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楼主: LIFASHI

飞星 玄空风水是没有理论根基的伪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09: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FASHI 于 2011-6-25 10:10 编辑

有人为了给180年的元运找依据,居然说180年是行星连珠的周期,我们研究一下



基本简介
  
  
最近一次“行星连珠”发生在2000年5月20日,当然这是个渐近的过程。从5月5日就开始了,到5月20日这天,除天王星和海王星外,太阳系的其余七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冥王星,将排列在一定的方向上,但并不是如望文生义那样,像糖葫芦串成一条线,而是分散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太阳系内九大行星实际上对黄道面(包括太阳在内的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各自略有倾斜。也就是说,就算“行星连珠”,这九大行星也不会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散落参差。所谓“行星连珠”只存在于人们心目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星连珠”与其说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不如说是人们感兴趣的“视觉现象”。
五星连珠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我国古代用以表示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也就是五星处在同一条直线上。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曾唯心的认为它是祥瑞之兆。后人推广到只要五行星各居一宫相连不断时就叫做“连珠”。 天文学者解释,“五星连珠”是以地球为中心,金木水火土位于太阳的一侧,人们向 夜空望去,五大行星的张角小于60度,并能被肉眼观察到。今晚,地球、火星和土星依次连成一条直线。从地球上看,火星和土星在天空中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并且两者相距最近。这天,火星和土星成了天上名副其实的“指南针”:土星指向正南方。   为何会出现“五星连珠”?专家解释,我们的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九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水星离太阳最近,运行速度最快,88天就公转一圈。冥王星离太阳最远,运行速度最慢,248年才公转一圈。从地球上看,各行星时远时近,时东时西,时合时分,时聚时散。当五大行星进入我们视野的张角小于60度时,就会出现“五星连珠”的有趣天象。   据统计,从1901—2100年,至少有15次“五星聚”和“七星聚”。在我国,古人认为,“五星连珠”出现是吉祥好景之兆。但天文学家认为,“五星连珠”与社会的兴衰福祸和气候的冷暖旱涝无关。   专家透露,观察“五星连珠”,最关键是要观察水星。只要能看到水星,就能看到“五星连珠”。5月5日前后两天,夜幕降临后,望着西方偏北的低空,可看到夜空最亮的金星,在金星下方,可寻觅到暗黄的水星。在金星的上方,可找到火星和土星。木星高挂在西天,亮度仅次于金星。从光度看,火星最暗,呈血红色,位于土星的北面。   这次最佳观测日期是5月3—8日,最佳观测时间是日落后20—60分钟(5月5日广州日落是18时56分),观测方位在西方偏北的低空。
七星连珠
  最近一次“行星连珠”发生在2000年5月20日,当然这是个渐近的过程,从5月5日就开始了。到5月20日这天,除天王星和海王星外,太阳系的其余七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冥王星,将排列在一定的方向上,但不是如望文生义那样,像糖葫芦串成一条线,而是分散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太阳系内九大行星实际上对黄道面(包括太阳在内的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各自略有倾斜,也就是说,就算“行星连珠”这九大行星也不会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散落参差,所谓“行星连珠”只存在于人们心目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星连珠”与其说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不如说是人们感兴趣的“视觉现象”。 ·“行星连珠”是“视觉现象” 对于“行星连珠”现象,至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通常用肉眼望去,行星差不多处在一条直线上,人们就称之为“行星连珠”。按这个“定义”,就算把行星的运动在画面上表示出来,就得一直关注行星的运动并找到“行星连珠”的这个时刻,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更不用说对于“行星连珠”在视觉上因人而异。 所以,人们想到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地搜索出“行星连珠”,要使用电子计算机就必须对“行星连珠”给出准确的定义。科学家们现在根据下列四个前提来确定“行星连珠”:首先,行星的位置取为在黄道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次,在黄道面上,把行星聚集在太阳与地球连线(l)的附近,视为“行星连珠”,不考虑不包括太阳的“行星连珠”;第三,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连线与太阳与地球的连线构成的夹角(θ),作为“行星连珠”的量化“指标”。这个夹角取小于90度的锐角;第四,求出同一时刻各行星的θ角,取其构成的最大夹角,把θ角的最大值变为最小值的时刻视为“行星连珠”。这里,考虑的行星数目从6个到9个,并研究所有太阳系行星的组合。地球必须包括在内。 简而言之,其他行星来到地球与太阳连线附近时,将会发生“行星连珠”的现象。不过,这是在一个扇形的范围内发生的“行星连珠”,所以远离地球的其他行星距直线l也相当遥远。确定上述条件的理由是,在这个扇形范围内的行星作用于地球的引力方向大致相同。 也有人把行星与太阳与地球连线(l)的距离作为量化的“指标”,在这种思路中,只是根据行星是否构成直线直观地判断。不过,在考虑其他行星给予地球的引力影响方面,采用θ角来判断更合情理。 根据上述前提制成电子计算机程序,就可以相当方便地检索出“行星连珠”,在公元前3001年到公元3000年,每0.1天(约两个半小时)出现的行星排列,θ角的最大值,取出所有30度以下的情况。电子计算机根据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公布的“DE404”这一高精度行星历,计算出行星的位置。 ·30年一遇的“七星连珠” 科学家根据计算结果,选出了近300年间(1850——2150年)7个以上行星的“行星连珠”,θ角的最大值,把角度小于13度的列入“行星连珠”,这种天象共有17次
九星连珠
