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609|回复: 10

求力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8-11-3 17: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求力的基本步骤
  
  求力是通过锻炼使自身获得拳术的力。这种拳术的力是指人体各部本来所具有的力量,按照拳术技击的目的要求进行熟练运用。因不同的目的,使人体产生各种不同的用力方法,各种不同的用力姿式的不同的力量大小,以致形成不同的用力习惯。比如举重和摔跤两种运动,都是要通过作力来完成动作的,但它们的用力方式就有明显的不同,举重运动员从上举重量上来说,要比摔跤运动员更有力,但如请举重运动员参加摔跤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原因就是以上所说用力方式不同造成。甚至赛跑,跑百米的运动员和跑马拉松的运动员也不能互相替代,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拳术技击中由于有它特殊的运动目的,要求运动员有特殊的用力方式,并形成自已,用力习惯。这种用力习惯要通过一定的锻炼才能取得。在意拳中是通过站桩的方法来达到求得拳术力的目的。在此以一桩为例来介绍求力的基本步骤。
  
  一、浑圆桩的姿式
  
  人体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齐,足尖向前,面向正前方,两目平视,头顶微悬,下颔微收,两臂在肩的同一水平抱合,掌心离胸一尺左右,两距离15CM左右,肘微下垂,二臂如环,胸部微收,脊柱正直,膝关节自然弯曲,胯回收,臀部微后坐。
  
  此姿式取名浑圆桩,浑圆即混元,也就是混沌的意思。混沌守一,无有分别。故此桩从姿式上来讲,不高亦不低,不伸亦不缩,不长亦不短,不前亦不后,不左亦不或,虽说是两足肩宽,两手距离15CM左右,又不能精确度量,称之为“不着象”。从意识上来讲,无去意亦无来意,无伸意亦无缩意,无有一意,只一站而已。正因为此桩混沌不立一象,亦无有一动,所以它包含着一切运动变化的可能性。我们知道一切运动都是在空间位置变化过程中实现的,比如说手臂向前伸出这一动作,只有当手臂弯曲时才能进行。如果手臂已经伸直,那么就无法再佬这一伸的动作了,所以说伸后不能更伸,同样曲后也不能更曲,其它运动亦是如此。在拳击中,如拳手已将拳向前击出后,便不能再向前击出,只有将击出的拳头收回后才能再次击出,就是这个道理。这说明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一个姿式的确立,本身已经限制了随意运动的可能性。意拳为了能使人体充分掌握一切运动的可能性,认识了浑圆桩,并以此桩为一切运动的出发点。
  
  二、去浊求整
  
  浊是指浊力,整是指整力,去浊求整就是要通过站桩的方法,首先将浊力换成整力,这是指将人体的两种不同的用力方式进行改换。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用力习惯往往是屏气努力、局部肢体肌肉持续收缩,这种用力习惯不符合拳术的要求。屏气后呼吸停止,不利于身体的气化反应,局部用力,人体质量不能整合,肌肉持续收缩不能形成力距。故此称这种用力方式为浊。为了改去这种不良用力习惯,就要经过去浊求整,旧时称作桩法换劲。整的用力方式是在未用力时保持整个身体放松,呼吸自然,当用力时,精神高度集中,全身肢体统一协调,肌肉同时向同一方向收缩,向同一目标施加作用力。以前称这种用力方式为六合。即内三合:习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合者合而为一,内外皆合即整体为一。所以在意拳中首先明确一个整字,不再一一求索部分之合与不合。
  
  如何进行去浊求整呢?先如前文所述,站如浑圆桩的姿式,然后开始求一个“松”字,就是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念中也是只有此一“松”,为甚么要松呢?此为以无观有之法。在前文中已经谈到桩法重在体认,就是要通过锻炼,自身得到切实的感受,此时去浊求整,就要体认整的感受。整是指人体的机能状态高度统一协调,它包括两种身体状态,一是整体放松状态,一是整体用力状态,在整体放松状态或整体用力状态时以及在这两种状态互相变化运动中,始终受到精神意识的统一控制,所以称之为整。由于初学意拳者浊力未去,因此无法体认整力。就如同口中含有一粒糖,此时再吃哈蜜瓜,那么这哈蜜瓜即使再甜,你无法品尝出它的滋味了,原因是口中已经有味,便不能更觉它味。故此有中不能更有,只有无中才能观有。练拳也是这个道理。所以练意拳第一步就是要去浊求整,而去浊求整就先要有个“松”字。只有当全身放松进入无的境界,才能进一步体认到整。也有些朋友将这个“无”理解为绝对的空无,这是不对的。这个“无”实际是“有”的一种状态,就如同音乐中的休止符,书法绘画中的布白,围棋中的空一样,运动包括松、紧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都是运动的存在形式,互相对立统一的,如果失去一方,那么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由于初学者不易一下就掌握全身放松,可先采取顺序放松的方法进行练习。假设在全身划三条线;第一条线由头顶起,经颈、肩、肘、腕、到手指端。第二条线由头顶起,经颈、背、腰、股后侧,足跟,至足尖。第三条线由头顶起,经颈、胸、腹、股前侧、胫、至足尖。按这三条线的顺序,自我检查一下是否都放松了,如都已放松,便可以去体认整体放松的滋味了。如果哪一部份还是找不到松的感觉时,可有意识地先让这部份肌肉用力收缩,使这部分先取行紧的感觉,然后再行放松,此时便可由对比中体认到松的感觉了。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此种求松的方法皆为权宜而设,当你没有掌握整体放松时可以一用,待你已有松的体认后,就不要再用这种方法去求松了,而是只要一站,便已得松。全身皆松,便是一整。当你很好地去体认这个松整时,感到全身如同水中漂木,荡漾在轻柔的波浪中,随波摇晃。有了这种体认就说明你去浊求整的目的已经达到,可以进入下一分阶段的练习了。
  
  三、单向求力
  
  我们知道,运动包括松紧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又要求在整的基础上来进行,有了前面所求得的松,于是有了向紧变化的可能,待到由松变为紧之后,由于有了紧又可以再变为松。运动就是在松和紧这两种状态间不断变化进行的。松的状态如像空间坐标中的原点,浑圆为一,所以求得一松便可以了,而运动的紧则是从这一原点上向各个空间方向上力的运动变化,它的运动变化的可能性是无限多的。因此要一下子掌握整个空间方向上的整力运动是不可能的,所以意拳采取空间解析方法,先求掌握空间中三个主轴上的整力运动。这三个方向上的求力也只一个方向一个方向地逐步进行,所以在本节中先进行单向求力,以下谈谈具体练习方法:
  
  仍是以浑圆桩姿式站立,进入整松状态。求松时眼睛可睁可闭,而此时一定要睁开,两目平视,在正前方确定一目标点。可以是一棵大树,或是一根旗杆,或是其它什么东西。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目标点上。双手仍合抱于胸前,假借是抱着一个汽球,因为汽球很轻,所以整个身体仍是很松。但已开始向紧的方面变化了,在意念中也是有区别的,刚才是无,此时已有了抱意。这是通过逐渐诱导的方法,由松慢慢向紧转化。抱住汽球后,整体向前,意将此汽球送往目标点。待已有去意后,再将汽球从目标点拉回来。如此在二点间进行往返。此二点正是决定一条直线,在一条直线上有两个方向上的移动。有一点要说明一下,就是这里所说的推拉,全是意中之推拉,也就是说,主要是在思维意识中做推拉之想,便已达到目的,称之为“用意不用力”。这名话常使初学者发生误解,认为意拳不用力,只要用意一想便可达到运动目的。这是不对的。意拳所的意仍用力之意,就是用意引导身体如何正确用力的意思,不用力是告诫学员在没有掌握以意用整力之前,不要盲目用浊力。这名话是针对进行单向求力的学员当前的情况来说的。在意拳技击中,每一意念都是在引导身体进入一种用力状态。前文所说的松是一种用力状态,这里说的推拉也是一种用力状态,这种用力状态从外形上看来,没有做任何动作,但由于意念中的变化已引起了整体轻微的肌肉静态收缩,已有了力的改变,也就是说,已开始向整体紧的方向上运动。由于这种变化非常细微,因此更需练功者要细心体认,今后所有的紧的运动能力,都要从这里逐渐生发出来。先师所说:“意为力之帅,力为意之军。”就是在说明意与力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当单向的推拉练习进行了一段时间后,练习者可感到桩站好后,推拉之意念一起,身体整个张力均匀变化,有如船帆在徐风中,各处受力均匀,并随风力变化逐渐增减,有此种体认,单向求力即已完成。
  
  四、经过前一阶段的练习后,我们已经获得了单一方向上整体用力的体认,现在要将单方向上的这种能力扩展到多方向上来。因为你已经有了单方向求力的经验,所以在其它方向上求力就会容易得多。当前后向上求得整力后,便可在左右向上去求,左右向上求得后,便可从上下向去求。在三个主要方向上完成求力后,便可进一步扩展到45度的方向上,在意拳中称为“力要八面出锋”。这“八面”是指平面中的四正向、四斜向。从运动理论来讲,还应有上下向以及上下斜向。应包含三维空间八个象限中六个自由度的全部运动。由于拳术技击的对抗双方是站在同一地面上,双方在水平面中相互作用运动的机率较大,所以仍称之为八面出锋,但练拳者要知道,绝对的平面运动是没有的,多数动作的用力方向都要与水平面成一夹角,这就已包含子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因素了。因此大家不要被八面出锋所囿,在练习中稍加留心便可掌握多方向上的整力运动了。
  
  五、求浑圆力
  
  通过单向求力和多向求力,我们已能体认和掌握在任一直线上两个方向的整体用力。但每一方向上的用力仍是以单操形式进行的。因为这种单纯求一向用力的方法习拳者容易掌握,能够尽快得力。在实际技击过程中,用力则不总是单向的,而是在整个空间里随时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就要求我们在空间任一方向上皆能随时随意运用,这就必须平时练就随时在各个空间方向上的用力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之为“浑圆力”。这个浑圆力是求力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同大家谈谈求浑圆力的方法。在能够掌握单向用力后,先进行两向转换。何谓两向转换?就是将求力过程放到两个不同方向上,如先做前后向的推,当取得推意后即换作左右向上的搬,当取得搬意后再换作推。开始练时由于取得一向整力后,换为另一向整力不容易马上得力,所以开始时速度可以慢些,待有了体认后,再逐渐加快速度。等到在两个方向上能够随意变换后,再求其它方向上的变换,当几个基本方向上的变换都能进行后,即可进行任何方向上的随意变换了,变换速度也不断提高。当变换速度相当高时,瞬间已经过了几向变换。以前单向求力时是一向一意,此时已无一固定意念可得,从而从有向进入无向,从有意进入无意,获得了生生不已的浑圆力。先师在《拳道中枢-试力》一文中说到:“余据四十余年体会操存之经验,倍感各项力量都由浑圆扩大、空洞无我产生而来,然浑圆空洞亦都由细微之棱角渐渐体会,方能有得,是以吾又感天地间一切学术
,无不感矛盾同时,亦感无一不是圆融,统一矛盾,始能贯通,方可利用其分工合作,否则不易明理”。此段论述,精避地阐述了浑圆力的产生过程,以及从哲学理论的高度如何去理解它。求浑圆力的过程,是意拳训练中的一大关键难点。很多习拳者至此便停滞不前了。据以往教学经验看来,主要是因为急于求成造成的:单向求力尚未有得力体认便去追求浑圆力,其结果是欲速而不达。其次,更由于有的学员对从有向到无向、从有意到无意的道理,不能达到心悟境界,因此在实践中就会感到困难,在此提高请大家予以注意。
  
  六、求争力
  
  求争力这一部分内容本当在单向求力中就向大家介绍,由于考虑文章按空间顺序叙述比较便于明了,所以放在此处向大家介绍。在单向求力一节中,主要讲的是如何将自身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因此要在环境中找一目标,建立假借联系;而求争力则要求在与外界建立联系的同时,本身肢体内部亦要建立一个整体的空间联系。这便是求争力的目的。求争力的过程,也是从单一到综合,最后形成整体的争力。何谓争力?争就是争夺的意思。比如二人争夺一物,都向自已一方用力,从而形成二人间的平衡,二人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形成一对力偶,所以争力也称为二争力,只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争力,不是同别人来争,而是自身的两个部分之的争。将我们的身体做为一个力学体系来看,那么任何方向的用力也都是以力偶的形式出现。任何一块肌肉收缩用力,都造成人体质量向相反二个方向运动。比如向上跳这一动作,可以理解为用力向上跳,也可以理解为用力向下蹬,其运动结果是一样的。换句话来说,就是想要向上运动就必须向下使劲,要想向前运动就必须向后使劲。意拳中称之为“前手打人,后手用力”,“打人全凭后足蹬”。都是在说明这个道理。争力的训练就是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双向用力的意识和习惯。在向前推时就会同时想到向后蹬,向下缩身时就同时想到往上提腿,等等。具体练习方法是先在人体的二部分之间建立争力关系。比如站浑圆桩时两手抱在胸前,在行抱意时,两手同时向一起挤,其意如同要将所抱这汽球挤破。此时为合力,称为合争。同时又要知力皆二向,故做挤时亦做撑,做撑意时两手同时向外撑,其意如同要将一圈套在手上的毛线撑断。此为分力,称为分争,如此合时有分,分时有合,从而建立了两手之间的争力联系。然后再在手与头之间,手与足之间,足与足之间,以至全身任意两部分之间,都建立此种争力联系。当全身争力皆已求得之后,可以说是自身内部之力亦成浑圆,因此说浑圆力求得时,内外皆浑圆为一,已具有做任何动作的能力了。
  
