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5687|回复: 56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净空法师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4-2-14 14: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六九卷)  200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69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山神偈颂第十首:
  【法门如海无边量,一音为说悉令解,一切劫中演不穷,入此方便金刚目。】
  这是金刚坚固眼主山神他的赞颂。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的他主修的法门是「出现无边大义海」,他的赞颂与他的行门完全相应。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称性法门才叫做「无边大义」,我们要能够深深的体会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诸佛如来所证的境界,是法身菩萨所受用的境界,我们应当认真的来学习。首先要能明了什么叫称性?这两个字当中,尤其我们要注意「性」这个字,这是整个佛法的中心。佛在这个经上为我们所说的,一切法包括佛法跟世间法,佛法佛经里面通常称的一真法界,凡夫的境界称为十法界。这十法界里面又分做内外,内凡跟外凡。内外的界限是六道,六道里面是内凡,六道外面称为外凡。凡圣是用什么标准来分的?就是称性。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这就是圣,就不是凡;换句话说,你还没有明心见性,你是凡你不是圣。
  我这个说法,诸位听了还是很模糊,不容易理解,六道凡夫当然没有明心见性,称凡夫;阿罗汉算不算是凡夫?我们在经论里面读到,佛常常为我们说明,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犹存,这就是说尘沙、无明他没有断,断见思烦恼的人超越六道轮回。在这个地方我们很明显的把内凡跟外凡的界限看出来了,找到了,那就是见思烦恼没有断,这是内凡。见烦恼叫见惑,这个惑是迷惑的惑。见惑两个字怎么说法?用现在的话来说,见解上的错误,再说得白一点就是你看错了,你对宇宙人生、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看错了。看错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真的像《华严经》上这个说法,一错一切错,你错误的观察的对象无量无边,凡是六根所接触的你全搞错了,这叫做见惑。
  第二类叫思惑,思惑是你想错了,对象也是宇宙人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你想错了。佛通常讲学为了方便起见,把这种错误总归为五个项目。我们见解错误有五种,第一种身见,执著身是我,对於自己身的看法错误。身见里头包括的范围极其细微,比今天讲的心理学要深得多、要广得多。身上从外面看皮肤、毛发,到里面看许许多多的器官,许许多多的脉络,我们对它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不是正确的。把这些东西以为是我,尤其是大错特错!所以佛法讲无我,是针对破我执而说的。这个「我」到底有没有?大乘经上说有,有真我,真我不是这个身,也不离这个身,我们要细心体会,不即不离。你说是这个身,你的看法错了;你说不是这个身,你的看法也错了。到底怎么才对?亦是亦不是,亦不是亦是,全错了。
  大乘经上讲有「真我」,佛常说「常、乐、我、净」,这在佛法讲四净德,它有我,不是没有我,这四净德有我。什么叫常?「常」是永恒,不生不灭,这是常,永恒不变。在哪里?心,就是我们这里讲的称性了,性是常,性具足有常德。《楞严经》上讲的常住真心,那就是自性,永恒不变,不生不灭。有乐,乐怎么解释?没有苦,没有苦叫做乐。所以它这个乐不是苦乐的乐,苦乐是相对的,苦乐的乐,乐也是苦。佛法里面讲,乐为坏苦;欢乐,相聚的时候有乐,散场这个乐就没有,悲哀,这就叫坏苦。自性里面的「乐」,没有坏苦,换句话说,我们凡夫情感里面苦乐两边都没有,这是真乐,这是永恒不变的,这个乐是自性里头本具的性德。也是我在前面跟诸位提到《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自性的性德,不是学来的,不会失掉,永恒不变的,乐!
  有我,这个我是真我,也是永恒不变、不生不灭。所以禅宗宗门里面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自性里「我」这个德。「我」是什么意思?主宰的意思,能做得了主,自在的意思。你想想看,我们现在把这个身当作我,这两个意思能不能在身相上落实?试问问我自不自在?这个自在就是现在人讲的自由。不自由,不自在。能不能做得了主宰?更不可能。你想想看哪一个人想老?偏偏要老,不自在!哪一个人想病?偏偏有病,不自在!如果真的自在了,十八岁不错,年年十八多好!那你就自在,你就能做得了主。这个「我」的定义,在这个色身上找不到,哪里找到?法身。法身确实自在,确实可以做得了主宰。见性就是证得法身。
  自性还有个德,「清净」,决定没有污染。常乐我净!佛在经上说得很微细,我们自性有三德,就是三种德能。第一个是「般若」,般若是自性本具的智慧,这个自性本具智慧,里面有常乐我净,真智慧。我们看看世间一般聪明智慧,里面具不具足这四个性质?不具足这四个性质不是真智慧,所以佛经里面称世间人这种智慧叫世智辩聪。为什么?真正智慧一定有常乐我净。
  由此可知,六道里头决定没有。四圣法界,我们讲声闻、缘觉、菩萨、四圣法界里面的佛,有没有般若、法身、解脱?没有。但是这三德,他有解脱,法身没有,般若没有。解脱里面也有常乐我净,三德秘藏,藏是含藏,秘是深密,深密含藏。含藏什么?含藏四净,般若里头含藏著常乐我净,法身里面含藏著常乐我净,解脱里头也含藏著常乐我净。所以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只能证得解脱里面常乐我净的少分,不能证得圆满,必须再提升一个层次,脱离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菩萨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个时候般若、法身、解脱他统统证得,这个时候叫称性。所以四圣法界里的声闻、缘觉、菩萨,还没有称性。清凉大师讲,称性法门才是无边大义,那就是『法门如海无边量』,就显示出来了,所以四圣法界还不到这个境界。
  这是跟诸位同学略说,虽然不是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不能不知道。为什么?这是我们自性的宝藏。也就是说我现在虽然是贫穷下贱,过很苦的生活,现在有人告诉我,我的家非常富贵,现在有人来给我谈谈,叙说我家里头的状况。诸佛菩萨来给我们叙说,我们自性当中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德能,德能就是法身跟解脱,无量无边的自在,解脱是自在,确确实实有常、有乐、有我、有净。那个我不是这个我,所以把这个身当作我,你是看错了。这个身也在内,并不在外。佛在楞严上有个比喻,比喻得好,《楞严经》上把「我」比作大海,把我这个身比作大海里的一个水泡,凡夫迷了,认为这个水泡是大海,把大海忘掉了,这个比喻我们能够体会得到。常乐我净那个「我」、「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大海,父母生我们这个身,原来是大海里起的水泡。我们今天搞错了,把水泡当成我,真我忘掉了。忘掉没有关系,它在,并不是你忘掉了,大海就没有了,大海还是在。佛陀在这些大经大论里面教了我们这么多,我们能体会得到。
  什么是我们的心?绝对不是这个东西,这是肉团心,这不是的。有人说心,心里头会思考东西,思考是脑,脑也不是。为什么?脑跟心脏都会随这个身体死亡,有生有灭。佛说我们的心是不生不灭。由此可知,这个心脏也好,脑也好,它是什么?是器界。就好像我们今天讲的电脑,现在电脑用途很广,它能够记忆,现在正在开发有智慧的电脑,这个电脑可以思考。电脑是个硬体,如果没有电源它是个死东西。电源一拔掉,假如说我们这个人的身体像个电脑,是一部电脑,我们的心,心是什么?心就是电源。我们中国人一般讲灵魂,灵魂离开这个身体,等於电源拔掉了,拔掉这个形相就是个尸体,脑属於尸体,心脏也属於尸体。所以它像是一个硬体软件一样,它能起作用要靠电源。没有电源,电脑是死东西,是废物。
  佛法里面讲的心性,那就是电源。心性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接通,软件硬体跟电接通,人是个活人;哪一天断掉了,这个断掉就是死人。这个身体佛法称作「缘」,缘聚现这个现象,缘散这个现象就不存在了。缘聚缘散是个幻相,不是真相,真相不好懂。真相是什么?真相亦没有聚亦没有散。这跟你说真话,说真话你不懂,现在也不需要懂,这个问题可以搁在一边慢慢来,到你契入境界你自然就懂;没有契入境界,你怎样想懂你也懂不了。为什么懂不了?你用的是意识,这个意识是什么东西?就像电脑的软件,软件不是真心,不是本性,本性决定不是物质。软件还是个物质,也就是说它还是属於色法。真的我们这个四大之色,这个色相很粗,软件也是色法。佛法里面叫净色根,这个身体死亡了,净色根离开这个身体,它再找一个地方投胎。
  我们前面讲的一个科目是树神,有些净色根离开这个身体之后,他喜欢森林,喜欢大树,他不投动物的胎,他可以投植物,依附在树木上他就变成树神。所以他有灵性,我们一切人在这里活动,那个树他知道,为什么?他有净色根,他也能见,他也能听。树神年代久远,我们讲这个树成精了,他也能变化成人形,参与人社会的活动。偶尔到人间来玩玩,回去之后树神的身分。笔记小说里头那些记载不是假的,不是虚构,不是幻想,确有其事。《聊斋》里头也有这些故事,我们不能把它看作那是假的、那是虚幻的,它是真的。我们细细去思惟、去体会,然后才真正知道宇宙人生真相。这个真相范围深广无际,我们所知道的很少。仔细去观察、去体会,慢慢的就愈来知道得愈多。
  《华严经》上给我们讲的「大圆满」这个话没错,这部《华严经》讲的是不是大圆满?是的,我们能不能在这个经上体会到大圆满?大概不可能。为什么?龙树菩萨告诉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有三个本子,这个本子是下本。下本是什么?就像《四库全书》的目录提要,包不包括《四库全书》?包括,全都在其中,但是是提要。如果不读《全书》,你拿到「提要」的时候你没有办法体会到《全书》里头的意思,略略知道个大概。读了《全书》之后,这个提要你一见,就想到原来的那个境界。这是小本,还有中本。中本像是什么?像是节录,比这个提要多,等於把《全书》重要的东西节录下来,分量缩小了,但是依旧不是全篇。
  大本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多大的分量?这个书如果搬到我们地球上来,这个地球容纳不下,怎么放也放不下。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我们没法子想像。一尊佛的教化区是一个大千世界,把大千世界磨成微尘,一个微尘是一首偈,就是四句。这本书的分量是多少?有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换句话说,不要说地球不能容,娑婆世界都容纳不了。娑婆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它的分量是十个大千世界,没有法子想像。现在我们这个经是三十九品,大本经是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一四天下,要是依黄念祖老居士的讲法,就是我们今天的银河系,把银河系里头所有的星球磨成微尘,一微尘是一品,这样我们才真正把尽虚空、遍法界的那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
  我们六道众生没有这个能力。阿罗汉超越六道,四圣法界阿罗汉行不行?不行;辟支佛行不行?不行;菩萨行不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也不行。不但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不行,十法界里面还有佛法界也不行。谁能办得到?一真法界的菩萨。《华严经》上讲,这是圆教圆顿大法,初住菩萨行,他能接受了。所以诸位要晓得,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他学什么?还不是学《大方广佛华严经》吗?但是他们所学的本子是大本,我们人间六道凡夫能够学的是小本。还有中本谁学?大概是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或者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应该是这样的。克实而论,这是我们想当然尔,大本经应当是地上菩萨修学的;中本经应当是三贤菩萨所修的,也就是华藏世界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样大的分量,他们要学多长的时间?一个阿僧只劫。大本经这是地上菩萨,从初地到等觉是十一地,这十一个位次应当修学的是大本。下本经,也就是《华严》的目录提要,龙树菩萨从大龙菩萨那个地方看到的,传送到我们世间来,用梵文写成了文字。分量是多少?十万颂。十万颂,换句话说是四十万句,一句里面的字数不定,四十万句。多少品?四十品。这是龙树菩萨当年在印度传送的。
  龙树菩萨出生是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六百年,又过了四百年,佛法流传到中国,佛灭后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诸位要晓得,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印度已经传了四百年。诸位一定要了解,那个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经本都是手抄本。印度那时候也没有纸也没有笔,都没有发明,而是把文字写在贝多罗树叶上,所以我们称佛经称为贝叶,就是这个道理。手写的本子这么大的分量,我们不难想像,很容易散失。你想我们现在自己藏书,我们都有经验,如果是一套丛书,册数很多,很容易丢掉。特别是有一些人来借书,借去之后时间久了忘掉了,不知道是谁借去的,也没有还回来,於是这一套书里就缺了几本。这么一本大经,这样的情形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传四百年,那个时候的本子少,太少了,所以很容易散失。
  《华严经》从东晋传到中国来,南北朝时代传来中国,第一次传来,分量不到一半,三万六千颂。你们想想看,十万颂,五万才是一半,传到中国来残缺不齐,散失的太多太多了,我们只得到三万六千颂。古时候的大德还是把它翻译成中文,这是第一次翻译叫晋译,我们称为《晋经》,或者称为《六十华严》。六十是翻成中文总共六十卷,六十卷经只有三万六千颂,缺得很多。到唐朝武则天时代,实叉难陀到中国来,这是印度的一位高僧大德,他带来的《华严经》也不完整,但是比中国晋朝翻译的多九千颂。他带来总共是有四万五千颂,比三万六千颂增加了九千颂,总共是四万五千颂,还是不到一半。这个经也翻译出来了,一共是八十卷,我们称为《八十华严》。我们现在依照这个本子,采取的就是《八十华严》,《八十华严》只有四万五千颂,不到一半。
  唐朝德宗贞元年间,乌荼国王向中国进贡,向皇帝送礼,礼物里面有《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这一品很完整,没有残缺,真正是宝贵!这把它翻译出来之后,一共翻成四十卷,四十卷是一品经,这一品是完整的,我们称为《四十华严》,也称为《普贤菩萨行愿品》。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普贤菩萨行愿品》完整的是四十卷。现在一般流通是一卷,是四十卷里最后的一卷。这是清凉大师他参加翻译,翻成之后,希望大家能够广泛流通,广泛流通文字太多不容易,所以把这一卷单独提出来广为流通。很多人不知道,听到《普贤菩萨行愿品》就知道这一卷,知道有四十卷的人并不多。这一卷是整个《华严经》的总结,非常重要,里头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是善财童子参访普贤菩萨最后的一段。
  这是我们讲到称性法门,「如海无边量」,清凉大师给我们讲「无边大义」,要不是这样说法,这一句很不好懂。我们不依这个教,能不能契入到称性?行!在中国禅宗就是这个例子,禅宗不立文字。不立文字这一句话,我们要懂得,不是说不要文字,不必依教科书。老师教学生一定要用课本,他这一派不用课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叫「教外别传」,这个教外就是教科书之外,不用教科书也行。用什么法门?戒定慧。诸位要晓得,还是不离戒定慧,离戒定慧就不是佛法。禅宗是佛法,为什么?没有离戒定慧,不过是不需要经本。老师教给他的那些方法那是戒,依照这个方法去参究,方法很多,常用的观心、参话头,这都是从纲领上说的。观心里面有很多的方法,参话头里面也有许许多多的方法,不是一个方法。用这些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让他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妄想分别执著打掉,你就得定,佛经里面叫得三昧,你得定。得定之后智慧现前,就入这个境界。入了这个境界要不要学?要学,悟后起修。他到哪里去修?非常可能到华藏世界去修了。因为明心见性就是圆教初住菩萨,他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华藏世界里面去学了,悟后起修。这个方法是好,省了不少事。
  『一音为说悉令解』,这是讲的如来,「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实在讲这是在华藏世界,佛以一音而说法,华藏世界的菩萨都能利益。『一切劫中演不穷』,「一切劫」是多劫,不是一劫。三大阿僧只劫是讲华藏世界,不是讲我们,我们没分。圆教初住菩萨开始学习,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是一个阿僧只劫。一个阿僧只劫,那里头就不知道是多少个大劫了。然后这才升到初地,从初地到七地又是一个阿僧只劫,八地、九地、十地也是一个阿僧只劫,叫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这个学成是从圆教初住菩萨到法云地的菩萨,「一切劫中演不穷」,你才晓得真正华严法会,毗卢遮那佛开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在哪里讲?在华藏世界。听众是哪些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那个地方的听众。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想听《大方广佛华严经》,必须要学习,到哪里学?去华藏世界参访毗卢遮那如来,在那个地方听《大方广佛华严经》。听经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我们想像当中这个三贤位子,愈到上面去愈难,三大阿僧只劫到法云地、到十地。还有等觉,等觉距离成究竟圆满佛果,从前面这个例子来看,佛在经上虽然没有,我们依义不依语,想像当中应该至少是一个阿僧只劫。菩萨修行圆满成佛不容易,但是有捷径,可以把时间缩短。什么时候?这个经上告诉我们,「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这句话不可思议!十地菩萨是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这十一个位次菩萨修什么法门?修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在极乐世界生到什么地方?实报庄严土。就把证得究竟圆满佛果的时间大幅度的缩短了,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金刚坚固眼主山神,他入了这个法门;由此可知,我们简单的讲,他是从《大方广佛华严经》入门的,证得无上菩提。
  
  主地神十法,长行第一句:
  【复次普德净华主地神,得以慈悲心念念普观一切众生解脱门。】
  这是我们进入神众里面第十四个单元,这个单元里面我们看到地神。地神最普通的是土地公,土地公是地神里面最小的;最大的我们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看到的「坚牢地神」,他是娑婆世界的总地神;换句话说,我们整个地球,太阳系、银河系,这个大地都是归他掌管的。娑婆这是个大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佛经里面常讲的三界,三界天顶,也就是娑婆世界最高层次的是第四禅,天王叫摩醯首罗天王,这是娑婆世界最高的,统治整个娑婆世界,那个范围大了。这一个大世界要是依黄念祖老居士他的说法,这个世界多大?一共有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这个天王是摩醯首罗天王。地神,总地神就好像天王下面管全国土地的这样一个机构,这个机构里的长官就是坚牢地神,管土地的。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够体会得到,国家有主管全国土地的,现在一般是内政部里面一个司,那个司长就是主地神。在一个省里面大概属於民政厅,民政部门里面的一个司;在县政府里面可能属於民政科里面一个单位,这种单位主管,甚至於再低一层的乡镇公所,可能有一个科员主管这个乡镇里面的土地,他就相当於主地神。所以主地神大小不等,主管娑婆世界这最大的。这是简略跟诸位介绍,凡是主管土地的,都是属於这一个科目里面所说的。
  我们念的第一位,在此地佛也给我们举十位代表,都是诸佛如来应化的,要不然怎么可能参与华藏世界华严法会?不是法身菩萨没有资格参与。而且这些人都应化在十法界,在十法界里面统理某一部分的工作,教化众生。无论他是什么身分,为我们所展现的君亲师,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都具足。我们看他所修学的法门,他主修的科目是『以慈悲心念念普观一切众生』。为什么?一切众生依大地而住,不能离开大地,地神的心平等,不会说喜欢这个讨厌那个。地神的心最平等,地神的恩最大,「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这是我们中国古人常常念的,念天地之大恩大德。没有地,我们到哪里生存?
  所以今人就不谈了,古人没有不敬土地的,土地公在我们中国民间称为「福德正神」。我们在南洋,南洋不称土地公,叫大伯公,就是土地公,民俗知道,佛教知道,道教也知道,其他宗教也知道。我们常常看到天主教的教宗,每到一个地方访问,一下飞机,第一桩事情就是跪在地上吻大地。这表示感谢大地之恩,天主教没有忘本,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但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学习地神,用平等心、爱心来对大地所有一切众生,要学地神的忍辱波罗蜜,这是地神为我们表现的。你在地上洒一杯香水,地接受,在地上拉一堆大粪,他也接受,平等接受,不是说香水我喜欢,大粪我讨厌,它没有。这是教给我们什么?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这是地之德,天地之德从这儿表现。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很详细,这一段注解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疏忽,他说「念念无间,平等普观」,这两句是经文。「普观」,「普」就是平等的意思,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观」是对待,平等对待大地一切众生。菩萨「修慈护法,故得金刚之体」,地神是金刚不坏身,金刚是比喻,比喻真实智慧。诸位想想,如果没有真实智慧,怎么会有平等心?用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显示他的真实智慧,这个真实智慧就是金刚般若,他护一切众生,就是护持正法,护持正法得金刚之体。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说的,大师又引用《涅盘经》上一个公案,《涅盘经》曾经有这么一个问题,「怎样能够得长寿金刚不坏身?」这是我们大家都很希望知道的,也非常希望得到的。佛的答覆是,「答长寿问」,由於「不杀生」,慈悲,以及「布施修行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这样的因缘就得金刚不坏身。佛是这个说法。
  布施出家人,诸位要记住,佛教你们布施是四事供养,四桩事情。第一个饮食,出家人不从事於生产营生的事业,他经济没有来源,乞食维生。每天到外面托钵,在家同修们看到他来托钵,要供养他饮食,不论多少,我们学习供僧。僧,现在讲广义的,在家修行,他也是属於僧宝,只要依照佛讲的理论方法来修行,自行化他,担负起教化众生的使命,接受饮食。第二穿的衣服,衣食足以御寒,他没有衣服穿,布施他一件衣服;生病的时候布施他医药;睡觉的时候看看他有没有铺盖,布施他卧具,只限於这四种,饮食、衣服、医药、卧具。为什么?其他他不需要。
  现在一般布施供养都不用这些物质,用金钱来代替,这个金钱多了,这些出家人就想入非非,贪心就起来了。往往初发心出家,古大德常讲「成佛有余」。但是初心很不容易保持,时间久了他就懈怠、堕落,布施供养一多就变质了。贪瞋痴慢、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统统现前,於是这个出家人堕落了,将来堕落阿鼻地狱。这些事情我们布施护法不能不留意,不能不小心谨慎,绝对不是说我大量布施供养,我的福报就大,没这回事情。如果用得不当,你帮助他造恶,你会堕落,你害了这个出家人。
  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特别留意,建立一个道场,这个道场是不是正法?是不是能发挥这个道场的作用?道场是什么?每天有解门有行门。解门是什么?是上课。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著重解门,行门是同学自己的事情,你能把你学到的道理,佛陀给你讲的教训,落实到你生活当中、落实到你工作当中、落实到你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就是修行,那就是行门,所以行门是自己的事情。佛陀在世,真的信、解、行、证,老师只教前头两项,帮助你起信,使你对於圣贤教诲深信不疑。帮助你了解,帮助你开悟,悟后起修是你的事情,就不再过问了。所以行证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你要不行,你要不证,等於没有学。
  可是佛法传到中国之后,后来的这些祖师大德很慈悲,知道众生根性愈来愈钝,只想学教,不认真修行,得不到利益。只想学教就变成佛学,就不是学佛。佛学跟学佛不一样,佛学止於信解,没有行证;学佛是信解行证都具足。我们要想想,我们到底是搞佛学?还是认真在学佛?祖师看到许多人根性不错,但是止於佛学,於是大发慈悲帮助他,帮助他行证,他不想做逼著他做,也未尝不是好办法。所以就提倡共修,共修是依众靠众,你看看大家都学,你不能不学,大家都真干,你不好意思不干。这就是中国佛教里面独有的丛林制度,丛林制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正规的大学,佛教在中国变成正规的学校教学。从前世尊在丛林制度之前都可以说是私塾教学,像中国古时候的私塾,没有正式办学校。丛林是正式办大学,在这里面完成自己的学业,丛林里头著重於信解行证,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是中国佛教对於世间佛教的一种贡献。
  我初学佛的时候,方东美先生把这些事情给我讲得很清楚,他多次的提示我,如果不恢复丛林制度,他说佛教没有办法复兴,这个话是在五十年前讲的,半个世纪了。可是这半个世纪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方先生曾经在预料之中,而实际上他没见到,没有见到卫星电视传播,没见到网际网路。这个高科技的发明使我们想像到,佛法的道场我感觉得已经不是丛林、不是大学。是什么?是网际网路,是卫星电视台,真修实践的人之培养,澳洲人所讲的远程教学,空中大学。这个学校,就在我居住的这个小城,昆士兰州的图文巴,我到学校里面去访问过,校长以及负责远程教学的主任、几位教授,我都见过面,我对他们这种教学的方式非常欢喜。他们现在教学的范围,全世界六十二个国家地区在网路上上课。考试都在网路,学生有疑问,跟老师交谈讨论都在网路上,网路教学得非常成功,他们的远程教学拿到世界第一。
  我看了之后,佛教将来要走这个道路,这是南昆大,昆士兰大学,非常值得我们效法的。许许多多地区有志向学的,他生活环境有困难,甚至於自己需要养活自己、要谋生,用这个方法好,不妨碍他的工作。所有课程都在网路上,随时打开频道都能够收看得到。有疑问可以利用网路传给教授,教授收到之后,给你解答,或者是用文字解答,或者是用口头解答,成立空中大学。这也是丛林的创新,护法要护这个法,护持道场要护持这样的道场。我们今天很小的道场,但是我们也是每一堂课都用网路上网,同时在美国、在澳洲、在东南亚、在中国,在全世界各个地区,只要你打开我们的网址都能收到。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4-2-14 14: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六九卷)  200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69》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所以佛说怎样得长寿、怎样得金刚不坏身,这个金刚不坏身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健康长寿,身体没有毛病。佛在「金刚身品」里头又说,也是讲金刚不坏身的业因,佛说「因於护法」。佛告迦叶尊者:「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这就是给我们指明,金刚不坏身是法身。什么时候我们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得金刚不坏身。在现前我们还没有证得,这个身体健康强壮,等於金刚不坏身。但是你怎样能保持你的健康强壮?像新加坡我们看到的许哲居士一样,她今年一百零三岁,一生没有生过病,这是相似的金刚不坏身,长寿。她是什么业因?她没有念过《涅盘经》,《涅盘经》上讲的这个原因她具足了,不杀生。她是胎里素,母亲怀孕她就吃素,吃荤的就会吐、呕吐,她生下来就吃素,一百零三年了,素食。布施,她布施贫穷的人、布施老人、布施病人,一生做这个事业。她修的是无畏布施,她的所作所为就是护持正法,一百零一岁的时候皈依三宝。所以虽然不是佛经上讲的法身,我们可以说她得的是相似的金刚不坏身。
  佛又说,这经上讲的「如来法身,金刚不坏」,到底是什么原因成就的?这是迦叶尊者向佛请教,其实迦叶是代我们问的,他哪里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佛告诉迦叶尊者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佛说:「我於往昔护法因缘,今得成就是金刚身,常住不坏」。然后又告诉他,这个告诉的话很重要,他说:「善男子,护持正法者」,这是讲担任护法的人。我们要懂得,护法的人「不受五戒」,我们一般学佛的人受五戒,要修十善,护法的人可以破戒;「不修威仪」,手上拿著刀、拿著剑,护法神都穿上铠甲,手上都拿著武器。为什么?他守护持戒的人,保护清净比丘,保护修学的道场。
  经上说护法的相,形相讲得很详细、讲得很多,而且还引用公案。他说往昔,那是过去世,不是释迦牟尼佛这个时代,在拘尸城,释迦牟尼佛讲经的一个小城,「有欢喜增益如来」,不是我们释迦牟尼佛,这是讲过去佛。这尊佛的德号是欢喜增益如来,这尊佛的末法时期,有一个出家人,叫「觉德比丘」,他也能说法。这个法师是讲经法师,是个好修行人,清净比丘,可是他被一个破戒比丘拿著刀逼迫他。这个时候在家居士里面有一个国王,名字叫「有德」,他来保护、来护持道场,来护持这个清净比丘、这个说法的比丘,就跟这个恶比丘打起来了。这个恶比丘很厉害,在打斗当中,国王受了重伤。觉德比丘就是这个清净比丘赞叹国王,看到国王受重伤,为他说法,国王听他说法之后就命终。命终之后他生阿闍佛国,做阿闍佛的第一弟子,护法的果报。这个觉德比丘,就是这个国王护持他的,后来他寿终之后也生阿闍国,做阿闍佛的第二弟子。讲经说法的这个法师生到佛国第二弟子,护法的这个国王生到佛国第一弟子。清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做了个总结,「故知能护,功高所护」,这句话也是经上讲的,我们要记住。能护法的人,他的功德超过所护法的。所护法的是建立道场弘法利生的这个比丘、这个出家人,他讲经说法教化一方,功德很大,护法的功德超过他。
  所以长寿是「外应之德」,金刚是「内照之实」,你怎么样得长寿?怎么样得金刚不坏身?可是长寿跟金刚那个意思是连在一起的,实在讲是不分内外的。「至妙之色身」,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物质不灭,在佛法里面讲是法身。所以长寿这个名词,实在讲是对凡夫来讲,因为凡夫的寿命短促。「非实非虚」,才是金刚真正的意思。你要推究它的因由,什么原因你能够得到的?实在讲由於护法。为什么?护法才能令正法久住,令正法久住你就是护法身,大家不要听错了不是护法神,是护持法身,护诸佛的法身,护一切众生的法身。你这个功德多大?世出世间第一功德!谁知道?现在说实话,天神知道。
  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八相成道,在菩提树下示现成等正觉,没有人来请法,无人请法,释迦牟尼佛摇摇头了,准备入般涅盘,入灭了,到这个世间来,没有众生可度就走了。净居天人看到了,净居天在哪里?第四禅的五不还天,这里面的天人看到了,看到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没有人请法,赶快下来变作人身,向释迦牟尼佛顶礼求他住世,说法利生。这释迦牟尼佛就不入般涅盘,有人请法了。净居天人的福报大,这是释迦牟尼佛头一个护法神。人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圣人,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人不知道,天神知道,他们怜悯世间人无知,代我们请法,代我们请佛住世。所以这个世间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你有势力的、你有财力的来弘护正法,比修行讲经说法的法师功德超过。我从前讲超过,我没有看到《涅盘经》,以后看到这个经,我想的没有想错,佛真的是这么说法。
  过去我是接受三个老师的教诲,第一位方东美先生,第二位章嘉大师,第三位李炳南老居士,这是我正式接受圣贤教诲,时间总共十三年。但是要没有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早就堕落了,哪里会有今天这个成就?三个老师好比是生我者父母、生父,护法的是养父,生父生下来没有养你,没有人养你,你活不成,你死路一条。养父母的恩德超过生父,他养你!我们从这个地方才真正知道护法恩德之大,不可思议!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修慈护法」,护法就是《涅盘经》上讲的这个意思,而「修慈」就是地神在后面赞颂里面,非常明显的为我们说出来了。他这个赞颂我们往后会念到「如来往昔念念中,大慈悲门不可说」。请看第二句:
  【坚福庄严主地神,得普现一切众生福德力解脱门。】
  前面第一尊这是总说,每一个单元第一尊都是代表总说的。总说只要是地神,决定具足圆满的菩提心,清净的菩提心,平等的慈悲心。他的慈悲要不是清净平等,不能做地神;做地神这是第一个条件,心地清净平等慈悲,才能够赐福给众生。所以『普现一切众生福德力』,地神赐给众生哪些福?这个不说我们也能想像到,一切众生生活所需,哪一样不是大地提供的?我们的饮食、我们喝的水,大地提供的,我们一切的食物大地提供的,一切财富也是大地提供的。金银七宝,你想想看哪一样离开大地?这是「普现一切众生福德力」。真有地神,地神在这里作主,众生修善积德,大地这个地神供养众生福力就愈大。《地藏菩萨本愿经》坚牢地神讲过,如果众生造恶积恶,坚牢地神没有法子,想帮助你帮不上忙。由此可知,神佛帮助众生是缘,真正的因是自己修的,我们自己断恶修善,地神他就有力量了。增长地神的力量,於是物产丰富,金银七宝这些矿产不断发现,他有这个能力。
  实在讲现在我们懂得,所有一切物质都是基本的粒子组合成为原子,原子组合成为分子,分子组合成为一切万物。《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谁去组合?一切众生,行业是因,这些众神是缘。我们有善因,他们善缘帮忙,於是这些物质就组成了珍宝,金银七宝就丰富了。如果我们作恶,我们的心行不善,他就没有这个力量,金银七宝就化成石头、化成矿石、化成泥土,这些东西没有了。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这就是佛在经典上跟我们讲的总的原理原则,「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心想是真因。你想善,这些地神照顾你,供养你的都是非常丰盛的物产,金银珠宝。如果我们作恶,我们的行不善,五谷就不能够丰登,七宝就稀少了,地神的福德力弱了。必须我们断恶修善增长他的威力,他照顾我们就周到了。
  由此可知,九法界众生,无论是我们的思想行持、业因果报,无不是息息相关,我们影响他,他们也影响我们,这就是圣贤人教诲,为什么要把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列入一个重要的单元,道理在此地。天地鬼神,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说,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我们生活空间维次不同。我们生活在三度空间,他们生活可能在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他们能够看到我们,我们看不到他。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他们清楚,他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我们不知道。我们迷得重,他们迷得比我们轻。他们有神通,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他们这个能力比我们强,但是不同维次互相比较,强弱又有很大的差别,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天上人间就不相同。我们明了之后一定要认真努力回心向善,回头是岸,帮助自己,帮助地神,帮助一切护法神,每一个人都有护法神。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楼主| 发表于 2014-5-22 17: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0八八卷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八八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八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八八卷)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第二段邻次十界,第一段里面「密训世界」四圣谛的第二个小段「苦集圣谛」,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密训世界中,或名顺生死,或名染着,或名烧然。或名流转,或名败坏根,或名续诸有,或名恶行,或名爱着,或名病源,或名分数。】

  到这里是一段。集是苦之因,苦圣谛是讲的果报,果必有因,这个意思在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我们现在一条一条的来介绍,希望我们共同在此地学习。第一句『顺生死』,生死是六道轮回,随顺生死的业因。这个地方文字非常的简略。清凉大师在前面曾经跟我们提示过,「四圣谛品」,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说法,有因、有缘、有果,看在哪一个段落,我们要如何去体会。如果是在「苦圣谛」用这个名词,那就从果上讲,从果上去体会;「集圣谛」则从因上讲,顺生死因。生死的因是什么?大乘经里头,佛常常开示我们、警策我们、提醒我们,说:欲不断,不能够脱离生死轮回;念不一,不能够往生净土。这就是说明,爱欲是生死轮回第一个因素。反过来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要一,一念,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个条件。念不一不生净土,爱欲不断,你就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

  由此可知,为什么出家戒跟在家戒第一条排列顺序不一样。在家戒第一条是不杀生,出家戒第一条是不淫欲,这两个是颠倒的。在家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把淫欲摆在第三,杀、盗摆在前面;但是出家戒是把淫欲摆在第一,第二是不杀生,第三是不偷盗。我们懂不懂这个意思?这个都要细心去体会。出家为什么?为了生死!在家没有想到要了生死,他求的是人天福报。所以佛对于五戒、十戒、菩萨戒,他排列的顺序不一样。所以是「爱不重不生娑婆」,那个爱是爱欲,「念不一不生净土」,这两句话,我们真正希求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在家、出家四众同学,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不但爱欲要断掉,这个爱欲里头第一是色欲,其次名闻利养、功名富贵,大经里面常讲的这些带不去的,统统都要放下。

  最近这两个星期,我在香港,有同学送一本书给我看,中文翻译的名字叫《灵魂转生的奥秘》,是美国一个预言家,也是很有名望的,叫艾德格·凯西他所写的。这在中外也是一个很不寻常的例子,因为我们在外国看到很多很多用催眠来治疗,但是都是被催眠的人他自己说出来的。凯西不是的,凯西是自己催眠,在催眠之中他说出来了。实际上他这种例子,我们《楞严经》上有,写这些报告的人也说得很清楚,他是外力,不是自己的力量。在催眠当中,有灵附在他身上,做出这些帮助众生离开苦难的事情,这个灵是很善的一个神灵,很善的,附在他身上。《楞严》里面对这个事情讲得很清楚,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例子。这本书很有价值,我们希望将来我们的学院正式开课的时候,开这门课。因为我们在国外,语言非常重要,把这一份当作我们学习英语的教材。全书的性质,跟中国的《了凡四训》异曲同工,整体的来说,就是讲业因果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任何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根据他一生的经验,没有一桩事情是突然发生的,都是因果相续,与前生后世都有连带的关系。人如果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相信他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会很谨慎。

  根据他的经验,我们很明显的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提升自己的灵性。他肯定,他说一个人是三桩东西集合起来的,一个是肉体,第二个是精神,第三个是灵,我们一般讲灵魂,最重要的是灵,灵是不生不灭。灵附在这个身体上,所以这个身不是真正的自己,灵是自己,这是他肯定的。在我们佛法里面讲,一个色,一个心,所有一切有情众生是色心和合这么一个现象。我们讲两个,他讲三个。实在讲,精神这部分我们统统用在心上,灵跟精神在佛经里面用心、心性;物质,这是色身。所以实在讲起来都是一样的。人生的价值是要把你真正的自己往上提升,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一切众生服务,把灵性里面第一德,灵有德能,它有德、它有能,德里面第一德是什么?第一德是爱,佛家讲慈悲。所以佛门里面常说,佛法是什么?「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是性德里面最重要的一条,第一德是慈悲。

  慈悲,西方人讲爱,他讲得很清楚,爱不是占有,他说得很有道理!与佛法相通的地方非常之多。只有一桩事情跟佛法讲的不一样,哪一桩事情?在佛法讲,他是属于「常见」。他说人死了,来生还是人,来生你过得比这一生好,还是不如这一生,那就看你这一生所造的业。你这一生要是造善业,来生一定比这一生好;你造的是不善业,你来生比这一生就要差很多,要受很多苦难。人死了还是人,狗死了还是狗,他说人的灵魂绝对不会变成畜生,畜生的灵魂绝对不会变成人。这个在佛法里面讲是属于邪见,邪见里头两种,一种叫常见,一种叫断见。他只有这一点跟佛法讲的不一样。

  但是,人死了之后变成畜生,我们在网路上好象看到一个消息,是在今年元月二十八日,在纽约发生的,现在很多同学都晓得。有一条九斤重的大鱼是人去投胎的,人的灵魂不就变成畜生!这是很明显的,连英国广播公司都播放出来,纽约的报纸也刊登这个讯息。这是一个犹太人,美籍的犹太人,也是一年前过世的,第二年从鱼身发现,他自己说出来。所以,这是证明常见是错误的,佛经上讲的是正确的。六道轮回不是人生生世世都是人,人会变成畜生,人会变成饿鬼,人会堕落在地狱,人也会变成天人,完全看你的行业。他这里头有很大的一个篇幅讲业力,这个跟佛法讲的是相同的。

  我们心善、念善、行善,就把灵魂向上提升了!你看《十善业道经》上,佛不是这样告诉我们吗?「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一切世间就包括六道轮回,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一切世间苦,有一个方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什么方法?心善、念头善、行为善,后面还加了一句,「不容毫分不善夹杂」。纯净纯善,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真的是离一切世间苦,超越十法界。

  所以「集」,集是什么?随顺生死,这个就麻烦大了。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跟同学们共同勉励,我们要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当然也包括说法,我们要放下。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念头是错误的,也就是思想有问题,我们要真正肯定经教是正确的。这是我讲经讲了这么多年,我的体会很深,经教是佛菩萨说的。佛菩萨怎么说出来的?是从心性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它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淘汰尽了,这个言语才叫真言。我们的呢?是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言语是妄言、妄想,哪里是真的,怎么能可靠!所以禁不起实验。有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当时看起来是正确的,经过几十年之后、几百年之后,证明它是错误,这个例子历史上太多了。但是,佛的经论上所讲的,能禁得起考验,几百年、几千年,你细细的观察,它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就对了。要是还是不能放弃自己的成见,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就叫做「顺生死」。顺生死麻烦大了,你肯定不能够离开六道轮回。不能离开六道轮回,那你就一定要知道,你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六道,说实实在在的话,《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三恶道是六道众生的老家,三善道是他来度假、观光旅游,时间很短促。这问题很严重,不能不知道。

  第二个名词叫『染着』。这个名词我们今天每个人见到,我想都有很深刻的认知。为什么?今天全世界到处提倡环保,就是已经意识到在这个地球上,染污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染」是污染,「着」是着了相,严重的染污就是着。我也说了很多次,这个环保能有效果吗?虽然政府在提倡,民间也有环保意识,可是我们细心去观察,在这个地球上方方面面的染污,依然是一天比一天严重。这什么原因?我们不能不知道,要把染污的根源找出来。根在哪里?根在心理!我们的思想被染污、见解被染污、精神被染污,我们的身体被染污。佛法说得好,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我们外面的环境,正报就是我们的思想、见解、精神。外面环境是随着我们意念在转变的,这桩事情不但经论里面讲得非常透彻,我们从凯西的报告里面证明了,我们从江本胜博士八、九年的实验证明了。外面的境界确确实实随着我们意念产生变化。尤其是江本博士的实验,现在大家肯定,他这个实验是符合科学的。那就是科学证明,植物、矿物懂得人的意思,它能够随着人的意思起不同的反应。人有善念,它的反应非常正常、美好;人有恶念,它的反应也很恶劣。这足以做为科学的证据,来支持佛所讲的事实真相,诸法实相!

  要怎样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首先要保护自己的善念。我这一次在香港,文化大学的蔡教授他们有三位特地到香港来看我,告诉我,文化大学现在开了一个环保的学院,这个很难得,大概世界上头一个大学有专门来研究环保。我没想到他们学院把佛学的课程列为必修课,这个我感觉得非常惊讶。采取的教科书是《金刚经》、《大乘无量寿经》、《弥陀经要解》,他们把它重新排版,排做学校教科书的形式,拿来给我看。他先做了三套,让我看了之后,他们再大量的来印行,提供给学校做为学习的教材,这个很难得!他已经肯定、认知物质环境,跟我们的心理、跟我们的思想、我们的造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是一桩好事。他邀请我,希望我能够有时间到他们学院去做一次讲演,我答应他了,我们找一个时间,到他学校里面去访问。这个学校跟我也有一点缘分,早年我在这个学校也教过五年,那很早的时候。

  所以,防止染污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外国人讲提升自己的灵魂。灵魂如果受了严重染污,他就会堕落,最重的染污就是堕阿鼻地狱,染污轻的就往上升。被什么染污?这个我们要晓得,第一个就是自私。自私自利在基督教、天主教,包括犹太教,他们这三个教经典是相同的,《新旧约全书》。犹太教偏重在《旧约》,基督教偏重在《新约》,天主教调和了,《新旧约》都重视,所以,这三个教实在讲是一家。《圣经》里面所讲的七种大罪,统统是染着,它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造作罪业的根本,就是自私跟分别;我们佛法讲分别执着,分别是尘沙惑,执着是见思惑,就是见思烦恼跟尘沙烦恼。他讲的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只是用的名词不相同,意思完全相同。所以说,自私自利是世界上所有一切宗教肯定的,是罪恶的根源。我们要想提升自己的灵性,我们把各个宗教所说的合起来讲,佛法讲本性、讲真性,外国人讲灵,我们把灵跟性合起来讲,实际上他们所说的灵,或者讲灵魂,在佛法里面讲是阿赖耶识,确实他是「来先去后作主公」。人到世间来投胎,阿赖耶识先来,人到离开这个世间,人死了,阿赖耶识最后走,所以叫来先去后;身有生灭,识没有生灭。

  人死了,现在西方学者很多也都承认,都有这个认识,人死了以后,他还会去再找身体,找什么样的身体,他自己做不了主。谁作主?业力作主;佛法说得很清楚,业力牵引着你到哪一道去受生。佛法里面讲,业有两种,一种叫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第二种叫满业,满业是你一生所享受苦乐之果报。像我们到人间来,我们同样都得了人身,现在在这个地球上将近七十亿人,我们的引业相同。但是满业不相同,每个人面貌不一样,身体健康状况不一样,这一生当中苦乐感受不一样,这是属于满业。

  满业是善恶,就是善恶业;引业是德行。一个是德行,一个是善行,善行跟德行不一样。在佛法里面讲,引业是属于五戒,满业是属于十善,戒跟善不一样。在儒家(现在也有人把它看作是个宗教),儒家里面的引业是伦常,满业是道德。我们讲伦常八德,八德是满业,五伦五常是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有人德行很高,这个引业引导你很好,人天两道,但是虽然是人天两道,没有福报,过去生中所修的满业不相同。佛跟我们讲,这是不分宗教、不分国家地区,你去问问,哪一个人不希求财富?哪一个人不希望自己聪明智慧?哪一个人不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财富、智慧、健康长寿,都是属于满业。三者都得到的,不多!太少太少了。偏在一方面的我们看到,有人得财富,没有聪明智慧,身体不好,常常多病;有人很聪明、很有智慧,物质生活过得很辛苦。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过去生中他所修的业不一样。

  佛告诉我们,财富,因是财布施,他不肯修财布施,所以他得不到财富,所谓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圣经》上也是这样说的,你种什么,你将来收获什么,你没有种这个因,哪来的果报?财富属于果报,因是财布施;聪明智慧是果报,因是法布施;健康长寿是果报,因是无畏布施。你修这三种因,你一定得三种果报,三种因里头修一种,那你就得一种果报,你还缺少两种,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凯西说,所有一切众生,他绝对没有偶然的事情发生,他一生的际遇都是前世的相续,因果相续、因果循环,是这么一个事实真相,这个说法完全正确。

  所以,我们今天面对着这个染污,要怎样把这个染污洗干净,你才能修道!染污要是不洗刷干净,你不能修道,你修道也是搞形式,你得不到真正殊胜的功德利益。所以修行在佛法里面讲,总的来说,修行是什么?忏除业障而已!诸位细心想一想,八万四千法门是不是八万四千种忏悔的方法。我们选择的法门是净土宗,持名念佛,要知道这个方法怎么修?就是用执持名号,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洗刷干净!就这么回事。念到一心不乱,目标就在此地,你有染污就不是一心,你有疑惑,你就不是一心,你有夹杂,你就不是一心。必须要把自私自利放下,要把名闻利养放下,要把五欲六尘享受放下,要把贪瞋痴慢放下,你的染着至少去掉十之七、八了,你的灵性自然就往上提升;纵然出不了六道,天道是肯定的,你来生享天福。

  但是,我们知道天不究竟,寿命比人间长。今天我们也能理解,时间也不是真的,再长的时间,它都有尽;换句话说,他有寿命,他就不是永恒的。所以佛教导我们,我们要追求永恒,永恒是心性;总的来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永恒的。可是你要知道,这个见性要把染着洗刷干净,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了几品。话说得容易,做起来是真难!特别是在末法时期,我们自己妄念太多,外面诱惑的力量太大了。内,如何能降伏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外,怎么能够敌住六尘的诱惑?然后你才晓得这桩事情真的不容易。

  所幸的,阿弥陀佛真正是发了无比的慈悲心,给我们开的带业往生念佛这个法门。世尊在《大集经》里头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难得有一个人能修成功;唯有带业往生这一门,必定成就,这是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之加持,我们只靠这个法门。但是依靠这个法门一定要晓得,要依靠弥陀的教诲。弥陀教诲在哪里?就在「净土三经」。《无量寿经》是净土概论,《观无量寿佛经》是净土在理论跟方法上的说明,《阿弥陀经》是劝勉我们发愿求生净土。我们依照经典的教诲认真去修学,我们才能够把染着洗干净。《无量寿经》,这还在序分里头,一开端佛就教给我们,着重在三业上的修正,「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第一句;「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一般经论里面都是讲身、口、意,但是《无量寿经》的教诲,把口摆在第一,口、身、意,这个用意都很深。为什么?造业,口业是最容易造的,而且口业是最容易犯的。

  我们看到凯西的报告,他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在无意当中批评人、讽刺人、讥笑人,或者是毁谤人,统统有果报。你叫别人受这个罪,最后这个罪还归到自己。真的,他里面也说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想,我要希望别人怎么样对待我,我先怎样对待别人;我不希望别人加给我的,我决定不能够加诸一切众生。圣贤的教诲!所以环保,我是常常讲,最重要的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你能够把你的内在保护住,外面环境自然就变好,境随心转,相随心转。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现在请接着看「苦集圣谛」第三句:

  【或名烧然。】

  这个名词是从形容上来说的,如同炽然的大火,『烧然』,这个「然」跟我们现在加上火字边的燃是一个意思,古时候是通用的,现在加了个火字边。「烧然」都是形容烦恼,但是只有相当程度觉悟的人,他才能够理解。在一般特别是迷在名利、五欲六尘之中,虽然在烦恼之中,他没有感觉,这个情形正如中国古人所讲麻木不仁。好比我们身体某部分麻木、没有知觉了,竟然这种烦恼,伤身、伤心,换句话说,精神跟物质都带来严重的痛苦,他居然不知道。有些真的是造了这个业因,果报还没有现前,他不知道,这样的人很多很多。还有一类是果报现前了,他也不知道,你就晓得这个麻木、迷惑程度之深;甚至于圣教给他做详尽的解释,他还是不能够领悟,这种人很普遍。这个现象也正是大乘经里面所说的,就像《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火烧到眉毛了,他也不着急,他也不晓得灾难就要来了,等到遭遇到整个毁灭的时候,那个时候后悔莫及,真的叫来不及了。

  净宗殊胜,净宗备受一切诸佛的赞扬,就是即使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五逆十恶的罪业,临终之前,你那一口气还没断,你真正能觉悟、真正能回头,还是能往生,这不可思议!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世尊为我们介绍,阿阇世王的往生,临终忏悔,知道自己错了,诚心诚意忏悔,还高品位往生了。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的,他是上品中生。我读到这个经文,我也感到很震撼,如果说他是下品下生,我觉得那是正常的。上品中生,这个对我来讲,我不太容易接受,他无恶不作!从这个地方我们细心去思惟、去体会,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两种人,一种是普通修行,积功累德,一种是临终忏悔。忏悔也分很多等级,真的从上上品到下下品,这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诚心诚意忏悔,永不再造,这一回头,那就是崭新的一个人。

  经上讲的「烧然」,如果对于教理、对于修持能有少许的功夫得力,你完全能够体会得到。特别是在我们现前的社会,现前社会真的像烧然的一个定时炸弹,已经点着了,烧然了;换句话说,很快它就要爆炸了。还没有爆炸,你还是在那里懵懵懂懂,还是在那里麻木不仁,等爆炸了,爆炸,实在讲你依旧是麻木不仁,永远不会觉悟。这是不是佛在经上常常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很苦的众生,没有善根!也许就是指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真有,不但有,而且很多。造业的时候不晓得后果可怕,业报现前的时候也不知道,业报的因缘都不知道,一无所知。那我们要问,不学佛的人不说了,学佛有修行,好象还修行得不错,甚至于平素还在做弘护的工作,做的也很得到社会大众的赞叹,这什么原因?我们很冷静细心去思惟、去观察,能体会到!虽然他学佛,没有契入境界。譬如讲经,这从前李老师常常警策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你讲得不错,听众很多,你法缘很殊胜,这是属于修福,这个福报不是这一生你能得到,来生!是修福,你并没有契入境界,你所学的、你所讲的,别人的东西。我们都是用的古大德或者是今人的注解,不是自己东西。会不会把它讲错?难免。为什么难免?别人的意思,真正的意思我们不懂,为什么不懂?因为我们的思想不一样,见解不一样,你怎么会懂得他的意思?

