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672|回复: 4

《金刚经》白话注解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6-6-4 11: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金刚经》白话注解
——曾颂平
(此《金刚经》白话注解,是曾颂平的原创作品。在此声明)
注解前的话
《金刚经》是佛教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佛经,有众经之首之称,它是通过长老须菩提与尊者之间的问答形式,把佛教中修行无量正道、修成正果成佛的修行理法公诸于世,方便世间的善男子善女人、芸芸众生修佛有门,最终能修成正果。白话注解将采用剧本式的问答方式进行,便于大家弄清那是长老须菩提提出的修行问题,那是尊者对问题的回答,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金刚经》的原意。
《金刚经》又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vajra cchedikā prajñā pāramitā),其实,又名应为《金刚般若婆罗密经》。为什么要把波罗蜜改为婆罗密呢?婆罗是梵文音译,婆罗门是古印度执行宗教祭祀的神职,是专业从事祈祷的工作者,婆罗密就是祈祷的秘密、人天之间沟通的秘法。《金刚经》就是一部修行到达天境的密法。
印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金刚经》时,翻译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实在是妙。波罗蜜易使听者认为是菠萝蜜,对于缺衣少食的平民百姓来说,菠萝蜜无异于王母娘娘的琼浆玉液,说起琼浆玉液,在当时道教盛行的中国,那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这样,《金刚经》就有了通俗化、大众化的名字,成为大众情人,想不赢得粉丝都难。一部高深的佛经,因名字取得妙,很容易使人接受并流传开来。这是佛的大智慧的体现。
经中所说的世尊,如来,佛等,都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如来佛祖,即释迦牟尼佛。
经文中常出现的“我人众生寿者(相)”中的“众生”,是指除了人外的其他一切生物,包括所有的动植物,昆虫细菌等。因为“我”即自己,“人”是除了自己外其他所有的众人,这个“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众生,与此句中的“众生”意义不同。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我听说的是这样。有一天,如来佛祖与菩萨、罗汉等众人,共一千二百五十人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修行,舍卫国即现在的印度中部地区。那时,出家人到了每天吃一餐饭的时间(注:相当于普通人吃中饭的时候。佛的戒律是日中一食,每天中午吃一餐。),世尊穿好衣服,手持化缘钵,走入舍卫大城乞食化缘。进入城中后,不分贫贱富贵,挨家依次化缘,化缘完毕,归还至祗树给孤独园。吃完饭,收起衣服,洗干净化缘钵放好,再把脚洗干净,铺开坐蓆然后坐好。
(注:坐蓆,后来演变成为打坐的蒲团。比丘指出家人,僧人,故大比丘是指菩萨罗汉等,从后面的章节对话亦可知。)
金刚经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当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之中从座席上直接站起,礼节性地偏袒着右肩,右膝跪地,合着双掌,态度恭敬。然后真诚地对佛祖说,世上少见的世尊,善于护念各位菩萨、善心付嘱各位菩萨的我佛如来。这句话虽说是礼节性的赞美之词,但其实是真诚的言词,因为是按事实说话,没有一点夸张的色彩。(古文中:而,然后的意思。白,真诚地意思。)
(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即发修成无上正果成为佛的弘大心愿,心应系于何处,停留在什么地方、什么境界?应该发下怎样的心愿?
(佛祖答:)佛祖说,善哉!善哉!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须菩提,就依你所说。如来善心护念各位菩萨,慎重付嘱各位菩萨,你现在仔细听着,我当为你详细解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应该这样住,这样发下其心愿。
(须菩提说:)好啊!世尊,我非常乐意听讲。
(注:此章讲明了《金刚经》产生的由来。)
金刚经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祖答:)佛告诉须菩提,各位菩萨、大菩萨,应该这样发下心愿:
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有如卵生,比如鸡;如胎生,比如人;如湿生,比如水沟、腐肉中的蛆虫;如化生,比如蝴蝶、蜻蜓;如有色生物,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大多数生物;如无色生物,比如海洋中的透明生物;如有智慧的生物,像人、狗等级别较高等的动物;如无智慧的生物,像各种植物、细菌等;如似有智慧又似无智慧的生物,像各种昆虫,级别比较低等的动物。我都使他们入无余涅槃而灭度。即是说,我修佛是为了度化所有一切众生,不管是什么种类的生命,只要是生命,我都将度化他们,使他们踏入能解脱一切烦恼与痛苦、能了断一切因果业报、能超脱六道轮回的修佛正道,直至他们修成正果进入西方极乐净土、成佛为止。
通俗地讲,修行学佛,首先,最重要的是升华我们的心,使我们的心不再是过去的心、现在的心,而是涅槃成菩萨心,具有一颗慈悲心。慈悲心不是怜悯心,怜悯心相差慈悲心何止十万八千里。
度化灭度了无数的各类众生,但我心认为,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是得我度化而灭度的。没有曾经,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就像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事如春梦了无痕。春雨润物细无声,我静静地来,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缕云彩。
(佛祖自问:)为什么呢?
(佛祖自答:)须菩提,如果菩萨心中有我、你、他,以及各种类的众生之别,有长者、尊者,凡人与菩萨佛等概念,他就不是菩萨、就不是真菩萨。
在菩萨、佛的眼中,众生平等,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也没有种类之别,没有男人女人的不同,也没有你我他,有的只是生命,一切皆是生命。
文中寿者相,寿者即是长寿之人,长寿之人一般都是家族中的长者,故寿者可理解为长者,引申为尊者、圣贤等。菩萨、佛等都是尊者。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世间最基本的大道理。修佛之人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和许下这样的心愿,才能真正踏入修佛的正道。为什么呢?
虽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想要修成正果,不是三朝五日所能完成的。修佛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首先要了却自己累世以来种下的一切因果业报,更要积下无量无数无边的福德,才有可能修成正果成佛。
一个人在修佛的过程中,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虽说是度化了他人、帮助了他人,其实更是度化了自己、帮助了自己。自己因此才得以积下无量无数无边的福德,因此才得以了却自己累世以来种下的一切因果业报,因此才得以使自己的修行完善。以其说是灭度了他人,不如说是别人给了自己机会,别人灭度了自己。灭度他人,是通过帮他人而后助自己,福他人而后福自己,是通过利他而利己,是多赢的方式,是修佛过程中,使他好、你好、众生都好的唯一方式。世间的大道理,何尝不是这样!