  七、求增力
  
  通过求浑圆力,使我们人体的用力意识和用力习惯都得到了改造,可以说是已取得了质的变化。在前文中曾谈到过,意拳以意念为主导,同时又要知道意是用力之意,物质的运动要物质的力量作用后才能引起,世界上没有一种事是不用动手,心中一想便能实现的。所以意拳锻炼最终要落实到物质的力上,任一事物都包括质与量二个方面,取得了浑圆力,即已解决了质的问题,现在来谈量的问题。我们知道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以相应的作用力,在技击对抗中,为了使对方产生自已希望的运动结果,就必须向对方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同时对方也要用力使运动朝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最后运动朝有利于哪一方变化就取决于哪一方使的作用力更大些。在武术中称之为“一力降十会”。就是说,你用力方法再合理再巧妙,但由于达不到量的要求,也是没有用的。因此在意拳技击中,不但要求用力方法合理,而且要求具有更大的力量。在本节中再来谈如何增力的问题。在一般运动种类里,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更大力量,大多是采取对抗式的锻炼方示。即设置一重物,然后将此重物举起、放下,在同一直线反复多次的往复运动,以对抗地球引力,肌肉在每次对抗中收缩,以此来刺激肌肉细胞增生,从而获得更大的力量。例如举杠铃、哑铃等等。这种锻炼方法在一般运动项目中是可取的,但在拳术中就不能满足技击要求。因为技击对抗是随时根据客观情况变化来调节改变自已的用力状态的。它除了要求有很大的灵活性,又要求有极快的速度。而单一对抗式锻炼,虽然力量有所增大,但却失去了灵活性和速度,而且大多是呈持续用力状态,这样对培养瞬间向外传递打击力显然是不利的。所以在意拳中不采取这种力量训练方法。意拳中如何进行力量训练呢?我们知道,人体骨骼肌皆以拮抗形式成对出现。有一伸肌,便有一屈肌。同样道理,人体动作有伸就有屈,有前进就有后退。因此意拳采取自身拮抗的方法进行力量训练。在争力的基础上,通过假借,令每一意皆呈两向。比如抱着一个球,就要同时想到,即不能让球掉下去也不能将球挤扁,即不能让球涨大,也不让外力将球压小。从而形成一组拮抗肌同时收缩,以此达到引起肌肉对抗收缩的目的。如何使收缩力增大呢?这又不能离开假借方法。要通过轻重假借来达到这一目的。如假借抱一汽球时,即为轻,身体肌肉只要轻度收缩即可完成。如要假借抱一铁球时,则为重,此时身体肌肉非要大力收缩才行。通过轻重假借,一方面自身有了轻重不同的力量体认,同时也是达到了运动力增大的效果。因为这种力量锻炼是在浑圆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不但能使力量增加,同时保持了充分的灵活性和速度。只是在训练中必须假借真着,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否则不能成功。这正是先师称为:“从虚假中求实际”。不经过长期的身体力行,就无法体会到它的奥妙所在。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7: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稍节论 断手中敢于把胳膊支出去伸向对方,保持这种间架不但可以有效地阻止对方的进攻,而且能够利用最佳时机做动作打击对方,如天网一样把对手罩住。可以说遇到真正掌握这种功夫的技击家你根本没法动,怎么变化都挨打。但能够这样做的拳手,需具备王芗斋先生说的刀、锤、勾、叉一起用的功夫,更重要的是梢节上要有活儿,也就是梢节要重。  关于梢节的概念,以臂分可分为手掌到腕部为梢节,小臂为中节,大臂为根节,在推断手中,自身所发出的力要通过各关节直接毫无保留地传递到对方的身体内。在力的传导过程中,任何关节支撑不住都等于无效(至少会减小打击力),稍节没有力量,就等于自己的胳膊短了一节。如何去锻炼梢节,很少有人谈过,意拳家李荣王先生给了我精心的的指导,现就李先生之传授和我自身的体会为大家介绍一下初级求得稍节重的方法。 (l):站混元桩或技击桩时,设想左右手各握一个小汽球,在手捏紧汽球时,手指掌各关节都随之拉紧,手松开汽球时手指掌各关节随之松开。但切记一定不要真的使劲去攥,一定要作到形松意紧。 (2):练习腕关节的挣。设想对方用身体贴住我的拳头或用双臂搭住我的小臂,我的拳头贴住对方的身体,感觉对方贴瓷实了以后我的腕部突然一挣,对方腾空而出。开始时腕部可以微挣一下,真正里面有了感觉外面形式是看不出来的。但作用在对方身体上威力会很大。当然不光是稍节挣,浑身各共节无处不挣,对方贴住你身体任何部位你都可以在身体不动的情况下把对方击出。这才有能力在断手中作出不抡拳头,否则都是纸上谈品。利菲尔德和泰森之战大家都看得很清整楚,霍的拳头放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随时发力打击对方,而且份量很重。 (3):每次练功后可以作一些轻微的发力练习,设想拳头是一把大铁锤,手腕和铁锤间有支弹簧,用身体整体力将铁锤撞出。设想被击中的人或物粉碎。这种轻微发力每日练二十次足够(切记:任何发力都应以自然为主,真正好的发力是非常清灵、透亮的)。 (4):练习试力。作走步试力时设想左右手各是一把大铁锤,拳头是懂,手臂是锤柄,对手向我疯狂进攻,我用铁锤随之一架,对方臂断,或对方出拳发而未发时我以铁锤重击其胸或头部,对方倒地不能再战,这样左右手交替击出(切记:练拳之初可以设想击敌的头或胸部,但练一段时间以后就要想不论我击中对手任何部位,对手都应拨根而起)这以后可以练习活步试力,上下左右前后的轮番击出。练拳初期可以尽量多练一些梢节的功夫,比如上班乘公共汽车或走路都可以设想双手提着两把铁锤。   用以上方法练一段时间以后你可以在别人身上验证一下,在拳头击中对方的一刹那力量会一下进入到对方的体内。再以后开始练习肘关节、肩关节、腰关节等,并不是梢节重了就可以不练别的了,局部不能等于整体。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8: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意拳摩擦步   谈到话步试力不能离开摩擦步。摩擦步作为意拳的基本步法,其精髓是出入轻灵,稳健,动作缓慢摩擦而行,一动一静无不矛盾,奥妙尽在其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与人技击时,距离,空间及意图不易把握。虽有很好的力量却难于实施,甚至体壮如牛者亦招惨败。   芗老曾言:手法好不如身法好,身法好不如步法好,足见练步的重要,而摩擦步的训练,帮助我们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摩擦步实际上就是脚与腿的试力,站桩待有了一定基础后。走走摩擦步,把手上与身上的假借之实感,体内之活力,延至脚与腿,使上中下圆融一起,形成“涉水而行”,落步六争,虚与实永不失协调,稳健中寓飞动。擒与纵不失端庄。开始脚下假借一小圆实球,前进与后退来来回回不离脚心的滚动。一收一放。体会盘中之钢珠那样动荡不已。灵变不定。待熟练以后,再假借一新的意念。脚下不在是实球而变为一小氢气球,来来回回体会风力对其作用,并与之应合,犹若残风卷席之势,整体流变,体会那种“粗与细”的悬珠之味。摩擦步有了相当基础以后。双手可前可后,可上可下,亦或齐出双进配合摩擦步进行活步试力。活步试力可以先从上下力训练,双手俯抱的前,手心向下。手腕上凸,以加强扛杆之力。身子下靠,做到欲吐先吞之势。双手下按时,手腕变上凸为下踏。此时提起一脚缓行并步于另一脚踝处,脚心含空,形若鸡腿步。此步令对方不可琢磨,这一步可能是进也可能是退,或左或右,总之虚即是实,实即是虚,“难知如阴阳”。同时手的下按与身的上升,应协调一致,互为矛盾,以增强上下主轴之力。神要活,意要远,若有外界刺激则奋力相搏,双手一上一下齐身而进,动如闪电。若追求健身之法,则不立敌意之刺激,步法要缓馒,身体一起一伏犹如白鹤戏水,舒适与自在。这就是为什么爱好者日增,意拳乃老少皆宜。养练并举之大道。 ----------------------------------------------------------- 意拳(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 笔者:本文所述之乌龙卷臂试力是由林肇仑先生亲授的,属意拳(大成拳)早期比较重要的训练功法,钩挂试力就是由乌龙卷臂试力演变的。据林师讲此试力是六十年代中期由杨德茂先生传授的,八十年代后期林师到珠海,幸遇师伯韩樵先生,又得韩先生点拨。韩、杨二位先生都十分重视乌龙卷臂试力,所以林师对此试力有很深的体认。林师在教学生试力时,往往是先练乌龙卷臂试力。待有一定基础后,再练习钩挂试力,实践证明,这样进步反而更显著些。 乌龙卷臂试力又称“进退卷臂”,是意拳(大成拳)中比较重要的试力功法。王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中云:”意拳之正轨,不外古势之老三拳,与龙虎二气。龙虎二气为技,三拳为击“。乌龙卷臂就是其中龙法的基本功法之一。 乌龙卷臂试力的基本运动形式为浑元桩的向内、向上的撑抱拧转、外翻为大天星桩,再由大天星桩往回卷、往内、向下的撑拧裹抱变为抓球桩,再由抓球桩变为扶按桩。其练法如下:下肢站成丁八步,两手前伸,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心向下,手指自然撑开,两手相距25厘米左右,目视前方,然后,两手外旋180度(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至手心斜向上方。运转中要始终保持肘部外撑。动作不停,两手由斜向上,往回、往内扣腕裹卷内旋90度(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同时配合手部的运动,后胯往后指,前膝前顶降低身体重心,身体微坐。然后两手外旋90度至手心向下,肘部依然保持外撑,同时后胯往前催,前脚踩实,头与两脚相挣,两手向左前方缓缓推出(要有顺力逆行之意)。如此往复不断。左右可交换练习。以上为乌龙卷臂试力的定步练法,待动作熟练后,可结合各种步法进行进、退活步练习。试力的意念:设想自己站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之中,双手如龙身,如神龙游空,挟风裹浪,百折不回;又如巨龙潜底,旋转起伏不已;更要有蛰龙振电直飞之神气。日久功深,自能感到身形矫健,神形力具,达到动若腾蛟,形如流水,忽隐忽现,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之境界。 练习此试力的要求: 1、先求舒展,后求紧凑。练习中要求形体放松,始终保持三角支撑,依靠身体的整体运动来带动两手做乌龙卷臂试力。初习时动作的外形可略做大些,待动作熟练,有所体会时,动作外形再逐步做小,这样更易体会试力的内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在漫中体悟。很多初学者在练习试力时,不知不觉就将动作做快了,哪知欲速则不达,很多感受就会漠然滑过,虽下了一定功夫,但收效甚微。要知动愈微神愈全,动作越小越慢越有效果。练习时动作宜缓慢,要做到有欲行又止,欲止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 3、要做到“出入螺旋”,林肇仑先生常说:“乌龙卷臂要在‘卷’字上作文章”。因为与其它试力相比,乌龙卷臂侧重上下、左右的撑拧、裹抱、螺旋。练习时要求肩撑肘横,做到逢节必凸,逢曲必夹,两手回卷时要边卷边挂,有外撕之意,重点体会手腕、前臂在转折中的细微变化。 为加深大家对乌龙卷臂试力的理解,现将王芗斋先生有关论述摘录下来,供大家参考:“其为物也,能伸能缩,能刚能柔,能升能降,能隐能现,不动如山岳,动之如风云,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气如四海,玄曜如三光。度来势之机会,揣敌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中处静,以进为退,以退为进,直出而侧入,斜进而竖击。柔去而惊抖,刚来而缠绕。缩骨而出,放劲而落。缩即发也,放亦即缩。甲欲透骨而入髓,发劲意在数尺间”。 ------------------------------------------------------ 大成拳绝技——圈拳   大成拳最基本最厉害的拳法,无疑是圈拳。笔者初次与人切磋时使用的就是圈拳;当对方直线猛攻而来,我有感即应,身步闪划弧线,足走马观花圈步,同时,圈拳猛然横击对方,对方当场被击倒。   对于初试身手的大成拳技击者来说,圈拳无疑是避其尖锐、击其虚弱的最保险最有效的拳法,因为直线对攻对于没有实战经验的初次搏击者是非常危险的。即使是实战经验丰富的老手直接与敌以攻也难以保证万无一失,尤其是遇到年轻气盛、点击密集好像机枪扫射的拳击手时便显得很困难。如果没有很好的步法和全身摇转高频率运动旋转切削的功夫,在敌人密集的枪火下很可能被击中,甚至被击得晕头转向。对于肩架还没有形成本能的大成拳搏击者更显得受制和被动。   而圈拳正是迂回到敌人侧面以奇制胜的最有效方法,当然,并不是说圈拳不能进行正面攻防,只不过侧面进攻效果更好些。故此,圈拳对于大成拳初学搏击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圈拳也是以奇制胜、以巧制胜的绝技典范。   下面来介绍一下圈拳。   在进入圈拳练习之前,首先必须有站桩、试力的基础。圈拳不能当“招”来练,否则将舍本逐末,也练不出真正厉害的圈拳。所以奉劝那些急于求成者,切不可忽视基本,古人有“入门先站三年桩”,即是此意。古人也有所谓“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之论。   丁八步站好技击桩,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在式为例。左足在前基本直顺但稍稍内扣,右足约斜成45°角,两脚前后相距约在下一身距离(步距不可过大,步大则不灵;也不可过小,过小则不稳),两足左右相距膝顶裆争。身体重心四六分成,四肢肘、膝关节角度量钝角。手指张开,虎口撑圆。眼光坡视前方。左右二臂合围抱住,意如抱树,两手之间约头宽。身躯呈45°角,此乃中华武学最佳角度。站好以上技击预备桩后,稍立片刻开始发拳。先发左圈拳,身躯变面到小面 15°角,左拳由左向右弧形圈击目标,到目标时,由掌变拳,意如捏碎掌中鸡蛋,所谓“去时撒掌,着敌成拳”,以增加拳击硬度、力度。圈拳是由外向里击打,与横拳、削掌相反,至力点时,形成 浑圆争力,尤其是上下枢纽之争力。   发圈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力由腰脊而发传到四肢,以身带手,不可手臂局部圈出或以手带身。手臂之圈击实乃身体圈击之余绪余波。(2)一定要变面旋转,“好汉也怕变面打 ”,以造成强大的离心力。变面旋转速度越快,离心力越强。此理同下雨时突然旋动伞柄,伞上雨滴离心飞离而出,旋转越快,飞离越快。在变面旋转时要注意双肩双胯不可参差转动,单纯顺肩、扭腰极易造成身体“扭麻花”状态,而使身体失“整”。一但失“整”,又何谈内家拳学(内家拳本质就是一个“整”字)?初学者极易造成单纯扭腰发力,不可不知,切记!③开始训练时速度要慢要缓,进行圈拳单操试力。好的试力应该像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所说:“动愈微,而神愈全。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以体认全体之意力圆满否,其意力能随是随地应感而出否,全身能与宇宙之力应合否,假借之力果能成为事实否。” 圈拳试力一定要慢慢仔细认真体会,不可一划而过。“煮成夹生饭”,就练不出纯正的圈拳。试力时要严格按照要领来做,不断纠正错误,从多犯错误到少犯错误,到不犯错误。当试力正确后,再快速度进行圈拳发力。④开始可放松去做,只印证要领是否正确,允许手臂超过中线,以体会悠荡性,意念可将胳膊甩离身体,将肩关节甩“开”。以后就不可手臂超越中线,而要着重体会争合之力,可加上实战意念:将敌人脑袋打离脖子。⑤在发在拳时,右手也不要闲着,要与左拳相呼应,要防护好自己的门面。发左圈拳不要成了左手一手的事,那样成了“半身不遂”,破坏整体而动的原则 。   由于圈拳非常利于双肩的放松,所以大成拳拳法训练一般都从圈拳开始。圈拳肘变角度变化不大;拳走平弧轨迹圈击敌人,相对来说,较之于劈拳、崩拳、钻拳、炮拳容易。因劈拳、崩拳、钻拳、炮拳一般人开始训练时极易打直手臂打“散”肩架而失“整”,如失“整”而“散”打,就不是大成拳的打法,也不是真正中华武术的打法。   需要说明的是,圈拳从外形上看极像拳击的平勾拳,二者手臂均走平弧,但二者却有着本质区别:拳击平勾拳是以手臂为主的局部发力,而大成拳圈拳是身臂合一的整体发力。虽然拳击平勾也要腰身腿动,但腰身却是被动,拳击是悠出去的惯性力;而大成拳是整体争发爆炸力。无论是拳击中的平勾拳,还是大成拳的圈拳,都不是简单地用一个胳膊去打人,都增加了身体发力,所以势大力猛。在职业拳击中,击倒敌人的大都是平勾、上勾拳,像泰森、霍利菲尔德都极善于勾拳。在大成拳中,如果桩功、试力功力纯厚,劈、崩、钻、炮、横、圈,无论何种拳法,都能爆发强大的整体力,只不过圈拳特别适合初学者,特别好用罢了。   最后介绍一个圈拳常用战例:   敌人左右直拳连续向我猛攻,我抱好肩架以待。当敌进入临界线,拳锋已近,我即拉横步,前足回收,紧接“射腿”(不可有“断隙”,断隙即延误战机,或让敌逃脱),整体冲撞如霹雳击地,如大厦将倾,突然爆发圈拳,猛烈圈击敌人头颈,所谓“横拉紧击”,“横”为避,“紧”为打,如掌握好发拳火候和时机,稍具整体威力,即可生创敌人,结束战斗。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8: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成拳擒拿术


  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指出:“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他告诫大家不要拘泥于一招一式。但对初学者来说,还必须从有法到无法这个过程,然后达到身无定形,脚无定位,手无定式,随心所欲的境界。应广大初学者的要求,在此介绍大成拳八种反擒拿法,供大家学习参考之用。

  擒拿术是一种应敌捕捉技术。常配合其它技击方法对敌人进行反侧关节、分筋挫骨,使之失去反抗能力而就擒,如踢裆撇臂、挎拦、携腕、小缠、大缠、端灯、牵羊、盘腿、卷腕、断臂等等。当然,擒拿术也包括解脱法。

一、擒拿术五要诀:

  1.胆大:古人说的“胆大人艺高,艺高胆更大”,是一条重要的实战经验。所谓“胆大”,是指临阵杀敌时的胆略。胆大是建立在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无比仇视的基础上,在战斗时充满必胜的信心。平时训练为了临战,因而能带着强烈的敌情观念,本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严格要求,练就一身杀敌制胜的过硬功夫。临敌运用纯熟,能表现出勇猛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风格。敢于同敌人作殊死的斗争。

  2.力雄:身体壮。力气雄,这是学习和运用擒拿术的必备条件,是战斗取胜的物质基础。俗话说:“要毒要狠,力量为本。百巧百能,无力不实。”就是说明力雄是习武之要素。如果一个人手无缚鸡之力,怎能在紧张激烈的殊死搏斗中战胜敌人而保存自己呢?所以身体好,力气雄、功力厚的人,能最快掌握擒拿技击方法和战略、战术,临阵应敌自如,能巧妙地使用避实击虚,虚实并用,以柔制刚,刚柔相济等方法,将敌人攻击之猛力引进落空。功力雄,还应懂得节约体力,学会望劲:即知来力之大小,着力之部位;懂劲:即知来力之刚柔、虚实、变化;借劲:即借他人之力还击他人,如使四两拨千斤之力;使巧力:即我用粘、连、绵、随,缠于敌手,遇机实发,这样就能在交手时处处主动。

  3.准确:俗话说:”踢打不准,犹如跳井。”因为各种擒拿与解脱法,不但技术非常复杂,规格十分严谨,而且在使用时必须精细准确。其动有方,其用有法,使法必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擒拿术力求反侧关节要超过其生理限度,点穴时要集中全身之力于一点击其要害,法到力到,充分体现“手到擒拿”的功用。

  4.快速:与敌决斗十分强调“拳似流星眼是电”,“伸手擒拿快打慢”。擒拿术是应敌防身之术。因此,快速的擒拿与解脱,能使自己主动灵活,能一快制百慢,能在快速中赢得致胜的时间。快这能捕捉战机,攻其不备。快速可以寻求敌人弱点,以逸待劳,多变战法,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当然,快速要建立在准确的基点上。快与慢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求在快中求准,快中求稳,快中求活,快中求巧。要伺机而动,因人而异,切不可百合一法,千篇一律。要在快速中寓绝技于一般动作之内。在战术上做到:“彼不动,我不动”以逸待劳,以静制动:“彼若动,我先至”,以期先发制人或后发先至。

  5.狠毒:擒拿术本身就是以反侧关节、点穴窒息、分筋碎骨为目标,因而临敌必须心狠手毒,否则将为敌人所俘获。心狠是指对敌人不留情,只有制敌人于死地,而后才能保全自己。而手段毒辣,是指使用靠近敌身,攻其要害;粘贴敌人四肢和头身要紧,以防其滑逃;或最大限度地牵张敌人各关节,使之旋折。

二。擒拿术示例:

  1.拧腕断臂:

  敌右手抓我胸部,我右手掌压住敌右手背,井抓握其无名指一侧,同时右腿向右斜前方趟进,左臂屈时由左上方向内向下以时压住敌右手腕,随即身体往右稍转,含胸收腹往下沉,敌臂即断。

  2.抓腕压臂:

  敌抓住我左手腕,我右手从上往下压住其手背,我左臂屈时下压,身体上抬,左脚向前上一步,左转身,左腿向左侧趟进;同时右臂从右侧屈时左手反抓敌左臂翻腕,顺敌左腕抱紧向下向左拉抱于左腰际,并用右肩下压敌左时,使敌肘、肩关节脱臼。

  要点:我右手抓敌腕要抓紧、用全身整劲砸压敌肘。

  3.卷臂托时:

  敌左手抓我左腕,右手抓我左肘,我左脚上步插于敌两脚之间,身体左转,左臂上抬前顶,卷握敌左腕,同时右掌从后向前搬推敌左时使其弯屈,右掌顺势托推其时向上,迫使敌左时向上。向后,身体后仰,左腿屈膝下跪。

  要点:插裆时要靠身屈时,扭肘时要先切后托,卷臂托时要及时协调。

  4.反手封喉:

  敌从后反抓我右手,我身体向左后转,同时右臂屈时反臂贴于腰背上,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臂屈时由前向左侧平搂抓敌头,敌向左侧低头旋转抬头,我即左手掌心向前,虎口朝上,以掌指封插其面颊,并以掌跟推其下颚,使其后仰而倒地。

  要点:转体、屈肘同时完成,抓头按封要连贯有力。

  5.含胸切腕:

  敌封我咽喉,我左掌从下向上按压敌左手背,右手压住自己左手背向下拉至胸前,同时下蹲成弓步,含胸切压敌腕部,使其下跪就擒。

  要点:含胸切腕时要带拧旋内压之力。

  6.转身背摔:

  敌双手欲抓我,我快速抓其右腕向上抬,同时上右脚,右后转身,进肩、拉臂、拱身将敌背起向上悬空,将敌摔倒。

  要点:拱身、拉臂要及时、协调。

  7.含胸断指:

  敌左手抓我向部,我右手抓紧敌左小指和无名指向前向下搬撇,同时上体前倾成右弓步,左手换握敌左肘向内向上推托,迫使敌身体后仰下跪。

  要点:撇指,搬时和上体前倾动作要连贯。

  8.仰撞搬腿:

  敌从身后突然抱住我腰部,我随即重心下降,头后仰撞击敌面部,同时顺势下蹲,两手从自己裆内搬起敌右腿向前向上提拉,同时臀部下坐,迫使敌后倒。

  要点:搬腿、下坐同时进行。
     大成拳五行拳的练与用     

大成拳五行拳的练与用


  五形拳指劈、崩、钻、炮、横五拳,是形意门的基本拳法。大成拳从形意拳脱胎而来,它继承了形意拳的精华,其中包括五行拳。不过,它对五行拳的继承并非原封不动,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练用之法进行了改革:练法设置了站桩、走步、试力、单操手几项;用法则是本着“拳无定法”的原则,在掌握其要领与精义的前提下,因机变化,见机行事。改革后的五行拳具备了新的风格与特点。下面进行分节简述,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第一节劈拳的练用

一、劈拳概述

劈拳居于五行拳之首,是大成拳重要搏击手段之一。

劈拳的运行方式如刀斧下劈,故以劈拳名之。因它在练用时以掌代拳,所以又名劈掌。其特点是由上而向下,举轻而落重。其风格是浑厚、笃实、刚劲。劈拳的基本作用有两种,一为单手劈,一为双手劈。运用劈拳的主要部位是掌内侧或下侧,亦可用手腕和小臂。劈出的目标可为对方头、面部位,亦可劈其两肩两臂,也可不管落点,只取其中线猛攻。劈拳往往与挂法连用,形成独特的劈挂连击法,亦可与其他打法合用,以增强攻击力。

二、劈拳的基本训练法

(一)、高位托婴桩高位托婴桩分为左、右两式(这里介绍左式)。

立正站好,全身放松。左脚向左前方迈半步,呈稍息姿式。右脚落实,左脚前脚掌着地,脚跟虚起,左、右脚负重之比为前三后七。两臂缓慢上抬,左手抬过头顶,右手略低。左手在前,距头面约一尺,右手稍后,两手前后错开约半尺。两手十指自然撑开井指向前方,两掌心相对,相距约一头。全身略成斜面,左肩在前,右肩在后。两眼顺左掌内侧向远方平视。

站此桩时,应设想两手之间托着一个婴儿,有内夹和向上之意。与之相反,两时有外撑、两手臂寓下劈和意念,方面相反的两种意念形成两种抗争力。

(二)、托山桩托山桩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腿部姿式与高位托婴桩相同。两手上抬,左手高于头顶,右手略低,左手在前,距头部约一尺,右手稍后,两手前后相距约半尺。两掌心向上,十指自然撑开。

