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114|回复: 2

大乘開心顯性頓悟真宗論 廣百論 瑜伽師地開釋分門記五識身相應地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9-1-28 10: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沙門大照居士慧光集釋


夫大道融心顯實一理。前後賢聖唯趣此門。悟者三界唯心。不悟隨眠□□□乘宗定對相顯。真了悟者知諸法寂然因緣立事假合成名。不了者著名住字取想奔耶。若欲攝妄歸真染淨平等者。要須注意觀心。本覺自現。意觀有力。仍不出意念到彼岸。常入甚深禪定。久習不已。自然事是皆畢。若觀處有事漸漸向真。縱放身心虛豁其壞。起作恒寂不像而照。任運三昧溫道育德。資成法。身返悟心源無妨無礙。體若虛空名無邊三昧。心無出入名無寂三昧。於一切有處淨無求名不思議三昧。三昧不昧不從緣起名法性三昧。一切學者但求其解不求自證。若欲修習大乘者。不解安心定知悟失。時有居士。俗性李名惠光。是雍州長安人也。法名大照。不顧榮利。志求菩提。前事安闍梨。後事會和尚。皆已親承口決蜜授教旨。至於精義妙理達本窮源。出有入無圓融自在。居士乃禪思餘暇歎此群迷。遂顯事理幽門。諮呈妙義開斯法要。可謂涉海之舟船直往菩提。斯言信矣。庶將未悟者願令得悟。未安者願令得安。未解脫者願令解脫