  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谁能解如来真实义?跟诸位说,真正解如来真实义的是法身菩萨,天台大师讲的六即佛,分证即佛才能解如来真实义,相似即佛都办不到。相似即佛是哪些人?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都不懂如来真实义,这跟你讲真话。六道凡夫那就不必说了。但是你要晓得,在这个世间,法身菩萨有没有?肯定是有;不但有法身菩萨,肯定有十方诸佛如来。众生苦!哪个地方众生苦,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会应化在这个世间,要没有这些人应化在这个世间,那还得了!

  我们在东西方许许多多预言里面,都读到、都听说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有大灾难,所以讲世界末日。过去我们听很多传说,世界末日发生在两千年,九九年、两千年,今年两千零三年了,好象这个世界还过得去。正如同前年我在新加坡的时候,新加坡有一位神学院的院长,他说明明这个时候有灾难,为什么会没有了?我们相信,必然有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他们示现的形迹,那真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这些人是大福德之人,他们在这个地方,确实可以让这个灾难减轻,可以让这个灾难延缓,要是把这个灾难消除,那做不到。为什么?众生自己造的业,你自己还得要承受。但是圣贤的教诲,就是帮助我们化解灾难的,让我们熄灭燃烧。从哪里熄?要从因上熄,从缘上熄,这是正确的。我们现在不再造恶业了,好好的随顺佛陀的教诲,我们认真努力来学习,把我们学习的效果扩大,与这个世间一切众生分享。佛菩萨帮助我们,我们也要帮助佛菩萨,我们肯听话、肯学习就是帮助佛菩萨。

  许多年前,我看过一本书叫《圣经密码》,中文翻译的。这本书几乎每一段的后面,都有一句话提醒我们,灾难或者是现前,或者是化解,都在大家的心行;你的心行善,灾难化解了,你心行不善,这个灾难早晚还是要现行、要爆发。这个教诲好!但是我们看现实的这个世界,烧然!我们如果把它落实,哪些东西在烧然?最严重的是传播媒体。电视、广播、网路、报章杂志,你只要细细看看里面的内容,跟「烧然」这个名词相不相应?这个东西天天在点火、在放火!诱导一切众生烦恼习气,助长一切众生贪瞋痴慢,唯恐一切众生不造十恶业,这是个麻烦事情。

  所以早年方东美先生,这大概总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他说了,真正要想复兴中国传统的文化,首先必须关闭所有的电视台跟无线电台。那个时候网路还不发达,还没有提到这个,要关闭所有一切报纸杂志,才能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为什么?这些东西天天在破坏,天天在烧然。我们要想在道业上有一点成就,学业上有一点成就,应该怎么做?应该对于这些传媒远离,我们在今天还能保持着清净心,这是我常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还能保持得住。凭什么?三、四十年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看电视,靠这个!我们每天读经,亲近佛菩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事,我们不知道。所以在这个时代,一切众生他们居住的环境是乱世,我们所住的世界是太平盛世,你问我,我每天平安、很好、没事,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是由你自己去选择,我们的电视天天听讲经,除了讲经之外,念佛,其他的没有事!

  这个法子是李老师教给我的,我在初学的时候,实在讲,三、四个月我就感觉得很有受用。为什么?最明显的感觉,妄念少了、烦恼少了,好象智慧增长,无论看什么东西、听什么东西比从前聪明,从前听的时候似懂非懂,现在真的能体会到了。所以这一切不善的缘,自己要把它断掉!你自己不断,没有法子!它是天天在周边诱惑你,可是怎么样?它并不强迫你,电视并不强迫你一定要看,广播也不强迫你一定要听,我可以不听,我可以不看。报章杂志我一切都不接触,甚至于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出版物我都不接触,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保护自己的真诚心,决定不要被外面搅乱,这个重要,他烧然,我不烧然。第四个名号叫流转:

  【或名流转。】

  我们看到这个名号,就想到什么?业在『流转』,就是因果。因果常说不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它永远在转变,因果循环不空,因果相续不空。所以,六道众生生生世世,都是业果的相续、业果的循环、业果的转变。如果你没有能力突破,这就是生死轮回的真因。你要问,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这就告诉你,这就有六道轮回了。怎样出离六道轮回?佛在经论上教导我们,还是一个转变,这一次的转变,转恶为善,你就不堕三恶道;转迷为悟,你就不会再迷惑颠倒;转凡成圣,你就超越三界,功夫深一层的,超越十法界,你的问题真的解决了。所以佛法里面讲断烦恼,不是真正断,烦恼哪能断得了,转变!

  转烦恼为菩提,菩提是智慧,菩提是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转生死为涅槃,所以转凡成圣。问题你要会转,而且要转得快。譬如我们受了冤枉,别人造作谣言,毁谤我们,我们受了伤害。这个伤害有的时候很严重,甚至于身边的亲人,都被这些流言挑拨,舍我而去,这个伤害多大!我们遇到这个了,遇到这些事情,就在你怎么转变。如果你真的觉悟了,知道事情不是偶然发生的,必定有前因后果!这个造作谣言的人,我这一生没有得罪他,可能是过去一生,或者是过去两世、三世,不一定是哪一世,过去我造谣生事毁谤他,今天我应该要受这个果报,逆来顺受!没有怨恨、没有报复,这就好。这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重罪轻报。

  所以我常常说,三恶道,在佛法里面讲,十法界是平等的,地狱跟佛菩萨平等的。怎么是平等的?三恶道是帮助一切造作罪业的人去消业障的,你不到那里去,你的业障怎么消得了?业障消除,你的灵性不就又提升了吗?你造作一些善业,有三善道,这个果报你去享乐,是你自己做的,你自己应当要受的。你自己做的很多错事、很多的罪业,你得到三恶道那里去把它消除掉!那你就消业障。懂得这个道理,纵然堕落在恶道也很欢喜。为什么?我的业障必须要消除,不消除不能提升。一切众生生生世世的遭遇都是遇缘不同,当然这个缘里头,第一殊胜、最殊胜的、无比殊胜是你遇到念佛法门。遇到了,缘是有了,能不能成就,那就看你善根、福德。《弥陀经》上讲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1: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0六卷)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0六卷)  2008/2/2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0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第九段最后一段经文「结通十方」。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如此世界中。忉利天王以如来神力故。偈赞十佛所有功德。十方世界诸释天王。悉亦如是。赞佛功德。】
  这几句话,清凉大师在《疏》里面很简单跟我们说了六个字,这段经文「结通十方,可知」,不用讲了。『如此世界』是娑婆世界,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球上示现成道,没有离开菩提树,他在菩提树下打坐,没有离开菩提座。忉利天主在忉利天启请,佛就上升到须弥山顶,示现在忉利天王的善法堂,为大家讲十住法。『忉利天王以如来神力故』,这就是得如来神力加持。『偈赞十佛』,我们前面念过的,以偈颂赞叹过去劫跟现前贤劫十尊佛『所有功德』。虽然每尊佛只举一德,《华严经》上常讲「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所以在总结是「十佛所有功德」,这是一切。前面我们看到是一,这里看到一切,这个境界已经不可思议。为什么佛没有离开菩提场,他上升忉利天,这桩事情前面我们费了很多时间来解释。
  后面这句经文是总结十方世界亦如是,这就更不可思议了。『十方世界诸释天王,悉亦如是,赞佛功德』,清凉大师说「可知」,这个可难知了。这到底怎么回事情?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我们在前面「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读过。不要讲我们这个小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小世界,为什么?一尊佛的教区。诸佛刹土的大世界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有二十层,像二十层大楼一样。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都在第十三层,所以这个距离不远,同在一层。你就知道华藏有多大,无法想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像这样的华藏世界,在太空当中无量无边,数不尽,你就晓得有多少忉利天。一佛刹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忉利天?十亿个。华藏世界有多少忉利天?我们已经没有办法计算,经上常讲恒河沙数,遍法界虚空界那是无量无尽的恒河沙数忉利天主。
  这个地方佛升忉利天,十方世界的佛都升忉利天;这个忉利天主以偈颂赞叹十佛,十方无量无边世界这里面的忉利天主也在赞十佛。同学们有没有疑惑?没有疑惑,是不是真的没有疑惑?这个没有疑惑实在讲两种人,一种人是完全通达,一种人听佛说了,佛的话当然是没有妄语的,虽然不了解,也相信,这也算正信,是有条件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者,可以信得过,实际状况呢?实际状况不知道。这是一种具足信心的,这种信心不能开悟,但是念佛求生净土行,生凡圣同居土。另一种人是法身菩萨,他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为什么?他入了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叫不二法门,所以他了解事实真相。另外还有一种人解悟而不是证悟,知道有这么一桩事情,我们留在下面李长者《合论》里面来说。前面说过,我们再简单的温习一遍,为什么?非常重要。这里面所讲的,就是方东美先生早年所说的高等哲学,现在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得更深,不但是高等哲学,是高等科学,科学、哲学都达到登峰造极。佛法里面说了一句话,「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方如是,十方如是。
  我们再看末后一段,「殿皆广博,即示如意相」。从这个小标题,佛法里称为科题,这一科就是这一段,我们立刻就能够想到佛法殊胜,无比的殊胜,为什么?你契入之后就事事如意,无有一法不如意的。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尔时世尊。入妙胜殿结跏趺坐。】
  这句话是说明,世尊在忉利天宫,进了忉利天王的宝殿,坐下来了,天王给世尊铺了座位,世尊坐下来了。这一坐下来之后:
  【此殿忽然广博宽容。如其天众诸所住处。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这个殿忽然大了,大到什么程度?把整个忉利天里面的大众全部包括在其中,这个讲堂就跟忉利天一样大了,这在一方示现的。像前面所说的,十方世界也这样的。我们看清凉大师给我们的开示,看《疏》里面讲,「广殿同处,以遣局情」,局是局限,情是情执。为什么?忉利天是欲界第二层天,忉利天人情执还很重;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著非常严重。我们跟他相比,他比我们稍微轻一点点,也轻不到多少,稍微轻一点。如来这一示现,示现决定没有作意,就是没有我想要把这个殿怎么样扩大,不是的。如来不需要想,如来坐在哪里。为什么?我们在《华严经》这么长的学习时间里面,常常提到如来的心量遍法界虚空界,佛门里面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真的。这么样大的心量,自自然然就把你这个大殿变大了,境随心转。这不是随众生心,是随如来心,所以把众生局限的情执打破了。
  实在讲一切众生的心量跟佛无二无别,你的真心、你的本性就这么大,大而无外,没有边际,小而无内,大小不二。我们局限的情执,局限就是从情执里面生的,一有执著我们的心量就有局限,就变得很小。《楞严经》上世尊用大海做比喻,把大海比喻作真心,我们真心像大海一样,我们现前这个心,就是分别执著这个心,就像海里面起的水泡。你看起了个水泡,水泡有局限,水泡起来之后,六道凡夫只认识水泡是自己,不知道水泡外面的大海也是自己,不知道,这个比喻比得好,迷了。什么时候水泡破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心性是大海,没有局限。所以佛教我们,不是教别的,教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打破,你就见到真心,你就见到本性,明心见性你就成佛了,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学佛的人对佛陀这些教诲,最可贵的要知道直下承当,佛才欢喜,你真是好学生,孺子可教!如果佛跟你说了,我不敢当,我怎么能当得起?那佛就摇头了。还是时时刻刻提醒你,总得提醒一千遍、一万遍、十万遍、百万遍、千万遍,也许你敢承当了。敢承当就好办了,敢承当是什么?解悟了。下一步呢?下一步要证悟,就要契入境界。怎么证法?放下就是。放下执著你就证阿罗汉,你就得正觉,正觉菩提;执著障碍正觉菩提。再放下分别,你就得正等正觉菩提,你就证菩萨果位。最后再能把妄想舍掉,妄想也不要了,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学会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佛陀,你就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菩提,你就成佛了,你圆圆满满回归到自性。你要说佛法,佛法真容易,几句话跟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讲完了;细说,细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也讲不完。所以你说它难,不难,你说它容易,也不易,难易不二。听懂了,肯放下,真不难;听不懂,放不下,真难!
  下面表法,「亦表廓大慈悲,等众生界」。佛法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那就是说慈悲如何落实。落实在日常生活;落实在工作,无论是哪个行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三个落实在《华严经》上,就是末后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就是说一桩事情,慈悲如何落实。你看这五十三尊佛,那不是菩萨,五十三尊佛示现为凡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在这个地方看,性德之大用无方,在这个地方去看,慈悲如何落实。所以早年方老师把《华严经》介绍给我,他说《华严经》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概论,他是个哲学家。在全世界哪一家的学派,找不到这么好的一本书,这个书里头有圆满的理论、有周密的方法,还带表演。五十三参是表演,把理论跟方法演出来给你看,这种教科书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本!我们学了也不算少,将近四千个小时,我们读到的不单单是方先生所说的高等哲学,我们现在读起来,这里面有高等的科学。科学跟哲学不二,这是世间里头也找不到的。所以大慈悲心等众生界,这个众生界不是一个佛世界,不是一佛土,就像总结的话一样,「十方世界悉亦如是」,这个众生界是十方世界,十方世界里面的十法界。
  下面都从表法上来说,「又如来入殿,即觉智现前,忽然广博,则身心无际」。完全从表法上说,这个意思好!能够看得出这个意思,你学经教才真有受用。如果看不出这个意思,只看佛经表面上文字,那是什么?那是小说,天方夜谭、神话、故事、小说,写得实在太美了。你懂得教育,懂得里面的意义,你才知道它是高等科学、高等哲学。不但解决我们自己在生活当中所遭遇的这些小问题,迎刃而解,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现在这个混乱的局面,无数的冲突、矛盾,遇到《华严经》就烟消冰融,全融化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能解决我们地球上所有问题,能解决十方世界十法界情与无情的问题,遇到《华严》全解决了。它用什么方法解决?无尽的慈悲,这是总说,无尽的智觉。『忽然广博』是什么?是身心一如、一相。心没有边际,心包太虚,身也没有边际,这是什么身?法身,法身跟法性一如,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十方已下,通结无尽」,就是末后两句,「十方世界,悉亦如是」,无量无边无尽。末后说「唯结后四」,这个地方总结,这十大段结后面的四段,七、八、九、十。前面从一到六已经做了总结,这前面我们学过了。清凉的开示简单就介绍到此地。
  下面李长者的《合论》,在这个地方非常之好,等於说把我们这品经做一个总结,前面没有听到的,听这段也等於说听了全文。《论》,「随文释义者」,这段是解释全经,这品经全经。「云不离菩提树者,明菩提体无去来远近处所可离可到故」,用菩提树来表法。菩提之体是什么?是法性、是自性,真如、本性、自性、法性,这是菩提之体。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语是觉、智,前面讲的觉智现前。如来入殿就是觉智现前,菩提现前了,这是本觉。这个智就是世尊为我们说的如来智慧,通常我们讲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这是菩提。释迦牟尼佛在这棵大树底下示现成正觉,就是自性般若智慧现前,这棵树就叫菩提树。所以菩提树也不是一定是什么样的树,用它作表法,这要知道。
  法性,我们在这个经上常常说,佛告诉我们,法性里面有圆满的大智大觉,所以「出现品」里面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我们要肯定,我们要完全接受。智慧,大智大觉是平等的,一切众生一丝毫差别都没有,智慧平等。德能平等,这个德就是德用,我们或者讲它作德行。这个德行怎么说法?我们用中国传统的讲法,五伦十义、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再说得细一点,像现在我们鼓励大家学习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大藏经》里面的律藏,戒律,这是德行,具足,自性里头统统具足。要不要学?不要学,你明心见性了一切具足。释迦牟尼佛没学过,六祖惠能大师没学过,你把《藏经》里面所有的戒律翻出来,他哪一条没做到?他犯了哪一条你找不到,为什么?见了性的人性德自然现前,所以戒律圆满了,这是佛门所说叫道共戒,道是你开悟了、证果了。自然具足,智慧是圆满的,你看德行是圆满的,德里头还包括能力,我们现在讲技能,没有一样不具足,没有一样你不会,万德万能。还有个相好,相好我们通常讲福报,也具足。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统统具足。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在往生经里面,往生经就是净土宗的经典,《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后来祖师又加了两种,《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现在号称五经,我们称它作往生经。往生经里面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是我们每个人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所以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享受德相,那个德相从哪里来的?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是自性弥陀,不是外来的,还是心现识变的,那是什么心?纯净纯善。极乐世界大家知道有四土,为什么会有四土?因为你的净善有等差,净善不纯,没有做到纯,还带著有业,不叫带业往生吗?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一个道理,没有两个道理。带的什么业?带的执著,执著没放下也能去。但是经论、祖师都提醒我们,只带种子,不带现行。
  前面我们讲了三垢,三垢是现行、种子、习气;换句话说,不能有现行,有现行不能往生。你念佛的功夫不错,现行是什么?不发作,你有贪瞋痴慢不发作,控制得很好。一句佛号控制得很好,念头才起来,阿弥陀佛压下去了,七情五欲统统压下去,这叫会念,这个念佛功夫得力了。不能说一面念佛一面喜怒哀乐就现起来,这个不行,这不能往生。最低的功夫,是你这句佛号把你的烦恼习气全控制住,这个可以往生。所以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生凡圣同居土。如果真的执著放下了,执著放下不等於阿罗汉了吗?脱离六道。凡圣同居土是六道,这个功夫叫事一心不乱,能够控制烦恼叫功夫成片,这是一心不乱的下品。能真正把执著,对於世出世间法都不执著了,但是还有妄想分别,生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提升了,他不在凡圣同居土,升级了。如果再能分别也断了,破一品无明,这样的人往生生实报庄严土,是这么回事情。达到上上品的理一心不乱,常寂光土就现前。这是把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说出来。
  所以不管怎么样讲,这个法门比其他的法门容易,其他的法门必须要把见思烦恼断掉,你才能证果。净土见思烦恼可以不断,伏住就行,伏比断容易太多!极乐世界的殊胜,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极力提倡,告诉我们像极乐世界这种殊胜的世界,在宇宙里头,法界里头,找不到第二家,唯此一家。这个很特别,特别在哪里?特别在它那里是平等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有,真有,可是到了极乐世界之后,四土三辈九品平等的,在一起上课。是有分别,但是在一个讲堂,这是十方诸佛刹土里面找不到的,所以他成就快。古人讲的一句话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开悟是讲明心见性。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好,蕅益大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样的品位他就满足?蕅益大师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足了。这个话说得好!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在极乐世界享受的待遇是平等的。所以十方诸佛赞叹,无比殊胜!你要是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就不会再求别的净土,你不会再修别的法门,你会肯定真的没有比这个殊胜。《华严》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证明。
  所以懂得菩提体是法性、是自性,《坛经》上讲的自性,「何期自性」,自性是菩提体。在自性里面,空间跟时间没有了,所以无去来,去是过去,来是未来,没有过去跟未来,诸位想想,这是什么世界?远近是讲空间,没有远近。远近没有了,距离没有了;去来没有了,先后没有了。所以它没有可离,也没有可到。不是说不离菩提树吗?没有可离的,到忉利天宫没有可到的。这里头就是讲的高深的科学跟哲学,我们这个世界科学、哲学都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可是现在科学家在最近发表一些论文,我们看到介绍,跟佛法里面所说的靠近了,很接近。
  这些发现距离我们现在年代很近,一九八二年,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家带了一批研究人员,进行一项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实验,主题是「客观现实是否存在,或者宇宙是一个幻象?」,跟《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份报告很了不起,网路上可以查到。它主要的理论,一个是讲超弦与多维空间,宇宙怎么发生,是什么?它是种波动现象。就像我们弹琴,琴是弦乐器,你在弹动的时候这一根弦它振动发出声音。宇宙这些现象从哪里来的?他说那是振动产生的。产生的这种现象,现象是有,存不存在?不存在,刹那生灭。所以现在科学家真的发现了物质,物质是无中生有,那个物是能量,他们的说法:能量在集中的时候会发生物质现象,它的缘就是动,这个动发生现象。跟佛经上说的是一致的。佛经上说「迷唯一念」,那一念是动;「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个不觉是动。所以只要有一念动,现象就发生,这个科学家还没有见到,科学家的发现距离实际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佛说这一动是什么?这一动就是整体宇宙现相,整个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方世界亦复如是,同时现前的,一念现前的。这一念现前,存不存在?不存在,立刻就消失了;像你弹弦一样,你弹一下它发出声音,一会儿它就没有了。那要怎么样?继续不断的弹。所以我们这个现相,我们在讲经的时候常常提醒同学们,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假的、是虚幻的,不是真的,是一种相似相续的抽象概念。我们用电影的放映机,来解释这个现象,我们电影放映机打开,它的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也就是镜头开的那个快的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它开关二十四次。我们在银幕上看到这个画面,一秒钟是二十四张的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不一样,大同小异。换句话说,我们阿赖耶识里面的动,这个一念不觉,念念不觉所造成的。如果我们要是见到事实真相,那你这一念觉,觉也是一念,迷也是一念,一念觉就是一心。一念觉是什么?不动,不动是觉,动是不觉,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你一念不动,幻象就没有了,整个宇宙都没有了。一念觉之后,什么境界出现?大光明藏,就是净土里面讲的常寂光净土。这里头什么东西都没有,一片光明,跟诸位说,不是黑暗。
  现在科技也算是相当发达,美国人发射太空探险的无人太空船,无人驾驶的太空船,现在有一个这样的卫星飞向太空,距离地球四十亿公里。四十亿公里,地球上科学家依旧能够操纵这个卫星上的摄相机。他们把它的摄相机的镜头对准地球拍了张照片,拍成功了,传回来。地球很小,一颗蓝色的星,很小很小,因为周边都没有蓝色的,只有那一颗蓝色的星,四十亿公里之外看地球,你看那么渺小。我们人生活在地球上像什么?像微生物一样,还不好好的过日子,还天天打架,成什么话?很值得我们去玩味。所以这张照片我把它拷贝放大,将来我们挂一张,让大家常常看看,提醒我们。地球在太空无依无靠,像我们看月亮一样,它在空中旋转,在运动,它要不动,不动它就没有了。所以就我们今天讲靠动力,波动现象。底下一个问题,菩提体没有去来,没有远近,就是没有时间跟空间,所以它也没有可离,也没有可到。佛如是,我们都如是;佛明白,我们糊涂!
  下面又说「如来智身无表里,体遍周故」,智身就是菩提身。《华严经》上讲佛有十身,这是讲菩提身,智身。实际讲就是智觉,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所以它周遍法界。我们是迷失了自性,因为起了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产生了局限,这个局限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有局限,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局限就没有了,确确实实是周遍法界。法界没有大小,法界它不是对立的,它不是相对的。爱因斯坦发表的相对论解释宇宙,那是解释什么?解释我们六道里面的凡夫境界可以。宇宙真实相它不能解决,无法解决,因为宇宙真实相它并没有对立,它不是相对的。不是相对的,当然也没有法子说绝对的,绝对跟相对还是对立的。所以佛讲什么?他怎么说法?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不出来,你说就错了,你想也错了,不能说、不能想。他用现相,「毫刹相容」,毫是什么?毫毛。讲毫毛都是讲毛端,我们身上汗毛,汗毛的尖端,很小!刹是什么?刹是讲宇宙,通常我们讲刹土,佛刹,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跟毫毛端它能相容,毫毛端里面有一个完整的大千世界。在这个地方就不止大千世界,十方世界,十方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在哪里?在毛端。十方世界没有缩小,毫毛里面的十方世界没有放大,没有大小。
  这桩事情也是一九八二年,法国的物理学家他发现了,他这个实验是第一次发现。发现这个事实,爱因斯坦讲的光速不变的定律打破了,为什么?确实有超光速的现象存在,他们发现了全息理论。上次也跟诸位做了个简单的介绍,这个理论就是整个宇宙跟佛说的一样,就是这句话,法界,科学家称之为整个宇宙,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部分之间都有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任何一部分包括整体的信息。一毫端,一毛端这是部分,这里面有整体的信息,就是有整个法界的现象。这是佛法里面讲,「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你看佛在三千年前所说的,现在三千年后的科学家他能够发现,这是我们不能够不佩服他。他虽然发现,他得不到受用,这就佛法讲他是解悟,解悟沾点边,真正实际状况他不晓得。
  《华严经》上讲得太清楚了,《华严》说小,讲微尘,微尘是个不能再分的物质。现在的科学家讲最小的物质,基本粒子,夸克,认为这是没有法子再分,这最小的,基本的物质。所有的物质都是基本物质组合不同,组合不同它变成电子,电子再变成原子,原子再变成分子,这样形成元素,由元素再组成整个宇宙的物质现象。科学家发现,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里有整个宇宙的信息。我们科学现在发现的晶片,你们用电脑,你看很小,像指甲这么大的一个晶片,里面可以包容一部《大藏经》,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一部《大藏经》,可以装在一个指甲那么大的晶片里头,这是今天科学的成就。可是学习大乘的人看到,一点都不希奇,为什么?佛在经上说,比晶片更小,小到肉眼不能看见,显微镜也看不见,「极微之微」,是不是今天科学家讲的夸克,基本粒子?那里头包含整个宇宙,你这么大一块包含一套《大藏经》算什么!这是讲到什么?佛经里的高等科学。现在科学里面去发展,跟佛经里面讲的还差得远!
  更殊胜的,微尘里面的世界,微尘里面有大千世界,前面我们读过,佛说普贤菩萨能进入那个世界里面去。到那个世界去参观,到那个世界去拜佛,去供养佛,去听佛讲经说法,到微尘世界里头去,这是什么?这是佛家讲的诸法实相。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毫毛端跟法界(这个刹就是法界)相容,互相包容。科学家发现的全息信息,他还有个比喻,这个比喻他们用照相,是用两组激光照相机给人照了一张照片,照了一张人的照片。这个照片洗出来之后是一条一条的,看不见的,必须用一支激光去照它,这个人像就现出来,所以它要用特殊的设备你才能看出来。他说:奇怪的是什么?你把这张照片撕掉,撕成两半,再在激光照下每一张里头还是完整的人像,并没有撕掉,就变成两张,两张都是完整的,一丝毫损伤都没有。你把它撕成碎片,撕成一百张、两百张,随便拿一点点纸片你去看,里头还是一个完整的。这就说明,原来一大张是全体,部分里面有全体的信息,无论你把它撕成多小的碎片,你在激光里依旧是完整的。这不就是此地讲大小相容吗?这是科学家做出一个证明,这个照片叫全息照片。为什么会有这种境界?他们还不知道,现象他们看到了,发现了,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大乘经里面佛讲得清楚,自性里头没有大小,自性里头没有对立,自性是完整的,一粒微尘里头也是完整的。然后我们再想想,我们人的身体,身体是物质,我们把身体分析,分析到细胞,细胞可以分析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析成原子,原子再分成电子,分到最后是基本粒子,每个基本粒子里面都是完整的一个人的身相;不但是完整的人的身相,是完整宇宙的现象。宇宙在哪里?幻象!
  我们再看下面,这是李长者说的「心境无二相,无中边方所」。心是讲我们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妄心,不起心、不动念是真心。不管是真心、是妄心,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就用这种方式去考考阿难,心是什么样?心在哪里?阿难跟我们凡夫一样,把能够思惟想像的执著这就是我的心,这妄心!佛不给他说真妄,然后问他:心在哪里?他的确比我们聪明,他说了七处,都被佛否定掉,这是《楞严经》的发起。为什么他不能说?心是能现、能变,境是所现、是所变,心境是一体,心境是一相。所以在全息照片里面能看到,你把这张照片撕成一百张,撕成一千张,在激光下看的还是完整的照片。我们的自性是心,我们的菩提智觉是心;我们的身体是境,我们周边所有环境是境,一切人事物都是境,再缘山河大地,再缘整个虚空法界都是境。你要晓得,境不管大小,全是心现识变的。心周遍法界,境也周遍法界;心没有大小,境也没有大小;心没有先后,境也没有先后;心没有远近,境也没有远近。心境无二相,没有中边,哪个地方是中央、哪个地方是边际,没有!没有中边,没有方所。方所是什么?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没有,找不到。这个真正是高等科学、高等哲学,科学跟哲学融成一体。
  下面又说「又诸法无自性,一多恒圆满故」。一是圆满,多也圆满,一多不二,这在全息照片是非常好的例子,照的时候一张大照片是一,撕成碎片是多。一张照片你去看,里面一个完整的人像,撕成一百张,撕成两百张,每个撕破的碎片里头还是完整的,为什么?没自性。如果有自性,那就不可能有这个现象,没有自性。性是讲体性,一切法没有自体,怎么成就?佛讲因缘和合,许许多多条件凑起来形成的,所以它没有自性,它没有独立的。因此,一也是众缘和合,多也是众缘和合,所以一是圆满的,多也是圆满的,没有一样不圆满,圆满就自在。我们现在自在的意思没有了,处处都有障碍,不自在!原因要记住,佛是一语道破,总是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你的性德,你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不能现前,本有的德能不能现前,本有的相好也不能现前,这麻烦大了。
  如果我们对大乘教义稍稍有点通达明了,你的人生观会改变。也就是说在这一生当中你会找到一个正确的,这一生生活在这个世间,我的目标在哪里、我的方向在哪里,你会找到。你会跟诸佛菩萨一样,你会把所有一切都放下、都舍弃。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我要把自性找回来,回归自性。用回归自性你什么都得到,什么都圆满,你才真正得大圆满。你要不能回归自性,麻烦可大了,为什么?继续搞六道轮回。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六道是有为法,梦幻泡影。《证道歌》上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道十法界是个梦境,迷在里面永远出不来。这是诸佛如来常常感叹的,这些众生叫「可怜悯者」,这些众生迷而不觉。
  所以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我们用凡夫的眼光来看、来感触,那真正是无尽的慈悲。大乘教里面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展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帮助我们回头,帮助我们觉悟。所以世尊示现降生在王宫,舍弃王位,要把自己找回来。在中国,宗门常说的,禅宗里面常讲的,「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这就是自性,是真正的自己。什么时候你能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那个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是佛。所以佛告诉我们,我们本来是佛,现在又发心学佛,你说你会不会成佛?肯定成佛。要怎么样成佛?成佛要放下,你真能放得下,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佛是什么样子?佛是具足圆满的智慧德相。佛的世界、佛的形像,《华严经》里面所描绘的华藏世界就是,所描绘的毗卢遮那佛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那是自己,找不到一丝毫的缺陷。我们能接受,我们能信,为什么?佛说这是平等的,不是哪个人有、哪个人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0六卷)  2008/2/2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06》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佛在《涅盘经》里面,肯定了一阐提也有佛性,这是世尊过去讲小乘、讲大乘,都说一阐提没有善根,没有佛性,那是什么?方便说。涅盘会上讲真话,一阐提也有佛性。佛法是真正平等法。佛门里头有个公案,就是有个故事,「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生公是道生,他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四大弟子之一,讲什么法叫顽石点头?就是讲一阐提。道生法师他想来想去,一阐提应该有佛性,为什么?佛曾经说过,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无情是讲植物、矿物、山河大地)皆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佛性是法性里面的觉性,就是智慧,智慧、德能,法性具足佛性,佛性离不开法性,实在讲这是一桩事情。所以他就曾经说:一阐提有佛性。没有人相信,佛在经上没说过。人不相信,他聚集一大堆石头,对著石头讲话:一阐提也有佛性,你们信不信?石头就点头。
  到以后《涅盘经》到中国来,翻译出来之后,佛果然这样说,大家没有话讲了。那个时候《涅盘经》没到中国,《涅盘经》是唐朝时候翻译的。所以佛说过的,虽然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的法师有这么高的悟性,明白这个道理。一阐提是梵语,印度话,意思就是讲没有善根的人。没有善根的人,佛在以前方便说:没有佛性;到涅盘会上佛才肯定,没有善根的人也有佛性。他为什么没有善根?他迷得太深,迷得太重,他必须要长劫薰修去培养善根。用个最粗浅的话来说,就是帮助一切众生建立自信心。我们是不是一阐提?如果我们不承认、不相信自己有善根,那你就是一阐提。佛讲我们有佛性,我有善根,我马上就承认,这个难得,不容易!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没有学佛之前我上班工作,我有个同事跟我是好朋友,学了佛之后我到他家作客,他请我吃饭,我跟他讲些佛法,他的太太不敢承认,不敢进寺庙,不敢进大殿,为什么?我一身的罪业,不好意思进大殿。你说她有没有善根?有。她看到佛菩萨像,她感觉她自己有罪过,不好意思,这就是有善根,迷得太重,不敢见佛。以后常常接触多了,慢慢的她就明白了。首先要给她解释:佛不是神,佛是老师,等於说现在老师我们塑个像供在那里,挂个照片搁在那里,又不是真人,你有什么不好意思见面?能够见佛,低头一拜都种善根。所以说了这么多,都是讲不离菩提树而升忉利天。清凉大师在开示里头说得简单,前面讲得详细,所以后面不必再说,读到这个经文就可知了。
  第二句「帝释遥见佛来者」,佛上升忉利天。帝释天主,中国人叫他做玉皇大帝,佛法里面叫他做帝释天,或者称为忉利天主,他住在须弥山顶,遥见是远远的看到佛来了,长者说这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事,第二个是表法。「事者,为如来於无去来性,示去来之相,故言遥见」,这从事上讲。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到的,他没有讲佛,他讲如来,佛经上凡是称佛多半从相上讲的,称如来多半从性上讲的,差别在此地。你看十大愿王第一句「礼敬诸佛」,你就晓得从事相上讲的,第二句「称赞如来」,那就不一样。这就说明,礼敬是平等的,称赞就不一样,与性德相应的称赞,与性德不相应的不称赞。五十三参里面我们学到了,不批评、不称赞,因为他做的事情,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今天讲他是起反的效果。譬如他讲贪瞋痴,他表现的是贪瞋痴,贪瞋痴自性里头没有。我们见到,用什么态度?不批评、不赞叹,我们对他礼敬。礼敬是应该的,差别在此地。
  特别是在今天,我们要很认真努力去学习,为什么?这个世间批评人的人太多,就是讲不能容人,见不得人做一点坏事。你要晓得,今天的人干种种贪瞋痴慢,是正常的,为什么是正常的?他就受的这个教育,他学会了。谁教他?现在的小孩,从小父母教他,老师教他,教他贪瞋痴慢,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本因素。社会的教育、电视、网路,所有一切文艺的教育,你说哪个不是教竞争。竞争是什么?损人利己。所以现在综合西方的教育,包括学校都是自私自利,本位主义,只有我自己,没有别人。连父母都不关心,跟兄弟没有情义,只有利害,除了利害之外什么都没有。有利的是朋友,明天没有利的时候就不认识,现在是这么一个社会,你要了解。
  传统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已经疏忽、失掉了将近一个世纪。外国教育也是如此,不再相信宗教,从前外国社会是宗教教育维系著安定。现在相信科学,不再相信上帝,甚至於宣布上帝已经死亡。我在美国住的时间很长,几乎天天看到教堂插牌子要卖,卖教堂。问问他为什么卖教堂?已经没有人上教堂。所以东方,中国的、日本的、韩国的、越南的、南洋,这些法师到美国都喜欢买教堂,方便,买来之后把它改装,还是宗教用途,你要新建申请还比较麻烦,买教堂最方便。这是说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没有了,他怎么会不做坏事?要是再不会做坏事,那肯定是圣人再来的,佛菩萨再来的,那不是凡人。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时代,你就会原谅他,在圣贤教育里面不讲原谅,要怜悯他。要帮助他,怎样使他回头,怎样帮助他受教育,怎么可以去责怪他?
  怎么帮助法?世出世间圣贤都是从自己做起。在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说不要讲话、不要批评,自己做个好样子给他看。他自私,我们表现大公无私;他贪财,我们表现舍财;他贪名,我们表现舍弃名闻利养,要做出样子给他看。他不孝顺父母,我们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他不尊重尊长,我们要做出尊敬长辈的样子。你看他的毛病是什么,我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力行,让他去感悟,这才叫大慈大悲。不能批评,批评他不会接受,不但不接受,他跟你结了怨,中国古人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佛菩萨在这个世间,大乘经教里面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怎么可以跟一切众生结冤仇?他毁谤我,他侮辱我,甚至陷害我,我都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不要放在心上。
  遇到这种情形,我们自己要深深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所以我们不但没有怨恨,不但没有责备、没有报复,反而生感恩的心,他提醒我。我如果有这些毛病,我改过,我感谢他提醒我,我没有这些毛病,他对我无故加予这些责难,那是替我消业障。我这一生没有这些业障,前世有,再前世有,生生世世不知道造了多少业。别人种种不善的言行对待我,都是帮助我消业障,帮助我提升境界,所以应该用感恩的心来对待。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间,我们这一生才回得了头。小小的逆境都不能忍,我们在佛法就寸步难行,你没有法子提升。学再多的经教变成什么?佛学家,佛学家就是从前修无师所说的「能说不能行」,他很会说,他一样都做不到,「不是真智慧」。
  真智慧不一定要说,重要的是能行,你真正能做到,你能够把六度做到、把十善做到、把三皈五戒做到,你这一生决定不堕三恶道。能说十二部经,连十善、三皈、五戒做不到,他还是要搞轮回,李老师以前常常警惕我们,该怎么生死还怎么生死。这个话说得好听,实际里头内容,该堕三途的还得堕三途。能说不能行没有用,最重要是能行,所以最低的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能做到,就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十善业道做不到,经上这种称呼没有我的分,不是称我的;我要做到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我也在其中。十善是标准,最低的标准,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发表于 2014-7-18 19: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7-17 11:08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0六卷)  2008/2/2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06》

摘自《净空 ...

