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楼主: 不虚此行

从河洛想到的风水理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6 11:57: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19-1-26 11:58 编辑

风水的总纲是,葬乘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风水的一切操作都应围绕着这句话,峦头如此,理气如此,造作如此,择日如此。如果一个理论不能整体和细部上完全贯彻这句话,那这个理论不算完美,其吉凶就无法掌控。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2: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虚此行 于 2019-1-26 12:24 编辑

越大师,我说的与你的不符合,就是我有意去骗人?你要从28宿开始,也可以,只不过帖沉长一些,我见到天机大大已经有了中火二星的帖子,才省去了28宿这一段.但是讲完了28宿终究还是回到五行与河洛.,我现在对风水的质疑在于地球表面的一些皱褶是否会影响人类的寿妖穷通?四柱命理真的可以佐佑人生?一堆白骨有这么大的能量场可转播天地之气?我虽然已经取得了从来龙入手可以理论排布出地局的山水方位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果,但我还是认为这些不一定是风水的真理,因为分形几何可以做到从山峰上的一块岩石纹理,分析构造出整个山峰的形状.难道这分形几何也可以用于风水点穴么?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2: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剑 发表于 2019-1-26 08:31
风水的最终理论是自然界的根本法则,这个法则有毁天灭地之能,为了保护人类,此术不能公开,若为匪人所得 ...

古人已经掌握了灭天绝地的法门?从越大师的口气也可以主掌控人类了?这个结论是从你的帖子推理而来.因为你说风水是有这个能量的,而你有掌握了风水.所以有此一说.
发表于 2019-1-26 12: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虚此行 发表于 2019-1-26 12:11
越大师,我说的与你的不符合,就是我有意去骗人?你要从28宿开始,也可以,只不过帖沉长一些,我见到天机大大已经 ...

我没说你骗人。而是说有的大师,包括一些前人,确有故意骗人之举,有的甚至专门造出伪术。
学风水的,都是在探索中,今天你认为对的,到明天未必认为还是对的。这是常有的事,无心之举,不必执着,问心无愧就行。
发表于 2019-1-26 12: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19-1-26 12:31 编辑
不虚此行 发表于 2019-1-26 12:21
古人已经掌握了灭天绝地的法门?从越大师的口气也可以主掌控人类了?这个结论是从你的帖子推理而来.因为你 ...

我也只是在探索中。我没有那么大能耐。只是看到那一丝光而已。我对学术很苛求,总希望搞个刨根问底,也是这种态度让我见识了很多。

比如一个河图,大家都以为是天传之物,而我偏要从自然中推理出来,寻找其背后的理法,而不是应用。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2: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剑 发表于 2019-1-26 12:23
我也只是在探索中。我没有那么大能耐。只是看到那一丝光而已。

看到了光,离胜利就不远了,值得庆贺!能否在这个帖子里展示一下?先多谢!
发表于 2019-1-26 12: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虚此行 发表于 2019-1-26 12:26
看到了光,离胜利就不远了,值得庆贺!能否在这个帖子里展示一下?先多谢!

有的理论是不能公开的,就象原子弹技术不能公开一样。很多玄学既是利人,又可以损人,只能小范围传播,永远不可能公开传播。
学风水得看缘分。
发表于 2019-1-26 12: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语挨星条例蒋大鸿弟子姜垚解释很清楚,一例以例其余,关于挨星,经过不虚此行先生不遗余力地发帖公布,我想不会再见仁见智了吧。若越先生同意不虚此行先生关于挨星解读,那就请用越先生要求测量的龙水等地局元素数据推到一下实地三堂24山山水吧 这些不会泄露天机,因为越先生不必说出推导方法,只要和地局实地符合就好。可否牛刀小试?或者春光乍泄一次?

发表于 2019-1-26 12: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26 12:56
奥语挨星条例蒋大鸿弟子姜垚解释很清楚,一例以例其余,关于挨星,经过不虚此行先生不遗余力地发帖公布,我 ...

若越先生关于挨星另有高见?可否提纲性地指导一下网友们?应该不会泄露你说的天机

发表于 2019-1-26 13: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多识广总比不见不闻好吧。不虚此行先生讲课讲得好,至少对学风水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希望不虚此行先生继续讲先天八卦乘法!
发表于 2019-1-26 13: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风水天机大白于天下,运用之妙,还要存乎一心,而且理论家到实战家还要走好长的路。
发表于 2019-1-26 14: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26 12:56
奥语挨星条例蒋大鸿弟子姜垚解释很清楚,一例以例其余,关于挨星,经过不虚此行先生不遗余力地发帖公布,我 ...