居士問曰。佛法幽玄凡人不惻。文字浩汗意義難知。請問禪師法要暫辭方便。直往直言不棄俗流。幸無祕密 大照禪師答。善哉善哉觀汝所問。菩薩根基似欲純熟。吾長身四十有五。入道已來二十有餘。未曾有人問斯意義。汝有何事復決何疑。直問直說不假煩言 問曰。夫欲入道者當修何法看何法證何法求何法悟何法得何法而趣菩提 答曰。一法不看亦無有求。一法不證亦無有後。一法不悟亦無道可修。即是菩提 問曰。弟子無始世來流浪生死。與理相違。乍聞頓說冥漠不知。神識昏昏莫知所在。由若醉人未能星悟。伏願下接群迷賜垂少問。方便會真 問曰。云何真性 答曰。不起心常無相清淨 問曰。云何自性 答曰。見聞覺知四大及一切法等各有自性 問曰。自性從何而生 答曰。從妄心生 又問曰。云何離自性 答曰。心不起即離 問曰。云何是道。云何是理。云何是心 答曰。心是道。心是理。則是心心外無理。理外無心。心能平等名之為理。理照能明名之心。心理平等名之佛心。得此理者不見生死。凡聖無異。境智無二。理事俱融。染淨一如。如理真照。無非是道。自他俱離。一切行一時行。亦無前後亦無中間。縛解自在。稱之道 問曰。云何順正理人 答曰。心不起常無相順 問曰。云何順道 答曰。直心不著一切即順 問曰。云何是妄 答曰。不識自心是妄 問曰。云何是顛倒 答曰。若起種種境界是顛倒 問曰。何者是自心。何者是妄心 答曰。若行分別是妄心。不分別是自心 問曰。分別心及不分別心從何而生 答。分別心從顛倒生。不分別心從正智生 問曰。分別心及與不別心俱從何生 答曰。無我生處 問曰。既生處云何稱有顛倒稱有正智 答。若不識自心即行種種顛倒 若識自心即是正智 問曰。今言識與不識俱從何而生 答。若識從悟生。若不識從妄想生問曰。一切眾生總在妄想。為復亦在正智 答曰。一切眾生無在正智。實無妄想 問曰。我今現在妄相云何稱有正智 答曰。汝本來實無妄想。今稱妄想。即如人食莨蕩子於空中覓針。如此虛空實無有針 問曰。本來既無妄。今一切行人斷何物而求道乎 答曰。不斷一物亦無道可求 問曰。既無道可求。無物可斷。云何世尊經文說斷妄想 答曰。世尊實不遣斷妄想。若斷妄想者即不離妄想一切眾生妄有所得妄有所斷妄見有妄想法。世尊隨眾生意說假立妄想法。世尊實不說一字妄想法。譬如艮鑿對病說藥。若無有病即不說藥 問曰。既是世尊不說妄想法。其妄想何誰造作 答曰。眾生自造作。正智即無 問曰。云何不造正智。偏造作妄想答曰。不識正智即有妄想。若識妄想 問曰。既有正智。即合有妄想。云何說稱無妄想 答曰。眾生實無妄想。亦無正智。二俱不可得 問曰。既二俱不可得。即合無有凡夫亦無聖人 答曰。亦有凡亦有聖。汝自不識 問曰。何者是凡何者是聖 答曰。汝若分別即是凡夫。若也不分別即是聖 問曰。分別是凡。不分別是聖。如小嬰兒長頭不分別。可是聖人乎 答曰。作此見解大是愚夫。准如嬰兒幼稚不識好惡。由如癡人不識尊卑。豈得是不分別會。須於真如理中常行分別心得無分別智 問曰。作勿生即是不分別智 答曰。汝且看處看淨心看心起處。即須覺知心從本已來清淨。不被外緣所染。事須了了見。因緣性不可得。即知因緣亦空亦非空者。即是世間所有森羅萬像君臣父母人義禮信。此即是世間法不壞。是故經文不壞世法而入涅槃。若壞世法即是凡夫流浪生死。其世間因緣法各各無主。假緣和合體性皆空。畢境不可得。若見如是理者。即名見性是也。即於分別中得無分別智。常行分別而不分別。此是不壞世法。是故經云。分別諸結相入第一義而不動。是以能覺之者即動而起寂也 又問曰。維摩經云。常求無念實想智惠。於世間法少欲知足。於出世間法求之無厭。不壞威儀而能隨俗起神通惠引道於眾生。此義云何 答曰。此義者即是三世諸佛妙。即證者乃智非心所惻問曰。既常求無念實想者。緣何事。諸經即說布施持戒人天之福。豈不是有念法耶。因何得不同而有差別。令一切學人孤疑不信 答曰。汝莫不信。汝不解事。佛說布施持戒人天之福者。為眾生多在妄想。佛無量善巧方便。隨眾生意說妄想法。誘引令趣大乘門。汝今不信。即為引經來證也。法華經云。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大乘為本。又說云。十方佛土中准有一乘法。且以假名字引道於眾生。終不以小乘濟渡於眾生。又說云。勿親近小乘三藏學者。又說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又諸法無行經云。若人分別戒。是即無有戒。若見有戒者。是即為失戒。據此而言。明知佛說究竟門非說人無福。只是引眾生令入佛惠。過去現在聖人說心得自在心得解脫心得聖人者。此是三世諸佛大印破汝疑也 問曰。諸佛若說一乘。教化諸眾生故。如今總得悟。何須更說惑亂眾生。豈不得罪過也 答曰。汝莫起此意。諸佛大慈悲故。