这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2: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四五一卷)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五一卷)  2005/10/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51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最后这一大段「佛境界甚深」,文殊菩萨偈颂第八首看起。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
  【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净。开示诸群生。】
  这首偈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义理、境界可以说是深广无际。我们在没有讲解这首偈之前,要回忆上面的一首偈,上面一首偈我们也用了不少的时间。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引用「贤首品」里面的几句话,很重要,我们在这里一定要把它补出来。上次时间不够,所以没有说。
  「贤首品亦云,能令三界所有声,闻者皆是如来音。故上疏云,随性随相,皆悉了知。了相差别,随宜之用,了性体融,一摄一切」。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我们真正学佛不能不知道。方东美先生他老人家常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实在讲就是要入佛境界。入不了佛境界,你说一道甚深、佛境界甚深,这有名无实,你自己不能融入境界里面,那就得不到享受。所以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段开示。
  「贤首品」讲得好,后面我们还会念到。「能令三界所有声闻者」,这个地方的「声闻」不是声闻、缘觉的声闻;声闻、缘觉的声闻是阿罗汉,这里不是这个意思。「所有声,闻者」,前面我们说了,一切动物(说动物范围大,比人广大得多)所发出的音声。像以人做比喻,言语的音声,粗暴的音声,柔和的音声,欢喜的音声,悲哀的音声,这就很多很多了。大自然里面的音声也很多,像风吹树的音声,树木花草撞击的音声,大自然里面像海浪的音声,乃至於地震的音声,所有一切音声,这句话就全都包括了,而且范围太广了。「三界」前面跟诸位说了,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这是佛的区分;如果就六道来讲,欲界、色界、无色界,统统包括,所有声闻者。
  那是什么音?「皆是如来音」。我们看到如来两个字就想到佛,这没有想错,但是意思有偏差。此地如来是说什么?说自性。大家念过《金刚经》你就明白了,你看《金刚经》里面有时候讲佛,有时候讲如来,这是不是有冲突?中国的文章讲求不雷同,如来跟佛一样,那就毫无意义,为什么换个名词!换个名词,意义不相同。说佛是从形相上讲的,释迦牟尼佛他确实有这个形相;说如来就不是从形相,是从性上说的,说佛性、法性,我们讲自性。所以,说如来就是自性,那你就好懂。「皆是如来音」,皆是自性音,你看这好懂多了,没有离开自性!所有一切音声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音声如是,色相也如是。
  佛将境界里面,总的用六条就全把它包括,色是色相,音是音声,香、味、触、法;佛把物质的环境分为六大类,色、声、香、味、触、法。色皆是如来色,音皆是如来音,香皆是如来香,味皆是如来味,触、法亦复如是。这个话是真话,这个话讲透彻了!哪一法不是自性?所以宗门大彻大悟之后他知道,一切法里头随拈一法无非自性,这明心见性。正是所谓,没有见性的时候到处寻师访友,希望得到开示,能够契入;悟入之后,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眼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是!六尘境界是如来色声香味。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我们自己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是不是眼皆是如来眼,耳皆是如来耳,鼻皆是如来鼻?没错,确实是如此。这样就像后面所说的「了性体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我们在前面举出金器跟大家做比喻,古大德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随拈一物无不是金。我们今天讲法性,讲自性,随拈一法都是自性。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包括虚空,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你见到自性就是见到自己,禅宗里头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面目就是讲宇宙人生,能生、能现、能变的,那就是本来的。能生、能现是自性,就是此地讲的如来,能变是识,心能现,识能变,都是如来。真如本性在没有起心动念的时候,叫自性,它有没有相?有,它能现,能生能现!能现的相叫法相,在佛法里面也称之为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身当然也是法身之一,整个宇宙是自己的一个法身,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个法身,共同一法身。
  前面在「一道甚深」里面我们读过,「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然后你才真正觉悟,明白了,我们跟一切人什么关系?我们跟一切众生什么关系?我们跟山河大地是什么关系?我们跟无量无边无尽的法界是什么关系?一体!一体里面,还有分别执著吗?没有!不但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都没有,这叫如来境界,这就是此地讲的「佛境界甚深」。
  我们今天迷失了!就好像我们这个身体,我常常用身体来做比喻,教人观察。我们身体的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忘掉整个身体是自己,忘掉了。它怎么样?它迷惑了,它独立了,它认为那个就是自己,附近这些细胞、器官都不是自己,迷失了。迷是真的迷了,失有没有失掉?没有失掉,它还是这个身体里头的一分子,只是它自己不知道,它迷了;迷了就生起妄想分别执著,那就错了,不知道宇宙是一体。诸位要晓得,一体才是真正的和谐,如果有对立,哪来的和谐?我跟你对立,我跟他对立,我喜欢他,我讨厌那个,哪来的和谐?首先把自己的性相和谐破坏了,然后再扰乱别人,扰乱别人实在讲还是扰乱自己。这些道理要懂,事实要细心去观察。
  什么时候你观察真的见到了,原来天地万物跟自己是一体,这是古人学说里头讲的「天人合一」,这个话是真的。是真的也是废话,怎么是废话?天人本来就合一,只是你自己不知道。《华严经》上说得好,「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道家也说得好,「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老庄跟佛陀没有见过面,那个时代佛教没传到中国来,大概是一千年之后,佛教才传到中国。你看他们的见解,他们所说的,居然完全相同,不是相似。「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那怎么不是如来?皆是如来。
  前面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疏就是注解)说了,「随性随相,皆悉了知」,这是我们前面读过的。「了相差别,随宜之用」,相千差万别,从我们这个身体,从小看大容易体会。从一个身体,眼、耳、鼻、舌、身是相,有差别,眼不是耳,耳不是鼻,这是差别,不一样,了相差别。我们要懂得「随宜之用」,随是随顺,宜是最恰当的。眼的用,见!你随著这个器官去见,随著这个器官去听,你可不要故意去改变它。眼我要想办法叫它听,耳我要想办法叫它看,那你就不是随宜了。你要加以破坏,破坏见识,眼我不让它看,让它听。
  现在一般整容,就是不懂得随宜之用,要用人工的方法把它改变。科学方法现在是可以把你改变,可是改变之后,那个用就不正常了。我看到有美容的,在我们澳洲做义工。二十多年之前,她到美容院去美容,现在在我们山上住的,有时候痛苦不堪。这个果报自作自受,你能怪谁?爱美,能够美几年?顶多五年十年,你要痛苦一辈子,这个帐要算算,真正是得不偿失。所以,聪明人随宜,随宜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普贤菩萨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天下就太平。
  恒顺,有的时候众生无知,他想法错了,说法错了,做法错了,我们随顺他就都要遭难,这怎么办?圣人想到了,看到了,教!教学为先。教你什么?教你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像我们教一个人,教你眼只会看,不会听;耳只会听,不会看,这是事实真相。然后你就会随顺它,你就不要去破坏它,不必去改造它;你一破坏一改造,麻烦就来了。破坏自然生态的环境,你就有灾难了。
  好像是二千年,我陪同新加坡九大宗教,我们组织了一个宗教访问团,访问中国宗教。我们国家宗教局接待,安排我们去游长江三峡,那时候大坝正在做,还没有做成。我跟叶局长讲,抗战期间我走过这条路,记忆还很深。他说好!法师,那你再去看看。我说好,他替我安排的行程。长江在过去没有破坏之前,两岸树木很多,原始森林。古人诗句里头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种景色多美!二千年我去看的时候,两岸树木全没有了,猿猴也没有了。当地的人告诉我,树木都被砍伐掉了,所以野生动物不能生存,有的被猎杀,有的逃走了。破坏了自然环境,雨水大的时候,长江涨水的时候,两岸堤防就崩溃,土石(所以叫土石流)就流失,造成水灾。我们破坏自然环境,那你就要受洪水的灾难。你看你砍伐树木得多大利益?一个大水,多少人死亡?多少生命、财产被水冲毁?你再算算这个帐,不值得!
  自然生态环境跟我们人身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道理,怎么可以破坏?有人说父母生我这个相不好看,我要去美容。你想自己生得好看一点,像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相书里面讲的贵相,你很羡慕。不但你羡慕,我们在《楞严经》上读到的,阿难尊者为什么出家?就是羡慕释迦牟尼佛的相太好了。可是阿难聪明,说这个相绝对不是父母所生的,为什么变这么好?他修行得到的,所以他出家修行。诸位读《楞严经》你就晓得了,这个聪明。你看算命看相的常讲,相随心转,我们要好相,没有别的,先修好心,心好相就变好;心是能变,相是所变。我们要身体好,也得要心好,心好就变好的身体,就这么个道理!哪里需要去美容?美容是破坏!我们修心才真正叫建设。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我们居住环境才美好,真的是像古人常讲的,风调雨顺,一切灾难都没有。这也是风水家常讲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是个有福报的人,这个地方山河大地也都有福,风水绝佳,它随人心变。佛讲得透彻,讲的是真话,「一切法从心想生」,从念头里头变,不是用什么科学技术,用这个东西来变,那决定是有副作用的;从内心里面变,那是自然的,决定没有副作用。所以我在讲席里头常讲,极乐世界是善心变的,华藏世界是善心变的,那个地方的居民,一切众生,纯净纯善。纯净纯善是怎么来的?自性纯净纯善,我们是一样的,为什么他能得纯净纯善之用,而我们得不到?这个道理要明了。
  性德还得有修德,我们缺少的是修德。华藏、极乐有好的老师在教,华藏世界,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都是古佛再来的;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在教,有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这里教导。所以所有的居民,所有众生,无不是纯净纯善。他那个世界是法性土,那个世界的人身是法性身;法性身没有生老病死,法性土没有成住坏空。极乐世界是教出来的,诸佛菩萨教出来的,我们只要好好的学,我们的境界也就变成了极乐世界。但是我们这个环境里面许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他们还造作恶业。这个恶业对我有没有干扰?当然有!我们的功夫愈深,干扰的力量愈淡薄;我们如果没有功夫,就全被它干扰。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天天要提升自己的境界,然后你才有现在人讲的免疫力,不受干扰。
  这几天,有同学剪了几张报纸给我看,他知道我不看报的。什么消息?在世界许多地方爆发的禽流感,就是鸟类,禽是鸟类,鸟类的流行感冒,会传染到人身,非常严重。世界卫生组织、科学家都提出来警告,这个病毒现在还没有药能够治疗。所以也有同学问我,我们怎样预防?我们有预防的方法,你信不信?你首先要懂这个道理。佛在经典里面一再的告诉我们,人与人,人与一切众生,四种缘相处,这四种缘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世出世间法总离不了因果的定律,这是佛把话讲清楚了,你要懂得这个道理。
  我常常也说清净心不受外面病毒感染,清净心、慈悲心能够解毒。你要肯相信,你今天起认真努力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我们提出的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要能用这种心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这些病毒你就不会感染。你跟这些病毒人在一起,也不会感染,为什么?免疫的力量太强。又何况大慈大悲能化解病毒,为什么?病毒也是如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迷了的时候,皆是如来病,皆是如来毒;觉悟之后,皆是如来的妙用,病毒就化解了。没有一法离开自性,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离开自性也没有病毒可得。病毒是怎么来的?唯识所变,是那个不善的念头、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为所变的。这是真理,可惜现在人不相信,现在人相信科学。科学现在还很有限,科学发展到极处,跟佛所说的决定是完全相同。科学没有发展到极高峰的时候,人类不相信佛所讲的,那还得要受苦,还得要受难,这个不能不知道。
  灾难摆在面前,最重要的我们要不惊不怖,不要惊慌,不要恐怖,平常心对待。你保持住镇定,清净心生智慧,智慧才能解决问题。一慌一乱,病毒没有要你的命,你被它吓死了!这是以前有很多得癌症的人来问我,我说癌症不可怕,癌症很平常,是可以治得好的,并不难治。许多得癌症死的,是被癌症吓死的。你们想想我的话有没有道理?瘟疫自古以来常常有,总是业感,恶业招感,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没事。
  法国十六世纪的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他本身是个医生。正好在他那个时候,欧洲地区产生严重的瘟疫,他到处救人,跟这些病人在一起。以后他太太在家里也得了这个病,他回来的时候,来不及了,他太太在这瘟疫当中死了。他自己慈悲心救世救人,他免於这些灾难。这正是应到因果里面所讲的,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
  遇到这些灾害,我们要提醒自己要加强自己的善念、善思惟、善心,才能够平平安安度过这个灾难。药物需不需要?也需要,药物是助缘,从心理上改变,那是真因;有真因,有好的助缘,你就更安全。药物我觉得还是请教中医比较妥当,千万不要瞧不起,好像中医没有科学根据,很难相信,现在就是迷信科学。但是欧洲人比我们聪明,欧洲人虽然发明科学,相信科学,欧洲人重视经验,这是科学所做不到的。中国的中医至少有五千年的经验,不能轻视!我常讲,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你怎么可以疏忽?
  我们老祖宗代代相传的,处治瘟疫的处方很多,有预防的,有治疗的。在前几年,SARS是个瘟疫,西医真的是束手无策,没法子救治;中医有方法,而且很简单。我听说在北京,有个人中了SARS病毒,医院里面已经放弃治疗,宣布大概他还可以能活三天,没法子医治了。我们这个协会那时候的会长凌孜,她跟这个人是朋友,认识。看到这个样子,她就向医院院长请求,能不能让中医试一试?院长也同意了,反正他活不了,就让中医试试看。她去找一个中医大夫,给他开了草药,一服药人民币六块钱,抓了三服药,十八块钱。吃了三天,他就出院,什么事都没有了。这是事实!可是有些人还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了。真的,那个愚痴,到死都不相信,你说有什么法子!
  这是什么原因?中国人丧失民族的自信心,这是总的业因,今天要受这么多苦难。不知道自己祖宗留下的东西有好处,不知道,不认识,连中国的月亮都没有外国的月亮圆,你说糟不糟?外国有识之士对中国文化非常尊重,非常肯定,我们中国人反而不认识。等到什么时候外国人肯定中国文化,我们再跟外国人学习。
  前天还有个朋友问我,我是不看新闻,不知道,他们说韩国有个剧,我也没看过,我从来不看电视的,说是在中国很轰动,看的人很多。这个连续剧演的都是中国从前传统的这些历史文化,大陆上称它为韩流。为什么这么多人爱好,把中国连续剧都压下去?这是个讯号,我听了很欢喜,证实英国汤恩比在七十年代所说的话,「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它演的东西,内容可能都是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东西一展现,在全世界人都爱好,汤恩比说的话没错。它确实给人带来伦理道德,教人应该要怎样做人,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中国人五千年,祖宗传的就这十二个字。
  五伦八德,教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个世界哪有不和睦的道理!这五伦。八德是两个讲法,一个说法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另外一个说法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两个说法我们把它合起来,除掉重复的,是十二个字。我刚才念的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在中国教了五千年!哪个人不喜欢?今天我们在全世界跟外国人讲,外国人听了也动心,也喜欢。我在外国常常跟外国人讲,人家都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所以他们都怕,怕中国强盛起来,我说你们错了,完全错了。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中国伦理道德的世纪,为什么?只有中国的东西才能够化解一切冲突,带来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的?不是中国武力,中国武力要跟美国比,至少相差五十年。
  中国人接受传统的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这是和平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决定没有侵犯别人的意念。你怕它干什么?「中国威胁论」,那是不了解中国,被中国传统文化吓到。中国有什么威胁?五千年历史,这是真的,从来没有中国人侵犯别人的土地,扩张自己的领土,没有。元朝,世界上称为黄祸,那不是中国人,那是蒙古人,我们中国也被他占据了。蒙古人,你要清楚,不是中国人。
  明朝初年,中国国力强大,郑和下西洋七次,带著庞大的舰队,今年正好是六百年。郑和没有在别人领土上建立殖民地,没有夺取他们的资源,公平贸易。贸易,我们是大国,总是接受别人进贡的东西少,我们回报的多。所以他所经过的地区,一直到今天人民还怀念他,你看给他建庙,给他建祠堂、纪念堂。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温和?教出来的!就是伦理道德,五伦八德,以这个为主轴的教育。家庭教育教这个,学校教育也是教这个,社会教育乃至於宗教教育,还是教这个。
  哪一个宗教里面不讲伦理?哪一个宗教里头不讲道德?不讲伦理,不讲道德,那是邪教,就不是正教。你看看佛教,佛教导我们,第一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从这里学起,然后是「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净业三福是佛教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最高的修学指导原则。它总共只有三条十一句,一句四个字,这么样简单,这么清楚。汤恩比有见识,他看到了,只有这个东西能带给世界永远的安定和平。从哪里做起?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从我们的家庭做起,家和万事兴,这个不能不知道。所以后面这几句的意思很深,在现前社会上非常适用。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坐。接著我们看第八首偈:
  【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净。开示诸群生。】
  这首偈「答知」,清凉大师在《疏》里头注得很好,这首偈注得也很长。「八答知即心体」,心之体,在佛法里面也称之为根本智。根本智很难懂得、很难体会,所以清凉大师在此地用的,「知」就是心之体;心就是自性,体是哲学里头所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从哪里来的?是从这个地方所生的,在佛法里面讲所现,它不讲生,讲现,现比生的意思还好。譬如我们电视萤幕,电视萤幕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这我们大家都很清楚。画面现出来,萤光幕是能现,画面是所现,如果说生起也行,萤幕是能生,画面是所生。我们先把这个意思搞清楚,这个现象搞清楚。
  能生跟所生,能现跟所现,你说是一还是二?没有萤幕,影像决定不能现前;影像必须依靠萤幕,它才能现前。萤幕跟影像互为因缘,不能离开,体不离开现相,现相不离开萤幕,萤幕跟现相是一体。一体它又不是一回事情,为什么?萤幕本身不能够现相,这就是比喻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到好处,只能比喻个彷佛,从彷佛里头我们要能体会到真相,比喻可以引导我们契入事实真相。
  我们的心就像萤幕一样,有没有东西?没有东西。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很清楚,「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是说什么?就像说我们的心体,就是萤幕,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埃是什么?染净,染净是讲的画面。这个画面有极乐世界的画面,有阿鼻地狱的画面,有饿鬼、畜生的画面,这个画面就不好,好像染污了。其实有没有染污?萤光幕上没有染污,何处惹尘埃。为什么?它本来无一物。这些境界有没有?有,不能说它没有;虽有,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法给你讲到真实相,空有是一不是二,有即是空,空即是有。空,萤幕是空,它能现相就有;虽有,它确确实实没有沾染到萤幕,萤幕还是空的。那个现相,相是幻相,不是真的,它要是真的,一定就被染污。好像我们照相机,照了之后画面就真的现出来,它就不能改变,那是真的。但事实上,我们心现的相全是幻相,跟萤光幕上的相一样,所以佛常常用比喻讲,「梦幻泡影」。
  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你说梦里头是有还是无?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有,「觉后空空无大千」,你睡醒过来之后,梦中境界完全没有了;可是醒过来,梦中境界还记得很清楚,梦幻泡影。佛告诉我们,不但十法界,六道轮回是梦境,幻有而不是真有。我们的清净心里面永远是清净的,决定不可能有丝毫染污。真性要被染污,还能叫真性吗?这是事实真相,诸佛如来的心性一尘不染,我们每个人心性也是一尘不染。佛从这个地方观察,肯定一切众生皆是如来,「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还是佛。我们现在好像被染污了,那是什么?那是你迷,自己以为被染污。是不是真的被染污?没有,真的没有,但是自以为染污,你就有个染污的幻相。这个幻相是什么?这个幻相就是六道轮回的根源。
  六道轮回从哪里来?就是从这幻相变现出来的。可是你要知道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知道是假的,天堂你就不会感觉得乐受,地狱你也不感觉得它有苦。心离开了二头,这个二头就是对立!善跟恶对立,苦跟乐对立,这叫二边;放下二边,你的感受是真实的,叫正受,正受里面没有苦乐。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六道里头教化众生,他有没有苦乐忧喜舍的受?没有,他的受是平等的,平等的叫正受。正受也叫做禅定,梵语称为三昧。
  正受的样子是什么?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这是真知,这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是起心动念以后的事情。没有!诸位想想,眼见色,耳闻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什么境界?这就是诸佛甚深境界。起心动念就是小波浪,分别是中浪,执著是大浪。总而言之,波动也好,小浪也好,中浪也好,大浪也好,都是水,没有离开水,水就是心体。大家细细从这个比喻里去思惟、去体会,所谓用功就是用这个方法。
  你思惟、体会能不能得到真相?不能得到。这首偈就告诉我们,『非识所能识』,我们把清凉大师的《钞》念一遍,他讲得好。《钞》云,「知即心体者,此句标示,上智即对所证之法,明能证之智」。这个「上」是前面所讲的,前面一首偈讲「佛智皆随了」,前面这一句,就是上首偈子讲的智。你看「佛智皆随了」,随是随顺、随缘,了是明了。「智」是明了,就是「对所证之法」,说明「能证之智」。「今」,现在,今就是这首偈里面所讲的,「直语灵知真心」,直截了当告诉你,真心灵知,「异乎木石者」,草木、石头它不灵,它不知,跟那个不一样。真心虽然不起心,不动念;草木也不起心,石头也不起心也不动念,但是它不知。真性不起心、不动念,它什么都知道。像一面镜子一样,镜子没有起心、没有动念,它里头什么东西都照得清清楚楚,所以叫照见。照见就是从镜子这个比喻里面立的这么一个名词,你看《般若心经》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见,这是上上乘的功夫。
  宗门里面的功夫分三个阶段,初学叫观照。我们一般人只知道观,不懂得照,照是智慧。我们观察用什么东西?用意识。意识里头就有感情,我们用这种心,用意识心对一切万物,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用识,里头没有照,照是智慧。没有照,没有照生情,所以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生什么?生七情五欲,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实在「欲」就是五欲,我们今天讲欲望,生这个东西。根尘相接触生这个东西,叫烦恼!引起了贪瞋痴慢,不生智慧,只生烦恼。
  学佛的人他不生烦恼,生智慧,观照,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观照。照什么?他知道根尘识无非是性相、理事、因果交织成一个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不生烦恼。顺境、善缘不生贪恋,可以享受,不生贪恋,为什么?知道就像萤幕上的画面,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可以享受,不能得到,不能占有,这就是观照,他知道事实真相。初步功夫,观照!观照功夫深了,确实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了,叫做照住。照住就是得禅定,决定不受外面环境影响,善境如如不动,逆境也如如不动。像这些瘟疫、禽流感,如如不动,照住。再提升就是照见,照见就是对於这个事实真相彻底明白,智慧现前。所以上乘功夫是照见,这是宗门的。教下,甚至於我们净土,都不例外,只是说的名相不相同。
  譬如我们净宗法门,净宗法门最浅的功夫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实质上就是禅宗里面的观照。你没有观照,你功夫怎么能成片?功夫成片,智慧起来,起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会跟人计较,不会再执著。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所以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净宗殊胜就殊胜在这个地方,因为学其他的法门、其他的宗派,功夫做到观照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但是净宗就是这样的功夫,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超越轮回,不但超越六道还超越十法界。不但是祖师大德赞叹这个法门殊胜,诸佛如来都赞叹,你们在《弥陀经》上看到,六方佛赞叹,在《无量寿经》上看到,十方佛赞叹,无比的殊胜!我们不能不知道。
  功夫成片是功夫最低级的,在净宗,成就不可思议,在其他宗派,不行。死了之后,当然不会堕三恶道,这是肯定的,人天福报,人天一享福,把修行就忘掉了。这世间大富大贵之人,都是前生修得很好,积功累德,断恶修善,这一生得的果报是大富大贵。贵是在社会上有地位,国王、大臣,富是拥有财富,亿万财产,这一享福就不晓得再继续修行,不知道。福享尽了,过去生中还有不善的业,那个业报现前就把你拉下去了。这个事情很可怕,这样的机会是太多太多了,我们如果不知道警惕,总免不了要往下坠落。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2: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五一卷)  2005/10/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51》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你明白这个道理,人生在世,吃苦头好,常常有警觉心;享福很可怕,一享福,迷在里头拔不出来。因此,佛才教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要严守戒律,要不怕苦难。你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日中一食,三衣一钵,树下一宿,那就是教我们要学吃苦。吃苦,常常提醒自己,不造罪业,不堕落,你来生后世只有往上超生,不会往下坠落,怕一享福就下去了,很深的道理。这是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现身说法教我们,我们怎么可以贪图享受?名闻利养决定沾不得,那不是好事情,这个不能不知道的。佛教给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我们如果不遵守,不听话,就不是佛的学生。怕苦怎么行?怎么能成就?不持戒,怎么能入门?持戒就是守规矩,不能不守规矩!希望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重视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
  这个地方讲的知,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不是学来的,不是修来的,本来有的。本来有的,现在为什么没有了?佛在「出现品」里面跟我们讲,「一切众生」,这个一切正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里面的众生,包括十法界,一个都不漏;「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他不是佛,他是如来,大家自性平等的。我们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智慧,本来有的德能,万德万能,本来有的,相好就是福报,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本来有的!佛接著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本来有的,不能现前,什么原因?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所以本来有的智慧德能完全不见了。迷失,不是真的失掉,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那么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恢复。不是新得来的,不是,恢复了,就这么桩事情!
  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里头教化众生,教什么?就是这个,就这一桩事情。佛教学有没有功劳?没有。怎么没有?如果你没有,佛真的帮助你得到,那佛对你有恩德;你所得到的是你自己本来有的,不是佛菩萨给你的。所以佛菩萨不居功,我没有给你。「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统统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没有一样是自己没有而新得来的,没有,一样都没有。佛给我们讲,完全真实话。我们现在想恢复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用什么方法?佛讲得很清楚,就是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我们真正用功,就是在生活里面、在工作里头、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学什么?学不执著,学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决定做不到,这真的。我们现在就在这两样里头下功夫。
  不分别、不执著,不是不清楚,样样清楚,样样明了,不明了你就是糊涂!佛菩萨哪有糊涂的?清清楚楚,不执著而已。所以说「用心如镜」,修行人用心就像镜子一样,照到外面清清楚楚。镜子没有分别,镜子没有执著,所以跟一切万事万物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为什么能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才平等;有分别、有执著,不平等!
  我们今天讲和谐社会,讲要求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从哪做起?从本身做起。你看看中国古圣先贤、老祖宗教得好!反求诸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哪里?从自己做起,所以「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儒家讲的。上从天子(皇上),下从贩夫走卒(平民),都要从修身做起。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平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世界和平,从自己本身做起。所以本身不和,本身不和是什么?你有分别执著,你本身就不和。你会常常起烦恼,你有忧虑,你有恐怖,你本身不和,你怎么能叫家和?本身和了,你才能够帮助一家人和;一家和,你才能帮助一国和;一国和,你才能帮助全世界和。
  现在世界混乱,有史以来没有见到过现在这个混乱局面。志士仁人不少,我参加五次联合国的世界和平会议,也认识了很多人,真的有很多善心人士。为什么冲突不能化解,频率不断在上升,冲突愈来愈严重,伤害也愈来愈扩大?联合国做了三十五年,为什么没有效果?就是没有从修身做起,就是自己没有把分别执著放下,所以这个工作做不出效果来。中国几千年为什么做的有那么一些绩效?就是中国人懂得从修身做起。
  修身还是要放下分别执著,你看《大学》是中国学术修学的指导原则,总的纲领,总的方向,总的目标。它提出来的,简单,「明明德,亲民,止於至善」,总的方向目标指出来了。从哪里下手?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是什么?得什么东西?得明德,这是自己的,得止於至善,得这个东西。它有个次第,次第很重要,「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就是自然的规则。所以,这个次第是自然的规则,决定不能够转变,不能够颠倒。像盖楼房一样,一定是一层一层往上盖,不可能从上面盖到下面,一定从底下盖上去。
  头一个叫你知止,知止就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分别,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执著,清净心就现前。知止而后有定,你心就定;定了之后,清净心现前,就有静;静而后能安,心安,身安,身心安稳;身心安稳之后,智慧现前,虑是智慧,智慧现前,智慧就是这里讲的能证的智。你看看前面从知止都是在做功夫,把障碍去掉。现代的人不知止,不知足;不知止,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像在大海里头行船,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他到哪里去?那就非常危险。所以我们一生要有方向,要有目标。我们学佛的人,特别是学净业的人,方向目标非常准确,我们没有别的希求,只有希求极乐世界,一心向往亲近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真有!不是假的。
  蕅益大师取个外号,叫西有道人,你们看很多著作他就是用这个落款的。这就是给我们示现,肯定西方真有,叫西有道人,阿弥陀佛真有,一定要亲近他。依照净宗的一些经论,我们现在这些经论很简单,很明确。用什么来修身?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是修身,身修而后家齐,这五个科目修身。理论,依靠这是靠经典,我们只靠现在净土的五经一论。我们把五经一论印成一册,方便,一本书,我们所修学的依据全在里面,一本书。一生不改变,认真努力修学,决定得生净土,一丝毫疑惑都没有。这个方法简单、容易,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能修行,不妨碍你的工作,快速、稳当,成功高!
  生到西方凡圣同居土就等於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一生一切生,这是其他法门里头所没有的,无比的殊胜。所以不可以贪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太苦了,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现在讲移民,从前讲往生,现在我叫移民。我们就是一个目标,移民到极乐世界。可是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有很深的缘,我们到极乐世界之后,到那边去成就道德、成就学问、成就能力、成就智慧,再回来帮助这个世界苦难众生。所以,到极乐世界不是享福,不是逃避。我们现在想帮助这个世界,我们的智慧能力不足。到极乐世界去求学,成功之后,要在遍法界虚空界里面普度有缘人。为什么要加个有缘人?有缘是能够接受的,这就有缘。我有能力、有方法,但是他不相信,他不听我的,你帮不上忙!
  所以佛度有缘人,有缘是能信、能解、能行,谚语所谓肯受教!好学,肯受教,这就很好教。老师一定先教他,决定不会把他放弃,他一生决定有成就,道理就在此地。决不是佛菩萨有偏心,你说佛菩萨有偏心,那你就有罪过,你误解了,决定没有偏心。至於教诲哪个优先,哪个其次,完全看他受教,他肯不肯接受。佛教众生是这么个态度,世间老师教学生也是这个态度。看到这个人很想教他,不肯接受,这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就是佛门里面所谓的佛不度无缘之人,道理在此地。所以这说明能证之智。
  现在讲的是真心理体。真心理体灵明寂静,佛经里常用这四个字形容真心。真心寂静,寂静就是定,灵明就是慧,所以佛家常讲定慧。有很多人对定慧的含义不容易理解,所以用灵明寂静这就好懂,这就清楚一点。它是一不是二,灵明一定有寂静,寂静一定灵明。说灵明是体,寂静是用,讲得通;说寂静是体,灵明是用,也讲得通,互为体用。二而不二,所以它虽然没有起心动念,它跟末识真的不一样,末识是物、是事、是相。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不离性识。那我们要问,既然不离性识,它还有性识的作用吗?答案是有,现在江本胜博士的实验就证明了。证明什么?水是矿物,证明它会看,它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就证明这个三点。
  我跟江本博士见过几次面,我告诉他,我说:我最初看到你的实验,我很欣赏,很欢喜。为什么?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你用科学的方法把它证明出来,他感到很惊讶。我说:你今天做出来只是用水,除了水之外,所有一切矿物统统都有这个现象,你再进一步去实验。石块泥土,花草树木,你去实验,统统都有。你的实验才实验一个色相,除了色相之外,还有三种,佛经里面讲的,色、声、香、味。色你是看到了,音声你没有听到,香你没有闻到,味你没有尝到,还有色、声、香、味,妙不可言!
  佛法比科学高超得太多了,很可惜科学家没有学佛。你看江本博士,在没有遇到我之前,他所实验东西里面决定不谈宗教。为什么?社会大众认为宗教是迷信,他是纯粹搞科学,绝不搞宗教。见到我之后,行,他采取了,他把宗教的经典拿来做实验。一杯水放在《金刚经》的上面,下面是一本《金刚经》,水放在《金刚经》上面,过一、二个小时,把这个水在显微镜里面看,它呈现的图案很美。放在《圣经》上、放在《古兰经》上,他就实验。实验出来,凡是宗教的东西都美不可言。我就跟他说,非常可惜,科学不接触宗教,如果科学接触宗教,科学会大幅度的上升。
  他比我年轻,他才六十多岁,他非常羡慕我。在东京,他请我吃饭,我也请他吃饭,带著太太,他还有个助手,非常羡慕。法师,你是怎么样保养的?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好?我告诉他,我保养的方法就是你实验的那个方法。他说:什么?我第一次认识他是前年,他做这个工作八年,今年十年,就是三年前。我说:你实验出来,最美的、最好图样就是爱。他说:没错,爱跟感谢在所有实验当中呈现图相是最美的。我说:我用什么来保养身体?就是用爱,就是用感恩,我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告诉他,「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我题了这十个字送他。我就用这个来保养我的身体,不需要用别的。我没用过任何化妆品,也没用过任何补的东西,没有,粗茶淡饭。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我做不到,不分别、不执著我做到了很多的成分,在百分比里面,我大概可以做到百分之五、六十。所以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回过头来我就说他,你虽然实验出来,不会用,所以你的身体不如我,你年龄比我小很多。他服了。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13: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08: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发表于 2014-8-21 11: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有《华严经》原经文?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5: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易吉秋 发表于 2014-8-21 11:07
楼主可有《华严经》原经文?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网上有很多,请百度:华严经。。
发表于 2014-8-28 17: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金作器,器器皆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7: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净空法师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十六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16
  请掀开经本第十面倒数第四行,「众海云集」。
  这段经文要告诉我们,参与这次法会一些大众。清凉大师在没讲经文之前,把与会大众集会的义趣先给我们说明白。他一共分做十段,我们在此地简单的为诸位略微介绍。第一个是说集会的意义。我们知道世尊这次法会是在定中所讲,这是很希有,不但我们凡夫见闻不及,就是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他们也不见不闻。由此可知,凡是参与法会的大众都是法身大士,不是平常人。经里面我们看到种种不同的身分,那是示现,绝对不是真正的六道凡夫、鬼神之类,我们如果这样看法,那就看错了。正如同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以种种不同的身分出现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凡夫看到他也是凡人,谁知道他是法身大士?谁知道他是佛菩萨再来?世尊为我们说出,祖师大德为我们指点出来,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他们集会的意思,这一会是佛要说根本的琺輪,也就是说明世尊这一代时教,他老人家出现在世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到底说的是什么法?《华严》是根本法,《华严》是个圆满法,这一会就非常重要。
  这些菩萨参与这些法会,第一是来「作影响众」,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习。道场要殊胜庄严才能帮助初学,初学的人看到道场盛况美好,他心里就有感动,能够生欢喜心,发愿来求学。如果这个道场很大,佛在这个地方讲经教学,听众只有三个、五个,外面初学的人一看这个样子,掉头就走了;大概没什么,你看没人听,引不起他尊重心。世间凡人也不知道佛有多大智慧、有多大的本事,不知道,谁来亲近他?所以十方这些大菩萨们他们有责任,他们到道场来凑数,使这个道场听众非常之多、非常的殊胜,用意在此地,所以是来作影响众。
  清凉大师跟我们讲,与会的大众一共有十大类,第一大类是影响众。通常我们一般讲经的时候,第一个就是当机众,此地把当机众摆在后面,影响众摆在前面。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这个经我念得很熟,他会讲,我也会讲,我讲得比他还好。可是他讲经,我要来听,我为什么来听?当影响众。让别人一看,这个人都会讲经,讲得不错,他也来听,这讲经的人大概是很行;他影响初学,这个功德就很大了。特别是我们发心要学讲经说法,以这个方式来接引大众。所以任何法师讲经,除非我们自己实实在在抽不出时间,如果能抽得出时间一定要去听,这里头还有因果报应。别的法师讲经你不听,你这个法师上台讲经也没人听,因缘果报。我们肯喜欢听别人讲经,不但是出家人,在家人讲经、初学人讲经,我们都热心来听,你的法缘才殊胜,这是我们首先要学的。
  第二个意思是「为作辅翼」,帮助、协助、表演做佛的好学生。佛是老师,老师教得好,一定有很多杰出的学生,他底下有很多好学生,显示老师教学的成就,教化有功。在这个法会里面常常看到,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这些大菩萨都参与这个道场,使初学的人见到这个盛况,信心、恭敬心、学习的心理自然就生起来。第三意思是「护法」,护持道场。我们到这个道场来参与道场的活动就是护持,所以一举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意思。在这段经文里面,我们看到有金刚神,金刚护法。第四类,譬如后面我们看到有道场神,这一类是「庄严道场」。此地所讲种种神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诸佛如来化身而来,来庄严道场。这些人的身分,到我们讲到经的时候,我一一为诸位同修介绍,这些人就在我们生活圈子里面,没离开我们。我们自己也是道场当中的一分子,然后才晓得《华严经》确确实实活活泼泼,显示我们的生活状况,对我们非常有利益。
  第五类教导我们「修供养」。如何修供养、修布施,才真正种福田,真正种了善因,善因将来一定得善果。世间人有不少人也很喜欢布施供养,但是没有智慧,往往这些布施供养找错地方,供养得不如法,所得的利益、效果就差很多,此地佛菩萨来教导我们。第六「发起这部经」,发起这个法会。这部经的发起不是一个人启请的,大众启请。大众并没有表白来启请,很有趣味,大众心里有这个意愿,佛有他心通,众生心里有念头,佛知道,所以大众念请。这也是教导我们,教我们念念当中要知道请转琺輪,要懂得请佛住世,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要有广大的智慧,要有广大的心量,大慈大悲。众生不知道请,他们不晓得佛法的殊胜,不知道佛法的利益,所以不知道启请。我们知道的人,这是世尊当年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世间人没有一个人知道释迦牟尼佛成佛,没人知道。如果没有人来启请,佛示现成佛之后,看看没人请,那就入般涅盘,就走了,就不住世,这个地方没有缘。好在净居天人他们慈悲,他们有智慧,他在第四禅五不还天,天眼看到了,看到释迦牟尼佛在阎浮提,在我们这个地面上,菩提树下示现成佛,赶紧下来代我们大家启请。请佛住世,请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请转琺輪,佛才开始讲经说法。这是发起这部经。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发起必须对佛法真正认识、真正明了。为谁发起?为一切众生发起,不是为自己。
  第七个意思这才讲「当机」,一切众生在这个机缘之中,听到佛说这样圆满殊胜的道理、方法,他懂了,他得受用,受用的利益无量无边。第八个意思,这些菩萨到这边来示现,暗中是「表法」。世尊师子座里面也流出许许多多的菩萨,显示法门的奇特,不可思议,也是通表像《无量寿经》上所讲「一切皆成佛」,表这个意思。第九个意思,佛说的种种道理、种种成就,如果没有人来作证明,初学的人听到总不免疑惑。这些法身大士到这个道场来为大家「作见证」,证明佛所讲都是真实的。最后一个意思,是「反过来显示」出心量小的人、迷惑障碍深重的人,他们不见不闻,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这个殊胜的法门他没有缘分。所以意思很多,有这么多的意义,他们当然要来参加这一会。
  意义明了了,还得要懂得因缘,不是说我们有这个意愿就能参加。有这个意愿,通常讲还得有条件,条件不具足你也不能参加。譬如我们今天在此地共同来研习这部大经,这也是一个法会,必须你是住在新加坡,你才有条件来参与这一会。如果你不是住在新加坡,你是别的国家地区的人要想来参加,那条件不具足了。纵然你能来,居住的时间很短,你只能听到少分,不能听到圆满。所以诸佛菩萨参加世尊这一次大会,也要因缘具足。他哪些条件?第一个要跟佛有缘,我们常说,我过去讲经跟大家多次的提到过,我们发心从事於传播佛教育的工作,也就是讲经说法的工作,缘就很重要,一定要懂得结法缘。我们到一个新的地方,无论是什么因缘到这个场所来,这个场所或者是有寺院,或者是有佛堂,我们进去了,依照规矩进去先要礼佛三拜。怎么拜法?我第一拜,愿我跟这个道场有缘,结法缘;第二拜,我跟这个道场常住结法缘;第三拜,跟这个道场信徒结法缘。以后就有机会到这里来讲经,大家就能欢喜相处,这个三拜不是白拜的。我不知道你们拜三拜是怎么拜法、是什么心愿,我拜佛这三拜是要结法缘。从前演培法师找过我,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你的法缘很殊胜,你能不能教给我?要念念当中真有心结缘,这才行。你们大家三称释迦牟尼佛,向释迦牟尼佛拜三拜,我的意思不一样,各人有各人的心愿。所以要懂得结法缘。
  这些人,这一会,《华严经》这一会,会主是谁?毗卢遮那如来。这些人过去生中如果跟毗卢遮那佛没有缘,想去也不行,你条件不具足。前面是有意思,我很想去作影响众,我很想去护持道场,我很想去供养道场,得有条件。第一个条件,与毗卢遮那佛有缘,过去生中曾经跟他结过法缘。第二,也必定蒙佛摄受过,佛曾经教你、教导过你。佛很慈悲,对一切有缘众生,只要你不排斥,你见到佛能生欢喜心,佛一定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摄受一切众生。我们过去生中,也曾经蒙毗卢遮那如来摄受过。第三个条件,这个法门是圆教的法门,如果在阿赖耶识里头没有听过圆教,没有圆教的种子,你听这个法门,你很难接受。所谓是圆顿根性,不说顿,圆;一定是圆教的根性,听到这个法门生欢喜心。圆教法门,诸位同修要记住,「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圆;要是有障碍,那就不圆。我们今天接触这个社会,一切人事物统统都有障碍。为什么有障碍?圆不过来!过去生中多多少少总是听过圆教的法门、听过圆教的经典,你才有机会参与这个法会。
  第四个条件,也必定曾经发了大心,护持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修学佛法,这个缘殊胜,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第五个条件,过去生中曾经发过大愿,愿意跟佛学。后面神众里面有一类叫身众神,身众神到后面跟诸位介绍,是什么意思?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侍从,用我们佛门的术语来讲,常随众。佛到哪里,这批人就跟到哪里,追逐不舍,常常在佛的身边,所以就叫做常随众。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人,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佛的常随众,佛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凡是一个老师,好的老师,总有一些学生常常跟著他,老师到哪里,这些学生也跟到哪里,这批人就是身众神。第六,追随佛陀那个心愿永远没有满足,一心一意修菩提道、学菩萨行,不疲不厌,这就是下面有一类足行神,他来表法。第七个因缘是喜欢听闻正法,欢喜,闻法得快乐,法喜充满,在后面有干闼婆王,这是主乐神。「乐」是音乐,他主持道场法会里面演奏一切乐章,他们是乐队,来表这个意思。
  第八个因缘是真正能够接受佛的教诲,虚心向学,把贡高我慢的习气降伏住,这是后面神众里面有一类主风神。风是动的,主风神是哪一类的人?主持,就是主办一切活动这些人物,他们有经验、有专长,可以主办一切活动。办任何的活动都要谦虚、都要卑下,你是高姿态,贡高我慢,办什么活动也没有人来参加,也没人来捧场。第九是本身平常修福修慧,心量广大,佛经里面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们也有这个意思,这才与佛相应。末后,这是跟佛同一个善根,这一条可以说我们统统都具足,我们也有,前面这些条件我们未必有。但是我们今天能够参与此地华严法会,我们也可以说世尊当年华严法会这些法身大士们他们这些因缘统统具足。我们在末法时期,去佛将近三千年,我们也有少分,虽不是满分,也有少分因缘,才有机缘参加这次法会。这次法会能够自始至终一堂不缺,你的因缘就相当深,不是少分因缘。虽不是满分,也可以说多分的因缘,是多分,这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参与这个法会,我们一定要有真诚的心、要有恭敬心,要求三宝加持。这个法会的时间长,不是短时间,希望这个法会自始至终我们都能够参与。
  从上面这十个意思、十种因缘,我们也就能够想像到,法会的大众也有十类,这个说法要用现在话来说,十种不同的团体,「类」就是有团体的意思。像前面说影响众、常随众、守护众、庄严道场众、供养众、发起众、当机众;当机就是这次法会听众当中,听闻佛法真正得利益的这些人,也就是真正的学生,其他的是来表演,那些是已经有成就的,是来表演;还有表法众、还有作见证这一类众。由此可知,每个人到这个道场来用意不一样。
  往年我在台中求学,我有一个老校长,是在抗战期间我在中学念书那个时候,他是我的校长,周邦道居士。到台湾来之后,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非常虔诚,学问、道德可以说是普遍令大众敬佩。学问我们不说,单单讲他的做人、他的德行,大概在现在这个世间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我没见到第二个,我听都没听到。他在台湾是考选部政务次长,考试院考选部的政务次长就是副部长,我们讲第一副部长。公家给他有汽车、有司机,配给他的有车、有司机,他除了办公事坐公家的车,私人出去办事坐巴士。你们想想这个世间还有第二个人吗?公私分得那么清楚,为公家节省汽油,私事不可以用公家的车,你就知道这位老先生的做人,没有话说。不是自己应该得的利,分文不取,我们这个世间还有这么一个好的官员,真正是难得。穿的衣服都是旧衣服,一件衣服穿十几、二十年,他也不怕人笑。法师讲经,他有时间的话一定来听,不但来听,还带著笔记本,一面听一面写笔记。讲经的人是什么人?初学的学生,李老师教的学生,在家学生,年岁很轻,二、三十岁,他差不多将近七十岁。听二、三十岁的人上台讲经,还在底下听经,还写笔记,聚精会神,好像是初学人一样。我有一次向他请教,我说:「老师,你怎么还写笔记?」影响众;他作影响众,我明了了,他是装样子给别人看。这个人讲经,政务次长都来听,还在写笔记,大概讲得不错,他影响别人。但是他真做笔记,不是假做,他不是装模作样。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习,这个叫庄严道场。庄严道场就是庄严佛法,这是代佛弘法,功德无量无边。我们今天有不少年轻的法师在这里学习讲经,就没有周邦道先生,如果多有这么几个大菩萨在,道场的气象就不一样。我们学了《华严》之后,希望影响众逐渐就来多,希望每一位法师上台讲经,都有这九种听众。
  华严会上总共有一百七十五众,就是像这类的团体,把它一类一类的分,有一百七十五类,非常殊胜、非常希有。在第一会里面,也就是我们讲序品里面,就看到有四十一个团体。每一类大众里面的人数太多太多,数不清,到后面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一类都是以刹尘、无量、不可说,用这些数字为单位。为什么这么多?因为这一会是从法性里面现起,一一会中都具足这一百七十五类的大众,每一类大众都称法界缘起,所以人数就不可思议,古德讲无有穷尽,这是华严海会的人数。确实很像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召开地藏菩萨的法会,那个人数也是不可思议。不过就人数来讲,华严会是第一,地藏会比不上;如果就素质上来讲,华严会比不上地藏法会。为什么?地藏法会,尽虚空遍法界所有诸佛如来都来参加,这个地方我们只看到法身大士,而没有说一切诸佛如来都来参加。地藏法会是一切诸佛如来统统来参加,一个都没有漏掉,全都到齐了,显示无比的殊胜。为什么?《地藏》是佛法的根本琺輪,《华严》也是根本琺輪。《地藏经》所讲是大乘佛法的根基、根本,你没有这个基础,你在佛法里什么都不能成就;而《华严》根本琺輪是讲大圆满。像树一样,一个是讲根,地藏是讲根;华严是整个大树,枝叶花果,是讲整个,这是不相同的地方。
  法身大士里面,确实有很多是古佛再来,也有不少过去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久远劫已经成佛。现在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宣讲这部大经,他的那些老师、那些诸佛参与这个法会,不能用佛的身分出现,这跟地藏法会不一样,示现菩萨。菩萨,示现做他的学生,作影响众,帮助他弘法利生。示现他会下杰出的学生,我们在经上看到,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文殊过去是七佛之师,现在在释迦会上都作弟子、都作学生。就好像唱戏,学生在台上唱主角,老师在台上跑龙套,伺候他,这是表演,表演给十法界这些有情众生来看。十法界里面哪些是当机?前面跟诸位说过,大心凡夫。这一个法会就是表演给大心凡夫看的,让大心凡夫看到这个盛况就回头,就得度。除了大心凡夫之外,其余的九大类这些大众都是诸佛、大菩萨来表演的;释迦牟尼佛唱主角,他们来唱配角,这个诸位必须要晓得。一个道场,一个法会,只能有一个主席,不能有两个。讲经的道场只能有一个主讲的人,其他的都要以学生的方式、态度来赞叹,从旁协助,使教学的效果影响能深能广,功德就无量无边。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一定要明白。
  这些出席的大众,他们的地位,我们也要清楚。地位确实有高有下,但是高下我们没有办法测度,我们不知道。因为里面许多叫大权示现,有真的是初住菩萨、是十信位菩萨,也有是大菩萨甚至於诸佛来表演、来示现,我们怎么会知道?像唱戏一样跑龙套,跑龙套里面可能有一、二个是他的师傅,其余的也是学生。我们表面上看到他们身分是一样、装扮是一样,实际里面地位不相同。华严会上,你才晓得这里面不简单,这些示现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启示。希望我们同修在这部经典里面,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然后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帮助我们过这一生美满的人生,把我们的境界真正的向上提升,超凡入圣。超凡入圣,提升自己的境界,给诸位说,没有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一切都照旧,决定没有两样。但是心理不一样,过去我们心迷、不觉,现在心放光明,觉悟了;从前愚痴,现在有智慧,这就不一样。以前日子过得很辛苦,现在苦日子里好快乐,那怎么会一样?华严带给我们的好处就在此地。
  经文,每一段经文都有三个小段。第一个小段是告诉我们他是属於哪一类,刚才讲总共有一百七十五类,他是属於哪一类。第二段举几个代表,通常都是举十个人,华严用十代表圆满。这一类的人,我们从这十个代表名号里面,体会它的用意。末后说这一类人的修行证果,给我们所做的榜样,给我们所做的示范。大众当中,开端四十众当中又分为两个大段:第一个大段是同生,第二个大段是异生。同生众,都是菩萨;异生众里面,这是讲有凡夫,刚才说过,诸位要记住,凡夫是佛菩萨表演,不是真的凡夫。真的凡夫不能参加这一会,是佛菩萨表演凡夫给我们看,教我们如何学习同生里面菩萨众。请看经文第十面,末后一行:
  【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所共围绕。】
  这一小段就是「标数辨类」,说出人数多少,这个人数太多太多。『佛世界』就是我们通常讲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一个佛世界。有十个佛世界,把这十个佛世界磨成微尘;磨成细粉,细粉磨得再细,我们肉眼还看得见,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佛在经上有个比喻,形容微尘是多么小。佛说小尘,比这大一点,我们肉眼仔细去观察还能够看得出来,牛毛尘。牛毛比较粗,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尘在那个地方不会掉下去,牛毛端面积里可以能够放一个小尘,这讲牛毛尘。大概眼睛好一点的人,能够可以看出来。把牛毛尘再分成七分,七分之一那就更小,佛讲羊毛尘;羊毛比牛毛细很多。再将羊毛尘分成七分之一,叫兔毛尘,愈分愈细,也就是七分之一羊毛尘叫兔毛尘。再将兔毛尘分成七分,七分之一那就很小,大概我们的肉眼没有办法看见,佛说叫水尘。水密度很大,当中有空隙,这是我们现在知道,现在有一点科学常识都晓得。这一粒尘在水里面自由的游来游去,没有障碍,我们肉眼看不到。水尘还能分,再分七分之一叫金尘;金是金属,五金是金银铜铁锡,五金。五金的密度比水大,但是还是有空隙,在高倍显微镜之下看得出来,还是有很多空隙。金尘就是在金属空隙当中游来游去,也没有障碍,这还不是微尘。
  把金尘再分,分成七分之一才叫微尘。这就小了,很小很小,大概就是我们现在所讲原子、电子。佛经里说这个还不是最小,这微尘。微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之微,这就更小。色聚之微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佛说不能再分,再分没有了。所以极微之微也叫邻虚尘,跟虚空做邻居。佛说阿罗汉的天眼能够看到微尘,菩萨的天眼能够看到色聚之微,如来的天眼能看到极微之微。这是讲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尘,一粒微尘算一个数,你说有多少数?不是恒河沙数能比,恒河沙太少太少,简直不能比。来参加这个法会的菩萨有这么多,这都来绕佛。数量我们知道了。
  身分是『菩萨摩诃萨』,这就是类,菩萨这一类,他们摆在第一位。他们跟佛是同生性,也就是说佛用的是真心,不是用妄心,这些菩萨们也都用的是真心。诸位同修要知道,世尊告诉我们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里面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不是同生性,是异生性。所以我们讲佛也要搞清楚,佛也有很多种,他是哪一种佛。当然十法界里面的佛是异生性里面最高的,为什么叫异生性?他依旧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凡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跟佛就不一样,同异是从这里分的。佛是用真心本性,不用八识,转八识成四智,这就同生性。这是经论里面讲得很多,也讲得很清楚,必须得破一品无明,你才见一分真性。由此可知,见思烦恼断了,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轮回,六道生死永远断了。再破尘沙烦恼,尘沙惑,这是在十法界里面;十法界四个不同的阶级,尘沙惑断得多少。尘沙惑断尽,再破一品无明,这就出十法界,跟诸佛如来就同生,这是同生性,从此以后用真心,不再用妄心。所以说到同生性,你一定要晓得,一真法界的菩萨,不是十法界。底下讲的这些菩萨,这么多人数的菩萨,全是一真法界的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讲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前面十信不讲,因为十信还是异生性,不是同生性;十信菩萨没有见性,无明没破。初信位的菩萨,这是我们讲圆教,他的断证功夫等於小乘须陀洹。初信位的菩萨,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这个我们要晓得。初信位的菩萨,断烦恼的功夫跟小乘须陀洹相同,可是智慧、道力不相同;智慧、道力,初信位的菩萨比须陀洹高得太多。七信菩萨思惑断尽,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断尽,在小乘四果罗汉,四果罗汉也是把见思烦恼都断尽;这是说断烦恼,七信位的菩萨跟小乘四果罗汉相等。可是智慧、神通、道力比阿罗汉高出就太多太多,阿罗汉不能为比。所以十信心满,破一品无明证初住位,这才成法身大士,《华严经》上从这里算起,十信位不算,从初住算起。圆教的初住等於别教的初地,《华严》是圆教。他们是菩萨。
  「菩萨」,清凉大师有三个解释,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第一、「菩提是所求佛果,萨埵是所化众生」,这是从境界上立名。我们今天所求的是什么?「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话是觉悟的意思。所以诸位同修必须要晓得,我们学佛学求什么?求觉悟,不是求发财,不是求世间名闻利养。世间人学佛求福、求名、求利、求长寿、求多儿女,求这些。这些东西在佛法里能不能求得到?给诸位说,确实可以求得到,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你要晓得,那些所求在佛法里叫鸡毛蒜皮,太小了。有智慧的人到佛法里面来求,求大菩提。你得到大菩提,世间所有一切法你都自在;换句话说,没有一样你得不到,尽虚空遍法界你统统得到。所以心量要大,要有智慧,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我们是求作佛,大菩提就是求作佛。佛是什么?佛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德能。有人问:成佛,成佛是什么意思?成佛简单的讲,就是成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很恰当,不为过。我们要学佛,就是要学「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的目标订在此地,这是我们的希望。「萨埵」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众生,佛所教化的对象,就是我们个人。我们是众生,我们今天发心求大菩提,你只要这个心发得恳切、发得很真,又不退转,恭喜你,你现在摇身一变,菩萨,你不是凡夫。真菩萨,不是假菩萨,你是初发心幼稚园小小班的菩萨,也不错,算是菩萨。哪一尊佛都是从这个地方学起!我们今天真的明白、真的回头、真的想学佛,头一个我们取得菩萨的身分,我们有一个纯正的目标,有一个纯正的方向,努力精进不懈。这是菩萨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这都是佛在经上讲的,「菩提是所求之果,萨埵是能求之人」。这里面就有能求、所求,合起来称为菩萨,这个意思不难懂。第三个意思,萨埵有勇猛的意思,我们常讲勇猛精进。古时候的印度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发愤勇猛精进都称为萨埵,但是不称菩提,都叫萨埵,所以萨埵有勇猛精进的意思。菩提萨埵就是对於大菩提勇猛精进的去求取,这个人就称为菩提萨埵。
  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都舍掉,「菩提」取一个「菩」,「提」不要;「萨埵」取一个「萨」,「埵」也不要,所以中国人简称作菩萨。你要讲给古印度的人,他听不懂,他要听菩提萨埵,他听懂;菩萨,他听不懂。中国人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习性中印不相同,印度人喜欢麻烦、喜欢重复、喜欢很罗嗦,跟我们中国习尚不一样。中国人说话最怕重复,印度人喜欢重复,喜欢你不断的重复,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其实不断的重复是有好处,加深印象,特别是对於末法众生更有必要。所以一部经多次来讲解、多次来学习,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利益。听一遍不可能,哪能记得住?今天听了,到明天也许还记得一点,后天大概忘了一大半,再过一天完全都没有,怎么行?必须常常听。现在我们得科学技术的帮助,我们讲过之后留著有录相带、有录音带,就有机会重复去听。在从前困难,老师只能给你讲一遍,不会讲第二遍,所以听经的机缘非常难得。现在得力於科学的工具,方便太多了,我们要善於利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学习。这是菩提萨埵。
  末面还有一句「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这里头两个意思,菩萨通常是讲三贤位的菩萨,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修学这些位次我们称他作菩提萨埵。再往上提升,登地,十地菩萨,地上菩萨我们就称他为摩诃萨。摩诃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大,就是大菩萨。菩萨摩诃萨:菩萨以及大菩萨,这是把菩萨四十一个等级全部都包括。摩诃萨里面包括等觉菩萨,等觉称为十一地,法云地是第十地,等觉称为十一地,这称为大菩萨。
  大也有四个意思,其实都是教我们的。第一「愿大」,一定要发愿求无上菩提,要发这个大愿心,不甘心学小法。第二「行大」,要修六度万行,自利利他,真干;决不是说说而已,要认真去做到,说到决定要做到。第三「时大」,就像大乘经上讲,尽无量际劫,永远没有休息。成了佛,成了佛倒驾慈航,再退到菩萨位,还要学习、还要度众生。诸位要知道,未成佛之前你的修行确实是自利,自利当中有利他。成佛之后你的自利圆满,还要不要学?要学,还要当小学生,还要跟一般小学生一样的认真、一样的努力,绝不含糊。为什么?表演给没有得度的那些人看,表演要表演得逼真,不能露出马脚,假的那不行。菩萨示现在我们人间,示现投胎、出生,在中国历史上,诸位同修熟知的,善导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近代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到我们世间来投生就是八相成道。不过示现的不是佛的身分而已,示现的是一个出家比丘的身分,这就是应以什么身分得度,他就示现这个身分,他装得很像,也装糊涂。印光大师他就是装糊涂,最初示现的时候还谤佛、谤法,示现读儒家的书,毁谤佛法,然后觉悟了,见到佛法才知道佛法的好处,才修忏悔,都是表演给我们看。为什么?念儒书的人谤佛、谤法的太多,他要劝导他们,先是表演跟他们一样,然后他回头,用这个方法启发这些人。不仅仅是言教,身教比言教效果更要广大,他用这个方法。一切诸佛菩萨,无论是在因地,或者是在果后、成佛之后,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往后我们在这经文里面看到,这一百七十五类几乎普遍都是。才看到诸佛如来无尽的慈悲,他们这个时间无量劫的无量劫,没有限制。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7: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十六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16》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德大」,他的德行,德行就是要给九法界一切众生做好榜样、做模范。菩萨无处不现身,九法界当中他可以现佛身、现菩萨身、现比丘、比丘尼身、现在家居士身、现长者身,或者现古时讲宰官身,就是现在作官、从政的人员,也能示现工商界,也示现贩夫走卒,所有一切贫富贵贱之身、男女老少之身,统统示现。各行各业,在这里面教给我们怎样做榜样、怎样做模范,怎样跟社会一切大众和睦相处,互助合作。菩萨的示现有一个最明显的地方,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不难发现,菩萨不为自己,菩萨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如果还有一点自私自利的意念,决定是凡夫,不是菩萨。为什么?连小乘初果都无我,何况法身大士怎么会执著有我?我们从前初初接触佛法,读经、听法,学了一些皮毛,总觉得小乘大概还有我法二执,到以后念到《金刚经》这才恍然大悟。《金刚经》上世尊说得很清楚,须陀洹,这是小乘初果,如果自己还以为我已经证得须陀洹,他不是真的须陀洹。说明连须陀洹都离了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须陀洹已经做到,他才能证小乘初果。过去我们没想到过,总以为破四相一定是大乘很高菩萨的境界,哪里晓得小乘初果就做到。
  由此可知,我们如果四相都在,这功夫哪里能算成就?没成就。诸位要晓得,四相一个破了,其余三个都破;不可能说四相我只破一相,还有三相没破。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增上慢,这是傲慢,没有证得,自己以为证得,这是你产生的错觉。一条破除了,统统都破了;一条没破,全都存在。正像《印光大师文钞》里有一个小故事,在哪一段我记不得,这是很早很早初学佛的时候读印祖《文钞》有这么个印象。有一位在家居士参禅,相当的傲慢,他给印光大师写一封信,他参究,说他的成就。《五灯会元》里一千七百则公案,他说差不多统统都参透,只剩下几条。一千七百则公案全都参,还剩下几条。印光大师回他一封信,说:你只要有一条没有参破,一千七百则统统没破;你要是有一条参破,一千七百则统统参破。这封信很有效,这个人也还不错,接到印光法师这封信之后,不参禅了,跟印祖念阿弥陀佛了。真话,不是假话。最怕是自己没有慧眼,产生错觉,那个亏就吃大,他要不遇到印光大师指点他,他回不了头来,这一生空过了。没有印光大师这样的声望、威德,别人跟他讲,他不相信、他不服。这是德大。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华严会上这些人,可以说都是跟毗卢遮那如来多生多劫结下很深的缘分,都不是普通人。
  我们再看第二段经文,第二段经文相当长,「列名结数」,文里面大概是有三段。第一段是把人数给我们列出来,人数里面有同名、有异名。前面十位同名,同一个「普」字,后面十位每一位名字不相同,到底下会跟诸位讲到。末后一句是结数,这一类的菩萨人数有多少。我们先看:
  【其名曰普贤菩萨摩诃萨。】
  同名普,这十位,第一位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把他搞清楚、搞明白。名号的意思很深,诸佛菩萨既然都无我,还有什么名?诸位要知道,名,佛菩萨的名都是教学用的、都是表法用的,让你看到这个名字就想到这个意思,顾名思义,要认真的去学习。我出家,师父算是不错,给我取名字叫「净空」;常常想到我有没有清净、有没有空?如果不净不空,名实就不符。可见得名号是自度度他用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用的。
  一切诸佛所修学的法门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结总不外三大类,三大类就是用三位菩萨来作代表。这三位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我们称他们三位叫三大士,在大乘法里面非常重要。佛说一切诸佛如来都是因这三个法门而成就、圆成佛道,修这三个法门。所以这三大士对我们来讲就是无比的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习。可是三大士的根基,诸位要晓得是地藏,所以在中国大乘佛法里崇尚这四位菩萨,大乘经上讲三大士,中国人把地藏菩萨加进去。四大名山,这四位菩萨就像一个房子四根柱子一样,少一个都不可以,这个房子才能够建立、才能够坚牢。
  地藏菩萨是讲孝敬,这是根。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所以这个根是孝道、是师道。不但是佛法里面作菩萨、作佛要以这个为根本、为基础,世间法里面也是以这个为根本、为基础。我们中国人知道,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夏商周三代的时候,古圣先王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没有不著重教育。《礼记》「学记」里面所说,「学记」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教育哲学,教育的思想,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古圣先王教给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你建立一个政权,什么东西最重要?教学。教学的内容是教什么?教孝、教敬,一定要教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你这个国家一切都能上轨道,才能长治久安。疏忽了教育,没有不失败。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讲求以礼治天下,不是以法律,现在人讲法治。法治还不行,用什么?用武力来统治,用警察来统治、用军队来统治,那就更糟。最高明是用礼,礼就是教学,人人自动的守法,自然的守法、守规矩,不敢犯法,为什么?犯法对不起父母,自己作奸犯科,让父母在社会上不能做人,没有面子。对不起老师,老师怎么会教出这样的学生?自动的守法,这个高明,教学的效果。地藏菩萨代表这个。
  观世音菩萨是把孝敬发扬光大,把孝顺父母的心、尊敬师长的心展开、拓开,孝顺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这个社会它怎么不祥和?人与人之间自然和睦相处。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就像一家人一样,父子相亲,真正是相亲相爱、互助合作,人才能过美满的一生,才能过幸福的一生,用什么方法能达到?教学。所以观音菩萨就是把这个法门发扬光大,大慈大悲。文殊菩萨代表理智、智慧。住真实慧,慈悲才能产生正面的效果,而不是「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慈悲为什么变成祸害?方便为什么变成下流?里头没有智慧,感情用事,就坏了。文殊菩萨代表智慧、代表理性,不是感情用事。普贤菩萨代表实行,用现代的话叫落实,普贤是完全落实。今天时间到了,明天我们接著再讲。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21: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二五卷)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二五卷)  2002/08/18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25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总结庄严偈颂第八首:
  【若有能修普贤行,入於菩萨胜智海,能於一切微尘中,普现其身净众刹。】
  前面两句是修因,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了,有因一定有果。一般我们常说,因果当中有一个缘,有因要是没有缘,果不能现前,所以有因一定还要有缘。普贤菩萨不但因胜,缘也胜,所以果报当中我们在此地看出来,『能於一切微尘中』。每一粒微尘,微尘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佛在经上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由此可知,四禅八定功夫不错了,他们还是见不到微尘;小乘初果须陀洹,二果、三果阿那含,他们的天眼都见不到微尘。
  现代的科学家利用仪器把这个微尘放大,显微镜放大,在这里面看到一粒微尘里面,我们讲很粗的,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那个微尘就很大了。这一粒微尘(是我们说的微尘,不是经上讲的微尘)里面发现有原子、有电子组合成的。原子电子还可以放大,还能够微细的去观察,发现里面它还有组织,有粒子。现代的科学向两个极端去发展,一个极端是无限大,太空物理;另一个极端是无限小,量子力学,可以说最近这半个世纪以来有显著的进步。
  观察到最小的粒子,是不是佛经上讲的微尘?我们没有法子证实。总而言之,佛讲的这个微尘是物质里面最小的,这个微尘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又叫做「邻虚尘」,就是跟虚空做邻居,不能再分了。这一粒微尘里面,《华严经》上说,那里头含摄著有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那个世界是诸佛的刹土。换句话说,这一粒小的微尘跟外面大的世界、无限大的世界是一不是二,这个境界是不思议境界。
  平常我们在大乘经上念到的「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能容纳须弥山,我们凡夫怎么想也想不出这里头的道理。须弥山,那么大的山,怎么能装在一个芥菜子里头?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怎么能够装得进去?没有想到《华严经》的境界比这个说法更要殊胜,微尘比芥子小得太多太多了,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比须弥山大得太多了,这个道理我们参不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微尘称性,虚空法界刹土众生也称性,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世界海微尘数世界还是称性;性没有大小,性没有生灭,性没有来去,所以他能容。
  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世界重重无尽,你想微尘里面的诸佛刹土,那个刹土里头有没有微尘?当然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又有没有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当然有。所以《华严》告诉我们世界是重重无尽,这个是一般大乘经教里面佛没有说。我们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如果不知道重重无尽的世界,那还是有限制的,一定要到普贤菩萨的地位,他有能力『普现其身净众刹』。那个微尘里面的世界,重重无尽的世界,普贤菩萨能在那里面现身,能在那里面庄严佛净土,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要明了。要契入这个境界?你一定要修圆满的普贤行。
