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907|回复: 14

桂林孤本伤寒杂病论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8-6-30 15: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桂林古本之发现与印行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係黃竹齋先生於1934年抄得桂林名醫羅哲初珍藏其師左盛德1894年(清光緒20年)所授白雲閣藏本《傷寒雜病論》,1939年校刊公世,故又稱白雲閣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系黄竹斋先生于1934年抄得桂林名医罗哲初珍藏其师左盛德1894年(清光绪20年)所授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1939年校刊公世,故又称白云阁本。

目前印行之桂林古本有二,一为1980年由黄竹斋高足米伯让先生补刻三页书版(勘误表),由陕西中医药研究院依原黄竹斋所刻之白云阁藏本版重印二百部。 另一為廣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之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1980年7月改豎排為橫排再版,為簡體字版。另一为广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之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1980年7月改竖排为横排再版,为简体字版。


關於桂林古本之來源,如原抄本左盛德於光緒二十年之序:「余聞吾師張紹祖先生之言曰:吾家傷寒一書,相傳共一十三稿,每成一稿,傳抄殆遍城邑,茲所有者為第十二稿,餘者或為族人所秘,或付劫灰,不外是矣。叔和所相傳為第七次稿。」張紹祖自言是仲景的四十六世孫,雖承家學,不以醫名,張紹祖將祖傳手抄本《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傳予左盛德,而左盛德又傳給了羅哲初。关于桂林古本之来源,如原抄本左盛德于光绪二十年之序:「余闻吾师张绍祖先生之言曰:吾家伤寒一书,相传共一十三稿,每成一稿,传抄殆遍城邑,兹所有者为第十二稿,余者或为族人所秘,或付劫灰,不外是矣。叔和所相传为第七次稿。」张绍祖自言是仲景的四十六世孙,虽承家学,不以医名,张绍祖将祖传手抄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传予左盛德,而左盛德又传给了罗哲初。 羅哲初是廣西近代著名中醫,三十歲始隨左盛德專習醫理。罗哲初是广西近代著名中医,三十岁始随左盛德专习医理。 1934年羅哲初結識了陝西名醫黃竹齋,羅遂將其師左盛德於光緒年間傳授給他的第十二稿《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原稿抄本之首冊見示於黃。 1934年罗哲初结识了陕西名医黄竹斋,罗遂将其师左盛德于光绪年间传授给他的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原稿抄本之首册见示于黄。 黃如獲至寶,當即將左盛德所作的序文和目錄再抄一遍,返滬登載於《光華醫學雜誌》。黄如获至宝,当即将左盛德所作的序文和目录再抄一遍,返沪登载于《光华医学杂志》。 1935年黃、羅又共事於南京中央國醫館,羅任編審,黃即在此時將該書全部抄繕成副本帶回陝西,於1939年由張伯英將其副本刻版而成白雲閣本。 1935年黄、罗又共事于南京中央国医馆,罗任编审,黄即在此时将该书全部抄缮成副本带回陕西,于1939年由张伯英将其副本刻版而成白云阁本。

「中醫整合研究小組」於1986刊行之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加上各篇之標號及索引以便查閱,帶動臺灣中醫界研習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中医整合研究小组」于1986刊行之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加上各篇之标号及索引以便查阅,带动台湾中医界研习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現該本已無存書,特此提供PDF版本之電子書以供同道下載研究學習。现该本已无存书,特此提供PDF版本之电子书以供同道下载研究学习。

[ 本帖最后由 taiji 于 2008-6-30 15:53 编辑 ]
页面源于桂林孤本伤寒杂病论-2.jpg
页面源于桂林孤本伤寒杂病论.jpg

桂林孤本伤寒杂病论.part1.rar

1.39 MB, 阅读权限: 10, 下载次数: 92

桂林孤本伤寒杂病论.part2.rar

1.39 MB, 阅读权限: 10, 下载次数: 93

桂林孤本伤寒杂病论.part3.rar

385.61 KB, 阅读权限: 10, 下载次数: 98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09-11-10 15: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资料怎么没人回贴?
先谢了
发表于 2009-11-10 15: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的确是研习伤寒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建议有志于此道者学习之。
发表于 2018-8-12 06: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看到,这么好的书,必须看。
发表于 2018-8-14 23: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下来看看
发表于 2019-5-15 20: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
发表于 2019-5-17 11: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发表于 2019-5-18 11: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上传珍本。感恩

发表于 2019-5-18 11: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1981年考古发现柯雪帆教授等学者考证,东汉一两=15.625g 东汉一生=200ml



补充内容 (2019-5-18 14:50):
东汉一升=200ml

补充内容 (2019-5-18 14:50):
东汉一升=200ml
发表于 2020-11-4 18: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上传
发表于 2020-11-4 19: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赠医施药,功德无量!!!
发表于 2020-11-5 15: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免费古书
发表于 2021-12-27 08: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赠医施药,功德无量!
发表于 2023-12-7 11: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资料
发表于 2023-12-24 15: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6 06: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