我对挨星的要求是得搞清楚挨星怎么来的。现在世面上的挨星很多。大家认为哪个挨星合理?风水上对五行应用很多,据我所知,术数上对五行的基本定义还限于北水南火东木西金中土上。如此定义,怎么用到其他地方,大家不疑惑吗?
发表于 2019-1-26 14:53: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说泄露天机的请放心好了,不信请看古玩市场,人人都想淘个宝,结果呢?不是古玩市场没有宝贝,行家都会走眼。能得到宝的是缘,没缘的你送给他个真宝,他都说是假的,骗人的。所以担心泄露天机是多余的。
发表于 2019-1-26 16: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水研究分二类人,一类人是追求应用的,只要应用有吉,不管过程如何,不管方法是否正确,因此每天在找明师秘籍套案例,希望能找到傻瓜式的操作方法。另一类人是研究风水理论的过程,以找到正确的理论,希望得大道而应用于风水中,学习十分辛苦,而且成功的很少。第一类人多年失败后,有一部分人知道明师秘籍案例根本不可靠,才转为第二类人。

发表于 2019-1-26 16: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剑 发表于 2019-1-26 14:44
我对挨星的要求是得搞清楚挨星怎么来的。现在世面上的挨星很多。大家认为哪个挨星合理?风水上对五行应用 ...

也就是说越先生对于挨星目前是处在不知真假的状态,正在琢磨那家那句是真还是假的时候。好的,谢谢指导,我明白了

发表于 2019-1-26 16: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19-1-26 16:44 编辑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26 16:27
也就是说越先生对于挨星目前是处在不知真假的状态,正在琢磨那家那句是真还是假的时候。好的,谢谢指导, ...

我只信28宿,不信市面上的那些挨星。那些挨星我没有研究。也许以后可以研究一下。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发表于 2019-1-26 16: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19-1-26 17:02 编辑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26 16:27
也就是说越先生对于挨星目前是处在不知真假的状态,正在琢磨那家那句是真还是假的时候。好的,谢谢指导, ...

其实12地支也有挨星。子丑为土,寅亥为木,卯戌为火,辰酉为金,巳申为火,午未为日月,也是一种挨星
飞星也是一种挨星
挨星太多了。
罗盘就是一层层的挨星
发表于 2019-1-26 17: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xdz 于 2019-1-26 17:23 编辑
不虚此行 发表于 2019-1-25 09:02
那一位易友查一下天文的研究论文,上传来.

专业天文研究论文查找费事还没找到门,网上找到一篇文章与二十八宿和月食有关,可以提供一些信息。这篇文章后面部分提出的对五行、中医与五行等等的一些观点我不认为是对的,文章作者对这些问题未达到深层次的研究,姑且批判性学习参考。