  我们净宗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跟普贤菩萨关系非常密切,《无量寿经》经文第一句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经文头一句。所以我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肯定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为什么?人人都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简单的讲就是十大愿王,这个境界没有法子思量。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以普贤行胜智为因」,就是前面两句,第一句普贤行,第二句胜智为因,故得一切尘中净众刹之果。清凉大师这个提示,我们要记住、要明了。现在再看下面第九首:
  【不可思议亿大劫,亲近一切诸如来,如其一切之所行,一刹那中悉能现。】
  清凉在注解里面说「由长时近友为因,故得刹那顿现之果」。我们读了要发心学习,这一首教我们什么?亲近善知识。《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一部经是一般人初入佛门,刚刚开始接触佛教,佛为这些人所讲的开示,第一句话就教我们「亲近明师,从明师受戒」,受是接受,戒是教诫;第一句话,那是小乘初学。我们再看看这个地方,佛对法身菩萨所说的。
  由此可知,学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这个当中第一要紧的大事就是亲近善知识。法身菩萨们他们有能力亲近一切诸佛如来,我们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缘分。但是我们要想获得这个缘分,实在讲也不难,弥陀慈悲,世尊慈悲,传给我们带业往生的法门,使我们博地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的人,也有机会『亲近一切诸如来』,这个不可思议,所有一切经典里面都找不到,都没有这个说法。
  《华严》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的对象是谁?是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普贤菩萨导归极乐对象如是,这里头不包括九法界众生。但是净土经里面,那不是对法身大士说的,专门对六道众生讲的,这是慈悲到了极处。六道众生包括三恶道,三恶道的众生,如果遇到善知识教导他念佛求生净土,也能往生。我们曾经听说过畜生念佛往生的。这个记载很多,佛门里面有一本小册子,《物犹如此》,这个小册子里面都是讲畜生念佛往生的,非常感动人。饿鬼道里面有念佛往生的,地狱道里头有没有?肯定有,只是少数。哪一类地狱道的众生能往生?善根很深厚的。
  我们要问:善根既然很深厚,他为什么会堕地狱?临命终时一念之差,遇到恶缘,引发了瞋恚,瞋恚堕地狱。这个让你生瞋恚心的,真的是你的冤亲债主;冤亲债主可能就是你的家亲眷属。当你临终的时候,家亲眷属情深,难分难舍,伤心痛哭干扰你,在这个里面把你的情执引起来了。神识离开,八个小时之内阿赖耶识还没有离开,这个时候触摸你的身体,引起瞋恚,这样的事情相当普遍。所以送终大非易事,真的要有常识,要帮助这个亡人往生佛国,帮助亡人生天;不要帮助他堕落。你帮助他动感情,堕落;你引起他瞋恚,堕落。所以真正明了的人,人断气之后,不但身体不能碰他,他睡的那个床都不可以碰它。八小时是一般的,最好能够到十二个小时之后,你才可以动他的身体,十二个小时之内不能碰,这个常识懂得的人实在是不多。善根非常深厚的人,地狱里面地藏菩萨在教化,遇到地藏菩萨,听地藏菩萨讲经说法,恍然大悟,过去生中念佛的种子多,地狱的罪报将要报满的时候,菩萨来加持,他阿赖耶识里面佛种子现行,他就能往生。如果我们明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对於作恶的众生不敢轻视,必定跟普贤菩萨一样礼敬诸佛,这个诸佛也包括地狱众生。
  在现前亲近善知识,是我们一生当中最殊胜的福德因缘,一个好老师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遇到之后,决定不能够轻易离开。什么时候可以离开?学成可以离开。学成了是毕业了,古人讲出师,得要老师点头,你可以去教化一方了;老师没有许可,不能离开,你还没毕业。可是在今天师道没有了,众生苦,孝道没有了;孝道跟师道是诸佛菩萨、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化众生的根基,这个根基坏了。众生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他怎么会亲近善知识?怎么会相信善知识的教诲?这个时候怎么办?
  社会大众普遍的不相信了,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这是我们现前社会。一切宗教的典籍、古圣先贤的教诲,社会大众看作迷信。好在这个世间还有很少很少数的人他还迷信,他还能相信,他还发心学习,人数太少太少了,所以抵不过众生的共业;换句话说,没有法子消除众生的灾难。
  我们明了,我们就是现前这个世间极少数的少数人,在佛法里面讲,这是善根深厚,福德因缘具足。这个地方讲的福德,决不是说你在这个社会上有财富、有地位、有权势,不是这个福德。是什么福德?你有福气遇到佛法,这是大福报!你这一生的富贵贫贱是你过去生中所修的业报,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这一生当中当然受物质生活贫乏之苦;没有修法布施,这一生当中智慧不开,这是果报。佛经里面讲的福德不是说这一部分,是说你有缘遇到善知识,欢喜亲近善知识,接受善知识的教诲,能够依教奉行,这是佛经上讲的福德,跟世间那个福不一样。
  虽然没有世间的福报,实在讲好事,为什么?世间五欲六尘的福报很容易迷惑人,这是佛经上讲的「富贵学佛难」,他被富贵所迷,他不觉悟。所以佛法讲这个世间福报叫红福,红尘里面的福报;佛家的福报叫清福,清净的福报。哪些人?出家人,在家的长者居士,物质生活虽然辛苦,精神生活丰富,他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知道过去未来前因后果,他今天修净业,将来的果报是净佛国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你说这个福报多大!所以亲近善知识是世出世间真实的第一福德。普贤十愿里头有两愿:请转琺輪,请佛住世,你们想想这两愿是什么意思?
  再看看这一首偈,『不可思议亿大劫』,不可思议底下有个「亿」,这个时间之长我们常讲生生世世尽未来际,菩萨只有一个真实的愿望,亲近善知识。善知识里头,第一殊胜的当然是诸佛如来。在九法界里面,诸佛如来可遇不可求,我们要想生在跟佛同一个时代,有机缘能够亲近佛,做佛的学生,那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还算是不错,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影响还没有消失。
  他教化的影响,就是佛经上讲的法运。世尊法运一万二千年,也就是说他出现在这个世间这一次,他教化的影响时间有这么长,一万二千年。我们今天是生在他老人家灭度之后三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这算是不幸当中的大幸。我们遇到佛法,遇到经典,也遇到真正有学有修的善知识。我们不敢讲有证,至少在形相上看,我们看到他真的是有学有修,这很难。他是不是证果?是不是再来人?这些我们不要去猜测,不要去妄想。我们只看看这个老师的修学,确确实实随顺经论教诲,好老师。时时刻刻,我们不敢讲念念,年年月月他都在改过自新,佛在经论上说不能做的,他在改,他不再造作了;佛在经上教他做的,他努力认真的在学习,这样的人就是有修有学,他是我们的榜样,他是我们的模范,我们应当依靠他,向他学习。
  我学佛的两位老师,第一位是章嘉大师,第二位是李炳南老居士;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细心观察,他们确确实实依教奉行,愈是到年岁高的时候,他的真诚、清净、慈悲德行愈明显,愈能叫人尊敬。摄受的力很大,让我们这些年轻做学生的人,亲近他之后,不能离开他;念念不忘他的行业、他的教诲,就这样的。老师对他自己修持并不满意,自己谦虚卑下,教导我们不要以他做榜样,他给我介绍要以印光大师为榜样。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你们想想看,这真的是大德,不敢自己以为是师,而居什么样地位?同学的地位,以学长自居,不敢以老师自居,谦虚!介绍我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印光大师早已经往生了,他老人家的《文钞》在,我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就送我一部《印光大师文钞》,那个时候还没有全集出来,《文钞》只有初编上下册、续编上下册,一共四册送给我,叫我看,学印光法师,以印祖为师。真善知识!
  我在这些年教人,我不敢作师,我的老师不敢,我没有那么大的胆量,所以我处处显示的地位是同学,我们都是同学。我们以什么人做老师?我跟大家介绍的是阿弥陀佛。「亲近一切诸如来」,一切诸如来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大乘无量寿经》,我劝大家读这个本子。《无量寿经》在现在流通的总共有九个不同的版本,这九种不同版本你都去看几遍,我们把九个版本都收集在一起,印在一册里面,净土五经读本,这是早年我印的。九种本子都念过几遍之后,我相信你会跟我一样选择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做为定课,依教奉行,这就是亲近阿弥陀佛,亲近一切诸如来。
  一切时一切处,我都不离开经典的教诲,每天要读诵,每天要反省,每天要依教奉行,要记住改过自新。经上教导我们的,教我们做的,我们要想一想哪些没有做到,哪些做得不够好;经上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要反省有没有违犯,如果违犯,要知道赶快改过来,这叫亲近如来。我们能有这一份心,有这样的行持,你想想跟一天到晚在阿弥陀佛身边有没有两样?没有两样,这是真亲近。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偈颂最后一首:
  【诸佛国土如虚空,无等无生无有相,为利众生普严净,本愿力故住其中。】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这一首偈彰显净佛国土之意,「使仿而行之」,这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佛在这个经上,这么长篇的经文,说明华藏世界的庄严,目的何在?希望我们学人要仿效、要效法、要力行,用意在此地。所以我跟诸位介绍这一段的经文,句句都著重在我们读了应该怎样学习,才能得到真实受用;所学非所用的,我们不能够浪费时间,也不愿意浪费这个精力。学了就要有用处,这种学问叫实学,真实的学问。
  这一首是「藏海庄严」之总结。这一首偈,清凉大师说「前半智境」,前面两句是自性本具般若现前,「严即无严」,这是讲庄严。什么是真正庄严?自性清净是真正庄严。在这一段经文,我们多次的提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真正的庄严,不在一切形式上。大师说得很具体,「谓自受用土,周遍无等」,自受用。如果搞了一大堆的形相,那是累赘,那是麻烦。岂不闻六道里面高级凡夫,真正高级,他们聪明,他们有智慧,身体都不要了。为什么?累赘,所以他们自受用的环境叫无色界。无色界,换句话,就是没有色、声、香、味、触,六尘,意对法尘他还有,五根所对的前五尘没有了;根也没有了,尘也没有了,那个自受用舒服。不但是八苦没有了,坏苦也没有了。世间高级凡夫都能够享到,佛菩萨还不会享受吗?佛菩萨的享受比这些人高明太多了。
  无色界,说老实话,算他是聪明,但是他不究竟。他为什么不究竟?智慧德行不圆,没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他还是有寿命。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最长,八万大劫。八万大劫那是多长的时间?佛在经上讲,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一次「成住坏空」;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的寿命那么长。在我们想像这不可思议,我们的寿命太短了。八万劫的这个时间要跟无量劫来相比,这太少了,微不足道。这个是他的智慧德行(这个德行是定功)不圆满。
  如来果地上定慧圆满,所以他的自受用土,不叫做无色界,它叫什么?叫常寂光。常寂光是永恒的,无色界还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这个自受用土里头有没有身相?没有,高明到极处,舍尽了!凡夫为什么不能了生死?为什么不能觉悟?不要说了生死,为什么你不能觉悟、不开悟?你放不下。放不下你的身体,放不下你一切所有;你所有的愈多,你愈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难了,太难、太难了!为什么?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样样都想得到,样样都不肯放弃、都不能放下,这个东西不能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怎么办?继续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说老实话,你搞的是三恶道。
  想想过去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一生,除了一身之外,他有什么?一般两套换洗衣服,一个薄薄的被盖,全副家当背在身上就走了,「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背一个包袱就走了,所以他会开悟,他能往生,他能证果。什么原因?没有牵挂。现在出家人不一样,旅行的时候那个行头之多,超过在家人,一般小康的在家人,那个家当没有出家人那么多。所以在今天的社会,黄念祖老居士有一次跟我说:古时候念佛往生净土那个人数比例,出家男众第一,排名第一,人数最多;出家女众排名第二;在家男众排名第三;在家女众排名第四,少数。现在不一样,颠倒了,现在念佛往生最多的是在家女众,其次在家男众,第三出家女众,最末尾的出家男众。他给我说,我点头同意他的说法,这是末法现象,出家人要觉悟、要放下。学佛学了这么久,放下的好处、放下的利益都不懂,甚至於天天在说,你天天在听,听了不相信,还要执著,错了!
  我们在这里建个道场,道场的设备完善,道场像学校,这一切设施是为什么人做的?所有一切设施为学生,出家学佛是学生,在家到这个地方来参学也是学生,所有一切设备是提供给你的,不是你所有的。你要说这个都是我所有的,那你坏了,你到三途去了。提供你进修,使你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所需要参考的资料、你所需要的帮助都不缺乏,让你在这个地方成就道业,你要懂这个道理。你不能把这个道场一切设施据为己有,那就坏了,那你出了家就又回家去了,你不是又有个家吗?所以道场叫十方道场,这个意思就是说不是属於某一个人的,管理这个道场的是护法,这个诸位要懂得。我将来不在了,要选继续护法的大德,护法大德从哪个地方去选择?从讲经教学法师里面去选择。为什么?他通达佛法,古人常讲的通宗通教,他的作法就如法,不会造罪业。什么叫造罪业?你据为己有就造罪业,只要有这个观念、有这个意思就造罪业了。
  所以从经教里面走出来,一生讲经教学,到年老退休了,来管事、来护持。这是在前年我有一个告同学书,我告诉大家,我年岁大了,我从今而后决定不再从事讲经教学的工作,不再从事任何佛教活动的工作,我从讲台上退下来。退下来做什么?当护法。我跟这些居士们密切合作护持道场,来成就下一代,帮助下一代,我干这个。
  为什么还在摄影棚里面来讲经?这个是形势所逼,不得已!这些经论,《华严》、《法华》、《楞严》,净宗五经一论,早年很多法师、居士、护法长者要求我讲一遍,录相保存留给后学做参考,我答应了。特别是韩馆长往生之前对我的要求,我答应她。不能说她走了,我就可以失言了,这个不是佛弟子;答应了不能够做到,这是破戒,这是妄语。所以我一定尽心尽力把这一份工作做圆满。
  所以今天在澳洲学院、学会我担任一个名义,便於护持。这边两个学校也给我一个名义,我为什么要接受?两个学校在推动世界和平,消除冲突,团结宗教,团结族群,这是好事。这一桩事情可以化解这个世间的劫难,消除天灾人祸。难得学校校长来找我,我有义务,应该尽一份责任,全心全力去帮助他们,是这么一个原因。名闻利养,我年轻的时候就放下了,我现在还搞这个吗?诸位同学总要清楚,总要明了,一切为佛法,不为自己;一切为社会,为众生。
  现在这两个道场,一个道场学院提倡解门,学会提倡行门。行门完全依照印光法师的教诲,落实印祖传法的心印「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学会里面一句佛号念到底。我们提倡的是常年念佛,昼夜不间断。我们念佛堂不大,因为这样的念佛人,人数不多,真正是放下万缘;就像过去念佛堂堂主,常常挂在口边上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正念」。我们帮助有志有愿的同修,帮助他成就,我们护持他。
  每一季春夏秋冬,每一季我们打一个佛七,这个佛七是七十天,十个佛七连在一起,这叫随喜。我们居住的环境不大,寮房不多,所以人数有限制。也欢迎大家到这个念佛堂来参学。念佛功夫要能成就,秘诀在不说话。你到这个地方来念佛,你能够说:我在这个地方七十天,七十天当中不说话,止语,你的心是定的,你的功夫会得力;如果杂心闲话,肯定把你的功夫破坏掉。念佛功夫能不能成就,秘诀就在此。既然进念佛堂身心世界放下了,还有什么事情?没事了。短期参学,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我们也欢迎,不妨到这个念佛堂来试试看,看看这个方式好不好。学院培养弘法讲经的人才,当然那里不能止语,那个地方要讲话的。你所讲的字字句句不离经论教诲,你就会有进步,你会有成就;如果还有杂心闲话,也把你的学习破坏了。所以佛法的修学要从戒定慧中求,定是枢纽,持戒修定你才能够消业障,你才能够开智慧。
  诸佛自受用土「常寂光土」清净寂灭,清凉说「周遍无等」,那个境界周遍法界,没有跟他相等的。「法性之土,体性无生」,寂光土跟法性土完全相应,都没有相;法性土没有相,寂光土没有相。所以说是「无严之严」,这个严是庄严,真庄严。这个是前面这两句,『诸佛国土如虚空』,这个「诸佛国土」注解里头说的是法性土、是自受用土,就是我们常讲的常寂光土,没有相,就像虚空一样。『无等无生无有相』,「无有相」是这两土都没有相;「无等」是指自受用,跟菩萨不一样,菩萨比不上;「无生」是法性土,不生不灭。
  后面这两句,『为利众生普严净,本愿力故住其中』。清凉大师说这两句是讲「悲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个庄严是「无严之严,严遍法界」,这个「无严之严」是有严、有庄严,像前面所讲的。前面所讲的种种庄严,那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为众生的,佛为了应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没成佛),也就是说法身菩萨有感,佛也有应,佛应就叫实报庄严土;如果是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有感,佛应的是方便有余土;我们六道凡夫有感,佛也有应,佛应的是凡圣同居土。这是无庄严当中现庄严。《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这么一回事。所以「为利众生普严净」,现的清净庄严。这个清净庄严是不是佛受用的?不是的。佛自己受用是清净寂灭,一个念头都不生,那是真庄严。与虚空法界圆满的相应,真的是融合成一体,身心跟虚空法界融成一体。过去我在讲席上说过,心是虚空法界,身是刹土众生,这是佛的自受用土,佛的自受用身,身土是一不是二。
  众生烦恼习气、根性、福德因缘各个不相同,各个与诸佛菩萨都起感应道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学佛的人起不起?起,也起!不但有冥感,还有显感,许许多多那个感,众生不知道。怎么不知道?我们讲到波,那个感是波,我们思想波,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波动,极其微细的波动,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波动?是阿赖耶里面含藏著一切种子习气,很粗的波动我们自己知道,极其微细的那个波动自己不知道。这个在大乘经上佛说了,八地菩萨见到阿赖耶识里面的波动。由此可知,七地以前只是听佛在经上这样说法,自己没有办法证实,你自己的定功不够。到八地菩萨这个定深了,见到阿赖耶识里面的波动。那是什么?念头的生灭,非常微细。
  《仁王经》上讲的,那不是真正微细的,还是很粗。佛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用我们现在这个比喻来说,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我们怎么会知道?这是真话,心里头微细的念头自己确实不知道。但是这极其微细的念头,跟诸佛如来、跟法身菩萨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念头起,他那边收到了,他就有应。这个应里头,有显应,有冥应。
  法界刹土众生之多,真的是无量无边。这么许许多多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跟佛菩萨感应道交,佛菩萨麻不麻烦?会不会感觉得厌烦?在我们一般人受不了,佛菩萨若无其事。为什么若无其事?佛菩萨的身心都跟虚空一样,他的应是自然的,没有丝毫意思在里头。我们要是给人家感应,我们有意思在里头;有意思在里面,就累、就厌烦、就疲倦,就产生这些病态。佛菩萨没有,佛菩萨没有身,佛菩萨没有心,所以他的应是自然的,他的应是圆满的。你以善心感,应是善的;你以恶念感,应是恶的,应是恶的是帮助你消业障;你善心感,应是善的,那个善是增福慧,不可思议。造作五逆十恶,佛菩萨应的是什么?是三途地狱。三途地狱我们今天明白了,不是坏事,帮你消罪业,要不然你的罪业消不掉。罪业消不掉,罪业是极重的障碍,障碍你的性德;换句话说,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本具的德能相好,统统不能现前。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宇宙之间这些现相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我们总是明了个少分,这个少分自己就得受用了。
  你真正契入,你的思想,你对於一切人事物的态度,肯定产生极大的变化。顺境善缘,顺境是好的生活环境,善缘是遇到的都是好人,都是来帮助你的,增长自己的福慧。逆境,你的环境很不如意;恶缘,遇到的人都是坏人,都是找麻烦的人,都是障碍的人,真的来说消自己的业障,怎么不好?业障要不消除,福报现前你也不能够享受。享福的人业障少,业障多的人不能享福,没福报,纵然是大富大贵,他生活得很苦,他没有快乐。你要细细观察,你才能明了。
  所以这一句,佛为众生庄严国土,不是为自己。众生在哪一个阶段,哪一个层次,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业障重的帮助他消业障,业障消除的帮助他增福慧。然后你才真正明白了、体会到了,在我们一生过程当中,顺境善缘、恶境逆缘都是恩人,我们一觉悟就知道这一生当中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顺境善缘决定不能够贪恋,生起贪恋你就堕落,你的烦恼现行了;逆境恶缘不能有瞋恨,如果生瞋恨心,那好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就错了,大错特错。
  修行人就是把这个观念修正过来,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知道一切众生、诸佛菩萨、山河大地,甚至於树木花草,点点滴滴对我都有恩德,都在照顾我,都在成就我。我在这么好的环境当中修学,哪有不成无上道的道理!这个境界是平等的,佛公平,没有一丝毫偏心。问题在什么地方?问题在你认不认识。过去宗门大德常讲:你会么?这个「会」就是你能体会得到吗?你懂吗?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懂得了、会了,一生成就,不要等来生。会的人哪一个不是明心见性,哪一个不是当生成就。纵然我们业障很重,一下还消不了,带业往生靠得住,很可靠。
  末后一句,「本愿力故住其中」。清凉大师说「无住之住,常住刹中」,《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境界。「住其中」就是应化在其中。佛菩萨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他所现的相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肉眼凡夫不认识。什么时候你认识?觉悟就认识了。善财童子觉悟了,善财童子知道,原来凡夫就是我一个,除我一个之外,所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诸佛菩萨示现的,来帮助我的;不是帮助我消业障,就是帮助我增福慧。由此可知,贵在认知。这一点请诸位同学要细细的去思惟、去观察。经文讲到此地,藏海安布庄严讲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7 21: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二五卷)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五卷)  1999/4/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25
  请掀开经本,看第五首偈,偈颂的第五首,我们将经文念一遍对对地方:
  【三世所有诸如来。趣入菩提方便行。一切皆於佛身现。自在音天之解脱。】
  这是观世言音自在梵王他的赞颂,赞颂也是他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在长行文里面我们看到他所得的法门,说所得的法门就是我们中国民间所讲得道,他成佛了,得道了,他是用什么方法成佛、得道的,这就是此地讲门的意思。成佛得道的方法很多,佛经里面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可见得成佛、得道不是一个方法,许许多多的方法,这是正确的,这才是合理的,为什么原因?因为所有一切诸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够会通。这是古时候那些过来人常讲,过来人就是修行证果得道的人,他们说条条大路通长安。中国在古代长安是首都,哪一条路都可以通到长安,把长安比作佛道;也就是说,所有的法门、门径都能够修行证果,所以法门哪里有一定?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原则,与性德相应就能证果,与性德相悖就不能证果,真相就是这么一回事情。菩萨他所得的法门,是「忆念菩萨教化一切众生方便解脱门」。由此可知,他观察面很广,菩萨教化一切众生,正是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他是修这个法门的,在这个法门里面成就了。成就就是相应,怎么相应?这个相应比较难,实在讲,中下根性的人确实有他的难度存在,必须要真正理解到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才能够契入;如果一不是多,多不是一,这个法门你就没有办法相应,也就没有办法在这个法门里得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他的赞颂,前面两句就是教化众生的方便行。
  『三世所有诸如来』,这个地方「如来」是说现身。经上常讲诸佛菩萨没有身相,没有身相才能够现一切身相,像《普门品》里面所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三十二是类,三十二种类,每一个种类里面无量无边;也就是将无量无边的身相,把它归纳为三十二类,这好讲话。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当说什么法他就怎么样讲,所以身不是一定的,没有一定,法也没有一定;没有定法可说,也没有一定的形相可现。佛有这种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这是佛给我们讲真话。现在我们在经上看到,他有这个能力而我们没有,我们这个能力失掉了;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佛给我们讲你是迷失,是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什么时候你觉悟了,这种德用、功能你就现前。这个能力是本有的,一切众生个个都具足,为什么?你有佛性,佛家讲真如本性,也叫真心。你有真心,真心就是本性,真心就叫做佛性,真心也叫做法性,它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来由的根源,都是从这个根生的。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我们自己是一体,我们现在讲生命共同体,确实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你要能把这桩事情认识清楚了,你就是菩萨,你要把这桩事情证实了,你叫成佛;真正证实了,确实如是。所以没有一定的身相能现一切身相,没有一定的说法能够随意说法。佛菩萨现身说法有没有心?这个心我们要说真心跟妄心,诸佛菩萨用真心没有妄心,而我们凡夫用真心里面夹带著妄心,诸位要晓得,没有真心就决定不会有妄心;用妄心的人夹带著有真心,妄是依真而起的,没有真哪来的妄?所以诸佛菩萨的本事,用真心不带妄心,我们凡夫差就差在用真心带著妄心;结果很不幸,妄心做主了,真心不能做主。就好比你家里请的佣人,你是主人,那是你的佣人,现在变成佣人当家,主人当奴才,颠倒了。凡夫就是这个情形,我们今天是佣人当家,主人听摆布,这是佛在经上讲可怜悯者,真可怜!觉悟的人就不一样,他是主人当家,佣人是奴才。
  佛经里这个比喻很好,让我们从比喻当中得到启示,我们要学佛菩萨,要真心做主,做主就很自在。学著对人对事对物一片真诚,没有一丝毫的虚伪,你试试看,你能这样做,你在生活里就非常自在、非常快乐。如果我们观念错误了,在外国人常讲隐私权,那个隐私好痛苦,样样瞒人,唯恐泄露,你说那个生活压力多重。如果一切都坦诚就解放了,从内心里、从根本上解放,那才叫真正得大自在。所以诸佛菩萨用心,用真心,不用妄心。菩萨现身,妄心是自己有意思,那是妄心,真心没有作意,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不是说佛菩萨想想,我现在要变一个什么身去帮助他,有这个念头你就落在意识里,那是妄心做主了。佛菩萨从来没有起心动念,从来没有分别执著,佛在经上讲「法尔如是」,法尔是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我们凡夫无论是处事待人接物,先会起心动念,我们今天要接见一个人,想想应该用什么方式跟他交谈,怎么接触,都落在意识里,全是妄想当家,这一点我们要学佛菩萨,坦诚、直率,决定没有作意;我预先要想想怎么讲法,没有这个念头。我们世俗人讲天真,完全用天真的态度,自自然然的与一切万物、一切众生接触,现在讲交流、交往,这样就是过佛菩萨的生活。观世言音自在梵王他从这个法门证入。
  『趣入菩提方便行』。菩提是梵语,它的意思是觉悟,觉而不迷。前面一句讲如来,不讲佛,这有用意的;如果讲佛是从现相上说,讲如来是从自性上讲,唯有自性跟菩提就相应了。我们能够随顺自性,那是觉而不迷,随顺自己的意思是迷而不觉;决定不要随顺自己的意思,我们的意思决定是错误的,不要以为自己的意思是正确的,那就完全搞错了。为什么自己的意思是错误的?你有我执,你有分别,你的意思怎么会正确?再说得粗显一点,你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夹杂在其中,你的见解思想就错了。佛菩萨为什么他是正确的,他就正觉,觉而不迷?他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我执破掉了。《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的意思就是正确的。如果你还有我有人,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你就要知道自己的想法看法决定是错误的,决定不可依,依照自己的想法看法去做事,那就是造罪业。你做好事,利益众生的是善业;你做恶事,损害众生利益自己的是恶业;恶业将来堕三恶道,善业将来生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不管你做的是善、做的是恶,都不是正觉,都是错误的,都是迷。
  觉悟的人,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也断恶修善,但是跟我们断恶修善不一样;他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他修善不著修善的相,他念念当中只有众生没有我,这称他作正觉。念念当中有个我在,就是不觉,就是迷。马鸣菩萨在《起信论》说得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是菩提,本来有。由此可知,我们今天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本来没有;换句话说,六道轮回本来没有。不但六道轮回本来没有,连四圣法界本来也没有。四圣是声闻、缘觉、菩萨、佛,本来也没有,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来的。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是妄想、分别,再加上执著变现出来的。这个道理要懂得,事实真相要认识清楚。诸佛菩萨慈悲示现,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什么?帮助他破迷开悟,这是教学。众生因为自己不觉,所以才惹出许许多多的事端,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招来恶报、苦报。
  这些事情,我在讲席里曾经说过,政治不能解决。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他的身分是王子,如果政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就作国王了,政治不能解决。军事也不能解决,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释迦牟尼佛没有出家之前,他武艺高强,他可以作将军,可以作元帅,军事不能解决,所以他也不干了。再告诉诸位,经济不能解决,现在全世界一昧往经济这个路子里去走,我们看看现在社会是什么状况,然后我们就觉得,这个问题经济不能解决。而经济不但不能解决,经济带来的灾害非常严重,绝不次於战争。增长一切众生的贪欲,贪而无厌,这还得了吗?增长贪心,必定就造一切损人利己之事,每一个人都是损人利己,由於经济的发展会爆发战争,所以经济不能解决,科技不能解决。唯一能解决的途径是教学,所以释迦牟尼佛放弃一切,他去从事社会教育工作,而且做一个义务的社会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在经典里面综合看出释迦牟尼佛的身分,他像中国孔老夫子一样,是一位义务,要用现代的话来说,义务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唯有通过教学,让大家觉悟,认识清楚了,原来一切众生跟自己有密切关系。
  所以我们观察,佛在经典上所教学的内容,第一个教给我们人与人的关系。《观经》「净业三福」标题那么清楚,佛家的教学是从「孝养父母」教起,「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就教你怎么做人,知道人与人的关系。然后再教导你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特别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前面那些表法,神众、天众,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万物鬼神的关系,这是佛陀教育的内容。到最后告诉我们,这一切人、一切物、一切天地鬼神,都是我们一念自性变现出来的,原来这个东西就是自己,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这个时候你的慈悲、爱心,自然从自性里面生出来,你会爱一切众生,你会爱一切万物,这里面就不会分种族,也不会分信仰。种族有没有?有;各种宗教有没有?有。我们在《华严经》上都看到,《华严经》一开端,就给我们展现二百七十多个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一个根生的,是一家人、是自己。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要留意,个个第一,没有第二的。为什么个个第一?个个都是从自性生的,那怎么不是第一?唯识所变是变他的形状,还是从自性生的。只要跟自性挂钩,那当然都是第一,没有第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今天我们跟新加坡、跟澳洲许许多多宗教交往,我们都尊称第一;我佛教第一,你基督教也第一,天主教也第一,伊斯兰也第一,个个都第一,平等了;平等真法界,没有第二的,这是讲真话,不是奉承人。佛经第一,《圣经》也第一,《古兰经》也第一,没有一个不是第一,我们这样的心态交往,这个心才能够相连,心连心。不会说我这个是正法,你那个是邪法,我这是神,你那是魔鬼,不会了;神也第一,魔鬼也第一;正法第一,邪法也第一。要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从这个理念、这个基础上,能够融合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才能真正达到和睦相处,共存共荣。
  观念清楚了、正确了,我们还要以行来践愿,一定要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我们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应酬之中。正觉之人,方便行,这一切都包括了。方是方法,便是什么意思?最适合的方法,最适合的行为,这叫方便行。最适合的方法,最适合的行为,绝对不是一种,多种的,今天讲多元文化。《华严经》,「华严」这两个字是比喻,这大家都晓得。像一个大花园一样,所有的品种统统齐全,一样都不缺,这个花园才美不胜收。绝对不是说,我们要去同化它,把这个花园所有的品种变成一种,变成一种有什么好看?没有看头的。所以在这个经上我们所看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不碍异,异不碍同,同异不二,这是真理。因此,我们对於各种族群要懂得尊重,各种不同的宗教要知道尊敬。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什么是佛?觉悟的人,那个人就是佛,迷的人就叫凡夫。
  我跟澳洲许许多多宗教领袖接触,我都合掌称他们菩萨。他们很惊讶,为什么我称他菩萨?我说:菩萨的意思,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懂得道理的人,是真正觉悟的人,你们是不是?你们都是,那你们当然是菩萨,哪个不是菩萨?我们中文经典里面,翻译菩萨的意思,是觉悟的有情众生。我们是有情众生,觉悟了,那你就称菩萨。古译的,翻「觉有情」是玄奘大师翻译的,玄奘大师以前是翻作「大道心众生」,也翻得好。你是个凡夫,你是个众生,你的心量很大,你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过得很幸福、很美好,你有这种心愿,你就是菩萨。菩萨为众生,不为自己,能够舍己为人,所以你们大家统统都是菩萨。在《华严经》上有,我们看五十三参里面,胜热婆罗门是菩萨。我们曾经访问婆罗门教,印度教就是婆罗门教。胜热婆罗门是婆罗门教的长老,他是菩萨,他并没有改变他的身分,他还是婆罗门教的长老,但是他是一个确确实实道地的佛菩萨。我们明白这个事实,就晓得所有宗教领袖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我们眼睛当中统统看作他们是佛菩萨。我那一天离开会场,在大门口有一个基督教的领袖,他很欢喜,他说:你称我作菩萨,我称你是神。他称我是神,彼此互相尊敬,你想这样子往来多么融洽!所以宗教与宗教之间的隔阂就可以突破,哪里会有宗教战争?宗教族群,实在讲就是因为少接触,彼此不了解,误会产生了,而且愈不往来的时候误会就愈深,就很容易爆发冲突,引起战争。如果常常交往,常常往来,生活融成一片,人为的灾难决定可以消除。
  人为灾难消除之后,再跟诸位说,自然灾害也就消失了。这是什么道理?佛经上讲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环境是从人心转。所以人心善就风调雨顺,自然环境就变善了;人心险恶,自然环境就变坏了。连看相算命、看风水的,他们都说「相随心转」,这就是说相貌是心变现出来的,心地善良相貌就善良,心地慈悲容貌就慈悲,恶人看到你也生欢喜心。现在外国人讲磁场不一样,每个人发出的磁场不相同,你是真诚爱心发出来就能摄受众生。居住环境,看风水的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有福的人住在那个地方,不好的风水都变成好了,没有福报的人好风水变坏了,就这么个道理。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也不必去看相,也不用去算命,也不用去看风水,从心地上修。
  佛教我们断恶修善,这是教育。教育的功能,佛经上讲得很清楚,第一个阶段要把恶人变成善人,把坏人变成好人,这是教育;不能说这个人恶、这个人坏,不要他,开除掉,那教育没办好。真正教育办得好,坏的学生变成好学生,恶人变成善人,你的教育才成功,开除掉那是失败的教育,那不是成功的教育。第二个阶段再提升,破迷开悟,帮助他破除一切的迷惑颠倒,帮他觉悟。第三个阶段,一定要教导他转凡成圣,你这个教育才圆满。所以第一个阶段是人天的教学,断恶修善;第二个阶段是佛法的教学,佛法是正觉菩提方便行,转迷为悟;到第三个阶段圆满,转凡成圣,帮助一切众生成佛。一切众生证得声闻、缘觉、菩萨,那都是转迷成悟,在那个阶段;要帮助一切众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圆满成佛道,那就是教育达到最后的目标。
  成佛,我们一定要晓得,决定不要著相;佛一定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种样子叫做佛,你这种学法就学呆了,执著了。佛没有相,佛在十法界里随类现身。我们想想国清寺的故事,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是一个苦比丘的形象;寒山、拾得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再来的,这两位菩萨久远劫都成佛,在厨房里烧火打杂,做厨房里面主厨的助手,做下手,那个就是如来,那是诸佛。所以我们观念要变一变,佛菩萨在哪里?各行各业里都有佛、都有菩萨,每一个宗教里面都有佛、都有菩萨在。佛菩萨是讲学问的修养,不是讲身分,身分尽管不同,他的学问、他的修养是一样的,这同;同中有异,异是他的身分不同,他的形象不同。不但人类当中各行各业有诸佛菩萨,畜生里头也有诸佛菩萨,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在一些感应故事里面读到。佛菩萨要给一群猪讲经说法,他要变一个猪身跟猪混在一起,给它们讲经说法去度它们。佛菩萨要度饿鬼,要现饿鬼身。诸位同修晓得,观世音菩萨久远劫就成佛了,他是真的诸佛如来示现的。我们佛事当中放焰口,焰口台对面一般习俗用纸扎的一个鬼王,青面獠牙,那是焦面大士,那个是谁?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鬼道里现鬼王身,教化那些饿鬼。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现的身那是佛身、那是菩萨身,这是异。所以说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同不碍异,异不碍同。所以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诚,要恭敬,我们才能够避免过失。因为我们肉眼凡夫,不知道哪一个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晓得哪一个是佛菩萨化身的。随顺自己的意思,就免不了造罪业,怠慢佛菩萨,得罪了佛菩萨,自己还不知道。
  《华严经》上教导我们,学人就是在学地,作学生的就自己一个,这个话讲的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修行人,学佛的人,就是我自己一个,除我自己一个之外,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示现的,我们礼敬诸佛才做到圆满。对於一切人事物都不敢懈怠、不敢怠慢,恭敬是自己的性德,性德才圆满的流露出来。不能有同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就是代表我们学佛的人,你看只有一个,没有同学。有同学,他的性德就有欠缺,同学是你跟我差不多,恭敬心就减了一半,就有欠缺,没有同学。世间所有一切人,我们也举这个例子来说,善人是佛菩萨正面示现让我要向他学习,恶人是佛菩萨负面的示现,让我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要反省,改过自新。所以善人恶人、顺境逆境,无一不是诸佛菩萨慈悲示现,来成就我自己。我们如果用这个心态来修学,那你跟善财童子一样,你在一生当中就成就无上菩提;如果不是这样的心态修学,那就难了,要想成就很不容易,这是世尊在《华严经》上教导我们的。
  经文上第三句,『一切皆於佛身现』,一点都没错,就是我刚才讲的意思,我们要能够深深去体会。「一切」是包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包括虚空法界、包括一切众生,就是一切两个字里头,都是「佛身现」的。这个地方用「佛」,前面用「如来」,佛是从相上讲,如来是从性上讲,让我们在这里头深深去体会,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体性必然现相,现相决定离不开性体,离不开性体就是如来示现,就是诸佛示现。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从这个地方去认知,来修正我们一些错误的想法看法。知见正了,我们的言行就正,我们对人,无论对什么人,甚至於对一些毁谤我们的人、侮辱我们的人、陷害我们的人,都会生起真诚的恭敬心,你绝对不会去怪他。他为什么做这些恶事?一时迷惑,这不是出自他的本心,是出自他的迷惑,你就可以原谅他。
  这种想法做法还是很浅显,如果讲到更深一层,更真的那一层,这些恶人、这些逆境是帮助我消业障的,没有这些善知识,我们无量劫来的业障习气怎么能消除得了?怎么会开悟?因为这些境界现前,我明白了、觉悟了,来看看我业障到底有多么的浅深。顺境,我有没有贪爱心?逆境,我有没有瞋恚心?在善人恶人、顺境逆境里面都修自己的性德。性德是清净的,性德是平等的,性德里面没有善恶、没有顺逆,还有善恶、还有顺逆这种念头,这是烦恼起现行。如果在顺境里面不生欢喜心,心是平静的、平等清净的,恶境里面没有瞋恚心,证明你成佛了,你已经成就真诚、清净平等觉。所以这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像老师教学每天考试,你有没有在进步?跟善人、顺境接触,贪恋之心一天比一天薄,有进步了;跟恶人、逆境接触,我们瞋恚的心一天一天的薄,这进步了。天天在考试,天天帮助我们进步,所以善人恶人、顺境逆境都是我们的大善知识,我们感恩报德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有怨恨心?我们要怎样去报恩,怎样去感恩?在这个境界里修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是真报恩,这是真正戴德。要懂得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才知道我们学佛应是怎么修法。
  一生之中要学佛菩萨,佛菩萨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以我们现前来论,释迦牟尼佛是最好的榜样,世尊一生随缘而不攀缘,我们要学习。随缘不攀缘,才能够得到清净平等觉,丝毫攀缘的心,你的心就不清净,不清净就不平等,不平等决定是迷而不觉,你看随缘多重要!虽然有一些好事情要做,弘扬佛法是好事情,要做也都随缘,缘不成熟绝不要勉强。勉强就是到处化缘,到处募捐来做,勉强,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你仔细观察,凡是这样勉强做的,到最后都造罪业,一切顺其自然就成就。在新加坡,诸位在此地仔细去观察,顺其自然,这个地方没有化缘,没有募捐,大家自动送来,这行;自动送来的,我没有问你要。所以此地信徒一丝毫的压力都没有,无论是在精神上、物质上,一丝毫压力没有。我们给人压力,自己就造罪业,你为什么叫人受苦?你为什么叫人家有负担?决定不可以。缘成熟了大家有福,缘不成熟大家福报没有现前,何必勉强?所以施者、受者心地都清净,真的人人得平安,人人得自在,上下一团和睦,个个满面笑容。居士林下面有一个哑巴,也许诸位看到你没有留意,那个哑巴过去好凶,凶巴巴的,见人都不打招呼,脾气很大,现在见人都合掌笑眯眯,不一样了,有很大的转变。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8: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0: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七九四卷)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九四卷)  2007/7/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9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我们从二十三甘露光看起:
  【又放光名施甘露。此光开悟一切众。令舍一切放逸行。具足修习诸功德。说有为法非安隐。无量苦恼悉充遍。恒乐称扬寂灭乐。是故得成此光明。】
  这是「四等」里面最后的一段,舍光。要舍些什么?实在说,达到究竟,有为无为统统都要放下。有为法放下了,无为法还没有放下,那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还在,也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为无为统统放下了,这才是究竟圆满的果地。所以『此光开悟一切众』,这个光就是大喜大舍的氛围。佛在此地把这个氛围说之为『施甘露』,布施甘露,这个意义很深。无比殊胜之法才称甘露,用这个来形容大舍。下面一句就说得很具体,『令舍一切放逸行』,我们在前面一节将六祖大师在《坛经》里给我们说的,邪恶以及一切不善的习气,略略的说了一些,希望我们从这个地方能深深体会,举一反三。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有成就,真正能得到一个结果,这是无比殊胜难得的一桩事,真正是像开经偈上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如果是明白珍惜,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我们要问,怎样才能真正「舍一切放逸行,具足修习诸功德」,怎么样才能做到?诸佛如来、祖师大德慈悲到极处,在在处处、时时刻刻教导我们,而是我们自己烦恼习气太重,粗心大意,没听懂。什么方法?就是这一句六字洪名,教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具足修习诸功德,能舍一切放逸行。我们实在是太大意,没有认真去做。念佛何以能舍一切放逸行?我们前面讲的一切邪恶跟习气统统能舍。这就是说,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无论在什么地方,你只要照顾这一句佛号,像禅宗里面讲,你照顾这一句话头,把所有一切念头统统放下,心里面只有这句佛号。这句佛号要是真的念下去,是跟性德相应了,经教里总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平常念佛怎么样?不相应。为什么不相应?你对於这个法门没有坚固的信愿。为什么没有坚固的信愿?你对於这个法门了解不够透彻,所以你的信愿生不起来。从什么地方看信愿生不起来?你夹杂,就是说一切放逸行你没放下,这一切放逸行是夹杂。你的妄念太多,你的疑惑太多,你的忧虑太多,没有把这桩事情当作一桩大事去办。
  念佛的秘诀,大势至菩萨亲口传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六根摄不住就是放逸,六根怎么摄不住?眼见色,放不下色相,为外面色相所干扰,这就是不能摄受;耳听音声,被外面音声干扰,这一干扰就起贪瞋痴慢,就起喜怒哀乐,七情五欲就动了。七情五欲本来没有,因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生起这些东西来,这些东西全是假的!你把假的当真,在这里面起分别执著;第六意识分别它,分别它好丑,分别它善恶,第七末那识执著,这一执著就造业了。所以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收不回来!
  都摄六根,这是叫你把六根从外面六境上收回来。这个事情怎么收法?眼不要看了、耳不要听了?眼不看、耳不听,那你睡著之后不就六根都收摄了吗?没有。怎么没有?你还作梦,你在梦中又看又听,又想又说,可见得从来没有收摄过。真正收摄六根要智慧,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什么?知道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四大全是假的。《金刚经》上一句话总说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真的懂,真的了解,眼要不要见色?眼见色没关系,尽管见,不为它所动。凡夫不知道,没有智慧,著在相上;菩萨有智慧,见相就是见性,闻声就是闻性,嗅香就是香性,这就是《楞严经》交光大师在注疏里面所讲的,舍识用根。识是什么?识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不分别了,不用第六意识。性是什么?性是无所有,不可得,性是非有非无,知道这个色相是像幻灯片一样,刹那生灭,他见到这个,见这个就是诸法实相,那就是见佛了。佛知佛见,一丝毫迷惑都没有,知道这些现象是自性,法尔如是。
  如果就现象来说,阿赖耶识里面含藏著习气种子,它才起现行,这个现行是虚幻的相续相,能现所现都没有自性。无性之性就是法性,你见到一切万象,你见它无性,你就见到法性了。见到法性就是宗门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我们讲见性成佛,见性成佛是法身菩萨。换句话说,法身菩萨跟我们见色闻声,就是六根对六尘境界所见不同,我们著了相,他不著相。他不著相,他就见性。性在哪里?无有一法不是。这事难懂,我们还从比喻来说,古人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法性,把金器比作法相。譬如用黄金做一个手镯,这个镯是相,做一个项炼,项炼是相;凡夫是著了相,他有个金手镯,有个金项炼,他著了相。金在哪里?他不知道,他只晓得手镯,他只晓得项炼,不知道黄金,金在哪里不晓得。菩萨知道,手镯也好,项炼也好,全是金,除金之外,什么也没有。一桩事,两种不同的看法。
  整个宇宙,实在讲,连夏威夷土著他们祖上传下来的教训里头有这么一条,他说:我们所居住的宇宙是我们思想的产物。那要问你:什么是你的思想?整个宇宙森罗万象、万事万物就是你自己的思想,为什么?思想变现的,能变,在佛法里不叫思想,叫法性。整个宇宙万事万物那是法相,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性是能变能现,它是真的,永远存在的;相是所现所变,刹那生灭的相续相,所以它不是真的。真正觉悟之后,你把念头断掉,外面相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说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什么叫觉?念头没有了是觉。有念是迷,无念是觉,这个要知道。
  我们学佛,什么叫功夫?念头没有了,叫功夫,这个事情很难;念头少了是功夫,这个你就好懂。今年我的妄念比去年少,这就是功夫有进步,你放下的比去年多,就这么回事情。没有一样是真的,为什么不放下?天天读诵大乘,天天研究经教,天天来讲经说法,还是放不下。从这个地方就能够体会到,烦恼习气是多重,你迷惑的是多深;不能像释迦牟尼佛那样,也比不上六祖惠能,人家一下就放下了,那叫彻悟!我们听了之后能放下一点点,小悟,好事。中下根性的人学佛就是这个办法,每年放下一点,有进步,进步到每个月都能放下一点,每个星期都放下一点,好功夫!你能够看到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不一样,能做到这一点,那就可以说你这一生决定成就。
  每天都能够放下一些的人,这是佛家讲的上上根人,这不是普通人。如果我们学佛,今年妄想执著跟去年一样,那就是一点进步都没有。甚至今年比去年执著还要严重,你退步了,你没有进,你退了。所以你遇到这个无比殊胜的法门,这句佛号你抓不住。为什么抓不住?你的杂念太多,你常常断掉。你看看佛祖教我们怎么念佛?第一个不怀疑,第二个不夹杂,第三个不间断。这个不间断不是说口里念佛不间断,口念不念不要紧,心里的佛不能间断。我们口没念,心里佛也没有了;口里念,心里佛好像也不在,怎么会相应?相应是口念心里头有,那叫相应。口念心没有,这就是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散乱跟此地讲的放逸一个意思。这就是说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没有,心里还在想别的东西;下面说「喊破喉咙也枉然」,不相应!
  口念弥陀,心里真有佛,这是真有佛,那个佛也有等级不一样,所以他念佛的功夫成就不相同!有人念佛生凡圣同居土,有人念佛生方便有余土,有人念佛生实报庄严土,还有人生常寂光净土,这就是你心里面的佛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我们学佛的同修一定是供养阿弥陀佛,供养佛像。我口念阿弥陀佛,心里面有这个佛像,常常想在心里,著相,行!生凡圣同居土。除念佛法门之外,在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要是著相,不能成就。所以这个著相叫带业往生,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凡夫都能成就的,虽然层次不高,这一生能往生无比的殊胜。蕅益大师说得好,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也知足了。这个话的意思很深很深,心里真有佛。
  我们知道,通常讲佛有法身佛、有报身佛、有应身佛、有化身佛。你能够念佛的,《华严经》上讲十种佛,十种佛是一尊佛,毗卢遮那佛的十种身,阿弥陀佛的十种身,你念法身,你念智身,生实报土;你念佛的愿身,佛的大愿四十八愿,这个品位就高了;只念应化身,那就是执著这个相,刚才讲别的法门不能成功,净土法门能成功,我就想这个佛像。可是要明理,为什么?帮助你放下,至少要放下几分执著,执著不能完全放下,能放下几分,帮助你往生。
  如果不明道理,坚固执著,一丝毫不能放下,执著念佛也不能往生,这个道理要懂!为什么?那你来生到哪里去?你来生就到佛像里去了。木雕的佛像里面会生虫,我还见过,就在香港见过,木雕的佛像很大尊,跟人一样高,老鼠在佛像里面蓄窝,它没有离开佛像,它就变成这样情形,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彩画的佛像,它生蛀虫。所以你虽执著,也要知道放下,要懂得所有一切现象都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相不能舍,相也不能执著,这就对了,完全正确,不能舍!每天我念佛的课诵完全照仪规去做,这就是不舍;虽做的时候,心地清净,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丝毫不执著,这对了。这是大乘菩萨法,能具足修学无量功德,具足修习诸功德,这无量功德!
  无量功德在哪里显现?在你生活当中,你穿衣吃饭,你工作,你待人接物,无一不是功德。功德是什么?即相离相。我做的没有一样不如法,没有一样不跟戒律相应,跟戒律相应是事如法,跟经论相应是理如法,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一样做得不好,没有执著,更高明的没有分别,再高明的没有起心动念。没起心动念,你是法身菩萨应世,法身菩萨再来的;你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你已经到菩萨的阶层。如果只做到一项,没有执著,你是阿罗汉这一级,发愿求生净土是方便有余土,不是凡圣同居土,这些理事统统要清楚。
  在事上,我们刚才说了,这些规矩,像我们现在所讲的《弟子规》上的规矩,儒家的规矩好,非常之好,它跟性德相应,《仪礼》上所讲的。《仪礼》,它在儒里面就像是佛里面的戒律;《周礼》,那是治国的法律,像现在所讲的宪法;《礼记》,那是《周礼》跟《仪礼》的解说,说明。真正的戒律是在《仪礼》里面,现在没人学了。最近这二、三百年来,在学术上,一般读书人著重在《礼记》。所以讲四书五经,五经里面有《礼记》,《仪礼》、《周礼》都没有了,十三经才有。但是《仪礼》里面重要的、必须要遵守的,在日常生活当中,还好《弟子规》就是的,《弟子规》属於《仪礼》。
  基本的戒律,我们照做,很认真的去做,那是修习福德,你能照做是有福。我能照做又不执著,心地很清净,用清净心去照做,那恭喜你,你是功德。你看功德跟福德在事上讲没有两样,在用心上讲就清楚明白,著相是福德,不著相是功德。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不著相、不分别是功德,分别执著是福德,这要清楚。所以此地,你看教菩萨具足修习诸功德,他们很了不起,他们样样事情都认真。你说既然是一切都不执著,何必还认真?他不认真就没功德。那他还执著功德,他还想得什么功德,那想修功德,他是不是有贪心?我们都要问。他没有,他也没有贪心。他为什么要修诸功德?他是修给迷惑颠倒的人看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不是为自己。做出来是什么?做出来就是教众生,众生迷惑颠倒,样样都做出最好的榜样,是为人不是为自己。如果为自己,福德,来生得人天福报;为别人是功德,自己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出世了,超越了。
  所以你要晓得,佛菩萨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具足修习诸功德,是给我们看的、是教我们的,叫身教!他早就成佛,尤其是圆满了,释迦牟尼佛早就圆满成就了。这次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三千年前来的,他在《梵网经》上说,这是第八千次。他来的次数太多了,每次来就像唱戏一样,舞台表演。舞台表演不是给自己欣赏的,是给观众欣赏的,是教观众的,自己什么都没有。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我们要学习,做种种示现给别人看!
  释迦牟尼佛当年为什么不建寺院?为什么不建道场?为什么天天在山林树下?做这个样子给我们看的。为什么?真正修行人用这个方式,利益大!有大道场样样庄严,就有人起恶念,想控制,想占有,这个道场造成这些心行不善的众生他们将来堕三途,佛不忍心,所以什么都不要。这个用意多么善,我们要知道。所以后人要知道,纵然建设要简陋,可以居住就行了,这种房子给人,人家都不要,这就对了。那么在中国,这是个特殊情形,这是要知道的。中国的出家人是帝王礼请他们到中国来,帝王把这些出家人都当老师看待,中国人尊师重道,所以他们居住的环境跟皇宫一样,是这么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对於道场的供养,世尊也给我们做了示现。你看只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这些都是大富长者、王宫大臣他们的别墅花园,礼请释迦牟尼佛到这边来讲经教学,这些场地来供养他使用。佛是什么态度?佛接受,佛不要所有权,房地产还是你们自己的,我只是借用而已。这都是教我们后人不要有财物,有财物就有累赘,有财物,心就不清净。所以在中国,除这个寺院国家建立之外,也有修行人自己在山上建个茅蓬,这是正确的,茅蓬非常简陋,自己建的。
  中国大陆的,我们从小就住茅蓬,也不是出家人,在乡下的时候都住茅蓬,就是茅草屋。建筑非常简单,砍几棵树做几根柱子,墙用土墙,每个人都会做。乡下三五个人,两天的时间就搭个小屋,你就可以住。我是从小就住这种茅屋,上面盖的是茅草。这种茅蓬住起来真舒服,冬暖夏凉,那土墙很厚,能隔热,能防寒,至少差不多都有一尺多厚,上面盖茅草。通常这一间屋里面可以隔三间,一边是卧房,一边是厨房,当中是个堂屋。堂屋里面多半都是供祖宗牌位的,这是民间,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佛教,堂屋供祖先牌位。这种居住的环境好。现在这种茅屋很少,在从前农村里面全都是的。现在确实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提升得太多了。在从前砖墙瓦屋,好像是盖瓦的,那都是富有的人家、富贵人家,一般农民不可能的,哪有那么好的房子住?大富人家,这地上是铺砖的。我们茅蓬里面,这地下什么都没有铺,就是地上土地。所以你每天扫地一定有灰,扫出很多灰尘,它真的是土地。所以功德跟福德一定辨别得很清楚。真正能放下是功德,有一丝毫放不下全是福德。这不能不知道,也应当认真去学习。
  第二首偈,『说有为法非安隐,无量苦恼悉充遍』。这两句话很重要!什么叫有为法?《百法明门论》里面,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有为法。总的来说,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这就是有为法。无为法,无为法是没有生灭的现象。所以在一切物质现象里面来看,什么是无为法?虚空是无为法,虚空里头没有生灭;但它不是真的无为,相似的无为。真的无为只有一个,叫真如无为,就是法性。法性是真的无为,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质,它没有生灭,它永恒不变,能生万法。法性,法性是自己,不是别人,明心见性就是见到这个性,见性,那就成佛了。我们见不了性是什么?就是我们妄念太多,我们的心叫生灭心,就是念头,前念灭了,后念就生,妄心。妄心在相续,它不断;因为相续,才造成生死轮回,如果它断了,轮回就没有了。只要念头接著不断,就是轮回的现象,轮回的原理,轮回的真正原因。有念就有轮回,有念就有果报,有念就是有为法。无念行不行?无念还是有为法,为什么?你还是有念,你有「无念」。有有念、有无念,所以统是有为法。那个有无念的人,是不是真有这个?有,修无想定的,他执著他无念,果报在哪里?果报在第四禅,第四禅有一个天叫无想天,他无念,什么都不想。实际上,他执著那个我无念,我什么念头都没有了,生无想天,没解决问题。所以无念的念头也没有,有念、无念统统都没有,这才真能超越。
  有为法无量无边,佛菩萨将它归纳为九十四类,这在教学里面就好讲了,这里分的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又分为这四大类。这四大类都是有为的,另外有六法是无为的。无为里头你记住,真的无为只有一个,其他叫相似无为,为什么?因为它没有生灭的现象,像虚空一样。虚空没有生灭,三千年虚空是这样的,三千年之后虚空还是这样,只有它不变,其他统统都变了,没有一样不变,所以虚空列入无为。
  心法,佛说了八个,阿赖耶、末那、意识、前五识,这是心法。八识它的根、它的源头就是阿赖耶,阿赖耶从哪里来的?佛在经上说得很多,所谓是一念不觉,就叫阿赖耶。阿赖耶里面有三细相,第一个「业相」,业相是什么?业相是动。要知道法性不动,智慧不动,它是定的、是静的,所以后面第三句讲『恒乐称扬寂灭乐』。法性是寂灭的,是如如不动的,我们心一动了,这个动就是有为。所以动叫业相,业是什么?造业。这是极其轻微的业,可是这个业里头,它马上就产生「能见相」跟「境界相」。能见相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讲精神,境界相是物质。所以精神跟物质从哪里来的?业相变现出来的。精神也叫做转相。阿赖耶的三细相,这三个相出现速度太快,确实它有先后次第,但是速度太快,我们所谓是亿亿亿分之一秒它就完成了。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从三细相再演变,变六粗相。所以宇宙从哪里来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夏威夷的土著很了不起,他们没学佛,他说整个宇宙是你的思想,不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吗?一个意思!很了不起。他没有佛法讲得那么透彻,他说的一点都不错。他今天看到世界上这样的混乱,乱到叫居住在地球上人已经无法忍受了。所以大声疾呼,这个宇宙是自己创造的,自己念头创造的,念头不善,灾难就太多了;如果念头都善,灾难都没有。他说这是救世的,帮助我们真正来拯救地球。一般人讲地球病了,这是真的。
  地球怎么病的?人的念头与性德完全相违背。我们中国老祖宗讲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现在是什么?现在不善。佛说人性本净,清净;现在人不清净,完全相违背。所以地球上的天灾人祸频繁,而且愈演愈严重,为什么?现在大家相信科学。科学总是从物理、从数据来判断。地球为什么变暖?我们燃烧这些燃料、能源,排出来的废气,造成温室效应,改变地球的正常气温,他从这上来说,说得也满有道理。用佛法讲,科学从缘上讲,因他不知道,佛家讲因缘果。科学只能从缘,不知道因,因是什么?因是人心,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人。如果人心与性德相应,与本善相应、本净相应,我们的身生理正常,生理正常就是没有病了,外面环境正常了,天灾人祸没有!这从因上讲的。科学不相信这些。不过夏威夷这个土著,他们祖宗传下来古老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一直在用,用得很有效,让这些科学家感到惊奇,不可思议。他在联合国也表演几次,很成功,现在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好事情!
  心心所,心所是什么?心所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心理作用」。这个心理作用就有善、有恶、有不善不恶,这三种。不善不恶好,跟性相应。善恶,自性里头没有善恶,法性里面没有善恶,法性没有善恶就是善恶二边都没有,这个与自性相应。所以佛菩萨讲纯净,什么叫纯净?染净二边都没有叫纯净;什么叫纯善?善恶二边都没有叫纯善,是这个意思。这真正是自性性德。所以有善就感善的果报,有恶就有恶的报应,跟世间人讲这个,他好懂;讲非善非恶,他不懂。所以教初学,佛教初学,菩萨教初学,祖师大德教初学,都叫我们「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这里下手,慢慢再提升,一下提升提不上去,不是那个根性,所以一步一步来,先叫他断恶,叫他修善。诸位想想看,《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就是这一类的课程,往上再提并没有把这个课程舍掉,而是什么?断恶不执著断恶的念头,修善不执著修善的念头,所谓三轮体空。事上还是断恶修善,心里面一尘不染,那就向上提升。不是说一尘不染,弟子规也不要做了,十善业也不要了,不是这样,那就错了,全错了!那个跟法性性德又完全相违背了。
  我们看大自然的现象,无论是动物、植物,你细心观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在那里变化、在运作,它有没有分别?没有。它有没有执著?也没有。它有没有起心动念?它也没有。绝对不能说,它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好,春天也不要生了,夏天也不要长了,自性不是这样的,那就变成什么?变成邪见,叫断见,就是一切都否定了,这是错误的。执著这个东西一切都是有的,叫常见,也是错误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这就是佛法讲的因缘生法,法尔如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要跟性德相应。虽跟性德相应,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但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那就完全正确,那才叫真正的纯净纯善。
  纯净是讲心地,纯善是什么?是讲你外面现的相。相上纯善,性上纯净,这是教我们。我们为自己要不要修相好?要,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讲过,菩萨成佛,你看用一百劫的时间专门修相好,他有没有著相?布施,实际上你要懂得,修相好是为众生,众生喜欢相好,贪恋相好,用这个。所以大乘教里面讲,先以利欲勾他,后令入佛智。如果佛菩萨的相长得像丑八怪一样,人家一看远远就跑掉了,不愿意亲近你。所以相好是摄受众生、接引众生的一种方便。需要,用这个可以能教很多很多众生,特别是初机的,初入门的,不是为自己,没有一样不是为众生。自己怎么样?自己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修而无修、无修而修。真干,干得很勤奋,让大家看到都来学。这里头的密义太深,学佛总得要相当长的时间,慢慢你才能够体会。
  如果是有为的心,有为的心就是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有无量苦恼。寂灭乐的时候,就是无为法,无为法称性。细心去体会,那个示现最清楚、最明了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在哪里?在他面孔上,在他微笑当中,在他身体上,在他动作上,在他生活上,在他工作上,在他待人接物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他都表现出来了。真正会看的人,什么人真正会看?没有念头的人,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的人,一看全就明白了。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一念当中他完全通达了,这讲时间,大乘教里面讲「念劫圆融」,念是一念,劫是无量劫,无量劫可以变成一念,一念可以变成无量劫,念劫圆融,是一不是二。我们带著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妄心,那就是无量劫,好长好长!如果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一念就完成了。这事是真的吗?学东西哪有那么麻烦,真的。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到外面去求学十二年,那是长时间!菩提树下打坐入定,一念,那一念超过十二年。那一念当中,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智慧德相,他全都得到了。那一念是什么?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彻底放下了,就那一念。
  你要是不相信,你回头看看中国的惠能大师,他就是一念放下了,一切诸佛所说的经教德相,他也统统具足了。他没念过书,不认识字,所以这是缘,你看还是要因缘,你把经念给他听,他就明白了,他就给你讲得头头是道;你要不念给他听,他不知道。般若无知,他不知道,你念给他听,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他只要见到,只要听到,只要接触到,无所不知!他不听、不见、不接触,他无知。为什么?他没有起心动念。别人念经给他听的时候,这是感,众生有感,他听了之后,自然就有应,应到什么程度?跟你自己现前程度恰好相等,为什么?他无心应,他不是有心。有心不能应,无心才能应。你是法身菩萨的根性,他应你是法身;你是小乘根性,他应你的是小乘;你是人天根性,他应你的是人天。实在讲,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一定跟你示现的完全一样,不会加一点,不会少一点。无心,我们照镜子就是现前这个像,不会现出来的像比你的像更美一点,没有,或者比你更差一点,也没有,一定跟你完全是一样的,那是应。
  所以我们自己不断提升自己,那个应就很殊胜。怎么提升?放下是真的提升!古大德有一句话说:放下真的是向前。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你不放下,你永远没有进步。你看我要往前走,一定把后面这一步放下,才走到前面;你放不下,你就走不到前面。上楼,你不放下第一层,你上不了第二层;不放下第二层,你上不了第三层。放下原来是向前!佛菩萨、祖师大德讲得这么清楚,几个人真的听懂、真的搞明白?真听懂、真明白了,没有一个不愿意放下。为什么?念念当中都希望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德行,乃至於提升自己的福报!不放下不能提升。不放下,你命里有的就止於这个境界,不能提升,放下就升。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无论是在精神上、在物质上都没有例外。
  世尊当年在世不要道场,放下了,你看他老人家灭度之后,现在全世界建了多少道场供养他!你细心去想想,这些道场从哪里来?放下来的。当年在世他要是执著,后人就没有这个,谁纪念他?后人给他盖这么多,他要不要住?不要,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与他毫不相干。他留下那些教法,当年这些种种示现,我们后人应当细心去体会,认真的学习,我们也能跟他一样。所以这里面最重要的信心,真的是《华严》大论里面都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什么?信自性,那叫真的信,不是信外面。
  六祖惠能大师讲的二十个字,信自性,是自己的自性。自己的自性跟一切诸佛的自性、跟一切众生的自性是一个性。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里头告诉我们,从来你就没有染污。如果你真的相信,你是清净没有染污的,你的相貌自然就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为什么?相随心转。你的身体决定没有丝毫毛病,金刚不坏身,自然是这样的。我们今天要健康、要长寿,健康长寿从哪里得来?真的,清净心里面具足的。第二句他说「本不生灭」,没有生死,这就是大小乘教里面所讲的大般涅盘。大般涅盘是印度话,意思就是不生不灭,每个人都是不生不灭。你现在有没有生灭?没有。现前生灭是这个色相、色身,色身不是自己,色身是自己错误思想变现出来的幻相。实际上,这个幻相也没有生灭,在这个幻相里头找生灭找不到,是你看错了,误会了。性不生不灭,相哪里会生灭?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0: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九四卷)  2007/7/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94》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个「本自具足」,不要向外求了。自性里面一切具足,智慧具足,道德具足,能力具足,福报具足,没有一样不具足,样样具足,像什么样子?像《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像往生经里面讲的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华藏、极乐是你心想生,那是什么心想?清净心,就是纯净纯善的心。纯净纯善的心自然就现纯净纯善的境界,不需要想的,自然就现了。同样道理,善心现善境界,三善道;恶心现三恶道,现恶境界。现在的人心贪瞋痴慢疑,是这个心。贪瞋痴慢疑现的是什么样的境界?是三恶道的境界。现在三恶道,不要到三恶道去看,我们这个世间就是,已经现出来了。这些理事不能不懂,不能不知道。
  所以你说心有善有恶,这都是有为,你说多苦!三恶道苦,我们现在已经受到了,天灾人祸,灾难频繁。三善道也苦,三善道,天道,欲界天苦,我们能想像得到,色界天有坏苦,无色界天有行苦。《法华经》上佛告诉我们「三界统苦」,我们看起来好像是有轻重差别,但是在他们那个境界里,那个受苦的感觉,实在讲没有两样。这些道理我们细心冷静去思惟体会能觉察到几分。所以讲到这感受,你要是了解事实状况,你也不再想生天了,为什么?还是苦。你也自然会想到超越六道,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思惟,为什么?六道都苦。苦日子,过去世、生生世世受的苦不谈,只谈这一生。所以在这一生当中,贫穷的人容易体会,富贵的人不容易体会。这就是经上常说的「富贵学道难」,他没有受过苦,你跟他讲三界统苦,他没有办法体会;除非一个大灾难出现了,他才知道真苦。他到哪一天没东西吃了,他晓得饥饿苦;什么时候他没有衣服穿了,他知道冻的苦,必须到他失掉的时候,他才知道苦。
  现前一般贫穷的人家,他不觉悟,怨天尤人,为什么自己生的这么苦?为什么他们富有?要想办法去闹革命,去夺取他,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真正懂得因果报应,那个人富贵是他前生修善积德的果报;我没有修善积德,我今天受这个果报,各人修各人得。你要是想夺取别人的,那造的罪业更重,不但你夺到的这个东西,你享受不到,你来生会更苦。为什么?这种因果报应,现在外国人知道,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不但要还,还得要加利息。你说这个事情麻不麻烦?够了,谁还愿意过这种生活,负债过日子?没有人愿意过这个生活。尤其是东方人,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再辛苦都不要负债,你心里踏实,贫穷有贫穷的乐趣,生活过得快乐,不羡慕,不怨天,不尤人。西方文化跟中国不相同,他们要是遇到这个灾难会怨天尤人。中国人懂得三世,那么你想法、看法就看得长远;不知道三世因果,认为人只有这一生,没有来世,眼光很短,看东西看得很浅,那造业就重了。
  所以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最重要的圣贤的教育,要把圣贤教育讲透彻、讲清楚、讲明白,不是一桩容易事情。要怎样才能够讲得好?自己必须契入圣贤境界,你才能做到,不入境界做不到!怎么入境界?如果从因上讲,大家平等,人人具足。因是什么?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是因;我们的老祖宗说「人性本善」,这都是因。圣贤教育,佛菩萨应化世间没有别的,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目的,帮助一切众生回归自性,就这一桩事情,再没有第二个念头,帮助你回归自性。回归自性,一切圆满了,我们学佛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学佛的目的是反璞归真,回归自性,这就对了!不是搞名闻利养,不是贪图享受,也不必要修什么苦行。
  佛是不赞成修无益的苦行,就是没有利益、没有好处的苦行,佛不赞成。佛菩萨有修种种苦行的,那是做种种示现,帮助人、成就人的一种好榜样。那个榜样目的在哪里?就示现什么?离欲,儒家讲的格物,做出来给你看,佛法里面讲的破执著,做给你看,不执著。你看到之后,你才会生起信心,你才会发心去学习、去模仿;你没有见到,跟你讲不容易接受。所以佛法对经教上教后学、教菩萨,叫三转法轮,这是教学的三种方式。对上上根人简单,指示就行了,他就觉悟、就明白了。他一示现那样子,你一看就开悟了,上上根人。对上、中根人?劝转,示他还没有办法体会到,要劝导。下根人,劝他也不听,他也不愿意接受,做实验,做出来给他看,他明白,你能做得到,我也能做到,这下根人。
  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下根人多,你不做实验怎么行?要拯救今天的世界,就是要做实验。实验头一个,我自己要做好,我自己能够做别人的好样子。忍辱,你看我能忍,你能不能忍?做出来!真诚恭敬,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我们对人要学习谦虚,要学习卑下,从我自己做起,我做给你看。对别人要尊敬,我们常讲现在最基本的,现前需要学习的,谦虚,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我真做到!《弟子规》是细节,这五条是纲领。我从我自己做到给你看,自己做到了,儒家讲的身修,修身的功夫做好了,齐家,你影响你的家人,你一家都好。你的家好,你会影响你的邻居,这一家人多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对待外人有礼貌,有诚意、有诚信,谁不羡慕?一切都要从自己本身做起,影响你的亲朋好友,乐意教化别人,你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佛菩萨加持,给你很多的机会,让你扩大教学的效果,这是机会。机会来得有早有晚,为什么有早有晚?众生的机缘什么时候成熟有一定,他不成熟,不能教他。不能教他的时候,怎么办?提升自己。所谓是「退则独善其身」,没有缘分,退一步,独善其身;有缘分,进一步「兼善天下」。兼善天下就是佛门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念念不忘,有机会就干,没有机会就提升自己。「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无尽誓愿断」,没有机会的时候,干这两样;有机会的时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一切示现当中,要示现有为苦恼,要示现寂灭常乐,要示现这个。在在处处做这个示现,对自己真的提升灵性,对别人有大利益,给人看。真放下,彻底放下,放下得大自在。这是成就大舍,大喜大舍,成就这种的影响,这个氛围。此地讲的毛光照益,用现在话讲就是影响,我们做自然产生影响,这叫毛光照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四等」就学习到此地。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4: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九四六卷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四六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四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四六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段偈赞分,第二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十首偈颂里面我们从第七首看起:

