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800|回复: 10

術數之禁 - 在於讖緯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8-12-21 20: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轉載

在封建社會中,有關術數的知識,關鍵到了權力的分配,非常可怕,天下承平時,此種知識,便由一家一姓所控制,甚至不准民間學習,但天下大亂時又要靠擁有這種知識的隱逸之士出來輔佐君王,迅速平定天下,歷代政府對這種人可說是既愛又怕。

史籍中的記載表明,從西元 3 世紀初到西元 10 世紀中葉約 750 年間,讖緯十次被禁,天文書籍六度被錮,陰陽術數類圖書三遭厄運,老莊與兵書也各有一次險惡經歷。宋朝對民間私習天文曆算占星術,基本上抱著打擊和抑制的態度,明朝初年根本公開頒令,民間私習占星天文曆算者處死。比較起來,清朝到民國反而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能夠自由學習的時間。


在中國歷史上,讖語一直是個神秘而且有用的東西。讖,即預言。通常是用一些隱晦的遊移不定的話來預測未來的事件,如果還加上圖像,就叫圖讖,對讖的系統性解釋,則為讖緯。每到一個王朝衰敗的時候,就會有讖語出現,並或多或少地發揮作用。



E7

[ 本帖最后由 黑白 于 2008-12-21 20:20 编辑 ]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0: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皇怒目的只是嚇嚇扶蘇,或者說是想讓扶蘇歷練一下.但結果卻弄巧成拙!

始皇有"巡國 "的喜 ,有事沒事,喜歡到外亂逛。始皇三十七年,他巡"至平原津",生了重病.但他很怕死,君臣沒有人敢說陛下要死了,如何按排後事.到始皇確實病得不行, 始皇才命上寫"璽書",賜給太子扶蘇,目的十分明確,是要讓扶蘇回來接他的班.但如意算盤卻給一個叫趙高的傢夥打翻了.

趙高是秦始皇皇宮裏一太監,曾經做過始皇的二子胡亥的老師.他說服了丞相李斯,扣留了始皇給扶蘇的"璽書".複賜令扶蘇自盡.另立始皇二子胡亥為帝.最後歷史上最強大的秦國,就被胡亥和趙高給葬送了.

盧生於始皇三十二年,給秦始皇帶來不知從什麼地方弄來的圖讖:"亡秦者胡也".只十多年時間,秦就真的亡了,但秦始皇理解錯誤,不是亡于北"".而是亡於 "家胡"()! 後來漢人鄭玄認為:"胡者,胡亥,二世之名也.(始皇)見圖書,不知此人名,反備北胡!"有偉人說,堡壘都是 從內部開始破,原來這話在秦朝就是是真理了!

亡秦者,胡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弄假真的讖言。

 

 

二.病已當立 (漢)

漢孝昭帝元風三年正月,漢王朝發生了兩靈異事件。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

泰山是古時天子進行封禪之地,對於當時地漢王朝來所有人來說,既神秘、又神聖。卻發生了"大石自起立"這一靈異事件,讓許多人不得其解,又惶恐不安。

二,"上林有柳樹,枯僵複起,蟲食葉成文:公孫病已當立。"

上林是漢皇家林園,一般人進不去。但管理園林的官員卻發現,一株枯了許多年的柳樹"複起"。枯樹複起,奇特,不奇怪。這樹說不定是沒有死透,現又逢春,營養 合適,所以能逢春再發。但奇就奇在,這樹上的蟲兒,居然能把樹葉吞食出文字形狀,且讀之成句:"公孫病已當立"。這可就是太神了。

當時有許多人都在猜測,有一個人不但猜了測,而且把他猜測的結果說出來;還不是當茶餘飯後的話資說說,是把他猜測的結果,向當時的皇帝,漢昭帝上了書。他 說:"陛下,現泰山大石自起立,是上天在向我漢昭示,當有匹夫為天子;枯柳複生,意指故廢之家公孫氏當復興。我大漢承堯之後,有傳國之運,現天降昭示,當 求天下賢人以禪之,我皇退封百里之地,以順天命!"

此人為魯地一小官史眭弘。他是傻到家,也迂到家了!漢天子怎麼可能就憑泰山、上林兩小小靈異事件,就把大漢天下拱手讓於他人?

漢昭帝下令,"弘妖言惑從,誅之"

五年之後,眭弘之言驗。

孝昭帝元平元年,昭帝崩,無嗣,沒有兒子。權臣霍光等議立昌邑王劉賀。但劉賀"荒淫無行,失帝王禮宜,亂漢制度",所以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讓霍光他們給廢了。再立之人,果名"病已"

這個病已,一,出自故廢立之家。病已是武子廢太子劉據之孫。劉據被人陷害,其"三男一女,及諸妻妾皆遇害"。獨此孫系于長安獄中。大臣丙吉"哀皇孫無辜",所以想盡一切辦法,保全皇孫。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0: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眭弘言"當有匹夫為天子"

 