所為眾生落三惡道者眾。所以聞方便門為說六波羅蜜。波羅蜜者。布施持戒忍褥。行此三事得離三惡道人天來往。精進禪定智惠。行此三事得離生死苦。當來成佛 問曰。過去諸佛說三乘。為當現在諸佛說三乘 答曰。過去現在未來說佛總說 問曰。以何義理而得知耶 答曰。法華經云。若且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此法。破法不信。故墮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明知過去諸佛並說三乘引道於眾生令入於一乘 問曰。何者是一乘 答曰。心是一乘 問曰。心云何知是一乘 答曰。可見心空無所有。即是一乘 問曰。了見心空無所有是一乘者得聖耶 答曰。得聖 又問曰。有凡耶答曰。亦有凡 問曰。凡與聖有異無異 答曰。並無異也。若悟朝凡暮聖。不悟即六道受生 問曰。今言悟時何物 答曰。悟心 問曰。凡心聖心是一是二 答曰。是一 云何是一 答曰。了見性清淨從本以來無染無著。即知是一 問曰。何誰知無染無著 答曰。心知無染 問曰。心云何知無染 答曰。三世諸佛說心無形體畢竟不可得。是以得知無染 問曰。既無形體。如何得知無染 答曰。只為無形體。故知無染。若有相貌處所還有染 問曰。前言說心。未審心總有幾心 答曰。汝若悟一心不可得。汝若不悟即有若干種心不可知數也 問曰。是凡心。何者是聖心 答曰。汝若取相是凡心。離相即是聖心 問曰。取相心及不取相心請示其要 答曰。一切修道者若見來去心即是長矩心。見好惡。見憎愛。見嗔喜。見邪正。見凡聖。見自在不自在。見涅槃。見解脫。見不解脫。見佛菩薩。見究竟不究竟。見知解不知解。見精進。見禪定。見智惠等者。並是凡夫妄想心也 問曰。如何是聖人心 答曰。不起一念亦不見一物。即是聖人心也 問曰。禪師得聖人心耶 答曰。我亦無得 問曰。既是無得何有知耶 答曰。我今亦無得亦無知。是故經云。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即是菩提薩埵 問曰。此理究竟屬誰 答曰。一物不屬。若有所屬。即生死輪迴。若無所屬。畢竟常住 問曰。一切眾生皆以八識而轉不得自在。云何是八識 答曰。所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賴耶是也。所言識者。以了別為義。如眼與色相應之時意識於中分別。或時計好。或時計惡。隨彼所計便有相生即薰於第七末那之識。承此薰故遂即執取。轉薰於第八識。所已積聚諸業種子得名為藏。眼識既然。諸識亦爾。一切眾生業受報者。先將藏識展轉成因作未來三業。所已因因想乘果果不絕。終還六道受生死苦。是以未能了心者即被八識惑亂也。所言此八識者。謂本有以云為因。藉現在緣而起。造作因緣和合。還欲生未來之因。今欲斷除不令生者。當正觀之時了眼識從何而得。為從色得。為從眼得。為從心得。若從心得。盲人有心。云何不能生。於眼識。若死人有眼。云何不能分別於色。若從色得。色即頑礙無知。如此眾緣不能獨辨了心之時乃知。眼見色時眼因緣空。眼緣既空。即是色空。若了此三事體空即無分別。以無分別故意識分別而無分別。七識欲執而無所執。八識藏中更無薰習。雜染種子以無種子。更不愛生死。湛然常住。不為生之所生滅之所滅 問曰。佛有三身從何而得 答曰。佛三身者從八識而得。由轉八識得成四智。就此四智束成三身。此乃從因至果。有此三身差別 問曰。云何義故而得知耶 答曰。因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此五識以為妙觀察智。第六意識成所作智。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第七阿賴耶為大圓鏡智 問曰。此四智者有何義故而作是說 答曰。用前五識亦云五根。其五根者即惠門照觸前境而無妄染。所以將此五識以為妙觀察智。第六意識者亦云意根。是智門當須懃覺。覺云便淨。與法相應。真俗齊觀成就智惠。轉意成惠。惠照能明。識無分別。轉智成。是名成所作智 第七末那識者。更無執取自然無憎無愛。以無憎愛故一切法悉皆平等。故云平等性智。第八阿賴耶識藏中即空。雜染種子悉皆清淨。猶如明鏡懸在於空。一切萬像悉皆中現。而此明鏡終不作念言。我能現像。像亦不言。我從鏡生。無能無所。故說此智名為大圓鏡智 問曰。四智既爾。云何三身 答曰。大圓鏡智以為法身。平等性智以為報身。成所作智及妙觀察智以為化身 又問曰。以何知之而作是說 答曰。據今時現在而言。具定一切無漏功德圓滿義足。猶如世間明鏡現眾面像而無分別。故說此知以為法身。妄心既盡。平等性成萬行成就。以為報身。六根無染廣度眾生。自離離他。