  【凡夫见诸法。但随于相转。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

  这首偈是讲凡夫迷失了自性,起心动念、见色闻声都产生严重的错觉,不是说他不觉,他错了,所谓是邪知邪见,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前面两句,清凉注解里说得很清楚,这第三段,一首偈,就是第七首,「迷性中,上半取法」,前面两句,第三句是「迷性」,末后一句是总结过失。这就很清楚了。凡夫见一切法,这个地方『见』字就是接触,说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乃至意分别执着。佛法讲得很清楚,这个六根前面五根是讲眼耳鼻舌身,接触外面的境界是色声香味触。眼见色,耳闻声,身与外面境界接触,只有了别,没有分别。了是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镜子照外面的境界相一样,称了别。分别执着从哪里来的?那是意识起作用,意缘法。意所缘的法,实在讲它缘不到外面境界。我们眼见色,意能不能缘到外面色相?不能。它缘的色相是什么?我们眼好比是个照相机,把外面境界相照见了,照见,自己像照相机里面就有个底片,这个印象就落进去了,这就是眼识的相分。第六意识它所缘的是缘眼识的相分,就是说,它看到的是照相机照的底片。现在录相就更容易懂,它所见到的,就是你录相机录下来的影片,外面境界它确实没有接触到。第六意识分别的能力非常强,它一接触之后就起分别心,这一分别,接着第七识起作用了。第七识是末那,末那也缘不到外面,末那缘什么?末那缘第六意识的相分。你看第六意识的相分是从眼识来的,这是直接照进来,第七识缘第六识的相分,那就是把眼识的相分又拷贝过去,复制了一套,它就缘它自己的相分,它也缘不到第六识的相分。所以,见色闻声你就晓得是多么的虚妄。眼了别,没有分别执着,所以它是照见,坏就坏在第六、第七,第六是意识,第七是意根。佛门常讲三心二意,什么是三心?三心讲的阿赖耶、末那、意识,这叫三心;二意那就专门讲第六识跟第七识,一个是意根,一个是意识,叫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全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

  这样就错了,『但随于相转』,我刚才讲的这个是大乘法相、唯识里面所说的,它随相转,不是随外头境界相,与外面境界相不相干,它是随眼识的相分,眼识相分只是传递,还是不相干。第六意识的分别,分别它自己的相分,第六意识有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它的见分缘它自己的相分。末那识是从第六意识又拷贝进去变成它自己的相分,它执着是执着它自己那个相分。说得多么微细。这只是略说,让你了解这些关系怎么产生的,然后你细心去观察就非常复杂。为什么?与八识相应的心所五十一个,每个心所都有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各人缘各人的。有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冲突从哪里生的?冲突就是第六、第七生的,自相矛盾。所以佛在大乘教里面常常讲「可怜悯者」,他真的可怜!真正是自作自受,不了解事实真相,他天天在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天天在做,不知道事实真相。

  这桩事情确实是太微细,今天的科学家、哲学家都没有发现。科学里头没有讲到八识,更没有讲到五十一心所。而八识五十一心所从哪来的?这个说法,天亲菩萨造《百法明门论》,便利于大乘初学,说出来的。他这个说法是依据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所说的,《瑜伽师地论》讲有六百六十法,更细了。天亲菩萨认为太多,对于初学的教学不方便,把它归纳,归纳成一个纲领,就是百法,所以百法是《瑜伽师地论》的纲要。六百六十法展开,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这一切法虽然非常复杂,它有头绪,它有秩序,它有条理,它一点都不乱。为什么?那是性德所现,就是大乘教里头佛常讲,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心性,这个地方讲的法性,讲的自性,或者说本性,名词不一样,是一个意思。自性它是圆满的,没有一丝毫欠缺,所以能生万法,万法有秩序,万法一点都不乱,万法和谐,万法决定找不到冲突,这是自性。不和、冲突、没有秩序,那不是性上的事情,那是识上的事情,特别是末那跟意识。末那跟意识如果随顺性德,这就是佛菩萨圣贤的示现,随顺性德,随顺自然,中国人讲道德,道就是自性里面的性德,法尔如是;随顺性德,顺着道,这就叫德,末那跟意识随顺自性,这就是德。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夫妇是道,父子是道,兄弟是道,君臣是道,朋友是道。父子有亲,这是道。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道。我们能够把亲爱,父子是亲爱,君臣是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把它做到那叫德。德是做到了,道是自然的。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里面本来具足圆满的道德。如果你见了性,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就是这样的,凡是见性的人没有例外的。所以说佛佛道同,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德性相同,没有例外的。

  迷了自性,它就产生变化,迷就是你起念头了。所以迷唯一念,悟止一心,一念迷,本明就变成无明。佛法里面讲无始无明,加了个无始你就晓得,无明不是真的,无明是假的,无明是一个错觉。本性不动,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是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的自性本定;也就是说,真心是定的,没有念头。起心动念就是迷,就是妄心。你要知道,你的真心从来没有动过。现在?现在还是没有动过,要动了就不叫真心,从来没动过。我们现在这个念头七上八下,前念灭,后念又生,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妄心,这不是真心,更不是你的本性。所以你要知道,诸佛如来跟我们凡夫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用心不一样,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用真心,就是从来没有动过,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更没有分别执着。这是你的真心,这是你的本性,你要用这个心,你就是佛,或者称你法身菩萨。什么人用这个心?在佛教里面,诸位晓得一个名词,叫明心见性,明心,可以说就是《大学》里头第一句话「明明德」,明德是真心,明明德,你用真心。用真心,这是佛、这是菩萨、这是圣人。

  我们今天不会用真心,用妄心,妄心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起心动念是阿赖耶,执着是意根、是末那,分别是意识,六道凡夫用的是三心二意。我再跟诸位说,阿罗汉比我们强,阿罗汉他用的是二心一个意。阿罗汉有妄想、有阿赖耶识,有分别、有第六意识,他没有执着,他不用执着;也就是说,他不用末那识,不执着了,比我们就高。权教菩萨,这是讲十法界的,十法界的佛菩萨,他用一个心,没有二意,他只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换句话说,他不用末那,也不用第六意识,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不用,他用什么?其实他是把它转变了,转什么?随顺性德,相宗里头「转识成智」,用这个功夫。八识有因上转的,有果上转的,不一样。果上转的,我们对它用不上力,必须证果,自然转了,用不上力了,那是什么?前五跟第八,果上转。因上转的,我们现在可以用得上力的,就是第六、第七。他们的修行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懂得转识成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第六意识是分别,不分别,妙观察智就现前。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有执着就不平等,执着没有了,平等性智现前。离开执着,你看到一切万法一如,你的平等性现前,你的看法、想法不一样了,跟诸佛菩萨靠近了,见解思想距离拉近了,佛知佛见。

  如果不会,转不过来,还是分别,还是执着,那就造轮回业了。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着来的,分别执着没有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所以这个是因上转。功夫在哪里?功夫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明白这个道理,尽量的放弃执着。这执着最严重的就是我们一般人讲成见,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做法,坚固执着,要求别人随顺我,我不肯随顺别人,这叫坚固执着。不执着的人,他能够很随和,跟什么人都能合作,你干什么我都可以跟你一样做。做错了?做错了是你有错,我没有错,为什么?你有执着,你就有错,我没有执着就没有错;你有分别,你有错,我没有分别,我没有错。所以同样干的,你结业,我这里不结业。他有能力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里头不造业,这是本事,这叫功德。你作恶是有心作,我作恶跟你一样做是无心随,随,不作,心里不结业。你恨那个人,我在表面装那个样子,随顺你!内心里确实没有一丝毫怨恨心,就是你是真动怒,我是在唱戏,装的,那怎么会一样?明白人是游戏人间,在这个世间完全是表演的,所有表演,无论是顺境、是逆境,都是启发众生。根性利的,业障薄的,他一接触就看出来,一听他就明白过来,这是什么?这叫有缘人,佛度有缘人。没有缘的是业障很重,粗心大意,他看不出来,他也听不出来,他不会觉悟。

  我们要怎样才能够看得懂、听得明白?总的一句话来说,必须要消业障。因为佛告诉我们,我们的德能是圆满的,跟诸佛如来是相同的,没有一丝毫欠缺。我们今天所以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不能起作用,就是因为妄想分别执着这三大类的烦恼障碍了。《华严经》上说的妄想就是大乘教里面常常讲的无明烦恼,所说的分别就是大乘教上讲的尘沙烦恼,所讲的执着就是大乘教里讲的见思烦恼。这三大类烦恼就像乌云一样,云彩,三重的云彩遮盖住,你的自性透不出来。这个比喻现在人好懂,你看我们在阴天,非常阴暗,下雨。我们把太阳比作自性,确实不止一个云层遮住太阳,我们乘飞机上去,确实有三、四层的云层遮住太阳。现在飞机飞得高,飞一万多呎,往下看,下面三、四层的云层。你看飞机下降,穿云下降,穿好几层的云层。必须把这些障碍除掉,业障就没有了,业障就这个东西。

  所以《华严经》上说的我们好懂,妄想分别执着,我能不执着吗?真的放下,不执着,智慧就现前。没有放下,想放下,想放下还是执着。这桩事情我们一定要遵守佛菩萨的教诲,祖师大德的方法。我们的根性是中下根性,这个自己要承认,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根性,就晓得我应该怎样学习。这样的根性在六道里面是占绝大多数,那用什么方法?用学习。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初示现在人间,教学四十九年,完全是为我们这种根性表演的。上上根人不费力气,你看像六祖惠能那一流的人物,几句话人家就解决了,就大彻大悟了,哪有要这么长的时间!下下根人也好度,为什么?他老实,教他一个方法,他不会问你什么道理,他就能死心塌地的去做到,这很可贵!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一生不改变,他真的念上个三年五载,他预知时至,他真往生了,阿弥陀佛真的把他接走了。这种人也好办,都是容易得度,容易成就。最麻烦的是当中,而且他还是多数,上不上,下不下,我们属于这一类。这一类,佛祖告诉我们一个原理原则,「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行,你要能遵守这个原则,你在这一生当中很可能成就。你要记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为什么?这一个指导跟戒定慧三学的原理相应,你守这个规矩做,这是持戒。我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持戒。戒能得定,一般根性的人三年五载就能得定,得清净心;得到清净心,再过个三年五载,就可能开智慧。所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就是悟。悟当然有小悟,小悟常常有;有大悟、有彻悟,彻悟是明心见性。不是没有方法。这个方法只要我们真干,不肯真干就没有办法了。所以凡夫成佛不难,天下事什么最难?求人难,登天难。为什么?你求,靠外面境界就难了,成佛作祖是自家的事情,往自己里面求有什么难处,就是自己愿不愿意、肯不肯干。自己不肯干那就难,自己肯干就很容易。这个不是求人的事情,是求自己的事情。

  再跟诸位说,有没有老师、有没有修学的环境都不重要。有好老师指导,有好的修学环境,你会提早得定,提早开悟;如果没有,得定、开悟晚一点,不是做不到,能做得到。我们看古人,世出世法里都有所谓私淑弟子,那就是没老师,没修学环境。世法里面代表的人物是孟子,我们读孟子的传记,你就晓得他幼年丧父,母亲把他带大的,童年、少年生活非常艰苦,母亲好,懂得教育。他能够私淑孔子,孔子过世也有几十年了,不在世了,孔子着的书籍流传在世间,他看到了欢喜,决心学孔子,以孔子为师,叫私淑弟子,依照孔子的教诲认真去学习。学习这两个字非常重要,「学而时习之」,习是真干,学了要真干,学了不干没用处,学而时习之才有法喜,才不亦悦乎。学了要不能做,不能把自己所学的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自性里面那个欢喜透不出来。所以这个悦,喜悦,是性德,跟乐不一样,乐是外面的五欲六尘的刺激,那叫快乐,跟喜悦不一样,喜悦是内心的,是性德往外面流露,那是真的欢喜。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论语》上讲的喜悦就是佛法讲的法喜。常生欢喜心,那是待人,法喜充满是自己的享受,怎么会一样!这是性德流露。所以孟子能够专心学孔子,学得很像。

  夫子之德,那我们想孟子一定是圆满具足,夫子处事待人接物那个心态,这是他的学生对老师的赞颂,也是述说老师的德行。大家都公认的,老师有五德,温良恭俭让,我们有没有做到?温是温和,表现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良是善良,我们今天讲的爱心。恭是恭慎,恭敬、谨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细心,而不是粗心大意,都认真负责。俭是节俭,一点都不浪费。让是礼让,决定没有竞争的念头。见到别人好事,从内心里面佩服、赞扬、欢喜,没有丝毫嫉妒心,这是性德自然流露。所以真做到,真的把它学到了,你才会有法喜。念了,念了学不到,那有什么用处!所以《论语》头一句话是总纲领,总的教学指导的原则。学就是为了要做到,我不想做到,我学它干什么!

  学佛,那我就想作佛。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真的,惠能大师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到黄梅,五祖问他,你来干什么?你想求什么?他回答五祖,我想来作佛,不求别的,我到你这里来是想求作佛。我相信五祖一生接触大众,从来没有一个人是为作佛而来的。他心里想作佛,他真的作佛了,真的成佛了,这就是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一般在家人到寺庙里面来,见到老和尚,你想求什么?我想求升官发财,佛菩萨保佑我平安,求这个。你什么时候听到有一个人他要来作佛的,没听说过,所以他成不了佛,他不想作佛。你把你所学的统统兑现了,你就真作佛了。我真想作佛,我应该怎么学?有没有什么最简单的方法?有,佛在经上讲的,菩萨不学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那你就知道了,普贤行是成佛之道。普贤行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普贤行。这部经很长,内容非常丰富,它有纲领,你就好学了。纲领是什么?普贤菩萨的十条修学的纲要,就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一展开是全部《华严经》,全部《华严经》浓缩就在十句,一句四个字,四十个字,全部《华严经》。你能做到,恭喜你,你成佛了。从哪里做起?记住,礼敬诸佛。在近代,有人向印祖请教,印光大师,向他请教怎样才能够契入佛境界,契入佛境界也就是作佛。印光大师回答两个字「诚敬」,一分诚敬你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利益。可见得诚是内心,表现在外面是敬。你看跟普贤菩萨的教化一个道理。

  普贤菩萨教人礼敬诸佛,礼敬诸佛是什么?是一切恭敬,因为诸佛是讲三世,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什么?一切众生皆当作佛。为什么?他有佛性,大乘教佛常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当来必定成佛,这是未来佛。那是一切众生都要恭敬的,一切人要恭敬。怎么恭敬法?我们对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恭敬,我们对阿弥陀佛是怎么恭敬,对一切众生同等的恭敬,不能有差别,有差别就不敬了。但是在相上有差别,心上没有差别。相上我们见到佛像,我们会顶礼三拜,我们见到一个人,我们不能顶礼三拜。见到一个畜生你也顶礼三拜,人家说你有神经病,你不正常了。你见个狗、见个猫你也顶礼三拜,哪有这种道理!蚊虫、蚂蚁、苍蝇、蟑螂你见到它也顶礼三拜,那就真的不正常。恭敬心没有两样,完全平等,在相上有差别。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看到这些小动物,我们合掌称它菩萨,这就不必拜下去,这就行了。要是对于一切人,不管他是中国人、是外国人,是男人、是女人,对于一切人,大人、小孩,我们都应当恭恭敬敬九十度鞠躬礼。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为什么?现代这个时代大家把礼丢掉了,诚敬没有了。这就是我们表演教诚敬,这是自行化他,自行就是教化他,教人口说不行,要做出样子出来。能以身教,这叫善教,感人至深,人容易受教。如果不是用身教,言教,教人怎么做,这个效果达不到,现在人不相信。所以常常心里要明了,要做最好的榜样给人看,这叫学而时习之。自己法喜,看到别人受教,你就会更欢喜,教学有了成就、有了效果。

  我们学了佛,就不能随着境界转,我们要知道转境界,转境界对自己来讲是自度,对外面境界讲是度他,自行化他这叫真正行菩萨道!所以不能有负面的样子给人看,我们不能学自私自利,我们不能够学傲慢,不能表演个自以为是,这都是烦恼习气。自己要断,要展示给别人看,帮助别人回头是岸,常常存这个心,这是好心;常常做这种表演,这是菩萨行。如果还是随境界转,那就是轮回心,轮回心所造作的都是轮回业,学佛还是轮回业。所以佛法是心法,在内,不在外。佛经称为内学,称为内典,经典,内典,不在外。佛菩萨所说的,说的是我们的自性,不是外面东西。佛菩萨是对我说的,这个认知,这种理念,比什么都重要。决定不可以说,佛菩萨这是为某人说的,他有这个毛病,对他讲的,不是对我说的。如果有这么一个想法,你在佛法里面学个十年、百年,你一无所得,依旧是轮回心造轮回业。如果说有好处,那就是佛经上常讲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看经是一历眼根,阿赖耶识里落一个佛法的种子,除此之外,别的好处你得不到。

  这个种子,实在讲也很不容易,你在来生来世,或者是后生后世,乃至无量劫之后,遇到缘,你的种子会现行,你一定会有一天认真努力修学,你就成佛了。种子在现在种的,所以佛法比喻这个叫「金刚种子」,永远不坏,你在六道里怎么轮回,在地狱、饿鬼、畜生受罪,这个种子不坏。可是你要晓得,三恶道长时间受苦,这是你不能够摆脱的,你一定要接受。这就说到因与果了,因果的存在,从你开始有一念那个时候因果就有了。你起一念是因,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这是果。所以因果跟宇宙的缘起,跟生命的缘起,跟万法的缘起,是同一个时间发生的,这不能不知道。

  『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第三句说你「不了」,就是迷,不明了,「法」怎么样?「法无相」。这句话不好懂,法怎么会无相?我们明明看到这个相在眼前,我们看得见,我们听得到,我们摸得到,怎么会说无相?大乘教,尤其是《般若经》上,佛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佛」,什么是见佛?见性就是见佛,见到法界虚空界的真相就是见佛。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无相,这个无相在哪里?无相在有相里头,有无不二!那恭喜你,你见佛了。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有无是一不是二。这很难懂,我们凡夫都是把有无看作二边,有不是无,无不是有。佛告诉我们,你看错了,有无是一,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是第一层的开示,对初学的人来讲,你好懂。再进一步跟你讲,性无,性是能现,能生能现,性无,了不可得,无性之性所现的这些万法、这些现象哪里是真有!所以相无,相不是真的,相是什么相?梦幻泡影。这是佛在《金刚般若经》上教给我们的,这个经大家都很熟悉,佛教我们看外面的现象,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有生有灭,变化无常,这一类的都叫有为法。那你看我们人,包括动物,所有的动物有生老病死,这就是变化,这就不是常住。再看植物,植物有生住异灭,它也是无常的,有生有灭。再看矿物,山河大地,甚至于教我们去观察星球,观察太空当中的星系,它有成住坏空。所以佛跟我们讲,万法无常,无常之法就叫有为法,是假的,绝对不是真的,梦幻泡影。它存在的时间很短,「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讲止观,你要这样看法就对了。

  它存在的时间短,经上讲两个比喻,一个讲的露,露水;一个讲的电,闪电。露水是比喻相续相,闪电是比喻物质现象存在的真相。我们今天觉察到的是相续相,相续相存在的时间真的像露水一样,太阳出来,露水就没有了,这是存在的时间很短。我们能感官当中的这个现象短到什么程度?我们这一生,这个寿命尽了,死了,这现象全没有了。怎么知道没有了?实在说,我们人每天都要死一次。你晚上睡着了,人家把你抬走你都不晓得,眼睛一闭,色相全没有了,耳朵闭起来,音声没有了,生灭法。你接触到的全是生灭法的相续相,如露。这些法的本质存在的时间非常之短,我们讲剎那生灭。剎那太长!佛在《仁王经》上给我们讲,一剎那有九百生灭,剎那不是太长了吗?弥勒菩萨跟我们讲得清楚,物质现象、精神现象生灭的时间之短,我们没法子想象,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万亿是兆,一秒钟有这么多的生灭。这个事情是真的吗?真的,不是假的,唯证方知。什么人能证得?大乘教常讲,八地菩萨。八地菩萨的心定,那定功深,所以极其微细、极其短暂的这个现象他都能感受到,他能见到,就是他的见闻觉知能感受到,能证实这个事情存在。

  所以我们六根接触到的是相续相,这要知道,那就是生灭不住,念念生灭,生灭不住,是这么一个现象,哪是真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这个现象是自然现象,也就是法性体相作用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这绝对不是有创造、有主宰的,没有。这是自性,用现在的话说,本能如是,自性的本能。佛告诉我们,这个本能我们是可以恢复的,是可以证得的。用什么方法?禅定,禅定是因,通达明了是果,你修因一定会证果。禅定的真义就是放下。放下执着,你得阿罗汉的定,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说,阿罗汉所得的是九次第定。这个定是有浅深不同的次第。世间禅定是到第八个阶段,四禅八定,四禅是色界天,再往上去是四空定,无色界天,没有超越六道轮回,所以叫世间禅定。阿罗汉入更深层次的禅定,超越第八定,称它作第九定,九次第定,超越六道,他到四圣法界去了。六道上面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合六道总称为十法界。愈往上面去,层次愈高。十法界到最高层次是佛,这个佛没出十法界。所以天台大师判教,说这尊佛,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他是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很像佛的样子。为什么?他不是用的真心,还是用的阿赖耶,八识五十一心所都在。可是他能够随顺性德,随顺得很象样,我们凡夫简直分不出来,决定以为他是真佛。为什么不说他是真佛?他没有能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他没转得过来,他是在转,没转过来。一旦转过来,十法界没有了,他就到一真法界去,《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无量寿经》上讲的弥陀净土,这不在十法界里面,那是真佛,那不是假的。