    二十八宿划分源于月食的周期
    (原文题目:整体思维与月食、干支 ——兼谈对五行理论的质疑  作者: 罗惜春 吴官保)
    摘要:
    本文运用哲学思辨方法分析了干支的理论构架,证明了二十八宿划分源于月食的周期,论证了干支理论与二十八宿、与夏历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地球上出现生命与太阳系、地月系的结构密切相关的观点,对中国上古时代天文学、哲学所取得的成就有一个全新认识,同时也阐述了干支理论尚未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理由,并对后世的五行理论的非科学性作了扼要分析。  
    关键词:月食 视运动 神 二十八宿  
    夏历干支理论是商朝思想家的一大杰出贡献,尽管当时对天体运行及其结构缺乏科学的了解,但已经在天文学、哲学领域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后世无法企及的成就。有一些读者对我所撰《读老子道德经》一文中,否定五行理论不理解,故发布此文。
  在研究干支前,我们不妨先探讨二十八宿理论,它不仅是与干支理论密切相连,而且反映了上古天文学的成就。略微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人士都知道,二十八宿的各自距离是不一的,有的间隔31度,有的仅相隔0.5度。这是什么原因?它有什么依据?其实,我们只要对近几十年所发生的月食作一统计分析就不难发现,月食存在平均每十九年28次的规律,有时正好为十九年(外国天体物理学家已提供了这一证据)。若将某一周期的月食标在黄道度上,就形成了各月食点宽窄不一的现象。例如1978年3月25日——1997年3月24日的28次月食:资料源于《天文学词典》。
  (因为以月为单位的黄道,体现了天体运行的客观规律,故月食以月令为序)
    月食时间◇◇◇◇◇◇◇黄道度◇◇◇宿距
    1978.03.25- 00.22◇◇003*17h◇◇10*23h
    1966.04.04- 08.09◇◇014*16h◇◇10*14h
    1995.04.15- 02.18◇◇025*06h◇◇08*11h
    1986.04.24- 20.43◇◇034*03h◇◇10*05h
    1985.05.05- 03.56◇◇044*08h◇◇19*13h
    1994.05.25- 11.31◇◇063*21h◇◇10*000
    1993.06.04- 21.01◇◇073*21h◇◇11*10h
    1991.06.15- 11.27◇◇085*07h◇◇08*02h
    1983.06.25- 16.22◇◇093*09h◇◇11*05h
    1982.07.06- 15.31◇◇104*14h◇◇10*10h
    1981.07.17- 12.47◇◇115*000◇◇19*11h
    1990.08.06- 22.12◇◇134*11h◇◇10*000
    1989.08.17- 11.08◇◇144*11h◇◇10*02h
    1988.08.27- 19.04◇◇154*13h◇◇09*04h
    1979.09.06- 18.54◇◇163*17h◇◇10*02h
    1978.09.17- 03.04◇◇173*19h◇◇31*01h
    1986.10.18- 03.18◇◇204*20h◇◇10*10h
    1985.10.29- 01.42◇◇215*06h◇◇31*18h
    1993.11.29- 14.26◇◇247*000◇◇11*03h
    1992.12.10- 07.44◇◇258*03h◇◇10*17h
    1991.12.21- 18.33◇◇268*20h◇◇09*11h
    1982.12.30- 19.29◇◇278*07h◇◇10*21h
    1982.01.10- 03.55◇◇289*04h◇◇31*13h
    1990.02.10- 03.11◇◇320*17h◇◇10*06h
    1989.02.20- 23.35◇◇331*23h◇◇12*09h
    1988.03.04- 00.13◇◇344*08h◇◇08*09h
    1979.03.14- 05.08◇◇352*17h◇◇10*21h
    1997.03.24- 12.39◇◇003*14h◇◇00*03h
    (*代表度 h为小时代号,1*为24小时。)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宿度(月食点之间相隔的度数) 为9至11度,最大值为31度多,最小值为3小时,不到半天,这与二十八宿的宽窄不一的划分理论是吻合的,且一个周期为28次,同时,中国古代的夏历19年7闰的天文依据正在于此。当然,有时每十九年并非为28次,但平均值则为28。可见,二十八宿理论是根据月食周期得出的,不是主观臆造,更不是以天上的恒星为依据。那么,为什么又要将这些度数标在恒星上呢?这是因为恒星是相对稳定的,而黄道又直接体现在十二地支中,地支又是记录月令的,通过观察恒星有利于来了解季节的变化。
  从现代天文学的角度分析,月食是以地球为中心,形成太阳、地球、月亮三点一线的天文现象,在一个区域中不可能观测到一个周期的月食。只有对大地有一个较科学的认识,即推理出大地为一个球体,且能准确计算出月亮太阳视运动的周期,方能得出月食的周期。仅从这一理论分析,我们的上古祖先所表现出的杰出智慧是当时同时代其他民族不能企及的。据说,古巴比仑同样发现了月食的周期,但是否是他们的发现,是否从华夏民族所得,确实还有待于研究。从地名学上分析,中华先哲的足迹已经踏上西藏。在西藏的中部偏西地区,有一个地名叫“中堆”,“堆”字从鸟,从土圭,鸟象征日月星辰,壶“堆”是测量天文的地方,而“中堆”则是以该地为中心的意思。这一地区对科学地划分地球的经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在附近还有两个地名叫“日中”,这都与测量太阳的视运动有关联。中国是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如果我们将地球按经度分为十二宫,过来30度(东经116度左右)的经线上,同样有测量日月星辰的地名记录,如河南的会亭,江西的星子和广东沿海的甲子。我们的足迹既然能踏上西藏,就有可能同西亚地区进行文化交流。然而,殷朝留给我们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除了那些干支造字法以外,今天,我们几乎不可能找到其它的考古资料。只能揣摩古人思维方式来研究这一理论史实。
  殷朝哲学家似乎认识到,局部事物的形成离不开整体的背景,如庄稼要有好收成得有良好的气侯、土壤,而气侯是诸因素的主要矛盾,气候又离不开天体运行,于是企望通过推理天体运行规律来得出天气的变化规律,故甲骨文中出现了大量天气方面的记录。这可能是干支理论形成的根本原因。除了农事以外,理应包括人事,因为人也是天体的一个局部,人离不开天体的运行规律。 故甲骨文中也有利用干支来记录人事的。这是天人合一的最早认识。
