历就是背叛祖宗,可恨至极。
发表于 2010-7-2 21: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论文 纯粹就是一些 文化流氓哗众取宠的杰作 拿了各种外国历法在这里讲啊讲 貌似研究过中国古代历法知识一样 其实无知的可怜 为什么要制造阴阳合历呢  中国人讲究的是天人相应 阴阳交感 年月的计时单位 即要有天象的配合 又要有彼此内在的联系 而日和月运行轨迹互异 统一在固定的时间中必定会有牵强之处 历代显现不是不知道 但是天文历法在中国不仅仅是满足记录时间而设 也不是单纯的为农业的劳作服务的 而是广泛的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 思想形态的框架 你见天说的几千年的古人 难道都是猪脑子 想不到吗 好好读读24史的历代天文志吧。。。
   笑死人了 写着文章的人 真是白痴
发表于 2010-7-4 13: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不识历法,不知公历之大缺陷!!!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9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