就拿我不自量力的白话注解《金刚经》来说,表面上是苦了自己,但是要白话注解经文,自己除了要多思多想外,还要阅读许多资料,借鉴他人的思想成果,这样既提高了自己对经文的理解和认识,也充实了自己的文化生活,提升了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又如,一个人想要对他人财布施,若别人不愿意接受,如他面对的都是富豪们,这个人还能实施他的财布施,完成他的财布施心愿吗,若长期如此,还能获得善人之称吗。说这个例子,不是要否认财布施,一是提醒布施者要有正确的布施心态,使布施更加圆满。更主要的是为了阐明前面的道理。
教师和医生两个行业,本来是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的。教师通过培养学生、造就出高徒,来肯定自己的工作成效、取得名师的称谓。医生,通过医治病人,使病人重新获得健康,获得生命的延续,通过大量的救死扶伤,从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获得名医的称号。但是,现代人由于物欲横流,思想认识混乱,从而产生了不正常的师生、医病关系,甚至闹出了不少人命官司。
商道亦是这样。微软Microsoft、安卓Android两家公司,都推出了方便大众使用电脑或手机的软件,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发展了顾客也壮大了自己。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QQ两家公司也是这样,以人方便以己方便。而三鹿奶粉,把顾客作为坑蒙拐骗的对象,结果是既害了别人,也坑了自己,最终葬送了自己,真是害人害己的典范。
社会治理亦如是。统治者心目中有老百姓的利益,社会才能长治久安。这一点,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了,提出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思想。那种为了个人、小集体的利益而致国家停摆,对人们大众置若罔闻的统治者,是不可能长期高高在上的。
涅槃、灭度,都是来自于古印度的梵语,涅槃还是梵音的音译。涅槃、灭度点出了修菩萨道成佛的核心。
灭度,译得非常妙。灭度,有灭有度,度是为了灭,灭是为了度,它不是要把修行者灭掉,也不是要把修行者圆寂掉。灭度具有涅槃的意思,但又比涅槃上升了一层。每一个人,都有善恶两面,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他也有善良的一面,有可爱的地方;再完美的人,即使是圣人,也会是有缺点,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美玉尚有瑕,何况是人呢。
灭度中的灭,就是要灭掉一个人身上的恶,消除其不善的地方、不足之处,灭掉他的业报,解除他的痛苦与烦恼。度即是度化,助他。灭度就是度化他、助他完成去其不善而留其善,去其糟粕而留其精华,并使其善、其精华不断积累圆满,最后脱胎换骨,升华成完美的善人,变成一个具有十足的慈悲心、菩萨心的新人。这也是佛教中所说的涅槃。度还有接引、引导的意思,助他人涅槃后,还应接引他到西方极乐净土。
佛教中的涅槃,类似于凤凰涅槃,经历“浴火”,升华成完美的新生,“浴火”使其糟粕毁灭、精华得到升华,从而使生命更加璀璨。
铁矿石炼成铁的过程就是涅槃。铁矿石炼成铁,是在高温下把矿石中的杂质去除掉,还要把蕴藏在氧化铁中的铁还原成单质铁(注:氧化铁是铁矿石中的主要成份,是炼铁的有效成份。),改变其化学结构,并把多余的氧去除。若要炼成柔软的纯铁,就要把一切杂质去除,不留一点多余的东西,这就是无余涅槃。涅槃,就是吹尽浮尘始见珠,百炼方成绕指柔。
涅槃,就是“点石成金”。石墨和钻石,其本质都是碳,只是结构形式不同,石墨是平面式结构,钻石是牢固的立体式结构,二者的品相、价值都有天壤之别。据说在高温高压下,石墨可以变成钻石。石墨变成钻石,就是涅槃,使其结构变得更好、趋于完美。现代流行的整容,也可以看作是初级涅槃,只是级别太低了,是外形涅槃。
金刚经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佛祖答:)其次,佛祖回答第一个问题。须菩提,从教义上讲,相当于我们现在常说的,从理论上讲,菩萨从事修行布施,其心应该这样,不立于任何地方、不系于任何事物,也不停留于任何境界。修行无止境,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所谓不停留在色、声、香、味、触、法(Dharma)布施,不要住留在“六识”产生的境界之中,即不要执著于眼、耳、鼻、口、身、意感觉到的境界中。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住于任何形象、状态之中,不执著于相。
(佛祖自问:)这是为什么呢?
(佛祖自答:)如果菩萨修行布施时不停留在任何相上,他获得的福德难于想象,无边无际,非常非常的大、非常非常的多。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宇宙中东方虚空的大小可以想象吗?
(须菩提答:)不能想象,世尊。
(佛祖问:)须菩提,宇宙中,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的茫茫虚空,其大小可以想象吗?
(须菩提答:)不能想象,世尊。
(佛祖说:)须菩提,菩萨修行布施时不停留在任何相上,获得的福德也是这样,不可想象,大得难于想象。须菩提,菩萨布施住留,只应如我所教。
布施,我们不要理解为仅是财布施。在佛经中,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及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其实就是修行,修行也就是实施布施,或者说做布施。
色相,在佛教中是指人们通过眼睛所看到的物体的相状,即物体的形态(样子)、颜色等特征。色相一词的说法是非常科学的,因为人眼看到的每一个物体的相,都是通过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色光看到的,所以应该叫色相。而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或透过的)红外线和紫外线人眼是看不到的,如漆黑的夜晚,人们看不到周围不会发光的物体,但利用红外线夜视仪,人又能够看到这些物体。
金刚经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可以见到真身如来吗?
(须菩提答:)不可以,世尊,不可能以如来的真身见到如来。
(佛祖问:)为什么呢?
(须菩提答:)如来所说的身相,就不是身相。
(佛祖说:)佛祖告诉须菩提,凡是所有的相,都是虚妄的,不真实的,若看到各种相都不是原有的相,却能见到如来。
真身是指佛、菩萨的本体,或者说是佛、菩萨唯一不变的自然存在的本来形体,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佛、菩萨的法身。根据大乘佛教内最普遍的说法,证得无上正觉成佛后,会形成法身、报身、应身三身。
世人所见到的如来佛祖,都不是佛祖的真身显现,而是佛的现身(应身)。如一般的平民百姓难于见到国家元首个人,却容易见到国家元首的各种影像或画像。元首个人才是元首的真身。
法身,又作法性身或自性身,以法性为体。法身是离语言、文字、思量的境界。法身无为无作、无形无相、无去无来、无始无终。法身似虚空又非虚空,横遍十方,充塞法界。在觉悟者的眼中,宇宙万象无一不是佛陀的真身。
法身与空气中的水气(即水蒸气)有些相似之处。凭人的感觉,好像空气中根本就没有水气,因为水气无形无相、无色无味,但是它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有空气的地方,任何时候都有水气。水气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如以露(水)、雾、雨(水)、霜、雪、雾凇、回潮、冰花等形态让世人看到,即以不同的色相让人们知道它的存在。细心的人也能从夏天的沉闷天气及深秋的干燥气候感知空气中水气的变化。佛的三十二相就如水气的八种色相——露(水)、雾、雨(水)、霜、雪、雾凇、回潮、冰花等。
法身和空气中的水气一样,是实相,是实体。而不是人们所说的“空”性、所说的“虚”性,但也不是眼见为实的“实”性。以我们现在的“实、空、虚”观点,理解为“似实非实、似空非空”比较好。
报身,又叫受用身或第二身。报身是佛陀从久远以来,以法身为因,在无量无边劫数行菩萨道六度万行,积集无量福德智慧所获得的佛果色身。佛陀的圆满报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经过九十一大劫修行所成的。
应身,又叫应化身或应化法身。是佛陀为救渡苦难众生,应众生根机,以大悲愿心,随处随类权巧化现的种种身相。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为什么呢?