  科学家根据计算结果,在西元前3001年到西元3000年,这6000年间情况如何呢?科学家告诉我们,θ角在5度以下的「六星连珠」发生49次,「七星连珠」3次,「八星连珠」以上的情况没有或不会发生。如果把θ角扩大到10度,「六星连珠」有709次,「七星连珠」有52次,「八星连珠」有3次。要认定发生「九星连珠」的话,得把θ角扩大到15度,即使这样,「九星连珠」在6000年间也只发生一次,这就是2149年12月10日发生的「九星连珠」, θ角是14.8度。行星聚合在夜空特定范围.   对於「行星连珠」现象,至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通常用肉眼望去,行星差不多处在一条直线上,人们就称之为「行星连珠」。按这个「定义」,就算把行星的运动在画面上表示出来,就得一直关注行星的运动并找到「行星连珠」的这个时刻,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更不用说对於「行星连珠」在视觉上因人而异。   所以,人们想到用电子电脑自动地搜索出「行星连珠」,要使用电子电脑就必须对「行星连珠」给出准确的定义。科学家们现在根据下列四个前提来确定「行星连珠」:首先,行星的位置取为在黄道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次,在黄道面上,把行星聚集在太阳与地球连线(l)的附近,视为「行星连珠」,不考虑不包括太阳的「行星连珠」;第三,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连线与太阳与地球的连线构成的夹角(θ),作为「行星连珠」的量化「指标」。这个夹角取小於90度的锐角;第四,求出同一时刻各行星的θ角,取其构成的最大夹角,把θ角的最大值变为最小值的时刻视为「行星连珠」。这里,考虑的行星数目从6个到9个,并研究所有太阳系行星的组合。地球必须包括在内。   「行星连珠」时,地球上会发生什麼灾变吗?答案是:「行星连珠」发生时,地球上不会发生什麼特别的事件。不仅对地球,对其他行星和小行星、彗星等也一样不会产生什麼影响。当然,来自行星的引力会作用於各种天体上,无论行星的相互位置怎样排列,都不会带来什麼可以察觉的变异。   为了便於直观的理解,不妨估计一下来自行星的引力大小,比如在地球表面上有一个1千克的物体,可以运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一下作用於这个物体的引力。万有引力与天体的品质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科学家根据6000年间发生的「行星连珠」,计算了各行星作用於地球表面一个1千克物体上的引力,引力的最大值以千克为单位:水星是3.3×10-10千克,金星是2.1×10-8千克,火星是1.4×10-9千克,木星是3.7×10-8千克,土星是2.8×10-9千克,天王星是8.9×10-14千克,海王星是3.8×10-11千克,冥王星是5.5×10-15千克。最强的引力来自太阳,是 6.3×10-4千克,其次是来自月球的引力,为3.9×10-6千克。与来自月球的引力相比,来自其他行星的引力小得微不足道。就算「行星连珠」像拔河一样形成合力,其影响与来自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变化相比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由於太阳系内其他天体引力的影响,地球表面会发生什麼现象呢?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起潮力。由於月球和太阳的起潮力,地球表面海洋会出现潮汐现象。起潮力大小与天体品质成正比,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来自太阳系内其他天体的起潮力最大值以千克为单位,水星是2.6×10-14千克,金星是3.5×10 -12千克,火星是1.6×10-13千克,木星是4.0×10-13千克,土星是1.5×10-14千克,天王星是2.2×10-16千克,海王星是 5.6×10-17千克,冥王星是8.1×10-21千克,月球是7.0×10-8千克,太阳是2.7×10-8千克(以上数字仍是对地球表面1千克重物体而言)。来自行星的起潮力比起太阳和月球来太小了,而月球的起潮力是太阳的两倍多。「行星连珠」使它们对地球的起潮力变大,但这种变化与月球和太阳作用於地球的起潮力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由此可见,即使发生「行星连珠」,地球上也不会发生什麼特殊情况。从科学角度看,「行星连珠」并没有什麼重要意义,不过从「行星连珠」来说,实在只是一种饶有趣味的天象而已。   对「九星连珠」有趣之天文现象,至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通常用肉眼望去,任何起码三个行星是接触到一条直线范围上,没硬性规定穿插它们的中心点,就可以通称为「行星连珠」。基於这个「定义」,九大行星围绕太阳的虽是几乎恒常速度运转,但角度各有偏差,要符合这股天文现象,条件是在黄道面上,把行星聚集在太阳与地球连线(l)的附近,视为「行星连珠」,不考虑不包括太阳的「行星连珠」;然後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连线与太阳与地球的连线构成的夹角(θ),作为「行星连珠」的量化「指标」。   这个夹角取小於90度的锐角;最後是求出同一时刻各行星的θ角,取其构成的最大夹角,把θ角的最大值变为最小值的时刻视为「两者行星与地球连珠」。如多行星连珠基本上是延续采纳该办法。依据概率,一般天文专家认定发生「九星连珠」的话,得把θ角扩大到15度,并聚合在夜空特定范围,运用精密之天文望远镜,以物理角度才推断得到,要约六千年才看见一次;
至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
  对于“行星连珠”现象,至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通常用肉眼望去,行星差不多处在一条直线上,人们就称之为“行星连珠”。按这个“定义”,就算把行星的运动在画面上表示出来,就得一直关注行星的运动并找到“行星连珠”的这个时刻,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更不用说对于“行星连珠”在视觉上因人而异。
根据四个前提来确定“行星连珠”
  所以,人们想到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地搜索出“行星连珠”,要使用电子计算机就必须对“行星连珠”给出准确的定义。科学家们现在根据下列四个前提来确定“行星连珠”:首先,行星的位置取决于在黄道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次,在黄道面上,把行星聚集在太阳与地球连线(l)的附近,视为“行星连珠”,不考虑不包括太阳的“行星连珠”;第三,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连线与太阳与地球的连线构成的夹角(θ),作为“行星连珠”的量化“指标”。这个夹角取小于90度的锐角;第四,求出同一时刻各行星的θ角,取其构成的最大夹角,把θ角的最大值变为最小值的时刻视为“行星连珠”。这里,考虑的行星数目从6个到9个,并研究所有太阳系行星的组合。地球必须包括在内。
确定远离地球的其他行星距直线相当遥远
  简言之,其他行星来到地球与太阳连线附近时,将会发生“行星连珠”的现象。不过,这是在一个扇形的范围内发生的“行星连珠”,所以远离地球的其他行星距直线l也相当遥远。确定上述条件的理由是,在这个扇形范围内的行星作用于地球的引力方向大致相同。
把行星与太阳与地球距离为量化的“指标”
  也有人把行星与太阳与地球连线(l)的距离作为量化的“指标”,在这种思路中,只是根据行星是否构成直线直观地判断。不过,在考虑其他行星给予地球的引力影响方面,采用θ角来判断更合情理。
据此制成计算机程序能检索出“行星连珠”
  根据上述前提制成电子计算机程序,就可以相当方便地检索出“行星连珠”,在公元前3001年到公元3000年,每0.1天(约两个半小时)出现的行星排列,θ角的最大值,取出所有30度以下的情况。电子计算机根据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公布的“DE404”这一高精度行星历,计算出行星的位置。编辑本段30年一遇的“七星连珠”
  科学家根据计算结果,选出了近300年间(1850~2150年)7个以上行星的“行星连珠”,θ角的最大值,把角度小于13度的列入“行星连珠”,这种天象共有17次。距现在最近的一次“行星连珠”发生在2000年5月20日零时,θ角12.6度。此时,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冥王星,这七大行星排列在12.6度的范围内,上一次“七星连珠”发生在1965年3月6日9时,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排列在9.3度的范围内。2149年12月6日4时发生的将是“八星连珠”,其余16次都是“七星连珠”。2000年5月20日这样的“行星连珠”为30年一遇,就人的一生来说是少见的,但从时间的大尺度来看是频繁发生的,并不罕见。     七星连珠
编辑本段6000年间发生的“行星连珠”
  在公元前3001年到公元3000年,这6000年间情况如何呢?科学家告诉我们,θ角在5度以下的“六星连珠”发生49次,
  