病已雖出自故太子之家,但到他時,皇家的所有資源,都已清零。丙吉救出他後,送給他外婆扶養。成年後,掖庭令張賀是故太子舊臣,思太子之恩,想以孫女妻之。 張賀的弟弟張安世說:"曾孫雖為太子之後,但現在是庶人,能足衣足食在活下去,就不錯了。又何必讓孫女去跟他受苦啊?"賀乃止。連一小小的掖庭令的弟弟, 都不把他當回事,病已這個匹夫,也確實是當到家了。

後因孝昭無嗣,昌邑荒誕,歷史的偶然,給了他劉病已機會。只不過,病已不是眭弘所說的姓公孫氏,他也姓劉。眭弘錯解了蟲食文"公孫"之意,""是指皇家。蟲食文"公孫病已立",按後來應驗的結果看,就是"公(皇家)孫病已立"

這一讖言,正史裏也做了記載。病已被立為帝時十八歲,"泰山石自起立"、上林出現"蟲食文"時,他是十三左右少年,沒有可能是他讓秦山大石"自起立",也不 可能跑到皇家上林園裏,卻偽造蟲食文。以當時劉病已的處境,首先知道太子還有一個孫子病已的人少而又少;或有知道者,從掖庭令張賀弟張安世,不願自已侄孫 女許配給病已這件事上看,也沒有人敢冒著砍腦袋的危險,跑到上林園裏去偽造什麼蟲食文。再者,或許能偽造蟲食文,但想讓枯柳複起,卻也不是容易做到,這事有點怪蹊蹺,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神秘的政治讖言. 

,桃李子,得天下.

《資治通鑒》記載,隋文帝稱帝之初,有方士安伽拖言:"李氏當為天子。"他勸文帝"誅盡海內凡李姓者。"

隋文帝這個人,不是太迷信,但關於江山社稷的大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自此以後,他把李姓之人,都當作替在的政治對手。

但沒有冒天下之不違。誅盡天下李姓之人。他把李姓貴族、大臣們,在大腦裏篩選了多遍,列出幾個重點防範的對象。其中一名叫李渾的大臣嫌疑最大,楊堅認為,李 渾就是"李氏當為天子"應讖"之人。楊堅到也實在,他開誠公佈地和李渾談了話,對李渾實話實說,希望李渾能解決自已。《資治通鑒》說:"帝疑其名應 讖,幸而告之,冀其引決。 "李渾卻裝聾作啞,沒有自決.文帝寵臣宇文述伺知上意。誘李渾的兒媳文氏上書,誣告她的老公公謀反。隋文帝誅殺了李渾全家. ,他感動地對宇文述說:我宗社幾傾,賴公獲全耳。"

李渾死後,李氏得天下的讖言,並沒有消失。民謠《桃李章》說:"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裏。勿浪語,誰道許?"

個叫李玄英的文化人,在研讀了《桃李章》之後,預言了三件事。一,桃與逃偕音,逃亡的李姓之人,會得天下。二,皇帝與皇后,迷轉於揚州,不得返都。 三, "勿浪語,誰道許",""的意思。他最後得出結論:當今皇帝與皇后,回不來了,會死於揚州;蒲山公李密會得天下。所以他想盡一切辦法,從東都洛 陽逃出來,投靠李密。

 

當時許多人,象李玄英一樣,認為李密就是這個神秘讖言裏的桃李子,能得天下。

後來,半路上殺出了一個李世民,統一中國,掃清群雄。在沒有見到李世民之前,李密也認為天下之大,舍我而誰?老子天下第一!但看到李世民之後。"不覺驚服,私謂殷開山曰,真英主也。"."李氏當為天子",隨得驗證。這一讖言,可謂中國歷史上第三個,神秘的政治讖言.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0: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女主昌。

李世民繼位之後,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武定人君羨,在玄武門值班時,常碰到一件奇怪的事兒,"太白屢晝見。"太白星常常出現白天。

君羨把這事彙報李世民。李世民問太史令李淳風,李淳風為此事蔔了一卦。結果:"女主昌。"女人會作皇帝。李世民當時沒太在意,因為當時,"女人稱帝"話題,如同"太陽從西邊出來"一樣可笑。

過了不久,李世民讀一本叫〈〈秘史〉〉的小冊子,〈〈秘史〉〉說:"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所謂三人市虎,同樣的預言李世民聽了兩次,不能不在意。所以〈〈資治通鑒〉〉記載:"上惡之。"

一次宮內大宴群臣,行酒令,要求群臣以乳名相稱呼。到君羨,君羨小名五娘,李世民大笑,他說:"有你這樣強健的姑娘嗎?"群臣也哄堂大笑。

笑過之後,李世民突然想起,李淳風掛言"女主昌",李世民理解,應是一個名字裏有""的男人。君羨小名五娘,此一驗也;"唐三之後,武氏有天下。君羨為左武衛將軍,封地武連縣,是唐武定人,而且他的工作崗位又是在玄武門。誰能比他更武?