令他同解而修因。故以化身 問曰。一切眾生令欲求佛。三身之中先修何身 答曰。經云。所說從平等法身流出報身。從此報身流出化身。從此化身流出三藏等教十二部經。以是義故先修法身。言法身者所為妙有妙無中道正觀。若悟此理即是法身。以見法身即知自身心從無始世來常違法故。既見法以即須懃。懃用意無間自然清淨。順於如故久如不以。如心既成。是為報佛。所以法身本有報身修行。化身者。經云。現種種身名化身 問曰。佛三身既爾。云何是三寶 答曰。佛三身者亦云三寶。所謂佛寶法寶僧寶 問曰。三寶即有幾種 答曰。若具釋而言。有三種三寶 問曰。云何名三 答曰。一體三寶。別相三寶。住持三寶 問曰。云何一體三寶 答曰。真心體覺性清淨。名為佛寶圓滿義足具有恒沙功用。名為法寶。功用之義一體一味。名為僧寶 問曰。云何別相三寶 答曰。別相者即此自身。名為佛寶。亦能隨機授藥自欲修行。名為法寶。四大五蔭和合不相違。皆名為僧寶 問曰。何名住持三寶 答曰。住持者。所謂善能扶上接下事事清平。名為佛寶。隨意言說聞者歡喜。名為法寶。在於眾中萬行不違善巧方便能和一切不相諍論。名為僧寶 問曰。云何稱之為寶 答曰。此第一義者不在內外亦無中間。無有秤量無直無價。即喻而言。名三寶。若也有價不名為寶。故說如意無價寶珠是也 問曰。老經云。佛道為而無不為。此義云何 答曰。佛道本自無為。眾生起我見如須彌。而則有為。此義非意所知非心所惻。證者了知。但能有功。一時大悟 問曰。經云一切法皆從此經出 答曰。經者心也。心能表一切。行人修習圓照無礙。無上正道因是發明。諸佛如來始則自修。終則化物無法不□。故云皆從此經出 問曰。經云荷擔如來此義云何 答曰。汝但反照於性。不住於常。反悟無身。誰受荷負。深達般若廣為人說。是即荷負正法擔運勝義。令諸眾生成就功德。故云荷擔如來 問曰。經云。如來度眾生。此義云何 答曰。汝自了眾生正性本來清淨。六根起相。煩惱病生。觀生本空。有何可度。是故若言如來度者。即著我人眾生受者 問曰。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者。此義如何 答曰。金剛者是色心。般若者清淨也。波羅者彼岸也。密者到也 又問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答曰。汝心若起有去有來。即有為法皆是不安之相。汝心不起即無來無去即無為法。無為法中動不動俱離。是即常住。故稱如如不動 問曰。溫室經云。具其七物洗浴眾僧獲福無量。其福意義請為表示 答曰。經云。所說者實不虛也。汝若具七物洗浴者。即須內外相應德福無量。汝離燒炭火溫淨水清灰操豆楊枝蘇膏內衣等七物先浴者。若常弄心性縱放貪嗔。呵打是非令他聲淚俱下。即是出佛身血。常行三塗業。如此洗浴者猶如洗塹。泥盡應休。但身心清淨不起貪嗔。自然平等即離分別。已分別水洗。卻一切塵垢或足清淨 問曰。此三毒之心若為對治。成就六波羅蜜 答曰。汝須心勇猛精進對三毒發其三誓願。誓斷一切惡。對於嗔毒。誓修一切善。對於癡毒。誓一切眾生。對於貪毒。以能斷能修著。會於心三毒。制成三聚淨戒。次明下心者。即便對於五蔭發五種下心者。一誓觀一切眾生作賢聖想自身作凡夫想。二者誓觀一切眾生作國王想自身作百姓想。三者誓觀一切眾生作師僧想自身作弟子想。四者誓觀一切眾生作父母於自身作男女想。五者誓觀一切眾生作曹主想自身作奴婢想。六波羅蜜者亦云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對其六六根清淨。六道不生內外無著自然布施。即攝檀波羅蜜。善惡平等俱不可得。即攝尸波羅蜜。境智和會違害永盡。即攝忍辱波羅蜜。大寂不動萬行自然。攝精進波羅蜜。繁興妙寂法身自現。攝禪波羅蜜。妙寂開明無有變異究竟常住不著一切。攝般若波羅蜜。是名六波羅蜜。梵言波羅蜜。漢言達彼岸也 問曰。俗流向來問答皆是量起心生惱亂。禪師布施歡喜不有小疑。未敢由意。恐致勞煩 禪師答。汝若無疑不須強問。法無得答問。即有法高下。無問無答是法平等。若廣求見解。即失本道。亦與汝心中作所知障。令汝心起破□。若也實有疑滯。即須懃問。皆是證真 問曰。楞伽經云。遠離覺所覺。此義云何 答曰。覺念不生其心安泰 問曰。弟子雖是俗人。心識早已入道。曰文今聞師說皆是正真無上菩提。誓願志成心無退轉。頓斷世緣心神六識併在無所。一心專念渴仰。聲淚俱下。不能自止。領解暫愧不勝悲泣。五內當惟心中痛切自恨。多劫已來迷此真理。不因禪師悲愍。蒼生無由可悟。故云。大解脫論。作此論者。若合聖意。一切眾生同露此福。若也不合聖意。願罪消滅如有非人不可傳之。恐將傍毀破法之慧。若有實覺福重之人。傳□□與悕惜大道之法。不可輕示。不得翻喜諍論。唯是默心。自知妄念不生我所心滅

