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796|回复: 1

[转帖]太极拳的意动竟是从无中练出来的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21-1-11 15: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陈式拳中每一招最后,都有一个定式,此为静桩,开头和结尾静桩的时间更长。打拳时刻刻保持中定、动中求静,以动静求阴阳。动桩涵盖了静桩的内容,在拳架中练桩比单练静桩效率高。


不论练什么,以从桩功入手为好,桩功就是由外入内的一个门径,抓住桩功即抓住丹田,抓住了拳术的关键,且从桩功入手,上功快,外形虽不动,但可以体会到内中的变化,可以引人入胜。如果只从走架中要内劲,外形变化较为有趣,但内中不会有较快的长进,若说枯燥,还胜于桩功。且历来的太极先师都注重桩功,如古之吴鉴泉,今之冯志强,孙氏太极也要站无极桩和三体桩。


心意六合拳原来是很保守的拳,一般在回族里流传的。河南马学礼就是一派。上海也有卢嵩高一脉。我在上海时就学过。我的老师是解新邦的徒孙我。现在不练,但仍能记得打法。心意拳的架子很低,练的苦,动作古朴雄浑勇猛。


太极拳找心意劲,心意拳找太极劲。那时我在上海念书,正在学太极拳,后来认识了张振远师傅,那时我见识了心意拳, 老师教拳很严,有时还试打你。在他家是他就喜欢用踩鸡步来示范。他手轻轻一举,我就离地上贴其家门上。他个人也有抗打能力总让我有肘全力撞他。他有时让我双手护着胸前,又用踩鸡步把我打出几步远的地方两脚离地,后有站在那里,我心有点惊跳。知道心意拳在教学时就强调出去打的。我有时也练追风赶月,龙吊膀等式。 离开老师时,他说练拳就是为了练出一把劲。 在上海我还见到常式太极拳的马殿臣老师发过一次劲,我当时站在旁边看他跟一个人推手,忽然见到另外一个人被抛在地上,速度很快,至今也不知道那人是怎样被他发出去的,马老师只是轻轻一抖。他是常远亭的儿子常云阶先生的徒弟。这是我在上海是亲眼看到的。很难忘。马老师当时在我们学校教,讲话很客气谦虚的。


太极拳由柔入手,练到柔中带钢,最后达到刚柔相济.形意拳由明劲到暗劲到化劲最后达到刚柔相济.两者只是练的方法不同罢了,两者都是道家的理论,目的地一样.明阴阳虚实.不过太极出功慢,形意出功快(从技击实战讲).如果两者结合可能会有较快的效果(有利于全面的理解刚柔).但两者练法不同,要点不同,用意不同,很难结合,孙氏太极就很不错,架高步活.太极和形意本来就有联系,陈鑫的<三三拳谱>的很多内容来自心意拳的<六合拳谱>


刘文华<形意拳术抉微>之丹田论、练气说、起落钻翻横竖辨等,篇篇精彩,字字珠玑,既立足于老谱又有自己精到解释,确是行家里手所为,值得后人仔细揣摩。


长时间盘架或是站桩如果太低,都会引起膝盖甚至踝关节的疼痛。对于一个初学者,最好是由高架练起!平时多注意柔韧性和下盘的锻炼。不过要适度。尤其是体弱多病的朋友。最好多站站无极桩,少一些发力!


依我看,说话锋芒毕露者,十有八九到是功夫不高。功夫高者,说话都是不丢不顶,无过不及的。陈式太极缠丝劲源起于肾,就是空耗肾气,练他要精心养才可,培根固源非常重要,否则延年益寿难。