“七星连珠”3次,“八星连珠”以上的情况没有或不会发生。如果把θ角扩大到10度,“六星连珠”有709次,“七星连珠”有52次,“八星连珠”有3次。要认定发生“九星连珠”的话,得把θ角扩大到15度,即使这样,“九星连珠”在6000年间也只发生一次,这就是2149年12月10日发生的“九星连珠”,θ角是14.8度。行星聚合在夜空特定范围。   我们不妨找找稍微特殊些的“行星连珠”,也就是地球外侧的行星在“合”的位置或“冲”的位置时发生的“行星连珠”。所谓“合”是指地球外侧行星按行星、太阳、地球的顺序排列;所谓“冲”是指地球外侧行星按行星、地球、太阳的顺序排列。在θ角最大值在30度以下时,从火星到冥王星的六大行星在“合”的位置时,发生“行星连珠”现象5次,反之在“冲”的位置时,这六大行星的“行星连珠”现象在6000年中不会发生。地球外侧行星处在“合”的位置时无法观测,不过地球外侧行星处在“冲”位置发生“行星连珠”的话,这些行星聚集在夜空中特定的范围内,是很有意思的天象,遗憾的是,这种天象在较近的将来不会发生。地球外侧行星在“冲”的位置发生“五星连珠”天象将在2853年10月28日出现,此时θ角的最大值是17.2度。当然,把θ角的角度扩大,本来很少见的“行星连珠”就会频繁发生。地球内侧的行星有两个——水星和金星,发生“行星连珠”的行星包括地球在内只有3个,“行星连珠”发生时近似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内侧行星有在“内合”位置发生“行星连珠”的,也有在“外合”位置发生“行星连珠”的。所谓“内合”是指按太阳、地球内侧行星、地球的顺序排列;所谓“外合”是指按内侧行星、太阳、地球的顺序排列。地球内侧行星发生的“行星连珠”最近似直线,“内合”情况下发生在1906年11月30日,θ角为0.02度,“外合”情况下将发生于2396年11月29日,θ角为0.01度,角度都相当小,“行星连珠”几乎处在一条直线上。   地球内侧行星发生的有趣天象是通过日面,在发生“内合”的时候,行星经过日面可以被观测到。这种天象是太阳、地球内侧行星、地球在三维空间内排列成一条直线。如果水星和金星与地球在“内合”情况下发生“行星连珠”的话,水星和金星的投影将出现在日面上。太阳的视半径约为0.27度,1906年“内合”的时候,水星和金星在日面的投影被观测到。可是,由于此时从三维空间来看“连珠”是错动的,可惜无法看到这两个行星同时通过日面。水星和金星同时通过日面的天象,根据计算前后3000年内都不曾或不会发生。顺便提一下,水星在2003年5月7日通过日面,金星通过日面的时间是2004年6月8日。编辑本段“行星连珠”会引发灾害吗?
“行星连珠”发生时地球不会有灾害
  “行星连珠”出现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灾变吗?答案是:“行星连珠”发生时,地球上不会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件。不仅对地球,对其他行星和小行星、彗星等也一样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当然,来自行星的引力会作用于各种天体上,无论行星的相互位置怎样排列,都不会带来什么可以察觉的变异。
估计一下来自行星的引力大小
  为了便于直观的理解,不妨估计一下来自行星的引力大小,比如在地球表面上有一个1千克的物体,可以运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一下作用于这个物体的引力。万有引力与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科学家根据6000年间发生的“行星连珠”,计算了各行星作用于地球表面一个1千克物体上的引力,引力的最大值以千克为单位:水星是3.3×10-10千克,金星是2.1×10-8千克,火星是1.4×10-9千克,木星是3.7×10-8千克,土星是2.8×10-9千克,天王星是8.9×10-14千克,海王星是3.8×10-11千克,冥王星是5.5×10-15千克。最强的引力来自太阳,是6.3×10-4千克,其次是来自月球的引力,为3.9×10-6千克。与来自月球的引力相比,来自其他行星的引力小得微不足道。就算“行星连珠”像拔河一样形成合力,其影响与来自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变化相比,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太阳系内的天体引力使地球发生的现象
  由于太阳系内其他天体引力的影响,地球表面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起潮力。由于月球和太阳的起潮力,地球表面海洋会出现潮汐现象。起潮力大小与天体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来自太阳系内其他天体的起潮力最大值以千克为单位,水星是2.6×10-14千克,金星是3.5×10-12千克,火星是1.6×10-13千克,木星是4.0×10-13千克,土星是1.5×10-14千克,天王星是2.2×10-16千克,海王星是5.6×10-17千克,冥王星是8.1×10-21千克,月球是7.0×10-8千克,太阳是2.7×10-8千克(以上数字仍是对地球表面1千克重物体而言)。来自行星的起潮力比起太阳和月球来太小了,而月球的起潮力是太阳的两倍多。“行星连珠”使它们对地球的起潮力变大,但这种变化与月球和太阳作用于地球的起潮力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由此可见,即使发生“行星连珠”,地球上也不会发生什么特殊情况。从科学角度看,“行星连珠”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不过从“行星连珠”来说,实在只是一种饶有趣味的天象而已。编辑本段视觉现象
  