站此桩时,两手有托山之意,同时又有翻掌下砸之意。

(三)、三角步

立正站好,全身放松。两臂由身体两侧缓慢上抬,抬至与身体成60度角。掌心向下,十指自然撑开。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虚起,向左前方45度角方向速进一步,落地之后,右脚紧跟,与左脚靠拢(但比左脚错后约三寸)。上身略右转,同时右脚向右前方45度角方向速进一步,落地之后,左脚紧跟,比右脚错后约三寸。如此连绵不断。

此功法亦可做退步练习。

(四)、劈拳试力

劈拳试力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按高位托婴桩的步式站好。两手缓慢上抬,手心向下,十指放松。手距身体应在半尺到一尺的范围之间,左手稍前、稍高,右手稍后,稍低。待双手已抬过头顶,即变为掌心向前,十指向上。然后缓缓下劈,劈时渐渐变为掌心相对,两掌若刀斧下砍,到肚脐高度时,再变为掌心向下,十指放松并缓慢上抬,如此往复不断。

练此功地,动作应力求缓慢,意念则力求沉实。

(五)、劈拳单操手

劈拳单操手的整个动作过程与劈拳试力相同,只是速度加快,井配合以技击意念,如在双手上抬时,肘弯处如坠有千斤重物,下劈时,如劈开巨石。

三、劈拳的运用

(一)、劈拳的单独运用

1、对方用左直拳击我胸部,我速起双手,以右手劈拳将其左直拳压下,同时以左手劈拳劈打对方面部。如果对方以右直拳击我,我可以相反方向动作还击。

2、对方用右摆拳击我右耳门,我速抬右脚后撤半步,使其左拳落空,然后左脚向对方裆中进步,同时抬双手,以右手劈拳砸其左小臂,左手劈拳劈打其面部。如果对方以右摆拳击我,我可以相反方向动作还击。

3、对方用左拳由上向下砸我头顶,我右脚向自己右前方进一步,左脚紧随半步,以左小臂架住对方左小臂,右手顺左小臂下方压住对方左小臂,腾出左手,以左劈拳劈打对方面部。如对方用右拳砸我,我可以相反方向动作还击。

4、对方抱好间架,伺机向我进攻,我以三角步迅速接近对方,同时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中线部位,不管落点在何处,其头顶、面部、两肩、两臂皆可为我的攻击目标。

(二)、劈拳与其他手法的配合使用

1、劈拳与挂法合用

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头面部位,对方起双手以两小臂由下向上挡住我的两小臂,我手臂刹那间放松,然后以整体力量骤然发动,向左侧或右侧勾桂对方两小臂,使其全身受震。

2、劈拳与崩拳合用

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头面部位,对方抬双手相拒;我迅速撤回双手,同时以左脚向左侧横移一步,右脚插入对方裆中,并以右手崩拳直击对方心窝或腹部。

3、劈拳与炮拳合用

对方以双掌扑我胸部、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两小臂,使其身体受震并前倾,然后调整步法,以左手或右手炮拳攻击对方面部。

4、劈拳与钻拳合用

对方以双掌扑我胸部,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两小臂,乘对方身体受震之际,我调整步法,顺势以左手或右手钻拳由下向上击打对方下颌部位。

5、劈拳与栽拳合用

对方抱好间架,伺机向我进攻,我以三角步迅速接近对方,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间架、力求将其间架打散,然后调整步法,顺势以左手或右手栽拳由上向下,在对方两手之间空隙斜击对方胸窝部位。

6、劈拳与虎扑合用

对方以右直拳击我胸窝,我向自己左侧移步,使其右拳落空,我随即以双手劈拳劈砸对方右臂,使其身体受震,然后以右步向其中心趟进,同时以双手猛扑其身体。

第二节 崩拳的练用

一、崩拳概述

崩拳在运用时如箭穿靶,或如飞弹崩穿物体,故名崩拳。

崩拳的特点是水平前击,先蓄力而后发动。其形象恰如拉弓射弹(身如弓而拳如弹)。其风格犀利而猛烈。从形式讲,崩拳主要为单手崩。双手崩拳虽不失为一种有效攻击方法,但极少使用。运用崩拳的部位心须是拳的前面。攻击的部位可以是对方身体的任何一处,但庄实际使用时往往是以其胸、心窝、肋、腹为打击目标。崩拳可以往闪过敌方攻击时单独使用,但更多地是与其他拳法合并使用,特别是与劈拳和挂法连用。

二、崩拳的基本训练法

(一)、浮云桩(又称扶云桩)

浮云桩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立正站好,全身放松。左脚向左前方迈半步,呈稍息姿式。右脚落实,左脚前脚掌着地,脚跟虚起。左、右脚负重之比为前二后七。两手缓缓上抬,抬至两臂坏抱胸前,左手均与肩平齐,右手略低于左手。两手十指自然撑开,掌心向下,虎口相对,两手指尖相距约半尺远。全身稍呈斜面,左肩在前,右肩在后。目光由左腕上面射向远方。

站此桩时,意念是两脚仿佛踩在游动的云朵上,身体埋在云层里,两手之间好像拉扯云絮,有一种撕、拉、拧、裹的感受。

(二)、推拉桩

推拉桩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腿部姿式与浮云桩相同。两手上抬,左手抬至胸部高度,左臂环抱胸前,五指撑开,掌心向外。右手握空拳,拳心向上,置于右小腹旁边。

(三)、三角步

两臂由身体两侧缓缓上抬,抬至与身体成60度角。掌心向下,十指自然撑开。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虚起,向左前方45度角方向速进一步,落地之后,右脚紧跟,与左脚靠拢(但比左脚错后约三寸)。上身略右转,同时右脚向右前方45度角方向速进一步,落地之后,左脚紧跟,比右脚错后约三寸。如此连绵不断。

此功法亦可做退步练习。

(四)、崩拳试力

崩拳试力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按浮云桩的桩式站好,以腰带动上身向左略转,在转体同时右掌变拳,以右肩摧动右拳向左脚尖指的方向出击,出击时右拳高度约高干肚脐,左手依然为掌,掌心问下,在右拳出击同时,顺右小臂上方回拉(拉至靠近右大臂)。然后身体向右转,右拳变掌,掌心向下,左掌变拳。双手变为右在上,左在下。在身体右转同时,以左肩摧动左拳向左脚尖指的方向出击。出击时左拳高度约高于肚脐,右拳顺左小臂上方回拉(拉至约靠近左大臂)。如此往复不断。

练此功时动作应力求缓慢,细心体会体内力量的变化。

(五)、崩拳单操手

崩拳单操丰的动作过程与崩拳试力相同,只是速度加快,并配合技击意念,如意念中仿佛自己前方有一堵厚木板墙,每一出拳都将木板墙击穿。

三、崩拳的运用

(一)、崩拳的单独运用

1、对方以右直拳击我面部,当其拳接近我时,我速抬左脚向自身左侧移半步,右脚紧随半步,使对方右肋暴露于我面前。我以右脚向其裆中趟进,同时以右手崩拳猛击其右肋。

2、对方以右摆拳击我左耳门,当其拳接近我时,我突然矮身,使其拳落空,然后顺势以右手崩拳击其小腹或心窝部位。

3、对方以右直拳向我左胸击来,当其拳接近我时,我以胸部承接其右拳,但在接触一刹那,我身体略向左后方旋转,化掉其右拳一部份力量,同时,我猛以右手崩拳击其肋、腹部位。

4、对方以右拳由上而上向我头顶砸来,我以左手护住头部,迅速抬左脚向自身左侧横跨半步,使对方右拳落空,然后顺势以右手崩拳猛击其右肋部位。

(二)、崩拳与其他手法的配合使用

1、崩拳与劈拳合用

对方抱好间架伺机向我进攻,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两小臂,力求将其间架打散。然后调整步法,以右手崩拳由对方两臂空隙之间猛击其心窝、肋、腹部位。

2、崩拳与挂法合用

对方以双掌扑我胸部,在其掌锋接近我时,我速起双手刀挂其两小臂,造成其身体前倾失重,然后顺势以右手崩拳猛击对方面、胸等部位。

3、崩拳与挡法合用

对方以右直拳向我胸部击来,当其拳锋接近我时,我速抬左手将其右拳挡于我胸左外侧,注意仅仅是挡住,不要对其右拳发力,然后以内电般速度用右手崩拳猛击对方胸腹部位。

4、崩拳与震法台用

对方以右直拳击我胸窝,当其拳锋接近我时,我速起左手,以左小青或左腕向上磕震对方右小臂或右腕,并顺势以右手崩拳猛击其胸腹部位。

5、崩拳与拍法法合用

对方以右直拳向我心窝击夹,我身体梢向左闪,同时以左掌由左向右拍击其右时或右小臂,造成其身体偏斜,然后顺势以右手崩拳猛击其肋、腹部位。

6、崩拳与砸法合用

对方以右手抓住我胸襟,我速起左手,以小臂部位由上向下砸其右小臂,使其身体受到震动,然后顺势进步,同时以右手崩拳猛击其胸腹部位。

7、双手崩拳合用

对方以一手抓住我胸襟,在其刚刚抓牢尚未发力之时,我以双手崩拳轮番向对方肋部或腹部猛击。

8、崩拳与扑法合用

对方站立未动时,我先发制人,迅速接近对方,使右脚落于对方左侧,同时以左掌扑击对方胸部,使其身体受到震动。随后顺势抬左脚向自身左前方进一步,并以右手崩拳猛击其胸、腹部位。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8: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拳正轨


王芗斋 著

自序
技击一道,甚矣哉之难言也。诗言拳勇,礼言角力,皆技击之起源:降至汉代,华佗氏作五禽之戏,亦技击本质。良以当时习者甚少,以至湮没无闻。迨至梁天监中,达摩东来,以讲经授徒之余,兼习锻炼筋骨之术,采禽兽性灵之特长,参以洗髓易筋之法,而创“意拳”,又曰“心意拳”。徒众精是技者甚多,少林之名亦因之而噪起。岳武穆王复集各家精华,编为五技连拳、散手、撩手诸法,称为“形意拳”。逮及后世,国家宴安,重文轻武之风日盛,又精拳技者复多以好勇斗狠贾祸,于是士大夫相率走避,致将此含有深奥学理之拳术,不能见重于历世。相沿既久,无可更易。即后世之有道,怀瑾握瑜者,率多埋没于乡村闾里间,不敢以技术著称。此固使后之学者深资悼惜者也。清代晋之太原郡戴氏昆仲精于是技,而独得详传于直隶深县李洛能先生。先生授徒甚众,复获得李老先生之绝技者,厥为同县之郭云深先生,郭先生之教人习形意也,首以站桩为入学初步,从学者多矣,能克承其教者殆不多沟。郭先生亦有非其人不能学,非其人不能传之叹。吾与郭先生同里,有戚谊为长幼行,爱吾聪敏而教之,且于易箦之时犹以绝艺示之,谆谆以重视相嘱。晚近世风不古,学者多好奇异,殊不知真法大道,只在日用平常之间,世人每因其近而忽之,“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之说益徵。芗不顾以此而求闻达,无如晚近世欲趋于卑下,不求实际,徒务虚名,于是牟利之徒,不自学问抄袭腐败之陈文,强作谋生之利器,满纸荒唐,故入玄虚;忽而海市蜃楼,迹近想像,忽而高山远水,各不相干,使学者手不释卷,如入五里雾中,难误用半点真假。一般无知之士,犹以圣人之道,不可赞仰。呜呼!利人当途,大道何昌,午夜深思,曷胜浩叹。芗虽赋性不敏,而于技击一道,窃焉心喜,既获得亲炙真法大道之指导,每日承其教诲之语言多具有记载之价值者,连缀成册,本利已利人之训,不敢自私,以期同嗜者均沾斯益,非徒以此问世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八年菊月  深县王宇僧
 桩法换劲
 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若禅学者,始于戒律而后精于定慧,证于心源,了悟虚空,穷于极处,然后方可学道。禅功如此,技击犹然。盖初学时桩法颇繁,如降龙桩、伏虎桩、子午桩、三才桩等。兹去繁就简,采取各桩之长,合而为一,名曰浑元桩,利于生劲,便于实搏,精打顾,通气学,学者锻炼旬日,自有效果,亦非笔墨所能表其神妙也。夫桩法之学,最忌身心用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神断则受愚。尤忌扬头折腰,肘腿过于曲直,总以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为宜,筋络伸展为是。头宜顶,浑身毛孔似松非松,如是则内力外发,弱点换为强劲,自不难得其要领也。
 锻炼筋骨
 力生于骨,而连于筋,筋长力大,骨重筋灵。筋伸骨要缩,骨灵则劲实。伸筋腕项(手足四腕与脖项)则浑身之筋络皆开展,头项齿扣,足根含蓄(含有若弹簧之崩力),六心相印(手心足心本心顶心也),胸背宜圆(阔背筋大雄筋异常有力)则气自然开展,两肱横撑要平,用兜抱开合伸缩劲,两腿用提挟扒缩淌崩拧裹劲,肩撑胯坠,尾闾中正神贯顶,夹脊三关透丸宫,骨重如弓背,筋伸似弓弦,运劲如弦满,发手似放箭,用力如抽丝,两手如撕绵,四腕挺劲力自实,沉气扣齿骨自坚。象其形,龙墩、虎坐、鹰目、猿神、猫行、马奔、鸡腿、蛇身、骨查其劲,挺腰沉气,坐胯提膝,撑截裹坠,粘定化随。若能得此要素,如遇敌时自能随机而动,变化无穷。任敌巨力雄伟汉,运动一指拨千斤。所谓身似平准,腰似车轮,气如火药拳如弹,灵机微动鸟难腾。更以心小胆大,面善心恶,静似书生,动若龙虎,总以虚实无定,变化无踪为准则,自能得其神妙之变幻。故郭云深大先师常云: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奇,盖即此也。
 用劲
 拳术之妙,贵乎有劲,用劲之法,不外刚柔方圆,刚者直竖,柔者灵活,直竖长伸有攻守力,柔者缩短有惊弹力。刚劲形似方,如图(一)。柔劲外方而内圆,如图(二)。伸缩抑扬,长短互用,刚柔相济,有左刚而右柔,有左柔而右刚,有梢节刚而中节柔,亦有时刚时柔虚实变化之妙,半刚运使之精。更有柔退而刚进,刚退而柔进,周身光线不断为枢纽。横撑开放,光线茫茫谓之方。提抱含蓄,中藏生气谓之圆。所以筋出力而骨生棱。凡出手时,用提顿撑抱兜坠钻裹,顺力逆行,以方作圆,如图(三)。落手时,用含蓄缠绵滔滔不断,以圆作方,如图(四)。盖圆劲能抽提,方劲能转顿,开合若连环,如图(五)。若万缕柔丝百折千回,令人不可捉摸,其玲珑开朗,如骏驹跃涧,偏面矫嘶,神彩丽丽,壮气森森,精神内固,如临大敌,虽剑戟如林,刀斧如山,亦若无人之境。身如强弓硬弩,手如弓满即发之箭,出手恍同蛇吸食,打人犹如震地雷。夫用劲之道,不宜过刚,过刚易折,亦不宜过柔,过柔不进,须以竖劲而侧入,横劲吞吐而旋绕,此种用劲之法,非心领神悟,不易得也。若能操之纯熟,则劲自圆、体自方,气自恬,而神自能一。学者其勿惰。
 求劲之法,慢优于快,缓胜于急,而尤以不用拙力为最妙。盖运动之时,须使全体之关节任其自然,不稍有淤滞之处,骨须灵活,筋须伸展,肉须舒放,血须川流,如井之泉脉然。如是方能有一身之法,一贯之力,而本力亦不外溢。若急急于拳套是舞,徒用暴力以求其迅速之美观,如是则全体之气孔开塞,而于血系之流通亦大有阻碍。观诸用急暴力者,无不努目皱眉,顿足有声,先闭其气,而后用其力,既毕,则又长吁一声,叹气一口,殊不知已大伤其元气也。往往有数十年之纯功,而终为门外汉者,目见皆然,岂非用拙力之所致也?亦有用功百日而奏奇效者,可知谬途误人之甚。学者于此求力之法,当细斟之,自能有天籁之机,然亦非庸夫所能得之道也。
 练气
 夫子养性练气以致治,轩辕练神化气以乐道,达摩参禅,东来传道,始传洗髓易筋之法,而创意拳及龙虎桩,故为技击开山之宗,自古名贤大儒圣人豪杰金刚佛体,未有不养性练气及习技者。庄子云:技也,进乎道矣。然技虽小道,殊不知学理无穷,凡学此技者,非丰神潇洒而无轻浮狂燥尘俗语之气,堪与圣贤名儒雅乐相称者,不足学此技也。夫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鼻息长呼短吸为功,以川流不息为主旨,以听气净虚为极致。前为食气出入之道,后为贤气升降之途,以后天补先天之术,即周天之转轮。盖周天之学,初作时,以鼻孔引入清气,直入气海,由气海透过尾闾,旋于腰间----盖两肾之本位在于腰,实为先天之第一,犹为诸脏之根源,于是则肾水足矣,然后上升督脉而至丸宫,仍归鼻间,以舌接引肾气而下,则下腹充实,渐渐结丹入田。此即周天之要义,命名周天秘决,学者勿轻视之。
 养气
 养气练气,虽出一气之源,然性命动静之学,有形无形之术各有不同。盖养气之学,不离乎命,神即是性,气即是命,故养气之术须由性题参入。夫性命之道,非言语笔墨所能述其详也。况道本无言,能言者即非道。故孟子云:难言而强言之,惟道本无也。无者天地之源,万物之根,人有生死,物有损坏,道乃永存。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而能目心意俱忘,即诸妙之圆也。如对境忘境,不耽于六贼之魔,居尘超尘,不落于万缘之化。诚能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昧俱悟,即风虚空,所空欲无,无无亦无,大抵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乱之,故言神者不离性,气者不离命,若影随形,不爽毫厘。
 五行合一
 五行者,生克制化之母,亦即万物发源之本也。如世欲之论五行者,则曰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谓之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谓之相克。此腐之配论,难近拳理,而亦不知拳术为何物。又曰某拳生某拳,某拳克某拳,此论似亦有理,若以拳理研究之,当两手相接对击时,岂能有暇而及此也?若以目之所见,心再思之,然后出手制之,余实不敢信而然,莫知击而手足已至,尚不敢说能制人。如以脑力所度,心意所思,出手论着,操技论套,是门外汉也,不足与座拳。盖拳术中之所谓五行者,换言之曰:金力,木力,水力,火力,土力是也。即浑身之筋骨,坚硬如铁石,其性属金,故曰金力。所谓皮肉如棉,筋骨如钢之意也。四体百骸,无处有若树木之曲直形,其性属木,故曰木力。身体之行动,如神龙游空,矫蛇游水,犹水之流,行踪无定,活泼随转,其性属水,故曰水力。发手若炸弹之爆烈,忽动如火之烧身,猛烈异常,其性属火,故曰火力。周身元满,墩厚沉实,意若山岳之重,无处不生锋芒,其性属土,故曰土力。凡一事一动皆有如是包罗天地、弥满六合、塞充乾坤、混含宇宙,性命之学,亦即天地之阴阳也。然欲养气修命,须使心意不动,心为君火,动为相火,君火不动,相火不生,相火不生,气念自平,无念神自清,清而后心意定。故云:“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净方生真,常使气通关节敏,自然精满谷神存。”若能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无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寂,物寂则气泯,气泯则万物无生,耳之五种力,此方谓五行合一也。总之,不动时周身及一贯之力,动时大小关节无处不有上下前后左右百般之二争力,如是方能得周身之浑元力也。
 六合
 六合有内外之分,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又曰:筋与骨事,此与肉合,肺与肾合,为内三合;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足合,为外三合。总之,神合、劲合、光线合,全身之法相合谓之合。非形势相对谓之合。甚矣哉,六合之误人也,学者慎之慎之。
 歌诀
 歌诀者,拳术中之精粹也。若能参透其意,穷尽其理,自能得道矣。
 心愈专;意昧三,精愈坚,气愈安,神愈鲜(此学技五大要素)。
 浑噩一身贯,形具切忌散(周身用力,无处不圆满,取内圆外方之意始终不懈)。拳出如流星,变手似闪电(变化迅速,神捷果断)。
 舌卷齿更扣(舌为肉之梢,肉为气之囊,舌卷气降,注于气海,又能接引肾气结入丹田。齿为骨梢,扣则骨坚)。
 头顶如悬磬(头为六阳之首,五关百骸莫不本此,头顶若悬,三关九窍易通,自能白云朝顶,一点灵光顶头悬,此亦禅学之要素也)。
 两目神光耀(精光收缩而尖锐)。鼻息耳凝敛,心目宜内视(以鼻作长呼短吸之功,耳目心作收视反听之用)。腰转如滑车,进足如钢钻(灵敏活泌,进钻夺位)。提淌裹扒缩,滚锉兜拧(动静须有此力)。
 手足指抓力,毛孔如生电(指为筋梢,扣则力自充。周身毛发为血梢,血为气胆,毛孔不睁,毛发不竖,则血不充,血不充则气不振,气不振则力不实,不实则失战斗斗力矣)。
 交手经法
 人之本姓,各有不同,有聪明者,有智慧者,有毅力者恒心者,有沉着精敏者,更有奸猾阴毒者,其性不同,其作为亦因之而民,如技术之击法亦因之而民,如技术之击法亦然,有具形而出,无形而落。败势而往,发声而来。千变万化,不能尽述。须以功力纯笃,胆气放纵,处处有法,举动藏神,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身动快似马,手动速如风。平时练习,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如临大敌之象。交手时有入若无人之境。颈在竖起,腰要挺起,下腹要充实,两肱撑起,两腿夹起,自头至足一气相贯。胆怯心虚,不能胜,不能察颜观色者,亦不能取胜。总之,敌不动,我沉静,敌微动,我先发。所谓打顾之要亦其击先者也。不动如书生,动之如龙虎。发动似迅雷,迅雷不及排耳。然所以能致胜者,皆在动静之间;动静已发而未发之间谓之真动静也。手要灵,足要轻,进退旋转若猫形。身要正,目敛精,手足齐到定要赢。手到步不到,打人不为妙。手到步亦到,打人如把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在中心,拳打丈外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中。手出如巨炮响,足落似树栽根。眼要毒,手要奸。步踏中门,钻入重心夺敌位,即是神手亦难防。用拳须透爪,用掌要有气,上下意相连,出入以心为主宰,眼手足随之。两足重量,前四后六,用时颠倒互换。夫有定位者步也,无定位者亦步也。如前足进后足随,前后自有定位矣。左右反背如虎热能山,乘势勇犯不可挡,斩拳迎门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鹘落龙潜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凡凤朝阳势为强,云遮天地日月交,武艺相争见短长。三星对照,四梢会齐,五行俱发,六合弥结、勇往前进,纵横高低,进退反侧,纵则放其力,勇往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合而莫挡,高则扬其身,而身若有增长之意。低则缩其身,而身若有钻捉之形。当进则进摧其身,当退则退领其气。至于反身顾后,亦要随,打要远,气要摧。拳似炮、龙折身,发中要绝随意用,解开其意妙如神。鹞子入林燕抄水,虎捉绵羊抖威风。取胜四梢均要齐,不胜必有怀疑心。声世击西,指南打北,上虚下实,灵机自揣摸。左拳出,右拳至,单手到双手来。拳中心窝去,发向鼻尖前。鼻为中央之土,万物产生之源,冲开中央全体皆糜。两手结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关。身如弩弓拳如弹,弦响鸟落见奇鲜。遇敌犹如身着火,打破硬进无遮拦。何为打,何为顾,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发手即是处。计谋精变化,动转用精神,心毒为上策,手足方胜人。何为闪,何为进,进即是闪,闪即是进。不必远求尚美观,只在眼前一寸间。静如处女,动若雷电。肩窝吐劲,气贯掌心,意达指尖前;气发自凡田。按实用力,吐气开声,遇敌来势两相交,风云雷雨一齐到。
 龙法
龙法有六,曰:沧海龙吟、云龙五现、青龙探海、乌龙翻江、神龙游空、神龙缩骨。其为物也,能伸能缩,能刚能柔,能升能降,能隐能现,不动如山岳,动之如风云,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气如四海,玄曜如三光。度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中处静,以进为退,以退为进,直出而侧入,斜进而竖击。柔去而惊抖刚来而缠绕。缩骨而出,放劲而落。缩即发也,放亦即缩。甲欲透骨而入髓,发劲意在数尺间。
 虎法
 虎法亦有六,曰:猛虎出林、怒虎惊啸、猛虎搜山、饿虎摇头、猛虎跳漳。揣其性灵,强而精壮,横冲竖撞、两爪排山,猛进猛退,长年短用,如剖食,若摇头,犹狸猫之捉鼠,头顶爪抓,鼓荡周身,起手如刚锉,用斩抗横兜顺,落手似勾杆,用劈搂搬撒撑,沉托分拧,伸缩抑扬,头要撞人,手要打人,身要摧人,步要过人,足要踏人,神要逼人,气要袭人。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较技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宁教一思进,莫教一思退。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犹生龙活虎,吟啸叱咤,谷应山摇。其壮哉如龙虎之气,临敌毫不虚,安有不胜之理哉?总之,龙虎二法,操无定势,势犹虎奔三千,气若龙飞万里,劲断意不断,意断神连。非口授心伟,莫能得也,聊述其大意,未克尽详。
 意拳正轨
 意拳之正轨,不外古势之老三拳与龙虎二气。龙虎二气为技,三拳为击。三拳者,践、钻、裹也,践拳外刚内柔有静力(又曰挺力),曰虚中,以含蓄待发之用。钻拳外柔内刚如棉裹铁、有弹力,曰实中,乃被动反击之用。裹拳刚柔相济,有惊力,曰化中,乃自动之用。任敌千差万异,一惊而即败之。所谓枢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8: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拳要点