更況且君羨有勇有謀,深得群臣擁戴。所以宴會之後,〈〈資治通鑒〉〉記載李世民"深惡之。"

沒多長時間,李世民找了一個理由,貶君羨為華州刺史。到華州後,君羨與一個叫道信的布衣,交上了朋友。道信這個人,好佛,練習過氣功,會氣功裏的辟穀術。《資治通鑒》記載:"有布衣道信,自言能絕粒,好佛法,君羨深敬之。"史說李君羨與妖人通,想謀反。李世民查都沒有細查,就誅滅了君羨和他全家。 君羨到死都沒有明白什麼回事兒。

君羨死後,李世民問李淳風:"《秘史》所雲,信有之乎?"

李淳風說:"臣觀星象,據臣推測,代唐之後,已經陛下宮中,三十年後,當代李自立。李姓子孫,可能要受大難了。"

李世民聽了李淳風話後,大恐。他說:"聯殺盡所有疑似者,如何?"

李淳風說:"天之所命,王者不死,陛下強施殺戮,只能搭進一些無辜者!而三十年後,其人已老,或許多了幾份慈悲心懷,為禍或淺。如陛下幸能殺之,老天再生一更加怨毒之人,屆時李姓子孫,無遺類也!"

李世民只能歎息作罷。後,武則天作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女皇,應驗了:"女主昌。""唐三代之後,武氏代有天下。"之讖言

 

h@,ja  劉邦玩的也是這一套,斬白蛇之類壯舉,很可能是劉邦發跡後,吹鼓手系統炮製的神話”——這位天子出身寒微,在那個講究門第的時代,實在拿不出手。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這位第一個布衣天子不得不弄些神神怪怪,連老爹都不承認是親的,這種骨子裏的自卑感影響了漢帝國的精神。 {[y6qQm  
cO?*(e1m=  

就在這個神神怪怪的朝代,一句宣告它滅亡的讖語登場了——“代漢者,當塗高也。 2#wnJdr6E  

 

8_‑Oeui(i  這讖語的意思很明白,是說漢王朝氣數已盡,註定要有新的代替它;而代它的當塗高卻很費解了,什麼意思呢?是人名還是隱語呢?誰是當塗高呢?於是就有人費盡心思去猜測。 -^p{J


 TB+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0: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來說,讖語通常在“國將不國”時才會流行,這也並不奇怪,“國將亡,聽於神”,凡到國破家亡,必多奇奇怪怪。然而“當塗高”卻有點特別,至少漢武帝時(正是漢朝的鼎盛期)就傳的沸沸揚揚了。《太平御覽》引古代野史,記載了劉徹死前的“天鵝絕唱”:

   行幸河汾,中流與群臣飲宴乃自作《秋風》辭,顧謂群臣曰:“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群臣進 曰:“漢應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孫孫,萬世不絕,陛下安得此亡國之言,過聽於臣妾乎?”上曰:“吾醉言耳。然自古以來,不聞一姓遂長王天下者,但使失 之,非吾父子可矣。”
 
但是除了嚇唬了漢武帝一下,這句讖語並沒有立竿見影地起作用,這可能是因為漢朝一時還“代”不了,同時,好多競爭者已經神秘地流行起來了。
 
早在漢昭帝的時候,全國各地到處出現稀奇古怪的現象,比如枯死倒地的樹又再次立起來繼續生長,有蟲子吃樹葉吃成五個字:“公孫病己立。”
 
有一位叫眭弘的儒生據此上書昭帝:
“我的老師董仲舒說了,做皇帝也要講究天命,沒天命的人,就算繼承皇位,也是坐不穩的。現在到處是神奇的景象,看樣子是有平民百姓要做皇帝,您的位置雖 然是合法繼承的,但恐怕也該交給別人了。建議您號令天下,尋找一個適合代替您的人,把皇位讓給他,您就找塊地方養老,不是很好嗎?”
 
這位眭弘真是勇氣可嘉,連公孫是誰都沒鬧清楚,就敢叫皇帝去養老——要知道,當朝天子還是個二十來歲的小青年,真可謂“苟利國家生死以”了,可是換來的結果卻是殺頭。
 
昭帝活了沒多久死了,換了個新的,剛過了個把月,就讓大臣們退了貨——這一位連幾個月的樣子都裝不得,也確實是個“偽劣”。找來找去,終於找到原太子的一位遺孫(應了“公孫”了吧)——猜猜他叫什麼名字?劉病己。

這個靈得要命的讖語,或許是宣帝即位後好事者編造的,是否出自當權者的授意不得而知。但既然讖語有這樣大的力量,當權者自然也會意識到這是“一場爭奪意 識形態控制權的鬥爭”,於是,在皇上的暗示下,各地紛紛上報祥瑞出現,什麼鳳凰、麒麟、嘉禾……遍地開花。但是,西漢政權還是一天一天地腐爛下去。

這時,王莽出現了。王莽是個大奸臣、改革家,或是個泥古不化的書呆子?從古至今,人們一直爭論不休,但有一點可以定論:他是一位懂得利用讖緯的天才。

篡位前夕,他是“假(代理)皇帝”,為了做真皇帝,就利用讖緯大造輿論,開始製造符命。一時間,各地的預言雪片一般呈上來。王莽說實在沒辦法呀,都是老天逼的,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我只好難為自己一把了。於是堂堂正正地篡位了。