与人对手时,自然求意出本能、劲出自然;但练拳时,当严谨揣摩。所谓交手时想着拳劲拳招的、是呆子;平时练拳不求劲气而认为交手时自然会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骗子,是“大师” ,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陈式太极拳重劲,对于养气一法不如吴杨孙武诸家。我初练拳的时候,练低架、重发劲,但低架是勉强而行、发劲虽然能做得很漂亮,但是靠肌肉的整力,那时候身体健康方面并无多大得益。简单的说,练拳时架之高低要以舒适松展为标准,发劲要由内而外、情不自禁;勉强练低架、刻意追求弹抖惊炸,使人筋酸骨痛,为养生大害。我现在练陈式老架,形体上第一求中定、第二求舒展松柔、第三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而然的向下降低架子,绝不勉强,且高、中、低三架都练;在发劲方面,一般拳式都劲含其中,只有如“掩手肱拳”、“青龙出水”、“指裆锤”等少数几个拳式发弹抖外劲,感觉甚好。


出手双臂如绳、舍已从人,从不死握死抱、与人顶力,擒拿中最重要的技术问题是太极拳中旋转和舍已从人两个要领。


现实世界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为真假,科学之谓;第二为善恶、道德之谓;第三为美丑,宗教之谓。三个层次内容并不是一回事,比如科学可以研究杀人武器,是为真而不善;医生好意欺骗绝症病人,是为善而假;《红楼梦》中林黛玉其性格为美,但其处世孤僻叛逆,为伦理道德不容,用当时的标准看,亦为不善。宗教净人灵魂、寻人本性、追求自由,是为美;宗教教人处世,是为善。但若把宗教用之于现实世界,处处求与科学对应而求其真,恐怕谬矣。宗教若为真,则今日之世界当为宗教统治之世界,君见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现在伊斯兰教统治下的中东;但宗教若为不美不善,则今日宗教早应灭亡。故宗教之于太极拳,则应取其一面,客观地对待;君之今日西方很多科学家,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信奉上帝,各取其一面而已。


对于练吴式太极比练其他式太极长寿的一点看法:发劲动作常见于陈式太极拳中,正是由于此发劲不容易掌握,才容易使人空耗肾气,才寿命不长的。肾乃生命之源,肾气足才长寿。吴式太极相对于其他太极较柔和,且养的好,所以练吴式太极的人长寿的较多。其他孙、杨等而次之,陈式最差。冯老先生,对于发劲的动作也不发了。意拳也存在此问题。


我们不要在“有”中找东西,而要在“无”中长东西。太极拳不是以弱胜强,而是以强胜弱。太极拳不是后发制人,而是先发制人。彼不动,吾也不动,彼动,吾动在先。当你太极拳炼得功夫后,你的眼神就能震慑对方,你站在那里,对方就觉得你盛气凌人,你一出手,对方就心惊胆战。太极拳不是手动,不是脚动,也不是全身动,而是“意”动。这个“意”不是找出来的,是从“无”中练出来的。太极拳手的手指也是很硬的,他可以让人拗他的手指,自己不动,却可以叫对方两脚无处着地。太极拳手的两手,不管被人拿在何处(处于被动地位),他都可以反拿对方。大家可以试试,做得到的就是真太极,做不到,不是功夫未到,就是假太极。有了功夫,什么招都是招,无招就是招;没有功夫,所有招不是招,有招等于无招。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流,道、佛两家为副。太极拳源出于道教,以佛论拳有关以战秦琼的意思。比如佛家以空为境之真,而道家则不以是造拳。


中国文化中儒、道、佛三家实在密不可分,留心一下中国文化史就可以知道,佛教在晋时传入中原,首先对道家的黄老学说产生重大影响,在东晋形成一股“清谈”、“玄学”的风气,如著名的“竹林七贤”、谢灵运都是此中高手。至宋明两朝,禅宗思想又和儒家思想相结合产生了“宋明理学”,融合了禅宗的王阳明、朱熹的理学成了一直影响中国古典文化的权威经典,科举考的就是这一套。可以说,儒、道、佛三家到后期综于融为一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吸纳百川,终成今日之浩瀚。所以专以佛理谈拳,恐失之偏颇也。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21-1-27 14: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柔并济是真理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5 21: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