  行星连珠
  对于“行星连珠”现象,至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通常用肉眼望去,行星差不多处在一条直线上,人们就称之为“行星连珠”。按这个“定义”,把行星的运动在画面上表示出来,就得一直关注行星的运动并找到“行星连珠”的时刻,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更不用说对于“行星连珠”在视觉上因人而异。   所以,人们想到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地搜索出“行星连珠”,要使用电子计算机就必须对“行星连珠”给出准确的定义。科学家们现在根据下列四个前提来确定“行星连珠”:首先,行星的位置取为在黄道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次,在黄道面上,把行星聚集在太阳与地球连成直线(l)的附近,视为“行星连珠”,不考虑不包括太阳的“行星连珠”;第三,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连线与太阳与地球的连线构成的夹角(θ),作为“行星连珠”的量化“指标”。这个夹角取小于90度的锐角;第四,求出同一时刻各行星的θ角,取其构成的最大夹角,把θ角的最大值变为最小值的时刻视为“行星连珠”。这里,考虑的行星数目从6个到9个,并研究所有太阳系行星的组合。地球必须包括在内。   
  行星连珠
  简而言之,其他行星来到地球与太阳连线附近时,将会发生“行星连珠”的现象。不过,这是在一个扇形的范围内发生的“行星连珠”,所以远离地球的其他行星距直线l也相当遥远。确定上述条件的理由是,在这个扇形范围内的行星作用于地球的引力方向大致相同。   也有人把行星与太阳与地球连线l的距离作为量化的“指标”,在这种思路中,只是根据行星是否构成直线直观地判断。不过,在考虑其他行星给予地球的引力影响方面,采用θ角来判断更合情理。   根据上述前提制成的电子计算机程序,就可以相当方便地检索出“行星连珠”:从公元前3001年到公元3000年,每0.1天(约两个半小时)出现行星的排列,θ角的最大值,取出所有30度以下的情况。电子计算机根据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公布的“DE404”这一高精度行星历,计算出行星的位置。编辑本段历史
  
  行星连珠
  在公元前3001年到公元3000年,这6000年间情况如何呢?科学家告诉我们,θ角在5度以下的“六星连珠”发生49次,“七星连珠”3次,“八星连珠”以上的情况没有或不会发生。如果把θ角扩大到10度,“六星连珠”有709次,“七星连珠”有52次,“八星连珠”有3次。要认定发生“九星连珠”的话,得把θ角扩大到15度,即使这样,“九星连珠”在6000年间也只发生一次,这就是2149年12月10日发生的“九星连珠”,θ角是14.8度。行星聚合在夜空特定范围。   
  行星连珠
  我们不妨找找稍微特殊些的“行星连珠”,也就是地球外侧的行星在“合”的位置或“冲”的位置时发生的“行星连珠”。所谓“合”是指地球外侧行星按行星、太阳、地球的顺序排列;所谓“冲”是指地球外侧行星按行星、地球、太阳的顺序排列。在θ角最大值在30度以下时,从火星到冥王星的六大行星在“合”的位置时,发生“行星连珠”现象5次,反之在“冲”的位置时,这六大行星的“行星连珠”现象在6000年中不会发生。地球外侧行星处在“合”的位置时无法观测,不过地球外侧行星处在“冲”位置发生“行星连珠”的话,这些行星聚集在夜空中特定的范围内,是很有意思的天象,遗憾的是,这种天象在较近的将来不会发生。地球外侧行星在“冲”的位置发生“五星连珠”天象将在2853年10月28日出现,此时θ角的最大值是17.2度。当然,把θ角的角度扩大,本来很少见的“行星连珠”就会频繁发生。地球内侧的行星有两个——水星和金星,发生“行星连珠”的行星包括地球在内只有3个,“行星连珠”发生时近似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内侧行星有在“内合”位置发生“行星连珠”的,也有在“外合”位置发生“行星连珠”的。所谓“内合”是指按太阳、地球内侧行星、地球的顺序排列;所谓“外合”是指按内侧行星、太阳、地球的顺序排列。地球内侧行星发生的“行星连珠”最近似直线,“内合”情况下发生在1906年11月30日,θ角为0.02度,“外合”情况下将发生于2396年11月29日,θ角为0.01度,角度都相当小,“行星连珠”几乎处在一条直线上。   地球内侧行星发生的有趣天象是通过日面,在发生“内合”的时候,行星经过日面可以被观测到。这种天象是太阳、地球内侧行星、地球在三维空间内排列成一条直线。如果水星和金星与地球在“内合”情况下发生“行星连珠”的话,水星和金星的投影将出现在日面上。太阳的视半径约为0.27度,1906年“内合”的时候,水星和金星在日面的投影被观测到。可是,由于此时从三维空间来看“连珠”是错动的,可惜无法看到这两个行星同时通过日面。水星和金星同时通过日面的天象,根据计算前后3000年内都不曾或不会发生。顺便提一下,水星将在2003年5月7日通过日面,金星通过日面的时间是2004年6月8日。编辑本段影响
  