奇怪的是,王莽並沒提到這一句“代漢者,當塗高也”,也許是他創造的奇跡實在太多,把這句話掩埋掉了,也許是他到了也沒找到有利的解釋方法,也許是這個大“讖緯藝術家”覺得自己的作品更“到位”。

可是,王莽沒想到,別人也會拿這個對付他。


[ 本帖最后由 黑白 于 2008-12-21 20:1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0: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當時天下大亂,劉秀在南陽倒賣糧食,李通遊說他起兵:“圖讖上說:劉氏復起,李氏為輔。這不正應在咱哥倆身上嗎?現在天下這麼亂,誰有預言誰就能贏。” 劉秀一聽不錯,就拉起一支隊伍,最後統一全國。

在劉秀登基的佈告中,還像模像樣地引用了讖緯“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這話前後重複,明明已經指名道姓了,後面又來個“卯金”,顯見的水準不高,可這麼拙劣低級的字謎也拿來說事,劉秀對讖緯真是重視,後來有個大臣就因為說了句“臣不識讖”,差點讓劉秀砍了頭。

信這一套的不止劉秀一個,等了這麼久,“當塗高”總算要大顯身手了。 就在劉秀東征西討的同時,王莽任命的導江郡(蜀郡)郡長(年正)公孫述也割據了四川。 本來,公孫述是個不錯的基層領導幹部,放在太平盛世,也許終其一生,也就是個頗有才幹的循吏。玄漢一夥(綠林軍)起事時,公孫述還派人迎接。

可是“綠林大學”的同學們實在不像樣,部隊簡直跟土匪一樣,橫暴格掠,無所不為。公孫述召集郡中一些豪傑壯士說:“天下人不堪新朝迫害,一直懷念漢王朝治下的日子。所 以一聽說漢朝的將軍駕到,奔相走告,到道路上迎接。而今又如何?人民無罪,妻子兒女卻受到淩辱。他們根本不是義軍,而是強盜。” 於是,公孫述派人假冒玄漢政府的欽差大臣,任命自己當輔漢將軍,兼蜀郡太守,更兼益州牧,頒發印信。在取得公開的官位之後,公孫述起兵把那些“綠林大學”的“起義強盜”都剿滅了,吞併他們的部隊。 這時候,公孫述看明白了:與其你篡奪,不如我篡奪。於是乾脆和玄漢政府翻臉,派兵擊敗前來“奪取勝利果實”的玄漢官員,自己作了蜀王,建都成都。

因為保境安民,一時很受當時漢人和蠻族的擁戴。他也很有一套,“政治嚴刻,民不為非。” 就在劉秀在河北稱帝的那一年——建武元年(西元二五年),公孫述做了一個怪夢,夢中有人告訴他:“公孫十二為期。” 夢醒之後,公孫述想不明白,這時什麼意思呢?是說他的王朝可以延續十二代?還是十二年?他確定不下,就把這話告訴他妻子。這位公孫太太也沒弄懂,但她是個敢於“過把癮就死”的妙人,說:“朝聞道,夕死尚可,何況十二乎?”

碰巧在這時,祥瑞出現:“夏四月龍出府殿前”,我們不知道,這是自然現象還是真的神靈現身,或者是什麼人搞的花樣,反正公孫述認為現在自己稱帝的條件已 經很充分了。在成都即皇帝位,國號大成,年號龍興。因為王莽的新朝尚黃,他就尚白(他因此被稱為“白帝”---因為李白那首《朝發白帝城》,加之劉備托孤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有個白帝城,但卻未必知道“白帝”是個什麼人物)。

剛剛坐上皇帝寶座的劉秀見西方出了個競爭者,馬上有所動作。但是他還要先解決盤踞隴右的隗囂,一時夠不到公孫述,還是以輿論攻心為主,寫信勸公孫述不要 看不清形勢。公孫述給劉秀也寫了封信,把自己受命於天的種種證據一併寫了上去,大概是希望劉秀和他“相互承認”吧。從後來劉秀的回信看,其中就有這句“當 塗高”。

於是兩位皇帝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玄學辯論,劉秀回信給公孫述,不是談大道理,而是從批駁公孫述的讖緯入手: “圖讖上說的‘公孫病己立’,指的是宣帝(劉病已)不是閣下您。另外一句“代漢者,當塗高也”,說的是代替漢王朝的人是‘當塗高’,閣下難道是‘高’?而閣下又認為你的奇異掌紋,是一項祥瑞(《後漢書》說,公孫述在手掌上刻文:“公孫帝”)。其實這不過是王莽那一套把戲,豈可以仿效?閣下並不是我的亂臣賊子,只不過倉卒之間,人人都想當君王而已。閣下年紀已老,兒女還小,不能幫助你,應該早日決定。最高的神聖寶座,純用人力,爭不到手,請三思而行!”最後 一句的意思是:我手裏的讖語,才是“天命所歸”的真傢伙。