  诸位一定要晓得,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真佛,这个地位超过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这个道理要懂。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死心塌地修净土,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个世间修到四圣法界谈何容易,这个佛法叫竖出,出三界六道十法界,竖着出,难。西方极乐世界叫横出,我不从竖的,我从人道直捷就成佛了,叫横超!这是稀有难逢的因缘,在这一生能遇到真不是容易事。而西方净土有三辈九品,还有四土,四土三辈九品。但是那个世界的好处,无比殊胜之处,它是平等法界,真像《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真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能说它没有,它是有;也不能说它真有,它平等的。我讲到这段经文,很难懂,举一个例子让大家去体会。好象我们通常念书,你看现在的学校,有小学,有初中、高中、大学、研究所。小学在小学校上课,中学在中学上课,大学在大学上课,研究生在研究所上课,不在一处,各有各的学校,各有各的班级。极乐世界像什么?极乐世界大讲堂,阿弥陀佛是老师,这个大讲堂里有小学生、有中学生、有大学生、有研究生在一起上课,这很特别。确实,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你在其他诸佛剎土里面,我们是人天乘,你决定见不到观音、势至,见不到。为什么?他是等觉菩萨,他住实报庄严土,我们住凡圣同居土,不在一处,见不到。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凡圣同居土的学生,天天跟观音菩萨在一起,跟文殊、普贤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这在十方世界讲不通的。所以蕅益大师注解《弥陀经》,讲到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个上善是等觉菩萨,到等觉才能称上善。你说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学习的氛围多好,十方诸佛剎土里找不到的,你这一生要不把全部的精力时间放在这上下功夫,你搞别的就错了,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4: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八五卷)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八五卷)  2003/8/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85
  诸位同学,请看「四谛品」,娑婆世界「苦灭道谛」,最后一句:
  【或名十藏。】
  『十藏』,我们介绍到第八「念藏」,大意在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念」,在佛法修学过程当中,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念就是心想。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要是参透了,你就真正能把修行的总纲领原则掌握住了。世间谚语所谓念兹在兹,既然念什么它就会现什么,诸位想想,我们为什么不念佛?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妄想是念,分别也是念,执著还是念,我们为什么不念佛?
  佛教导我们念阿弥陀佛,尤其是祖师大德这些过来人告诉我们,跟我们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跟西方净土与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绝对不是我们心外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不是!那就错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都是自己心现识变,识就是念。既然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现在又念阿弥陀佛,又求生净土,哪有不生的道理!这个道理你要是参透,你对於往生净土亲近弥陀,你的信心就具足、坚定了。《般若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不但佛法修学把「念力」做为一切修行的中心、核心,其他宗教也不例外。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宗教他们修行的方法是用祈祷,诸位想想,祈祷是不是在念,诚诚恳恳一心恭敬在祈祷,他就有感应。祈祷就是感,佛菩萨、神圣他就有应,决定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么多年来我们常常提到「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菩萨你就成菩萨,念天就生天。人为什么会堕三恶道?还是念的。念念不离贪婪,贪心是饿鬼,所以念贪,你就是念饿鬼道,就变饿鬼去了;念瞋恨,那就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都离不了念头!愚痴是是非、邪正、真妄颠倒了,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搞错了,这是畜生道。
  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诸佛菩萨、净土从哪里来的?也是从心想生。乃至於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没有一样东西是离开念,真的是念兹在兹,念什么就现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念头千变万化,外面现的境界也是千变万化。念头,佛常常讲,念头叫妄念;现的境界,现的境界是幻境,《金刚经》上把境界比喻做「梦幻泡影」,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知道念是妄念,妄念变现的境界哪有真实?你要知道因果都不是真实的,你的心就清净了,妄想分别执著就能渐渐止住;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那个时候叫正念现前。
  什么是正念?正念是无念,就是无妄念,这个东西还是很不好懂。什么叫妄念?我们平常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都是妄念。无论我们六根或者是对六境,或者是不对六境,都没有分别执著、都没有起心动念,这就是一真法界,这时候才叫做正念。正念真的是一念不生,一个妄念都没有。一个念头都没有,何以又叫正念?那是真心所现的相分,决不夹杂意识,也就是说,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那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唯识所变。为什么?识没有了,转识成智。十法界里面有识,就是说十法界里头它有变化,它有唯识所变。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华藏世界,在往生经里面看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永恒的,没有变化。你要问这是什么?只有心现,没有识变,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离妄想分别执著,真心就现前,那就入不二法门。诸位要晓得,二是有变化,一没有变化,不二就是一。一是什么?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才把真正的自己找到了。宗门里面常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一真法界。你能够契入一真,你对於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的真相,你才真正明了。没有入一真,没有法子真明了。所以真正修行人,古人一句话说得好,「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讲少事、无事,不是讲我们身外,是讲你的内心。教导你二六时中,你要怎样守住你的清净心、平等心;换句话说,不管我们对外面境界接触不接触,接触没有影响。为什么?我不会把外面境界放在心上。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是智慧,智照,这是照见。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心像镜子一样,古人常讲「用心如镜」,你看镜子把外面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它有没有染著?没有。不但不照的时候这里头没有东西,正在照的时候,也没有东西,它不落痕迹。
  诸佛菩萨用心就像镜子一样,不管对不对境界,他总是清净、总是一尘不染;也就是说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不起心、不动念,他确实是如此。应化在十法界,他有个色身,变了个色身,身相不一定是什么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这个身对这个境界,完全是感应道交起作用,所以这个身是活的,不是死的,活活泼泼。他一切动作从哪里来的?一切动作是众生有感,从感反应出来的,非常微妙!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要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他怎么会是一个活生生的?怎么会是那么活活泼泼的?反应。世尊当年在世,用钟鼓做比喻。你看钟鼓,它是很静,它确实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敲它,它就响,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它的作用完全是感之反射、反应,我们讲应,众生有感它有应。
  这个众生,包括人、包括事、包括物、包括山河大地,所有一切万物都起感的作用;佛菩萨现身,他有应的作用,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他不是业力。像我们凡夫,自己有妄想,对外面境界起分别执著,这个人我喜欢他,那个事情我讨厌,这就是你有分别执著,这种分别执著就叫做业,六道凡夫是受业力支配在搞轮回。佛菩萨不是业力,他是感应,所以我们给他另外加一个名词,叫愿力,也能讲得过去。但是愿力的意思很深,要把它讲清楚那实在是不容易。因为愿力实在讲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
  这个愿力跟我们世间人所讲的愿力不一样,我们世间人的愿力没有离开念头,没有离开妄念,佛菩萨的愿力里头决不夹杂妄念。这个就难懂了,你没有念头叫什么愿?我们都会怀疑!这很难很难体会,他确实没有念头。因为他有愿力,所以有感他就有应,如果没有愿力,有感就不会应。他为什么会有应的作用?愿力。很难懂!正如同我们敲钟,我们是很有意去敲它一下,它为什么会响?我敲得重,它响的声音大,响的声音久;我轻轻敲它一下,它声音小,时间短。这桩事情在佛门里面就是叫你去参,不给你答案,几时你参的时候悟了,你就明白了,一悟一切悟。宇宙之间万事万法原理是一个,一悟一切悟,一桩事情明白了,样样都明白了。同样一个道理,一迷一切迷,要怎么样才悟?悟要靠净;心地愈清净就愈接近悟的边缘,心思浮躁是决定不会开悟。
  所以,佛在教导我们,为什么教我们从持戒下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就是一个方法、是个规矩、是个法则。悟,总的纲领就是教我们放下,所谓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里面不能有任何东西存在。为什么?心里头本来没有东西,本来没有东西你要把一些东西放在里面,这个心就坏了。心怎么坏了,心就迷了,加一点点东西在里面它就迷了。心里什么都没有,就很容易觉悟,悟了之后,再不会把任何一样东西放在心上。我用这些言语,是很浅显的言语,跟大家说明这桩事情的真相。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所没有的,它是智慧的符号。「念」是今心,不能加口,加个口就错了,加个口,那个「念」是有口无心,不能加个口。这个念就是今心,今心是正念,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如果加个口,就有唯识所变了,所以这个字很重要。我们修学真的懂得这个道理,世出世间最殊胜的念头,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修行,无论哪一个法门,为什么说念佛最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念佛是直接作佛,本来是佛,现在又念佛,哪有不作佛的道理!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念菩萨你成了菩萨,菩萨将来还要念佛,他才能成佛,不念佛他成不了佛。希望诸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欢喜念佛,我们知道念佛重要。
  下面第九句:「持藏」,「谓菩萨具大威力,於诸佛所说修多罗法,文句义理,一生受持,乃至无数生受持,及诸佛名号劫数授记修多罗等,无量无尽皆能受持,无有忘失」。持藏跟前面所讲的闻藏,第五所讲的闻藏,有密切的关联。闻是讲多闻,持是怎么样?持是你统统都能够记得住,我们一般人讲记忆力好。如果多闻而没有持藏,他听得很多,他记不得。我们现前周边的同参道友,你只要细心去观察你就能知道,甚至於自己,「我读得很多、我看得很多、我听得很多,但是记得不多」。所以,持是属於记忆。我们常讲某人记忆力好,他听到、看到了,他能够保持很长的时间不忘记。「持藏」里面讲「一生受持,乃至无数生受持」,这个就是讲戒律,一生受持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来生还能够记得,那就真的在这个世间不多了,有没有?有。实在给你讲还不少数,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潜意识。
  譬如过去生中喜欢音乐,歌唱得好,琴弹得好,那是他过去生中一生受持,到这一生当中,他还有很深的印象。他遇到这个乐器他很容易学会,他这一生的成就,就是接著前面一生,欢喜唱歌、欢喜演奏,成绩比前一生又提升了。来一生、后一生,甚至於连续好多生,他都在这一门上。换句话说,实在讲今天我们用演艺人员来做代表,世界上达到一流的演艺人员,我们用佛法来讲,他至少有十世从事这个行业,他才能达到登峰造极。从小我们就觉得这个人有天才,这是什么力量?持藏。
  所以世出世间法,绝对不是一世能成就的,生生世世接著搞,一世成就不高。我们在佛门里面,诸位读过《慈悲三昧水忏》,你都知道悟达国师。悟达国师也是从普通小和尚出家做起的,他怎么在一生当中有那么大的成就?得这个人面疮才把消息透出来了。他出家修行,这一次是第十世,你看一世一世的修,一世比前一世要提升,十世,地位才到国师。哪有是一生的道理!世出世间法几乎没有例外。这样我们就知道,诸佛菩萨的成就是累劫修成,这不是假的,这是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真的是累劫修成的。生生世世他修得好,他不会堕落,他能够接著修,累劫修因。一世比一世成绩要提升一点,生生世世不断向上提升,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
  如果我们真能够看到三世因果,你会对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人事物,你会平等观察,你的心平了,不会觉得不平,你绝对不会怨天尤人,这个人的成就不是一生的。社会上无论是哪个行业,在这个行业真正做到出人头地都是多世,一般小有成就,大概也是三世五世。这一世开头搞这个,前生没有学过,非常生疏。就是我们佛门里面,从历史上我们能够体会、观察到,他对於经论、法门有很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他修起来觉得很困难的;我们也不能讲是不喜欢,他尊重它,他不学它,这什么原因?过去生中不是学这个法门。如果遇到这个法门非常喜欢,很容易学习,我们就知道这个法门是过去生中他曾经学过的。如果他修学很顺利,进步非常快,悟解的能力超过一般人,我们就知道他过去生中,决定不是一世。
  这些事情早年李老师都给我讲过,他说他自己一生讲经。但是他讲经不是天天讲,一个星期讲一次,佛经他一个星期讲一次,教导我们这些学生一个星期是三堂课。每个星期三他讲佛经,我们听经;星期五讲古文,儒家的东西,每个星期五给我们上一堂课;星期六他讲开示,给念佛同修讲开示、解答问题。一个星期三堂课。讲经的时间是固定的,一个小时,因为他有翻译,有闽南话翻译,所以两个小时实际上是一个小时。讲古文没有翻译,两个小时,讲开示的时间也是两个小时,开示大概是一个小时,另外一个小时解答问题,但是讲开示跟解答问题都有翻译。他老人家跟我说,他讲经不是一生一世,一生一世不可能有这样的成绩,这桩事情你想快,快不来,这是真正发大愿心依教修行。为什么?真正依教修行,你不会堕落,你要不真依教修行,很容易堕落。最低限度,学佛的人,三皈、五戒、十善一定要做好。为什么?你来生得人身,这是得人身的条件。
  三皈、五戒、十善,李老师从前跟我们讲,你自己给自己打分数,如果能打到八十分,你就不失人身,不可以把标准定在六十分,那个靠不住,标准要提升到八十分,你不会堕三恶道;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念念不违背十善业,要这样认真努力去做。你只有不失人身,来世还到人间来,你的修学才能够继续,否则的话你就中断了;一中断那不晓得中断多长久的时间,你前生所修积的就很模糊了,闻持的力量自然就衰了。以后纵然再得人身,什么都得从头来起,也就是前世的东西忘记、记不得了,这是说明为什么凡夫修行成佛要无量劫、要三大阿僧只劫,道理就在此地。
  如果是生生世世,一世接著一世来修,当中都没有堕落的,不要那么长的时间。但是这一点不是每个人能做得到的,要真修,要真正能有克己的功夫,就是自己要守得住,能不造恶业,不杀生、不偷盗。不偷盗我在讲席里面,用最简单的话跟诸位说明,不偷盗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决定没有占人便宜的念头,有想占别人便宜一点点的念头,那个念头是偷盗,你的修行就有缺失,你来生能不能得人身就靠不住了。来生要得人身,五戒十善要清净。过去没有学佛不懂得,十恶天天犯、常常犯,这是一般人的常事。凡夫业障深重,尤其现在这个社会,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太严重了,你能够承受得了吗?能禁得起诱惑吗?真正能禁得起诱惑不为所动,那就恭喜你,你决不会堕落。你还会被外面境界所动,看到钱财会动心,看到女色会动心,这就难了。佛在经上常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只要有一条你就会被拉到地狱,就堕地狱,五条都具足还得了!
  所以,佛这才教导学生「以苦为师」。教导我们日常生活不能过得太富裕,应当要苦一点,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能吃到一点苦头,警觉心很高。人间太苦了,根本就没有意愿再到人间来了,所谓是他出离的念头生起,「我不想搞六道轮回了,我想超越六道轮回,我想往生净土」。如果这边生活太富裕,往生净土的念头很难生起来,「我现在过得很不错,样样都不缺少」!你不知道这一生是前世修的福报,日子过得很自在,福报享完之后怎么办?这一生造了很多罪业,没有认真修福,福享完了,业报现前,你就堕落了,那个时候你就有苦受了。而且那个苦,受苦的时间非常非常之长,三恶道的寿命太长,去不得。所以什么都缺乏一点,好!
  我们世间一般人愚痴,样样都想求得很圆满、很丰足,真正有学问的人不是这样想法。自古以来,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很多,他为什么不过好一点的生活,要过那样贫苦的生活?固然他命里头没有财富,这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前生没有修财布施;前生修了法布施,所以有聪明智慧,没有财富,物质生活过得很辛苦,这是佛经里面给我们的答案。但是他们心安理得,他不妄求,他愿意,甘心愿意过清贫的生活,清高贫苦的生活。读书、耕种,有学问、有道德、有能力,他不出来做事,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所讲的隐逸,这是高人!
  这些人用我们宗教的角度来看,他懂得,他提升他的精神境界;他不重视物质生活,他重视心灵的生活,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的著作,不朽的章句。在中国历史上,朝朝代代你都能看到,这些人有智慧,懂得提升自己。特别是修行人,在中国道家、佛家很多,修道的、出家的,确确实实有道德、有学问,一生过著清苦的生活,也是给我们做榜样;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那是已经圆满成就的人,示现给我们做榜样。那就是告诉我们,像他这个样子,这一生当中才能够真正得到最殊胜的成就,这就是所谓舍得。「舍得」这个名词是佛经上的,你能够把自私自利舍掉,把名闻利养舍掉,把五欲六尘的享受舍掉,把贪瞋痴慢舍掉,你超越六道了。你要是念佛求生净土,你决定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得到的太殊胜了,真的是无与伦比,没得比。你舍才能得,你不舍你得不到,要把世间的一切舍得干干净净,心里头一丝一毫都没有。
  心地干净了,这个人是圣人,这个人就是佛菩萨,凡夫跟圣人差别就在这里。凡夫心里头牵肠挂肚的东西多了,太多太多了,他心不清净,所以他没有智慧。智慧、德能都是你清净心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头来的。现在就是你的心不清净,里面不应该有的东西太多了,忧虑、烦恼、牵挂,再是人我是非,一大堆一大堆,你本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统统被它障碍住了。所以最重要的,你要能舍,然后你才能得、能持,持是性德,本有的德能,不是从外头来的。生生世世的薰习这是缘,都是属於初学阶段,对我们是有用的,明心见性,所有德能自然就现前了。所以,能够忆持诸佛如来无量劫前种种自行化他之事,统统都知道了,自己生生世世也知道了。这叫「持藏」,一切都能受持,决定没有忘失。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十藏」最后一条:
  「辩藏」,这一条是讲无碍的辩才,无碍辩才从哪里生的?从无障碍的智慧里生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有慧,而且有无碍的智慧,我们看经文里面的解释。「谓菩萨具大辩才,广为众生演说诸法,或说一品法乃至无数品法,或一日说乃至无量劫说,劫数可尽,一文一句,义理难尽,随众生根皆令满足,是名辩藏」。解释的文不多,这里头的义理境界确实没有边际,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这是事实真相。菩萨具大辩才,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十藏」是功德林菩萨给我们说明的,为众生演说一切法,怎么说法?随根应量。这是大乘佛法里头常说的,应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所以佛菩萨决定没有一定的身相,现身,完全是随众生之感,佛菩萨有应,所以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至於说法,完全是看感的人,他的程度、他的根性、他的利益,利益有现前的利益、有未来的利益、有永恒的利益,应说什么法就给他说什么法。
  这个文里面讲的「一品」,给他说一品,这种根性比较单纯,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这一类根性的人,他有不可思议的成就。像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倓虚老法师跟我们说的,谛闲老和尚一个念佛的徒弟,没有出家之前做锅漏匠。香港这边同修都很熟悉,这个故事是倓老当年在香港讲的。我没有遇到这个盛会(倓老法师的盛会),我是在录音带上听到的,录音带我听到是在美国旧金山,有一个同修拿了这个录音带给我。倓老是北方人,乡音很重,我还勉强能听到六成的样子,我听了很有兴趣。这个带子我大概听了四、五十遍,我才完全听懂,然后我把他的话重新讲一遍,写成文字流通。这是说法里面一个典型,「一门深入」。他说什么法?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说这么一句,他教给锅漏匠的。
  因为这个人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四十多岁才发心学佛,一生过的生活太苦了。谛闲法师他们是一起在农村里面长大的,儿童时候的玩伴,这个时候找到谛老法师,一定要跟他出家,他的苦日子过够了。谛闲法师给他折磨的没法子,最后跟他谈条件,他说你跟我出家可以,我有一个条件,你什么都得听我的,我就答应你,给你剃度,你要是不听我的,我不给你剃度。这个人很老实:我既然认你做师父,当然什么都听你的,你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谛老说好,给他剃头,不叫他住在寺庙里,住在寺庙里他什么都不会,人又笨,连个早晚两堂功课就够他受的,他要跟不上一定被别人歧视。所以剃了头之后,在宁波乡下找个小庙,没有人住的,那个时候没有人住的小庙还有很多,找了个小庙给他住,让他一个人在里面。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你就这一句念下去,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接著再念,一直念下去将来准有好处。什么好处他也不晓得,他也不会问,非常老实。
  就这一句佛号他念了三年,方法好!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念了三年,真的,好处得到了,他往生了,站著走的。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谛闲老和尚来替他办后事。谛老对他赞叹:你没有白出家,你真的成就了,在中国讲经说法的大法师比不上你,丛林大寺院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你真成就了。预知时至,不生病,走得那么自在,走了还站三天,这是什么?一句法。只说一句,对方能够受持就成功了,最简单的是一句。最多的呢?最多的是无数品。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经说法三百余会,四十九年,那是无数品,现在集结起来我们称之为《大藏经》。说实实在在的话,世尊当年所说的这些经失传、散失的,比我们现在的《大藏经》不晓得要多几倍!流传到中国是少分。因为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携带很困难,诸位也许有人看过,那个时候经典是贝叶经,写在贝多罗树叶上。那个树叶像芭蕉叶一样很厚,一片树叶只能够写个六、七行,像这一部《华严经》那多少,分量不得了!现在用大卡车装恐怕得要好几车。这一部《华严经》,那个时候用驮马从印度背到中国来,你就晓得那种艰苦、艰难,所以散失掉的,绳子断了脱节的,比比皆是。法师到中国来,中国法师到印度去,在那里精挑细选,选最重要的,最适合中国人学习的,总是这个优先带到中国来,并不是所有经典统统都运过来,没有那么大的运输量。
  所以,这个经可以长说、可以短说,可以深说、可以浅说,一句绝对不少,你看一句阿弥陀佛人家到极乐世界作佛了,绝对不少。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他就闻持无尽藏了。又何况我们在《无量寿经》、《弥陀经》上读过的,你看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日常的生活状况,他们有能力,每天都能够去参访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去拜佛,带著礼物供佛。拜佛是修福,大福报!拜佛、供佛当然要听佛讲经说法,听佛讲经说法开大智慧,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会有一分一秒空过的,都在那里修福、修慧。所以那个修学环境,很短的时间就把你的福慧提升到我们没有法子想像的阶段。他不中断!我们这个地方修行断断续续的,晚上睡觉不就断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睡眠的,他那个世界是光明世界,没有黑暗、没有夜晚。经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没有年月日,也没有几点钟,人永远不疲倦、永远精神饱满。不得了!你说他修学多么快速,这么好的修学环境我们不去,还留恋在这个世界,这不叫迷惑颠倒吗?
  世尊告诉我们,想取极乐世界不难!祖师大德给我们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问题就是你肯不肯修。具备的条件很简单,信、愿、行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具足你就能往生。八万四千法门里头最简单的法门、最容易的法门、最稳当的法门、最快速的法门,所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劝导我们去往生。《无量寿经》上看到十方佛,《佛说阿弥陀经》我们看到六方佛,一切诸佛都在劝勉我们,为什么不发心?今天说实实在在话,尤其这是动乱的世界,在这个时代要想成就,除了念佛没有第二个法门,谁肯真正的念,谁就成就了。这个道场要专门做一个念佛道场,那是无比殊胜的道场,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了。
  这里面有句话非常重要,佛说法,无论是一句,无论是一品,或者是无量品,可以短说,一天说完,像世尊给我们说《华严经》,二七日中说完,这个一点不假。也可以这一句、一品说无量劫,都说不完。所以,经文「一文一句」,一文是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义理无尽,这个话是真话。你要问为什么?称性。如果称性,自性没有大小,自性没有浅深,自性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所以无量劫可以浓缩成一念,一念可以把它延伸到无量劫,这是自性的德能。一字一句里面含无量义,无量劫也说不完,喜欢听的就慢慢听。喜欢简单的,那很容易,无量无边的修多罗(就是经律论),一句话可以说尽,全都包括了。到底要怎么个说法?末后这两句给我们显示出来了,「随众生根,皆令满足」。诸佛如来如是,菩萨、声闻亦如是,过去、现前祖师大德亦如是,要随众生根。谛闲老和尚随锅漏匠的根性,略说,真的是无量义浓缩成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道理我们懂。
  我们讲净土经里头说了多次,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何以不可思议?隋唐时代祖师大德曾经有这样的开示,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以哪一部经能够承当最究竟、最圆满的代表?几乎各个宗派祖师意见都能够一致推崇《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可以做代表,称《华严》为根本琺輪。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这个树的根,是这个树的本;一切众经(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是这个大树的干、枝、条、叶、花果,《华严》是这一棵树的根本。这个比喻很好!根本能够代表整个大树,能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
  这个根本,能不能再把它归纳?能。把它归纳到哪里?归纳到《无量寿》。这为什么?因为《华严》到最后的成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没有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不圆满。於是隋唐大德们就说,《华严》、《法华》乃是《无量寿经》的导引,就是这两部大经(我们称为经中之王的这两部大经),引导我们入《无量寿经》。於是《无量寿经》就变成什么?变成《华严经》的归宿、《华严经》的总结,真的是第一之第一,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前清干隆时代彭际清居士,这是我们佛门一位在家的菩萨,他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这个话是他讲的,他有《华严念佛三昧论》,说得好,非常之好!《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还有小本《华严》,小本《华严》就是《佛说阿弥陀经》。这三部经是一部经,只有说得简略、说得详细,内容没有两样;只是在说法上有细说、有略说,内容完全相同,这不可思议!
  《无量寿经》我们现在所读的本子,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这本子会得太好了,我一看到这个本子就生欢喜心,就非常的喜爱。前面讲了,可能过去生中有缘,虽然是夏老居士新会集的,可能这个新会集的,在过去世中我们有缘也都见过,所以见到这个本子好像特别的熟悉。他的四十八品,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是《无量寿经》的核心?我们展开经卷来读,当然是第六品,「发大誓愿第六」,这是全经的核心。这一品经是阿弥陀佛自己讲的,世尊为我们转述,字字句句都是弥陀所说的。四十八愿第一!全经都是讲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里头,我们再看看哪一愿是第一?这就不必我们去想,隋唐时代这些大德已经给我们说出来,第十八愿第一。第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这一句就显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最后四十八愿归到哪里?归到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4: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八五卷)  2003/8/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85》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这一句「阿弥陀佛」展开就是第十八愿,十八愿一扩大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细说就是全经,全部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再要细讲,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换句话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是《华严经》的注解,《华严经》的细说。你从这样一个演绎归纳,你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六字洪名,内容是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经法,一字一句都没有漏失。受持这一句名号的功德还得了吗?不得了!锅漏匠有福,遇到真正善知识,指导他这个法门。你看看,三年就成功了,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了,每天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亲近弥陀,亲近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谁能比得上他?
  讲经说法是接引初机,介绍佛法,领众念佛是直接教你成佛。所以我常常讲,念佛堂里面带领大家念佛的法师,比讲经法师超过太多太多。讲经法师是介绍,那叫真干,怎么能跟他相比!今天许多人不晓得事实真相,对讲经法师起恭敬心,对念佛堂领众的法师不能起恭敬心。这是什么原因?他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在经教里面,经历了五十多年的薰修,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对念佛堂念佛的,无论是出家法师、是在家的同修,我们是用无比尊敬的心来看待。不论他这一生能不能成就,他只要能进入念佛堂,这还得了!念佛堂,古人称为什么?选佛场。这个地方是超凡入圣的场所,无比殊胜的场所,我们要能认清楚,要真正能明了,决定不能够等闲视之,那我们自己有罪过。念佛堂领众的堂主的功德不可思议!只有真正的明了、认识,礼敬、称赞、供养的心才能够真正的生起来。
  所以,讲经说法、实际修行,都要随众生根,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性,你能够随从,很容易成就。末法时期,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跟我们说过「净土成就」;换句话说,净土根性的人多,很可惜没有善知识来诱导,也就是说,他净土的因具足,缘不具足;有因没有缘,果报不能现前。所以,因必须要有缘,我们今天给大家要做最殊胜的增上缘,因缘具足,果德就现前了,这个果德是真正不可思议,我们一定要知道。然后你自己就知道取舍,我应当要走哪一条路,进念佛堂一心念佛,对了,你选择对了。如果有缘帮助众生,把这个殊胜法门介绍给大家,你也走对了。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成就,自己不成就不能成就别人。由此可知,真正如理如法的修学,是先成就自己,就是说先自己要把佛念好,取得西方极乐世界。就好像我们现在移民,这大家很熟悉,我们移民到哪一个国家,移民的签证拿到手,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这个时候我缓一点去,我再宣传那个地方好,有些志同道合的我们一起都去,我拿到签证了。没有拿到签证,你还没有把握,你天天在宣扬,不是自己在做真正功夫,到时候别人去了,自己去不了,那就错了。
  自己去不了,你介绍不少人去,这是属於福德,你必定有人天很大的福报。但是你要知道,享受人天福报,你能不能保证你不迷惑?这个事情自古以来没有人敢保证的。悟达国师十世高僧,皇帝供养他一个沈香宝座,他就迷了。从这个地方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警觉,现在这个世界真叫花花世界,比沈香宝座诱惑的力量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你能不迷惑?你在这个境界里头,你真的能不动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你能做得到?你要是没有把握,做不到,六道轮回你肯定不能避免。既然在六道,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这是肯定的。不错,你阿赖耶里面佛法种子不少,善根相当深厚,但是你什么时候遇到缘?
  所以,李老师很感叹的说,这一生要不能够取得净土,你免不了长劫轮回。虽然将来这个种子一定会起现行,但是你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搞生死轮回,你要在六道里头吃尽苦头。这一点多想想,为什么不现在去?真正有把握取净土,没有别的,只要你能放得下,你取净土的障碍就没有了。障碍是放不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身体还在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绝不攀缘,随缘度日,一心念佛,念念相应,哪有不成就的!太平盛世,佛菩萨提醒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又何况是乱世!有什么好留恋的?有什么值得留恋?你真正想通、想明白了,那就叫看破,看破自然放下,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要紧。
  「十无尽藏」在本经后面还有一品,我们还会详细的来学习。但是真正的无尽藏那不是十,无量无边的无尽藏,都等待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弥陀,亲近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到那个地方再去学!这一句我们就讲到此地。现在接著看经文第三段: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这是第三段总结。在总结里面,『四百亿十千』,清凉大师在《疏》里面跟我们说,「望前名号」,四圣谛品前面是名号品。「望前名号,一四洲有十千」,前面是讲四洲,这一品经讲娑婆世界,一洲有十千。「今一四天下,一谛亦有十千」,这个四谛每一谛有十千。「四谛历於百亿」,这有一百亿。「故有四百亿个十千」,这是把娑婆世界说四圣谛的头数给我们说出来了,也就是有这么多条,「四百亿十千名」。我们在此地每一谛只说十个名,所以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叫略说。但是实际,实际绝对不止「四百亿十千名」,实际是名称无量无边。就好像佛在经论上,常常给我们讲烦恼的头数,娑婆世界有八万四千烦恼,这八万四千真的有头数,你们看看《佛学辞典》,看看《教乘法数》,他给你列的一条都不少,真的是八万四千;八万四千还是归纳,实际上无量无边,说之不尽。
  我们晓得烦恼在四圣谛里头只有集谛,烦恼属於集谛,你看有八万四千,展开来的时候无量无边,这是用归纳的方法。通常世尊在教学里面把烦恼再归纳,归纳为一百零八,这好讲了。一百零八对初学的人来说还是太多,所以古来的大德又把它归纳,归纳为二十六,这就好讲了。通常讲烦恼的头数总是讲二十六,这里头六个叫根本烦恼,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这是平常在教初学的时候,都用这个说法,《百法明门论》里头讲的。《华严》这个地方是跟我们讲真实的,真实的数字没有办法计算,无量无边。无量无边也好,二十六个也好,总的目标、总的纲领就是末后这一句『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这八个字重要,显示出一切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你要问他的目的何在?就在这一句,我们修学特别是要发心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
  今天有两位同学跟我谈起,怎么样帮助儿童学习圣贤的教诲?我跟他讲了一个原则,也给我们所有同学们一起勉励,我们自己要不作圣人,怎么能教别人转凡成圣?我们自己不是孔子,怎么能教别人学孔子?我们自己不是释迦牟尼佛,怎么能教一切人学释迦牟尼佛?佛菩萨、圣贤人指导我们一个原则,我们自己做到了,才能帮助别人。所以要发大菩提心,作圣、作贤。为什么?不为自己,是为教化众生。孔老夫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09: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0一0卷)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一0卷)  2008/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1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九段「无上慧菩萨」。
  昨天我们从偈颂教诲当中,想到佛的十无碍,顺便为大家做简单的介绍。特别我们是感到生在现前的社会,这个社会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未曾有的动乱时代,中国历史上找不到,外国历史上也找不到,而且它不是局部的,整个世界。人生活得很痛苦,修行不容易,弘法是更艰难。我们在年轻时候学经教,老师把目前这个状况已经说出来,五十年前,半个世纪,李老师告诉我,他说:你们今天学经教,是跪在我面前顶礼三拜启请;将来你们弘法利生,要把佛教传给别人,你得向学生下跪顶礼三拜,学生还未必接受。我们当时听了寒毛直竖,莫名其妙,不知其所以然,到现在完全明白了,老师在五十年前就讲清楚了。所以我们要有多大的忍辱功夫,你才能成就自己,才能利益众生。可是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把这个话说出来,我们不能不佩服。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大众起心动念,就是《地藏经》上讲的话,「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佛说先人无知,他的长辈没有智慧,「无有语者」,没有教他,「殊无怪也」,你不能怪他。他的父母没教好他,他的老师也没教好他,再往上推,他的父母的父母也不懂,老师的老师也疏忽了。所以我们看现代,至少把古圣先贤的教诲丢掉四代,他怎么会知道?
  所以佛,你看看多慈悲,教我们在这种环境当中不要责怪这些人。他没有受到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又受外面环境染污,自自然然形成现前的现象,所以我们要修忍辱波罗蜜。会修的,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自己勉励自己,也勉励同学们,宗门的大德常讲「会么?」如果会,对自己来讲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在从前,要是遇到这样没有礼貌、这样傲慢、嫉妒,老师早就离开,他不教你!很耐心教你,一句也没听进去,连孔子都说「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孔子都不愿意教你,为什么?太笨了,今天真的是这个现象。为什么听不进去?那个原因就是心浮气躁,他心里妄念太多,自以为是,看什么都看不顺眼、都看不惯。时时刻刻都是责备人,他没有想到自己,没有回头看看自己,所以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殊不知见别人过那就是自己最大的过失,古圣先贤给我们说得很多,佛菩萨也讲得很多。所以,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头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真正修道人,自己改过都来不及,哪有功夫看别人过失。见到自己的过失是智慧、是开悟,把自己过失改过来,叫真修行、真忏悔。
  我今天说这句话,是十无碍第三「寂用无碍」,是从这个名称上使我们有很深的感触。你看看,佛菩萨为什么无碍?寂用。我们今天为什么处处是障碍?我们寂没有,寂就是清净心。我们的心是动的,就是念头、妄念念念不止,念念当中都不知道自己过失,你所看的、所听的、所接触的都是别人过失,都是别人不对。这就是自己真的错了,错在哪里?寂丢掉了。寂是自己的真心,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他老人家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寂是清净。《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修行总的纲领,是「清净、平等、觉」,这三个是什么?这三个就是三宝,就是三学。三宝是佛法僧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这是自性的三宝,你有,你怎么会都丢掉?三学是戒定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都是自性里面的三宝、三学,现在我们想想,我们三宝不见了,三学也没有了,你是怎么搞的?佛祖给我们说,你迷了自性。迷了自性,智慧变成烦恼,平等变成傲慢,觉变成迷惑,不是不起用,还是起作用,起相反的作用,念念都在造业,形之於外他怎么会不造口业?口业就是批评人。自以为是,三业都不善,造成这个世间混乱的现象。我们不能说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没有责任,那你是推卸责任,谁造的?自己有一分在里头。谁不造?佛说过「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个人没有造,今天社会这个乱象他没有责任,他没造业。如果念念是贪瞋痴,身三口四,他对这个社会的乱象,他就不能够推卸责任,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学佛确实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好事,为什么你天天听,一句也没听懂?他为什么没听懂?听懂了就变化气质,这听懂了;他还没有改变他的毛病习气,他一句都没听懂,这就说明他心浮气躁。所以真正听懂要心平气和,才能接受圣贤教诲,为什么?因为圣贤教诲是性德,性德是称性而谈的,性是清净的。所以清净心自然就能听得进去,听了之后法喜充满,心开意解,那不一样,真的是习气改变。天天受圣教的薰陶,薰陶久了不知不觉凡夫成佛。然后你才晓得,《无量寿经》经题上这个提示太重要!「清净、平等、觉」,你就会听得懂。你染污、浮躁、迷惑颠倒,诸佛菩萨来给你讲经,你天天来听你一句也没听懂,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总是常常想起,我这一生当中头一次见出家人章嘉大师,我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向他请教,提出一个问题。他老人家看著我,看了半个小时,说了一个字然后又不说话了,又等了六、七分钟才给我讲了几句话,确实影响了我一生。但是他这种教学的方法,我不懂,我也粗心大意也没问。
  十几年之后我才明白,我提出问题他为什么不答我?心浮气躁,答覆我是耳边风,这耳进去那个耳朵出去,不会记在心里的。半个小时,他看我整个浮躁之气放下,心定下来他才给你讲。讲一个有,我们好像精神提起来,注意听了,这个气就又浮动。浮动怎么样?不说了,等到你再定下来,然后才给你说,十几年之后我才体会到。这就是此地讲「寂用无碍」,你心不清净你还有妄念,你精神不集中,讲了没用处。那看看我们讲堂的听众,有几个是清净心?有几个没有心浮气躁?太难、太少了。为什么还要讲?有,有真正有清净心的,在哪里?在电视机的面前,在电脑屏幕的面前,有真正心地清净的人得受用。《华严》十种当机的,心地清净真正在听得受用的,这就是当机者。心浮气躁也在听还很多,这是旁听的,旁听有没有好处?也有好处,不能说没有好处,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跟大乘结了缘,你跟《华严》结了缘。这一生虽然不能成就,来生后世再遇到缘,这个种子不断的去薰修,将来一定会有成就。也就是说成就不在眼前,这是种了个好因,因此闻到佛法,纵然心浮气躁闻到佛法,都有好处。
  我们开始来学这一条,「谓佛常住三昧,为寂无妨利物,为用即定即用,无碍自在」。我们要记住,你看佛,他跟别人不一样,佛常住三昧。三昧是什么?这个名词是梵语,印度的梵文音译的,它有很多意思,所以才用音译。最常用的就是禅定,也翻作正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我们现在的享受不正常,为什么?我们的享受,佛说五种受,苦乐忧喜舍。我们的身有苦乐的感受,我们的心有忧喜,当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叫舍受。舍受很好,但是它时间太短,六根接触外面很容易就又生起苦乐忧喜,所以叫舍;如果永远舍那就叫三昧,永远舍了,他心就不动!可是佛真的是永远把苦乐忧喜舍掉,这我们在《妄尽还源观》里面学过。学了就要会用,那你是真学会。在《还源观》里面我们体会到,你看起心动念依正庄严就现前。中国圣人也讲过这个道理,但是没有佛法讲那么清楚,中国圣人讲什么?讲宇宙的起源,他讲「太极生两仪」,太极是清净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你想想看这味道,太极生两仪。佛法给我们讲,一念不觉那就是动,立刻就生二用,二用是依报跟正报,依报、正报这是两仪。两仪不止生四象,两仪生出什么?生出八识五十一心所,佛家讲得详细,很接近。所以这些大圣大贤不是普通人,不能小看他,我们细心去观察,那都是明心见性,都是佛菩萨再来的。我也曾经就这桩事情请教李老师,中国古圣先贤是不是佛菩萨应化到中国来?老师说得很好,从理上讲可能,但事上讲没有证据。这说得好,事上他们没有露痕迹,他没有说他是什么人再来的,从理上讲是讲得通的。
  从二用里面,佛给我们讲出三遍,这不可思议,这是一般真的是没有能说得这么清楚。「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个说得太好,说出整个宇宙跟我们的关系。这是佛法里的伦理,伦理就是讲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如果不是清净心,他怎么能照见?这不是想出来的,这是照见。接著给我们讲四德,这是自性里面的四德,我们处事待人接物那就要用四德。所以四德是利物,利益十法界有情众生,这是即定即用,所以无碍自在。第一个「随缘妙用」,我们随缘恒顺众生,但是我们的用不妙,我们在造业,凡夫随缘造业,造业里面就有善恶、就有染净。十法界都叫有情众生,四圣法界他也造业,没有我们这么严重,为什么?他只有染净,没有善恶;六道里面众生不但有染净,他还有善恶,善恶都是染污。心行善,合乎伦理道德,果报在人天;心行不善,贪瞋痴慢、嫉妒、障碍,果报在地狱、饿鬼、畜生。所以,六道怎么来的,十法界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可以说是相当清楚,没有疑惑,这在佛法叫解悟。解悟是明白,得不得受用?得受用不多,不能说不得受用,得受用不多,总得要证!
  怎么证法?那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他们贪瞋痴把它放下,把自性里面的戒定慧找回来。实在讲,贪瞋痴放下,戒定慧就现前;只要有贪瞋痴,戒定慧就没有。戒是什么?就是四德里面「威仪有则德」,是戒律。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榜样,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慈悲。古人有问,什么是佛法?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来答覆,什么是佛法?「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就是佛法。慈悲是什么?慈悲是爱心,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讲「父子有亲」,那种亲爱是自性的。这些年来我们常说「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这叫学佛。众生造作许多罪业,你还爱他吗?要爱他。为什么?他本性本善,他造作那些恶业是习性不是本性,习性是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接触到佛菩萨的教诲。虽然天天接触,他不懂,一句没听进去,这你要怜悯他,你不要责怪他。刚才说天天听为什么听不懂?他心浮气躁,这就是佛法讲的业障,他的业障太重!一句都没听进去。听到怎么样?他也记得,他也会说,他决定做不到,这是业障太重。业障太重实际上就是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就是业障很重;业障要是不重,他心清净,他对人慈悲,绝对不会有凶巴巴的样子、有很难听的言语。你要晓得,那他业障现前,我们看到怎么样?看到合掌阿弥陀佛,帮他消业障,不要跟他争,恭恭敬敬的。他讲我们听,他骂我也听,我合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看我多自在。我在这里念佛,他在那里骂人,骂一个钟点骂得累死了,我也没听进去,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一句也没听进去,这对了,这消他的业障,我们没有染污,这就叫寂用无碍,所以学了才管用。
  大师引用经文,这里的「经云」全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如来境界不可量,寂而能演遍十方,是为寂用无碍」。如来是自性,自性境界没有数量,我们现在学的偈颂,下面一首就讲到这个事情,没有数量的,没有数量就没有生灭。寂而能演遍十方,这个寂非常重要,就是寂用是无量的,也没有数量。动用,我们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种作用是有限量的,怎么知道?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第六意识的作用最大。第六意识是什么?是分别,分别的能力很强,对外它能够缘遍法界虚空界,对内它能够缘到阿赖耶识,你说这个能力多大!但是它缘不到自性。所以用这种心成不了佛,可以成阿罗汉,可以成菩萨,成不了佛。成不了佛,在《华严经》上要记住,他不能够证初住的果位,初住明心见性,真佛。他那个作佛只能作十法界里面的佛,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没见性,见性才算是真佛。他为什么不能见性?他用的心是意识心,缘不到自性,只能缘到阿赖耶,道理在此地。那要什么?寂就好了,寂用就行。寂是什么?寂是自性、是清净心。你看能大师跟世尊都给我们显示出来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心是寂,它能缘法性,法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前,这个才叫真正的圣人。
  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称小圣,不是大圣,称小圣。为什么?比起六道凡夫高明太多,为什么?他不造业,他善恶二边都不造,不造业,所以他没有六道轮回,那叫小圣;明心见性这叫大圣,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大圣。所以我们要学用清净心,尽量把心浮气躁放下,所以学佛先决条件是修根本法,这是修心。修行是两桩事情,修心还要修行,行是行为,行为是外面的,心是里面的。当然里面好,外面肯定好;里面不好,外面好,外面能影响里面。修外面怎么修法?就修戒律,戒律是修正我们身口的行为,经论是修正我们思想、见解的行为,是修心的,修行这样讲就详细。修心是什么?心是清净平等觉。修外表,外表你一定从《弟子规》下手,《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你总得把四个根扎稳,这是修外面的行为,身口的行为。修正我们心的行为怎么办?这比较麻烦,不像修正外面这么容易,那个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我们现在一般知识分子多,释迦牟尼佛就示现知识分子,怎么修法?我说出来了。昨天是好日子,实际禅寺有不少新出家人,我相信这些出家人里面可能有佛菩萨在其中,这个很难讲的,他们真修行将来就是佛菩萨,用什么方法修心?修心就是修定。我们不是用禅堂坐禅修定的方法,不是用这个,我们用教。诸位要晓得,八万四千法门统统都是修定,知识分子用这个方法最好,这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
  所以我就劝这些同学们,一定先把四个根扎好,把身口外表修好,修正过来,你像个佛菩萨的样子。里面用什么办法,里面就是每天十二个小时功课不缺,每天一定要做,早晨念佛两个小时,晚上念佛两个小时,早晚课,可以照一般仪规去做。有些道场,净宗道场早晨念一部《无量寿经》,接著念佛号很好。如果年岁大了,《无量寿经》太长,你就改念《阿弥陀经》也行,念一遍《阿弥陀经》,然后念佛,早晚念佛一天四个小时。上午、下午八个小时,八个小时,希望大家听《华严经》,每天听六个小时,我们现在经讲到此地讲了四千多个小时,每天听六个小时,早晨听三个小时,一个小时静坐;下午听三个小时,一个小时静坐。如果这个样子一天不间断,十年不出山门,他的戒定慧真的成就,这叫勤修戒定慧。那个贪瞋痴不要去息灭,自然就没有了,戒定慧现前,贪瞋痴就没有了。转迷为悟,转凡成圣,难不难?不难,只要你肯干。实际禅寺的常住能护法,让你们日常生活不操一点心,从早到晚时间都用在修行上,这样就成就。所以要有耐心,天天这样干,干上十年,十年这四千多个小时就可以听完,听完那你根真的扎进去,你得华严三昧,你动用就变成真正的寂用无碍。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第四「依起无碍」,我们看大师的注解,「谓佛虽寂用无心,而能依海印三昧之力,即起无碍之用」。这是真心起用,他起的作用就是在十方世界,如《华严经》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不可思议!不但能现有情身,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这诸位都很清楚,三十二应,应现什么身他就现什么身。但是这个地方要注意到,不是他自己有心,「我对这个人要用什么个心」,那他就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起来。他确确实实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这叫应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自性本能就是这样的,自然的,为什么?整个宇宙是一体的。譬如在我们身上,我们的身体是一体,我们的腿上痒了,你看手它自自然然就去给它搔搔痒,你说手去搔痒,这手起心动念了吗?它有分别、有执著吗?感应道交跟这个就很相似。众生有感,佛菩萨自自然然的应,没有起心动念,更没有分别执著,所以这叫妙用,随缘妙用,妙在此地。凡夫呢?凡夫随缘,他起用里头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不妙,有妄想分别执著叫造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叫妙用,至少我们要学会,为什么?妄想很难,太难了,我们要什么?要不分别、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也叫妙用。但是这个妙用是四圣法界的妙用,跟凡夫不一样,凡夫有善恶业,这个妙用这是染净,他不造业了,所以他不会感到六道轮回,他没有六道轮回。这是佛教导我们根性不是很利的人,一种向上提升的方法;向上提升,这个好,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
  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处事待人接物,依照戒律去做,但是还是有分别执著,那是凡夫,那是人天福报。如果这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叫功德,就不是福德,福报在哪里?福报不在六道,六道里头没有,至少你到声闻、缘觉、菩萨,到这里去,你到四圣法界去。如果你的功夫好,你能够起心动念都没有的话,那你就超越十法界,那个功德大!真实功德,果报在哪里?果报在诸佛实报庄严土。不起心、不动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为什么?它太微细,我们自己没法子发觉,太微细。所以我们的功夫能够用得上的,真的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你的心就得清净。特别是执著,为什么会跟人家争?就是你执著自己的成见,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才起争执。对面那个人不服气,我没有错,你错了,这就起冲突,冲突提升就变成斗争,所以这个错了。只要起心动念就错了,分别执著就更错了!如果真的明白事实真相,你才晓得天下本无事,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四圣法界是虚妄的,六道轮回更是虚妄。所以佛在经典里把这些事比喻作「梦幻泡影」,不是真的,你有什么好争的?所以你争就错了。如果你不争,你的清净心现前,你对於一切人的作为你就清清楚楚,清楚到什么程度?清楚到他过去的因、现在的果报,现在的因、来世的果报,你看得一清二楚。但是你一争,什么都看不见了,真相你完全不知道了。
  下面大师引经也是有四句偈,「经云,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是为依起无碍」。众生无量无边,十法界依正庄严各个不相同,为什么各个不相同?每个人造的业不一样,也就是习性,习性不一样,这是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每个人心想不一样,所以他的形相就不一样。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形相一样,他的造业就很接近,就很相似。我在抗战期间在贵州念书,抗战期间,有个同学姓张的,我们同班同学,也非常好。抗战胜利之后我回到南京,在南京一中继续读书,班上也有个同学,姓跟名字都忘掉,跟我那个张同学长的相貌一样,走路的样子也一样。我看了这个觉得很奇怪,我就把他找来,我说你是什么个性,你有些什么妄想。他听了很惊讶,他说你会看相,你怎么看得这么准?我就告诉他,我说:我不是会看相,我前几年在贵州有个同学长得跟你一模一样,走路的样子也一样,你们两个性格、脾气一定相同,我来求证一下,果然不错。为什么?相随心转!他的心行很接近,所以他的样子就会长一样。我们学佛之后也肯定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但是相貌能不能改?能改,如果你天天修善,你的相貌变成慈祥,一看,善人;你的心行不善,再怎么装,脸上都有杀气,蛮横凶恶,他有这个气。我们中国人讲气,外国人讲磁场,心地清净一点的人,感触就很敏感;一般人心浮气躁,感应迟钝。心地清净,他感应很敏锐,一接触就感受到你的磁场,你这种气分他都知道,这都是属於感,佛菩萨有应。佛菩萨是什么?佛菩萨是自性的性德,他来帮助你,帮助你调和,帮助你化解,这就是大慈大悲,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问题是你不能接受,这就是常讲佛不度无缘众生,佛是来度你,从来没有把你舍弃过。什么叫无缘?你的习气太重、你的心情烦躁,你没有办法接受。不要说是冥应,冥应是暗中保佑你,你接受不到,就是明显的加持你你也接受不到。佛不度无缘众生,不是佛不慈悲,佛没有分别心,佛光遍照它就照不到你。你的心浮气躁,那就是一把伞把它遮盖住,把它挡住,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自己必须要把障碍排除掉,你就时时刻刻收到佛光遍照。
  「海印三昧」,这底下有个小注,虽然前面讲过,我们每一场都有新同学来参加,机会难得,我们也不能把它漏过,又何况这里还有小注。「海印三昧,谓香海澄渟,湛然不动,一切形像皆於中现,如印印文,以喻如来智海无心,一切众生皆在其中顿现」。这个简单解释,解释得很好,这是比喻,海是大海,用大海来比喻我们的自性,我们的真心像大海一样,我们真心、我们自性是清净的、是不动的。印是什么?印是倒影,外面境界,水不动像一面镜子一样,它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这叫海印三昧。香海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自性清净,自性本无动摇,所以它是不动的。它不动,心不动整个宇宙一切现相,(不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讲我们这一个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无量无边的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都在自性真心里面现相,为什么?所有相是真心变的,你怎么能离开真心!一时顿现,这个事情很难懂。所以我们常常念到这个地方,就想到江本博士的水实验,可以给我们做个明显的证明。你看看水实验里面的结晶不同,证明一切众生在性海里面一时顿现。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说佛不知道那就错了,佛为什么知道?照见,因为你没有办法离开自性。自性在哪里?自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物质跟精神都是它变现出来的,都没有离开它。
  我们有时候用电视屏幕来做比喻,电视的屏幕就是性海,所有一切影像有没有离开屏幕?这个影像千变万化,不同的频道千变万化,没有一个画面、没有一点是离开屏幕的。如果你是屏幕,你不就全部都知道了吗?所以为什么见性的人,他的智慧现前,那真的叫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本来就是这样的,法尔如是!这是佛为什么教我们一定要回归自性,回归自性那就真的成佛。成佛就是真的明白,明白什么?什么都明白,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没有一样不明白,统统没有离开自性,依起无碍。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是因果的道理,我们还敢动个恶念吗?还敢做一桩不好的事情吗?所以要常常想,我们起心动念,十方诸佛菩萨统统看到;我们一个不好的态度对人、对事物,诸佛菩萨也看见。但是看见,他不会怪你,你怎么会起这个恶念?你怎么会有这种形相?佛菩萨不会怪你,要怪你,他就变成凡夫,他又分别执著,他不怪你。但是他知道,这是什么?这是你的习气,这是你的业障,你天天是业障在现行,你的习气在造业。
  我们再看下面,第五「真应无碍」,真是真身,应是应身。其实诸佛菩萨有真应,我们也有,我们有真身,真身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可是应身就不一样。应身是什么?他们的身是清净身,我们的身是业报身,我们的身自己做不了主,为什么?业力,受业力支配。我们这一生寿命长短是业力支配,一生富贵贫贱也是业力支配,做不了主!过去行善,这一生来享福;过去造恶,这一生来受罪,叫业报身。你看诸佛菩萨、明心见性的人,他是真应身,我们处处有障碍,他什么障碍都没有。这里文里面告诉我们,「真即遮那真身也,应即释迦应身也」。遮那,毗卢遮那是法身、是报身,报身也叫卢舍那,毗卢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处,华言遍一切处;卢舍那,华言净满,清净圆满。清净圆满也是遍一切处,但是一个是就遍一切处说的,一个是就清净圆满,清净圆满是我们的报身,遍一切处是我们的法身。报身、法身都没有形相,特别是法身,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但它能现精神、物质,那个现是什么?现就是应。所以应,释迦牟尼佛是应身,化身也是应,应身跟化身区别在哪里?应身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长久,化身是很短的时间他就不见了,那是化身。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住世八十年,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外国人讲实足年龄,实足年龄七十九岁,跟我们一般人一样的,这叫应身。
  化身,我在贵州念书,我们的校长周邦道先生是江西人,他的夫人是我们的师母。我们对这两个人,真的我们学生把他看作我们自己父母没两样,他对我们可以说照顾得无微不至,好老师,我们一生都感恩、都怀念。我们的师母遇到一桩奇怪事情,抗战胜利他们住在南京,住的房子是很大的一个宅院,从外面大门进去是庭院,里面有树木花草,然后走进二门、三门才到她的住宅,所以说大的宅院。师母给我们说,有一天她在家里,来了个和尚,她就问:师父你从哪里来的?从九华山来的。你来有什么事情?来化缘。你要什么?他要五斤香油。我们师母没给他,因为她不信佛,不给他他就走了,一转身之后就不见了。她忽然想到这个和尚奇怪,我们家庭院这么深,大门、二门、三门都没有开,他怎么进来的?这一转身走了不见了,他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多少年她不能解决。但是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绝对不是作梦,这么桩事情。以后到台湾她也跟李老师学佛,就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告诉她,是地藏菩萨化身。她后悔死了,没有供养五斤香油,所以以后一生天天念《地藏经》供养地藏菩萨。这是化身,绝不是假的,你看到跟真人一样,但是来无踪去无影,这叫化身。所以化身也归在应身一类,这两种身都叫做应身。
  「真身是体,应身是用」,有体有用,真身要是不现,应身就不起作用。「全体起用,用即是体」,体是性,性是圆满的,所以起用,用也是圆满的。这个很不好懂,可是《华严经》里面说得很详细。「故释迦、遮那,圆融自在,本无二体」,这个道理我们要知道,知道释迦、遮那不二,然后就知道我们自己跟释迦、遮那也不二,不过现在怎么样?现在我们是在迷而不觉。释迦是觉而不迷,所以他圆融自在;我们今天迷了,圆融没有了,自在也没有了,但是体上确实没有两样,事上就变成两样。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09: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一0卷)  2008/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10》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这也引经说「如来真身本无二,应物分形满世间,是为真应无碍」。应物分形满世间,这句要注意到,如来真身本无二这是理,应物分形满世间是事,所以,众生求佛,佛决定会应的。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我初学佛的时候,他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然后他又告诉我,有时候你求没有应,那是不是有求必应错了?有求必应决定没错,为什么没应?你自己有业障障碍住。如果把业障忏除,感应立刻现前,给我讲这个道理。那我就请教他,业障怎样忏除?是不是天天在佛菩萨面前磕头祷告、求忏悔?不是的。所以老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头一次我听章嘉大师讲的,形式不重要,重要在实质。实质是什么?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你今天做错事情,佛菩萨面前求忏悔,明天照样还干坏事,晚上又忏悔,这有什么用处?这没有用处。所以我们明白,佛家讲真忏悔,就是中国古圣先贤教后人的「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不可以有重复的过失,这叫真忏悔。我们才知道佛法里头没有迷信,佛法讲理,所以你真搞清楚了。
  於是我们对早晚课的意义就明白了,为什么佛给我们定早晚课,用意在哪里?早课是提醒自己。你所读的经文,经文里面的教诲提醒你,今天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违背佛陀的教训。晚课是叫我们反省,今天这一天有没有犯过失?有没有依照经典教训去做?有的,很好,希望明天再保持;没有做到的,今天没有做到,希望明天都能做到,这叫真正做早晚课。而不是早晨把经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又念一遍给他听,自己思想、行为与经教完全不相干,这样做早晚课,罪过就很大。为什么?你是有意的,早晨去骗佛菩萨一次,晚上又骗一次,一天骗两次,一年是骗七百多次,你的罪过多重!泥塑木雕、纸画的佛像,你都忍心去欺骗他,你能不骗人吗?这样学佛只有一种利益,跟佛法结个善缘,来生后世什么时候真的依教修行,你才能得佛法利益。所以学佛的人,业障为什么那么多?冤亲债主为什么那么多?鬼神都瞧不起你,为什么?你是搞假的,你不是搞真的。你要是搞真的话,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你怎么会有障碍!哪有这个道理。
  遮那是梵语,毗卢遮那意思是遍一切处。释迦中国意思叫能仁,你们看看这个意思,仁是仁慈、仁爱,他能够以仁慈待人接物,他能够用仁爱爱一切众生。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有没有把释迦学到?我们今天学佛,多数人都是做表面的样子。实质上呢?实质上与佛陀的精神、教诲完全相违背,还自以为是,处处批评别人,原谅自己不原谅别人,你说他有多重的罪业!自己无知,这是佛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他真可怜。真可怜你就不能跟他计较,好好的回过头来,我不要学他那个样子,我要认真去学习,这就完全对了。修行,佛陀灭度之后,唯一的依靠就是经典,经典里面第一殊胜、第一圆满的,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自古以来,祖师大德称这部经是经中之王,其他的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根、是本,其他的一切经是《华严》的枝,《华严》的树叶,枝叶。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是无比的幸运,不但是接触到大乘,而且接触到大乘的根本法轮。这个经的好处,长年在一起学习的同学,多少都会感受到,它讲得太好,讲得太圆满,讲得太周详,让我们一个普通的人,中下根性的人,逐渐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慢慢的明白了。明白之后就得修行,修行就是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恢复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叫真修。清净平等觉是自己本来有的,烦恼习气是本来没有的。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分圆无碍,分即支分,圆即全身」,好像我们一个人一样,说人这是全的,全分、全身;说手、说手指、说耳目,那都是支分,是我们全体里面的一个部分。分圆无碍就是说,「支分不碍全身,全身不碍支分,故遮那一一身分,手足眼耳,乃至一毛,皆有舍那全身」。这个地方我们读了之后,自然就能体会到,经上说遮那一一身分,手足眼耳乃至一毛皆有舍那全身,这全是性分,遮那是法性,所以他现出的相,相就是支分,依正庄严。你看我们从《还源观》里面讲的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是此地讲的圆,就是全身、法身。起二用,起心,大宇宙现前、出现,大宇宙里头森罗万象;动念,生命出现,这个生命是自己。我跟这个大宇宙,跟宇宙里面所有的一切万物、众生同时出现。宇宙万相、芸芸众生都是自性的支分,乃至於,这里说得好,一毛一尘,一毛是我们身上最小的就是汗毛,一毛是汗毛的尖端,都是自性的性分,性分没有大小,所以都有圆满的性德。这个事情不好懂,《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微尘当中有世界,世界里面有微尘,微尘里头有世界,重重无尽。这是《华严》的世界观,我们现在讲宇宙观,是《华严》的宇宙观。现在哲学里面讲宇宙观,不能跟它相比。这一毛端里面有世界,世界里头有毛端,毛端里头又有世界,也是重重无尽。谁能够到毛端里面的世界去参学、去拜佛、去帮助众生?这我们在前面读过,普贤菩萨常常去!
  这桩事情,近代科学里,我们在前面也跟诸位报告过,有全息照片,跟那个道理很接近。什么叫全息照片?拍照的时候它是用两束激光,两个激光照在一起,照的时候用照相机来照成照片。这个照片洗出来之后,看不到人像,你看到是一条一条的条纹;但是用激光一照的时候,像就现前。你把这个相片撕成两半,你在激光里面照的时候它是完整的。撕成碎片,撕成一百张、撕成两百张碎片,张张都是完整的。这就是此地讲的分圆无碍,现在被科学证明,我们看到这个报告,跟此地讲的是完全相同。它不过是一张照片,一张人像,你把它撕成粉碎,在激光之下它还是完整照片,这很奇妙!宇宙是更神秘,我们经上讲的,你看一毛端、一微尘,那就太小了,我们肉眼看不见,在高倍显微镜之下也未必能看得到,它里头还是圆满的。这个圆满是什么?是圆满的宇宙现象,宇宙没缩小,微尘没有放大。这就说明在性分里,自性里头没有大小,性变成相,相里面也没有大小,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些都是属於宇宙观的范围。
  底下一条讲因果,「因果无碍」,这个很重要,「谓佛往昔本生行菩萨行,修习波罗蜜因,而证遮那佛果」。我们先说这段,这从事上说的,佛,我们就说释迦牟尼佛,说得亲切一点,他也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成的。修了多久?佛在本生经里面告诉我们,修了无量劫,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就是菩萨行。菩萨道是什么?是有六个总纲领,这六个总纲领展开就是八万四千细行、无量的细行,总纲领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在具体的行为里面,就是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个跟诸位报告过。在大乘,十善业一展开是八万四千菩萨行门;在小乘,展开就是三千威仪。所以三千威仪的根是十善业,菩萨八万四千细行的根也是十善业,十善六度是菩萨的心行,生生世世不离。所以修习波罗蜜因,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究竟圆满。他真做到,做到究竟圆满才证遮那佛果,遮那佛果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他修成佛,是这样修成的。诸位想想,我们如果不修十善业,不修六波罗蜜,见性就难了。那你又不是上上根性,像惠能大师那么样的天才,惠能大师他怎么成就的?这一生他没修,过去生生世世他在修,要不然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没修,所以听佛经还听糊涂了。人家是一天经都没听过,听五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成佛,他就证遮那佛果。这说明什么?说明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他功夫圆满。我们现在正在干,不真干行吗?要真修、要真干。真干、真修还有一条近路可以考虑的,那个近路是什么?这一生当中成佛,这真叫稀有难逢,这个近路是什么?带业往生。带业往生你要记住,你没有十善业道的基础,你不能往生;你没有六波罗蜜的心,你不能往生。六波罗蜜是大乘,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不是小乘。所以要有十善行,要有六度的心,念佛往生决定得生,真的叫万修万人去,因果无碍。
  下面说「故所受报身,及所成事业,亦现十方一切菩萨身云,自在无碍」。这是讲什么?这是讲感应。你见性了,证遮那佛果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华严经》讲初住以上的菩萨,他就能够以三十二应身,众生有感,他就有应。这个感应,诸位要记住,缘分,你跟他有缘,他就会跟你起感应道交。没有缘,感应道交比较困难一点;有缘的时候,感应道交很敏锐。这个缘不管是善缘、是恶缘,只要是有缘就行,它统统起感应,感应他就现身。「所受报身」,他就教化众生,像释迦牟尼佛所受的报身,在这个世间也是父母所生,跟我们身是一样的形状,一生从事於教学。也有求学,你看十九岁出去求学,三十岁就毕业,他老人家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三十岁。彻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一辈子,我们今天讲办班教学四十九年,这是他的事业。亦现十方一切菩萨身云,自在无碍,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我们凡夫肉眼。可是如果你要是证到阿罗汉,你要是证到菩萨,也就是说你能把执著放下,把分别放下,你看释迦牟尼佛的事业不一样,释迦牟尼佛不但在地球上教化,许许多多世界他同时现身在教,你都看到了。
  为什么?我们赞叹观世音菩萨常说「千处祈求千处应」,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看到地球上人,跟菩萨有缘他现身。还有十方世界,还有不同维次空间,我们肉眼见不到的。要知道太空当中许多星球也不是真的,也是梦幻泡影,你不能把它当真。如果我们真的天眼开了,法眼现前,那你看到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星球里面,都有众生住在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星球现前,现在你看不到,空间维次突破之后你全看到。可能有星球跟我们星球连在一起的,很有可能,因为它不是真的实体,它都是虚幻的,虚幻就是无碍的。两个星球可以重叠在一起,甚至於三个、四个、十个、八个能重叠在一起,决定没有障碍,突破了看到非常奇妙。
  下面这引经,「佛以本愿现神通,一切十方无不照,如佛往昔修治行,光明网中皆演说,是为因果无碍」。因果无碍,因果全现,佛在因地里面发愿,发愿自己成就要帮助一切众生,四弘誓愿是一切菩萨、一切诸佛总愿、通愿,无论发什么愿一定跟它相应。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把它归纳不超过四愿,所有一切佛菩萨不管发什么愿,你归纳一下都在这四愿当中。第一个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学佛终极的目标。这四个愿天天发,我们现在发的是什么?我们是嘴皮上发,心没有发。为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度就是你帮助他、成就他。你现在天天发愿,你还在障碍他,你还在给他为难,还破坏他,你不是与你自己愿相违背吗?所以你不成就。烦恼无尽誓愿断,你的烦恼天天在增长,你没有断;法门无量誓愿学,听经都听不懂,你学的是什么?所以,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在学佛,你对照一下就晓得。一些人只看别人过失,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所以一辈子不能成就,白过了,来生来世还是搞三途。人身一失,得人身可不容易,因为你的烦恼习气这么严重,多半都是到地狱、饿鬼、畜生,到那里去了。去得很容易,出来很难,想到这一点,我们就不敢不努力,不努力不行,不努力肯定堕三途。明眼人看到你造的罪业,看到你堕三途,什么都不会怪你,为什么?你太可怜!你自己不承认,别人劝你,你不会接受,所以人家不敢劝你,只有在暗中怜悯你、可怜你。我们要不是经典教训,我们自己怎么会知道?天天读经,天天在学习,逐渐明白、搞清楚,你说这多重要!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15: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七七卷)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七七卷)  2006/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7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四大段「无方大用」。清凉大师在这里为我们说明,无方大用都是由「普贤德」而起的,普贤德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时是讲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处是讲的空间,万事万物离不开时间与空间,时空全都包括了。法界没有限量,普贤菩萨的心,这个要知道,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才能起无方大用,就是没有边际的作用。普贤大士之德是我们每个人自性里面本有的德性,只是我们迷失了自己,所以无量的智慧不能现前,无量的德能、相好也不能现前,无量的作用还是不能现前。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为什么性德不能现前?都是受妄想分别执著之害!不是别人害我们,没有人障碍我们,自己障碍了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是自己迷了自性才起来的。
  佛在经教上一再告诉我们这个事实真相,一念不觉这个心就动了,起心动念是动了,动心了!心一动之后,自然就起分别,随著分别自然就起执著,连带起来的。虽然有先后,但是它的速度太快,不但我们看不出先后次第,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看不出来。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能看到这个事实真相,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的真相,是八地菩萨,真正见到了。由此可知,我们平常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法身菩萨,他们有没有见到?我们在推想应该是见到。他们所见到的,可能就像我们现在科学家,用数学理论来推断有这个事情。这就是现代科学家所说的,物质是无中生有。
  因为法性不是精神,更不是物质,所以大乘经里面常常用「空」这个字来形容它,大乘教里常讲,讲得太多次数,空跟有。如果把这桩事情搞清楚了,自然你就见到真相。空是讲空间,我们这边讲的处,时是讲的时间,遍一切处时,这是讲真心,法界就是真心。佛陀对我们的教诲没有别的,终极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本来是佛、本来成佛,教学的功德就圆满了。我们今天回不了自性,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太严重,尤其是执著。
  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三千年前没有交通工具,一千年后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也有很多高僧到印度去取经、去求学,现在讲的留学。从中国走到印度要走三年,受尽辛苦,为的什么?真正是为解决生死问题。以后知道了,我们居住的世间有六道轮回,怎么样解决六道轮回的问题?除佛之外,没有人能了解事实真相、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中印在一千多年这么长的时间往来,重要的经论都传到中国来了,虽然不是全部,重要的都传来了。所以世尊的教诲,可以说是在现在中文典籍里面相当的完备,我们称它为法宝。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指出,佛说经的根本依,就是依靠的,他从什么地方说的?根据什么说的?普贤之德,性德。
  性德起作用,下面为我们「略辨十门三昧业用」,略是简略,把无量的作用归纳为十门。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定,我们讲禅定,也翻作正受,正常的享受。我们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佛在经上常讲,我们凡夫的受有五大类,身有苦、乐,心有忧、喜,除了苦乐忧喜,就有个舍受,总不出这五大类。在六道里面,欲界天以下统统都是这样的。色界跟无色界他们禅定的功夫深,所以叫舍受,沾到正受的边缘,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他们的受叫舍受。身放下苦乐,心放下忧喜,这个受好,这个受叫舍受。色界、无色界,佛为什么不称它正受?它是相似的正受。为什么?它不是永恒的。他的定功有一定的限度,时间到了他定功会失掉,失掉之后苦乐忧喜又现前,所以他那不是真的正受。
  真的正受得到之后,永远不会失去。什么人?阿罗汉以上,阿罗汉才得到正受。阿罗汉的定功,佛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第九定,按著这个层次,色界天,你看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定,四空天也是四定,合起来是八定,这是世间法的。这个八定到最高的,所谓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这是不得了的数字。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小世界,成住坏空是一个大劫,成住坏空是四个中劫,成为一个大劫。八万大劫,就是说明我们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你说这个时间多长。因为他是无色界,世界成住坏空他不受妨碍。可是八万大劫到了,他的定力会消失掉,消失掉又堕落,正是谚语所说「爬得高,摔得重」,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掉下来差不多都是掉到地狱,摔得重。
  所以这不是究竟法,并没有真正解脱。真正解脱那还要努力,修到第九定,超越六道,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声闻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他们的受是正受,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三昧。他们虽然有三昧业用,很了不起了,可是不能讲无方,无方就是没有边际的,不能讲。就是说他的三昧业用还是有限制,必须再要加功用行,修普贤行。修普贤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之后他的作用没有边际了,才叫无方大用。所以无方大用,我们知道法身菩萨才有。我们在此地念的这是贤首菩萨,贤首是十信位,十信位有相似的三昧业用,不是真正的无方大用。无方大用,后面还要说。这个要知道,知道它叫正受,正常的享受。
  又翻作「正心行处」,换句话说,这个名词用得很巧。正心,说明我们六道凡夫用的心不正,我们的心是邪,不正!怎么会不做错事情?邪知、邪见、邪行,所以做错事情是当然的。佛菩萨看到我们不会责怪我们,为什么?你没有受过教育,你不懂礼义,做出一些不仁不义的事情,这情有可原,你没教!这就是中国古人讲的君子与小人之别,君子受过教育的,从小有人教他,他懂;小人从小没人教他,他不懂,差别在此地。所以圣人看到凡人犯罪了,他很难过,他很伤心,他不责怪犯罪的人,责怪自己!汤王、禹王都是这种心态,「万方有罪」,就是人民,「罪在朕躬」,他们没有过失,我有过失。为什么?你是国君。
  国君的职责有三大类,君亲师。他是国家领导人,他是人民的父母,他是人民的老师,叫君、亲、师。亲,你就要好好的养他们,照顾他们的生活,这是领导人天职,你要把他教好!你没有教他,他犯罪你不可以刑罚他,他无知,所以你要教他。这是古时候领导人三个天职,领导人民、养活人民、教化人民,这样人民才懂,不会犯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有好的教育,他走的是正路,用的是正心。如果你没有教他,他就随顺烦恼习气,他的思想是邪知邪见,他的行为自然与性德相违背。性德讲到极处,普贤十愿,行为讲到极处,文殊菩萨十波罗蜜,我们在前面都学过了,这叫三昧,可见得三昧是心正、行也正。
  我们的道场,我记得我在前面曾经要求过,我们道场的同学们,在这里担任职务,担任义工的,希望讲经的时候专心听经,这两个小时什么事情都放下。为什么?否则的话,讲经的利益,听众他们得到,我们自己家的人丝毫都得不到。群众慢慢薰习走上正知正见,我们的职员义工依旧是邪知邪见,这很可惜。因为现在的道场不像古时候,古时候道场里面的职员义工都是菩萨,为什么?他们是过来人,修行过来人来照顾大家的,他们的心是清净的。现在末法时期,众生没有福,佛菩萨,我们有感,他才有应,我们现在邪心,怎么能感到正心的菩萨来?不可能!邪与邪相感,正与正相感。就同江本博士的水实验一样,我们真诚爱心来感,它现的图案非常美;我们以瞋恨、以贪瞋痴慢来感,它的反应很难看。感应是自然之道,佛没有人情的,佛不能受贿赂,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我们大家一起,一天能够有两个小时在一块学习,不容易,太难得了!纵然这一生不能成就,佛法里面讲「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菩提种子总算是种下去了。固然有些人偏重在修福,修福要有慧才真正修到福;如果没有智慧,在这里不是修福,是在造孽,那就错了,那不如不到这边来。不到这边来你不造这么重的罪业,到这边来造极重的罪业,虽然这一生学佛,还是堕三途,还是会堕地狱。你看古人谚语说得很好,「地狱门前僧道多」,在家居士古人称为在家僧,在家学佛。如果知见错误,纵然不是有心作恶,你是无心,无心还是堕地狱,不过是什么?受苦轻一点。这桩事情真的是自作自受,没有人能够帮助你。
  我们今天晓得了,诸佛菩萨讲经说法的根本是普贤德,普贤德起了作用。经从哪里讲出来的?就是这十种三昧,三昧是定。所以佛菩萨讲经,经是从定中流出来的,定是真心,真心流出来的。那我们接受,也要用真心,我们的心很清净、很定,这一听就开悟;如果我们的心不定,心思很杂乱,妄想分别执著很重,能不能听得进去?听不进去。很用心的去听也不会开悟,为什么?你有业障,业障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总得要业障轻,一听就觉悟,恍然大悟。所以三昧就变成非常重要了。
  这是一句印度话,我们还是用中国话讲好,就是禅定。禅定比什么都重要,是修行的关键,修行的枢纽。你看菩萨六波罗蜜里面,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都是修行的预备功夫,所以讲前方便,准备的功夫。真正修行是禅定,定功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智慧,就是般若,般若现前就无方大用了,所以定是枢纽。如果没有定慧,前面那四种叫福德,修福;加上定慧,前面这四种就叫做功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都是属於功德,为什么?它有定有慧。就是你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你心是清净的,我们今天讲清净心、平等心,你就修这个,功德。如果里头有执著、有分别?福德,没有功德,这个不能够不懂。
  三昧又翻作「息虑凝心」,这个也很好懂。虑是什么?虑是妄念,妄念息了。妄念我们大家都知道,妄想,一天到晚不断的,前念灭,后念生,睡觉都还打妄想,为什么?他作梦。没有妄想就不会作梦,睡觉的时候梦多就妄念多,这个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可以从这测验自己的功夫。我们学佛的同学们大概都有这个经验,梦很多,而且初学佛的时候恶梦很多,很不好;学佛学个几年之后,梦还是很多,但是恶梦少了。有时候还梦到诵经、念佛,或者梦到佛菩萨,有这样的境界出现。受惊、恐惧的那种梦就愈来愈少,这都是功夫有进步的现象;功夫得力了,这个梦就少了,而且与佛菩萨感应的梦会增多。这个增多不是天天有,天天有就是著魔了,一年有个二、三次,这就是正常的。如果说每个月都有,不是好事,这要知道。
  纵然在梦中见佛菩萨,要记住《楞严经》上所说的话,不要执著,见如不见。常常想到这个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要去理会它,你的心才保持著镇定;如果常常想到,生欢喜心,定就失掉了。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决定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去在意,这样就好,这就正常了。所以正常的心没有念头,没有杂念,我们念佛的人就一个佛号,二六时中常常保持忆佛念佛;不念佛的时候心里也有阿弥陀佛,那就真的有佛了,你往生才有把握。心里真的有佛,别的都放下了,这就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不是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一句佛号不断,二十四小时不断,不是的。你心里还有妄想,那哪里成片?心里头真的没有妄想,心里真有阿弥陀佛,口里没有阿弥陀佛,那是功夫成片;口有没有没有关系,心里真有。
  这个心里真有,怎么个有法?我举个例子,诸位细心去想想你就明白了。有一年农历年,我在台湾,那个时候我们有个小道场,华藏图书馆。有位老居士过年的时候来拜年,告诉我,「法师,我这三年念佛功夫很不错了,妄想杂念都少了。」我也祝福他,很难得,真的用功。他说「我就是孙子放不下!」这就糟了。你想想看,三年念佛妄念少了,他心里有孙子,心里没有阿弥陀佛。我就告诉他,你把你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就成功了。这是心上真有,他并没有天天念著孙子,也不是一天到晚想孙子,不是;但是在任何场合当中,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他头一个想到是孙子。心里真有!
  我们常常讲你心里有牵挂,净宗法门就是讲你心里头有牵挂,这个牵挂换成阿弥陀佛,你能生凡圣同居土,真的成就了。所以我们要想,阿弥陀佛就变成我们真的第一个喜欢的、第一个关怀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总是第一个想到的,这叫真有,你心里头真有了,真有就成功了。一切时、一切处,你心里还想著别的,把佛忘记了,这个不行。我们每天念佛,要晓得我们念所要求的是什么,求的就是这个。这是在所有念佛功夫里面最浅显的,但是这个浅显的功夫就保证我们生凡圣同居土。你心里面所有的拉拉杂杂,他是第一,在紧要关头,出现的决定是他,不会是第二个。所以说念兹在兹,这条重要。这叫什么?这叫念佛三昧。
  简单的讲,三昧就是心定在一处而不动。我们能把心定在阿弥陀佛,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随缘,它好很好,不好也好,我们心就定了。所以我们常常讲,这讲了多少年!至少有十几、二十年,常常劝同学,我们要把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放下,没有对立。没有对立怎么样?心平气和,没有对立。要把控制的念头放下,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怎么能控制得了?有控制这个心是执著,这个执著要放下。占有的念头放下,占有是极重的罪业。为什么不能占有?《般若经》上讲得多好,「一切法无所有」,你怎么占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怎么占有?你怎么能得?连这个身体都得不到。整个世界是什么?《金刚经》上讲得很好,「梦幻泡影」,佛常常教我们这样看法,这个看法会开智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的体会,真相的觉察。梦幻泡影里头,你怎么能有占有的念头?你怎么可以有控制的念头?你怎么可以有对立的念头?如果我们用比喻来说,对立就是妄想,控制就是分别,占有就是执著,我们能把这三样放下,我们的心就清净,心就平等;换句话说,在佛门里面讲,很难得,你是法器。法器是什么?你能够接受佛法,你能够得到佛法的真传,你已经具足这个条件。所以,佛说一切法从三昧当中流出来,我们也要成就三昧才能接受。世出世法都不例外,你看世间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老祖宗懂得这个道理,用这个道理来教人。
  还有个很浅显的方法注解三昧的,善心,不是恶心,「善心一处」,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不动」,这是三昧。这个意思浅,我们用在学佛上那就很得力。譬如我们今天学佛,学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往生净土;只有一个愿望,亲近弥陀,其他的统统没有。其他一切怎么?随缘,什么都好,我这个方向、目标决定不动摇,这叫三昧,这个人念佛决定往生。往生要多少时间?一般讲三年足够了,一千天。这个例子太多了。今年,黄忠昌居士在深圳给我们做了个实验,成功了。他在那边闭关,跟向小莉说,请小莉护持他闭关三年,三年不说话,止语,专念阿弥陀佛,他试验看看三年能不能往生。结果是二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预知时至,他走了,没有生病,瑞相希有。给我们做了证明,真正念佛求生净土,换句话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黄忠昌的成就靠什么?就是万缘放下了,一心专注,他的成就就叫做念佛三昧。
  所以先要把三昧的意思要搞清楚、搞明白,再讲十门三昧的业用,业就是事业,我们所造作的,用是用途。《华严经》上讲了十门,三昧是无量三昧,十门是无量三昧的归纳,归纳成十大类。十大类展开是无量三昧,无量真是无方大用。这个大用简单的讲就是现身、说法,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众生的品类无量无边,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佛菩萨没有身相,我们今天执著这个身是我,所以不能现第二个身;佛菩萨不执著身是我,他可以现无量身,从体起用。佛菩萨没有轻视我们,对我们非常尊重,为什么?我们的智慧、德能跟他是一样的,他不比我们多一分,我们不比他少一分,完全是平等的。
  我们不知道,他知道,所以他对我们尊重,我们反而对他不知道尊重。他为我们示现,给我们做榜样,处处提醒我们,启示我们,让我们明白了,回头是岸,修行没有别的,放下而已。像家庭、你的公司行号、我们道场,事要做,不放在心上。有人说,不放在心上,事能做好吗?不放在心上,事做得更圆满。为什么?你用真心。事常常挂在心上,事做不好,为什么?妄心。妄与妄交感,怎么会把事情做好?所以,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从三昧流出来的,现身依三昧,说法也依三昧。
  第一个是总说、总纲,这一个是大圆满,后面九个也是从这个开出来的,总纲领叫「圆明海印三昧门」。圆是圆满,明是智慧、是光明,海印是比喻,这是佛经上的一个专门术语,海印也叫做海印定,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他所得到的三昧。虽然是得到,你要晓得三昧是自性本有的;自性里头没有,得不到。就是以前迷了,现在把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断了,最后一品实在讲是什么?无明的习气。无明习气断尽,海印三昧现前,自性里头有的,不是从外来的。哪个没有?各个都有。海是比喻大海,大海太大了,大海像面镜子一样,宇宙之间森罗万象统统照在里面,所有事物全照在里面,这叫海印,印是印象。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这个名相的意义,海印,海是比喻大海,印是印象,就像通常我们看到湖水,或者是河水。在港九就特别的明显,我们在九龙,可以看到海水里面现香港的影像,在香港这边可以看到海水里面九龙的影像。虽然水有波浪,还是一样照见,不过照见的相跟真的相有差别,它有扭曲了,变形了,会有这种事情发生。这个确实就好比佛法讲的心现识变,心能现相,把这个现相产生变化,那是识;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能把相扭曲,让它变形。但是实在的现相有没有变形?没有,这个要知道。实在的事实真相与它不相干,变形只是迷里面有这种感觉,实际上没有。这是我们讲的「凡圣迷悟示意图」,希望这个简单的图,我们都做成光碟了,大家常常看,常常看会开悟。总有一天你看出门道,豁然觉悟,觉悟之后一切放下,你就契入。所以,印是印象。
  比喻自性清净心中,佛讲那是如来智海,清净心就像大海一样。清净心多大?太大太大了!我们今天一般人的感官当中,虚空最大,而世尊在《楞严经》里面举的比喻举得非常之好,他把我们的真心比喻作虚空,现在的虚空比喻一片云彩,你看是云彩大,还是虚空大?所以你才真正明了心包太虚!虚空包云彩,云彩包不了虚空,比喻得非常好,你才晓得心有多大。虚空,我们讲的空间、时间,都是自性清净心里面现出来的,现的现象。虽现出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是自在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会变成这么多障碍?障碍统统是识上面发生的,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产生无量无边的障碍。只要把这东西放下,什么障碍都没有,那就是海印三昧现前。这是比喻自性清净心里面,遍法界虚空界森罗万象统统印在里头,一法不漏,一法不舍。
  感应,如来跟十法界众生的感应,依这个三昧;说无量无边法教化众生,也是从海印三昧出。由此可知,我们要想真正契入佛法、契入佛境界,没有定功怎么行?这就说出,定是佛法修学的枢纽。有定就有成就,在佛法通常讲功德;没有定就没有功德,怎么样修,都是福德边事,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是定,定是自性本定,定是不是修来的?不是的,自性本来有的,只要你能把它找回来。现在为什么失掉?是起了妄想分别执著,就变成不定。要知道妄想是动的,分别是大动,执著那是动到极处。好比妄想是小浪,分别是大浪,执著是波涛汹涌,把清净、平等完全失掉了。风平浪静,风就是比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我们舍弃了,风就没有了,这是无明风!风没有了,浪就静了,恢复到原来的平静,我们中国人讲心平气和。
  你看我们供佛,供佛是教学,佛门真的是善巧方便,达到极高明而道中庸,用艺术的方法来表法,让你永远不疲不厌。佛像前面供一杯水,不是给他喝的,他不需要。那杯水是什么意思?是让我们自己常常看到,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那杯水就像大海的大海水,你看一杯水里面,干净没有污染,平静没有波浪。为什么?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它起的作用是照见。《般若心经》大家常常念,头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所以那杯水是教我们照见,看到那杯供水,就要想到我的心,从早到晚,时时刻刻要保持就像供水一样,那么样的干净,那么样的平等,这么个意思。
  你看那杯水是不是代表著圆明海印三昧门?真的,一点都没错。行门里面第一纲领,后面九条是从它这里开出来的,它是根。等於说从根里面,这一个根,长出九个树干,每个树干再长很多树枝、很多树梢、很多的枝叶花果,一个根。圆明海印三昧是根。这一条里面有十个意思,《华严经》上给我们讲海印三昧十义,我们也要利用这个机会给诸位介绍,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十义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说一切法的所依,你说这个多重要。无方大用就是说的现身、说法,佛与众生感应道交,《楞严经》上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说得太好了。
  十义里面第一个,「无心能现,谓如来三昧,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这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来」,如来是什么意思?如来是自性本具。所以经里面常常我们看到诸佛,又看到如来,《金刚经》上你会常常看到。为什么不统统用诸佛,突然来个如来?这你一定要懂得,凡是讲诸佛,是从相上讲的;如果讲如来,那从性上讲的,如来是代表自性。你看十大愿王里面礼敬诸佛,称赞就不说诸佛,称赞如来,这个要知道。就是礼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统统要敬,干坏事也要敬,堕地狱还是要敬,决定不能少一分。我们对恶人的恭敬,跟对佛菩萨的恭敬是平等的,没有丝毫差别,对佛菩萨、对三恶道众生平等,平等的恭敬。称赞那就不是,称赞的标准是性德,性德是什么?四圣法界,他们性德显示出来了,我们称赞。六道众生,尤其是三途,决定不称赞;三善道里面,善法称赞,不善法不称赞,这个对的。决定不能鼓励人造恶,要鼓励人行善,这是佛法。
  我们看看现在社会,社会里面的传媒,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看看里面的内容,它报恶的多,报善的少,社会怎么能不乱?你报恶,大家都学恶;你要是报善,大家都学善。所以我说,主导传媒的人他能够救世界,能够毁灭世界。天天报导是负面的,就是毁灭世界;天天报导是正面的,他救世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凡夫习气很重,你要好好的教他,教他要隐恶扬善,恶不报,善尽量报。时间久了,不要太久,半年、一年,造恶的人良心就发现,不好意思再作恶。你看我做点善事,人家表扬我;我做多少恶事,人家一句话不说,原谅我。会启发他的良知良能,那是无量功德。
  所以佛教我们称赞善,恶的不提,不但不提,也不放在心上,你的心才是纯净纯善。别人做的不善为什么放在自己心上?把自己的良心做为别人的垃圾桶,这是没有智慧,这是绝大的错误,真正修行人不干这个傻事。你造再多的过失,滔天的过失,我绝对不会把它放在我心里面。我心里只放善,你有丝毫的善,我记得,我放在心上;滔天的罪恶,我们心里头不落痕迹。这样修行,你这一生成功了。你成就之后,你才能够救度这些造恶业的众生,为什么?他们将来一定堕三恶道,靠谁去救?你跟他认识,跟他有往来,有缘,佛度有缘人,这些罪苦众生要靠那个有缘的才能得度,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所以,我们在经上看到如来,一定要知道,自性本具,如来三昧就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三昧。这个三昧是什么?三昧就是前面讲的圆明海印三昧。圆是圆满,没有丝毫欠缺。这个三昧,无心能现,无心是什么?这个心是讲的妄想分别执著,妄想,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心,能现,真心!有了妄想分别执著,真心就变成妄心,妄心不能现。但是妄心有作用,妄心能变。你看真心现的,就是无心现的,是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是无心现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无心现的;我们娑婆世界是有心变的。无心跟有心同时的。我们今天住的世界,是我们自己真心现的,妄心变的,妄心把地球变成这个样子。
  古时候这个地球很美、很可爱。不说太久,我三十年前第一次到香港,我觉得香港很可爱。你看三十年之后,三十年前的人心跟三十年后今天的人心不一样,那个时候的人心比现在善良。所以那个时候香港的环境非常好,我们讲磁场很好。现在比从前差太多了,整个环境被破坏了。原本香港、九龙这个海面积还满大,现在填海,两面都填,把这个海变成个小沟、小河了。我看愈填愈近,将来会连起来,这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高楼太多了,如果你要是远距离去观察,你在香港四周围,四面都是环山,当中是海。四面一看,看这些房子,一栋一栋的大楼,像什么?像我们三时系念当中供的牌位,不好看,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到大楼顶上看看整个港九,跟三十年之前不能比,再三十年之前,六十年,一定更淳朴。
  这是什么原因破坏了?没有别的,贪婪!人心贪心太重了。三十年前人有贪心,三十年后贪心增长十倍,再往后三十年,人的贪心增长一百倍,你说怎么得了!三十年之后我已经不存在了,可是我们知道这个事情。你从历史上看一代一代,真的是古人讲的话,一代不如一代,现在我们看是一代比一代苦。科技虽然发达,日新月异,科技是在进步,可是人的生活是愈来愈苦;科技愈发达,生活愈痛苦,而科技带来负面的威胁愈来愈严重。没有这些新科技,你想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很难!你有这么多先进的这些科学技术,破坏很容易,破坏带来的灾难可有得受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心能现,识能变。法性平等,为什么?一切诸法都有性,法是讲万法,连虚空,时间、空间,都不例外。时间是一法,空间也是一法,在《百法》里面时分就是时间,方分就是空间,它也是一法,称之为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从哪里来的?还是心现识变的!所以一切法的体性,哲学里面讲的本体,佛法里面讲法性,绝对是平等的,而且没有名相。中国《老子》第一句话就说出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就是讲天地万物没有名相。名相从哪里来的?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本来没有。变现出来为了我们交流、沟通带来一些方便,是好事情。可是它产生副作用,这个副作用是什么?就是没有人教他,没有人教他,他执著在名相上,在里面一执著就坏了,执著怎么?执著里面生烦恼,生争论,就不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15: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七七卷)  2006/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77》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知道名相,名字性空,不但名是空的,相也是空的。你看我们一个人的相,从小到老,这个大家知道,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你认为一年比一年老,你太过於粗心大意了。老化怎么老化的?一天比一天老,再跟你说一个小时比一个小时老,再跟你说一分钟比一分钟老,再讲到是一秒钟比一秒钟老,这才是真的,这叫无常,这叫无相。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不一样!你能这样观察,你才看到真相,真相无相。这种能现,能现既然是无心,当然没有功用,不加功用,功是功夫,用是作用。你想加点功夫,加点作用,坏了;而实在讲,加不上。你加功用,这个万象它随缘。
  我们用江本胜博士的实验做比喻你就明白了。我加个意思对这杯水,我加上爱心、欢喜心,它接受了,它自然的变化,变成非常美好的图案给你看。如果我们换个念头,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我恨你,它的图案马上就变了,变成非常丑陋的样子给你看。它没有心,它无心能现。我们现在是加上妄心,这妄心叫有心,有心能叫它变,它变的相是幻相,不是真相。为什么?你的念头消掉之后,它的相就没有了。从这个实验上,你要深深体会到宇宙万物的真相,假的!你怎么可以当真?当真,谁受害?什么人都不受害,天地万物都不受害,你自己受害。你要晓得,三恶道有没有?没有!就是你的妄念变现出来的。正如同作梦一样,梦没有,你自己不善的心做出恶梦,天天做恶梦,恶梦里头很不好受。不但三恶道是梦,佛讲六道都是梦。
  你看永嘉大师讲得多好,「梦里明明有六趣」,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一场梦;「觉后空空无大千」,觉什么?我把执著放弃,放下就觉了,六道就没有了。只要你放下执著,佛在经教里头告诉我们,放下执著,六道轮回没有了,你从六道里面醒过来。醒过来的世界是什么世界?是清净世界。这个世界还是有相,还是有变化,变化幅度没有六道这么复杂,没有这么多,单纯多了,叫四圣法界。还没有回源,返妄归真还没有,再加功用行,把分别舍掉,把起心动念舍掉,四圣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那时候现出来的是什么?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无心能现,这里头没有变的,为什么?一真法界里面的人,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所以只有心现,没有识变。这个心是没有善恶,我们讲纯净纯善,纯净,没有染净,才叫纯净;你有净,已经不净了,净是对染说的,相对的,不是纯。纯是什么?染净没有了,纯净;善恶没有了,叫纯善。没有善恶,没有染净。
  这个里面决定没有相对的,没有对立的,叫一真,叫不二,这里头不二,一真,华藏世界。这就是禅宗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个境界就是古印度所说的大涅盘的境界,大涅盘就是圆明海印三昧,名字不一样,实际是一桩事情。所以此地没有加功用,就是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是功用,就是加上功用。加上起心动念你就迷了,无明烦恼就起来了;再加上分别,尘沙烦恼起来了;再加上执著,见思烦恼起来了,可麻烦了,那个苦日子有得受的。
  所以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这个一切诸相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现象,这一切现象里面也包括了十法界。但十法界在这个境界里面,有这个现象,有没有苦乐?没有;有没有染净?没有。不可思议!所以这个境界,《华严经》上说的「不思议解脱境界」,思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议是什么?议是言说,言论也没有。没有言论,你看我们现在止语,就是我们暂时把言论放下,不说话,心才能恢复到清净。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分别执著?回归自性。
  我们懂这个道理、懂得这种方法,只要能够用上少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能用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修持当中,就非常得力,真有用处!所以这第一条要知道,整个宇宙从哪里来的?无心能现。谁无心?自己,不是别人。这里面讲如来就是自性本具的,三昧是清净心,自己现的,不是别人现的!西方极乐世界谁现的?是自己念佛三昧心所现的。自他不二。阿弥陀佛,念佛清净心所现的,所有往生的人都是以念佛清净心所现的。我今天也用念佛清净心,跟他们心心相印,这个境界就现前了。
  极乐世界在哪里?《中峰三时系念》里面讲得好,「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两句话讲绝了,讲的什么意思?心现识变。所以,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执著没有了,成就少分念佛三昧,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现前;再能够把分别、妄想念掉,西方世界的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现前。在哪里?就在此地!
  所以古人有篇文章讲,《净土生无生论》,专门讲这个问题,所以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你要是真的有来有去,那不就有空间了吗?有空间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距离,没有距离去什么?生,真的生了!为什么?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生则决定生,去则真的没去。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读到,往生西方世界的人,净土境界现前了,有人问极乐世界在哪里?在堂屋!他在卧房里,隔壁那是堂屋。这个话就证明了,中峰禅师讲的话正确,一点没错。三昧现前之后,时空没有了。到什么时候现前?只要你放下执著,执著没有了,时间跟空间就没有。我们自己的智慧、德能透一点点,虽然透得不多,那一点点就很了不起。
  我们现在一般人看到是神通广大,为什么?头一个,须陀洹,《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只放下了见惑。见惑是错误的看法,把这个放下了,两种能力就现前,天眼、天耳。天眼是什么?别人看不到的他能看到。我们今天有道墙就看不到了,如果是须陀洹、初信位的菩萨,我们住在这大楼上,向上看,楼上几层的人在干什么,看得清清楚楚;往下看,下面也看得清清楚楚,障碍没有了,天眼!不需要用科学仪器。天耳通不要用手机了,远方的朋友他在干什么,你看得见,他在说什么你也听得见,这个能力现前。再进一步到二信位的菩萨,二信、三信又多两种神通,他心通、宿命通。他心通是别人心里起心动念,你知道,这他心通;自己过去生生世世知道,宿命。你知道宿命,给你说时间没有了,你能看到过去,你能看到未来,我们讲神通。
  到五信菩萨又加一样,神足通现前,小乘三果。神足通是什么?变化,能分身、能变化。旅行不要交通工具,我们今天在此地坐飞机到美国,要飞十几个小时,如果有神足通,他在这里动个念头,他已经到美国,他就到了。没有距离,没有时间,可以回到过去,可以进入到未来。到七信位的菩萨,等於阿罗汉,漏尽通现前,漏尽通现前就脱离六道轮回。诸位要晓得,欲界天一直到无色界天,他的定功一层比一层深,这五种神通的能力愈往上去愈强。佛告诉我们,阿罗汉的能力,阿罗汉的天眼,就是一般阿罗汉,能见一个小千世界。这个小千世界,依黄念祖老居士的讲法,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千个银河系。一千个银河系这么大的范围,他看得清清楚楚,我们今天用望远镜看月亮都看不清楚,他能看一千个银河系,如同面对面。
  他的宿命通能知过去五百世,阿罗汉,能知未来五百世。这是什么?放下执著,不再执著了,是我们的本能,一点希奇都没有。所以修行证果的人,愈是证得高的人,对我们这些凡夫愈恭敬,为什么?知道他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个能力哪个人都有。只是你现在有障碍,只要你把障碍放下了,你的能力马上就恢复,为什么不放下?最后把无明放下、妄想放下,这六种能力就没有边际,就是此地讲的无方大用就现前了。
  所以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没有别的,看破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真实功夫。众生跟佛平等的,没有一丝毫差别,现在的不平等,就是他统统放下了,我们没有放下,差在这里。这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妄,决定可以放,放下就是!现在时间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10: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五三卷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五三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五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六五三卷)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加持分第一段口加:

  【尔时一一普贤菩萨,皆有十方一切诸佛而现其前。彼诸如来同声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此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菩萨三昧。佛子,此是十方一切诸佛共加于汝,以毗卢遮那如来本愿力故,亦以汝修一切诸佛行愿力故。所谓能转一切佛*轮故,开显一切如来智慧海故,普照十方诸安立海悉无余故,令一切众生净治杂染得清净故,普摄一切诸大国土无所着故。】

  上一次我们讲到这个地方。这是讲到世界海,世界海里头最重要的一句话『无所着』,如果没有「无所着」这三个字,那就是世间法,有这三个字就是佛法,这是出世间法。佛法跟世间法在形相上说毫无差别,差别在哪里?差别在觉、迷。对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迷而不觉,那叫凡夫,叫世间法;如果反过来是觉而不迷,就叫佛菩萨,就叫出世间法。由此可知,「出」不是出这个形相的境界,出什么?出迷。你从迷这个地方跳出来了,你觉悟了,是这个意思。不是说离开这个世间另外有个世间可以去,那你就错了!出迷趣觉,趣是趣向的趣,就是出了迷关我到达觉悟的境界,就是这么个意思。出邪趣正,出染趣净,这个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楞严经》上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境界还是一样的,就是说你现在觉悟了,觉悟了就叫佛菩萨,觉悟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我们现前的境界并不是有两个,实际上就是一个。觉了之后,你的感受是完全不相同,确确实实觉悟之后得大圆满,智慧圆满,能力圆满,相好圆满,一点都不假。佛要我们证实,那要出迷邪染,你就契入觉正净。

  这一部大经给我们很大很大的帮助,我们要知道珍惜,所以它称之为法宝,这是诸佛如来真实的宝藏,你看把觉正净的境界完全给我们显示出来,为我们说出来,做出来给我们看。为什么这个世界一切诸大国土要无所着?《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家天天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心经》纲领就是开头这几句。下面是解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给你讲诸法实相,给你讲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这个道理很深很深,必须出得了迷邪染得到觉正净,你才能看到事实真相。最重要的就是无所着,一切法本来,现在还是一样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叫你无所着。底下一句是第四句,讲的佛海,佛境界:

  【深入一切诸佛境界无障碍故。】

  前面说十海,这一句是讲佛海。佛的『境界』没有边际,境界两个字前面讲得很多,我们怕有初学的今天刚刚到这边来听经,境界两个字一定要很清楚,不能够模糊,「境界」就是我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譬如眼以色为境界,眼睛睁开,一切色相他能看得清清楚楚;音声就不是眼的境界,音声眼睛看不见,耳的境界是音声,耳以声为境界。耳不能够看色,所以色相不是耳的境界,它能力所达到的范围称为境界。佛的境界不可思议,没有边际、没有范围,菩萨境界说老实话,还是有边际、还是有范围,佛知道。佛知道菩萨境界,菩萨不知道佛境界。我们今天要问,什么是佛境界?可以这个说法,《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全是佛境界,这个答复没有错误。

  底下这一句『无障碍故』,这才叫佛境界,显示出来了。我们今天的境界是有障碍的,你说眼能见色,不能听声音,不能闻味道;佛的六根没有障碍,眼能见也能听,六根互用。但是我们晓得,六根互用这个能力大阿罗汉就有了,菩萨也有,但是他还是有障碍。清凉在《华严》里面给我们讲了有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这个境界大阿罗汉、法身菩萨都已经证得了;事事无碍,法身菩萨还不能,法身菩萨里面深位的菩萨,像十地菩萨,我们通常讲高级的菩萨,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觉,这些菩萨的能力几几乎乎跟佛差不多,但是只能说差不多,还不能完全相等。为什么?事事无碍里头还有少分比不上佛的,功夫还是差那么一等。到如来果地才完全圆满,那是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没有障碍了,在《华严经》里面是最明显的显示出来。

  我们冷静的去思惟观察,释迦牟尼佛他的智慧、德相能不能够周遍法界,能不能够周遍无量无边世界海微尘数诸佛剎土?答案是肯定的,能!确实是能。为什么?他证得无障碍。如果有一尊佛的剎土他不能够达到,他还是有障碍。我们今天在此地,心之所思,心之所行,行是起心动念,我们要问问释迦牟尼佛知不知道?他要是不知道,他就有障碍了。他没有障碍,尽虚空遍法界众生无量无边,一一众生的心行佛都知道,这叫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有人听了怀疑,这可能吗?众生太多,我怎么能晓得?对,有障碍的人不能晓得,无障碍的人能晓得。无障碍的境界,佛经上有一个名词叫「不思议解脱境界」,上面要加个不思议。我们的境界为什么有那么多限制,有那么多障碍?我们是有思议,有思议就有障碍;不思议就没障碍。由此可知,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从思议来的。所以古人说:「多话不如少话,少话不如没话」,在任何场合当中,一等智慧人没有言语,你跟他无论相处多久,他始终在定中,一句话没有。你问,他给你解释,解释的言语非常精简,换句话说,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简单到这样的程度。

  我一生遇过章嘉大师,跟他在一起相处就像袁了凡跟云谷禅师在一起一样,一句话没有的,完全被他的气氛摄受。现在一般人讲磁场,进入他的磁场,为他那个磁场摄受。自己也像在定中一样,身心清净一念不生。我们在他老人家面前提出一些问题,他并不是立刻就答复你;不是他不能答复,那是他答复的一种手段,叫你把整个心情定下来,然后给你说,你一生都不会忘记。你会感受到他的真诚、清净、慈悲,自自然然就不会违背,就能依教奉行,他有那么大的摄受力。这种摄受力是他生平的涵养,是他修行的功夫。所以我们才体会到古大德所讲的,「多话不如少话,少话不如没话」,见到人非常亲切打个招呼微笑,心行相应,儒家讲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从这个形态上显露出来,极高明而道中庸。不啰嗦没有废话,无障碍的境界!第五句:

  【普示一切佛功德故。】

  『普』是普遍,『示』是显示,一切佛的功德无量无边。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举几个例子,譬如名号、寿量、解脱、变化,「皆功德故」,没有一样不是功德。头一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佛的名号、菩萨的名号,名号里面含义很深。又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的功德浅人看来很浅显,深的人看得很深,这就不可思议。我们初学程度很浅的人,看到佛菩萨的名号,粗心大意很浅显。观世音菩萨,你们想想这个名号,我们在讲《普门品》、讲观音三经的时候跟诸位详细介绍过。声音是用耳朵听的,怎么用观?他怎么不说听世音、闻世音,为什么说观?耳怎么观法?观是佛家的名词术语,用现在的话说,是佛法里头的专有名词。什么叫观?不用心意识叫观,眼不用心意识叫观,耳不用心意识也叫观,六根离心意识都叫观。什么叫心意识?我们从最浅的地方,我们不是浅学吗?初学吗?识就是分别,意就是执着,「识」我们一般人讲落印象。佛法里面常讲妄想,「想」是心上有了相,着了相。想,那个想是妄想,不是真的。由此可知,什么叫离心意识?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妄想。

  不落妄想,难懂!换句话说,不落印象这个好懂,这就叫观。眼见色叫观,耳闻声也叫观,鼻闻香、口尝味都叫观,观照!照的意思是明了,统统明了,不起妄想分别执着,这叫观照。禅宗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要在这上练功,练什么?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这样子你的真心就现前。真心里头没有这些东西,你要有分别,这个分别把真心障碍住;你要是执着,这个执着又障碍真心,你要是打妄想、落印象,印象又障碍了真心,三重障碍,真心不能现前。真心是什么?我们平常讲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不会现前,你所现前的真心变质了。真诚心变成虚伪心,清净变成染污心,平等变成傲慢心,这是高下心,正觉变成愚痴心,慈悲变成自私自利心。你要问怎么变的?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离妄想分别执着,你的真心本性现前,跟诸佛、跟法身菩萨一样的。诸佛跟法身菩萨真心用事,他没有妄心,换句话说,他没有虚伪,他没有污染,他没有高下,他没有愚痴,他没有自私自利。

  学佛没有别的,恢复本来面目而已,宗门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面目?大乘了义经上讲得很多,本来成佛。所以,成佛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切皆成佛」。佛法的修学、佛法的传授,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你是佛,现在搞成这个样子,提醒你、帮助你,希望你回头赶快作佛,恢复你本来面目。所以功夫怎么做?观照。宗门讲观照,教下又何尝例外?只是名词术语不一样,意思、方向、目标、境界完全相同。观照提升是照住,照住就是三昧,你真正得受用;再提升是照见,观自在菩萨「照见」,那是最高的境界了,第一等的功夫。在净土宗里面不用这个名词,净土宗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相当于禅宗里面的观照;事一心不乱相当于照住,理一心不乱相当于照见,名词术语不相同。教下讲的大开圆解,大开圆解是照见,是理一心不乱。这些我们都要懂得,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是修行,你在那里观照。天天读诵大乘经论,给你日常生活去对比、去印证,你所观照的结果是不是佛在经上所讲的?经典给我们做证明,我们是不是得定了?是不是开悟了?悟到什么境界了?展开经卷就知道我到什么境界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五十三位善知识给他印证。我们今天做功夫,《华严经?入法界品》这四十卷经文给我们做印证,我们自己功夫到哪个阶层、到什么位置,四十卷经「入法界品」是给我们做印证的。

  清凉讲的寿量,佛在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十法界、六道,特别是六道里面的众生寿量不相同,身体、色相不一样,生活状况也不相同,愈往上升愈殊胜。人的寿量与生活环境有分不开的关连,佛在经上跟我们说,人寿最长的时候可以活到八万四千岁,最短的时候是十岁。当然这里头还是有上下,上下的幅度不大。佛在经上讲小劫,这个劫是讲时间单位,一个小劫怎么算法?人寿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过一百年十一岁,再过一百年他十二岁,平均寿命十二岁,再过一百年平均寿命十三岁,这个叫增劫。从十岁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八万四千岁不能再高了,就到头了,然后往下降,每一百年减一岁,再减到十岁,这样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

  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佛经里面计算时间单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时代是减劫,人寿是多少?大概平均人的寿命是一百岁。一百岁,一百年减一岁,释迦牟尼佛灭度到现在,中国人的算法三千零二十多年,照这个算法,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人的寿命,应当是七十岁。世尊八十岁示现入般涅槃,他还有二十岁,为什么没有住世一百岁?魔王波旬要求释迦牟尼佛入般涅槃,释迦牟尼佛很慈悲答应他了,佛决定不妄语,答应他的要求。所以佛示现当中还有二十年的福报,佛二十年的福报供养末世出家人,一直到佛法灭尽,就是一万二千年当中,所有出家人四事供养,是释迦牟尼佛的福报。我们受释迦牟尼佛的恩赐,要知恩报恩。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知恩报恩?佛在经上讲得非常多,「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持读诵就是每一部经后面所讲的依教奉行,真正能做到依教奉行、为人演说,这样才能报佛恩。依教奉行是自己要做一个好的形象,这个形象代表佛菩萨住世,出家要学释迦牟尼佛,在家要学维摩居士,维摩居士是在家佛,在家跟出家密切合作,普度众生。我们要懂,你不懂怎么行?知恩报恩!