  行星连珠
  “行星连珠”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灾变吗?答案是:“行星连珠”发生时,地球上不会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件。不仅对地球,对其他行星和小行星、彗星等也一样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当然,来自行星的引力会作用于各种天体上,无论行星的相互位置怎样排列,都不会带来什么可以察觉的变异。   为了便于直观的理解,不妨估计一下来自行星的引力大小,比如在地球表面上有一个1千克的物体,可以运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一下作用于这个物体的引力。万有引力与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科学家根据6000年间发生的“行星连珠”,计算了各行星作用于地球表面一个1千克物体上的引力,引力的最大值以千克为单位:水星是3.3×10-10千克,金星是2.1×10-8千克,火星是1.4×10-9千克,木星是3.7×10-8千克,土星是2.8×10-9千克,天王星是8.9×10-14千克,海王星是3.8×10-11千克,冥王星是5.5×10-15千克。最强的引力来自太阳,是6.3×10-4千克,其次是来自月球的引力,为3.9×10-6千克。与来自月球的引力相比,来自其他行星的引力小得微不足道。就算“行星连珠”像拔河一样形成合力,其影响与来自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变化相比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太阳系内其他天体引力的影响,地球表面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起潮力。由于月球和太阳的起潮力,地球表面海洋会出现潮汐现象。起潮力大小与天体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来自太阳系内其他天体的起潮力最大值以千克为单位,水星是2.6×10-14千克,金星是3.5×10-12千克,火星是1.6×10-13千克,木星是4.0×10-13千克,土星是1.5×10-14千克,天王星是2.2×10-16千克,海王星是5.6×10-17千克,冥王星是8.1×10-21千克,月球是7.0×10-8千克,太阳是2.7×10-8千克(以上数字仍是对地球表面1千克重物体而言)。来自行星的起潮力比起太阳和月球来太小了,而月球的起潮力是太阳的两倍多。“行星连珠”使它们对地球的起潮力变大,但这种变化与月球和太阳作用于地球的起潮力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由此可见,即使发生“行星连珠”,地球上也不会发生什么特殊情况。从科学角度看,“行星连珠”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不过从“行星连珠”来说,实在只是一种饶有趣味的天象
发表于 2011-6-25 10: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学习了!
发表于 2011-6-25 11: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是风水术流派宗多,别的易测术也是,但每派有每派的对处与不对处,小的来讲就连测字术、姓名术也有很精对的地方,不用说命测术、占卜术、风水术易测中的大术了。我总结一句,中华术数各有千秋,主要视使用者水平的。
发表于 2011-6-25 11: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LIFASHI


    元空之元运计算,同理可推者矣。20年为一运,60年为一元六甲,180年为一会,三会540年为一卦,八卦4320年。依照邵子64卦圆图,除去四方卦,为一个周期。

    今以时钟为图,20秒一课,60课辰为1200秒,为20分钟,六甲,为一局;60分钟一气,相当于一年的一个气;一日24小时,三气180分钟太阳行走一宫,24小时太阳走八宫,地球自转一周,合计1440分钟,为4320课。如果按照邵子64卦圆图推算,除去4方卦,余60卦,则每卦72课,亦合一年72侯。

    由上可知,地球自转的一课,相当于元空元运的一年,20课为一运,一元三运60课,三元180课(一小时),540课为一卦,八卦4320课为一日,地球自转一个周期。

    因此,元空元运计算及周期,是依照地球自转规律而制定的,只是天气变化速,地气推移迟,将课(20秒)的单位换算为年而已。与奇门推算,同出一撤。

    奇门起局,大事、长远事,依照地球公转周期,运用年家奇门,以24节气法排盘起局。日常诸事,按照剑仙堂排盘方法,则可以以20秒为一局,此为日家奇门预测。元空元运与奇门同源、同理之说,我首见于宋朝所出的书籍,并非今人臆想。

发表于 2011-6-25 11: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人大把,由他去吧。
发表于 2011-6-25 13: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发表于 2011-6-25 18: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认为玄空理论没道理,首先应该弄懂玄空九星知识,并以此理论去验证阴阳宅,从实践中证明它是伪学。我是相信玄空学。
发表于 2011-6-25 18: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ng059 于 2011-6-25 19:21 编辑

玄空玄空,玄之又玄,横空出世,那有什么根基可言,二十八宿还不是一样,黄道上的二十八星座跟中国古代的什么什么人是用万能胶也粘不上关系的,还不是给风水先贤们硬是搞出关系来了。

     有脑的人都知道,宇宙万物不是为中国人独有,是属于全球的,是属于宇宙的。

     譬如测时辰吉凶吧,为什么这时辰对你吉,对我不吉,难道就因为是你对这时辰预测过,我没对这时辰预测过吗?