劉秀真客氣,信封上寫:“公孫皇帝。”公孫述拒不答復。 事情明擺著,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他跟劉秀這兩位都“受命於天”的天子總要見輸贏。既然不能以理服人,只好用拳頭說話了。 劉秀因為忙著掃平中原,一時也顧不到他。公孫述的騎都尉荊邯建議抓住時機,採取主動: “而今,劉秀專心在東方掃蕩群雄,等到把別家勢力一一掃平,陛下僅以梁州(古梁州,包括今四川省及陝西省南部)的財富,對內奉養皇帝、皇宮、皇族,對外供應武裝部隊。人民負擔過重,愁苦悲哀,無法活命,恐怕發生王莽那種自己垮臺的局面。應該乘著天下仍在混亂,英雄豪傑仍野心勃勃,可以羅致招請的時候,出動 精兵,控制長江的上游,倚靠巫山的險要,嚴密防守。
號召故吳、楚人民,則長沙以南土地,必然望風來降。再派大軍從漢中郡出發北上,平定三輔,則天水、隴西 二郡,自然臣服。如果這樣的話,將引起天下震動,才可以開創有利形勢。”(近200年後,諸葛亮提出了幾乎同樣的戰略構想,即著名的《隆中對》)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孫述認為荊邯有理,打算動員所有部隊,命延岑、田戎分別率領,兩路出擊。可是老弟公孫光和大臣們一致認為:不應該傾全國之力,用到千里之外,以求一決勝 負。公孫述耳朵軟,於是作罷。延岑、田戎也瞭解不是久安之局,要求撥付給他們部分兵力,准他們立功。可是公孫述始終疑慮,不能接受。儘管幾年後他也派出軍 隊東進,但力度不夠,最終被漢軍擊敗。

他不往外打,漢軍卻要往裏進了。西元三五年,東漢征南大將軍岑彭、大司馬吳漢、誅虜將軍劉隆等在荊門會師,擊敗成家軍攻勢。然後馬上轉守為攻;與此同時,東漢外交使節中郎將來歙也變成了分譴軍司令,兵分兩路,進攻公孫述。 有一點劉秀是說對了,公孫述與王莽不止“迷信”這一點像,他們都是個性苛刻,察於小事,勇於殺人而不見大體的人。公孫述雖已當了皇帝,但事事都要親自處 理,連最細小的地方也要過問,跟他當初當清水縣長時一樣。公孫述下詔廢除銅錢,改用鐵錢。貨幣制度破壞,交易停頓,人民苦不堪言。

跟王莽一樣,他也熱衷於改易郡縣官名。因為年輕時當過漢朝宮廷禁衛官,他對西漢王朝制度十分熟悉,所以當了皇帝後,立刻擺出架勢,出入宮門,都用“法駕”(“法駕”,即天子衛 隊。禦車四十多輛,以及各式各樣旗幟,由首都市長、首都縣長、首都警備區司令,作為前導,成風凜凜),大旗上繡著鳳鳥、騎兵的槍桿上都掛著犛牛尾。又立其 兩子為王,把健為、廣漢兩郡,劃給他們作為封國。大臣們規勸他說:“事情成敗,還不能預料,戰士們沙場上血戰,還沒有封賞,竟然先封兒子當王,表示陛下並 沒有更大的志向,也會傷害戰士們的心。”公孫述不聽。

與王莽一樣,公孫述也只相信自家人,成家政府中,“唯公孫氏得任事,由此大臣皆怨”,所以,戰場上屢戰屢敗也就不奇怪了。 談不攏,打不贏,公孫述開始發狠,派遣刺客連續刺殺了劉秀的大將來歙和統帥岑彭。可是這並沒能讓他喘息多久,第二年,漢軍統帥換成了殺人如麻的大司馬吳漢,成軍連吃敗仗,“自是將帥恐懼,日夜離叛,述雖誅滅其家,猶不能禁”。

到了這個時候,劉秀還是希望和平解決——他一定覺得,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可能拒絕他的條件。於是再一次給公孫述下詔,告訴他:不要以來歙、岑彭受害自疑。 只要馬上投降,則家族完全;如果一味死抗,“委肉虎口”——非要把自己往老虎嘴裏送,就只有滅亡了。詔書很有些推心置腹的意思:將帥疲倦,吏士思歸,誰都不願意長期相持下去。我給你下詔書的耐心不是無限的,你要抓住機會。只要你投降,“朕不食言。”公孫述還是那句話:“自古來有降天子乎?” 九月,漢軍又破斬成軍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將成都包圍。到了這份上,公孫述大概也知道“當塗高”救不了自己了,問延岑:“事當奈何?“延岑說:“男兒當死中求生,怎麼能坐以待斃!都這時候了,您也別那麼愛財了。“公孫述總算大方起來,重金招募敢死士五千餘人,與漢軍作殊死戰。這一仗打得還真漂亮,漢 軍統帥吳漢被趕下了水,幾乎喂了魚鱉。 勝利重新鼓起了公孫述的信心,他再次集結所有人馬,主動出擊。但是,這一次,好運氣背棄了他。