从理论上讲:一,佛祖不可能以具足色身相见。因为法身虽是实相实体,由于其“似实非实、似空非空”。即使呈现在世人面前,人们也无法看到,就如空气中的水气一样。二、佛的心中早已没有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人喜好炫耀显摆,这是世人的人性弱点。佛以“非相”相见,只有有福之人、诚心之人才能感受到佛的指点,灾消而获福,故有“福至心灵”之说。三、最重要的是,“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佛度化众生,那会显露痕迹。四、佛的法身不会发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色光,所以人眼看不到。
从发生的故事来看,也是如此。“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故事一:真佛面前人不识——文喜和文殊
当年有一个故事,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喜禅师,从小出家,三十几岁开始参禅,总不能开悟,于是他从南方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智慧第一,释迦牟尼佛和许多佛菩萨,多生累劫都是他的弟子。所以大家求智慧、想开悟,都是三步一拜去朝五台文殊道场。也有人拜了三年两年才拜到,为的是要见文殊菩萨。
话说这位文喜和尚拜到了五台山金刚窟,看见一个老头子牵一头牛,胡子白白的,头发也是白的,请他到他的茅蓬喝茶,问他道:和尚你了不起啊!三步一拜是从那里来的?文喜说南方来的,想求见文殊菩萨。老头子说:南方佛教怎么样?他回答说:南方佛教麻麻胡胡,所以到这里来,想求见圣人……你们北方五台山的佛法怎么样?老头子说: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啊!
两个人谈着谈着,老头子就问文喜佛法,这位文喜和尚却答不出来;老头子皱了一下眉头,叫声:均提,送客。茅蓬后面出来一个童子就说:法师你请吧!就把和尚送出茅蓬外了。这个文喜和尚正回头要道谢,就看到文殊菩萨骑一只狮子站在空中。
故事二:说是笑话的故事
话说有一个人,他非常信佛,烧香拜佛自不必说。一天,他出门办事,乘船过江,船到江中突然漏水下沉,这人赶紧拜佛求救。过了一会儿,来了一艘小船,小船上的人问他要不要过来,他说不用,因为他认为佛祖会来救他的。又过了一阵,来了一只竹筏,他依旧没有过去。当他即将没入水中时,身边漂来了一根大木头,但他也没有爬上去。因为他坚信,佛祖一定会来救他的。这个人死后来到了佛祖面前,他对佛祖说,我这么信佛,你为什么不来救我?佛祖说,我已经三次去救你了,但都被你拒绝了。
故事三、熟人却是佛现身
这是我自己的故事,20166月份起,中国股市疯熊发威,杀得融资客哀鸿遍野。我也是一个融资客,市值大幅缩水。一天,遇到一位熟人,他说,他的一个朋友融资投资股票,赚数最大达800万,想赚足1000万后准备还钱,由于遇到疯熊,又投入200万保仓,但最后还是被平仓。我听到后,心里马上联想起故事二的情节,这应该是佛祖前来点化。
故事四、借梦点化
这仍是我自己的故事,今年56日约凌晨4点,梦见自己在十多年前工作的地方,为老同事修理电视,修好后准备盖后盖,不小心这台电视的荧屏与另一台电视的荧屏碰了一下,结果荧屏破裂(轻轻碰一下是不可能破裂的)。梦到此处,我立即被惊醒。因为股市前些日子下跌后,盘整了好几天,自己担心盘久必跌,故被惊醒。结果上午股市开盘后,连续2天大跌。我调动到新单位后,几乎不再修理电视,平时也很少做梦。
金刚经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问:)须菩提真诚地对佛祖说,世尊,有很多众生,听到你所说的修佛言论,尤其是《金刚经》这种佛经流传到后世,他们会相信吗?他们能否生起相信之心?
(佛祖答:)佛祖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如来灭度后,后五百年(注:后五百年有多种版本),一定会有坚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修德积福的人,他对于此经能生起信心,认为此经教义是真实的、实在的,是世间的真理。当然知道这个人,不止在一佛、二佛、三四五尊佛前种下善根,即不仅仅在数量不多的几尊佛前种下善根,早已经在无量千万尊佛前种下了各种善根,听到本经文,乃至于一念生出清净的坚信信心。须菩提,如来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任何事情,全都知晓,看得非常透彻,是诸众生得到了这样的无量无边福德。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是因为诸众生心中不再有我、你、他各种类的众生及尊卑贵贱之分,不再有佛菩萨相,也没有不是佛菩萨相(注:后面这句的意思是,世间一切相皆是法相,都是佛菩萨相)。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诸众生如果心中执念于相,即心中纠结于相,就著了我、人、众生、寿者相。如果心中执念于佛菩萨相,就著了我、人、众生、寿者相。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如果执念于没有佛菩萨相,就著了我、人、众生、寿者相。所以,不应该拘泥于佛法,不应该拘泥于无佛法。
因为是旧部,都是长期以来听佛祖说法的比丘,如来经常说,你们这些出家人,知道我说的佛法,就如水上行走的竹筏,只是渡人的工具。佛法尚且应该舍掉,何况是非佛法的东西!
人若执著于相,心中必然有自己、他人、各种类的众生及佛菩萨之分,即有分别心(或叫分别见),这样就会与众生平等的佛之旨意相背离,与佛法相背离,与自己发下的心愿相背离。修行者应该做到心中有佛眼无佛,心中无佛处处是佛,既不能凝神凝鬼,也不能目空一切。
为什么世人杀生而佛不杀生?佛除了具有大慈悲心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佛不著相,佛的心中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众生平等。当佛遇到一只小昆虫时,他看到的不只是今生的小虫,还知道这只小虫的前世及后世,知其是前世的某某人,来世的某某物。当世人遇到一只小昆虫时,由于世人著相,眼中看到的只是小虫,心中想到的也只是小虫,故敢随意杀死他。但你有没有想过,你随意杀死的小虫,可能是你先人的转身,若是这样,你还要杀死他吗?也有可能是你前世的恩爱的爱人,或者是梦中情人,你还想杀死他吗?甚至是佛菩萨的现身,你还敢杀死他吗?杀死了佛菩萨的现身,佛菩萨是不会怪你,但出于天理,你仍会给自己造下非常大的业障,损你的福报。你也许会说,这些是小概率事件。谁敢说小概率事件就不会发生,中大彩的人如雨后春笋。概率论中说“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发生,样本量足够大的话,所有可能发生的都会发生”。
金刚经第七品无得无说分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如来有没有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无上佛法?我讲经时有没有说什么佛法?