    上古哲人发现,地表上的一切生物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由天体运动形成的气侯影响。也许他们已认识到事物之间没有联系就不可能产生影响,于是产生了从万物和天体之间找到有内在联系的、有共同性质的根本属性。他们发现太阳、大地、月亮是一个整体系统,阳光离不开太阳,而月亮总是围绕着大地转动,出现朔望现象,它必然会对大地产生影响。而大地上的一切现象变化均在运动中实现,应该要有运动这一要素。古人自然会意识到,天体虽然在不断地运动,但在运动过程中,总是由年月日时组成稳定的关系,是否可以将这种稳定关系视为一个要素呢?这种稳定是否与身边的物质的稳定性有内在联系呢?如果有内在联系的话,那应该是空间上的联系。一年、一月都是不变的空间。他们发现,每年的季节变化规律存在恒定性,而这种恒定性是各类现象都具备的,于是用“静”作为一个要素。人要行动需要体力,太阳运动也应该需要热量,从而想到第三个要素——热力要素。而热力就表现在运动和静止的综合关系中,因此,做核心的还是运动,不过在认识运动时,离不开静止。人的行动是靠大脑支配的,人既然有大脑支配,是否天体也有类似大脑来支配天体呢?而大脑又需要饮食热量,大地也需要太阳,于是想到了“神”,而这个“神就明示在地支的第七位。从而完成自然界的三要素:神、动和静。
    那么,“神”为什么在第七为呢?“七”是外三维对立立足点的综合体现。如前所述,三维存在两个立足点的认识关系,即两个立足点各自认识三维,融为一个客观的认识整体:3+3=1。3+3为两个对立的局部,1为整体。从客观认识,是局部形成整体,从主观认识,是整体形成局部。数学中表现为3+3/1。1和3+3各自为对立认识的两个值。现代科学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思维认识方法,只认可3+3=1。按哲学中的对立认识,还包括从主观上的认识,是整体的1产生局部的分(3+3)。故整体与局部为并存关系,二者综合形成局部加整体的关系:3+3+1=7。按分析方法,其实包括七个立足点,或称之为七个认识中心。故甲骨文中的“七”写作“十”,是中心的会意。篆书中的写法也相似。以上是从外三维认识的,从内三维认识,“七”是立体坐标悖逆(正数和负数)关系的综合反映。立体坐标有三维,每一维由正数-零-负数组成,正数和负数的运动方向相悖逆,不能称之为一维,每一个坐标值应该是二维,即由六个局部组成。 整体零与局部六维构成立体坐标关系。与前面的道理相通,有发散,必然有聚集,零与六维之间的关系,构成不同情况下的互为前提的关系,二者是并存的,综合形成局部加整体的关系:二维+二维+二维+抽象整体。这个抽象整体就是0。但6+0还是等于6,怎么与7有关呢?这只要认识二进制就能理解,二进制由0和1组成,但它的合数为2。 这是因为0和1不过是对立的两个单位,属于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因此,2+2+2+0=7。它们同样由七个立足点组成。那么,“七”为什么是一个神奇数呢?关键是内外的综合数理的统一上,而统一是最合理的反映; 另外,还与呼应理论相关。从主观认识,“七”是一个单一系统静止数,按对立悖逆运动法则,它是一个运动数,外围是客观的反映,内为主观的体现,因而是静止与运动完全呼应的一个数,也是主观与客观的完全协调,是高度整合的反映。可见,“七”是建立在人类思辨基础上的理论。由于它集运动与静止于一体,故是一个抽象能量数。
    尽管在研究数理方面有着杰出的思辨能力,但对这个“神”的认识还是避免不了迷信色彩。先哲们认为,神是可以保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最高精神统治者,故从殷朝开始,就有通过祭祀天神来确保平安的活动,上到帝王,下到百姓,莫不对神顶礼膜拜。然而,动物都不能做到这一点,你求助它,口里念念有词,它并不会明白你的意思,只有具备抽象思维的人,才会明白。所以,真正的神是人类的特殊现象,只有人类才具备抽象思维。那么,我为什么将其归结于抽象能量呢?这是因为运动和静止都是“形而上”的概括,而能量又是运动和静止“形而上”的综合反映。没有能量就没有运动,这种能量是客观的,并不是抽象能量。抽象能量从何得来,按照对立法则,它应该是现象(具象)的对立反映。当然,这仅仅是个性的认识。从相互联系的角度认识,第三者是第一二者的综合反映。比如说,一个纸叠飞机从窗台上自由落下,落下的过程。就是运动的过程,在考察这一运动过程中,必须要考虑飞机的结构形式、引力和风向情况,还有空间的距离。在这几个要素中,飞机的结构形式、空间距离均是相对静止的,而引力和风向都可视为一种能量。纸飞机的下落运动是飞机的结构形式、空间距离(静)和引力、风向的综合反映。
    这些天体在运动中或自身出现阴阳现象,或在大地上出现阴阳现象,而万物总体上总是由雌性的阴和雄性的阳组成繁演系统,因而想到用阴阳二分代表运动。光有运动的总法则还不能得到天体运动的规律,可能他们认识到,就每一天、每一年而言,整体上是相对静止的,季节也有相对静止不变的特性:要么几个月都冷,要么几个月都热,要么几个月均有雨,要么几个月为干旱。由于考虑到了事物相对的静止性,于是想到要将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结合来反映天体运行规律。既然运动用“2”, 而静止是在运动基础上产生的,是否用“三”呢?通过观察,人类所处的天体系统是三位一体的,而三角形又最为稳定,任何一个固定物体总存在三维空间,于是就用“3” 作为相对静止结构的基本数,它既附合天体系统的客观性,又符合稳定静止的道理,还附合万物的共同特性。从而形成用“2” 和“3” 综合反映这一共同规律。
    为什么不将太阳系其它八大行星综合起来认识,这也是值得研究的。从客观上分析,上古时代,还不可能认识到其余八大行星的存在,当然,木星和火星自然是早已经发现了,但古人也没有作为一个坐标来考察,这就不是客观的认识问题了,而要在思辨上找理由。共性理论就表现在基本的数学原理、思维原理和现象原理上,而最基本的数理就是二和三,那就是大地、太阳和月亮,因而不要将其它行星综合考虑。
  先哲们通过测量日影发现,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存在由南而北、由北而南的往返现象。如果将南和北作为两个运动关系量考虑,则可用“二分法”划分,因而出现了由南到北的两季和由北到南的两季。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运动系统的四分理论。由于黄河流域地处温带,四分法直接反映了气侯的变化规律,因而产生春夏秋冬四季理论。同时,先哲们还发现,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由东往西,与周年南北视运动正好组成一个“+” 的四分法则,这正好体现了整体考虑问题的方法。于是用“4”反映整体的基本运动。也就是说,整体理论离不开静止结构3 和运动结构4 。 以四为基础结合三分,就形成了运动上的相对静止结构数12。这正是十二地支形成的理论依据。他们可能考虑到,太阳视运动由南到北的两季划分是建立在静止的三点上的,也是建立在中心上的。于是形成了以中心为立足点的五位静止结构理论:东南西北中。以系统静止的五位理论结合运动基本结构“2” 就产生了十位天干理论,二者结合就形成六十位的循环体系——六十花甲。
