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541|回复: 2

最上一乘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8-11-27 13: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最上一乘


最上一乘

最上一乘

       
  
最上一乘目录  见遵生八笺
  
原心章第一
  
究竟章第二
  
实证章第三
  
破幻章第四
  
安分章第五
  
神气章第六
  
静通章第七
  
戒行章第八
  
论丹鼎   第一         论铅汞   第二
  
论真铅真汞第三        论作用成丹第四
  
论火候   第五         论造化   第六    
  
论坎离之旨第七        论内丹三要
  
玄牝
  
药物
  
火候
        
最上一乘妙道叙
    
最上一乘。乃无上至真妙道。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静为丹基。无为、为丹母。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窒、欲、惩、忿、为水火交。情性合一、为金木并。洗心涤虑为沐浴。存诚定意为固基。戒、定、慧为三要。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元混一为圣胎。性命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至士可以行之。功满德隆。直超圆顿。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今於大乘篇前。略叙一段。令学道者。莫止於大乘。必穷至最上乘而后已。盖最上乘炼一。为天性元神。大乘炼二。为神气。中乘炼三。为精气神。小乘炼四。为四象合和。最下乘炼五。为五行攒簇。欲究最上乘者。宜与圣经解。三易探原。一贯探原。易令证道。数书求之。再以性命圭旨末卷参考。即明其所以然耳。
    