(须菩提答:)须菩提说,根据我理解的佛所说教义,没有一定的佛法,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没有一定的佛法,如来可说。如来可以说说是什么理由吗?
(佛祖答:)如来所说的佛法,“不可取,不可说”,都是无法拿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是在无我无识的清净心状态下,只能自己体悟的境界。像只能会意不能言传的那种。没有佛法,没有不是佛法。什么理由呢?一切贤圣,都是在无为法上有些差别。
无为法,即是无为而无不为之法。无为是无为而治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无所为的意思,是相对于有为来说的。一切世间法都是有为法。
金刚经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如果有一个人把能布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金、银、珍珠、玛瑙等等,都拿出来布施,用于供养寺庙、菩萨佛,救济贫苦百姓,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答:)须菩提说,很多,世尊。
(佛祖问:)为什么呢?
(须菩提答:)因为这个人得到的只是福德,而不是福德的源泉,福德的本质。福德就不是福德性,所以,如来会说福德多。
性,在佛教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佛性、法性、自性等。从“明空见性”可知,性在佛教中多指事物的本质、本源。福德性就是指福德的本质、本源、源泉。况且,世上的荣华富贵,在佛的眼中,是浮云,神马都不是(即什么都不是)。只有修成正果,获得大自在,才是佛心中的真福德、大福德,才是修行者孜孜以求的东西。
福德再多,终有被耗完的一天,跟坐吃山空是同一个道理。而福德性是福德的源泉,水源虽小,也不会断流。家有金山银山,不如朝进一文(注:文,古时候钱的最小单位)。
(佛祖说:)如果又有一个人在此《金刚经》中受持,信受奉行,乃至于四句偈等,并为他人讲解演说,他获得的福德胜过前面那个财布施的人。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须菩提,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一切诸佛,以及诸佛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是从这部经典生出来的。须菩提,所谓的佛法,就不是佛法。
金刚经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已证得初果须陀洹能的人,心里能不能有我已经得须陀洹果的念头?
(须菩提答:)须菩提说,不能,世尊。
(佛祖问:)为什么呢?
(须菩提答:)须陀洹名为入圣,初入圣道之流,却没有入任何地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即不会陷于眼、耳、口、鼻、身、意产生的境界之中,是名叫须陀洹。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已证得二果斯陀含能的人,心里能不能有我已经得斯陀含能果的念头?
(须菩提答:)须菩提说,不能,世尊。
(佛祖问:)为什么呢?
(须菩提答:)斯陀含名一往来,须要再死一次生一次,把人世间所欠的所有业债还清,才能成就,而实际上没有往来,仍在欲界,是名叫斯陀含。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已证得三果阿那含能的人,心里能不能有我已经得阿那含能果的念头?
(须菩提答:)须菩提说,不能,世尊。
(佛祖问:)为什么呢?
(须菩提答:)阿那含名为不来,阿那含不必再来欲界受生,而实际上没有不来的,是名阿那含。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已证得四果阿罗汉能的人,心里能不能有我已经得阿罗汉能果的念头?
(须菩提答:)须菩提说,不能,世尊。
(佛祖问:)为什么呢?
(须菩提答:)实际上没有法名叫阿罗汉的。世尊,如果阿罗汉有这样的心念,我已得阿罗汉道,就著了我人众生寿者相。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是这群人中(即当时在场听讲的众比丘)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没有这样的心念,我只是离欲阿罗汉,是离欲阿罗汉中的普通一员。世尊,我如果认为自己已证得阿罗汉道。若有这样的念头,世尊就不会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我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所行,只是名叫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阿兰那行是梵语,此名无诤心。无争、无讼、无争高下之心。不受一切喜怒语言入耳中,于一切境,不惑不乱,不嗔不喜。即使是遭受雷打火烧,身心皆不动。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这句话点出了修佛者为什么不能有“作是念”的道理,因为一念生则诸念生,有我相必然会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会执著于相。著相是修佛者的大忌,是修行的大障碍。
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如来当年在燃灯佛那里,佛法上得到了什么没有?
(须菩提答:)没有,世尊。如来在燃灯佛那里,佛法上实在没有什么可得到。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菩萨庄严佛土吗?即菩萨会把其所在处装扮得非常殊胜吗?
(须菩提答:)不会庄严,世尊。
(佛祖问:)为什么呢?
(须菩提答:)庄严佛土,就不是庄严,是名为庄严。
(佛祖答:)所以,须菩提,各位菩萨、大菩萨,应该这样生出清净心。不应该让心系于眼看到的物体上,来生出清净心,不应该让心系于耳听到的声音、鼻口嗅到的香味、身体触到的感觉、意识中产生的意境等,来生出清净心,应该心不系于任何地方、任何东西、任何事情上,心无所系,自自然然地生出清净心来。
(佛祖问:)须菩提,譬如有人,他的身体如众山之王须弥山那样高大,你认为,他的身体大吗?
(须菩提答:)须菩提说,很大,世尊。
(佛祖问:)为什么呢?
(须菩提答:)佛说的那是非身,是名叫大身。
什么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色声香味触法相,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我人众生寿者相,即心中无一物,没有任何相。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句话实有至理,就看你怎么理解。明镜台是装有光亮镜子的梳妆台,台前有物,镜中有像,一般人的心念也是这样,时时易受外界影响。修行者的心不要像那明镜,而要像装明镜的那个台,不管台前万千变化,我自不“感冒”,我依然是我,没有一点变化,仍然清清静静,波澜不起。因为佛祖在菩提树下修得无上正果成佛,因此,后世有无数修行者都想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菩提树”,但终无所得。“身是菩提树”,就是告诉修行者,不用到处去寻找“菩提树”,你自身就是属于你的“菩提树”。给修行者指出了一条明路。
佛祖在《金刚经》中,早就给修佛者指出了修成无上正果的修行方法、修行之路。那就是信心清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信奉受持。心无所住,心无所相,应无所住而生其清净心,应生无所住心。无相无住无法行布施,且最好的布施就是受持读诵《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并为他人讲解演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简单地说,就是净心行善。能否成佛,就系于你心中一念,一念能成佛。
金刚经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如印度恒河中所有沙子的粒数这么多条的恒河之沙,沙子粒数的总数多不多?