王芗斋 著

一、总则:1、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
     2、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式随意从,力由意发。
     3、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
        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中平。
        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动静静动互根用。
        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发手便是处。
     4、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中不动动有静,静中不静静有动、动中之静是真静,静中之动是真动,动静互根,错综为用。
     5、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
     6、内空虚,外脱化,随时注叶?⒆?ǎ?、站好姿势,意念放大,先由头部开始,逐渐使全身毛孔放松,有过堂风吹拂之感,然后左右伸展,挺拔项部肌肉使之起变化,要求达到虚灵守默,具体悠扬,毛发如戢之感。
     2、初练时宜远看,静观宇宙,默念全机。觉得有懒惰心情,再将全身舒放,身形中正,腹内空虚,悠然荡然如浮太空之中。
     3、绵绵若存,似有若无,身在烘炉大冶中,无物不包容。
     4、练功时不可有执着之心,从虚无中求实际,不可着象,着象的非真。
     5、神动,意动,力量动。
     6、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
     7、形体不动,意念不住,精神充沛,气血犹如汪洋大海,波澜壮阔,滔滔不绝。
     8、心比烘炉,杂念若雪花纷飞,入炉即熔,从而心胸开阔,胆气壮大,正气旺盛,邪气自败,犹如烈日当空,浓雾消散,舒适缓中,以应无穷,运动时保持浑圆,动作如一,不拘形式,不可执着,一法不立,无法不备。
     9、在松静中求挺拔,在运动中求舒放,寂静调息,内外温养,内轻松而外脱化,由动而静,接近神明,使气血肌肉处于氤氲太初之中,生生不息,蕴灵虽动,仍须保持静中原状。
     10、神动得自有象外,意存妙在无念中。
    11、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12、站桩的单双重,不偏不倚的调配方法,使浑身血行曲折,路线适当,要使曲折面积得力,无处不有单双重、松紧、虚实、轻重之别。调配有养息、治疗、锻炼之分,总之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
    13、加强锻炼一定要解除疲劳才可以加强锻炼,总要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不超过身体负担能力为适当。
    14、练功时切莫发急,先找个适宜场地,凝神静心,调息站立,身躯宜直,两足分开与肩齐,浑身关节都含有似曲非直的一点意思,内空灵外清虚,两手慢慢轻松向上提,高不过眉、低度不过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身右来,右手不往身左去,往怀抱不沾身,向外推不逾尺,双手变化在范围里,不计较姿式好坏繁简和次序,须察全身内外得力不得力、守平庸,莫好奇,非常原来极平易,这种运动也算真稀奇,不用脑,不费力,行站坐卧都可练,这里边蕴藏无限神思、精金和美玉,钻研起来生天趣,有谁能知这种自娱能支配虚空宇宙力,锻炼的愉快难比喻,飘飘茫茫随他去,精力充沛神不疲,注意头顶有如线系,遍体松净力如泥,慧眼默察细胞系,如醉如迷,如疯如痴,虚灵独存,悠扬相依,浸在海阔天空涤万虑,管他日月星球在转移,只要恒心去站立,就有意想不到的舒适,此即前人不传的秘决。
三、技击
 (一)提纲
 1、头直、目正、神庄、声静。静、敬、虚、切、恭、慎、意、和。
 2、全身关节形曲力直,神松意紧,肌肉含力,骨中藏棱,神犹雾豹,气若腾蛟,神意放纵如巨风卷树,拔地欲飞,拧摆横摇之力,有撞之不开,冲之不散,湛然寂然,稳如泰山之势,外形笨拙,意力灵巧,平凡中求非常,抽象中求具体。
 3、筋藏劲,骨藏棱,悠扬相依,虚灵独存,浑身毛发直竖如戟,齿欲断筋、爪欲透骨、发欲冲冠。
 4、鹰目、猿神、猫行、马奔、起如举鼎,落如分砖,鸡腿蛇身。
 5、动静、虚实、快慢、松紧、进退、反侧、纵横、高低、争敛、遒放、鼓荡、开合、伸缩、抑扬、提顿、吞吐、阴阳、邪正、长短、大小、刚柔等,都是矛盾的矛盾,错综而为。做到圆融的圆融,反回头来学初步。
 6、高则扬其身,若有增长收敛之意,低则缩其身,若有钻提放纵之形,纵则放其势,勇往搜索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合分争力,侧顾左右,无敢抵挡者。
 7、足占七分手占三,身如弓弩拳如弹。
 8、肩撑、肘横、指弯、头顶更多增强顶缩力,腰胯如轮,扭、挫、提、旋、交叉互换,膝纵足提,全身力如抽丝。
 9、静如潮涨,动似风云。
 10、态若书生若女郎,伟大犹比楚大王,一声叱咤风云响,神情豪放雄且壮,遇敌接触似虎狼,举步轻重如履沟壑深千丈,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齿扣足抓毛发似金枪,一经触觉立时紧即张,如同火药爆发状,炸力发出意不亡,无形机变却以深深暗中藏,闪展进退紧提防,打顾正侧丝毫不虚让,势均力敌须看对手方,去势犹如鹰鹘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丹凤朝阳势占强,拨钻拧挫断飞蝗,勾错刀叉齐互上,腿足提缩似螳螂,揣敌力量有方向,察来势之机会,度已身之短长,势如龙驹扭丝缰,谷应山摇一起撞。
 (二)、拳式
蛰龙探首 进退卷臂 沧海龙吟 波浪顿首
半窗观雨 兔起鹘落 彻地追鼠  勒马听风
惊蛇遇敌 怒虎搜山 提弓捉狐  白猿斗鹤
 (三)、试力
 1、由不动中去体会,再由微动中去认识。欲动又欲止,欲止又欲动。有动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动之意。
 2、体动为作用,动则为静守,静则是发动,动静互为根用,颠倒变化无定。
 3、动则有奇趣横生之感,四肢百骸终归一贯,行动如趟泥,运劲如抽丝。
 4、动时不要散了不动时之均整,不动时不要减低了动时之力量,其作用之巧妙,从体会而得之。
 5、上欲动下自随,下欲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攻上下合,内外相连,前后左右相应而动。此为试验力之功能,力由试而得知,由知而用。
 (四)、发力
 1、本身发动力量,是否有前后左右上下的平衡均整,具体螺旋的错综力量,和无往不浪的力量,轻松准确慢中快的惰性力量,是否为本能发动的,不其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的力量。
 2、注意单双重的松紧,单双重不单指手足而言,头、身、手、足、肩、肘、膝、胯,大小关节,四肢百骸,即些微的点力都会有单双重、松紧、虚实、轻重之别,撑三抱七,前四后六,颠倒互用。
 3、发力有形无形,有意无意,有定位无定位,自动被动,整体局部,应用时当别论。各种基础完备,再学轻松准确具体而微的力量,两足重量、永无定位,发力无论进步发、退步发、顺步发、横步发,以及前后左右上下百般的发力,要以前步作后步,后步作前步,以前步作后步之前步,以后步作前步之后步,颠倒互相,虚实为用,前后力量交叉,使人不可捉摸(撑抱力即开合力)。
 (五)、实作
 1、拳击一道尚精神,内要提,外要随,手脚齐到法为真,意要远,气要催,拳似炮,蛇倦身,应敌犹如火烧身,充华必强骨,饰貌须表真,计谋须远划,精神似劈雷,心毒称上策,手狠方胜人,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尚美观,何谓打?何谓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处,力如火药拳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飞。
 2、敌不动,我沉静,敌微动,我先发。
 3、不动如书生,一动如龙虎,发动似迅雷不及掩耳。
 4、手要灵,足要轻,进退旋转如猫形,身要正,目敛精,手足齐到定要赢,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亦到,打人如拔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在中心,拳打丈外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间,手出如巨炮直冲,足落似大树栽根,眼要毒,手要奸,步踏中门,钻入重心夺敌位,即是神仙亦难防。
 5、鹞子入林燕抄水,虎捉羊群抖威风,取胜四梢均要齐,不胜必有怀疑心,声东击西,指南打北,上虚下实,灵机自揣摩,左拳出右拳至,单手到双手来,拳由心窝去,发向鼻尖前,鼻为中央之土,万物生产之源,冲开中央全体皆靡,两手结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关,身如弓弩拳如弹,弦响鸟落见奇鲜,遇敌犹如身着火,打破硬进无遮拦。
 6、推手时心须保持自已中线位置不受侵犯,还须用最大能力控制对方中线,双手永不离对方鼻口部位,意如牵牛任我所为。
 7、推手时更需注意步法夺位,往往进半步或退半步,即足以将对方击出而并不在于手臂的动作之大小。
 8、力发出是在一刹那间,在有形无形、有意无意、有定位无定位、整体局部、自动被动,具体而微,使力时多半是举、抗、推、旋、搂、劈、钻、刺。
 (四)、力量
 (一)、总纲
 劈、搂、搬、拨、撑、展、抗、横、抖
 顺、提、趟、扒、缩、滚、错、兜、拧
 沉、托、分、闭、捉、顿、吞、吐
 (二)、分布
 1、头:撑、拧、顶、缩   2、肩:撑
 3、肘:横               4、手腕:勾、错、敛、抗
 5、腰:摇、旋          6、胯:坐、挫、悬(旋)、提
 7、膝:撑、纵           8、足腕:刀、叉、分、刺
 (三)、运用(四十四种)
 1、浑元争力:争力是无所不争,四肢百骸,大小关节,无处不争,所谓虚虚实实,松松紧紧,实际上就是争力,不争就使不出来,宇宙间无处不争,人身之四肢百骸,无时不争,总之即浑元一争。
 2、大气呼应:使大气与人体有了呼应关联,一动一静,都能利用,使它有所反应,站桩日久,内部日渐膨胀,有与大气发生联系的感觉,这时就易入门了。
 3、浑噩逆体:全身任何地方,都像没有空隙,处处都有逆力,从任何地方打来都不怕,没有很顺当的力量,但又极顺当,这也是矛盾中统一出来的力量。
 4、动静互根:动静是一个整体,互为其根,所谓动即是静,静即是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虚即是实,实即是虚,虚实实虚得中平,也就是此意,作用力与作用力起错综复杂的作用。
 5、遒放本同:力量不遒劲,放的力量也就不大,必须是遒得劲,放的力量才大,欲放先遒,欲遒先放。
  6、有无统一:有无是一件事,有了这种东西才看见到它的没有,有形的东西,终究要消灭的,从有形的东西中,才可看见到没有的东西,如果没有就不会知道还会出来甚么东西。总之,有了就有没有的一天,应当活用,这与人情道理相同,自高自大的人,别人一定讨厌,越谦逊的人,越受到人尊敬,心目中也就有了他。学术、物质、事情、人情,都是如此。
 7、顺力逆行:手往后拉,力量就出去得远,手往前指,力量则往后来。
 8、勾错刀叉:也包括有形无形两方面,就形象来说,出手如钢锉,回手如勾杆(实际上都还没动),全身如起了大波浪(谁也看不见),全身力量,毛发如戟,胳膊上好像处处有刀叉一样。这方面有时不易形容,其中还有精神力量的存在,无形就是一种意念的假设,不应该真的做出来,在有意无意之间不露形。
 9、不动之动:外形不动,内部就动的越快,外部动的很多,内部反而动的慢了,其原因是不会动,所谓会动,也就是一动一静中能掌握往“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的原则,不会动的人,初练功时更不应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一动就破坏了真动。如果会动的人,内部是否就会更快了呢?这须看怎样来动,假如能假借的动,头、手、足、身、肩、肘、膝、跨,都能假借,神动、意动、力量动、但形式上不做出来,那力量就最大,不应从形式上看,这也是动静互根之意,动静两字,研究起来没完,做起来就更复杂了。
 10、斜正互参:斜面就是正面,而正面也就是斜面,由于支撑面的不同,全身力量关节互有影响,但必要做到力圆为止,一动是横,横即是正面,一作用是斜面,但作用时使人看不见,只是紧错了一下正面与斜面的位置。
 11、多面螺旋:全身各部位稍一动作,都有螺旋力,这种力的形成原因是:在随便动作时,全身各大小关节,都要有支撑力,所有部位形成钝形三角,此时力欲膨胀又欲收敛,因而全身各部都起了螺旋力,连腿下也应如此这种力如同电力一样,使人碰上就被弹出很远,在用这种力时,全身一定都成钝三角形,然后突然变换方向,如同爆炸一样,“砰”的一下子就发出了螺旋力。
 12、面积虚实:用“不有平面积”及“不是固定的”词句来解释面积虚实是不够的,主要是使全身各部肌肉保持住如“盘内之珠”永远滚动,无停留的时候。
 13、形曲力直:形不曲力不直,无法将力量真正运用出来,研究艺术也是如此,在成了直面积时,前后左右就没有了呼应,形曲则前后左右都有力量,用到那里都行,形不曲则必破体,力量也自然出尖,这种力就没有用处,甚至不等用上就被人瓦解了,形曲则力量没有方向,四面都能用上。如美术家画一块石头,若画出是圆的,就没有意思,而一定要曲曲折折,不许有平面积。总之,有平面积就没有力量,因此,作用也就不大。“起伏升降”,“进退吞吐”,把虚实大意表达出来,力直则不易形容,力直只可以说各方面都有力,也可以说力圆,虽然直去,其中也含有螺旋力,形成波浪式的前进,而表面则不易看出,也可以说旋绕一条有直线的力量,旋绕与直是矛盾的统一,做时也要具体而为,但是没有力量也不行。
 14、神(疑为形字)松意紧:神松易懂,意紧是在锻炼中寻求出来的,具体的说,“神”与“意”的区别,神为第一讯号系统,突然受惊是神动,意是第二讯号系统,也就是受惊之后考虑怎麽办。可以说神是本能反应,而意就包含了主观能动作用。“神松”就是使全身放松,无处不松,使肌肉、毛发、气血的运动无阻。“ 意紧”也就是意领气,正由于意紧才能使气血运行的更快一些。
  15、刚柔相济:刚不是硬,柔不是软,百炼之刚,是绕指之柔,才算是刚。柔是真刚,百炼之刚,直入骨之柔,钢经磨练才算是刚,表面上硬,一碰碎了,就不是真刚,也只是硬而已,刚是锻炼出来的才是刚,百折不挠,令人不可捉摸,才是刚柔相济。
  16、无形神似:形不动而神意足,与在空气中游泳相似。
  17、进退反侧:退时步步为营,含蓄待发,进时一要俱进必定统全体而动,无抽撤游移之形,横则裹其力,开合而莫敢当。反侧与斜角是一个意思,同样作用,左右防备。
 18、旋绕撑拧:看着是旋绕,实际是撑拧,后拉回缩,左右前后撑拧力全是如此。
 19、滚错双迭:用滚错破开对方之力,然后用手挤(腕部附近),而挤之胳臂力量旋转达而向斜方击进,这种力量是身动、力动、精神动、如果手一动就破体,则面目全非了。
 20、半让半随:是技击的力量,是让又是随,在半让半随之一刹那,本身力量就发作了而打击对方。
 21、随让牵随:当对方手按在自已身上时,随着就牵动对方跟随走,而重心放在自已身上,然后要撑一下,就可把对方撑出,此力应大胆真做,才能做好。 
 22、迎随紧随:这种力的作用大,在实作发力时都可以用,也就是迎着对方的力又随着,所以要紧,松了就不是这种力了。
 23、截让截迎:随让当中有截的作用在内。
 24、空气游泳:是全身四面八方都有阻力的意思,运用时怎样增加或减少阻力,如在水中游泳一样。减少阻力方法,全是肩胯扭错(搓)。一个人的巧妙灵活,全在肩胯上,肩胯动,腰才能随着动,空气游泳也包含着悠扬相依,虚灵独存,以听其触之意在内,同时也必须是如与物遇,这样力之发作、收敛才能运用自如。
 25、锒头拷打:身如锒头,力如机轮似的连珠发出,所发之力是拧着出去而不是颠倒的,有直线也很短促,不能做出来,做出来力量就不对了,用出之力不是继续之力,一定要达到“意断神连”。
 26、推拉互用:没有绝对的力量。
 27、控制平衡:控制力,鸟难飞,犹如抓鸟,用力抓不行,而不用力就飞了,所以既不能抓死也不能让其飞掉,这就是控制平衡,所以要灵巧力合适,又曰:“ 力如火药拳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飞”,也就像把鸟吸住一样,这就是控制使不平衡的得到平衡,天地间的大气压力,地心的吸力,人体的动力,没有“绝对平衡” 的,一般称这种力为蛇动之力,或蟒动之力,兔起、鹘落、龙潜、鹰胆、虎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羽不能加,蚊蝇不能落。
 28、单双轻重:与控制平衡近似,控制平衡是把没有平衡的通过控制使之平衡,因此与单双、松紧、虚实、轻重,都含有联带(连带)关系,控制平衡也是根据单双、轻重而来的。
 以上共二十八种解释,尚有如下十六种未能做解释说明:
 伸缩抑扬 起顿吞吐 纵横高低 远近长短  分闭开合 提按抗横 悠扬撑抱 翻扬裹拧  沉托提纵
 钻提搜索 拧卷惰涨 举抗推旋 搜劈钻刺  斜面三角 杠杆滑车 蓄弹惊炸
 (五)、诗词
 脱肩松臂懒束腰 神情意力似粘糕 一切知感全不要  静室长露赤条条

