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4628|回复: 16

岁差会引起月建的变化吗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9-10-16 07: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古人用戌时天上的斗柄指向定为月建,由于岁差的原因到现在都并在某一个季节的指向发生了改变,是不是应该把月数与月建支变了呢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09-10-16 07: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算命来说当然会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08: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算命来说当然会变化。 kalujins 发表于 2009-10-16 07:26
怎么变呢,不会变吧,斗建只是人们观测季节的工具,没有实际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08: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不过28宿的方位定置,不知是根据什么
发表于 2009-10-16 09: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岁差是针对黄道的,感谢楼主提供,下去查一些,学过的知识忘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09: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把根本性问题搞清楚,沉醉于天干地支的玩味中,怎么能学的对呢
发表于 2009-10-20 23: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问题,可能有变化吧。应该会自然修正的,否则太阳真的和地球撞在一起了。
发表于 2010-1-29 06: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岁差会引起月建的变化吗”,小弟以为是不会变的,因为月建是节气划分的界线,就象十五的月亮一样,总不会因为岁差而不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7: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短时间内变化很小,但是也是在变化的,24节气是按照太阳直射地球的变化定的,而天盘的变化更是微小的,这就导致了随岁月的流逝,也可以说地球绕着太阳不断地循环围绕,相同的季节太阳的缠度是会发生变化的,这就导致了相同时刻斗柄指向会发生变化,若是不变则所观看的时辰应该变,斗柄所指月建应该依据时辰定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10 收起 理由
慕羲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9 11: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慕羲以為月建是斗杓地平投影的划分界线。地平投影的方位基準是正北,正北是地軸北,根據舊說地軸北晃動,產生歲差,則月建必須微調。根據下帖王金甲等人的殼、幔弦動,則地軸沒晃動,正北不動,則月建不需微調修正。


根據正北的晃動微調,計算月建宮位。

微調要有動與不動的兩點,才能進行。起步必須假設有【一點不動】,那【一點】就是現在所指的北極星小熊座β星。查維基相關資料得知,地軸北與北極星本來差1度,現在差0.7度,計算0.3度晃動即可得推算月建宮位的誤差。

[quote]
北極星(North Star)是指最靠近北天極的恆星。現在的北極星是小熊座α星(Polaris,中名為勾陳一)。
由於歲差的關係,北極星也不是固定不變(不會永遠是小熊座α)的。約4,800年前,當時的北極星是天龍座α星。古希臘時代,北極星是小熊座β星。到公元2100年前後,目前的小熊座α和北極的夾角才會變成最小(只有27'38")。到31世紀後,少衛增八(仙王座γ)將會成為北極星。西元14,000年前後,天琴座α星(織女星)將成為北極星。
Precession_N.gif
[/quote]
发表于 2010-2-1 01: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對歲差的質疑 作者:王金甲、王鎮

再看新說
轉載] 對歲差的質疑  作者:王金甲、王鎮  http://www.sea3000.net/wangjinjia/

摘要:科技發展使我們的觀測手段不斷提高,望遠鏡的發明動否定了“地心說”,GPS系統觀測到了大陸漂移,科學進步就是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陳舊觀念將被新理論代替。地殼和地幔在內核上“弦動”也必然讓“歲差”推出歷史。

在外力的作用下,地球的自轉軸在空間的指向並不保持固定的方向,而是不斷發生變化其中地軸的長期運動稱為歲差。古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在編 制一本包含1022顆恒星的星表時,首次發現了歲差現象。中國晉代天文學家虞喜,根據對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觀測,獨立地發現了歲差。據《宋史·律曆志》記 載:虞喜云:“堯時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餘年,乃東壁中,則知每歲漸差之所至”。歲差這個名詞即由此而來。

牛頓第一個指出產生歲差的原因是太陽和月球對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吸引。在太陽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轉軸在空間繞黃極描繪出一個圓錐面,繞行一周約需26000年,圓錐面的半徑約為23°.5。
這種由太陽和月球引起的地軸的長期運動稱為日月歲差。除太陽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外,地球還受到 太陽系內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從而引起地球運動的軌道面,即黃道面位置的不斷變化,由此使春分點沿赤道有一個小的位移,稱為行星歲差。行星歲差使春分點每年沿赤道東進約0.13角秒。

從上面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喜帕恰斯、虞喜、牛頓、布拉得雷、及目前天文學家”,他們無法深入內核深處來觀察恒星與地球的相對運動,都是站在 漂移的地球表面判斷地軸運動,那時他們對“大陸漂移、殼幔弦動”一無所知,對地球是一個剛體固化的概念。站在一個錯誤的參考點,必然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 “歲差”。 其實他們發現的歲差實際是地球表面與地核在潮汐的作用下產生的相對運動-“殼、幔弦動”