(须菩提答:)很多,世尊。这些恒河的条数尚且多到无法计数,何况是这些恒河中所有沙子的粒数呢。
(佛祖问:)须菩提,我现在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用于布施,所用七宝多到能布满你说的所有恒河沙粒数这么多个三千大千世界,布施者获得的福多不多?
(须菩提答:)须菩提说,很多,世尊。
(佛祖说:)佛祖告诉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在此经中受持,信受奉行,甚至只受持四句偈等,并为他人讲解演说,这样获得的福德,胜过前面财布施得到的福德。
佛祖在经中反复用这种方式强调,不管你用多少七宝于布施,甚至是拿无数次的身体生命布施,所获得的福德,都远不如受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得到的福德多。一是为了强调此经的重要性,此经义的不可思议,及其功德、果报的不可思议。二是向众生指出,财布施不如法布施,体现出佛旨众生平等。给贫民以均等的机会,你没钱可以用你的智慧布施,而且更好。否则,富人可能越来越富,贫民无财则越来越贫,与天道相背离。
一条恒河中所有沙子的粒数——谁能数得清?
恒河条数,等于一条恒河中所有沙子的粒数——有多少条恒河?
诸恒河所有沙子的粒数,等于恒河条数乘以一条恒河中所有沙子的粒数。
三千大千世界个数,等于诸恒河所有沙子的粒数。有多少个三千大千世界?要布满这么多个三千大千世界,得用多少七宝?
金刚经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
(佛祖说:)再就是,须菩提,随时随地讲说此《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应当知道,讲说经文的地方,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都应供养,如供养佛塔寺庙一样。更不要说有人,能够通晓熟悉整部经文,并信奉受持,朗读、背诵此经。须菩提,当然知道这个人,成就最上的第一稀有佛法。要是放有此经的地方,就是有佛在,应当像弟子尊重佛那样尊重。
金刚经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须菩提问:)这时,须菩提真诚地对佛祖说,世尊,当如何称呼此经,我们要如何奉行受持?
(佛祖答:)佛告诉须菩提,此经名为金刚般若婆罗密,以这样的经名,汝当奉持。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须菩提,佛说般若婆罗密,就不是般若婆罗密,只是名为般若婆罗密。须菩提,你认为,如来有所说什么吗?
(须菩提答:)须菩提真诚地对佛祖说,世尊,如来没有说什么。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小尘埃,是很多吗?
(须菩提答:)须菩提说,很多,世尊。
(佛祖说:)须菩提,这些微尘,如来说不是微尘,是名为微尘。如来说世界,不是世界,是名为世界。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可以以佛的色身形像三十二相见到如来吗?
(须菩提答:)不可以,世尊。
(佛祖问:)为什么呢?
(须菩提答:)如来说三十二相,就不是相,是名叫三十二相。
(佛祖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拿恒河沙粒数一样多的身体生命来布施。如果又有一个人在此《金刚经》中受持,信受奉行,乃至于四句偈等,并为他人讲解演说,他得到的福德甚至比用身体生命布施的更多。
金刚经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须菩提说:)那时,须菩提听讲到此,深切地理解了经文的意义和要旨,激动得悲伤地哭泣起来,哭得鼻涕和眼泪满脸直流。然后真诚地对佛祖说,世上稀有的世曾、少见的世尊,佛讲了这样甚深的经典,我从往昔以来所得到的慧眼,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此奥妙的经典。
世尊,如果又有人能够听到此经,信心清净,就是生出了实相。当然知道这个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凡是实相,就是非相,所以,如来说名叫实相。
世尊,我今天听到这样的经典,能够相信理解、接受持有奉行,并不是难事。如果来世的后五百年,众生中有人能够听到此经,就信解受持。这人就是第一稀有。
为什么呢?因为此人心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什么道理?我相就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非相。
为什么呢?离开一切诸相的色相,就称为诸佛。五光十色的色相是遮蔽事物真相的青纱帐。真相又叫真如,指事物的本来面目。
(佛祖说:)佛祖告诉须菩提,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如果又有人能够听到此经,不惊骇、不恐怖、不畏惧,当然知道这个人甚为稀有。
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说第一婆罗密,就不是第一婆罗密,是名为第一婆罗密。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
为什么呢?须菩提,像我从前的时候,曾经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注:歌利王是过去印度一位非常残暴的君王。),我在那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什么呢?我在当时被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会生起嗔恨心。若有嗔恨心,支解后身体就不可能再复原。
须菩提,又想起过去五百生作忍辱仙人,在那个时候,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所以,须菩提,菩萨应当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些前面“第十品”已注解过,此处照原文),应生无所住心,应生不住于任何相、不执念于相的心。如果心有所住,心系于某一相中,说明心仍有所思、仍有所念、仍有所系,就是心念还没有停止,就还没有真住。
所以,佛祖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是为利益一切众生,应这样布施,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就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讲真话、讲实话、完全依照事实说话、不打诳语、不讲怪异话的。须菩提,如来所得到的佛法,无实无虚。如前面说到的法身,是实相实体,但“似实非实、似虚非虚”,“不可取,不可说”。
须菩提,如果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就如人进入暗室,则见不到任何东西。如果菩萨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就如人有眼睛,又有日光明照,能见到种种色相。唐朝皇帝唐玄宗,由于心有所住,专注于杨贵妃一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致使眼界被遮,再也看不到后宫佳丽三千。
须菩提,将来的时代,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以此经受持读诵,就会成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这些人,悉见这些人,都能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金刚经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
(佛祖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早晨、中午、黄昏每日三次,都拿跟恒河沙粒数一样多的身体生命布施,这样坚持布施无量百千万亿劫。如果又有一人,听到此经典,信心不改,毫不动摇,至死不变,这个人获得的福德,胜过用身体生命布施那个人得到的福德。更何况抄写、受持、读诵,并为他人讲解演说此经呢!