  站桩从来不喜平 养生自古贵平庸  神动得自有象外 意存妙在无念中

  浑身肌肉挂青霄 毛发根根暖风摇  慧眼默察三千客 凝耳息听两人娇
 沧海飞波游龙戏 流云吐月紫虎嚎 无穷假借无穷象  有如蓬壶踏六鳌

 神如雾豹容窥管 ?nbsp; 养生别开面目新 筋含劲力骨存神 静如伏豹横空立  动似腾蛟夹浪奔
 吐纳灵源合宇宙 喊声叱咤走风云 不知素问千年后 & 不动如山岳 南指如月阴
 无穷如?nbsp; 养生不喜平 岂知贵平庸 身动超象外  法在无念中 深究求精造 利用虚无空 意力似猿猴 
 脚步似猫轻 神意自内变 力由远处听 不即亦不离  日?/p>

 眼底手腕都留痕 直取旋绕力横撑 矛盾错综须统一  ?nbsp; 拳学理至精 运用在虚实 灵机自内变  力由远处听
 身动似猿捷 步踏如猫轻 勿忘勿助长&nbs 身动挥浪舞 意力水面行 游龙白鹤戏  含笑似蛇惊
 肌肉含动力 神存骨起棱 风云吐?nbsp; 刀光闪闪卷枯叶 尺哧天涯鸟飞绝 手握提按斜撑错  光芒无限力如铁
 裹缠横绕云龙蛇 足踏泥泞半尺雪 雷电交加轻也重 & 精贫出豪举,得闲慷慨声,大气包寰宇,挥浪卷朔风,吴钩连起吐长虹,发场声喊,山摇谷应,舞龙象,
 飞似梨花影,赋长歌,整备山河定,七尺躯,任纵横,浑似山崩潮涌,顿开金锁 六、杂谈
 (一)、养生
 我国养生学历史悠久,惟多失传散佚,门派迭出,多至不可名状,而各有专家独造之功,以致奥精遂老手,各有其特长,所有理论,大都歧正相生,参互为用,而结果多自矛盾错综,辩证再辩证,发挥出人体及多种生物独赋特有之精神,盖人飞不如禽,走不如兽,故采鸟兽之长,补人身之短,都是在“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显倒互用,体会操存,逐渐得来些掣电轰雷,惊神泣鬼之术,而是学他的精神,特能所在,如果光学其形体,则风度、秉赋、性格、特有的良能,就完全销毁,这种方法是在“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永远保持有毛发如戟之意,大凡鸟兽多有无畏精神,它的智力不会增长,而特具的本能是永远存在的,鸟兽的头是灵活的,目尖锐,肩撑肘横,指弯爪拧,头颈更多增强顶缩力鹰目、猿神、猫行、马奔、鸡腿、蛇身,会其意,静如潮涌涨,动似风云走,先师云:“神如雾豹如窥管,气似灵犀牛可辟尘”,这种练功方法,肌肉里总含有活变动力,骨中存着横撑拧转动荡的精神力量,力的发作“有形无形”、“有意无意”、“有定位无定位”、“被动自动”、“整体局部”可具体而微。
 练功时,不在于姿式如何,也不在于形式之繁简,更不在于次序之先后,而在于精神支配之虚实大意,以达舒适得力为上,有人问:“力量如何以为之活动?”上至头顶、下至肩足,都是牵一发而全身动,手足膝胯,都是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五脏之内亦都有所配合,此之谓“活力如蛇”“游泳相似”以有人问:“既云养生又何以为动力?”按养生与锻炼是一回事,养生基础已定,就须学习锻炼经稳定,内在舒适,虚灵守默,而应万变。大致是神好静而意分扰,意性本定,而欲来乱,实际都是虚象,应当是对境忘境,不堕于庸俗愚昧,居尘出尘,免沉于“得失惧忧”万念之中,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无为则神息,神息则万念俱忘,耳目心意俱忘,即诸妙之圆与所谓“耳目生意”颇相近似。
 (二)、论舞
 运动是平易近人的学术,然而情趣无穷,古人大都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础,到清初就破坏无余,从前不论文人武士,无不精心研讨,文人善拳技,武士多能文,自清以来,拳学虽被湮灭迨尽,而舞道更是久湮无闻,殊不知舞道是启发人类天赋良能活力的一种学术,也是抒发感情,振奋精神的最高艺术,并且可以却病养生,陶冶性情,更可使爱好者延年益寿。舞道内分四项,游龙、惊蛇、白鹤、挥浪。初练时浑身肌肉伸展,骨节起棱,头直、目正、神庄、声静、手指腕拧,有勾、搂、扭、错、裹、撑、横、卷之力,两足如在泥雪中求动,双膝提纵,力若抽丝,目光远望,手底留痕,掌握这些基本动作之后,方可进一步学练复杂舞法。

 编者按:《意拳要点》为何镜平先生习拳笔记,六十年代记录整理于北京。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在使用词句上或抄录时容有不当之处。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8: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成拳“七妙法门”


   “七妙法门”即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及实作。
一、站桩
(一)浑元桩
  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
  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松肘横,十指分开,如抓球状。小腹松圆,胸窝含蓄,头直顶竖,要做到虚灵挺拔,舒适均整。同时,周身上下要做到整而不僵,松而不懈。初步如此练习即可,若要更进一层,需加意念活动,两手两臂要有拉之不开,推之不动,砸之不落的精神锻炼。待到日久功深,就须目光内敛,其神态如捕鼠之猫,将窜而未动,欲扑而待机。要有静中求动的锻炼方法,就是假想在三尺以外,七尺以内有"假想敌"对自己做周旋扑打,而自己以站此桩的姿势,以不变应万变还击对方,如此用功,可锻炼自己技击时的灵敏性,此就是拳术中"无形似有形"的锻炼方法。
  技击桩歌诀:
  前后丁八步,两臂如抱婴。
  虚灵挺拔立,意紧形要松。
二、试力
  试力的方法很多,这里只介绍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名叫钩锉试力。其步法姿势与站技击桩相同,两手自然抬起,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分开,略微弯曲而向前指,用身体催动双手向前推出,指尖向前,臂亦随之而动,但切勿完全伸直,以防力量破体。两手之间的距离约有一头。意念如用双手十指推动水中漂木,缓缓而行。当两臂快要伸直时,两手向内翻转,掌心相对,用身体将双手慢慢拉回,其动作要连绵不断,待到双手距离自己前胸约有一拳之时,再行翻转,手心向下,继而前推。这样做周而复始的练习。待到日久功深,要加上出手如锉,回手如钩,力不空出,意不空回的意念。如此用功,日久自能感到双手和两臂,乃至全身与大气产生摩擦力,使自身之气与宇宙大气相合,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钩锉试力歌诀:
  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
  意在周身外,不离自身间。
三、摩擦步
  大成拳的步法很多,摩擦步是最基本的步法,此姿势是两脚平行而立,类似立正,但膝部略有弯屈,身形中正,两肩放松,两臂左右分开,与自身约成六十度,两手十指分开,掌心如按两大气球,头往上顶,臀部下坐,胸要含,背要紧,气要足,心要静,精神要舒放,小腹要充实。如此默立片刻之后,此时身体重心放在两脚掌上,然后将重心移到左腿胯部,右脚做半弧形平行的慢慢移动,脚尖向前,落于自身之右外侧。然后,再将重心移到右胯部,左脚做半弧形,平行地慢慢澳前移动,脚尖向前,落于自身之左外侧,两脚之间的距离始终要保持一脚半为最好。两脚做如此的交替练习。在练此功之时,注意膝盖略有上提之意,足尖应须略勾,足心不可离地面太高。在意念中假想两足如水而行,似有阻力,要做到即沉稳又灵活,既连绵不断又松紧适宜。此是前进姿势的练习,如欲做后退姿式练习,则可照此做还原动作。
  摩擦步歌诀:
  身形端正顶头悬,步若鸡行体略偏。
  进退自如凭肩胯,膝纵足兜起波澜。
四、发力
  发力包括有形,无形,有定位,无定位,自动,被动,整体,局部等多种发力。这里只介绍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名叫正面整体发力。其姿势与作钩锉试力时相同,只是在试力的过程中,双手骤然停顿,身向前撞,手向前抖,力向外发,然后立即将双手收回原处,呈原来试力时的姿式,而使双手两臂,乃至周身产生弹力。练此功时,要注意其根在脚,发于脊髓,而使全身力量达于指端之外。
  发力歌诀:
  周身软如棉,意念指端前。
  炸力无间断,如弓射弹丸。
五、试声
  试声是补充试力中的微细不足之处,声应由腹部丹田而发。初试时应有声,由有声而至无声,无声时气充体,气充体而力量足。故试声时应做到"有声如幽谷撞钟,无声要气充毛发"。练习试声时,其下肢姿势与站技击桩相同,只是两手臂于身后,肩部和胸部同时放松。尤其胸部不可有一丝发紧。以口腔发出"啊"字声音,作为试声的初步练习,进而以胸腔发出"啊"字声音,后再以颈部位的所谓后壁发出"啊"字声音,最后将此"啊"字声音,由口腔、胸腔、后音壁三个部位产生共鸣,由小腹丹田发出。初试声时可以发出声来,继而以"啊"字的气来代替"啊"字的声。
  试声歌诀:
  声自丹田发,啊字中口中出。
  胸部不费力,如幽谷撞钟。
六、推手
  推手有单推手和双推手两种锻炼方法。单推手称为定步推手,双推手称为活步推手。推手的形式虽有单双之别,但其原理大体一致。
(一)单推手,即是甲乙双方以站桩时的步法,双方以右小臂相搭(以推右手为例)彼此由左往右做缓慢的弧形运动,在做此弧形运动时,要保持自己的中线部位不受对方侵犯,同时要争取以自己的柔化之力,控制对方的中线部位,以备待机发力于对方。中线部位就是人身上胸部任脉部位。这就是芗斋先生说过的"守中用中,得其环中,以应"的锻炼方法。
  单推手歌诀:
  两臂相接如试力,沾粘连随意须真。
  滚动旋律凭力"点",抖放惊弹步摧人。
(二)双推手,即是甲乙双方彼此两小臂相搭接(手在上为搭,手在下为接),中自身中线部位往自身左右两外侧,然后由上往下做缓慢的弧形运动,以摩擦步为基础做前进后退的练习。练习双推手时,也同样要求"守中用中"的原则,双推手实际上就是双人试力。
  双推手歌诀:
  四条小臂紧相连,动转挪移步为先。
  控制对方如绳缚,摔挂打放需自然。
七、实作
  实作就是双方做技击练习,也就是作拳的方法,其作拳时尽管有劈、崩、钻、炮、横、削掌、掖掌、塌掌、夫子顿首、穿裆脚、蛇形腿等各种打法。但这些打法,不是固定的死招术,而是通过掌握时机性和空间性的同时,随机应变,待机发拳。因作拳时对方变化多端,故很难具体说清应该如何实作,但就其大体而讲,在接近对方之时,头要撞人,手要击人,足要踢人,步要过人,神态要逼人,气势要袭人,并要做到手脚齐到,全身齐动的实作要领。
  实作歌诀:
  双方交手,气势当先,
  欲接未触,体态安然,
  间架得当,稳准狠严,
  力撑八方,灵机内含,
  得机得势,进退截拦,
  何须招法,本能自然。
  以上这七个基本练拳步骤,有其一定的完整性,如果单纯从力的角度来讲,力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声而固元气,力量才能笃实。大成拳还有其他的一些锻炼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大成拳核心功法功力训练——形动求整


  实体技击之动态以速动为准则,而速动之根本全赖下肢的空间位移,位移的绝对动态最易产生重心的失衡,而失衡状态则是技击运动中的最大障碍,所以如何在极速的动态中保证身体的平衡状态以及在劝态中保证相应的平衡均整性的发力就成为名家拳派研讨的重点。大成拳以桩法求整调节人体功能的均衡,而步法的训练就是以静态的平衡向动态平衡的发展最关键的功法。这种动态形式上极其简单,但若从整体原则的角度出发则又极其深奥复杂,而且一切步法具体应用均从磨擦步变化而得,故统称为磨擦换步。

  首先以技击桩步型站立,虚灵顶颈,步成三七,双掌自然分开,手心空涵,成扶按式置于身体两侧,目的是保持重心的平衡,然后以头部上领牵动躯干把胯关节抽起,由于肢关节的上提后脚就会被带离地面,此状态的拔起后脚如整个脚掌趟入稀泥被缓缓拔出,又不能使鞋被粘掉,故足腕兜起,由于一只脚已处在悬空状态,这时重心完全放在另一支撑脚腿上,故在拔起后脚时首先把重心变为前七后三,然后胯催动后脚向前徐徐搓动,以体会下肢与空气的磨擦阻力,膝盖弯曲前顶与足腕为先锋克服空气的阻力,脚掌似踩一圆木棍向前缓缓流动,力宜平衡,不能断劲,待后脚运动至前脚踝骨位置时,前膝与后膝内侧要轻轻地磨擦而过,这时后脚从前脚之半个脚面而过,变为前脚继续划弧形而进,待至丁八步距离的时候缓缓用前脚掌先着地。然后缓缓踩实,这时躯干的上下拉伸恢复自然状态。随之膝前顶反重心再变为前七后三。继之再以头领身,以身带胯,把另一足提起,向前做擦膝磨胫的弧线运动,如此地后步做前步子前步。再以前步做后步之前步。习者注意目光始终注意一个方向,不可东张西肓,双手在运动中根据身形的起落,相应的提按,如同掌在浮萍中,以配合下肢的空气阻力。
  磨擦步的关键胯走半圆,从步子的起点一直到步子的落点,这个运动的路线是个半圆的轨迹。因为在我起腿行进步时,对方很可能会阻止我与之缩短相对的距离,用脚踢击、蹬、踹我迎面骨。我如果是直线行步则正与对方发力之脚形成二力相撞,为其所伤。再有直线的行走,我自身的裆口因防护性差极易为对方所乘,所以在步法行进中以胯为轴带动脚掌做弧形半圆运动。试看当我后腿与前腿相互重合之际有双膝、双踝互擦的动作,这时从后腿与前腿的相互接触时就把裆部藏在了双胯之间被胯根夹住,而继续向前行进中我仍以前膝为防护先锋做护裆的弧形环绕式行步,这样不但可以加大裆部的严密防护,而且还可以避开对方的突然踢击。

  通过胯走半圆,落步弧形的运动训练,我们要养成不管对方是否用足踢击,我均以此种步态向对方接近,因为真正的实践是难以捉摸的、变化无常的,如果等你发现对方的踢击再去走磨擦步,恐怕已经遭到对方的击打,即使凭借侥幸的闪躲避开了对方的进攻,也会因意识上的防护而失去了进攻的机会。尤其精神是已被对方的拳脚捆得五花大绑,只能采取绝对性的逃避式防守,而在进攻中防守,在防中主动进攻的教义将会失去真正的内涵,所以奉劝学者必须在朴实无华的磨擦步中下一番功夫。西洋拳击中的滑步看起来就是蹦蹦跳跳,但真正实践起来,前后左右的移动非常灵活,这同样是步无足位的具体体现。磨擦步的要点是起如担担,动如槐虫,形若趟泥,如履薄冰。所谓起如担担就是利用整体的原则以头领身,以身带胯,以胯提膝,以膝兜足的上下一体的运动方式。形若挑夫担担,以颈椎上拔,双肩下沉的矛盾支点来减轻担子对身体及下肢造成的重压,身形上拔以减轻身体对下肢的压力,使双足的承载功能改变为相应的起动功能,由于身形的上拔,下肢的运动就会十分轻松,利于搏斗中的快速反变反应。动如槐虫是我们的先哲通过对自然界生物的动态形式的细微观察应用中拳学领域中的运动方法是蠕动脊椎。大家可以观察槐虫的运动动作,其行走时身躯先躬起位移,然后再下落位移,我们在做磨擦步时首先是用脊柱上拔,把身体乃至脚掌都领起来运动,然后在下落时利用脊柱的压缩把脚掌放在相应的位置上,故起落的转移形态是脊柱的拉伸收缩式的蠕动法则。形若趟泥是起落运动空间的下肢感应,这种感应就是下肢的单重现象,就是下肢不均衡失重的状态,但空间的位移又不可能让脚离开地面;。故芗斋先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把此位移行走的过程中加入了在泥塘行走的意感,即每一细小运动都使外界的阻力与之呼应,而行之欲速则不达,外界之阻力大,自身向前运动的意识越强烈,这样脚的敏锐感应才能产生触觉的灵敏性,即阻力可能大,可能小,我须见机而调整。如履薄冰是在脚掌下落时的动作形态,即落步时就是意感十分机敏的状态,好象踩在刚冻结的冰面上,如果冒然下落,就会把冰踩破。故在下落时必须是把重心逐渐压在下落之脚上,一旦薄冰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就会破裂,而我必须在破裂之前迅速把脚提起变换相应的位置,这在实占格斗中十分重要,即以高度的警觉性和洞察力来针对对手的具体变化采取庆变的能力。如果一下把重心全踩过去,那么这种脚就就成了承载功能而不是起动功能。根本无法再进行变化,故如履薄冰之意非提重心的缓缓而动转,实为格斗中变换步法、身法的知觉能力。