大乘開心顯解脫論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廣百論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廣百論本一卷

    聖天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破常品第一

 一切為果生  所以無常性
 故除佛無有  如實號如來
 無有時方物  有性非緣生
 故無時方物  有性而常住
 非無因有性  有因即非常
 故無因欲成  真見說非有
 見所作無常  謂非作常住
 既見無常有  應言常性無
 愚夫妄分別  謂空等為常
 智者依世間  亦不見此義
 非唯一有分  遍滿一切分
 故知一一分  各別有有分
 若法體實有  卷舒用可得
 此定從他生  故成所生果
 若離所生果  無有能生因
 是故能生因  皆成所生果
 諸法必變異  方作餘生因
 如是變異因  豈得名常住
 若本無今有  自然常為因
 既許有自然  因則為妄立
 云何依常性  而起於無常
 因果相不同  世所未曾見
 若一分是因  餘分非因者
 即應成種種  種種故非常
 在因微圓相  於果則非有
 是故諸極微  非遍體和合
 於一極微處  既不許有餘
 是故亦不應  許因果等量
 微若有東方  必有東方分
 極微若有分  如何是極微
 要取前捨後  方得說為行
 此二若是無  行者應非有
 極微無初分  中後分亦無
 是則一切眼  皆所不能見
 若因為果壞  是因即非常
 或許果與因  二體不同處
 不見有諸法  常而是有對
 故極微是常  諸佛未曾說
 離縛所縛因  更無真解脫
 生成用闕故  設有亦名無
 究竟涅槃時  無蘊亦無我
 不見涅槃者  依何有涅槃
 我時捨諸德  離愛有何思
 若有我無思  便用無所有
 無餘有我種  則定能生思
 要無我無思  諸有乃無有
 若離苦有我  則定無涅槃
 是故涅槃中  我等皆永滅
 寧在世間求  非求於勝義
 以世間少有  於勝義都無 

  破我品第二

 內我實非男  非女非非二
 但由無智故  謂我為丈夫
 若諸大種中  無男女非二
 云何諸大種  有男等相生
 汝我餘非我  故我無定相
 豈不於無常  妄分別為我
 我即同於身  生生有變易
 故離身有我  常住理不然
 若法無觸對  則無有動搖
 是故身作業  非命者能造
 我常非所害  豈煩修護因
 誰恐食金剛  執杖防眾蠹
 若有宿生念  便謂我為常
 既見昔時痕  身亦應常住
 若我與思合  轉成思念者
 思亦應非思  故我非常住
 我與樂等合  種種如樂等
 我如樂等故  非一亦非常
 若謂我思常  緣助成邪執
 如言火常住  則不緣薪等
 如至滅動物  作用彼無有
 故有我無思  其理不成就
 餘方起思界  別處見於思
 如鐵鋌鎔銷  我體應變壞
 思如意量小  我似虛空大
 唯應觀自相  則不見於思
 我德若周遍  何為他不受
 能障既言通  不應唯障一
 若德並悲思  何能造一切
 彼應與狂亂  俱癡無所成
 若德能善解  造舍等諸物
 而不知受用  非理寧過此
 有動作無常  虛通無動作
 無用同無性  何不欣無我
 或觀我周遍  或見量同身
 或執如極微  智者達非有
 常法非可惱  何捨惱解脫
 是故計我常  證解脫非理
 我若實有性  不應讚離我
 定知真實者  趣解脫應虛
 解脫中若無  前亦應非有
 無雜時所見  彼真性應知
 若無常皆斷  草等何不然
 此理設為真  無明亦非有
 現見色等行  從緣生住滅
 故知汝執我  雖有而無有
 如緣成芽等  緣成種等生
 故無常諸法  皆無常所起
 以法從緣生  故體而無斷
 以法從緣滅  故體亦非常 