须菩提,简明扼要的说,此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是如来为发大乘心愿的人说的,为发最上乘心愿的人说的。如果有人能受持朗读背诵,为广大众生讲解演说,如来悉知这样的人,悉见这样的人,都将得以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些人,都会成为荷担(即承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承传之人。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须菩提,如果是沉醉于小乘佛法的人,必然会执著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会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相,对于此经,他无法听懂领受,不会朗读背诵,更不会为人解说(注:佛法有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之说)。须菩提,不管在什么地方,如果有此经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都应该供养。应当知道,此经所在的地方,就是佛塔,都应恭敬,作礼围绕,以各种鲜花、佛香散布其周围(注:古文中“华”通“花”)。
“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指修行者心中对自我、他人、众生及寿者形成的看法和见解。
金刚经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
(佛祖说:)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如果为人轻贱,那是他前世所造的罪业,本来应当堕入恶道,所以今生被世人轻贱。由于他今生受持朗读背诵此经,先世所造罪业就此消灭,将来必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想起过去无量阿僧祗劫,在燃灯佛前,得以遇到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全都一一供养承事,没有错过一位,空过一个。如果又有人,在后世的末法时代,能够受持读诵此经,所获得的功德,以我所供养诸佛的功德,都不及他的百分之一,不及他的千万亿分之一,甚至不及他的无法表达的算数比喻。
(注:百分之一,千万亿分之一等就是算数比喻。无量阿僧祗,是指数量非常巨大,无量无数无边的意思。)
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在后世的末法时代,有人受持朗读背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一一具体说出来,或许有人听到,心里会狂乱,或许狐疑不信。须菩提,应当知道这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也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远远超出了人们所能想象的范围,你根本无法想象。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根本无法想象世界上最富有的财团到底有多少钱。

《金刚经》白话注解——曾颂平.doc

143 KB, 阅读权限: 10, 下载次数: 554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1: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须菩提问:)那时,须菩提真诚地对佛祖说,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即发修成无上正果成为佛的弘大心愿,心应系于何处,停留在什么地方、什么境界?应该发下怎样的心愿?
(佛祖答:)佛祖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应当生起这样的心,许下这样的心愿,我应当灭度一切众生。灭度完了一切众生,我心认为,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是被我灭度的。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这是什么理由呢?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一法,可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须菩提,你认为,当时如来在燃灯佛那里,有什么法可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
(须菩提答:)没有什么法,世尊,根据我理解的佛所说的经义,佛祖在燃灯佛那里,没有任何法可以使他人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祖答:)佛祖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什么法能使如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果有法可以使他人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就不会与我授记:你于来世,理当证得正果成佛,号释迦牟尼。因为实际上没有什么法可以使他人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燃灯佛与我授记,作出这样的言论:你于来世,理当证得正果成佛,号释迦牟尼。
为什么呢?如来的意思,就是诸法如其本来的义理。如果有人说,如来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一法,是佛得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法无实无虚,如前面所说的“似实非实,似虚非虚”。所以,如来说一切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说一切法,就不是一切法,只是名叫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说:)须菩提说,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就不是大身,是名叫大身。
(佛祖说:)须菩提,菩萨也是这样,如果作出这样的言论,我应当灭度无量众生,就不叫菩萨。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须菩提,没有什么法名叫菩萨的。所以,佛祖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如果菩萨说出这样的言论,我当庄严佛土,就不叫菩萨。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如来说庄严佛土,就不是庄严,是名叫庄严。须菩提,如果菩萨通晓洞达一切法无我的意境,如来说这就是真菩萨。
“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什么呢?因为发下心愿就是在心里许下诺言,一是要心甘情愿,二是要以后的行动来兑现。靠撒手段,弄计谋,心术、法术等等都是无法做到的,唯有你的心才能做到。做好事不难,难在一辈子做好事,何况这种心愿许下的是生生世世永远做好事。所以说,没有一法可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佛祖会反复说出类似的话呢?其理由如下:
1、在如来成佛以前,还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说法。
2、没有什么法可以使他人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间那有“点人成仙”、“点人成佛”之法。如果有这样的法,又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就会把如来直接“点”成佛了,佛祖也会把众生直接“点”成佛了,还须要千辛万苦灭度众生吗?
3、由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无实无虚,虽是实体实相,但“似实非实,似虚非虚”,“不可取,不可说”,不像其他佛法如咒语等,可以直接传授给人。因此,要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除了自己去证、自己去悟外,别无其他方法可得。
我们世人,不管你有没有学佛,信不信佛,都千万不要认为佛的法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等是空的、是虚的。我们看不到和感知不到佛的法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等,是因为人们感知事物的能力实在是太弱了,手段太少了。眼睛只能通过可见色光看到色相(——世人只有色眼。是色眼,即非色眼,是名为色眼),耳朵只能听到部分声音。如地震、海啸发生时,虽然发出了强烈的超声波、次声波,别的动物能听到,但人们偏偏听不到。又如,隐形飞机,在老式雷达面前,它能隐形,因为老式雷达“看”不到它。你能依据老式雷达没有发现飞机,就说空中没有隐形飞机吗?若你改用反隐形雷达,马上可以发现空中飞着的隐形飞机。
金刚经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如来有肉眼吗?
(须菩提答:)有,世尊,如来有肉眼。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如来有天眼吗?
(须菩提答:)有,世尊,如来有天眼。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如来有慧眼吗?
(须菩提答:)有,世尊,如来有慧眼。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如来有法眼吗?
(须菩提答:)有,世尊,如来有法眼。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如来有佛眼吗?
(须菩提答:)有,世尊,如来有佛眼。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恒河中所有的沙,佛说是沙吗?
(须菩提答:)是沙,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一条恒河中所有沙的粒数,一条恒河中所有沙的粒数这么多条恒河,这些恒河中所有沙的总粒数这么多个佛世界,这么多个佛世界是很多吗?
(须菩提答:)很多,世尊。
(佛祖说:)佛祖告诉须菩提,你所在国家管辖的范围内,天上、地上、地下、江河、湖泊、海洋等处,一切众生的若干种心,如来全都知道。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如来说各种心皆是非心,是名为心。什么理由呢?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众生芸芸,其心不外乎三种,就是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有的在想念过去,有的为现在打算,有的为未来着想。但六道轮回,无始亦无终,如人荡着的秋千,不断的来回往复摆动,哪是过去,哪是现在,哪是未来?又如鸡和蛋,是鸡先还是蛋先,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所以,修佛之人,心中不要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念,不要有时间之见——“时见”。一念生则百念生,一见蔽百见,“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金刚经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如果有一个人把能布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金、银、珍珠、玛瑙等等,都拿出来布施,用于供养寺庙、菩萨佛,救济贫苦百姓,这个人因为这个缘故,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答:)是的,世尊,这个人因为这个缘故,所得到的福德很多。
(佛祖说:)“如果福德有实,因为福德无故”。此段话中的“实”,不是虚实的“实”,也不是“实在”的意思,而是指“果实、种子”的意思,“无故”即无任何的原因和理由。须菩提,如果福德有果实种子的话,如来就不会说福德多。因为福德无任何根由,所以如来说福德多。
世人眼中的福德,它没有果实种子,不会生根发芽,不会繁荣茂盛。福德这种东西没有任何根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犹如烟花,即使再美、再璀璨,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瞬息即逝。“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俗话说“富不过三代”。
金刚经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可以见到具足色身的佛吗?
