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门户 查看主题

【原创】第61代天師張仁晸之墓 坐壬兼亥

发布者: 天玉经人 | 发布时间: 2009-10-7 10:12| 查看数: 12697| 评论数: 58|帖子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解說.jpg
墓碑 2003年新立  

28.051076N,117.015038E
Declination = 4° 5' W    changing by 0° 4' W/year

此坟壬山丙向兼亥巳,磁北周天341度,辰水出未口(不见明水),前丙峰161度,辰峰118度,午峰175度,龙未测。

墓碑.jpg

最新评论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7 10:15:40
站在穴星上看前朝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7 10:17:08

墓葬图 墓葬图.jpg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7 10:19:20
明堂看穴 明堂看穴星.jpg 星图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7 11:07:16
前朝的右方.jpg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7 11:08:26
前朝的左方.jpg
慕羲 发表于 2014-11-29 13:09:02
真是,光陰如箭,去此地時,孤身尋龍,花了RMB百元,請當地人用摩托車載,翻牆上去看的。貼身水口,的確在未,有農家。典型的貪峰失向。明明近峰丁不朝,卻貪遠峰丙,怪哉!

7解說.jpg

7解說.jpg
慕羲 发表于 2014-11-30 16:51:26
本帖最后由 慕羲 于 2014-12-1 00:57 编辑

找到舊照了。
現場勘查,明堂前傾,轉坤未而去,無近案,流破向之冠帶。近身馬路,右水到左,出乙辰,流破龍之冠帶。

8466762-3334996.jpg


7解說.jpg

32f4d866344e484391aa3634659dc442.jpg

DSC08326_副本.jpg


46e83918a12488b552f3be56d6ec1846.jpg

b29c0c998624929a0d4c2606af30ddc2.jpg


ae035568e79bb2124583f5f1db62b9bc.jpg


dab867aae5a18ff6e06b5902f4843e70.jpg







abclmx 发表于 2009-10-7 12:20:28
又一个天师,未听说国,
这个堂局好像偏了哦
岑溪乙哥 发表于 2009-10-7 20:11:27
又一个天师,未听说国,这个堂局好像偏了哦 abclmx 发表于 2009-10-7 12:20
从图看确是。
玄知子 发表于 2009-10-8 00:41:03
能代代传承,经汉至今日者,为此一家。宗教众多,亦此一家。必有其过人之处,值得探讨哦。
cxc1966 发表于 2009-10-8 09:46:19
的确好风水!!!
zsx19861011 发表于 2009-10-8 14:57:03
龙真穴的福人居。
xchy 发表于 2009-10-8 15:37:51
楼主有具体数据么?来龙入首、坐向、来去水口如何?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8 16:27:46
此坟壬山丙向兼亥巳,周天341度,辰水出未口(不见明水),前丙峰161度,辰峰118度,午峰175度,龙未测。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30 收起 理由
何有 + 30 請喝茶

查看全部评分

山水间 发表于 2009-10-13 15:51:29

此坟壬山丙向兼亥巳,周天341度,辰水出未口(不见明水),前丙峰161度,辰峰118度,午峰175度,龙未测。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8 16:27

书载此向用丁亥向丁巳分金,少男女相配,房房均发;丙峰高起,系带禄之峰,乃无凶之吉地也.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14 19:22:38

书载此向用丁亥向丁巳分金,少男女相配,房房均发;丙峰高起,系带禄之峰,乃无凶之吉地也. 山水间 发表于 2009-10-13 15:51

楼主好水平。可敬可佩!