戰鬥從早晨持續到中午,他的軍隊漸漸支援不住了。吳漢趁勢打出王牌——他的突擊騎兵,述兵大亂,公孫述被一支鋒利的長戟刺穿了胸膛,摔下馬來。 關於公孫述的結局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他被部下救回城中,於半夜死去;另一種是他當時就死了,並被漢軍割去了腦袋。但這已經沒什麼關係了,他成為被這個預言毀滅的第一個人,但卻不是最後一個。 這一年,正好是公孫述稱帝的第十二年。 公孫述之死,還只是這句讖語上演的樂章的前奏。過了100多年,華采部分終於到來了。

東漢末年,自從黃巾起義,繼之董卓弄權,東漢王朝勢成瓦解,群雄並起,“代漢者,當塗高也。”再一次煥發活力。 首先認為自己是“當塗高”的是那個無才寡德而又自命不凡的袁術。

《三國演義》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寫道:    
卻說袁術在淮南,地廣糧多,又有孫策所質玉璽,遂思僭稱帝號;大會群下議曰:“昔漢高祖不過泗上一亭長,而有天下;今歷年四百,氣數已盡,海內鼎沸。吾 家四世三公,百姓所歸;吾效應天順人,正位九五。爾眾人以為何如?”主簿閻象曰:“不可。昔周後稷積德累功,至於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以服事殷。明公 家世雖貴,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此事決不可行。”術怒曰:“吾袁姓出於陳。陳乃大舜之後。以土承火,正應其運。又讖云:代漢者,當塗高也。吾字公路,正應其讖。又有傳國玉璽。若不為君,背天道也。吾意已決,多言者斬!”遂建號仲氏,立台省等官,乘龍鳳輦,祀南北郊,立馮方女為後,立 為東宮。

《三國志》的記載差不多:  
興平二年冬,天子敗于曹陽。術會群下謂曰:“今劉氏微弱,海內鼎沸。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於諸君意如何?”觿莫敢對。主簿閻象進曰:“昔 周自後稷至於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明公雖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術嘿然不悅。用河內張裨之符命,遂 僭號。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  

典略曰:術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見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自以名字當之,乃建號稱仲氏。    

袁術和袁紹是異母兄弟,他們的高祖袁安,官至司徒;安之子袁敞官至司空;孫袁湯官至太尉;曾孫袁逢、袁隗,都位至三公(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四世三公”。 還有一種說法是“四世五公”,這是按人頭算的,即“四世”一共出了“五位三公”,兩種說法不矛盾),所以袁術、袁紹門第之高,無人能比。而袁紹因為從小被 過繼給大伯家(這一家的官沒有本家大),所以,“根紅苗正”的,只有袁術。

[ 本帖最后由 黑白 于 2008-12-21 20:1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0: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句讖語袁術大概很早就知道了,他是漢朝的將軍,眼見著王朝氣數已盡,總覺得該輪到自己了。

後來討伐董卓時,孫堅在長安得到傳國玉璽,孫堅一死,他把孫妻拘留起來,逼她交出玉璽。 玉璽有了,於是,“四世三公”的這位袁大人詮釋這條讖語就是指他袁術:我袁氏,蓋出於舜帝苗裔陳胡公一系,正好是繼承漢朝“火德”的“土德”;我又名術,字公路,正應此讖也。 有了這樣的“理論基礎”,建安二年,他便不顧幾乎所有人的反對,在壽春設置公卿百官,郊祭天地,自稱“仲家”,自說自話地作起皇帝來了。 可是這位袁大人,卻是歷史上最窮的一位皇帝,他偏偏又是奢侈慣了的公子哥,登位之後,“荒侈滋甚,後宮數百皆服綺縠,餘粱肉,而士卒凍餒,江淮閒空盡,人民相食。” 他治下那寥寥幾個郡,哪里禁得住他如此窮奢極欲的折騰。

這樣的“帝國”,也不可能有什麼像樣的軍隊,“前為呂布所破,後為太祖(曹操)所敗”。沒過多久 他就過不下去了,跑到部下雷薄、陳蘭那裏打秋風,又被拒之門外。他無法可想,只好帶著玉璽,投奔那個他一向看不上的哥哥袁紹。半路又被曹操派劉備堵截回 來,就這麼窩窩囊囊地死掉了。

袁術失敗以後,又一個撿起這句讖語的是曹丕。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漢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有個叫許芝的太史丞就引用讖語,說:“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 原來古代的宮殿前面通常都建有兩個高大的台,臺上又有樓觀,在兩台之間留個空闕的地方,這種建築就叫闕、雙闕或魏闕,後來成為朝廷的代名詞(即所謂“身在 江湖,心存魏闕”)。

“當塗而高”正是這個東西,於是就證明以魏代漢,正是“天意”了。 於是曹丕仿效王莽逼迫漢獻帝禪位,堂而皇之做了魏文帝。

意得志滿之際,曹丕卻想不到“黃雀在後”:過了幾十年,就有人玩起了“步步高”。這就是那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馬昭——他曾被曹魏封為高都侯, 當時的一些馬屁精就解釋說了:高都者,正應代漢之當塗高也。加上司馬昭後來又成了“晉公”、“晉王”,“高都”再“晉”一步,那不表明比魏闕更高嗎?