    我们不妨以现代人的思维方法重新审视四分法和三分法理论。首先得明确的是,干支理论是立足整体的理论。从整体运动分析,对立之中存在同向性运动,它们构成阴阳交替关系,因而有了数学中奇数与偶数的整体二分法。然而,客观运动总是在一定背景下的运动,正是这样,我们计算某一物体在运动中所需要的时间,则是通过速度和背景空间距离得出的,而这种背景空间与事物的客观运动,总是呈反向,这种背景运动是建立在相对静止上的被参照运动。由于存在反向的参照运动,该运动与物质的客观运动则呈负数与正数的二分关系。同时,这种反向运动又存在阴阳交替关系,因而形成了整体绝对值4,即一分为四。可见,“一分为四”的划分理论,客观上已反映了运动系统的对立关系。这种被参照的反向运动,一定要以客观事物为前提,缺少这一前提,这种反向运动就不存在,故属于抽象运动范畴。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立足整体的运动是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运动。再来分析三分法理论。立足整体到局部分析,事物的运动是以自身为主体的运动,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运动。比如说某人从A点出发,到达B点,运动的主体者始终是该人,也是以该人为中心的运动。因此,我们在考察局部某一人的运动时,必须以该人为中心,那么出发点A和终止点B,就构成相对静止的关系量。而A与B则体现了空间的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是建立在该人不断移动的中心点上,这种中心既是形成空间对立关系的立足点,又是空间划分的依据,它不存在具体的空间,是处于对立空间关系之间的0。这样就构成了A-0-B的静止三分体系。若将某一事物视为一个整体,同样存在立体的三维空间关系,它们均存在客观的相对静止空间。因此,从物质相对静止的立体关系认识,三维空间是客观的实在,但这种三维是以立体坐标的中心“0” 作基础的。整体静止的三维结构对局部的影响,正是通过抽象表现出来的,它是整体的具象形成的局部抽象。
    由此我们可认看出,三分法也是建立在抽象中心上的划分理论,这种抽象是整体的具象形成的局部的抽象。这种中心也是局部的相对中心。由于整体和局部是一组相对概念,任何一个物体均可视为某一系统下的局部。因此,整体对局部的物体影响总是通过抽象形式实现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建立在整体理论指导下的二分法、四分法以及三分法,虽然有其的抽象性,但它们是附合自然辨证法的,是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但古代哲人将这中心视为“帝” ,似乎存在意志,可以随心所欲,没有认识到这种抽象是建立在天体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基础之上,从而出现祭拜苍天,祈求国泰民安的愚昧行为。至于天干十位与地支十二位为什么形成组合关系的问题,实则反映了整体理论对立认识并存的哲学观 ,因而形成整体指导下的局部的60位循环。
    那么二十八宿到底与干支理论有什么联系呢?这是后代学者尚未解决的问题。其实它直接关系到干支的起元问题,即解决从哪一年哪一日作为干支记录的起点。从运动的起点到终点均离不开中心。中心是立体坐标关系的反映,它代表该运动体的整体,运动的起点要以中心为依据。十天干的中心是戊,十二地支以年论,是春分和秋分,以日论,是中午和零时。二者不取阴而取阳,反映了整体抽象理论以阳为前提(阳也是客观事物的象征) 的哲学理念 。一年之中以春分为阳的中点,但春分位卯属地支第四位,属阴。于是取六合位戌(卯与戌合,后文再述) 为阳的中心;一日之中以中午为阳的中心(午的中心与夏至同位) 。 由此得出了年上起元的中心戊戌,日上起元中心为戊午。月食时分是以地球为相对中心的天文现象,是一个相对静止的三点一线,运动以静止为起点(前提) , 当客观的中心与干支理论的季节中心相吻合时,就形成了日与年的干支起点:春分与月食同日为年上干支的中心起点,计戊戌;夏至与月食同日,为日上干支的中心起点,计戊午 。这从甲骨文的“岁”、“戊”、“戌”的造字相仿以及二十八宿戌宫起点为奎宿(立圭测量)可以佐证。“午”字写法更为形象,是两个黑圆的并列:一个代表太阳、一个代表月亮,光线全部被遮,故为黑圆。那么,夏历为何以立春为一年之始?概言之,它是“分”的反映。立春(建寅)是子(中心冬至)卯(中心春分)之间的分水岭,如同正数与负数之间的0一样。分是辨析对立的体现,没有分就没有对立。卯是一年的中心,自是一日晨昏的中心,年日形成对立关系,通过月,判别了年日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月系组成了运动的二分法;以地球为相对中心,与太阳、月亮又组成相对静止的三分法(月食现象) 。 可见,以地球为中心的组合法则正好是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共性法则,或者说,这一组合个性正体现了宇宙的共性。凡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则均是最为合理的,这恐怕是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之一。另外,太阳与九大行星又构成了10数,而“10”又是建立在相对静止基础上的基本系统运动数,而运用十进位计数法是记录物质(相对静止的反映) 数量的唯一合理方法,太阳与九大行星的总数正好与这一运动数相呼应,这可能是地球出现生命的外在条件。
    尽管干支理论有它合理的一面,但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比如在整体运动基础上形成的相对静止的区域划分没有建立起来。按照此理论,地支表现的是基本运动系统上的相对静止关系,从现代天文学的角度认识,全球应按经度应分为相对静止的十二宫,按纬度也应分为十二宫。但由于受当时科学水平的制约,先哲们还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另外,整体是包括三个层面、三个侧重点的综合,包括以抽象能量为出发点的理论(已有周易) ,以“运动”(时间)为出发点的理论(尚未成熟的干支理论) ,以相对“静止”(空间)结构为出发点的理论(也许就是堪舆理论)。这三个理论如何综合,先哲们尚未得出规律。这即是笔者认为尚未成熟的基本理由。
    到了周朝,由于周易理论的出现,产生了按卦的阴阳组合之理形成的大象(如乾为火、为天、为刚强、为勇武之类) ,并按八卦数理与地支数理相呼应、时辰表现的阴阳盛衰与卦象相呼应的原理,形成了八卦归入十二支的理论。而后又出现了由大象生发出来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从汉代起,五行学说影响相当深远,从哲学到天文学、从医学到巫术,从天文到测卦算命,均成为这一理论的天下。然而,笔者对这一五行理论却不敢苟同。不妨对“五行” 理论作一扼要分析。“五”是建立在运动上的中心调节数,而抽象的中心是建立在整体上的,是一种系统之间的调节,调节的本质是稳定,是静止,“五” 因而是一个单一系统的静止数,它是由两个角度的静止“三”形成的,而不是一个运动数。故周易八卦中每过五卦成交合关系,如艮到兑五数,兑到艮五数,坎到离五数,离到坎五数;地支中则是每过五数为一静止(稳定)体:寅午戌一体,巳酉丑一体,亥卯未一体,申子辰一体。可见,由“五” 所形成的理论已经在地支和八卦中体现出来了。至于天干,本身就是产生在“五” 的基础上的运动数(即静止5×运动2)。对“五行的否定,我已在《周易理论与大儒学的弘扬》一文中作了认识。