原心章第一
    
八万四千法门。同归方寸之道心。故首提原心章。
    
夫心,先天地而独存。历事变,而不朽。先际无始。后际无终。廓彻圆通。灵明虚湛。所谓体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所谓用也。造物无方。灵变莫测。所谓神也。五常百行之所由始。万物万事之所由终。所谓道也。夫人未生之初。体用混融。万殊一致。虽不可得名状。心非无也。既生之后。如月当空。随水现形。各各禀受。无欠无余。圣智非增。凡愚非损。心非始有。心之静性也。动情也。动而不止,欲也。情、性、恣、三者,同出而异名也。性固善。情欲一萌。而有恶为。情动、欲萌。智诱物化。物化不已,心存无几。溺於染缘。移於习气。染习既深。昧其本真矣。圣智善返,则为圣智。凡愚忘返,则为凡愚。圣智凡愚之分。返与不返耳。返,固善也。不返,忘也。悲夫。
究竟章第二
既知道心。便当究竟。故次之以究竟章。
道也者,心也。日用常行之谓也。於眼曰视。於耳曰听。於鼻曰臭。於口曰言。於手曰举。於足曰履。饥则思食。渴则思饮。冬则思裘。夏则思葛。行住坐卧。苦乐逆顺。无住而非道之所寓。特昧性而不知耳。凡是数端。日用常行之大者。当究竟体认。果何为哉。苟知其所以然。则违道不远矣。
实证章第三
究竟此理。以悟为期。故次之以实证章。
学贵实证。道贵实悟。学非实证。口耳文字之谓也。道非实悟。情识意解之谓也。夫欲实证实悟。当坚其信心。确其素志。既坚且确。则无难焉。盖大道虚无。不可名状。无声色,接於耳目。可以见闻。无法度,授与学者。可以造进。贵在自证自悟耳。非坚其信心。确其素志。而能坐进是道者。未之有也。所谓实证实悟者。非枯坐灰心。以待其悟。当於日用常行之间。常常体认。常常提撕。及至功深。自有所得自得之妙。如获拱璧。如归大家。如大梦之初醒。如积冰之以泮。其乐不可云喻矣。儒家所谓,寻仲尼颜子乐处者,乐此者也。禅宗所谓禅悦法喜者,悦此者也。道教所谓当此之时。喜极难言者。喜此者也。学道,参禅,不得其真。而自谓实证,实悟者,是自诬也。自诬可乎。既得实证实悟。见得亲切。认得的当。通身手眼。全体金刚。一切处所。皆知下落。到此地位。将实证实悟的道理。尽情贬向无生国里。切不可执为奇特。如此方有门分相应。所以古人道。认着依前还不足。若也认着,执着,依前。只在妄想情识中。未免又被识神搬弄。引入阴界中去。辗转轮回。无所休息。学者,切宜慎之。
破幻章第四
既得实证实悟。当识破万幻。庶不为万事所累。故次之以破幻章。
一切世间。皆同幻化。以有形。故不能长久。草木禽兽之脆。蜎飞蠕动之微。固其宜也。至大者莫如天地。至坚者莫如金石。塌陷消化。皆不能免。况於人乎。若不明此身是幻。以五尺有限之躯。於天地间。无涯事务。日相应酬。加以功名利禄富贵。为身色互相前迫。精、气、神、血。阴消阳耗。而不知觉。母怪乎,渥然如丹者,时为枯黑。美矣似花。忽成树皮矣。一旦无常弃质。同於臭腐。虽亲於妻子。亦掩鼻而不敢近脾。睨而不敢视。禽兽之不若也。当此之时。不审乎生时所好所尚。果能如生敌乎。夫惟不敢敌。随业流转。轮於诸趣。生已复死。死已复生。生死相贯。备受诸苦。如循环然无有休息。是以至人。知一切物,为幻。一切物,如梦。一切物,如空。一切有为,如镜中像。如水中月。以是故尘视珠玉。鄙视轩冕。以声色如粪壤等。生死如浮沤。其应物业。如鉴空衡平。妍蚩轻重。来则应之。不来则化之。既化勿留。能转於物。不为物所转。能应於事。不为事所应。以其生也。由太虚而来。故同太虚无滞碍。及其死也。复归太虚。噫彼圣人者,果何为而然哉。识破万幻。不染诸缘。是以君子知其然也。
安分章第五
能识万幻。当知一切皆有数定。则不生希求之心。故次之以安分章。
富贵贫贱寿天分也。死生祸福荣辱数也。一饮一啄之微。莫不皆然。从生至死。一定而不可易也。安其分,则不为富贵贫贱寿天之所累。知其数,则不为生死祸福荣辱之所牵。然动无所累。静无所牵。故静极而虚。可以入道也欤。人之荣生也以有幻体。故不能不为也。苟达不为,亦达无不为,多为亦奚以为。然则奈何。曰无为无不为。斯可矣。
神气章第六
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故次之以神气章。
神者性也。首章言之详矣。然性之说有二。有天地之性。有气质之性。父母未生以前。即天地之性。万殊一本者也。父母既生之后。即气质之性。一本万殊者也。天地之性善。气质之性恶。善恶混同。以其禀二五之气。有刚柔缓急之不同。为气之说,亦有二。有天地之气。有父母之气,天地之气,真气也。父母之气,凡气也。盖人生母腹中。受父精母血而成其朕兆。所谓凡气也。混合空洞。帝真九气。而全其体段。所谓真气也。自一气生胞。二气生胎。三禀灵明仙气而生魂。性始来寄。体段未具而能灵。迨夫四气生魂。五气生五脏。六禀高真冲和之气。而生灵。体段始具。具则能动。至九月气足。十月胎圆。然后降生。上丹田,为性根。下丹田,为命蒂。白玉蟾真人曰。人生在母腹中。其脐蒂与母脐蒂相连。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及乎降诞。剪去脐蒂。然后各自呼吸。而受父母一点凡气。则栖於下丹田中,而寄体于肾。下丹田者。又名玄关。前对脐。后对肾。居脐肾中间。其连如环。广一寸三分。周围有八窍。以应八卦。前后有二窍。以应乾坤。上通泥丸。下彻涌泉。旁六窍。以应坎、离、震、巽、兑、艮、六卦。以通六腑。一身之气皆萃於此。如木之朝东。辐之辏毂也。故下丹田为命之基。天性,寄於泥丸宫。体寓于心。泥丸宫者,在人之首。明堂之间。六合之内。是谓顶门。故世称顶门为囟门也。囟即性也。囟开,皆知夙世姻缘等事。合则忘之矣。故泥丸宫。谓之性根。能知性根命蒂。始可言修炼也。天地之气亦有二。人未生之前。谓之先天。又谓之母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充塞天地。周流六虚。昼夜不息。人才受胎。便禀此气。谓之后天。又谓之子气。谓之日月发生之气。即前所谓混合空洞。帝真九气是也。其实一气耳。其气充塞人之腔子里。每日遇子时、斗柄指地。先天之气随斗柄,从九地之下发生。周流六虚。造化万物。子时非人间之子时也。二六时中。常常收视返听。顿觉身中发暖气冲然。即其候也。丹经云。生精有时。时至神知。百刻之中。切忌昏迷。天地之气既生。则人身之气同类相感。亦由涌泉,上升丹田。点化丸气。以成人身之造化。故曰形者,神炁之舍。神者,形气之主。形气非神。块然一物。呜呼。神非形气。茫然无归。呜呼。寄神,性也。寄性,命也。二者不可偏废。修性而不修命。紫阳所谓。精神属阴。宅舍难固。未免常用迁徙之法。修命而不修性。释氏所谓炼气精粹。寿可千岁。若不明正觉三昧。报尽还来。复入诸趣。所以先儒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要知性为主。气次之。是书也。予故以原心章。首之混合神炁。仙家谓之炼金丹。形喻之鼎器。气喻之药物。神喻之火候。忘机绝念。收视返听。使精、神、魂、魄、意,五者不漏。固鼎气也。昼牝夜玄。摄心一处。终日默默。如愚如痴。采药物夜。惺惺不昧。了了常知。神不外驰。其气自足。调火功也。是以圣人忘形养气。忘气养神。忘神养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彼所谓忘者。非若槁木死灰。墙壁瓦砾。懵然无为之谓也。此忘机必得口诀指示。方能明其所以然耳。若动而复静。静而复动。始为其机。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儒氏之忘也。不游于外。老氏之忘也。胷次闲常灵。豁豁地不忘。怀不管带。释氏之忘也。夫是谓之真忘。若夫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死矣。是谓众人。
静通章第七
工夫次第於此章。静则动。动则通。通则久。久则变化无穷焉。故次之以静通章。
天地之外,曰太虚。又曰太无。总谓之虚无。又谓之虚空。以其无心故也。故虚则能容。无则变化。是以物各付物。事各付事。形各付形。气各付气。使天地自相负载。日月自相运行。阴阳自升降。寒暑自来往。四时自推迁。五气自顺布。飞潜动植。自形自色。虚空一何容心焉。此虚空所以长且久也。天地大虚空。人身小虚空。人身不能与天地同其长久者。以有心。故不能虚无。若能虚无其心。神自来归。气自来复。始可言修特之法。当先谨言语。其次节饮食。再次省睡眠。此三者。修仙修佛之关键也。何为然而哉。老子曰。玄牝之门。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玄牝者,神气之根蒂也。口鼻者,神气之门户也。出息入息。长收缓放。使之绵绵归根复命。以养神气。故先之以谨言语。紫阳曰。道是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人日用发生之气。每凭虚而生。人才虚腹。便思饮食。所以养其炁也。其气既生。不能归源。则随色、声、香、味、触、法。喜、怒、哀、惧、爱、恶、乐、欲耗散之矣。故次以节饮食。简蓭法师曰。学道之士。如鸡抱卵。使暖气相绩。才有间断。赚他性命。人若贪睡。则神离于气。气无所主。奔溃四逸。欲望凝结。其可得乎。故次之以省睡眠。然后固鼎、采药之方。坐禅修幻之法。次第而行之。则外之先天母气下降。而内之后天子气上升。聚会于中田。点化凡气。日久日深。凡气炼尽。真气充实。其气油然而生。莫之能禁。自双关深入泥丸。于神交媾。所谓追二气于黄道。会三姓於玄宫。交媾之后。仍化为甘露。自玄膺而下。复入中宫。一升一降。成其造化也。但要此一动一静。然后相应。不然,则药物耗散。火候差失。所谓毫发差殊不作丹也。此皆出於自然。不可以存神运气。揠苗助长之说。同日而语。以要言之。动极生静。静极生动。一动一静。互为其用而已。如天地之妙。其动也辟。其静也翕。不辟,则不翕。不翕,则不辟。辟兮翕焉。造化之无穷焉。若静、定、工夫既极。则元阳之气自生。道法经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法华经云。身心寂不动。为求无上道。古法云。直须大死一回。绝后再生。斯言尽之矣。气之生也。乾坤震动。山岳撼摇。龙虎争驰。火风相掣。往来三宫。自升自降。盖气之始升。则为冬至。一阳生于五阴之下。於子其卦为复  。阳气渐长。阴气渐消。於丑其卦为临  。於寅其卦为泰  。於卯其卦为大壮  。节属春分。木旺在卯。真气熏蒸。是为沐浴。於辰其卦为夬  。於巳其卦为纯乾  。六阳既极。一阴生於五阳之下。於午其卦为姤  。否  。於酉其卦为观  。节属秋分。金旺在酉。真气熏蒸。是为沐浴。于戌其卦为剥  。于亥其卦为坤  。六阴既极。复变为一阳。一升一降。无时休息。二分二至。晦、朔、弦、望、五行、四时、二十四炁、七十二候。三百六十五度、攒簇于一刻之中。一刻之工夫。故有一年之节候。一年三万六千刻。刻刻摇调和。卯酉外、可以夺三万年之数。此与天地造化。默相符合。亦非执图泥象之比。当此之时。炁脉调和。精神爽快。俨如浴之方起。睡之正酣。夫妇之欢会。子母之留恋。神抱其炁。炁抱其神。日积月累。打成一片。阴尽阳纯。遂成真人。逮夫脱胎神化 。身外有身。聚则成形。散则成风。去来无碍。隐显莫测。造化不能留。阴阳不能拘。鬼神不能测。蓍龟莫能知。逍遥无何有之乡。而与太虚同体矣