有個小問題,司馬氏代的是“魏”,不是“漢”,不過這也好解決,一來,魏國祚不長,可以忽略不計;二來,總算還有個蜀漢撐著漢朝的局面,魏也不能說完全代了漢。最後一統三國的還是司馬氏的“晉”。 到了這個時候,“當塗高”的歷史作用應該結束了吧?可是就是這麼怪,還有人覺得自己應該有份,這恐怕只能解釋為這句含糊其詞的讖語的殺傷力還沒釋放乾淨,或者人的貪欲和愚蠢還沒表現充分。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幽州都督王浚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企圖謀反篡位。為什麼呢?他以為自己正是“當塗高”——他老爹王沈(這位王沈有兩件主要事蹟:其 一,他是《三國志》中的魏書的編著者,其二,他就是那個背叛曹髦跑去向司馬昭告密的侍中。)的字“處道”中有這個意思。他好像忘了,自己做的到底是哪個朝 代的官,以及在這個朝代,“當塗高”還管不管用。 石勒聞訊,覺得機會送上門來。他打王浚的主意不是一天兩天了,只是王浚勢力強大,一時難以得手。他決定好好利用王浚的發昏,於是派門客王子春帶了大量珍珠寶物,敬獻王浚。並寫信向王浚表示:現在社稷衰敗,中原無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資格稱帝。還把王浚比做“天地父母“。說得王浚心裏喜滋滋的,信以為 真。正在這時,王浚部將遊統謀叛王浚,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卻殺了遊統,將遊統首級送給王浚。這一著,使王浚對石勒絕對放心了。

 西元314年,石勒探聽到幽州遭受水災,老百姓沒有糧食,王浚不顧百姓生死,苛捐雜稅,有增無減,鬧得民怨沸騰,軍心浮動。石勒見時機成熟,親自率領部隊奇襲幽州。 這年4月,石勒的部隊到了幽州城,王浚部下得到消息,連忙發出警告。可王浚還在做夢,以為“石公來,正欲奉戴我耳“,硬是不讓抵抗,甚至下令:“敢言擊 者斬。“等到石勒軍開進城來,他才覺得勢頭不對,可到了這個時候,他也只能打轉了。被石勒捉拿時,王浚痛心疾首:我對你不錯,你怎麼能這樣?

石勒也跟他逗悶子:晉朝對你不錯,你怎麼能這樣? 王浚身首異處,美夢成了泡影——連帶著,西晉王朝在北方的最後據點也消失了。   “代漢者,當塗高也。”流傳了三百多年,無數的人為了它人頭落地,公孫述、袁術、王浚之流,只是其中最不值得同情的(真正倒楣的,還是那些無辜的老百姓)。

其實,讖語不過是些遊移不定的東西,隨你怎麼解釋都可以,問題是在於誰有解釋的權力。 儘管早有“以史為鑒”的老話,讖語這類東西,還是在中國歷史長存不衰。“推背圖”、“燒餅歌”等等,都“火”過不止一陣。皇帝不好當,但很多人都想當,只要這個“局”還在,這類神神道道的把戲,就沒有完的時候。


发表于 2008-12-21 22: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亡秦者,胡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弄假真的讖言。
從歷史來看,讖言是真的,是解說者弄錯。應該是弄真成假!劉秀就是靠讖言起家,他當了皇帝,也應驗讖言所說。根據范仲淹嚴先生祠堂所記,擺明范先賢也贊成星象/讖言之說!

 

但防範政治因素/人為作弊起見,真的讖言確實不該廣傳(只能私傳研究),以免與假的讖言,魚目混珠!


讖/緯二者,經常混稱,都有預測意義,特別是易緯鄭玄注,算是各項術數之遠祖,值得深究!四庫術數類的熊主校就是是這方面的高手!熊十力在讀經示要提到這點!因此研究「讖」,不如研究「緯」。


請裡有讖言的研究 http://www.fengshui-168.com/viewthread.php?tid=17008&highlight=%D6%D0%B9%FA%B9%C5%B4%FA%DA%DF%D1%D4%D1%D0%BE%BF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白 于 2008-12-21 20:05 发表 始皇怒目的只是嚇嚇扶蘇,或者說是想讓扶蘇歷練一下.但結果卻弄巧成拙!


對不起 ! 發文遺漏了一大段 !

轉載

  史料中最早的讖緯或許就是秦始皇時,即亡秦者胡也,搞得始皇帝龍心不悅。秦末,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靠的就是在鯉魚肚子裏塞布條,還有吳廣裝成狐狸在草叢裏喊大楚興,陳勝王,現在看起來非常小兒科,在當時,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Bx?3E^!T  

,亡秦者,胡也.(秦)

《史記》記載:始皇三十二年,"巡北邊."秦始皇到秦國的北方邊境巡視.當時燕地一個很有名的方士盧生,受始皇之命,入海求仙回來,碰到秦始皇.他向始皇帝獻出一冊圖書,書上說:"亡秦者胡也!"