     还有测方位吉凶,说是处于左边的人会发凶,我的左边是你,你的左边是他,他的左边是她,她的左边还有很多的你我他,到底谁会发凶?

    请问有那位大师能解释出来一下吗?
发表于 2011-6-25 18: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玄空风水断事,还是读的卦象。熟读爻辞,就是高手,这是小弟的经验。
发表于 2011-6-25 19: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ng059 于 2011-6-25 19:32 编辑

天圆地方也是错的,天不是圆,是无边无际的;地也不是方的,是球形的。所以有这一说,读过井底之蛙一课的小学生们都知道。这样说好象对先贤们有点不敬,但事实的确如此。
发表于 2011-6-25 22: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易大师 于 2011-6-25 22:02 编辑

首帖是一个三合派的盲子、狂徒。只知三合之义。
并非是真传之术仕…各位无需劳气。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19: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文概述
  按现代国际星名的命名体系,北斗星属于大熊星座。
名称由来
  北斗星由七颗亮星组成,形似斗勺,易于辨认,故有此名。   它的勺头两颗星叫“指极星”,指向北极星,可以帮助我们在夜间辨认方向。
北斗的运动
  北斗星周年绕北极星旋转。《鹖冠子》《淮南子》:“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指的是黄昏时观测斗柄的指向来确定季节的方法,这称为周年视运动;因地球的自转,北斗星每天也在围绕北天极做圆周运动,这称为周日视运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要固定在每天的黄昏时观测斗柄的指向,以此来确定时间。随着季节变化,北斗星的斗柄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运动。
北斗的组成
  北斗星由七颗恒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组成。先民们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身,古曰魁、斗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天璇、天枢相连成直线并延伸约五倍的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构成北极星区。   
  狼牙山北斗星图
北斗七颗中国星名由斗口至斗柄连线顺序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有称“璇玑”;后三颗称“斗柄”,有称“玉衡”。现代星名则命名为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大熊座δ、大熊座ε、大熊座ζ和大熊座η。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5倍可以找到北极星,这两颗也称作“指极星”。编辑本段天文星占文献记载
  中国古代已十分重视北斗七星,《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皇帝坐著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把北斗星斗柄方向的变化作为判断季节的标志之一。   《星经》云:“北斗七星,主天子寿命,也主宰相爵禄之位。”   《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   《虞书》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晋书·天文志》:“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魁四星为旋玑,杓三星为玉衡。又曰,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也。又为帝车,取乎运动之义也。又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璇,三曰玑,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玉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石氏云:“第一曰正星,主阳德,天子之象也。二曰法星,主阴刑,女主之位也。三曰令星,主中祸。四曰伐星,主天理,伐无道。五曰杀星,主中央,助四旁,杀有罪。六曰危星,主天仓五谷。七曰部星,亦曰应星,主兵。”又云:“一主天,二主地,三主火,四主水,五主土,六主木,七主金。”又曰:“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主吴,五主燕,六主赵,七主齐。”编辑本段星体组成
  这七颗亮星
  北斗星图
名称是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前四颗星叫“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星叫“斗杓”“斗柄”。这七颗星就是大熊座α、β、γ、δ、ε、ζ、η,除天权δ是三等星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联接天璇β和天枢α两星的线延长约5倍处,可寻找到北极星。故β星和α星又名“指极星”。
一、天枢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Dubhe Bayer letter: alpha Ursae Majoris   星等: 2.0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1h 03m 43.70s   赤纬: +61 45' 03.2"   高度: 54 12' 33"   方位角: 048 49' 51"   U2000: Chart 24, Vol 1   Transit: 04h 33m 11s
二、天璇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Merak   Bayer letter: b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2.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
  北斗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
经: 11h 01m 50.49s   赤纬: +56 22' 56.6"   高度: 52 25' 31"   方位角: 057 19' 13"   U2000: Chart 46, Vol 1   Transit: 04h 31m 18s
三、天玑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Phecda   Bayer letter: gamma Ursae Majoris   星等: 2.5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1h 53m 49.83s   赤纬: +53 41' 41.1"   高度: 44 38' 39"   方位角: 055 15' 46"   U2000: Chart 47, Vol 1   Transit: 05h 23m 09s
四、天权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Megrez   Bayer letter: delta Ursae Majoris   星等: 3.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2h 15m 25.57s   赤纬: +57 01' 57.3"   高度: 43 59' 16"   方位角: 048 59' 49"   U2000: Chart 47, Vol 1   Transit: 05h 44m 41s
五、玉衡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Alioth   Bayer letter: epsilon Ursae Majoris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2h 54m 01.76s   赤纬: +55 57' 35.6"   高度: 39 06' 28"   方位角: 045 49' 31"   U2000: Chart 48, Vol 1   Transit: 06h 23m 11s