 

戒行章第八
形乃宅舍。心乃主人。若戒行缺。则藩篱破矣。故次之以戒行章。
欲了向上事。须先持戒。次修功行。持戒者。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以卑自居。以谦自持。彼以恶来。我以善往。贪、嗔、痴、爱、人我是非。一切放下。此其大略。修功行者。见人饥寒。思拯济之。见人疾病。思救疗之。见人忿争。思解释之。凡可以为人方便者。皆随力而为之。力有不及。常劝人为。此其大略。苟持戒而不修功行。是厚於待己。薄于待人。则有外魔。修功行而不持戒。是优于利人。劣於利己。则优内魔。内魔外魔。皆道之障。所以古者学道之士。初发道心。使持戒行。日用二六时中。未常枉用其心。朝炼夕磨。不记岁月。成与不成。亦无取必。及其功圆行满。神炁亦壮。自然感召。巨眼宗匠。以点化之。一言半句便迹寿域。非一朝一夕之故也。今之学者。不思体质凡陋。根器浅劣。但无寸功片行。以及於人。无涵养功夫。贪、嗔、痴、爱、人我是非。勃不可遏见古人之成。如是之易。我成如是之难。遂萌妄想。侥幸点化。欲以积年耗散之炁。累岁昏乱之神成就。于片晌之间。以求出世之道。愚亦甚矣。正谓点石成金。蒸砂做饭之理也。及其无成。反生谤渎。咦,可悲也夫。紫阳曰。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斯言尽矣。
天隐之曰,神仙人也。在乎修我灵炁。勿为世俗流沦。遂我自然。勿为邪见凝滞。则功成矣。旨哉言乎。