    系统思维中,异向运动与顺向运动形成一种协和关系,在干支理论中则表现为相合法:一方面它是建构在相互联系的基本值上上的相对静止理论,单方面的相对静止值为3,相互联系的基本值为2,两个静止值联系一起则是2×3=6;另一方面,6也可理解为两个静止值上的运动数:3×2=6。 对于黄道由西向东和十二辰由东向西的反向运行来说,6是静止上的运动调节数,这即是以春分卯为中心形成地支六合的原理: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事物在整体运动中,还包括同向的阴阳呼应关系,在数学中表现为质数与合数的关系。这即是天干六合的原理:甲与己合、乙与庚合…… 中国历代思想家将以和合为核心的“仁” 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甚至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就源于这种单一的认识理论,并不属于系统考虑问题的方法论。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并不需要用“五行“理论来解释。中医学的认识非得从哲学角度来分析,包括了系统认识下的数理、现象和思维。十二经络反映的是建立在相对系统基础上的静止理论,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是两个相对的静止“3”构成的运动关系,是从被动的能量运动的现象性认识的,具有传导功能,五脏(心、肝、脾、肺、肾)体现的是建立在运动基础上的静止理论,即“四维空间”上的相对静止, 具有贮蓄精气的功能。五脏六腑构成了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整合。能量的系统运动数是八:一是体现在脉象上,二是体现在气色上,三是体现在脾气上,四是体现在气候上,五是体现在思维上,六是体现在遗传上,七是体现在天体运行对人体的影响上(运气效应),八是体现在年龄的增长上。这就是能量的八数理论,也是八卦理论。除此之外,还有上中下三元(三焦)理论,每一元分三个窍穴,共为九窍,是系统的静止理论的反映。因此,中医学是融运动、相对静止和能量三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医学理论,是一种相互联系的理论。《黄帝内经》尽管继承了上古医学的部分理论,但它又掺杂了汉朝风行的所谓五行理论,将治病原理理解为纯粹的脏腑之间的关系,将系统狭隘化,以至到今天尚未形成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脏腑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就会发生连锁反应,而它将这种连锁反应机械化,更没有想到相互之间的融合关系、排斥关系。西医是从个性角度认识的理论,是两种完全对立的体系,用西方的分子学是无法认识认识中药的药性的,也是无法解读中医的,将药物进行分子研究也不能解决药物作用问题。中医讲究药物与五脏六腑的融合关系,如寒热融合,但并非一切热药就能治疗某一寒病,它存在二者中心的呼应问题,也是数理上的同一关系,要认识这些数理关系还得运用周易,这又是另一门学说了。
  以上即是笔者对古代干支理论最基的构架及二十八宿理论的粗略认识。也许有些学者认为,研究干支理论要以考古资料为依据,笔者却认为,真正经得起推理论证的学说,经得起哲学思辨的学说,无需考古,这就如同1+1=2用不着考古一样。考古只能证明历史事实,不能证明学说的真伪。同时,殷朝离今天已三千多年历史,除留下一些甲骨文残片外,再要找到其它考古资料来佐证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即是个人运用哲学思辨方法写作此文的缘由所在。本文仅仅是从最基本的理论构架来认识,没有涉及到预测理论,目的的正确看待干支的价值,不要随便用“迷信”两字全盘否定,让灿烂的古老学说重新焕发出光辉,这才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附:
    甲骨文中干支造字法分析(因受电脑限制原写法不能表现出,要对照甲骨文写法参阅)
  甲:为中心的会意,它是建立在运动四分法基础上的静止中心理论,表明了天干的理论基础。
  乙:为一个纽曲的阴符(甲骨文和篆文造字法均以直竖直横为阳,纽曲线为阴。在篆文中增加了“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的法则,即两个阴符相交为阳 ,如“九” ,两个阳符相交为阴, 如“十” ) ,表明干支理论将运动中的阴阳交替作为理论依据之一。
      丙、丁:前者象形为门,后者象形为窗(原始的窗户) ,大门是房屋的表面中心,会意干支理论离不开中心理论,中心的基本数为3,“丙”处第三位;门和窗均有采光之用,门为主,为阳,窗为次,为阴。
  戊:该字与“戌” “岁”写法相似,表明了天干的起源,竖弧线会意月亮运动,竖直线会意太阳运动,取二者的中心,即日月与春分点同处在一线作为年上天干戊起之时。
  己:为S形的对立关系,因它处于天干第六位。如前所述,它是一个对立运动的相对静止数,它与甲为一体中的两个方面。是六合理论在天干造字法中的体现。
  庚:“七”是一个事物形成基本联系后的中心数,一方为3,另一方亦为3,构成中心而成7。它也是一个立体的中心数,一个体有六面,加入中心绝对值则为7。可见,“7”是一个系统的静止中心调节数,庚处于天干第七位,故该字为中心的会意。
  辛:事物整体的构成分相对静止的3个层面,一个层面的相对运动数为2,静止和运动的结合即为:2×2×2=8。故8是一个建立在局部基本运动基础上的整体运动数,辛处于第8位。
  壬:整体的系统运动符号应为“十“ 该字表明的是周年的南北视运动,是局部的运动,而8是局部基本运动上的整体运动数,9则是调节该数的中心数,壬处于第9位。
  癸:处于天干第10位,它是建立在系统中心5基础上结合运动2而形成的,以“ד代表系统形成的中心,再以小弧线代表各自运动的二分法。
  子:是原始天文平台上立着量天尺的象形,会意测量开始,表明地支的起点确立与测量天体运动密切相关。
  丑:为两个阴符相交,表明性质属阴。其中一个阴符象北斗形状,北斗是决定测量仪的空间位置、确定时辰起讫的依据:太阳进入黄道丑宫为冬至,即以冬至时分斗杓所指之地为天文台设置之地,古人得出该地在西藏的定日(大约是东经66.65度,北纬28.7度) 。
  寅:会意太阳视运动两个起点的中心,周日运动阳起点卯中,周年阳起点子中,取二者之间作为月令起点。
  卯:为一组对立的会意,卯处于第四位,为基本系统运动的对立数。
  辰:该字要结合“酉“字分析,因辰与酉构成六合,造字中暗示了二者紧密相联。“酉”为陶瓷罐的象形,为古代漏刻壶;“辰”字则是安置漏刻壶的台架,水滴入管中即可量出夜晚时刻,也表明了二者之间呈六合关系。
  巳:居地支第六位。由于6是建构在互相联系的基本值上的静止数,有静止就有中心,因而是分辨对立的中心数,即子到巳为阳,午到亥为阴。故该字为中心的会意,半圆代表地支的一半。
  午:两个黑圆点的连接,表明日上起元理论(前文已述) 。
  未:为岁字的倒写。古人可能认为,大地的另一面不存在人类,还不理解引力,因而得出建立在运动基础上的12宫静止空间划分仅仅是理论上的周年(岁) 十二宫划分,事实上不存在人类的空间位置。另一写法则为三阴符的连接,也表明了“不存在”的意思。
  申:为一组对立的相反符号。申处于地支第九位,如前所述,8是一个建立在局部基本运动形成自身整体的数,或者说,8构成自我的运动整体,进入9就不属自我运动范畴,是物极而反。
  酉:前文已述。
  戌:年上起元理论中已释。
  亥:它是甲骨文“方”字的一部分,四方的确立是以相对中心为前提的,方字写法也是中心的会意,而地支的十二位均是建立在相对中心上的静止划分理论。
    通过以上对甲骨文干支造字法的分析,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立足相对整体的数学原理。网友还可直接点击我撰的《关于三法的综合推算》,通过点击这篇,还可看到我更多的文章,就会最终明白我否定五行理论的根本所在,也会理解我对干支学说的本源认识。干支理论的应用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并不能因否定五行之说而否定干支理论的科学价值,就像否定梅花易数、纳甲法并不能否定周易一样。