  磨擦步试力运动可演化出几种相应的腿法技术,大成拳之腿之法不是单向腿击发力,而是在步法的行走中通过相应的空间位置使脚尚未接触地面对对方下肢形成的接触。这时如果不采取一定的下肢发力,我的脚就无法与地面产生接触而处在较长时间的失衡状态,故腿法是具体化的磨擦步在应敌状态中形成的发力技术。

  一、纵膝撞腿:在行走磨擦步的运动过程中,后脚经前脚的内踝关节向前伸出的一霎那,突然把身体从中正的正直状态变为向前的斜面,同时把下肢的膝盖向前向上提起,由于此时是一个失重状态,身体与膝盖抱歉会术能地向前冲击,这样就形成了头欲撞人、膝欲欺人的发力状态。事实上,向前纵膝的原因并非是有意用膝盖去击打对方的裆部,但由于向前的运动状态如果对方无法闪避就会被彩盖撞倒,由于身体的惯性就会自然地下落形成磨擦步的落式。针对格斗中的各种情况,纵膝可根据自身的条件调整其撞力的角度,如果提膝较高会撞在对方的裆腹,如果较低则会撞在膝胯部位。

  二、点踢踩腿:在行走磨擦步的运动过程中,后脚从前脚的内踝关节向前伸出之际,利用胯关节把脚弹射出去,直踢对方的迎面骨。注意发力时要有弹性,一动即出,一出即收,如沾热铁,以得于再次发力。腿是特殊形式,格斗中是以手为主动进攻的技术,应用腿法必须要有上肢的主动配合才易奏效,即所谓“明拳暗腿 ”。单纯的腿技虽然也极具有威力,但有两个缺点,即动作的预兆大,易被对方躲过和一次性发力的无法连点的弊端。大成拳从“手足齐到方为真”的法则印证出腿和步不能分开,手和腿也不能分开。腿法是在不法进行中的发力轨迹,步法是手法击打空间的手臂延长。故而踩劲是在点踢中势后的身体前冲状态下顺着对方的迎面滑弧线。正踩对方的脚面形成蹉射的发力,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对方后撤。

  三、跺子腿:跺子腿是在行走磨擦步即将终了时利用身体的纵轴拧旋把脚变成横展跺出,此腿法的发力轨迹与上肢的栽锤相似,为向斜下方的斜发力,它不但在主动进攻中横跺对方的迎面骨及膝盖等部位,在被动的状态下还可以利用此腿法阻击,拦截对方的进攻性腿法和步法,使对方手支脚不到处于失重状态。跺子腿可分为正步和拗步为脚掌内沿发力同其它腿法一样,跺子脚的原则是“抬腿不过脐”。不追求高腿发力,而是在步行进中利用胯关节的轴向转动使脚掌形态发生变化,其发力的原则是以身体的纵轴至争。

  综合性的试力是上肢与下肢齐动的动作组合,为了培养技击状态中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各种试力中就必须加入磨擦步的锻炼,这样通过下肢的左右互换,上肢试力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变化,即:上踢出去的距离要以不超过技击桩步距为准,同时注意腿法是一种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的动态位移采取均整之法。在此仅以钩锉试力为例进行阐述。从前三后七的状态开始,以及小臂的内螺旋滚动的脊柱的上拔为动力,把脚带动而起,使上肢变成掌心向下,下肢是一腿负担体重,另一腿在胯的磨转中停留在膝、踝相互接触的磨擦状态。然后继续运动抬起的腿向前方划弧落至丁八步状态,把重心逐渐地传导上去,这时上肢的运动应合下肢重心的传导而缓缓以外螺旋滚动推出,重心达到前七后三之际,再由小臂内螺旋把另一脚带起向前运动,如此反复交替练习。

  活步试力的重点是体会身体在间架均整的基础上的重心交换。在反反复复的转换过程中,由于空间运动位移的客观现实,我们在运动中要想随时保持这促均衡的状态就非常困难。尤其是上肢的撑抱三七与下肢的前后三七转换中是否达到同步。故而活步发力是否达到动态平衡抱歉由活步试力体现出来。活步试力训练中必须利用精神的高度集中和强烈真实的意感细致入微地体会每一动的感觉才能达到与自然界的阻力相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因为人在动态中所感受到的阻力磨擦一定要大于站桩中的感受,所以人体在试力中又容易体会身体与空气产生的磨擦阻力。空气虽是无形的,但我们就生存在其中,被其所包围。它充斥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它充斥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但是我们却不能让每一个细胞都感知它的存在。尽管我们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但神经可以感觉到,皮肤可感应出来。所以利用神经敏锐洞察力指挥我们的皮肤,在形体动态中与空所发生感应,如果这种感应获得成功,我们就会有“毛发根根暖风摇”的感应,如果这种感觉,骨骼、毛发之支撑道放、争效互为,松紧交错的整体劲力就会更加饱满,审经作用于肢体,肢体表现神经的相互矛盾又各谐为一。

  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但是根据科学测试分析,人体、骨骼、骨肉的承爱外力达25吨左右,由此,如何激发肌体的力量成为现代科学及未来科学的热门课题。而精神的深入刺激将会对肢体的和谐调整动态爆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大成拳修炼法则就是利用精神的抽象假借来具体肌体的巨大的发力。因此当伙伴成为具体的外界压力向我间架旋以推、拉、压、挑、撞时,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力是空气的阻力加大,于是在神经交感器的指挥下相应加强了抵抗功能。关键在于这种阻力的接触是时有时无的,我如何通过这种触觉的变化使身体与之产生相应的松紧,故“点力”的产生可具体到实战中的触觉反应,活步试力的训练是在保持自身平衡状态下一旦与外界阻力发生了不平衡之后的具体形变。如双臂的撑拧是针对阻力的大小发生的形变,下肢的位移则是上肢还无法均衡之际发生的下肢形变。这种形变的调整能使整体力获得运动,而相应的技术则是形态转变下的角度、方法的取舍,故芗斋先生云:“一以触觉立即紧张,炸力发出意不亡”的本能状态。

  大式磨擦步是针对下肢的胯关节活动量和腿法击打的力度及范围设立的试力功汉。前面所述的磨擦步运动轨迹为半圆,而大磨擦步的运动轨迹是跨走一个圆形,这种训练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对负重腿的支撑平衡性能要求很高。此度力的运动方法为以技击桩站立,用颈椎把胯带起提膝至脐部,然后擦膝磨胫弧线而出使提起之腿先做前蹬动作,继而向外侧划一大圆成扫腿动作至体后再回收至提膝动作,如此反复练习。即胯关节的顺时针和逆时针的360度旋转。

  大式磨擦步中,我们可相应演化出空裆腿和蛇形腿。穿裆腿是在磨擦步前蹬之际的突然顺胯动作,主攻人体的裆部和腹部。腿法之发力是步法运动的一种形式,其具体要领以形曲力直为主,要求腿不许伸直,下一步肢与躯干形成反用力,路线走弧形,发之即收。

  蛇形腿是在大磨擦步试力时横向扫腿的变化加速,主攻人体侧面腰胯部位,其内容含是胯关节的螺旋催劲,如上肢的削掌发力。

  从磨擦步的变化中又可以演变出三角步、蛇形步和鸡形步,三角步是以磨擦步为基础加上了横步的闪让,初习时即可以技击桩间架抱下,下肢丁八步前三后七站立,后胯下沉压缩催动后足蹬地,利用后足之反弹效果催动前足斜向45度行进一步,当前足在重心踏实之际,后足迅速跟进置于前足内侧形成擦膝磨胫,然后再变为前足斜向45度行进。如此反复交替运动。三角步法相对磨擦步的外形要小,故行动起来极为迅速,尤其是虚点之步在变为前脚时是射出去的,而射出去的脚掌与地面产生的滑动磨擦力正是身体的前撞。在实战中三角形的应用最广。无论是前进、后退、横走、竖撞均为以头领身,以身带胯、以胯提膝、以膝兜足。三角步法有原地三角步和活三角步之分,原地三角步所走的路线是横走——斜进——斜退——横走——斜进的三角形,故称原地三角步。活三角步是在斜进中即产生横向位移,左右互换、闪让而进。蛇形步是在活三角步的基础上在横闪斜进中突加垫步,在身法带动下蜿蜒曲折而进,路线成S形状。

  鸡形步是原传形意拳的核心步法,习时以技击桩撑抱站立,下肢前三后七,身体以腰胯催动后足蹬地,形成反弹而使前足射出一步,待前足重心刚刚稳定,后足自然跟进呈足跟微起状态,然后再蹬后足催动前足行进,此步法类似拳击中的前滑步,但没有跳跃。其力源全凭右脚蹬,以此来催动整体前撞,前足行进应先膝顶、待重心不稳之际再把前足催出。习此步法切忌不可先迈前足,因为前足若先进,后足则是被动跟进,这样不但影响速度,而且失去了整体的同步运动,所以后足蹬地之际正是后胯压缩震颤起动之时,借助与地面的磨擦和反弹会把身体悠出去。