至道至微七论要诀。
论丹鼎第一
丘真人曰。大包天地。小不容针。乃先天之物。性命之根蒂也。在脐肾之间。一日大肠之左。有一玄谷。性命始于此。呼吸出焉。受胎之所。如九峰虔侍者语一。第座曰:汝若会先师意。吾一一依先师礼。待之问答。凡数反皆不契。座曰:汝粧香来。炉烟起处。若不脱去。是不会先师意。侍者,抚其背曰。坐忘立忘。即不无。若论先师意未梦。见在昔有一僧。依一长者。安禅入定。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悉以资给。如是数年。密遣一婢。往视之。挑战之余。凝然不动。顾谓婢曰。枯木倚寒掩。三冬无暖气。婢持此语。归告长者。长者乃呵其僧曰。养汝数年。犹作这般见解。斥而去之。正坐沉空。滞寂之病也。达摩双履西归。普化摇铃升天。此岂沉空滞寂者,所能为也。又如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于是跏跌坐。身心寂不动。遍历十小劫。已得成佛道。所以释迦称赞。诸佛世尊一大事因缘。甚深难解。不可妄传与人。唯佛与人。乃能证知。舍则佛等。诸大弟子。闻佛所说。深自克责。自谓空法得证。已得寂灭之乐。不复妄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日那知寂灭。非真寂灭也。说使不闻佛法。最上一乘。秘密之藏。终止於空法而已。故圭堂曰。世尊未年说法华。所以再发重关之秘。五千退席者。乃重关前事入法华者。乃重关后事也。如如居士曰。饶伊大通大彻担板。只见一边直须****明了。方晓教外别传。圭堂如如此理。岂无深意焉。盖佛法季运世。皆以存神运气。揠苗助长之说。指为教外别传。簧鼓后学。疑团不破。遂以修仙法为而不为。甘心於沉空滞寂之域。不知侬家自有修仙显诀。特为寻常而不究竟者耳。从上祖禅师。立坐禅一法。以授徒众。至今业亦行焉。可谓暗合妙道。不然何以使之。厚铺坐褥。宽衣解带。端身直脊。唇齿相着。舌柱上腭。微开其目。常视鼻端。盖厚铺坐褥者,使形体不倦也。宽解衣带者。使气不住也。端身直脊者。使理通达气不窒塞也。唇齿相着。舌柱上腭者。使重楼无浩浩而去之患也。微开其目者。使不坐在黑士之下也。又以去昏病也。祖师为人。可为指出修仙之法。不过如是。盖佛家之说。隐而露。使学者默而会之。忽然契合。以拨便转。所以续佛慧者。常多道家之说。虽显易晓。未免以文字传之。反涉支离。适以启学者疑。所以了性命者。常不多见也。佛则谓之慧命。仙则谓之性命。其实一也。特所从言之异耳。安得圆机之士。与语仙佛之道耶。
论铅汞第二
精炁中含灵谓之铅。元神一念,感通有情谓之汞。应物之神。
论真铅真汞第三
炁无升降。息定谓之真铅。念无生灭。神凝谓之真汞。息有一毫之未定。形非我有。散而归阴。非真铅也。念有一毫之散乱。神不纯阳。散入鬼趣。非真汞也。非夙有灵骨。岂能至此。

 