  破時品第三

 瓶等在未來  即非有過現
 未來過現有  便是未來無
 未來若已謝  而有未來體
 此則恒未來  云何成過現
 法若在未來  現有未來相
 應即為現在  如何名未來
 去來如現有  取果用何無
 若體恒非無  何為不常住
 過去若過去  如何成過去
 過去不過去  如何成過去
 未來若有生  如何非現在
 未來若無生  如何非常住
 若未來無生  壞故非常者
 過去既無壞  何不謂為常
 現在世無常  非由過去等
 除斯二所趣  更無有第三
 若後生諸行  先已有定體
 說有定性人  應非是邪執
 若法因緣生  即非先有體
 先有而生者  生已復應生
 若見去來有  如何不見無
 既見有去來  應不說為遠
 未作法若有  修戒等唐捐
 若少有所為  果則非先有
 諸行既無常  果則非恒有
 若有初有後  世共許非常
 應非勤解脫  解脫無去來
 或許有去來  貪應離貪者
 若執果先有  造宮舍嚴具
 柱等則唐捐  果先無亦爾
 諸法有轉變  慧者未曾有
 唯除無智人  妄分別為有
 無常何有住  住無有何體
 初若有住者  後應無變衰
 譬如無一識  能了於二義
 如是無一義  二識所能知
 時若有餘住  住則不成時
 時若餘住無  後滅應非有
 法與無常異  法則非無常
 法與無常一  法應非有住
 無常初既劣  住力定應強
 此二復何緣  後見成顛倒
 若遍諸法體  無常力初劣
 應都無有住  或一切皆常
 無常若恒有  住相應常無
 或彼法先常  後乃非常住
 若法無常俱  而言有住者
 無常相應妄  或住相應虛
 無所見見無  迴心緣妄境
 是故唯虛假  有憶念名生 

  破見品第四

 稟和希勝慧  是法器應知
 異此有師資  無因獲勝利
 說有及有因  淨與淨方便
 世間自不了  過豈在牟尼
 捨諸有涅槃  邪宗所共許
 真空破一切  如何彼不欣
 不知捨證因  無由能捨證
 是故牟尼說  清涼餘定無
 若於佛所說  深事以生疑
 可依無相空  而生決定信
 觀現尚有妄  知後定為虛
 諸依彼法行  被誑終無已
 智者自涅槃  是能作難作
 愚夫逢善導  而無隨趣心
 不知無怖畏  遍知亦復然
 定由少分知  而生於怖畏
 生死順流法  愚夫常習行
 未曾修逆流  是故生怖畏
 諸有愚癡人  障他真實見
 無由生善趣  如何證涅槃
 寧毀犯尸羅  不損壞正見
 尸羅生善趣  正見得涅槃
 寧彼起我執  非空無我見
 後兼向惡趣  初唯背涅槃
 空無我妙理  諸佛真境界
 能怖眾惡見  涅槃不二門
 愚聞空法名  皆生大怖畏
 如見大力者  怯劣悉奔逃
 諸佛雖無心  說摧他論法
 而他論自壞  如野火焚薪
 諸有悟正法  定不樂邪宗
 為餘出偽門  故顯真空義
 若知佛所說  真空無我理
 隨順不生欣  乖違無厭怖
 見諸外道眾  為多無義因
 樂正法有情  誰不深悲愍
 婆羅門離繫  如來三所宗
 耳眼意能知  故佛法深細
 婆羅門所宗  多令行誑詐
 離繫外道法  多分順愚癡
 恭敬婆羅門  為誦諸明故
 愍念離繫者  由自苦其身
 如苦業所感  非真解脫因
 勝身業所生  亦非證解脫
 略言佛所說  具二別餘宗
 不害生人天  觀空證解脫
 世人耽自宗  如愛本生地
 正法能摧滅  邪黨不生欣
 有智求勝德  應信受真宗
 正法如日輪  有目因能見 