发表于 2019-1-26 17:2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19-1-26 19:16 编辑

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学到最后。叶九升那样的大师也去学其他理论了。
为什么?
伪学太多,真学罕见。叶九升认为其书中所写全非真术。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所学有没有叶九升书上写的。有的话就要考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0: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虚此行 于 2019-1-26 20:29 编辑
hxdz 发表于 2019-1-26 17:09
专业天文研究论文查找费事还没找到门,网上找到一篇文章与二十八宿和月食有关,可以提供一些信息。这篇文 ...

多谢hxdz易友的转发,辛苦了,关于28宿之起源与本质说法很多,文中的说法是河洛之起源之哲学基础.风水建立在二分法和四分法哲学的机理之上.是很有道理的.易友们可以细致精读,发表看法.风水理气不仅仅是一个周期现象,它至少是二维的,葚至是三维的,28宿仅仅是一周期现象,由于维数之低,要把事件细叙述,只能在一个圆形的维线上细分,这也可以理解越大师所说的要精密到分.这个就象拼音文字与中国方块字一样的道理,西方文字是一维的,汉字是二维的,二者所含的信息量就差了一百倍.汉字仅用八百个就可以阅读,而英语五千个单词量不能顺畅阅读!风水二分法与四分法结合而构筑的挨星与三般卦体系在处理千变万化的地局风水元素时就显得容易得多.而仅仅用一维的思维方法就力量不足了.如十二长生法.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0: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剑 发表于 2019-1-26 17:20
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学到最后。叶九升那样的大师也去学其他理论了。
为什么?
伪学太多 ...