论作用成丹第四
铅汞相投。合而成丹。铅汞二物。同生於一。金生水。铅生银也。水生木。银生砂也。木生火。砂生汞也。火不自生,则归之於木。木不自生,则归之於水。水不自生,则归之於金。运汞投铅之秘旨。在於忘情。情忘则性复。情复则归虚。呼吸皆在於此。呼之根。吸之蒂。是谓玄牝之门。人能虚心定息。任其自然。守固此处。久而纯熟。十月数足而成丹。即所谓婴儿也。即是我一灵真性。纯阳而不杂。非是果有一婴儿。只是一灵。无杂念如婴儿之无外想。是太乙含真气也。数足之后。灵验异常。
论火候第五
人心之动。尽则心窍皆开,阳也。闭一户而谓之乾。人心之定。夜则心窍皆合,阴也。阖一户而谓之坤。阳动阴静。阴静阳生。阳动,则精神舒畅。阴静,则昏睡僵伏。此人间常情也。古人以交媾神气谓进火。十二时中。只一时言。一日之间。行住坐卧。自然而然。凝神入气穴。便是进火。便是子时。一坐定,阳气生。即身中子时。所谓冬至不在子。夏至不在午。言下手时。便是冬至。一阳生。即火候也。只如子时定息。不出不入。神凝不生不灭。打成一片。非动非静。非阴非阳。以此工夫治炼。空气全胎。集天地之造化。亦如冬至之时。万物皆凋。外若可伤。然生意归根而胚胎。万物无穷之生意。蕴於此矣。
论造化第六
忘五官之用。息内外之机。忘中不忘。自然而然。不动中间。默默守聚。杳冥之际。恍惚之中。打成一片。只在脐肾之间。十二时中。用工不断。十月工夫。夺天地大数。古仙妙用。在乎抽添。念动而散。出乎卯门。法当抽回。使念静息定。或昏而睡。入乎酉门。法当添起。调息奋讯。太极真人。有曰,散时行坤道。土虚晦其光(光收聚)。昏时起巽风。调息任自然。试问如何见得纯阳而成丹。曰:念念更无念。对镜自相忘。不睡安有梦。神灵觉异常。神凝者。想梦自消。
论坎离之旨第七
二灵只是一灵。魂出则魄入。魂入则魄出。
人之道。首者乾之体也。腹者坤之体也。书行乾道。内之一灵升而为乾宫之用一阴入乎二阳之中。离也。夜行坤道。外之一灵降而为坤宫之用。一阳入乎二阴之中。坎也。故圣人以坤气归空。合而为一。使坎离既济於中宫。为之交媾曰,坎离於乾坤四象。分体用。坎离既交媾。乾坤体不动。体全阴阳纯。太极气氤氲。戊巳本属土。土位掳中尊。至中守正位。虚无道所寄。性情复归虚。丹成仙诏至。
  
坤以一为乾宫生三女。离居中阴,数六。
  
乾以一为坤宫生三男。坎居中央,数九。
  
坎宫之阳升。而流戊。阳土五。
  
离宫之阴降而就巳。阴土十。
  
右坎离交媾之图。鹤林子授。

论内丹三要
玄牝
悟真篇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金既返黄庭室。一颗明珠永不离。
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受气以生。实为府神。三元所聚。更无分别。精、神、魂、魄,会於此穴乃金丹还返之根。神仙凝结圣胎之地也。古人谓之太极之蒂。先天之柄。无之始。造化之源。混沌之根。太虚之谷。归根窍。复命关。戊已门。庚辛室。甲乙户。西南乡。真一处。中黄宫。丹元府。守一坛。偃月炉。朱砂鼎。龙虎穴。黄婆舍。铅炉、土釜。神水华池。帝乙神室。灵台绛宫。皆一处也。然在身中而求之。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肝非肺。非脾,非胃。非脐轮。非尾闾。非膀胱。非榖道。非两肾中间一穴。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关元气海。然则果何处也。曰,我得妙诀名曰,规中。一意不散。结成胎仙。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此其所也。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正存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坎离水火交媾之乡。人之一身。天地之正中。八脉九窍。脉络联接。虚间一穴。空悬黍米。不依形而立。惟体道而生。似有似无。若存若亡。无内无外。中有乾坤。易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书曰,惟精情一。允执厥中。度人经曰。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崔公入药镜曰。贯尾闾。通泥丸。纯阳曰。穷取生身受气初。平叔曰。劝君穷取生身处。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一作)不住。则神化无基矣。且此一窍。先天而生。后天相接。先后二气。总为混沌。杳杳冥冥。其中由精。非常之精也。恍恍惚惚。其中有物。非常之物也。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宁。人得之以圣。之精物也。
谭真人曰。开(一作辟)灏气之门。所以收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韬其光。若蚌内守。若石内藏。所以为珠玉之房。皆直指也。然此一窍。亦无边傍。更物内外。若以形体色相求之。则又大成错谬。故曰,不可执於无为。不可形於有作。不可泥於存想。不可着於持守。圣人法象。见诸丹经,或谓之圆高中起。状如蓬壶。关闭致密。神运其中。或谓之状。如鸡子黑白相扶。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弥历十月。脱出其胞。或谓之其白如绵。其德如环。中广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此固明示玄关之要。显露造化之机。学者,苟不探其玄。不顺其奥。用功之时。便守之以为蓬壶。存之以为鸡子。想之以为连环模样。若此形状执着(一作有)为有(一作无)存无入妄。岂不大可笑邪。要之玄关一窍。玄牝之门。乃神仙聊指造化之机耳。
玉溪子曰。似是而非。除却自身安顿。着落何处去。然其中体用衡权。本自不殊。如以乾坤法天地。坎离配日月。是也。参同契曰、混沌相交接。权与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则神气有所收藏。魂魄不致散乱。回光返照便归来。造次不离常在此。其诗曰
经营鄞鄂体虚无
便握元神里面居,
息往息来无间断。
圣胎成就合元初。
玄牝之旨。备于斯矣。抑又论之。
杏林曰。一空玄关窍。
        