始皇一統中國後,信神仙之說,他認為自已滅了六國諸候,中國境內已經沒有對手.而生活在中國北方的胡人,秦國可能的、最大的威脅!所以始皇下令:"蒙恬統兵三十萬北擊于胡,略河南地!"始皇讓他手的大將攻取了北胡靈州、夏州、勝州。為了一勞永逸地強化北方的防禦,始皇下令在邊境上,修築了象徵中國的萬里長城.

始皇三十五年,獻圖書的盧生等人,在背後議論始皇之為人.認為秦始皇這個人剛戾自用,刑殺以威,天下人因為害怕,只想保住自已的既得利益,已經沒有人敢向他進忠言."天下人畏罪持祿,莫敢盡忠."

而且始皇貪婪權勢,天下之事,大大小小都要向他彙報,大臣上書,要用秤來稱他們奏表的重量,(其時中國沒有發明紙,用竹簡代書)來考核臣子的責任心。並且一旦有臣子上了書,不分白天和黑夜,必須馬上呈報!左右如果做不好、做不到,"輒死!"

應該說,秦始皇為了他們家的天下能"一世,然後二世,二世然後三世,世世不竭,乃至萬世,"是相當勤政的.但他沒有顧及到手下人的感受,以秦始皇的個他也不可能顧及到其他人,什麼感受!在大秦王朝,他就是天,他就是地;他就是核心之核心,中心的中心。全大秦王朝都必須團結在以他的為中心的周圍. 否則一個字:死!

盧生,候生不但說了這些攻擊"核心"的話,還說:始皇"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未求仙藥!"這麼樣迷於權術,我等不能幫他找長生不老藥!

如果誰真幫始皇找到不老藥,讓始皇長生不老,他一人,不但統治當時的所有中國人,而且他還要統治以後出生的所有中國人.全天下的大小事兒,只要秦始皇能找到 不老藥,他一個人就能全包了.不知道這樣一個世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不過幸好,盧生他們醒悟快.(當然也是牛皮吹炸了)對儒生們說,"未可未求仙藥! "不能幫他找藥。

實質是,盧生們早明白,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什麼不老藥,他們早就想找一個逃跑的理由.逃跑之前,還不忘忽悠一下人,說他們不是找不到不老藥,而是不想幫始皇這個獨夫找不老藥.

始皇聽到告密者傳述盧生他們的犯上"惡言"之時,盧生早就逃之夭夭.始皇大怒,他說"聯請這些文化人來,是想讓他們為秦國出謀劃策,讓天下早日得太平.而他們之中有人說能煉藥,不惜花費千百萬錢財,如徐市(),不知道了花費了國家多少錢財,到現在連藥的影子毛都沒有看到,候生,盧生兩個,朕賞給他們錢 財、官位、美人。對他們這麼好,他們還誹謗朕!盧生跑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他有沒有同夥?他們的家人在什麼地方,還有他們的同學老師呢?這件事一定 要重重查處,不管牽及到什麼人,不管用什麼方式,也不管要殺多少人,此風不可長,一定要徹查到底!"

結果"犯禁者四六百餘人,皆坑之咸陽."

事件發生後,始皇的長子(也就是太子)對始皇說:"爸啊,現在天下剛安定,一些遠方的老百姓,還沒有能真心實意在擁護我們大秦啊.而且這些文化人,喜歡孔夫子的仁義,你老人家用重刑坑殺這麼多人.恐怕天下人會誹謗您老啊!"始皇聽到扶蘇也不支持他. "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把他貶到秦國北方邊境上,與蒙括一起築長城。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皇怒目的只是嚇嚇扶蘇,或者說是想讓扶蘇歷練一下.但結果卻弄巧成拙!

始皇有"巡國 "的喜好,有事沒事,喜歡到處亂逛。始皇三十七年,他巡"至平原津"時,生了重病.但他很怕死,君臣沒有人敢說陛下要死了,如何按排後事. 到始皇確實病得不行, 始皇才下命令上寫"璽書",賜給太子扶蘇,目的十分明確,是要讓扶蘇回來接他的班.但如意算盤卻給一個叫趙高的傢伙給打翻了.

趙高是秦始皇皇宮裏一名太監,曾經做過始皇的二子胡亥的老師.他說服了丞相李斯,扣留了始皇給扶蘇的"璽書".復賜令扶蘇自盡.另立始皇二子胡亥為帝.最後歷史上最強大的秦國,就被胡亥和趙高給葬送了.

盧生於始皇三十二年,給秦始皇帶來不知從什麼地方弄來的圖讖:"亡秦者胡也".只十多年時間,秦就真的亡了,但秦始皇理解錯誤,不是亡于北"胡".而是亡於 "家胡"(亥)!

後來漢人鄭玄認為:"胡者,胡亥,二世之名也.秦(始皇)見圖書,不知此人名,反備北胡!"

有偉人說,堡壘都是從內部開始破,原來這話在秦朝就是是真理了!

亡秦者,胡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弄假成真的讖言。

[ 本帖最后由 黑白 于 2008-12-22 14:34 编辑 ]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3 2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