(须菩提答:)不可以,世尊,如来不应该以具足色身相见。为什么呢?如来说具足色身,就不是具足色身,是名叫具足色身。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可以见到如来的具足诸相吗?
(须菩提答:)不可以,世尊,如来不应该以具足诸相相见。为什么呢?如来说诸相具足,就不是具足,是名为诸相具足。
金刚经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佛祖说:)须菩提。你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观念:我应当说一些佛法。千万不要有这样的念头。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如果有人说如来说过一些佛法,就是毁谤佛,是因为他不能理解我所说的义理,没有听懂听明白。须菩提,说法,没有法可说,是名叫说法。
修佛之人,心中不能有法相,更不能执著于法相。
(须菩提问:)那时,慧命须菩提真诚地对佛祖说,世尊,很多众生,在将来的时代,听讲到此佛法,会不会生起信心?
(佛祖答:)佛说,须菩提,那些不是众生,没有不是众生。
世间没有众生,一切众生都是佛。世间没有不是众生,佛也是众生。佛的心中,众生平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众生是佛,佛是众生。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佛说,须菩提,众生,如来说不是众生,是名叫众生。
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问:)须菩提真诚地对佛祖说,世尊,说佛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实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对吗?
(佛祖答:)是这样,是这样。我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至没有少许之法可以得到,是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经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佛祖答:)还有,须菩提,一切法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没有好坏之分,是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见,去修行一切善法,就可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说的善法,如来说就不是善法,是名叫善法。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非法,非非法”。法无自性,本身没有好坏,决定于用法者的态度。如毒药砒霜,若用来治病救人,那是好药,若用来害人,毒死他人,就是坏药,是好是坏,决定于用药者。
金刚经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
(佛祖说:)须菩提,如果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山王须弥山,都是用七宝堆积而成,有人拿这些宝物都用于布施。如果有人以此《金刚般若婆罗密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并为他人讲解演说。前面那人得到的福德,不及他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甚至不及他的无法表达的算数比喻。
金刚经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
(佛祖说:)须菩提,你的观点怎么样,你们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观念:我当灭度众生。须菩提,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须要如来灭度,也没有一个众生是如来灭度的。如果有众生须要如来灭度,有一个众生是如来灭度的,如来就有了我人众生寿者相。须菩提,如来说有我,就不是有我,而是一般人以为有我。须菩提,一般人,如来说就不是一般人。
金刚经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可以以三十二相的形相观看到如来吗?
(须菩提答:)可以,可以,可以以三十二相的形相观看到如来。
(佛祖答:)佛祖说,须菩提,如果以三十二相的形相观看如来,转轮圣王就是如来。
(须菩提说:)须菩提真诚地对佛祖说,世尊,根据我理解的佛所说的义理,不应该以三十二相的形相观看到如来。
(佛祖说:)那时,世尊立即就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经中四句偈:如果想以色相见到我(我即如来),以声音求我,那是世人走歪门斜道,是不能见到如来的。
(此品分是说“观看”,前面一些品分说是“见到”,观看与见到是有区别的,见到一般指近距离看到,且应有所招呼,起码说了:He,您好!)
金刚经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
(佛祖说:)须菩提,你如果有这样的观念:如来是因为圆满具备、丝毫无缺之相的缘故,即因为好相貌的缘故,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千万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不是因为具足相的缘故,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你如果有这样的观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的人,会说诸法断灭。千万不要有这样的念头。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的人,从佛法上讲,不会说断灭相。
在前后的连续中,完全解体,就是断。灭就灭绝。断灭相认为佛法的空间是空的,见到个空果,就是断灭,诸法断灭,就是诸法皆空。
金刚经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佛祖说:)须菩提,如果菩萨拿能布满恒河沙粒数这么多个世界的七宝用于布施。如果又有人知道一切法无我,修行获得成就在于忍,这个菩萨得到的功德胜过前面那个菩萨得到的功德。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须菩提,因为所有菩萨都不能接受福德的缘故。
(须菩提问:)须菩提真诚地对佛祖说,世尊,为什么菩萨不能接受福德?
(佛祖答:)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恋执著于财布施,而应多作法布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说不能接受福德。如人作为父母之官,不应沉醉于访贫问苦送温暖的小恩小惠,而应多做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真正解决大众的疾苦,为大众谋福祉。
金刚经第二十九品威仪寂净分
(佛祖说:)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好像来又好像离去,好像坐着又好像卧着,是因为这人不理解我所讲的义理。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如来,从来没来过,也没离开过,像是来过,像是刚来,所以叫如来。如来的法身就如空气中的水气(水蒸气),没有来过,也没有离开过我们万物,水气不离万物。
金刚经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佛祖问:)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将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你认为,这些微尘群是不是很多?
(须菩提答、问:)很多,世尊。为什么呢?
(佛祖答:)要是这些微尘群“实相”上存在,即有其“实相”,佛就不会说是微尘群。
(须菩提问:)是什么理由呢?
(佛祖答:)佛祖说微尘群,就不是微尘群,是名叫微尘群。
(须菩提问:)世尊,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就不是世界,是名叫世界。为什么呢?
(佛祖答:)如果世界“实相”上存在的话,就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就不是一合相,是名叫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但世上的凡夫总是贪恋执念著这么一回事。
一合相也是实相,是各物实相的合相,是整体的实相。色相也有整体的形相。
注意此段“实有”和前面“有实”的区别。“实有”是指“实相”上存在,即有其“实相”。“实相”不是人的色眼所看到的色相,是“无实无虚”,“似实非实,似虚非虚”,“不可取,不可说”的真身,真相,自性体,法性体。
人的色眼看到的三千大千世界,虽是色相,但其背后必有一真相或叫实相。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每一个人都有其实相,何况是三千大千世界。将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后,从色相上看,世界已经彻底毁灭(断灭)了,变成了微尘群,这些微尘群会有新的对应实相吗?如果会有新的对应实相,当我们看到虚空(宇宙)中的一些星球毁灭,诞生出新的星球时,甚至是地球上的物是人非,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三千大千世界对应的实相也会日新月异(——这不是“人定胜天”吗)。这有可能吗?原来的实相是不是也随时断灭了?若没有断灭,原来的实相又以什么样的色相呈现在世人面前呢?这样,是不是无形中多了许多三千大千世界(——与“物质不灭定律”相矛盾)?