三关要路头。
        
忽然轻运动。
        
神水自周流。
又云
      
心下肾上处。肝西肺左中。
      
非肠非胃府。一气自流通。
  
今曰、玄关一窍。玄牝之门。在人一身天地之正中。造化固吻合乎此。然愚常审思其说。大略初明。犹未得未直指。天不秘道。法传人间。太上慈悲。必不肯昧。愚敢泄露天机。指出玄关一窍。使修仙之士。一见豁然心领神会。密而行之。句句相应。是书在处。神鬼护持。若业重福薄。于是无缘。自不邂逅。斯诀虽及见之。忽而不敬。亦不过,瞽之文章。聋之钟鼓耳。玄之又玄。彼安知其然。密语曰。径寸之质。以混三才。在脐之上。约以三指。仿佛其内谓之玄关。不可以又心守。不可以无心求。以有心守之。终莫之有。以无心求之。愈见其无。若何可也。盖用之不分。乃可凝神。但澄心绝虑。调息令匀。寂然常照。勿使昏散。候炁安和。凝神入定。於此定中。观照内景。才若意到。其兆即萌。便觉一息,从规中起。混混续续。兀兀腾腾。存之以诚。听之以心。六根安定。胎息凝凝。不闭不散。任其自然。静极而嘘。如此少时便须忘炁合神。一归混沌。致虚之极。守静之笃。心不动念无去无来。不出不入。湛然常住。是谓真人之息。以踵踵者。其息深深之义。神炁交感。此其候也。前所谓元炁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此意到处。便见造化。此息起处。便见玄关。非高非下。非左非右。不前不后。不偏不倚。人一身天地之中正。此处也。采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炼在此。沐浴在此。温养在此。结胎在此。脱体在此。今若不分明说破。学者必妄意猜度。非太过则不及矣。紫阳曰。君聪慧过颜  。不遇真师莫强猜。纵有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然此窍,阳虚阴惨。本无正形。意到即开。开合有时百日立基。养成炁母。虚室生日。自然见之。黄帝三月内视。盖此道也。自脐下肠胃之间。则谓之酆都地狱。九幽都司。阴境积结。真阳不居。故灵宝炼度。诸法存想。此谓幽关。岂修炼之所哉。学者试思之。
论药物
古歌曰。借问因何有我身。不离精炁与元神。我今说破生身理。一粒玄珠是嫡亲。夫神与气精。上药三品。炼精成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此七返九还之要道也。红铅黑汞。木液金精。朱砂水银。白金黑锡。金公姹女。离女坎男。苍龟、赤蛇、火龙、水虎、白雪、黄芽、交梨、大枣、金鸟、玉兔、乾马、坤牛、日精、月华、天魂、地魄、水乡铅、金鼎汞。水中金、火中木。阴中阳。阳中阴。黑中白。雄中雌。异名多象。皆譬喻也。则果何为之药物。曰,修丹之要。在乎玄牝。欲立玄牝。先固本根。本根之本,元精是也。精即元气所化也。故精炁一也。以元神居之。则三者,聚为一也。杏林驿道人曰、万物生皆死。元神死复生。以神居气内。丹道自然成。施肩吾先生曰,炁是添年药。心为使炁神。若知行炁主。便是得仙人。若精虚则炁竭。炁竭则神逝。易曰、精炁为物。游魂为变。欲复命归根。不亦难乎。
玉溪子曰。以元精未化之元炁。而点化至神。则神有光明。而变化莫测矣。名曰,神仙。是皆明身中之药物。非假外物而为之也。然而产药有川源。采药有时节。制药有法度。入药有造化。炼药有火功。昔闻之师曰。西南之乡。士名黄庭。恍惚有物。杳冥有精。分明一味水中金。但向华池仔细寻。此产药之川源也。垂帘塞兑。窒欲调息。离形去智。几於坐忘。劝君终日默如愚。炼成一颗如意珠。此采药之时节也。天地之先。无根灵草。一意制度。产成至宝。大道不离方寸地。功夫细密药行持。此制药之法度也。心中无心。念中无念。注意规中。一炁还祖。息息绵绵无间断。行行坐坐转分明。此入药之造化也。清净药材。密意为先。十二时中。炁炼火煎。金鼎常令汤用暖。玉炉不要火教寒。此炼药之火功也。大抵玄牝为阴阳之源。神气之宅。神气为性命之药。胎息之根。胎息为呼吸之祖。深根固蒂之道。胎者,乃藏神之府。息者,乃化胎之源。胎因息生。息因胎住。胎不得息,胎不成。息不得胎,神无主。原夫,人之未生。漠然太虚。父母媾精。其兆始见。一点初凝。一念是也。纯是性命。混沌三月。玄牝立焉。玄牝既立。系如瓜蒂。婴儿在胎。暗注母气。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凡百动荡。内外相感。何识何知。何明何晓。天之气混之。地之气混之。人之气混之。但有一息焉。及期而育。天翻地覆。人惊胞破。如行大巅失足之状。头悬足撑而出之。大叫一声。其息即忘。故随性随情。不可拘也。况乳以沃其心。巧以玩其目。爱以牵其情。欲以化其性。浑然天真。散之於物,物交物。则引之而矣。胎之一息。无复再守也。神仙教人修炼。必欲返其本。而复其初。重生五藏。再立形骸。无质生质。结成圣胎。其诀曰。专气致柔。能知婴儿。除垢止念。精心守一。外想不入。内想不出。终日混沌。如在母腹。神定以会乎气。气和以合乎神。神神即气而凝。气恋神而住。於寂然大休。歇之场恍惚无何有之乡。灰心冥冥。注意一窍。如鸡报卵。似鱼在渊。呼至於根。吸至於蒂。绵绵若存。再守胎中之一息也。守无所守。其息自住。得此息住。泯然若无。离心于心。无所存注。杳冥之内。但觉虚空之中。灵为造化之主宰。时节若至。妙理自彰。药既生矣。火斯出焉。故采药之时。谓之坎离合。火出之际。谓之乾坤交。其坎离之合也。则万象内攒于丹鼎。在乎立基。百日之间见之。其乾坤之交也。则一点下降于黄庭。在乎立基。百日之后见之。当此之时。身心混融与虚空等。亦不知神之为气。亦不知气之为神。亦不知天地何如。亦不知我为甚物。如太虚之未分。如三才之未露。浑沦凝结之未凿。动静阴阳之未形。忽然一点灵光。朗如虚室生日之状。似此奇妙。非存想。非作为。自然而然。吾亦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经云,一物含五采。永作仙人禄。此金液大还丹也。此岂凡朱凡汞。五金八石。所可同日而语哉。还返之理。至矣尽矣。若不悟信。舍玄牝而立根基。外神气而求药物。不结自然之胎息。而妄行火候。弃本趋末。逐妄迷真。天弗之鉴。吾末如之何也矣。
论火候
古歌曰。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夫所谓不传者。非秘而不传也。盖采时为之药。药之中,有火焉。炼时为火。火之中,有药焉。能知药而收火。则定里见丹成。自有不待传而知者矣。诗曰,药物,阳内阴。火候,阴内阳。会得阴阳理。火药一处详。此其义也。后人惑於丹经。不能顿悟。闻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二十八宿。六十四卦分野。日月合壁。海潮升降。长生三昧。阳文阴武等说。毕欲穷究何者为火。何者为候。疑心一生。种种作相。虽得药物之真。懵然不敢烹炼。殊不知,真火本无候。火药不计斤。玉蟾云。火本南方离卦。离属心。心者,神也。神,即火也。炁即药也。神不乱炁归神。以火炼药而成丹者。即是以神驭气而成道也。其说如此分明直截。夙无仙骨。诵为空言。当面错过。深可叹息。然火候口诀之要。尤当于真息中求之。盖息从心起。心静息调。息息归根。金丹之母。玉帝心印经。所谓迴风混合。百日功灵者,此也。入药镜所谓起  风。运坤火。入黄房。成至宝者,此也。海蟾翁,所谓开合乾坤造化枢。锻炼一炉真日月者,此也。丹阳子所谓神火夜煮铅汞髓。老龙吞尽祝融魂者,此也。何则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必以神驭气。以气定息。橐龠之开合。阴阳之升降。呼吸之出入。任其自然。专气致柔。含光默默。行住坐卧。绵绵若存。如妇人之怀孕。如小龙之养珠。渐采渐炼。渐凝渐结。工夫成就。打成一片。动静之间。更宜消息。念不可起。念到则火炎。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冷。但使其,无过不及操舍得中。神气相抱。一意冲和。包裹混沌。斯谓之火。种种相续。丹鼎常温。无一息之间断。无毫发之差殊。如是炼之。一刻有一刻之周天也。如是炼之。百日谓之立基。如是炼之。十月谓之胎仙。以至元海阳生。水中火起。天地循环。造化反复。皆不离乎一息也。况所谓沐浴,温养,进退,抽添,其中皆密合天机。潜符造化。初不容吾力焉。无子午卯酉之法。无晦、朔、弦、望、之节。无冬至、夏至之分。无阴府阳火之别。若言其时。则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若言其妙。则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节候。一年之工夫。可夺天地三万六千年之气数。要知慢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此平叔知的言也。
书夜屯蒙法自然。何用孜孜看火候。此高象仙之确论也。噫,圣人传药不传火之旨。尽於斯矣。若谓之,药自药。火自火。则吾不知也。神无方。易无礼。夫所谓玄关一窍者。不过使神识气。使气归根。回光返照。收拾念头之法耳。
玉溪子曰。以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者,是也。夫所谓药物火候者,亦皆比喻耳。盖大道之要。自然而然。不假造作。凡属心思意为者,皆非也。但要知人身中自有个主张造化底。且道,至今何者为主。若能知此。以静为本。以定为机。一干旋顷。天机自动。不规中,而自规中。不胎息,而自胎息。药不求生,而自生。火不出,而自出。莫非自然之妙用。岂待吾存想持守。苦已劳形。心意为。然后为道哉、究竟到此。可以忘言矣。明眼者。以为何如。谨再识于篇末。