六、开阳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Mizar   Bayer letter: z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2.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3h 23m 55.55s   赤纬: +54 55' 31.4"   高度: 35 17' 26"   方位角: 043 11' 00"   U2000: Chart 48, Vol 1   Transit: 06h 53m 00s,和辅星组成有名的目视双星,肉眼可辨。它是由7颗星所组成的聚星。
七、摇光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Alkaid   Bayer letter: 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1.9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3h 47m 32.44s   赤纬: +49 18' 48.1"   高度: 28 42' 54"   方位角: 044 29' 36"   U2000: Chart 49, Vol 1   Transit: 07h 16m 33s编辑本段北斗崇拜
道教信仰
  道教的发展,吸收了古代天文星占的很多名称,并加以神格化,经过长年的发展,逐渐成为道教及民间的北斗崇拜。   道教吸收后将北斗七星神格化,但在不同书籍、地区有不同的称谓:   ●北斗第一阳明司命星君 (天枢)   ●北斗第二阴精司禄星君 (天璇)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天玑)   ●北斗第四玄冥延寿星君 (天权)   ●北斗第五丹元益算星君 (玉衡)   ●北斗第六北极度厄星君 (开阳)   ●北斗第七天关上生星君 (摇光)   1.天枢星 阳明星之魂神 司命星 Dubhe αUma   2.天璇星 阴精星之魂神 司禄星 Merak βUma   3.天玑(机)星 真人星之魄精 禄存星 Phecda γUma   4.天权星 玄冥星之魄精 延寿星 Megrez δUma   5.玉衡星 丹元星之魄灵 益算星 Alioth εUma   6.开(闿)阳星 北极星之魄灵 度厄星 Mizar ζUma   7.摇光星 天关星之魂明 上生星 Alkaid ηUma   第一天枢,名魁,字司命   第二天任,名?,字司禄   第三天柱,名?,字禄存   第四天心,名?,字延寿   第五天禽,名?,字益算   第六天辅,名?,字度厄   第七天冲,名魒,字上生   司命太星君,子生人属之   司禄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   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   延寿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   益算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   度厄纪星君,己未生人属之   上生关星君,午生人属之   天枢宫司命星君   天璇宫司禄星君   天玑宫禄存星君   天权宫延寿星君   玉衡宫益算星君   开阳宫度厄星君   摇光宫慈母星君   北斗阳明司命星君   北斗阴精司禄星君   北斗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玄冥延寿星君   北斗丹元益算星君   北斗北极度厄星君   北斗天关上生星君   再加八、九二星,为九皇星君   第一是「天枢阳明司命太星君」,又名天英,内讳名魁,主天,是子年生人的本命宫,   第二是「天璇阴精司禄元星君」,又名天任,内讳名,主地,是丑年和亥年生人的本命宫,   第三是「天机真人禄存真星君」,又名天柱,内讳名,主火,是寅年和戍年生人的本命宫,   第四是「天权玄明延寿纽星君」,又名天心,内讳名,主水,是卯年和酉年生人的本命宫,   第五是「天衡丹元益算纲星君」,又名天禽,内讳名魓,主土,是辰年和申年生人的本命宫,   第六是「闓阳北极度厄纪星君」,又名天辅,内讳名,主木,是已年和未年生人的本命宫,   第七是「瑶光天冲上生关星君」,又名天冲,内讳名魒,主金,是午年生人的本命宫,
《道藏》记载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云:“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既禀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一些道书又说,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们的生命被分属于七个星君所掌管:“司命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司禄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延寿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益算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度厄纪星君,己未生人属之,上生关星君,午生人属之。”   《上清经》云:北斗七星,第一天枢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璇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玑宫,为禄存星君;第四天权宫,为延寿星君;第五玉衡宫,为益算星君;第六开阳宫,为度厄星君;第七摇光宫,为慈母星君,总称七司星君。专门奉祀北斗星君的庙宇称北斗星君庙。因北斗专掌生存,故民间又称为“延寿司”。   《云笈七签》卷二十四《总说星》曰:七星第一星“名曰天枢,魂神斗次;第二星名曰天璇,魂神斗次行;第三星名曰天机,魄精斗次行;第四星名曰天权,魄精斗次行;第五星名曰玉衡,魄灵斗次行;第六星名曰闿阳,魄灵斗次行;第七星名曰摇光”。同时又称北斗有九星,为九皇之神,谓“北斗九星,七见(现)二隐”。   《云笈七签》卷二十四《北斗九星职位总主》云:“《黄老经》曰:北斗第一天枢星,则阳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则阴精星之魂神也;第三天机星,则真人星之魄精也;第四天权星,则玄冥星之魄精也;第五玉衡星,则丹元星之魄灵也;第六闿阳星,则北极星之魄灵也;第七摇光星,则天关星之魂大明也。”   (下第八、九星略)其后又引《河图宝录》叙述九星之姓讳及职掌。以上《云笈七签》所述北斗七星之名,即据纬书《春秋运斗枢》。   《北斗治法武威经》所云:第一天枢,名魁,字司命,第二天任,名?,字司禄,第三天柱,名?,字禄存,第四天心,名?,字延寿,第五天禽,名?,字益算,第六天辅,名?,字度厄,第七天冲,名魒,字上生,……”并各有具体职掌。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等,亦称“司命”、“司禄”等为北斗七星之名,并有紫光夫人感莲花化生北斗七星的故事流布民间。   略云:龙汉时有一国王名周御,其妃名紫光夫人。某日,夫人于莲池中沐浴,忽感莲花九朵化生九子。长为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其余七子为司命、司禄、禄存、延寿、益算、度厄、上生七星。“二长帝君居紫微垣太虚宫中勾陈之位。”“紫光夫人亦号北斗九真圣德天后,道身玄天大圣真后,……
纬书的记载
  《河图帝览嬉》曰:“斗七星,富贵之官也;其旁二星,主爵禄;其中一星,主寿夭。”“斗主岁时丰歉。”   《尚书纬》说:“七星在人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为七政。”道书承此说,除继续论述其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影响外,着重强调其对个人生命的决定作用。   《洛书》所记。它除记上述七名外,又记有另外七个名称,曰:“开阳重宝,故置辅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司命,第二曰司禄,第三曰禄存,第四曰延寿,第五曰益算,第六曰度厄,第七曰上生。”