  破根境品第五

 於瓶諸分中  可見唯是色
 言瓶全可見  如何能悟真
 諸有勝慧人  隨前所說義
 於香味及觸  一切類應遮
 若唯見瓶色  即言見瓶者
 既不見香等  應名不見瓶
 有障礙諸色  體非全可見
 彼分及中間  由此分所隔
 極微分有無  應審諦思察
 引不成為證  義終不可成
 一切有礙法  皆眾分所成
 言說字亦然  故非根所取
 離顯色有形  云何取形色
 即顯取形色  何故不由身
 離色有色因  應非眼所見
 二法體既異  如何不別觀
 身覺於堅等  共立地等名
 故唯於觸中  說地等差別
 瓶所見生時  不見有異德
 體生如所見  故實性都無
 眼等皆大造  何眼見非餘
 故業果難思  牟尼真實說
 智緣未有故  智非在見先
 居後智唐捐  同時見無用
 眼若行至境  色遠見應遲
 何不亦分明  照極遠近色
 若見已方行  行即為無用
 若不見而往  定欲見應無
 若不往而觀  應見一切色
 眼既無行動  無遠亦無障
 諸法體相用  前後定應同
 如何此眼根  不見於眼性
 眼中無色識  識中無色眼
 色內二俱無  何能合見色
 所聞若能表  何不成非音
 聲若非能詮  何故緣生解
 聲若至耳聞  如何了聲本
 聲無頓說理  如何全可知
 乃至非所聞  應非是聲性
 先無而後有  理定不相應
 心若離諸根  去亦應無用
 設如是命者  應常無有心
 令心妄取塵  依先見如焰
 妄立諸法義  是想蘊應知
 眼色等為緣  如幻生諸識
 若執為實有  幻喻不應成
 世間諸所有  無不皆難測
 根境理同然  智者何驚異
 諸法如火輪  變化夢幻事
 水月彗星響  陽焰及浮雲 

  破邊執品第六

 諸法若實有  應不依他成
 既必依他成  定知非實有
 非即色有瓶  非離色有瓶
 非依瓶有色  非有瓶依色
 若見二相異  謂離瓶有同
 二相既有殊  應離瓶有異
 若一不名瓶  瓶應不名一
 瓶一曾無合  瓶應無一名
 若色遍於實  色應得大名
 敵論若非他  應申自宗義
 有數等能相  顯所相不成
 除此更無因  故諸法非有
 離別相無瓶  故瓶體非一
 一一非瓶故  瓶體亦非多
 非無有觸體  與有觸體合
 故色等諸法  不可合為瓶
 色是瓶一分  故色體非瓶
 有分既為無  一分如何有
 一切色等性  色等相無差
 唯一類是瓶  餘非有何理
 若色異味等  不異於瓶等
 瓶等即味等  色何即瓶等
 瓶等既無因  體應不成果
 故若異色等  瓶等定為無
 瓶等因若有  可為瓶等因
 瓶等因既無  如何生瓶等
 色等和合時  終不成香等
 故和合一體  應如瓶等無
 如離於色等  瓶體實為無
 色體亦應然  離風等非有
 煖即是火性  非煖如何燒
 故薪體為無  離此火非有
 餘煖雜故成  如何不成火
 若餘不成煖  由火法應無
 若火微無薪  應離薪有火
 火微有薪者  應無火極微
 審觀諸法時  無一體實有
 一體既非有  多體亦應無
 若法更無餘  汝謂為一體
 諸法皆三性  故一體為無
 有非有俱非  一非一雙泯
 隨次應配屬  智者達非真
 於相續假法  惡見諸真常
 積集假法中  邪執言實有
 諸法眾緣成  性羸無自在
 虛假依他立  故我法皆無
 果眾緣合成  離緣無別果
 如是合與果  諸聖達皆無
 識為諸有種  境是識所行
 見境無我時  諸有種皆滅 