后跋序
盖此书所言。天道,人身。俱折衷以晰之丹法,炼则。悉取天以示之。虽不甚契全体大用。一贯之旨。且能详明三乘,万法,众殊之原。不为丹书巨擘。可作蓬岛宝筏。固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之言。然,但有自皇极穷至太极。终缺无极之道。由小乘而究至大乘。毕缺末后一着。即功行至极。仅返蓬莱神仙之位。难复维皇天仙之品。以篇内所言。神仙由地仙之法。功行不已所得。天仙又自神仙之则。复功行不已所致。然终是地仙之法。神仙之则。毕竟非天仙之道。第一之义。即正阳所言。亦未尝谬矣。
夫其言道之次序。自渐法,而循入顿法。非论性之圆觉。因知止,而修炼得止。吾尝闻行某路,而乘某载。树何花,而结何果。理必然矣。若谓由蛇穴,以生神龙。自鸡巢,以产丹凤。事未有也。故於彼处之言。恐人固执。而寻不揣鄙陋之识。妄附至道之名。非心烦技痒。欲逞己见。由是志於道。愿复至地。如或疑之。且即洞宾一事证之。
夫洞宾后遇黄龙禅师。而吕自号,云水道人。祖问吕曰。云效,水枯,何物现形。吕昧其义。即拜求教。祖曰。云笑则青天现形。水枯,则黄龙露面。吕闻斯言。如阳德破暗。雷霆惊梦。既而沐浴焚香。拜师傅授。夫祖则由二言以阐微。而吕即唯豁然而贯通。至于口诀消息。运用法则。此乃天机秘授。芸篇不载。竿头进步。而吕遂吟曰。
敲破铁瓢击碎琴    铅汞龙虎费找寻
自从一见黄龙后    始知平生错用心
  