  中国《黄帝内经》是讲理论,讲我们人这个身体,身体像一部机器,要能够保养得很好,这个机器至少可以使用两百年。人怎么样保养,还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往往是自己没有办法控制住的,所以人确确实实是有寿命在主宰的。了凡先生早年算命,孔先生算他寿命只有五十三岁;算命看相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果然被他算中了,这个命运到底从哪里来的?我们学了佛,这才搞清楚、搞明白。六道凡夫我们得的这个身,叫业报身,那就晓得业力在支配我们这一生;业力,就是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你所造的业。业因无量无边,每一个业因遇到缘就起现行,果报就现前。所以佛在经上一句话为我们解答,「人生酬业」,这句话讲得太好。人生怎么回事情?酬偿你的业报而已。你过去生中造的善业,你这一生得善报,过去生中造不善业,这一生你就得不善的果报。

  如果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不会怨天尤人,特别是在苦难的环境当中,知道自己过去造作的不善。受报的时候难,非常非常难,受报的时候特别是受恶报、苦报,人总是会怨天尤人,老天爷不公平,为什么我的心也很善,行为也很善,没有做什么坏事,为什么得这样的报应?如果这些事情临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就好好的去念《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你能把这篇文章念个几十遍、念个几百遍你就明白了。俞净意认为他一生当中心很善,行为也善,积功累德,并没有做什么坏事,为什么他遭遇到那么大的波折?遭遇那么凄惨的果报?幸亏过去生中还有一点善根,这一点善根救了他。灶神显灵来拜访他,来给他谈话,指出他的过失。他说:你身好象没做什么恶事,口也还不错,意恶太重,起心动念自私自利,一条一条指出来,他服了。然后灶神教给他改过自新,他是勇猛精进的改过,他那个改过自新超过了凡先生,所以他的成就也超过袁了凡。他那一生的际遇远比袁了凡精彩太多,可惜没有把它写出来。

  他的同乡罗先生给他写了这一篇传记,《遇灶神记》,他自己没有写。非常精彩,超过袁了凡。我们读了之后深受感动,确确实实自己很不容易知道自己过失,这是凡夫生生世世造业受报最重要的原因。人能知道自己过失,这个人决定不会堕落,决定会勇猛精进,这一生当中当然会出离六道。关键就是不知道自己在作恶,天天在作恶、念念在作恶,自己不知道,很可怕、很可悲。命运既然是自己业力造成的,觉悟之后袁了凡改过来了,俞净意改过来了,俞净意改得比袁了凡彻底,所以果报比袁了凡殊胜。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只要自己肯回头,只要自己肯改过,我们应当超过了凡先生跟俞净意先生,这才叫正理。为什么?我们的缘比他殊胜,我们每天在接触佛法,他们没有这个机会。我们今天不如他的,说老实话,我们对于经典上的教训,不能够真的相信,不能够真正的理解,所以你没能做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自己业障太重,没有法子信解,行才做不到。信解而后才能行。佛的功德无量无边,清凉是略举几段,我们也是简单在此地跟诸位做报告,要具说那就是全部的《华严经》,戒是如来功德藏。

  第六句:

  【能入一切诸法实相增智慧故。】

  这一句我们要特别留意,经文『能入一切诸法实相』,我们不是天天求智慧吗?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从明了「一切诸法实相」来的。我们没有智慧,不了解「诸法实相」,我们迷于诸法实相。生起来是什么东西?无明跟烦恼,我们生这个东西,你说这多麻烦!诸法是一切世出世间法,全都包括在其中,一样都没漏掉。现在要问,这一切法的真实相是什么?你如果要是了解一切法的真实相,这个真实相有体、有相、有用。诸阿罗汉与辟支佛了解一切法实相里面的理体,所以他烦恼障断了,他超越六道轮回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一切诸法的理体是什么?佛经里面讲一个空字,「万法皆空」,阿罗汉知道了。所以阿罗汉在一切诸法里面,再也没有执着了,我与我所他都放下了。我所是什么?我所有的。连我也放下了,知道没有我。我尚且没有,哪来的我所有?见思烦恼破了,智慧就生了。

  生什么智慧?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这一句话里头有三个层次,最高的是无上正等正觉,其次的是正等正觉,再其次的是正觉。阿罗汉证得正觉,法身菩萨他们所证的是正等正觉,诸佛如来所证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证得的境界有三种不同,障碍当然也有三种不同。阿罗汉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断;菩萨见思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也破一品,成正等正觉。正等正觉在《华严经》上是圆教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证得的是正等正觉。到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再加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离三种烦恼你就见一切诸法实相,你的智慧不断在增长。所以你要想开智慧,秘诀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就生智慧。不执着是破见思烦恼,不分别是破尘沙烦恼,不起心不动念是破无明烦恼。

  一切修行证果的人,都是走的这一条路,包括念佛往生也不例外。所以你自己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害自己的、障碍自己的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分别执着、起心动念。我们无量劫来被这个害了,害得这么惨!不是别人害我们,自己害自己,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伤害我们。给你说真话,任何一个人都是帮助我们、成就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迷惑颠倒,不肯接受这个磨炼。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上讲「历事练心」,我们不肯接受历事练心;要肯接受的话,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大恩人。菩萨成佛就是要靠这些恩人的帮助,你们在《金刚经》上看到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详细的故事是在《大涅槃经》里面。忍辱仙人接受歌利王这位大善知识来折磨他,成就他忍辱波罗蜜的圆满。如果他不能够承受,还要起怨恨心、还要起报复心,坏了!那他的修行功夫一落千丈,跌到谷底了。

  所以我们想想,我们能不能禁得起别人的折磨?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我们以真诚的善心善意帮人家,有的时候还引起人家的误会,别人还骂你、侮辱你,这个时候你怎么办?这就正在考验你,你在这个时候没有一丝毫怨恨心,知道对方误会,对方没有了解事实真相,还是尽心尽力照顾别人,帮助伤害你的人,这叫行菩萨道,你的功行从这个地方看出来你有进步。所以在这个境界我们退让、躲起来,那不是办法。你要能忍受,你要能够反省:决定不是他的错,是我自己的错,我自己所作所为,为什么他会有误会?所以自己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智慧,「我没有想到我这个作法会引起他的误会」,我们从这个地方就有改进。

  像我们在新加坡办培训班,第一届九个同学,九个同学个个都起误会,怀疑我们为什么对他们那么好?到底有什么企图?目的何在?天天在研究,天天在怀疑,这样搞了一个半月,才明了我们对他什么企图都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有。他们明白之后,痛哭流涕,有人哭了三天!后悔,真的后悔!为什么?三个月的学习期间去掉一个半月,所以第一届实际上上课是后头一个半月。那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做错了,引起他怀疑;换句话说,不能对他们太好,对他们太好引起误会,这是我们事先没有想到的,我们没有智慧。像《法华经》上大长者子一样,长者看他的儿子在外面捡粪,不能马上就认他作儿子,给他好的待遇,那会把他吓死,会把他吓跑掉,永远见不到了。他有智慧,他雇他到家里来帮他捡粪,同样的工作多给他一点工资,不给他太多,慢慢的让他觉悟、让他了解、让他明了,这个大长者是他的父亲,所有的家业是他的。

  我们没有想到这招,与任何一个人接触要了解对方环境,适当的来帮助。虽然是非常热心,决定不能够过分,过分不能不引起别人误会,从误会当中产生障碍,所以好事多磨。我们学了几十年,依旧疏忽的地方很多,圆满智慧谈何容易!所以古人教导的是真有道理,真正的学人少说多看,多听多看,多听多看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增长智慧。言语简单,真的做到古人的标准是简要详明,简单扼要,又详细又明白。简简单单一点都不啰嗦,一两个小时只讲两三句话,真的把大问题解决了,这叫学问,这真正叫德行修养。古人也常说「言多必失」,特别是学外交的,外交官他们受过特殊的训练,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他沉着、他稳定,稳重,言语少,耳目聪明,他在那里观察。

  学佛要求智慧,要契入实相,这是必要的、必须的。你不能够契入实相,你怎么样学,你是低层的。契入实相,是法身菩萨;不能够契入实相,修得再好,十法界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修得不怎么好的,还是在六道里头。六道里面你能够生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出不了三界,这些都是事实真相。实相之体,比较容易,知道万法皆空,实相的相就不好懂,你怎么能够懂这一切现相是虚妄的?这个难懂。实相的作用那就更不好懂,作用是因果。这里头产生的作用是因果的转变、因果的相续、因果的循环,这讲作用。体空寂,实在讲还是最容易懂得,阿罗汉就证得。这个东西就像轮一样,像个圆,理体是圆心。圆心肯定有,但是不可得,所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决定没有实体。但是依这个心才有圆周,才有圆的形状;圆的形状就是它的相,转动是它的作用,这是用最简单的一个物来解释。

  宇宙我们常讲的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在佛法里面讲器世间、有情世间、智正觉世间;它的真实相,就跟这个圆一样,它的体就是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虚空从哪里来的?法界从哪里来的?剎土是讲依报,依报从哪里来的?众生是讲有情,我们现在讲生命,生命从哪里来的?智正觉世间是讲佛菩萨,是讲所有宗教里面讲的神圣,这又从哪来的?那个根源就是它的体,体是真如、是本性。真如本性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所以六根接触不到。你问它在哪里?它无所不在。虚空是它变现的,前面佛功德里面讲变化,虚空是它变现的,法界是它变现的,剎土就是无量无边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星系、星球也都是它变现的,生命也是它变现的,诸佛菩萨一切神圣还是它变现的。它是能变、能生、能现,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包括这些圣贤,是它所生、所现、所变。

  能变之体既然是空寂的,所变的这些形相哪里会有真实的存在?所以《般若经》佛才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般若经》的总纲领;要细说,是六百卷《大般若经》,释迦牟尼佛讲了二十二年。人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讲他生智慧?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看破,看破是明白。明白事实真相,这些事实真相里面的体、相、作用,你都明白了。明白之后怎么样?你心地清净、平等,一个妄念都没有,跟诸佛菩萨一样,入佛的境界。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是从真性里面生起的大慈悲心,不是世间说「我喜欢你,我讨厌你」,那是情执。诸法实相明了的时候,情执没有了,情执变成智慧慈悲。所以它这里讲,『增智慧故』,增长智慧。第七句:

  【观察一切诸法门故。】

  清凉大师注解,「转*轮海」,接得好,所以这个句子不能颠倒。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之后,你干什么?还有没有事情?还有事。有什么事?帮助一切没有觉悟的众生觉悟,这就叫转*轮,这个比喻比喻得好。转是辗转的传授。辗转,上面这一代教给我们,我们要教下一代;像接力赛跑一样,上面一个人跑完他这一段,棒子交给我,我接着赶快要跑完我这一段,把棒子交给下面一个人。辗转!永远没有止息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个苦难是没有觉悟的,只要没有觉悟,他肯定要受苦受难。不管他前世今生修积的善福,他都要受苦,他不了解事实真相;作人王辛苦,作天王还是辛苦,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没有不苦的,三界统苦。佛讲三苦、八苦,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我们要明了。唯有觉悟的人,这三种苦他离开了,他脱离了,离苦得乐。

  苦苦里面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可以离开的。那有人问,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有生老病死?他为什么没有办法离开老病死?释迦牟尼佛是示现给我们看,你要认为释迦牟尼佛真的有生老病死,那你就完全看错了!教凡夫、教初学还是要跟他讲释迦牟尼佛也有生老病死,他能接受;你说释迦牟尼佛没有生老病死,他不会接受,他不相信,那个麻烦就大了!教学帮助众生要有善巧方便,释迦牟尼佛都做出来给我们看,教我们学习。必须以方便法帮助他契入真实,没有方便法他没有办法入真实,这个要懂得。一定要向佛学习,一定要认识众生的根性。不认识众生的根性,你想帮助他往往适得其反。这个不能够怪对方,「我也好心」,不可以!你自己没有智慧,你自己心是好,你的方法错了!都是没有智慧。好心还要有智慧,还要有善巧方便,才能够成就圆满功德。

  『观察一切诸法门故』,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教学。自己成就之后,肯定你所选择的就是教学,肯定选择这一门。至于用什么方式?一定是随缘,看缘分。你能够掌握着机缘,我们现在讲机会,你能够抓住机会,不会错过机会,你就有成就。你抓不到这个机会,你就会比较困难。机会不常有,这个一定要知道。古人常常说「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机会就没有了,往往这一生当中,你只能遇一次,你遇不到第二次。所以观机,观机是你认识机会,你能把机会抓住。你想做个好事亦复如是,佛家讲种福田,你认识这个福田,立刻抓住,马上把种子种下去,你就有收获了。如果你不认识它,疑惑它,又想做又不敢做,这机会就错过了;别人认识它,别人就抓住了。一切为众生,一切为正法久住。为什么机缘来的时候,你会犹豫?你还有私心,你还有分别执着,总还想多想想、多考虑考虑,机会失掉了。要当机立断!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10: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五三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布里斯本净宗学会很多同修都知道,他们今天那个会址,当时他们学会成立是在居士家里,没有会址。我来的时候韩馆长和我们一道来,他们正在找会址,好象找了三处地方,我们也都看了,现在的会址我们也看了。看了之后,韩馆长讲「这个地方好」,立刻把它买下来,他们才下决心买下来的。听说时间只差十几分钟,后面有个买主来要买。所以这个机缘你要是稍稍犹疑,那个道场别人拿去了,当机立断。韩馆长这是第二个道场她决定的,第一个道场就是达拉斯的道场,太空总署搬走之后,它那个房地要卖,插牌子差了三年都卖不掉,价格一直往下降。降到五十万,我们那边的同修们还没有下决心,还不想买,希望他能够再降到四十五万、四十万。韩馆长说:「你们也太过分,五十万立刻给它买下来!」这个决心下了,这个道场才买下来。跟我们自己建的这个道场合成一体,总共土地面积二十万呎。

  所以当机立断非常重要,果断!无论大事小事,对人对事对物要有智慧,慧能够拣别,智能够决断。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决定是以教学为主。这就是经上常讲的用什么样的身分,这是随缘,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身。在我们初学这个分上,我们怎样学佛菩萨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说,应以什么身分得度,应以什么行业得度,我从事于哪一个行业,我是什么样的身分,哪一个行业里头都有佛菩萨。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过,五十三参里面诸位看到,胜热婆罗门愚痴,甘露火王瞋恚,伐苏蜜多女是妓女,表贪爱,这三个人是代表贪瞋痴。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里面所讲的黑社会,黄色、灰色,这里头有佛菩萨在里面,我们学佛的人不敢轻慢,我们怎么会知道?《华严经》上示现给我们看,善财童子在这边参访都开智慧,顺境、逆境、善缘、恶缘,觉悟的人统统是善知识,华严境界确确实实不是凡夫境界。

  总而言之,佛菩萨境界不一样的所在,在什么地方?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利益别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一切众生的。事相上看起来好象是不如法的,细细想起来它跟圣教完全相应,粗心大意你看不出来,细心观察你就看清楚了,不思议解脱境界!所以无论用什么身分,无论用什么行业,总而言之一句话,儒家所讲的:「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所以世间再凶恶的人,善学之人、会学的人,都是善知识。再凶恶的人就是《华严经》上甘露火王所示现的,那个火王是凶恶到极处,他前面加甘露。谁能在火王里头尝到甘露?会学的。会学的人,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那就是会学的。

  譬如《金刚经》上大家念到的歌利王,歌利王要是在《华严经》上,那就是甘露火王这一类的善知识。我们平常人看到这是暴君,中国人讲无道的昏君,他不但昏,他暴。忍辱仙人看他有没有过?没有,他一点过失都没有。那这样无缘无故害他,把他凌迟处死呢?在忍辱仙人的分上感激他,成就他般若波罗蜜的圆满,给他一次大的考试。这一关通过,般若度圆满了。没有通过这一次的考试,怎么知道忍辱圆满?所以忍辱仙人的心目当中是大善知识,哪里是恶人?由衷的感恩戴德,我们世间人怎么会懂?这就是世间人看不破的地方。世间有财物的人,有钱财被人骗了,被人家霸占了,损失很多很多的财产,心里面当然是很不平;会修行的人,心平气和非常感激。为什么?这个境界里面才看到你布施波罗蜜有没有圆满?它来考验你。遇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心里一点都没有起心动念,欢欢喜喜若无其事,真的没有事,布施波罗蜜圆满了!你们看到忍辱仙人忍辱波罗蜜圆满的相,你有没有看到布施圆满的相?有没有看到持戒圆满的相?有没有看到精进、禅定、般若圆满的相?

  不定是什么样的时节因缘,六度圆满才能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六度里头有一条不圆满,你修得再好,是在十法界相似位,声闻、缘觉、权教菩萨的地位,没有办法脱离十法界;六度圆满,脱离十法界了。所以我们一般讲禁不起考验,这不行!谁在考验?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事物天天在考验你,到什么时候你若无其事,恭喜你!你毕业了。再遇到这一切人事物你还有不平的心,顺境你还有喜欢的心,逆境你还有厌恶的心,你肯定在十法界,甚至于可以说肯定在六道。修行功夫在这里看,修行证果也在这里看。所以会修的人,顺境逆境都欢喜接受,在这里头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在这里面修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无论什么身分,无论什么行业,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会的」得大自在,「不会」那你怎么不生烦恼?「观察一切诸法门故」。今天时间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0 18: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卷)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卷)  1998/5/1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02
  「大方广佛华严经」,今天我们先介绍经题。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有很长的玄谈,玄谈就是在未讲经文之前,将全经的大意做一个介绍,介绍得非常详细,当然也有相当的深度。古时候听经的人,老同修都是喜欢听玄谈,所谓的是谈玄说妙;这一部分多半是法师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确确实实可以提供给后学做为重要的参考。但是这一部分如果对於初学的人来讲,他没有读过全经,对全经大意未能够接触,听了之后反而感到茫然,因此近代讲经的一些大德,都把这一部分舍弃掉。除了华严宗为了自己的家风,还有一些人遵循「十门开启」的方式。可是绝大多数讲全经大意多半采取天台的「五重玄义」,五重比十门就省一半,简单多了。可是五重玄义对於现代人来讲,依旧是很难令人接受,所以今人讲经不但十门开启不谈,五重玄义也不说,只说一个讲经的因缘,然后就开始讲经题,接著就入经文。这固然是一种方便,也适合於现代人的要求,所以我们今天也采取这个方式。将这部经的玄义,我们计划放在全经讲完之后,大家把《华严经》从头到尾听过了,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来谈这个玄义,再谈玄说妙那就很有趣味了。这是预先给诸位同修申明的。
  这部经的题目虽然只有七个字,七个字里面所含的义趣是无尽的深广;这个无尽不是一种夸张,不是虚说,是真实的,实实在在无有穷尽。世尊在这个地方要告诉我们,也就是这个事实的真相。清凉大师解释经题,他把它分作六对。第一对就是「经」这个字,跟上面「大方广佛华严」称之为一对。「经」是教学的统称,佛的教学,这个教学教的是什么?内容就是「大方广佛华严」,这六个字是意思、义,这就是「教义一对」;这个义是义理。第二对就是经题里面的「严」字,庄严的严,这是说别题,「大方广佛华」这五个字是别说,「严」是总说,这就是「总别一对」。第三,我们都从下面往上面看,「华」这个字,华是能庄严,「大方广佛」这是所庄严的,有能严、有所严,「能所一对」。
  「佛」这个字,佛是人,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庄严的这个人,而「大方广」是能庄严的法。由此可知,什么才叫真正的庄严?世俗的谚语所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佛像要庄严一定要贴金,人要穿华服,华丽的服装,戴上珍宝璎珞以这个为庄严,而在佛法里面把这种形相用来表法,这个只是形相上的庄严,实质上是什么?实质上是「大方广」。你如果明了「大方广」,通达大方广,入大方广,那是真的庄严,那是真实的庄严,这个就是「人法一对」。世尊是我们修行成就的一个好样子,他做出样子让我们学习,我们如何能够得到他这样圆满的果报;在佛法里面讲果德,说果德现在人很难听得懂,说果报大家比较容易明了。怎样才能够获得像如来果地上这样究竟圆满的果报?你一定要懂得修学的方法,修学究竟圆满的方法就是「大方广」三个字。这部经自始至终,给诸位说,就是讲「大方广佛华严」六个字。文如其题,题如其文,这部大经就是讲这六个字。佛修因证果,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向佛陀学习,都应当知道修因,证得究竟圆满的果报,这个果报就是佛门常说的「无上菩提」。所以这是人法一对。
  第五「广」这个字,「广」是讲作用,前面两个字「大」跟「方」都是讲本体,宇宙一切万法的理体跟现相。「大」是说体,「方」是讲现相,有体一定有相,相离不开体,体也离不开相,体跟相是一不是二,这是我们一定要了解。古德对於这桩事情,为了让听众容易明白契机,所以常常用比喻说;比喻里面最常用的是用金跟器,这是世间人之所爱好,都欢喜黄金。黄金是体,黄金做出来的这些首饰那就叫器。譬如我们用黄金做一个手镯,这个镯是器,我们用黄金做一个项炼,这个项炼是器。金是器之体,器是金的相状。如果我们用黄金造一尊佛像,这尊佛的现相这是属於器;仔细看看它的体,体是黄金。从这个比喻上,不难懂得体跟相的关系是决定分不开。如果说我只要黄金,我不要这些形相,不要相,说实在话金也没有了。你把这个金熔化成一块,它有一块的相,捏成一坨有一坨的相,你说我相都不要,相都不要那金就没有了。所以现相跟性体是一不是二,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体的作用是现相,体能现种种相。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自性是本体、理体)所现出来的。这一切现相的作用,相的作用是变化,所以我们讲用,有体之用,有相之用。「广」这个字是体之用、相之用统统都包括在里面,它的作用就广大无边。这个就是「体跟作用一对」,这是第五对。
  第六对这是讲「方」这个字。刚才讲,「方」是现相,「大」是自性,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能现、能变,所有一切现相是所现、是所变。这六个字就将整个宇宙人生理事、现相、作用就统统说尽了。佛虽然说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我们听了之后依旧感到非常的茫然,只得到一个含糊笼统的轮廓,正是所谓「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我们要想深究其所以然,那就全经所说,全经所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之所以然,说明它所以然的道理。因此这七个字,每个字里面都圆圆满满含摄其他的六个字,真的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从这个题里面, 你就看到《华严经》上所讲「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就是不思议,普贤菩萨契入这个境界,末后一品叫「入法界品」,四十经里面经题意思很圆满、很明显,「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一多无碍,一多不二,就是无障碍的法界,你能够契入,深深的契入,你就入「大方广佛华严」,这个时候应该称你叫普贤菩萨;你不是普通菩萨,你入这个境界你就是普贤菩萨。用什么方法入?普贤行愿,普贤行愿是能入,「大方广佛华严」是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大方广佛华严」,能所不二。
  因此,如果说「大」,七个字都大;说「方」,七个字都方。譬如我们讲大,「大」这个字,是「体大」,这个大不是大小之大。诸位要知道,大小之大是相对的;相对的大,不大。这个「大」是不思议境界,没法子说,不得已用这个字来形容它、来赞叹它。所以这个「大」是赞叹的意思、是形容的意思,不能够落在数量上;大小是个量,落在量上就错了。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大而无碍。世尊在《楞严经》上说了一个比喻,我们的心性,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真心本性,这个才是自己,禅宗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自性,自性也叫做本性,那才是真正的自己,有多大?佛把它比喻作虚空。我们现在感官里最大的,没有比这个更大的,是虚空,虚空很大。世尊把我们的心性比作虚空,而把现在我们感官里面最大的太虚空比作一片云彩,云彩在太虚空里面,诸位想想,哪个大?整个虚空法界在我们自性里面就像虚空里头一片云彩一样,所以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包太虚,给诸位说,是理,要从这上面来讲是体、是相。我们的心包太虚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诸佛如来心包太虚,我们每个人的心也包太虚。所以佛看到一切众生合掌恭敬,为什么?你也是佛!我是佛,你也是佛,佛跟佛彼此很客气、很恭敬。我们今天哪一样不如佛?量不如佛,他量周沙界,我们那个量很小,两个人还要吵嘴打架,都容纳不下。今天我们要学的,如何把这个量放大;心没有问题,那是理上的,那跟佛是平等的,心真包太虚。我们是不知道自己心包太虚,不知道没有关系,不知道也包太虚,知道不知道都无所谓。要紧的是量太小,这个不行,量要大,我们的受用就自在,你就得大的受用,得大的果德。所以「大」是讲性体,「方」是讲现相。
  明白的人,觉悟的人,也就是心量大的人,真正到心包太虚,有那么大的心量,所现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华严经》一开头有六品,十二卷经文,讲毗卢遮那佛他的生活状况,他的福德庄严,那是什么?那是觉悟了、明白了,心量拓开了,所感得的福报,证明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句话,「依报随著正报转」,一点都不错。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是随我们自己心来转变,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决定不能够怪罪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好。不好的原因在哪里?是我们的心量太小,换句话说,我们用心不善,感得依报环境不好。如果我们用心要是善,什么叫善?什么叫不善?与「大方广佛华严」相应就善,与「大方广佛华严」不相应就不善。「大方广佛华严」距离我们很远很远,很远不要紧,再远都不怕,只要我们方向对准就算善。这个意思诸位要细细听、要听懂,方向对准就是善,如果方向错掉、偏差就不善。如果方向跟它是一百八十度正好相反,那是最不善。
  我们再举个比喻,方向完全对准确是菩萨,这个人就叫菩萨;他只要循著这个路走,他一定达到。方向稍微偏一点点,偏的幅度还不大是辟支佛;又偏一点,那就是阿罗汉。如果偏到四十五度,往这边来的,那是六道轮回;偏到一百八十度,正好跟它相反,阿鼻地狱!我用这个方法来说,你们好懂,你们容易懂,确确实实如此。所以我们跟佛距离遥远不要紧,凡夫没有关系,凡夫可以学《华严》,凡夫可以契入「大方广」的境界,这是佛在这个经上明白告诉我们的。昨天跟诸位报告过,大心凡夫,什么叫大心?方向很准确,对准「大方广佛华严」,这是真正对准了。对准极乐世界,对准阿弥陀佛,就是「大方广佛华严」。方向角度一丝毫都不能差错,真的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的方向目标决定准确!如果这部经纵然用上三年、四年的时间,我们在此地学习圆满,我们三、四年的时间把我们的方向调整,调整得一丝毫都不差,成功了,这一段光阴没有白费。也是我们这次讲这部经的目的,希望能达到这个目标,帮助每一位同修调整方向,对准「大方广佛华严」就相应。相应,相就大,用就大了,作用就大了。
  「佛」这个字,佛是果报,修行证果,「果大」;究竟圆满的果报,我们称之为佛果。「华」这个字,是代表「因大」,这是我们佛法里面用这个作表法。植物先开花后结果,所以用果代表我们性德;就是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一切的无量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不是从外头来的,真正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个一点都不错。可是我们无始劫来起了无明烦恼,把我们本有的性德障碍住,性德虽然有,不能现前,不能起作用,我们享受不到,所享受的是完全变了质的性德。大家能懂吗?无量的智慧(自性般若智慧)变成无量的烦恼。大家要晓得,烦恼就是菩提!烦恼无量无边不怕,转过来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烦恼没有了,智慧也没有了,那还得了!它是转变。为什么把智慧转变成烦恼?迷了,迷了就是迷失了自性。今天哪一个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自己是心包太虚,谁知道?没有人知道,那你就是迷。你要是肯定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自己这个心确实是包太虚空,你就觉悟了;你自性里头的烦恼慢慢慢慢它又转变,又转变成智慧了。一念觉就是佛菩萨,一念迷就是凡夫,凡夫跟佛没有差别,就是迷悟不同。佛对我们的恩德、对我们的教诲,没有别的,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迷,你感的果报是苦,你的生活状况苦不堪言。十法界里头,从上往下,愈往下愈苦,地狱是最苦。你觉悟了,境界转过来,你就向上提升。悟得愈大,悟得愈深,你的转变逐渐就恢复「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是一真法界,迷失了就变成十法界,迷悟不二。「华」是代表修因,通常把它归纳成一个纲领,这个纲领就是佛经里面常讲的「六波罗蜜」,菩萨修行的六个纲领、六个原则。
  「严」,庄严这个严,是表「智大」,自性般若圆满的现前。你有修因,后来一定证果,由此可知,「佛」是一个能证果的人,「严」是你所证之法,果法。「严」是果法,「佛」是果人。修学这个人则称之为菩萨。我们刚才讲,他的目标方向跟「大方广佛华严」完全相应,这个人虽然是凡夫,也是菩萨,大心凡夫。大心凡夫,给诸位说,就是初发心的普贤菩萨。因为这个经自始至终就是像《无量寿经》上所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就是丝毫不差与「大方广佛华严」完全相应。我们这个心一发,方向目标就准确,就正,这就是初发心的普贤菩萨。诸位听到这几句话,也许你的心就发了,你现在就是初发心的菩萨了。可是佛常常在经上讲「初发心的菩萨多」,佛在经上比喻像鱼子一样,可是真正能长成的没几个。为什么?出了大门就退心,就退转了。在这里听的时候发心,出去就忘掉,就退心了,就难成就!如果你能保持初心永不退转,你跟善财童子一样,你这一生成佛了。为什么?不退转!不退转,一生就成佛。为什么佛讲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要无量阿僧只劫?实在说就是形容你非常容易退转,退转,那就这么难;要是不退转,很容易,一点都不难。所以发心能够保持你的发心,这是不容易的事情,这真正是高度的智慧,《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你真正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发心之后不退转,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一个人发心不退转,那个相貌、相状能看得出来,法喜充满,清凉自在,智慧增长,一定是这个样子,业障习气自自然然就消除。在本经用「严」来代表,代表究竟圆满的智慧,智大。
  「经」,就是「教大」,教学。学校的教育,我们今天讲大学,大学大不大?不大,大学不大。为什么?他学的东西很窄小,无量无边的法门他只修学一个法门、二个法门。我们讲现在学校,无量无边的科系、学术,他只学一个科系,只学一个专门,所以它不大,大学不大。可是佛经是大,那真大,它里面无所不包,尽虚空遍法界点点滴滴一些事理是应有尽有,一法不漏!所以这个教就大了。这种教,用现代的话来说是「社会教育」,所以佛的教学是社会教育,特别我们从「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里明显的显示给我们看。五十三参前面的三位善知识,是代表佛法教学的内容,佛、法、僧三宝。佛教给人什么?佛教给人三宝。我们学佛的人一入佛门先受三皈,就是把这三宝传授给你,这叫传授三皈,它代表整个佛法教学的内容。三宝就是觉、正、净,是性德,也是修德,性修不二。第四位善知识,善财童子去参访的,弥伽长者,这是一位在家居士。他做什么工作?他就是从事於社会教育工作,此地讲的教大。佛教是社会教育,他教学的对象是九法界一切众生,教学的内容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包,这个教大了;世出世间没有任何教学能够跟它相比较的。这七个字,如果说「大」,七个字都大。这是略略的先把题的大意给诸位报告出来,还得要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大」是体大。这个大的意思是什么?古德跟我们讲,体具足两个意思:一个是常义,一个是遍义。常是永恒不变,我们真心本性永恒不变,这是常的意思,超越时间。遍是广博,像我们刚才讲的心包太虚,这是讲广大,从空间上讲。空间上讲,没有边际;从时间上讲,没有始终。无始终、无边际,这是大的意思。如果我们真正体会到这个意思,即使体会得不深,稍稍能体会一分、二分,我们的受用就无尽。知道自己有个真心,真心比虚空法界还大,真心是自己。我们现在这个身是真心变现出来的色身,这个色身是什么?若就佛菩萨来说叫应化身,应化不是真身。我们今天这个身也是应化身,虽然跟佛菩萨都是应化身,应化的意思不一样;佛菩萨是愿力、智慧、功德的应化身,而我们是业障、烦恼、无明的应化身,这就不相同,所以起的作用就不一样。佛菩萨的应化身自在,我们这个应化身不自在,追究根源还是在觉与迷。佛菩萨对於宇宙人生一切事理他明白,所以他应化自在。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理论与事实完全迷惑,一点都不知道,所以应化就不自在,我们叫业报身,随业流转,随业受生,就苦不堪言。虽然我很苦,我们大家都很苦,看到这个世界上几十亿人都很苦,我们在这些苦人当中还挺幸运,幸运在哪里?遇到佛法,尤其遇到不可思议的《华严》大法,佛法里面第一大教。我们有机缘遇到,有机缘接触到,有机缘听到,有机缘学习,正是《弥陀经》上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把后面一句话换一换,「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遭遇此经」,不容易!有缘遇到这部经,如果自己有善根,善根是什么?能信、能解,我相信,我在这里听经我能听得懂,我读经我能念得明白,这是善根。明白之后能够发心依教修行,我们要把如来的大教变成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你就能契入「大方广」,你就能证得「佛华严」,你才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心凡夫。佛在这个经上不是随顺众生说,完全是顺著如来自己亲证的境界,《华严经》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为了帮助众生悟入,这才大慈大悲为我们演说这部经典。这是体大的意思。
  第二个字「方」,方是相大。自性本体本具无量的智慧、德能,我们通常讲这叫性德,性德就是相大。古德说「方」字里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正的意思,一个是法的意思。什么叫「正」?就像我刚才举的比喻,我们的方向目标对准大方广这是正,一丝毫偏差都没有,这就是菩萨。二乘法声闻、缘觉都有一点偏差,这个偏差给诸位说不能得到正果,这是一定的道理,他必须修正他的偏差才能得到正果。所以诸大乘经里面,世尊对於二乘人的呵斥、责备,这种经文我们常常看到;看到这些经文,我们应当知道警惕,不能走偏差的道路。第二个字是法,「法」是方法,什么方法?成佛的方法,修行证果的方法。这个方法就像一条轨道一样,我们循著这个轨道,依照这个方法,决定可以契入「大方广」。我们叫契入「大方广」,如果在禅宗来说就叫明心见性。诸位要记住,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就是此地所说的契入「大方广」。入就是证、证入,《华严经》末后一品「入法界品」,这入了,入就是证的意思。你能够契入「大方广」,你就证得「佛华严」;「大方广」是理,明心见性;「佛华严」是事,就是一真法界。「佛」是一真法界的正报,「华严」是一真法界的依报,如来果地上的依正庄严。这个法,你想想看多么重要!
  在本经,清凉大师分为四分∶信、解、行、证。首先,这是昨天跟诸位报告过,今天再提一提也不碍事,我看看今天也有一些同修昨天没来的。如来说法的善巧我们要学习,如来是第一个先把果报端出来,让大家看一看,让你相信!那个果不好,你怎么说,人家的信心都生不起来。譬如我们种瓜、种果种得非常好,我们有方法,这收成,把收成展现在大家面前,开一个展览会让大家来欣赏;看到这么好的果实,他就想要来跟你学,你是怎么种的!所以佛是先将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展现出来给你看。同样一个道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他本身就示现的果报。如果这个果报不殊胜,人家看到释迦牟尼佛掉头就去,谁愿意跟你学?诸位晓得在那个时代,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天天到外面去托钵,过这种生活。一天吃一餐,世间一般人三餐都不够,吃五餐;佛跟这些学生们一天吃一餐,吃得那么简单,而营养那么好。我们在经上看到佛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在来讲是美男子,人人看到人人喜欢,都愿意亲近他,舍不得离开他。他这果报端出来给你看,所以讲经说法有那么多人来听。我们今天一坐上讲台,面孔瘦瘦的、干巴巴的,人家一看到的时候,信心完全没有了,说得再好也没有人相信。
  我们要想利益众生,用什么方法?先把自己修好。连世俗人都说「相随心转」,第一个我们要把相貌转过来。我学佛了,学了半年、学了一年、二年,相貌跟一、二年之前决定不一样。人家一看到你,你的相貌愈来愈好,愈来愈年轻,你是怎么保养?我是念阿弥陀佛保养的。大家不都念佛了吗?你不拿出个样子给人看,那怎么行?体质,身体健康长寿,我们常讲不生病,不老、不病,这是世间最令人羡慕的,特别是中年以上,他最羡慕的就是不衰老、不生病、健康长寿,有钱都买不到。天天去找医生,天天去吃补品,愈补愈坏、愈糟糕。我们能够把这个样子、形相转变过来,你就能影响许许多多人,佛法才能兴隆,才能够普遍在这个世间弘扬。我们自己转不过来,说法谁听?由此可知,这个法门自己要真干,从自己做起。我们先不能要求别人,先要要求自己,我们自己能不能跟大方广相应。
  所以我们这次讲经,我们的总题目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想想这八个字,我们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表率、做榜样?凡是不能的,立刻要修正,凡是可以的,那就认真保持,这才能自度度他,才能帮助社会,才能够利益众生。经不是空谈,一定要我们认真努力去做到,说到做到、读到做到、听到做到。希望我们在短短的三、五年时间当中,我们这样不间断的薰习,真正能把自己的命运改变,我们也得到《华严》的真实受用。这是讲的法,这个法太妙、太好了。
  第三个字「广」,广是用大。刚才说了,用如其体,无不周遍。它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能包,一个是能遍;能包就是刚才所说心包太虚,能遍就是量周沙界。体、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称体之相、称体之用就周遍法界。但是,哪一个现相、哪一个作用不称体?没有!决定找不到。诸佛菩萨他们觉悟了,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称性,都跟性体一样周遍法界。我们凡夫迷失了自性,即使恶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他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给诸位说,也是周遍法界。不能说悟了周遍法界,迷了就不是周遍法界,那这个事无障碍讲不通,性德的圆满也讲不通。迷、悟都周遍,一个是自己知道周遍,一个是自己不知道周遍。过去未曾听人讲过,也没有读过这种大经,这是不思议的大经。今天我们读到了、听到了,然后才晓得我们的起心动念,一个善念周遍法界,一个恶念也周遍法界,怎能不谨慎?断恶修善是我们眼前最重要的修学科目。与自性体、相、作用(就是大方广)相应,这是至善,止於至善。
  如果你要是不会,也有个变通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对於事实真相、这些道理是一点都不晓得,只要你专心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心里一个杂念都没有,也是止於至善。止於至善怎么讲法?念佛将来一定见佛,《楞严经》上说得好,「忆佛念佛」,忆是想。有同修常常告诉我:妄想太多、杂念太多。问我:怎么办?你想,我怎么办?这个事情你问佛,佛也没办法,问题在你自己!佛说得很好,你打妄想,打妄想不怕,你把那个妄想转变一下,想佛,这就好!不要想别的,想佛!把你那个想的境界,你所想的境界换一换,换成阿弥陀佛。我们曾经印很多小的佛像,卡片的佛像,就是希望自己常常带在身上,一打一个妄想赶紧拿出来看看佛像,想佛!经念得很熟,想经!想佛在经上讲的话,你想这些就好!不叫你断妄想,妄想是断不掉的,换一个对象,这是个好办法。你常常想佛,常常念佛,这个「念」是心上有佛,不一定挂在口上。口里头阿弥陀佛,心里头还打妄想,那有什么用处?没有用处。口里不念佛,心里想著佛,想著佛的教训,那叫真正念佛,那是真念佛人。「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见到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就引你入「大方广」,就帮助你证「佛华严」,这是一条近路。妄想多,不要害怕!怕,愈怕愈糟糕,愈怕妄想愈多,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把妄想换成阿弥陀佛,这样就好。这是说到「广」的意思,作用大。
  「佛」是果大。「佛」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能觉。「佛」翻作「觉者」,这是诸位同修都知道的。但是跟你讲「能觉、所觉」,未必你知道。「能觉」是人,「所觉」的是什么?所觉的就是大方广,「大方广」就是真如本性。「大」是真如本性的体,「方」是真如本性的相,「广」是真如本性的作用,所以这三个字是体、相、用,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所觉!所以能所是一不是二,如果能所是二,那就变成哲学。哲学里面有能、有所,佛法里头虽然讲能、讲所,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过去欧阳竟无说:「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为什么不是哲学?佛法能所是一不是二,这不是哲学,后头他说「而为今时所必需」。确确实实唯有「大方广佛华严」能够解决现在一切社会的疑难杂症。这个社会,神仙来也解决不了,上帝来也束手无策,「大方广」能解决,确确实实能帮得上忙;人人都明白,人人都觉悟,问题就解决了。「觉」如果落在事相上,我们现在讲落实,如果落实来讲,世间法跟出世间法,觉的作用是世间法,通达世间法,明了世间法,端正世间法;端正是改正,一切错误的他能把它改正。觉之体就是真谛,佛法里面所讲的原理原则,我们世间人所谓的真理,觉之体是真理;觉的作用是应付这个复杂的社会。经上也有说,「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种觉到圆融无碍,到一而三、三而一,入这个境界就叫做妙觉,妙觉就是经上这个「佛」字。所以这个「佛」是究竟圆满的果位,三觉无碍,三觉一体。这是果大。
  「华」这个字是因大。这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代表菩萨「六度万行」,这个「行」念去声,念ㄏㄣˋ;念ㄏㄣˋ当动词用,念ㄒㄧㄥˊ是名词,念ㄏㄣˋ是动词。它要做到,要把它实现。六度一展开是无量无边的行门,而且这六个纲目是交叉的、是圆融的,一法就是一切法。譬如我们说布施,布施里面就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不是单纯的一个布施,圆满具足。说持戒,持戒里面有布施、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任何一法都圆满具足一切法,所以法法圆融、法法周遍。清凉大师给我们说《华严》五周因果,说得好!「周」就是周遍,周遍法界。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个因里面含一切因,一个果里头含一切果,不可思议!果中有因,因中有果,「华」里头含的意思。
  「华」里面还有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就是庄严众相。我们从感果,这是用「华」来表法,让你看到花就想到要修行,我一定要修六度万行。无论在什么地方,不是说摆在佛堂供养佛这些花是表法,佛堂以外的花那不是表法,你这样学佛就变成佛呆子。佛堂你懂得,离开佛堂就不是,就完全又回去了。必须在佛堂里面学到的,离开佛堂统统会用,那你就真的学会了。无论在什么地方,见到花你就想到我要修菩萨行,花是提醒我们。不但你看到外面这些草木之花提醒你,看到画的花一样也提醒,看到人穿一件花衣服,我一看我要修六度万行,岂不是花都在这里说法了吗?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我们现前六尘何尝不说法?只是说法我们自己不懂,不能体会!如果能体会,我们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有什么差别?佛在这个经上教我们这些。另外还有庄严身的花,人喜欢穿花的衣服,喜欢佩这些璎珞。古时候你们看看唐朝,我们在敦煌看到很多唐人的画,唐朝人不但女子喜欢戴花,男子也戴花。你看他戴的帽子,帽子上插花,男子也戴花。这种花庄严身相,我们看到这个相,要晓得真正庄严自己身相的是什么?德行。你修学的有功德、有智慧,就是庄严身相,这是「华」。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0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