  大成拳步法的训练应处处现躯干的主动性、躯干的方向、角度的改变是身法的移动。下肢的位移,只有身无足式,才能步无足位,也只有身法极速,才能使步法迅速。各种步法掌握之后应融汇贯通,组合而练,实作之际才能变化迅速,同时各种步法的设立均为不同情况下的需要,故实搏无须考虑应用何种步法,只要不失基本原则,即可任意交换,到厮打时忘了拳法的教义至深,步法亦同理可寻,关键在于能否把平时训练的最佳状态应用于实践中去。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8: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拳述要
 近世操拳学者,多以筋肉之暴露坚硬夸示人前,以为运动家之表现,殊不知此畸形发达之现象既碍卫生,更无他用,最为生理家忌禁,毫无运动之价值也。近年以来余于报端曾一再指摘其非,虽有一般明理之士咸表同情,而大都仍是庸俗愚昧忍心害理,尤其信口诋人,此真不齿,故终不免有诸多怨者,大凡从来独抱绝学为人类谋福利者,与忠诚之士和聪明绝顶者,社会从来鲜有谅解,水准之低概可想见。余为拳道之永久计,实在不敢顾其私,希海内贤达其谅鉴之。
按拳道之由来,原系采禽兽搏斗之长,象其形,会其意,逐渐演进,合精神假借一切法则,始汇成斯技。奈近代拳家,形都不似,更何有益于精神与意感乎?然亦有云“用力则滞而百骸不灵,且不卫生,此故然矣,然在技击方面言之,用力则是力穷,用法则是术罄,凡有方法,便是局部,便是后天之人造,非本能之学也。而精神便不能统一,用力亦不笃。更不能假以宇宙之力之呼应,其精神已受其范围之所限,动作似裹足不前矣,且用力乃是抵抗之变象,抵抗是由畏敌击出而起。如此岂非接受对方之击,则又安得不为人击中乎?用力之害,诚大矣哉。要知用力用意乃同出一气之源,互根为之,用意即是用力,意即力也。然非筋肉松和,永不能得伸缩自如遒放致用之活力也。既不能有自然之活力,其养生与高水平用,吾不知其由何可以得,要知意自形生,力随意转,意为力之帅,力为意之军。所谓意紧力松,筋肉空灵,毛发飞涨,力生锋棱,非此不能得意中力之自然天趣。本拳在20年前,曾一度有“意拳”之名,举意字以概精神,盖即本拳重意感与精神之义也。原期唤醒同人,使之顾名思义,觉悟其非而正鹄是趋,孰知一般拳家各怀私见,积重难返,多不肯平心静气,舍短取长,研讨是非所在,情甘抱残守阙,奈何奈何。遂致余愿无由得偿,吁可慨也。余之智力之所及,绝不甘随波逐流,使我拳道真义,永坠沉沦,且尤不时大声疾呼,冀以振其麻痹而发猛醒,此又区区之志,不能自已者也。
 论信条与规守
 拳学一道,不仅锻炼肢体,尚有重要深意存焉。就传统而言,首重德性,其应遵守之信条,如尊师敬长,重亲孝长,信义仁爱等,皆是也。此外更需要侠骨佛心之热诚,舍已从人之蓄志,苟不具备,则不得谓拳家之上选。至于浑厚深沉之气概,坚忍果决之精神,抒发人类之情感,敏捷英勇之资质,尤为学者所必备之根本要件,否则恐难得传,即使传之,则亦难能得其神髓矣。故先辈每于传人之际,必要再三审慎行之者,盖因人材难得,不肯轻录门墙,至其传授之程序,率皆先以四容五要为本。如头直、目正、神庄、声静,再以恭慎意切和五字诀示之,兹将五字诀歌列后,以示其意。
习拳即入门 首要遵师亲 尚友需重义 武德更谨遵
动则如龙虎 静尤古佛心 举心宜恭慎 如同会大宾
恭则神不散 慎如深渊临 假借无穷意 精满浑元身
虚无求实切 不失中和均 力感如透电 所学与日深
运声由内转 音韵似龙吟 恭慎意切和 五字秘诀分
见性明理后 反向身外寻 莫被法理拘 更勿终学人
 论单双重与不着象
 以拳道之原理论,勿论平时练习抑在技击之中,须保持全身之均整,使之毫不偏倚,凡有些微不平衡,即为形着象力亦破体也,盖神、形、力、意皆不许有着象,一着象便是片面,既不卫生且易为人所乘,学者宜谨记之。夫均衡非呆板也,稍板则易犯双重之病,然亦不许过灵,过灵则易趋于华而不实也。须要体舒放屈折含蓄,如发力时,亦不许断续,所谓力不亡者也。盖双重非指两足部位而言,头手肩肘膝胯以大小关节,即一点细微之力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分别,今之拳家大都由片面之单重走向绝对之双重,更由绝对之双重而趋于僵死之途。甚矣单双重之学,愈久而愈淹也。就以今之各家拳谱论,亦都据本失当,况其作者尽是露形犯规而大破其体者,所有姿势诚荒天下之唐,麻世人之肉矣,愈习之则愈去拳道之门径而远甚。不着象而成死板,一着象散乱无章,纵然身遇单重之妙,因无能领略,此亦无异于双重也,非弄到不自然,不舒服、百骸失正而为止,是不得不走入刻板方法之途径,永无随机而动,变化无方,更无发挥良能之日矣。噫,亦诚可怜之甚也。至于神与意之不着象,乃非应用触觉良能之活力,不足以证明之,比如双方决斗,利害当前,间不容发,已接未触之时,尚不知应用者为何,解决之后,复不知适间所用者为何,所谓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又谓极中致和本能力之自动良机者也。
 抽象虚实有无体认
 习拳入手之法非只一端,而其结晶之妙,风吹草动全在于神形意力之运用互为一致。此种运用都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形象。就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飘摆无定,惟风力是应,即所谓与大气应合;又如浪中之鱼,起伏无定方,纵横往还以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要在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诚与老庄佛释无为而有为,万法皆空即为实象,一切学理多称谨似。又如作画,各以俏逸之笔,孤行天壤,堪并论也。其机其趣完成在于无形神似之间,度其意可以求之,所以习时有对镜操作之戒者,恐一求形似,则内虚而神败矣。习时须假定三尺之外七尺之内四周如有大刀阔斧之巨敌与猛兽毒蛇蜿蜒而来,其共存生之情景,须当以大无畏之精神而应付之,以求虚中之实也。如一旦大敌林立,在我如入无人之境以周旋之,则为实中求虚。要在平日操存体认涵蓄修养,总之都是从抽象中得来,所谓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更不许存有对象而解脱一切者是也。切记习时要慢而神宜速,手不空出,意不空回,即些微细小之点力动作亦须具体无微而不应,内外相连,虚实相需而为一贯,须无时无处不含有应付技击之感(本能),倘一求速,则一切经过之路径滑然而过,再由何而得其体认之作用乎?是故初学时须以站桩为基础,渐渐体会而后行,总之,须有神形意力成为一贯,亦须四心相合(顶心、本心、手心、脚心),神经统一,一动无不动,亦更微而不合,四肢百骸悉在其中,不执着不停断,再与大气之呼应,各点力之松紧互为用,庶乎可矣。离开已身无物可求,执着已身永无是处。旨哉斯言,细心体会,自不难窥拳道之堂奥矣。
 练习步骤
 本拳之基础练习,即为站桩。其效用在能锻炼精神、调剂呼吸,通畅血液舒和筋肉,诚养生强身益智之学也。亦为优生运动,其次为试力、试声、假想体认各法则,再次为自卫与大气之呼应和波浪之松紧、良能之察觉,虚实互根之切要,兹将各阶段逐述于后。
 站桩
 站桩即立稳,平均之站立也。初习为基本桩,习时须首先将全体之间架配备安排妥当,内清虚而外脱换,松和自然,头直目正,身端顶立,神壮力均,气静息平,意思远望,发挺腰松,身体关节似有微曲之意,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颠顶,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激荡回旋,觉如云端宝树上有绳系下,有本支撑,其悠扬相依之神情,喻日空气游泳殊近相似也。然后再体会肌肉细胞动荡之情态,锻炼自得,自知为正常运动。夫所谓正常,即改造生理之要道,能使贫血者可以增高,血压高者可以下降而达正常。盖因其勿论如何运动,永使心脏之搏动不失常态,平衡发达,然在精神方面,须视此身为大冶洪炉,无物不在陶熔体认中。但须察觉各项细胞为自然之同时工作,不得有丝毫勉强,更不许有幻想,如依上述之锻炼,则具体之肌肉不锻而自锻,精神不养而自养,周身舒畅,气亦随之而逐渐变化,其本能自然之力,由内而外,自不难渐渐发达。但切记身心不可用力,否则稍有注血,便失松和,不松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总之,无论站桩试力或技击,只要呼吸一失常,或横隔膜一发紧,便是错误,愿学者慎行之,万勿忽视。
 试力
 以上的基本练习,既有相当基础之后,一切良能之发展,当日益增强,则应继续学试力工作,体认各项力量之神情,以期真实效用。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之,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用。习使须使身体均整,筋内空灵,思具体毛孔无根不有穿堂风往还之感,然骨骼毛发都要支撑遒放,争敛互为,初愈微而神愈全,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以体认全体之意力圆满否,其意力能随时随地应感而出发否,全身能与宇宙之力起感应合否,假借之力果能成为事实否。欲与宇宙力起应合,须先与大气发生感觉,感觉之后渐渐呼应,再试气波之松紧与地心争力作用,于是所用之力自然无过亦无不及,初试以手得之,逐渐以全体得之,能认识此种力良能渐发,操之有恒,自有不可思议之妙,而各项力量亦不难入手而得,至于意不使断,灵有使散,浑噩一体,动微触牵,全身上下左右前后不忘不失,非达到舒适得力,奇趣横生之境地不足曰得拳之妙也。所试各力,名称甚繁,如蓄力、弹力、惊力、开合力以及重速、定中缠绵、撑抱惰性、三角螺旋,杠杆轴轮、滑车斜面等种切力量,亦自然由试力而得之(知)。盖全体关节无微不含屈势,同时亦无节不含放纵与开展,所谓遒放互为,固无节不成钝三角形,且无平面积,尤无固定之三角形(不过与器械之名同而法异),盖拳中之力,都是精神方面体认而得之(知)。形则微矣。表面客之,形似不动,而三角之螺旋实自轮旋不定,错综不已,要知有形则力散,无形则神聚,非自身领略之后不能知也。盖螺旋力,以余之体认观之,非由三角力不得产生者也。而所有一切力量,都是筋肉动荡与精神假想相互而为,皆有密切联带之关系,若分而言之,则又走入方法之门,成为片面耳。所以非口传心授,未易有得,更非毫端所能形容,故不必详述也。
 总之一切力量者是精神之集结紧密,内外含蓄一致而为用,若单独而论,则成为有形破体机械之拳道,非精神意义之拳也。余据四十余年体会操存之经验,倍感各项力量都由浑元扩大、空洞无我产生而来,然浑元空洞亦都由细微之棱角渐渐体会,方能有得。是以吾又感天地间一切学术,无不感矛盾同时亦感无一不是圆融,统一矛盾,始能贯通,方可利用其分工合作,否则不易明理。至于用力之法,浑噩之要,绝不在形式之好坏,尤不在姿势之繁简,要精神支配之大意和意念之领导与全体内外之工作如何。动作时,在形式方面不论单出、双回、齐出、独进、横走、竖撞、互斜互争、浑身之节、点、面、线、一切法则无微不有先后,轻重、松紧之别,但须形不外露,力不出尖,亦无断续,更不许有轻重方向之感,不论试力或发力,须保持身体松和,发力含蓄而有听力,以待其触。神宜内敛,骨宜藏棱,要在人外三尺以内,似有一层罗网保护,而包包罗之内,尽如刀叉勾错并蓄,有万弓待发之势,然都在毛发筋肉伸缩拨转,全身内外无微不有滚珠起棱之感,他如虚无假借种种无穷之力,言之太繁,故不具论,学者神而明之。以上各力果身得后,切莫以为习拳之道已毕于此,不过仅得些资本而已,而始有学拳之可能性,若动则即能松紧紧松勿过正,实虚虚实得中平,枢中诀要,则又非久经大敌,实作通家不易得也。然则须绝顶天资,过人气度,尤须功力为纯,方可逐渐不加思索,不烦拟意,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本能触觉之活力也。具体及细微之点力,亦须切忌无的放矢之动作。然又非做到全体无的放矢而不可,否则难能得其妙。
 试声
 试声为辅助试力细微所不及,其效力在运用声波鼓荡全体之细胞工作,其原意不在威吓,而闻之者则起猝然惊恐之感,实因其声力并发,与徒作喊声意在威吓者不同,试声口内之气不得外吐,乃运用声由内转功夫,初试求有声,渐从有声而变无声,盖人之声各异,惟试声之声,世人皆同。其声如幽谷撞钟之声,似老辈云:试声如黄钟大吕之本,非笔墨毫端可以形容光焕发,须使学者观其神,度其理,闻其声,揣其意,然后以试其声之情态,方能有得。
 自卫
 自卫即技击之谓也。须知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要知不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比如机械之轮或儿童之捻转儿,快到极外,似乎不动。如观之以动,则是将不动,是无力之表现矣。所谓不动之动速于动,极速之动犹不动,一动一静,互根为用。其运用之妙,多在于神经支配、意念领导与呼吸之弹力、枢纽之稳固、路线之转移、重心之变化。以上诸法,若能用之得机适当,则技击之基础备矣。亦须在平日养成随时随地一举手一抬足皆含有应机而发之准备,要在虚灵含蓄中意感无穷,方是贵也。然在学者于打法一道,难无足深究,亦似有需要必经之过程,如对方呆板紧滞,且时刻表现其重心路线部位之所在,则无足论。倘动作迅速身无定位而活若猿猴,更不必日各项力之具备者,就以其运动之速,则亦非一般所能应付,故平日对于打法亦应加以研究。习时首先锻炼下腹,充实臀部有力稳头、手、肩、肘、胯、膝、足,各打法。至于提打、钩打、按打、挂打、锯打、钻打、搓打、拂打、叠打、错打、裹打、践打、截打、堵打、摧打、拨打、滚力打、支力打、滑打、粘力打、圈步打、引步打、进步打、退步打、顺步打、横步打、整步打、半步打、引步打、进步打、退步打、顺步打、横步打、整步打、半步打、斜面正打、正面斜打、具体之片面打、局部之整体打、上下卷打、左右领打、内外领打、前后旋打、力断意不断,意断神又连,动静已发未发之机和一切暗示打法,虽系局部,若非实地练习,亦不易得。然终是下乘功夫,如聪明智慧者则无须习此。
 技击桩法
 技击桩与基本桩,神形稍异,然仍依原则为本,步如八字形,亦名丁八步,又为半丁半八之弓箭步也。两足重量前三后七,两臂撑抱之力内七外三,何时发力,力始平均,平衡之后,仍须如枪炮之弹簧,伸缩不断之意,两手足应变之距离,长不过尺,短不逾寸,前后左右,互换无穷,操之愈熟,愈感其妙。至于松紧沉实之利用,柔静惊弹之揣摩,路径之远近,间架之配备,发力之虚实,宇宙之力波以及利用时间之机会,然后逐渐研讨,拳学之整个问题,在平时须假定虎豹当前,蓄势对搏力争生存之境况,此技击入手之初不二法门,亦为最初之法则。兹再申述神、意、力三者之运用于后:
 神意之运用:技击之站桩,要在具体空灵均整、精神饱满,神犹雾豹,意若灵犀,具有烈马奔放,神尤嘶噬之势。头顶项竖,顶心按缩,周身鼓舞,四外牵连,足趾抓地,双膝撑拨力向上提,足跟微起,有如巨风卷树,思有拔地欲飞,拧拢横摇之势,而具体则有撑裹竖涨、毛发如戟之力,上下枢纽曲折,百绕重线,自乘其抽拨之力,要与天地相争,肩撑肘横,裹卷回还,拨旋无已,上兜下附,推抱互为,永不失平衡均整之力。指端斜插,左右钩拧,外翻内裹,有推动山岳地球之感,筋肉含力,骨节生棱,具体收敛,要知思动含蓄吞吐,有横滚推错兜卷之力,毛发森立,背竖腰直,小腹常圆,胸部微收,动则如怒虎搜山,山林欲崩之状,全体若灵蛇惊变之态,亦犹似火烧身之急,更有蛰龙振电直飞之神气,尤感筋肉激荡,力如火药手如弹,神机微动雀难飞,颇似有神助之勇焉。故凡遇之物,则神意一交,如网天罗,无物能逃,如雷霆之鼓舞,鳞甲雪霜之肃草木,且其发动之神速,更无物可以喻之是以余此种神意运动,命名之曰“超速运动”。言其速成度之快,超出一切速度之上也,以上所言。多系抽象,而精神方面须切实为之,以免流入虚幻。
 力之运用:神意之外,力之运用更为切要,且系良能之力,此非面力也。惟大部分须试力尚求之,习时须无由节段面积之偏倚而求力量之均整,继由点力之均整,揣摩虚实之偏倚,复由偏倚之松紧以试发力之适当,更由适当之发力,利用神光离合之旋绕与波浪弹力之锋棱,再以浑身毛发有出寻问路之状,而期一触即发之功能。有时时准备技击之要点,万不可无的放矢,见虚不击击实处,要知实处正是虚,虚实转移枢纽处,若非经历,永不知混击蛰打亦有益,须看对手他是谁,正面微转即斜面,斜面迎击正可推,勤习勿懈力搜求,静谨意切静揣思。
 技击在性命相搏一方面言之,则为决斗,决斗则无道义,更须抱定肯,忍、狠、谨、稳、准之六字决要,且与对方掐有同死决心,若击之不中,自不能击,动则便能致其死,方可击之。其决心如此,自无不胜。此指势均力敌而言,如技能稍逊,不妨让出。若在同道相访,较试身手方面言之,则为较量,较量为友谊研讨性质,与决斗不同,须首重道义,尤须观察对方之能力何似,倘相去远,则须完全让之,使其畏威怀德为切要。较量之先,须以礼让当先,言词应和蔼,举动要有礼度,万不可骄横狂躁有伤和雅。夫今后武德可以渐复,古道可以长存,实我拳道无尚光荣,则余有厚望焉。
 论拳套与方法
 拳之深邃本无穷尽,纵学者颖悟绝世,更要具笃信力行之精神,终身习得,亦难究其极,而拳套与方法,所谓人造之拳架子是也。自满清三百年来,为一般门外汉当差表演而用,即拳混子谋生之工具。果欲研拳者,则又何暇而习此?非但毫无用处,且于神经、肢体、脑力诸多妨碍,戕害具体一切良能,故习此者鲜有智识,而于应用尤不合适,且害处极多,笔难书罄,对于拳之使命,卫生原则相距太远,则根本不谈,对于较技,设不用方法拳套,而蛮干混击或不致败,倘或用之,则必败无疑。至谓五行生克之论,吾恐三尺孩童亦难尽信,夫谁信之?可询之于决赛过者,自知吾言非谬也。见汉书洪范五行识,乃指政治、人民需要、开发金、木、水、火、土应用而言,后一般不学无识之辈,滥加采用,妄为伪造,致演为世之所谓五行生克之伦,此不过为江湖之流信口云云而已,岂学者可以读此乎。盖拳套一项,大都知系人伪造,然招势方法又何尝不是人所伪为?皆非拳之原则发挥本能之学也。纵有纯笃功夫信传之坚忍恒心毅力而为,然亦终归是舍精华而就糟粕者也。要知拳学根本无法,亦可云无微不法,一有方法,精神便不一致,力亦不笃,动作散慢不果速,一切不能统一,更有背于良能。所谓法者,乃原理原则之法,非枝节片面之刻板方法,习枝节之法,犹之乎庸医然也,所学者都是备妥方法药方,以待患者,而患者须按方患病,否则无所施其技矣。凡以拳套方法而为拳,是不啻以蛇神牛鬼之说而乱大道,皆拳道之罪人也。叹今之学者,纵有精研之志,苦无可经之门,故余不顾一切,誓必道破其非。夫拳套方法既属毫无用途而且有害,何传者习者尚不管人者,何也?概因此中人大都智识薄弱,故多好奇喜异,即告之以真,彼亦难悟,悟亦难行,盖习之者咸以拳套方法,籍以眩人而夸世,而传之者更以拳套方法以欺人,但犹籍此以消磨时间而便于谋生,况根本不识拳为何物者?故相率以已误遗误,永无止境,诚可怜可哭亦可气也。噫,岂仅拳之一道,吾感一切学术,大都亦是畸形发展,余实不忍目睹同类走入迷途之浩劫而不救,故不惜本我多年的体认之经验,所得所知,反复申论,以正其妄,而期唤醒同胞,勿复执迷不悟也。大凡天地间之高深学术,皆形简而意繁,而形势复杂者绝少精义,固不仅拳道然也。顾同志三思之。
 论拳与器械之关系
 古云:“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若能获得拳中之真理,复对各项力之内能与节段面积之屈折,长短、斜正之虚实、三段九节之功用、路线高低之方向和接触时间之火候,果能意领神会,则无论刀枪剑棍种种兵器稍加指点,俱无不精,即偶遇从无见闻之兵器,且执于使用该兵器专家之手,彼亦不敌,何则比如工程师比小炉匠、医博士比护士、根本无比例之可似也。
 论点穴
 点穴之说世人者以为奇,有云点穴道者,有云时间者,其种种分论不已,闻之令人生厌呕吐,所论皆非也。盖双方较技,势均力敌,不必曰固定之穴不易击中,即不论何处击中,很难如仅以其穴之可点,再加以时间之校对,则早已为对方击破矣。总之若无拳术之根本能力,纵使其任意截点亦无所施其技,即幸而点中,亦无效果,若已得拳中之真实理力,则无论两肋前胸之某一部位,一被击中立能致死。非有意点穴,而所至之处则无不非穴,若仅学某处是穴、某时可点,其道不愈疏远乎?
 天赋与学术之别
 世人常云,某甲身高八尺,力逾千斤,其勇不可挡。要知身长八飞,力逾千斤,只可谓得天独厚,不得以代表拳学也。又云某一拳击断巨磨石,单掌劈碎八块砖及前纵一丈,后跃八飞,果能如此,仅不过愚人局部功夫耳,则必将走入废人途径,此且不谈,然都不得以拳道目之,以上所谈,世为都以为特殊奇士,若与通家遇,则毫无能为,至论飞檐走壁,剑侠之说,此皆小说家梦想假造,只可付之一笑,如开石头,过刀枪,乃江湖中所谓吃托之流,此下而又下不值一道。
 解除神秘
 每有天资历低而学识浅者,其为人忠诚,然已承师教,且有深造,独专绝大纯笃之功夫,虽系局部,但多不及听其言论之玄妙,观其效用之功能,识别浅者,即以为人莫能此,便以为神秘视之,殊不知神秘之说,根本荒谬,概由智识薄弱鉴别力浅及体认未精而起,即或偶尔侥幸,得到拳道真义,奈无能领略而漠然放过,所以每以理趣深者,辄起一种神秘思想,若夫习之深,见广闻多,有所遇,自然豁然洞悉,而不疑有他,凡事皆然,岂独拳学哉?
 知行解释
 学术一道,要在知而能行,行亦能知,否则终不免自欺欺人,妄语丛丛,言之多无边际,知行二字,名虽简易,实则繁难,世云有谓知难行易者,更有谓知虽难而行尤不易与知行合一及事之本无难易,以上所谈,各具有理,然究属笼统且多片面,不能使人彻底明了。余以为凡对一门学问有然者,皆可云知难得易,如识鉴功深,知虽易而行亦难,若有识别而无功力,则可谓知易行难,倘无功力又乏智识,则知行二字两不可能。学术本无心境,其有若干知或有若干行,行到如何地步,知到怎样程度方为真知真行?则余实不敢加论定,然应以能知者即能行,能行者亦能知,始可谓知行一致,非由真知永无真行之一日,亦非由真行弗兑有真知之时也。诚以相需而相成不二真理,学术皆然,武德尤甚。盖因此道中须时刻兑现双方相遇,无暇思考,更不容老生常谈。夫学术一道,首要明理,更须切实用功,若不首先明理,不知用功切要之所在,易于走入岐途,功夫愈深残害愈烈,不论读书写字任何艺术,往往在幼时多以为可造,岂知年长功深,名满天下者,反而不堪造就矣,此比比皆是。盖因师法不良,用功不细心,追求表面,人学亦学,人云亦云,所谓盲从者是也。若习而不果,愚昧亦永无体认之可言。茫然一生,毫无实际,且易起神秘思想,终不得望见门墙,由是而罄其所学,以致终无体认也,哀哉!须知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文曰:子孙虽愚读书不可免,亦要明理,更要实践,表里内外,互相佐之,否则终难入轨。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8: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拳一得