不愧二言真诠。妄释注禅微秘旨。夫云消则克四非,而人欲尽净。天现,则复各礼,而天理流行。水枯则明露戊巳。龙出,则显现金性。盖乃先传克已私。而四非禁勿。复各礼,而时中自适。次而明指中央戊巳。乃天人之宝地。直点人天觉性。乃希夷之金丹。遂而秘授口诀消息。运用法则。于是下学,夫明德,新民,而知所止之地。时学上达。由定,静,安,虑,以得所止之天。物已格矣。则道通天地有形之外。知亦至矣。则思入风云变态之中。外形,则正南面以恭已。内机,运浩气以塞天。是乃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诚意正心。以养大体。克已,复礼。而要天爵。因而圣敬日跻以克明峻德。昭事上帝。而缉熙敬止。学而时习。顾諟天之明命。信而好古。而窃比於我老彭。至于人欲尽净,而天理流行。及其至也。致中,则天地位焉。致和,则万物育焉。若夫鸢飞戾天。而鱼跃於渊。上下与天地同流。凡圣炼乾坤一体。功之造化。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性之光明。实堪比日月之光辉。及其不测。质诸鬼神而无疑。考诸循序。譬如四时之错行。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岂非最上乘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果位至极道也。且与天地并立为三。契佛祖贯而归一。岂非第一。义末后着乎。奉道之士。忖之度之。是耶非也。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信乎疑乎。玄而又玄。妙乎更妙。然也否也。是乃圣教犹而。至道若是。若彼佛老二教。若合符节。不过殊途合辙。大同小异。譬如溶金作器。化水成冰而已。如复惑之。试观性命圭旨。末卷一书。则信吾人矢口之不讹矣。然而亦不过狗尾续貂。鱼目混珠也已。是叙欲就有道而正焉。奈耳识甚迩。望赐郢斵以餙焉。叹肉眼不识。姑寄於斯。侯缘指南。倘邂逅相遇。则促膝以谈心奇缘途逢。则倾盖而结语。同志於道者。莫辞饶唇鼓舌。匡扶大道。休效碱口寡词。不度人烟。得志固当为天下之雨露。不遇,亦可效渭滨之大公。斯时也。人伦将废天道殆兴。当乘时持木铎以警天下。多口不理。大道难绝。受天德渭帝臣其如予何。德修谤兴。道高毁来。自古已然。莺鸠笑鹏。燕雀识鸿。於今不改。井蛙不信天大。蜀犬会吠日光。天於彼何诛。管中窥豹之流。瓮里醯鸡之类。人即犯而不校。同志者。观读之后。当鼓舞精进未道者。披阅以毕。亦宜寻途守辙。应尔方与穷理尽性。以致於命之道。庶乎其不差矣。
是望。有偈诗证。
偈云
秘藏心印未后着     圣佛祖师暗传学
最上乘止达摩后     钟离之后大乘消
诗云
洞滨自号云水真     黄龙指点识原因
百尺竿头须进步     一吸气贯自归根
定静暗虑循循入     气神虚道渐渐新
玄外有玄妙外妙     学者削删固执心
[]
光绪乙未年鹊桥月津门居士悟性子因重录而偶叙於格物斋之南轩

 

 

 

 

 

                                                                                         

最上一乘.doc

64.5 KB, 阅读权限: 10, 下载次数: 27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08-11-27 15: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个说明就好了,感激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08-12-20 16: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分享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5-29 04: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