请问越大师,杨公所学的风水是真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0: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剑 发表于 2019-1-26 16:57
其实12地支也有挨星。子丑为土,寅亥为木,卯戌为火,辰酉为金,巳申为火,午未为日月,也是一种挨星
...

飞星不是挨星,这个很易见,一个是飞,一个是挨.一部演禽述说不了风水.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0: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剑 发表于 2019-1-26 12:43
有的理论是不能公开的,就象原子弹技术不能公开一样。很多玄学既是利人,又可以损人,只能小范围传播,永 ...

那请珍惜你的研究成果,威力还大于原子弹的风水密法千万要藏好.请你不要在168发帖子了,万一天机泄漏,是人类全体死亡之时!
发表于 2019-1-26 2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19-1-26 22:35 编辑
不虚此行 发表于 2019-1-26 20:37
那请珍惜你的研究成果,威力还大于原子弹的风水密法千万要藏好.请你不要在168发帖子了,万一天机泄漏,是人 ...

学风水心态第一。
每个人所学所得,无论真假,都是心血。愿意交流,固然是好,敝帚自珍,也无可厚非。
网络论坛,只要不是恶意攻击,都应该泰然处之。
心境好时,思维自然通达。怨天尤人,情绪不良,思虑不畅。
要明白,风水不是公开的学问,就是公开学习的学问,也不是能轻易获得知识。
发表于 2019-1-26 23: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虚此行 发表于 2019-1-26 20:16
请问越大师,杨公所学的风水是真的吗?

邱公写了本书给皇帝,你说邱公会把真法毫无保留地写出来吗?从来授徒都留一手,压箱底的只传儿子不传外人。有的更是在生命将终时才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3: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剑 发表于 2019-1-26 23:15
邱公写了本书给皇帝,你说邱公会把真法毫无保留地写出来吗?从来授徒都留一手,压箱底的只传儿子不传外人 ...

如此说来,杨公只是偷盗了一部邱公写给皇帝的玉涵经,并且是删除了真东西的经文.那么杨公一脉又有多少真东西呢?
发表于 2019-1-26 23: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虚此行 发表于 2019-1-26 23:25
如此说来,杨公只是偷盗了一部邱公写给皇帝的玉涵经,并且是删除了真东西的经文.那么杨公一脉又有多少真东 ...

中医之书历代都有人公开心得,好像是公开的学问。
可是傅青主跟一个老道士只学三年,就成天下第一名医。为什么?
真学不传于世,关键的不传于世。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3: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与邱公一脉的掌门喝完夜茶,所以胆子大一点,认同了越大师的说法.
发表于 2019-1-27 00:3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7c4f8f10102xbsh.html。不虛老师,看看这贴是不是你要找的论文
发表于 2019-1-27 06: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水离不开河洛理气。。。。。。这是必然的,也是公认的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17 05: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