王芗斋 著

 普通常说,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伟大的事业。意思就是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得以延长,而后才能从事情一切事业;所以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健康与否在于平时修养和运动的得当不得当;也就是运动合于卫生。须要详加研究,并经实际的考验。究竟怎样才算是正常的运动呢?应于练习某种运动以前,根据医学的方法,检查心脏的能力,血压的高低,脉搏与呼吸的次数,赤白血球的数目。至练习一个时期以后再行检查,自然就知道这种运动正常不正常。所谓正常的运动,是指适应人体的自然发展的运动,惟有适合这种规律的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健康。
 正当的运动,能使全身的细胞,及各种器官发生高度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促进呼吸血液循环,增强体内燃烧作用;换言之,就是使身体内部呈活动状态。因此适当的运动可以给与细胞以一定的刺激,对在成长期者可以促进其成长,增强体力,对已经成长者可以使之维持其效能,因而保持了体力与健康,若运动不当,则必然招致相反的结果。运动过激或运动不适当,不但损伤健康,甚而戕害身体,也就是发生疾病的诱因。
 现在一般的运动,筋肉疲劳以前,心脏已因呼吸困难而呈急性心脏扩张。遂不得不停止其运动,以使心脏得以休息,减低呼吸的困难,恢复正常状态。
 中国的拳学,是以完全与此相反的方法来锻炼身体,这种运动是筋肉气血的运动,更可说是具体细胞的运动,在运动中,使全身各种细胞器官同时平均发展为原则,即使运动时全身之筋肉虽已呈疲劳不能忍受的状态,而心脏的膊动并不困难,相反的在运动后尚能感觉到较运动以前的呼吸轻松舒畅。是以其个人的筋肉心脏所能负担范围以内的能力,来求其个体平均,渐次发展生长,不限年龄,不限性别,而达保持健康增强体力的目的,更因没有任何招式,所以在运动时脑神经不受刺激、不紧张,使能得到恢复,也是与一般运动不同的地方。
 站桩方法虽然只是站立不动,实则其内部筋肉细胞已在开始工作,完全在于求得身体内部细胞的发展与血液循环之适当,亦即所谓身体内部呈活动状态,而非探求其外表之变动与转移,以使身体各器官平均发展,减少心脏扩大后的不良现象。要知拳学的运动,是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这种运动可以说是我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特殊学术,但从未被一般人所注意,同时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只凭主观而能简单了解的,若主观的认为以很简单的姿态式站住,一动也不动如何能长力,如何能练好身体,那是根本没有认识。实则就是这桩站着不动,不但能很快的增长力量,而且能够治好许多在医学上治疗不好的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医学与预防桥学上是具有相当有价值的,是一种最合于生理的运动方法。
  至于一般的运动,有的失于激烈损害身体,有的失于偏颇而促成局部的发达,因此在生理上本有欠缺的人,不习运动尚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得其复原,一经运动反受戕害致使疾病加深,甚或生命夭折,每见著名运动家和运动成绩优良的青年,而研究学术课程反多落后,这都是运动不当所发生各种不正常的现象,至于过去拳术名家老手,也有因违背生理而顿足努力老年瘫痪下萎者,凡此种种皆与运动生理相背驰。要知道研究学术不贵墨守成规,更忌抱残守缺,重在体认与创造,但须根据原则与事实继续不断的求创造,然须切实再切实,所以良好的运动必能发挥其具体聪明,与读书足以增长知识而能致用之理并无二致,所以运动无论如何不能过激,若再详细分析现在的运动都是以青年人为对象而设的,而忽略了四十岁以后的壮年人和老年人,实际上惟有四十以后的人学识充足经验丰富,才能在国家社会中担当重要的任务。忽略了这些人的正当运动,就是忽略了这些人的健康,对国家是极大的损失。以运动的原理来讲,静、敬、虚、切,是习运动的要决,同时还需要浑大深戆的精神来培植他,如运动时不许闭气,心脏搏动不许失常,横隔不许稍紧,都要常识丰富的人方易体验,至于六十岁以后的人若求技击深造似不太易,欲求身心的健康则实非难事。疖
 学习运动大致不外三个目的:一、求卫生身体健康;二、讲自卫;三、寻理趣。
 求卫生使身体健康是最容易的。只要舒适、自然、轻松、无力、浑身像躺在水中或空气中睡觉就大半成功。若矫柔造作蓄意别为,则徒然扰乱神经消磨时日,再要激烈的搞起来,则终将受害而影响健康与生命。
 运动的结果能使身体健强,进一步就要讲自卫,所谓自卫不外是希冀倘遇不测受外敌侵害的时候,伸出一拳半足即可压倒群流,若习作到纯熟神化的境地,更有不可思议和语言难以形容之妙。
 但是自卫与卫生有不可分离的联带关系,首先要身体健康,继而身手敏捷,力量迈人,方法巧妙,才能适意而行,可是要想增长力量,却不可用力,一用力反没有增长力量的希望,要求身手敏捷,动作迅速,锻炼时以不动为最好,若是觉得枯燥无昧,或是烦累难支,也不妨稍事动作,可是要知道动时要有动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动之意,亦即只许有动之因,不许有动之果,意思就是精神意义要深切,不须要形式上作出来,形式上作出,就如所谓有形则力散,无形则神聚,破体而力散,所以愈慢愈好,这样方可能逐步的体会到四肢百骸各种细胞工作如何,不致使体认漠然滑过,这是学动的最简单的条件,倘若求速度的美观,表示灵敏,不惟毫无所得,反而根本消来了希望。
 他如方法巧妙以制敌,那更要任何方法不许有,要是有了人造的方法参杂其间,可就把万变无穷的本能妙用丢净了。
 这种运动极简易,可以一目了然,收获也极快,不过须要不用脑力,不用气力,不单独消磨若何时间,养成生活的好习惯,方可奏效而有益于身心,若想耍花样,示强威,必将终无所成。
 这种运动难简易,而有绝顶聪明的人愈学愈感觉其难,竟有终身习行苦心锻炼一生是非不能辨者。要知道宇宙间平常才是非常,若舍平常而学非常就无异走入歧途。
 至于这种运动的理趣是无穷的,千头万绪一时无从说起,愿略举一二原理竟竭诚欢迎同好者参研究讨。
 如动静、虚实、快慢、松紧、进退、反侧、纵横、高低、争敛、遒放、鼓荡、开合、伸缩、抑扬、提顿、吞吐、阴阳、斜正、长短、大小、刚柔、种种都有是矛盾的矛盾,参互错综上所述而为的,作到元融的元,还要反回头来学初步,这一切一切是不能分开的,要分开可就永远不能认识这种运动的真谛。
 在这种运动中松即是紧,紧即是松,并且要松紧紧松勿过正,实即是虚即是实,要实虚虚实得中平,横竖撑抱互为根,打顾钻闪同时用。
 以上是为初学求力的人所说的,若不依照这种规范来学习,终身锻炼不能识,果守这种规范来学习,一生学之不能尽。至于试力、运力、发力、蓄力、以及有形无形之种种假借的力量,言之太繁,姑不具论,若非逐渐的搜求、钻研、深造、力追未易有得,其实一经入手便感平地凡无奇,非常容易,因为这是一种平易近人,一法不立无法不备,虚灵守默而应万物的运动,若能以此相推,不日就可以触类旁通。
 拳学一道不是一拳一脚谓之拳,也不是打三携两谓之拳,更不是一套一套谓之拳,乃是拳拳服膺谓之拳。
 习拳主要的是首重卫生,其次是自卫,习拳能使医药无效的多种慢性疾病患者很快的都能恢复健康,使劳动者劳而晚衰,使失去劳动力者能够恢复劳动,这样才是拳的价值,这种运动可以说是运动的休息,休息的运动。
 自卫是技击的变象,学技击并不是社会人士所想像的这手这么用,那手怎么使的,所谓技击既不是那样的复杂,但也不是所想像的如此简单,而是首重修养,再按身心锻炼,试力及发力,循步骤学习才可以逐渐的进行讨论技击,否则恐终是非莫辨,盖修养是先由信条及四容八要方面作起。信条是尊长、护幼、信义、仁爱、智勇、深厚、果决、坚忍。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声静。八要是静、敬、虚、切、恭、慎、意、和,有了以上沉实的基础,才能说到身心的锻炼,锻炼首重桩法,同时研讨关节和筋肉的控制,及利用单双重的松紧,单双重不是专指两手两足的重量而言,头、手、身、足、肩、肘、膝、胯、,以及大小关节,四体百骸,即些微的点力,都含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至于撑三抱七,前四后六,颠倒互相为用,则不是简单笔墨所能形容,总之,大都要由抽象作到实际,这不过是仅述其目录而已。
 试力。力之名称甚繁,难能具体,盖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而始能得其所以用,无论作何力的练习,也得要形不破体,意不有象,力不出尖,只要力一有了方向,就是出尖,也是有穷的,局部、片面的,动作便呆板而减低力量的效能,并且断续散乱茫无所从,较技如牛斗,而趋于死僵之途,试力要从假想去作,假想是无形的,是精神的,是永存不断的,也是无往而不浪的。拳学这种学术,都是要由空洞中得来,有形则力散,无形则神聚,精神意思要实足,而不求形体相似。
 发力。要发动这种力量的功效,须有基本的造就,有了各种力学的知识,然后与大气的力量起应合。能与大气起呼应,才能利用波浪的松紧,要知发力不是注重击出没有击出、击中未击中,是要看自已本身发动的力量,是不是有了前后、左右、上下的平衡均整,具体螺旋的综错力量,和无往不浪的力量,是不是轻松,准确,慢中快的惰性力量,是不是本能发动的,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的力量。有了以上的条件,始有学拳的希望,至于能学与否,则又当别论。
 附芗师语录并歌要(李见宇、孙闻青录)
 一
 站桩时既愉快,又甜蜜,省力增力得力而舒适,继续再把技击谈几句,最便利,就是军士操的稍息,要在内外均整力合一,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拳之道要,一大半在抽象求实际,内外浑噩要调息,神经支配一切力,毛发直竖意如戟,用力轻松,含意如铁石,高则扬其身,筋肉宜遒敛,低则缩其身,具体含着践捉拧裹待遇时机,间架配备合适,节段曲折面积存虚实,点力松紧,均衡与偏倚,无形变化,纵横高低,体察周身无乘隙,以及假借种切力,言之繁难已极。略举一二单简势,空中旗,浪中鱼,都是借镜之良师。他如动似山飞,静如海溢,神犹若灵犀。语虽抽象,神意要切实,想来真是无边际,作起来反觉很容易,只要处处留点意,并没甚么奇难事,不过聪明学识有关系,和个性之距离,与所需不所需。
 二
 运动时,慢思量,内外安排妥当,变转轻移不慌忙。遍体筋撑骨棱尖而放,态似书生若女郎,伟大犹比楚项王,一声叱咤风云响彻云霄,神情豪放雄且壮,遇敌接触似虎狼,举步轻重,如履沟壑深千丈。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齿扣足抓毛发似金枪,根根无不放光芒,神光离合旋绕在身旁,譬水之有波浪,徊旋不已,纵横在汪泮,无穷如天地,充实似太仓,悠悠扬扬舒且畅,一经触觉,立时紧即张,如同火药爆发状,炸力发出意不亡,无形机变却又深深暗中藏,闪展进退谨提防,打顾正侧,丝毫不虚让,势均力敌须看对手方,犹如鹰鹘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丹凤朝阳势占强,拨钻拧挫断飞蝗,勾错刀叉同互上,腿足提缩似螳螂,揣敌力量有方向,察来势之机会,度已身之短长,势如龙驹扭丝缰,谷应山摇一起撞。
 三
 用工时,莫发急,应找个适宜的场地,利用大树的吸炭呼氧,和紫外线的杀菌力,再凝神静气的站立,身躯宜直,两足分开与肩齐,混身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内空洞外清虚,两手要慢慢的轻松提起,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鼻右来,右手不向鼻左去,往怀抱不粘身,向外推不逾尺,双手变化在范围里,不计好坏之姿势,更不重势之繁简与秩序,须体察全身内外得力不得力,守平庸,莫好奇,非常都是极平易,研学术从不分今古和中西,这种运动也算真稀奇,因为世人多不知,不用脑,不费力,并不消磨好时日,行站坐卧都可练习,这里边蕴藏着许多精金美玉,和无限的神思钻研起来生天趣,有谁能体会到这自娱能支配虚空宇宙力,锻炼的愉快难比喻,飘飘荡荡随他去,精力充满神不疲,注意顶心如线系,遍体松静力如泥,慧眼默察细胞系,如疯如颠如醉如迷,蓄灵独存悠扬相依,海阔天空涤万虑,那管它日月星球都转移,只要你肯恒心去站立,自有你想不到的舒适,这就是前辈不传的决秘。

拳本服膺 灵空松腾 平易近人 理趣丛生 一法不立  无法不容 拳本无法
有法也空 存理变质 陶冶性灵 信义仁勇 悉在其中  力任自然 矫健谦恭
吐纳灵源 体会功能 不即不离 礼让谦恭 力合宇宙  发挥良能 持环得枢
机变无形 收视听内 锻炼神经 动如怒虎 静似蛰龙  神犹雾豹 力若犀牛
蓄灵守默 应感无穷

拳道极微细 勿以小道视 开阔首重武 学术始于此  当代多失传 荒唐无边际
拳道基服膺 无长不汇集 切志倡拳学 欲复故元始  铭心究理性 技击乃其次
要知拳真髓 首由站桩起 意在悬空间 体认学试力  百骸撑均衡 曲折有面积
彷拂起云端 呼吸静长细 舒适更悠扬 形象若疯痴  绝缘摒杂念 敛神听微雨
满身空灵意 不容粘毫羽 有形似流水 无形如大气  神绵觉如醉 悠然水中宿
默默向天空 虚灵须定意 洪炉大冶身 陶溶物不计  灵机自内变 调息听静嘘
守静如处女 动似蛰龙迷 力松意须紧 毛发势如戟  筋肉遒欲放 支点力滚丝
螺旋力无形 遍体弹簧似 关节若机轮 揣摩意中力  筋肉似惊蛇 履步风卷席
纵横起巨波 若鲸游旋势 顶上力空灵 身如绳吊系  两目神凝敛 听内耳外闭
小腹应常圆 胸间微含蓄 指端力透电 骨节锋棱起  神活逾猿捷 足踏猫距似
一触即爆发 炸力无断续 学者莫好奇 平易生天趣  身动似山飞 力涨如海溢
返婴寻天籁 躯柔似童孺 勿忘勿助长 升堂渐入室  如或论应敌 拳道微末技
首先力均整 枢纽不偏倚 动静互为根 精神多暗示  路线踏重心 松紧不滑滞
旋转谨稳准 钩错互用宜 利钝智或愚 切审对方意  随曲忽就伸 虚灵自转移
蓄力如弓江 着敌似电急 鹰胆虎视威 足腕如蹙泥  鹘落似龙潜 浑身尽争力
蓄意肯忍狠 胆大心要细 劈缠钻裹横 接触揣时机  习之若恒久 不期自然至
变化形无形 周身意无意 叱咤走风云 包罗小天地  若从迹象比 老庄与佛释
班马古文章 右军钟张字 大李王维画 玄妙颇相似  造诣何能尔 善养吾浩气
总之尽抽象 精神须切实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8: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成拳桩功


  正如本拳不尚套路和招法一样。站桩功的姿式也并非固定,而是千变万化。桩法不应拘泥,其姿式也需辩证。站桩功的姿式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定,因练功者的程度和因其所要达到的效果而定。下面只是举些常见的姿式作为例子,初学者可良由选择,用作参考。

  站桩功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大类。养生桩虽然也有技击基本功之称,而且有一些从事过多年技击的拳家返回来练习养生桩的事例。但其主要意义还是用以养生,即用来强健身体,防治疾病,故不论性别,年龄各异,身体强弱不同,均可以练习此桩。

养生桩:

养生桩有站式、坐式、卧式和行走式之分,但以站式为主,故这里着重讲站式。

一、站式:站式的基本原则为二脚分开,与肩同宽,平均立稳,全身各关节处无不成钝形三角,无屈不夹,无节不顶。二臂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前不盈尺,后不贴身。在这些基本形式下,可以有若干不同的姿式,如下所述,只作参考。

1、撑抱式:

  神态自然,心平气和,两脚平均站立,左右分开,呈平行状。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脚掌和脚跟,足心上吸,腿部略有弯曲,小腹松圆,胸窝含蓄,脊背挺拔。臀部似坐非坐,与腰背形成直线,头直项竖。下颌微向后收,头项上提(意如被绳索吊起。称为吊顶)。手抬至胸前,高度在眉肩之间,两手与胸部之间距离为两拳许,两时左右外撑,两手手心向内,两手指尖之间距离与肩略同。手指微曲,并自然分开,意如抱一浮球,但同时又要向外撑,比例为七抱三撑。两目似闭如垂帘状或双目睁开,向前平视。但此时要神光内敛(不要注视任何目标,而要漠然视之,即有视而不见之意,谓之神不外驰),由寂静调息而扫除一切杂念,由杂念不生而心能入静,静到极处,心与虚空大气会为一体;意如独立云端,背靠宝树,身心舒适,内外温养、从而达到养生强身之目的。

2、提按式:

  手臂伸向前下方,左右自然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提起,两时外撑,手略与脐同高。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微微分开,自然弯曲。双手既向上提,又向下按。有提按大球勿令低昂之意,其余同上式(撑抱式)。

3、撑扶式:

  两臂自然抬起,约略与肩同高,掌心向前方。两手相对,指尖向斜上方,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两时外撑,双手意如撑扶在物体之上,久练之则有撑扶乾坤勿使摇动之意。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4、托球式:

  两臂自然放于身体前方,两臂合抱成圆形,两时外撑,掌心向斜上方,指尖相对,距离二拳许,高度与脐略同,做抱球状。有如托一价值连城之宝瓶一样地稳重,又如托一金质奖杯一样地端正。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5、插腰式:

  如图五所示。两足足尖可自然向外分开,足心上吸,意如吸住地面,双腿沉实,意似埋在土中。两手背在身体后面的肾和命门之处,手指微微分开,手心向外。既在练功又在休息,排除杂念,默对长空。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6、叉手式:有慢性病者此式习之最为相宜。

  两足呈八字形,左右分开,距离略大于肩。两手虎口相握(古人称之为两手合为太极)自然垂放于小腹之上,意念守于自身丹田(脐下一寸处),但要守之自然,似若有无,不即不离,勿忘勿助。调息时与丹田相应,久之小腹有温热感,而能达到固本归元,疏通气血,以祛病延年,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7、提插式:

  两肘向上提,并向外撑,放于身体两侧。手与脐高,指尖向下,掌心向后。五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意如插于泥中,不断插拔而体会其中之力量。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8、按球式:

  两手臂自然弯曲,向前伸出,手指分开,亦自然弯曲,指尖向前,手心向下,手的高低约在脐上乳下的位置。双手意如按着水中浮球,随其起伏而调整之。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9、拧裹推式:

  两臂在前,上抬呈环抱状,手与眉高。掌心向外。双手相对,手指尖斜向上方。二手食指之力欲搭成十字。两手距离为两拳,手指分开,自然弯曲,两腕向外撑,向内裹,而肘向外撤,两掌向外推,又向上托。

  以上所述姿式只是大意如此而已。习者不可过分用力,以防身体僵硬。

二、坐式:

  坐式是坐着练功的姿式。除坐着与站着的下肢不同之外,上半身均相同。尤其是手部,臂部的姿式与站式完全一样。下肢的姿式分为下述二种情况:

  ①坐于适应高度的座位之上,两腿自然分开,两足略成八字形,平均着地,比肩略宽;

  ②坐于适当高度的座位之上,两腿自然分开,两足略成八字形,足跟着地,比肩略宽,足心向上吸,足尖向上翘,向回勾:

三、卧式:卧式为躺着练功的姿式。分仰卧式和侧卧式两种,其中卧式与站式十分相象。下面分别叙述如下:

1、仰卧式:

  仰面朝天卧于床上。二肘着床。两臂抬起,成抱球状,两膝自然弯曲,足跟着床,足心内吸,足尖回勾。全身放松,意如水中仰泳遍体舒适轻灵。

2、侧卧式:

  这里仅以右半身着床为例,左半身着床可同法推得。右手置于枕上,用手掌扶子头部(手扶头时将耳孔露出),左手自然置于左大腿之上,或轻轻按于床上(靠小腹之处,指尖向头),使胸部虚空。右腿伸出,左腿弯屈于右褪之上,全身放松,意如水中侧泳,悠然自得。

3、行走式:

  行走式是在行走之中练习的姿式。习时心平气和,除下肢在行走中与站式不同外.身体其余各部分均与站式相同(唯小腹要求略有差异,站式小腹松圆,行走式小腹长圆而已)。行走式亦要求:臀部稍向下坐。行走式的上身姿式以采用提按式为多。初练者须缀步前行,而后可用正常速度操练,意念如在泥水中行走,以体会其阻力而克服之。

技击桩

  本拳的技击桩法虽然也有养生、祛病之功效,但其主要意义还是在于作为研究技击基本功之用。故在养生桩法的训练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技击,便可以进入技击桩法训练。技击中需用各种力量,为此,技击桩就有各种不同桩法,可以着重培养各种不同的力量。但从某一种桩法中也能细心体会出许多不同力量来。故练习技击桩切忌贪多求广,而应专一精湛,认真掌握好一、二种姿式,就可足够应敌制变。须知,少则功力深厚,多则二事无成。这里只讲几种姿式作为初学者选择参考。

1、矛盾桩:这里只讲左脚在前的姿式。以此,同时可推出右脚在前的姿式来,故不赘述。

  立正站稳。心平气和,伸出左脚成稍息状。然后右脚脚跟稍向外扭,两脚站成半丁字、半八字形状,谓之了八步。右脚大趾向里拧,向上提,向上指,而大腿根往里拧。提胯。谓之外撑内裹。左腿膝盖向前指。前足虽然着地。但是足跟应虚起,前足有提、蹬、拔、缩、踩几种力,酌情兼施其上,抬起左臂构成半圆形,五指分开弯曲,掌心向后,左手高度不超过双眉。右臂置于体侧,自然弯曲,右手五指分开微曲,指尖对准左手手腕。掌心对着右侧身体:两手距离一尺左右。扭项使鼻尖对准左手手腕。双目自左手手腕附近视出,神光内敛,漠然视之,意如将光线收回(此谓之波视,注意:技击桩双眼决不可闭目或垂帘)。前腿虚,后腿实,力量比例为前三后七,或前二后八.此桩意会;前手为盾、后手为矛。前手拧裹提拔,意如欲将老树连根拔起;后手更是不坚不摧。可见,矛盾桩的名称由来正在于此。

2、托宝贝:

  以左式为例,下肢姿式与矛盾桩完全相同、头、目、胸、腹的姿式亦如矛盾桩所述,所不同者:左手在前,右手紧随,两手相距两拳前后差一手,左手略低于眉或与眉齐;右手稍低于左手。五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指向前下方,掌心相对、内收,微微上托,大拇指节及腕部均向上挑、两(肋)时微微外撑,犹如两手托一婴儿,既不可用力,又不可放松,既抱又撑,既托又按,故以托宝贝名之。

3、抓球桩:

  两手举起,指尖相对,其问距离一拳左右,两手虎口与头部之距离约三拳左右。两手之高低,范围在眉、肩之间。二肘下垂,二腕下曲,手指自然微曲,双手如抓铁球,需视之如魔术师手中之球,可轻可重,可大可小,有拉之不开,推之不动,砸之不落之意,故取名抓球桩。

4、雀难飞:

  此桩与托宝桩极相近似,所不同者惟二手须成半握拳状,拇指与食指略成环形,犹拢住雀头,手掌虚握,犹若拢住雀身,即不可握紧;又不可太放松,以防将雀逃脱而飞去。习者还须假想雀不断在手中挣扎欲飞之感,故全身亦随之时紧时松而得到锻炼。习此桩,须有一定基础后再作练习。

5、降龙桩:

  将丁八步前后扩大。前腿弓,后腿蹬(须微微弯曲)站成弓箭步。头额向后拧,目视后方。前手横掌向前推,后手横掌向后推,后手比前手略低,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有降住毒龙之意。此桩与下述之伏虎桩均为大步桩。操练者习之增长体力较快,但习时消耗体力甚大。初学者不宜站此桩。

6、伏虎桩:

  将丁八步扩大到最大限度。臀部下蹲,上身直立,略向前倾。两时向外撑,两手向前伸,一前一后。距离一手,后手比前手略低,掌心相对,指尖下插,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成掐虎颈之状,有威伏猛虎之态。

7、子午桩:

  这里仍以左式为例。右脚踏在地上,微微弯曲,左脚横置于一米左右高的台上,足尖向左,足跟向右,足尖回勾。两臂姿式可与矛盾桩相同。亦可将左手高举过顶,右手放于胸部附近,曲臂,亦曲腕,两手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指向前下方。此桩亦须功力深厚之后再作练习,此桩对训练技击中腿脚所须基本功作用甚大。
发表于 2008-11-5 11: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 谢谢楼主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5-16 16: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