前面讲到空气中的水气,也是“无实无虚”,水气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如以露(水)、雾、雨(水)、霜、雪、雾凇、回潮、冰花等形态让世人看到,即以不同的色相让人们知道它的存在。如果将一座冰山打碎,冰山已经断灭,将一桶水喷成雾状,成为微小的水珠,甚至这些微小的水珠也都消失了。冰山、水的实相水气有变化吗?不管是冰山,还是打碎后形成的小冰块,或是那桶水,或是雾状的微小的水珠,它们一直都在水气的怀抱中,其本质仍然是水气。
所以,佛祖说微尘群没有实相。
至于真相,实相,法身、真身,对于刚学佛的人,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可以了,不要作过多的究竟。你若究竟,就著了执念。实相对于刚学佛的人,就如一个小学生面对大学的微积分,若小学生整天考虑着微积分,你说可笑不可笑。佛祖不是说,“不生法相”,“未来心不可得”吗?
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佛祖问:)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说过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你认为,这个人理解我所讲的义理吗?
(须菩提答:)不理解,世尊,这个人不理解如来所讲的义理。
(佛祖问:)为什么呢?
(须菩提答:)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不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叫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佛祖说:)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的人,对于一切法,应该这样认知,这样见解,这样信受理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说法相,如来说就不是法相,是名叫法相。
“不生法相”,就是不能在心里意想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法身等的形相。在自己未证得法相前,若心生法相,实际是主观猜测法相,是凭空产生的看法和见解,是妄想出来的“法见”。
“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这样的说法,经文中多处可见,佛祖为什么要反复这样说呢?若不明其道理,会影响你对经文的理解。理由如下:
一、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讲清道理,肯定少不了一些字词,最好是采用世人都熟悉的字词。所以,经文中就有了我人众生寿者法等有关的字、词。
二、为了避免引起学习者著相,消除修佛者的分别见(分别心),如我人众生寿者见等。故出现一名词后,马上即非什么,是名为什么。因为修佛者想要修成正果,心中是不能有我人众生寿者相、法相、及我人众生寿者见的。我人众生寿者、三千大千世界在修佛者心中应为同一物,没有什么分别,甚至这一物都没有,即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三、佛祖的心中是没有我人众生寿者法等概念的,佛祖讲经时,言语中出现了这些字、词,完全是为了便于称呼,方便说理。若不用这些字词概念,佛祖只好整天跟你打哑谜。
金刚经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佛祖说):须菩提,如果有人拿能布满无量阿僧祗世界的七宝用于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愿,持着此经,甚至仅仅是四句偈等,受持、朗读、背诵,并为人讲解演说,他所获得的福德,胜过财布施那个人得到的福德。
怎样为人讲解演说,才不著于相?做到好像没有动过,说了好像没有说过,讲了好像没有讲过,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甚至如夜晚的露水润物,就是不著于相。佛祖在讲此经时,就是如如不动,“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祖答):一切有为法,如梦中幻境,如水泡之影,如露珠,如闪电,都应以这样认为。梦已不实,更何况梦中出现的幻境。水泡已是那样的空虚,更不要说阳光下水泡的影子,有谁看见过水泡在阳光下的影子呢?即使梦幻泡影是真实的,也不过如露珠、如闪电,瞬息即逝。像这样的东西,值得我们众生留恋吗?值得我们众生孜孜以求吗?
佛祖说,此经已讲完。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听完佛所说的经文,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注解后话
至此,此经注解完毕。南无啊弥陀佛!我首先要感谢佛祖、诸天佛菩萨等,感谢他们对我的加持,感谢他们使我能完成注解心愿。若没有佛祖、诸天佛菩萨等的加持,我这样一个智不及人,学识浅陋的人,是无法完成注解工作的。由于得到了加持,在解经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灵感。其次,在解经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得到了他人的许多思想成果,并引用了一些。在此,我向所有有关人员,包括对互联网有贡献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祝福他们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再次,由于个人才疏学浅,见识浅陋,注解难免错漏百出,恳请大德们能加以斧正。但愿错误之处不会误导阅读者,只要此注解能给你一点参考,吾心愿足矣。
修佛不难,修福德更易。佛祖在《金刚经》中一再告诉我们众生,只要信心清净不逆,立下弘愿,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时见、法见,净心行善,受持读诵《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并为他人讲解演说。就OK
如此重要的四句偈,是那四句呢?
若在此经文内寻,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若在此经外找,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所得福德,胜将七宝堆满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布施之福。又胜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乃至百千万劫以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未审云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误而致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0一六年六月二日



补充内容 (2016-6-16 09:17):
经中四句偈还有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1: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附《金刚经》原文:
金刚经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经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善:善于)护念诸菩萨,善(善:善心)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注:云何:为什么,如何,怎么样)。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善:善心)护念诸菩萨,善(善:慎重)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注:云何降伏其心,是指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应该发出怎样的心愿?云何,如何的意思。)
金刚经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经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行:做, 办,从事,修行)。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金刚经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经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金刚经第七品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金刚经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刚经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金刚经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金刚经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金刚经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金刚经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金刚经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注:古文“华”通“花”)。
金刚经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金刚经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金刚经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金刚经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金刚经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经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金刚经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金刚经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
金刚经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金刚经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金刚经第二十九品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金刚经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金刚经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金刚经全文》结束
阿弥陀佛心咒:    阿弥德瓦 (Om  Amitabha  hrih)
     阿弥陀佛心咒是咒中之咒,密中之密,是「咒王」。阿弥陀佛心咒又叫阿弥陀佛一字心咒、阿弥陀佛往生心咒、阿弥陀佛大乐心咒。也叫弥陀心印,平常念可以消除灾祸、消除疾病,命终往生净土完美世界。
南无啊弥陀佛咒 南无啊弥陀佛
六字大明咒:  唵嘛呢叭咪吽——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
唵(om嗡)嘛(ma)呢(ni)叭(be)咪(me)吽(hum)。
莲花生大士心咒:
藏文形式:Om Ah Hung Ben za Guru Péma Siddhi Hung
汉语转写藏文形式:
绿度母心咒:嗡达列都达列都列梭哈(om  tare  tuttare  ture  sohao
    绿度母菩萨,我国古代称多罗菩萨、多罗观音
报父母恩咒:南无密栗多,哆婆曳(yì)娑诃
发表于 2016-6-4 23: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zsp138 发表于 2016-6-4 11:36
附《金刚经》原文:《金刚经》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

学习了,四大空性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13: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水汽无相,是顺应我们平时的说法。无色、无味、无形的透明体,其实也是一种相状,如空气及空气中的各种成份——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等,都是这样的相状。如果真的无相,就没有物体了,就如《楞严经》中说的“无相则无,非无则相”。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0 06: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