地球自轉軸在空間繞黃極描繪出一個圓錐面,則必須有一強大旋轉力在控制地軸,遠離太陽系的任何天體都絕不會起到如此巨大作用。以此判斷“喜帕恰斯、虞喜、牛頓、布拉得雷、目前天文學家他們都被“殼、幔弦動”蒙住了視覺。

“喜帕恰斯、虞喜、牛頓、布拉得雷、目前天文學家”他們的結論如同我們在夜間乘坐火車時看見窗外的參照物都在動,於是結論這個運動是地球在動是一個道理。

當代科技認為地球是同心球層結構,並且每一球層因品質、溫度、體積、受天體引力等因素都不盡相同,故而它們之間存在差速運動。尤其是地殼和地幔與內核的差速運動尤為顯著如圖1。


圖1中液體外核把地球分成能相對運動的兩大部分。外核潮汐使地殼和地幔在內核上整體向西滯後產生差速。我們站在向西滯後的地殼上必然看到古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和中國晉代天文學家虞喜所觀察到的現象。

早在1996年,宋曉東和保羅·理查還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地震學家,通過對穿越地球的地震波的分析,他們第一次提出了地球內核的旋轉速度比其他部分快的觀點。但這在當時有相當爭議,部分地震學家懷疑推導出結果的資料有誤,或是假像;也有科學家曾試圖證明地球內核的運動速度並不比其他部分快;部分科學家說,雖然內核在旋轉,但它的速度比哥倫比亞學者提出的速度慢多了;有人則說,他們沒有發現跡象表明內核比地球的其他部分轉得快。之後,宋曉東到伊利諾伊大學地質系做教授,他和仍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理查共同領導了一項新研究,他們的研究將消除人們對這個結論的任何懷疑。
宋曉東說:“儘管還不能精確地測定出內核旋轉的速度,但我們的論文表明這個速度不可能是零。2006年科學時報北京8月29日訊(記者王丹紅):科學家們發現,地球內核的旋轉速度每年要比地幔和地殼快0.3到 0.5度,也就是說,地球內核比地球表面構造板塊的運動速度快5萬倍,新發現有助於科學家們解釋地球磁場 是怎樣產生的。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地球物理學家宋曉東教授是這項研究工作的負責人,他們的成果發表在8 月26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新發現也結束了一場為期10年的爭論。宋曉東說:“我們相信我們得到 了確鑿的證據。”

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地球科學教授加里·拉茲麥爾說:“這是一項有意義的發現,它減少了一個領域 中的不確定性,你能從中學到新東西。”同期的《科學》雜誌專門為這一發現配發評述文章,美國的《紐約 時報》、《國家地理》雜誌和英國的《物理學世界》等對這一發現進行了詳細報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為這項工作提供了資助。

地核由固體金屬構成,它包括一個大小與月球相當的直徑為2400公里的固態內核,和直徑為7000公里的液態外核。科學家們認為,內核在產生地球磁場的地球動力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來自地球動力學的電磁轉矩導致內核相對於地幔和地殼旋轉。

[美]比爾·布萊森在“萬物簡史”一書中寫到;提出地殼移動的觀點的時刻終於來到了。1964年,該領域許多最重要的人物出席了由英國皇家 學會在倫敦主辦的研討會。突然之間,好像人人都改變了觀點。會議一致認為,地球是一幅由互相連接的斷片組成的鑲嵌畫。它們擠擠搡搡的樣子說明了地球表面的許多現象。過不多久,"大陸漂移"的名字便被棄之不用,因為人們意識到,在移動的不光是大陸,而是整個地殼。

在農村有一種石磨(如圖二)。石磨分上下兩盤,上盤能被人推之旋轉,下盤與地面固定。我們在推上盤時下盤並不跟著旋轉。地球的內核與地殼也存在相對旋轉(差 速)那麼我們座在差速的地殼(上磨盤)上觀天當然也會出現每100年西移1°的現象。其實是我們在旋轉而不是地軸在“歲差”。
從喜帕恰斯、虞喜發現春分點每100年西移1°,人們便試圖解釋動力來源,最有說服力的就是陀螺原理。

由圖三我們不難看出其引力方向相差90°。兩個不同的引力方向的問題豈能相提並論。自歲差提出後,在兩前多年的時間裏沒有人能很好的解釋其力學原理,也沒有人能建立數學模型,也沒有發現其他星球可借鑒。

其實要證明歲差是否真實存在,在當今時代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事。只需整一年的時間,在同一經度線上,南北半球各設一個觀測點,在春分這一天,南北半球同時觀測恒星位置,兩參考點的運動角度相同方向相反,證明歲差真實存在。否則就是“殼幔弦動”真實存在。

作者:王金甲王鎮
圖一.jpg (18.35 KB)

圖一.jpg (18.35 K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圖二.jpg (11.43 K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0.gif