由以上可知
北斗七星,是围绕北极星(地轴)旋转的,顺时针旋转轨迹为周天360度。旋转周期为一年。斗柄所指为十二个月建,直接影响到气候变化,即春天木气,夏天天火气,秋天金气,冬天水气。
地理风水之理气,即是此气也,
不遵守是法,即是伪法,明白矣。


路上有风雨,南海有观音。
QQ465953869
  管理 回复 编辑
发表于 2011-6-26 21: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
    择日中的天帝运行图与上北斗之运行规律相同。天帝/北斗
发表于 2011-6-26 22: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ng059 于 2011-6-26 22:29 编辑

回复 74# LIFASHI


    宇宙间的星球,除了太阳给我们光和热,月亮照亮我们好走夜路,北斗星帮助我们在夜里辨别方向,我想不出跟它们还扯得上什么关系。如果硬要说跟谁、谁、谁的风水、命运扯上关系,读过小学三年级的人都知道,那纯粹是瞎扯蛋。
169343209.jpg
发表于 2011-6-27 01: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qing059


    万物都是由气化而成,包括北斗,太阳,月亮,地球,人,猪,鸡狗牛和其他一切动植物。所有物质都具有相同的基础,物质的运动就会相互作用,就会相互影响。做风水的作用就是利用北斗和太阳系的运行规律,保存在地球上对我们有利的一个气场,如果违反了宇宙运行规律,这个气场就会崩溃,就会直至影响到相关人员的吉凶。
发表于 2011-6-27 11: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何太急 是的,九星是指北斗七星加左辅右弼。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2: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5# zsp138


   
发表于 2011-6-27 12: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井底之蛙。。。。
发表于 2011-6-27 19: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学玄空风水,要到赣州三僚去那里师傅厉害,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哦?
发表于 2011-6-27 19: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草 于 2011-6-27 20:38 编辑
听说学玄空风水,要到赣州三僚去那里师傅厉害,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哦?
linnantian 发表于 2011-6-27 19:01


听說大陸內戰變天前,不少有實力的術數師都己预测到國難當前,逃跑到香港、台灣及海外了。

為是?單單是逃命,保護家人,也為了保著術數的承傳

天星吳師青、斗數陸斌兆、玄空大卦曾子南、撥砂輔星王德薰、八字韋千里、 ...
发表于 2011-6-27 21: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qing059


    论元空,你不在五行中。继续努力,好吗?
发表于 2011-6-27 21: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青草


    这些人的书,都不值一读。
发表于 2011-6-27 21: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现代的天文学等等学科去解古代的风水,以及用此经去解彼经是不能破解古代真传风水之谜的~天玉宝照诸经是古风水明师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真正的国粹,这些经典无不与现实相符(与古明师所作的名墓名宅完全契合)。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学院派大师去试图破解风水的秘密,但至今无一正解,全是越解越乱、误尽世间人的文字垃圾~~~~~~
发表于 2011-6-27 23: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ng059 于 2011-6-27 23:29 编辑

经过多年的收集和验证,明年我打算出版一本令堪舆界震撼的风水书籍,流芳百世,书名叫《中国式堪舆》,敬请期待。
发表于 2011-6-27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玄空,要数谈公养吾最有发言权,也最嫡传,与一代玄空大师章仲山乃是亲戚,后来一朝悔悟,迷途知返,可见玄空之学的本质。小弟认为,分金搞到半度,简直是想当然。本来磁北立向就是自欺欺人,再拿着度数不精确罗盘,还搞得这么精细,简直天方夜谭。
   章仲山《宅断》完全用的是观象的方法,就是和梅花易数差不多,这是小弟研究多年的结论,所以小弟现在也是排盘出来直接读象,我觉得章仲山弄不好用玄空都是噱头,是“外掩时人口”,其实他自己可能用的是八卦观象,如此而已。所以我建议学风水好好读一下卦辞爻辞。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08: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6# 玩索


     风水是有严肃的整体理论体系的,占卜式的玄空排卦论吉凶的玄空风水术完全背离了风水理论体系。玄空风水充其量不过是占卜问卦的东西在风水上的占卜应用而已。是不能用来作风水选地选课的,
发表于 2011-6-28 08: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1-6-28 09: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7# LIFASHI

玄空风水充其量不过是占卜问卦的东西在风水上的占卜应用而已
    ___--如果你拜师入门,最少学习3--5年以后,才有资格点评玄空。这不是打击你,是个人真是体验和忠告,行不行你自己日后思量。
发表于 2011-6-28 14: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经常都抱著一個疑問 -- 到底楊公是否代表堪輿術的全部?傳說中的他是否代表堪輿術的高峯?
学問是不斷進 ...
青草 发表于 2011-6-23 22:08



    深有同感。张九仪艺高胆大,不迷信古人,令人佩服!
发表于 2011-6-28 18: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ng059 于 2011-6-28 18:41 编辑

回复 76# lmxabc


    你先去下载个人上传的《原版万物简史》看一看,我们是怎么来,别老是抓住那几本破风水书不放,就以为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愚昧!!!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3 20: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