  破有為相品第七

 若本無而生  先無何不起
 本有而生者  後有復應生
 果若能違因  先無不應理
 果立因無用  先有亦不成
 此時非有生  彼時亦無生
 此彼時無生  何時當有生
 如生於自性  生義既為無
 於他性亦然  生義何成有
 初中後三位  生前定不成
 二一既為無  一一如何有
 非離於他性  唯從自性生
 非從他及俱  故生定非有
 前後及同時  二俱不可說
 故生與瓶等  唯假有非真
 舊若在新前  前生不應理
 舊若居新後  後生理不成
 現非因現起  亦非因去來
 未來亦不因  去來今世起
 若具即無來  既滅應非往
 法體相如是  幻等喻非虛
 生住滅三相  同時有不成
 前後亦為無  如何執為有
 若生等諸相  復有別生等
 應住滅如生  或生住如滅
 所相異能相  何為體非常
 不異四應同  或復全非有
 有不生有法  有不生無法
 無不生有法  無不生無法
 有不成有法  有不成無法
 無不成有法  無不成無法
 半生半未生  非一生時體
 或以未生位  應亦是生時
 生時若是果  體即非生時
 生時若自然  應失生時性
 已生異未生  別有中間位
 生時異二位  應別有中間
 若謂生時捨  方得已生時
 是則應有餘  得時而可見
 若至已生位  理必無生時
 已生有生時  云何從彼起
 未至已生位  若立為生時
 何不謂無瓶  未生無別故
 非生時有用  能簡未生時
 亦非體未圓  別於已生位
 前位生時無  後位方言有
 兼成已生位  故此位非無
 有時名已生  無時名未起
 除茲有無位  誰復謂生時
 諸有執離因  無別所成果
 轉生及轉滅  理皆不可成 

  教誡弟子品第八

 由少因緣故  疑空謂不空
 依前諸品中  理教應重遣
 能所說若有  空理則為無
 諸法假緣成  故三事非有
 若唯說空過  不空義即成
 不空過已明  空義應先立
 諸欲壞他宗  必應成己義
 何樂談他失  而無立己宗
 為破一等執  假立遣為宗
 他三執既除  自宗隨不立
 許執為現見  空因非有能
 餘宗現見因  此宗非所許
 若無不空理  空理如何成
 汝既不立空  不空應不立
 若許有無宗  有宗方可立
 無宗若非有  有宗應不成
 若諸法皆空  如何火名煖
 此如前具遣  火煖俗非真
 若謂法實有  遮彼說為空
 應四論皆真  見何過而捨
 若諸法都無  生死應非有
 諸佛何曾許  執法定為無
 若真離有無  何緣言俗有
 汝本宗亦爾  致難復何為
 諸法若都無  差別應非有
 執諸法皆有  差別亦應無
 若謂法非有  無能破有因
 破有因已明  汝宗何不立
 說破因易得  是世俗虛言
 汝何緣不能  遮破真空義
 有名詮法有  謂法實非無
 無名表法無  法實應非有
 由名解法有  遂謂法非無
 因名知法無  應信法非有
 諸世間可說  皆是假非真
 離世俗名言  乃是真非假
 謗諸法為無  可墜於無見
 唯蠲諸妄執  如何說墮無
 有非真有故  無亦非真無
 既無有真無  何有於真有
 有因證法空  法空應不立
 宗因無異故  因體實為無
 謂空喻別有  例諸法非空
 唯有喻應成  內我同烏黑
 若法本性空  見空有何德
 虛妄分別縛  證空見能除
 法成一成無  違真亦違俗
 故與有一異  二俱不可言
 有非有俱非  諸宗皆寂滅
 於中欲興難  畢竟不能申 

聖天菩薩。造論既周。重敘摧邪。復說頌曰

 我在為燎邪宗火  沷以如來正教酥
 又扇因明廣大風  誰敢如蛾投猛焰 

廣百論本一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瑜伽師地開釋分門記五識身相應地

瑜伽師地開釋分門記五識身相應地

瑜伽師地開釋分門記五識身相應地.doc

459 KB, 阅读权限: 10, 下载次数: 7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5-14 1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