200812266281514910.jpg


200812271059734989.jpg



发表于 2010-2-1 01: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載] 歲差現象的數學原理


歲差是一種自然現象。一種自然現象,如果用數字和幾何圖形的方法來表達,無疑解決了不必要的爭論。


如下圖;

為了便於計算,我們把一個“恒星年”的時間換算成秒。

把歲差的時間(20′24″)換算成秒

把地球公轉360°換算成角秒。


見圖一


那麼就有等式31558150秒/1296000角秒=1224秒/X

X=50角秒260毫角秒(見圖一右圖)。


圖二


牛頓解釋歲差與王金甲解釋歲差的對比;

牛頓解釋歲差的明顯失誤就是地軸有數軸性質,地軸中心的數值為零。使恒星年與回歸混繞在一起。無法解釋在20′24秒的時間裏地球在軌道上公轉了36475km的問題。這說明牛頓把歲差解釋錯了。


圖三


圖四右圖;地殼在“固體潮汐”作用下作順時針旋轉導致歲差,既合情又合理。


圖四


作者:王金甲王鎮等

圖一.jpg (38.55 K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圖二.jpg (41.46 K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圖三.jpg (38.95 K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圖四.jpg (61.71 K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7: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之内,在同一纬度,是否存在得日光多着,得日光少者,而且是互为循环的,假如地球是发光的,月球总是把一面朝向地球,那么月球就会只能一面得到光,一面得不到光,如是月球稍微变化自转速度,将会引起某地在一定时期得光多,所以我想地球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地点在同一时间段得光的多少是不同的,虽然很细微但是是应该存在的,一天是按照两次太阳直射某一点定的,所以一天的时间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地点也是不同的,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循环交替的,彼此消长的,这也许以岁差也有关系,地球自转不公转,公转不自转,阴阳不相寝,地球自转公转阴阳相寝,阴阳相交,万物生,小弟学浅,只能凭空想象,感谢慕兄百忙之中对此帖的关注,小弟接触易学时间尙短,但以深深喜爱之,终生不弃。
发表于 2011-5-15 20: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啊!
发表于 2011-7-29 10: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se111 于 2011-7-29 10:37 编辑

根据所我了解的天文知识,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的确定,是根据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决定的,地壳、地幔移动能改变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吗?地壳、地幔移动只能改变一天的长短,改变不了日躔位置。所以我认为用王金甲等人的“殼、幔弦動理論”解释岁差不正确。
用地轴晃动来解释岁差更靠谱。不要说这个理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提出的,我们追求的是真理,科学无国界。当然,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水平太低,不对之处请多指教!
发表于 2011-8-7 17: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金甲 于 2011-8-7 17:22 编辑

固体潮汐不但导致地球每天发生上万次地震而且引起地球差异旋转以致岁差。
恒星年.JPG
固体潮汐作用.gif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50 收起 理由
何有 + 50 请喝茶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5-6 08: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慕羲 发表于 2010-2-1 01:28
圖一.jpg (38.55 KB)
圖二.jpg (41.46 KB)
圖三.jpg (38.95 KB)

https://tieba.baidu.com/p/7246814329
用试验证明牛顿的地轴进动解岁差不正确
实践出真知,试验就是最好的实践。地轴进动进动解岁差已有300多年历史,如今已成为主流。现在世界许多科研机构包括牛顿生前所在的皇家学会都在质疑地轴进动解岁差正确。http://www.poleshift.org/From_KHomann.html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只有两种方法;
1,自然科学要符合数学原理,看其是否能建立数学模型。
2,用试验证明。
在试验证明之前,首先了解的是岁差现象;古希腊天文学家 喜帕恰斯 描述的天文现象是;所有恒星的黄经都有显著变化(东移)而黄纬却没有什么变化。
此试验简单省资金。买一个地球仪将其支架去掉,用一根筷子插入北极当作地轴备用。在买一个花盆,口径要小于地球仪直径。
筷子.jpg
将地球仪放在花盆上,按牛顿的地轴进动的方向旋动地轴(筷子),整个地球都在旋动(进动),那么站在地壳上的观测者无论在地壳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不但黄经有显著变化,而且黄纬同样也有显著变化(见图二)。这不符合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 描述的天文现象。地轴进动解岁差与观测事实不符!试验证明地轴进动解岁差不正确。
地轴进动3.JPG
地轴进动解岁差与数学原理相悖。自然科学要符合数学原理。地轴进动解岁差,在地轴中间设一“原点”那么地轴就有“数轴”性质既;“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南北半球同时计算岁差常数其代数和等于零,否定了岁差的真实存在。
试验证明地球差异自转导致岁差。
自然科学要符合数学原理,地球差异自转解岁差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输入大型计算机模拟。可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地球差异自转解岁差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GIF.GIF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9 17: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