我爱小成 发表于 2009-10-14 23:23:07
我们等待楼主对此地的评断,以及其吉凶的相应说明。
何有 发表于 2009-10-15 00:36:14
台灣“張天師”鬧雙包 各自襲職爭正統
      2009年07月31日 20:49    稿件來源:香港中國通訊社
   香港中通社七月三十一日電 台北消息:在台灣的第六十四代“張天師”張源先於去年十月去世後,兩岸都出現多人爭取張天師的傳人之位,其中台灣就有張道禎、張意將,分別於今年六月十日在南投與台北,各自襲職升座為第六十四代、第六十五代張天師。六月三十日張意將前往斗六戶政所申請日據時代戶籍謄本,證明祖父張新君是第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之子,他是張元旭的裔孫,藉以強化其升座的正當性。

  不過,目前身在江西省龍虎山天師府的張道禎表示,張天師傳承必須是留侯張家血脈,並且經家族推舉,才能擔任天師職務;他強調,家族宗譜中並無名為“張意將”此人,不要混淆視隆。

  據悉,第六十二代張天師張元旭,傳位給長子張恩溥繼任為第六十三代張天師。張恩溥有一子張允賢早死,導致張恩溥過世後無人繼任張天師,因此由當時在台灣軍中服役的外侄張源先,獲得當局同意退伍而接任代理,為第六十四代張天師,在位三十八年。

  張源先去年十月去世,由於膝下無子,接任人鬧出多胞。其中,張道禎主張他是第六十二代張天師裔孫,張源先的代理不能計位,因此他在六月十日升座為第六十四代張天師。

  張意將則表示,他的祖父張新君是第六十二代張天師張元旭的四子、第六十三代張天師張恩溥的弟弟,一九一三年逃難來台灣找當地一戶人家入籍,當時無人知他的身分,但戶籍謄本就是登錄“天師之子”。

  斗六戶政所昨天找出日據時期大正二年戶籍簿冊,張新君的父母欄並無張元旭之名,但職業欄的確以日文登錄“天師之子”。

  陪同張意將的中國道教嗣漢張天師府秘書長洪文章表示,江西龍虎山祖庭天師家族的族譜,文革期間已遭全數毀損,目前的留侯祖譜至少有五個版本,但都是西元二千年以後補登。

  據了解,目前台灣、大陸兩地至少有七人爭取張天師傳人之位,其中大陸三人、台灣四人。而宣稱是第六十三代張天師張恩溥義子張美良,傳聞也將於下月初升座為“大真人”。

  第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的女兒張懿鳳說,父親過世後,自稱張天師者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父親承襲天師近四十年,如身分有問題,這些人早應出面力爭,而非在父親死後,個個主張自己是張天師。她希望當局介入,以免眾多“張天師”損害道教形

時報週刊
更新日期: 2009-03-16
記者:劉建宏

日前建築師張意將出示祖譜及天師印,證明自己才是跟張天師有直接血緣關係的正宗後裔。張意將拿出祖譜表示,他的祖父張恩 君是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共娶三妻生四子)的二子,民國五年七歲左右,被張元旭送到台灣,改名為 張新 君,寄養在張金鳳名下。他透露,在日據時代的戶籍謄本, 張恩 君的職業欄上,還寫著「天師之子」。

他說,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是 張恩 君的哥哥,來到台灣之後,由於兒子張允賢早逝,天師繼承人出現空缺,一直想要找二弟 張恩 君接任,始終沒找著。也因此,六十四代天師的大位才會傳給三弟張克明的兒子張源先。

至於外傳張源先是下人奶媽生的,實屬惡意中傷!因張恩薄的妻子本身體弱,生完張允賢後不幸過世,只好委由三弟的弟媳汪清秀哺乳餵奶,所以大陸淪陷時,三弟才會要求大哥恩薄一併攜姪子源先到台灣來。或許說來這也是一切命注定張源先日後會接下64代天師的大位吧!

「目前台灣的道教界需要改革陋習,就算不當天師,我也會協助六十五代天師進行改革工作。」張意將表示。


1、张元旭天师有几个儿子?
答:六个儿子。

依据:
今考諸《道藏》及《天師世家宗譜》,又與《龍虎山誌》、《廣信府誌》,相互對証,這幾無大謬誤,現今列於下:

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

   字曉初,清光緒年生,精道法,能文章,道貌岸然,風儀峻整,生子六人;字光緒三十年甲辰嗣位後,乃請封其祖培源、父仁?,為光祿大夫,虔修世教,承先啟 後,厥功頗偉,曾雲遊淞滬,以符籙賜信徒,累奏奇驗;以職牒傳道士,受度者眾;尤以搜求譜牒,旁參碑銘,補述五十代至六十一代天師傳,續殘補缺,去華重 實,足徵其明性雙修之旨,洞天人合一之玄,以文載道,以道通儒者矣。民國十三年卒,在位二十一年。
http://www.ctcwri.idv.tw/godking.htm

2、张元旭天师二子去向何处?
答:张恩溥天师二弟贞芝死得较早,生一子名承九,现已死。

依据:
江西社会科学
1991年第4期
龙虎山天师世系琐谈(节选)
作者:柔弱
五十八代直至六十三代系父子相传。一九四九年张恩溥浮海入台,一九六九年羽化于台北。在龙虎山, 张恩溥有三个女儿(大女婉香、二女稻香、三女 晚香),均已年老;五个弟弟(二弟贞芝死得较 早,生一子名承九,现已死,三弟荣生,又名夏林,早年死去,只生一女,小学老师,已退休。 四弟修林,六八年死去,有一子名家模。五弟幼小即死去六弟祥芝解放后死去,有三子已经逝世。

这样无子无弟可以继位,侄子虽有几个, 均已年过五甸,而且究竟谁是天师真正后裔,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绵延承袭六十三代的夭师世家到此为止。“绝不绝,灭不灭,六十三代歇一 歇”,这一在上清地方流传已久的民谣,在这里似乎得到了应验。
第62代天师张元旭
字晓初,清光绪年生,精道法,能文章,道貌岸然,风仪峻整,生四子养二子;字光绪三十年甲辰嗣位后,乃请封其祖培源、父仁?,为光禄大夫,虔修世教,承先启后,厥功颇伟,曾云游淞沪,以符箓赐信徒,累奏奇验;以职牒传道士,受度者众;尤以搜求谱牒,旁参碑铭,补述五十代至六十一代天师传,续残补缺,去华重实,足征其明性双修之旨,洞天人合一之玄,以文载道,以道通儒者矣。民国十三年卒,在位二十一年。

63代天师五弟幼小即死去


http://byscrj.5d6d.com/thread-1924-1-1.html
何有 发表于 2009-10-15 00:49:35
請問此墳所在處?是青城山嗎?或者請示該墳經緯度,確實有討論,研究價值!

沒後龍照片?

六 十 三 代 天 師
道教63代天師:
天師世系
帝 王 賜 封
封號與贈號
備註
世系
姓名
帝 號
賜封年代

1


張道陵
唐玄宗
唐僖宗
唐神宗
宋徽宗
宋理宗
元成宗
明思宗
元寶七年
中和四年
熙寧元年
大觀二年
嘉熙三年
元貞元年
崇禎年間
封太師
封三天扶教大法師
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
封正一靖應真君
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靖應真君
加封正一衝元神化靜應顯佑真君
加贈六合無窮高明上帝
祖籍江蘇沛豐,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時中舉,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時來龍虎山煉丹,順帝赴四川創建道教,桓帝時在青城山飛升,年123歲,道教稱為祖天師。
2
張衡
元武宗
至大元年
贈正一嗣師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陵長子,156年襲教在陽平山飛升,世稱嗣天師
3
張魯
漢獻帝
元武宗
建安廿年
至大元年
曹操拜魯為鎮南將軍封閬中候
贈正一係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 
衡長子,以政教合一,雄據巴蜀三十餘年葬鄴城,世稱係師
4
張盛
漢獻帝
元順帝
建安廿年
至正十三年
曹操封奉車都尉散侍朗加都亭候
贈清微顯教弘德真君
魯三子,漢末遷居龍虎山創龍虎正一道
5
張昭成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清微廣教弘德真君
盛長子,居龍虎山,年119歲
6
張椒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清微廣教弘德真君
昭長子,居龍虎山,年百餘歲
7
張回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玉清輔教弘濟真君
椒長子,居龍虎山,年百餘歲
8
張迥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玉清應化衝靜真君
回之子,居龍虎山,年90歲
9
張符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玉清讚化崇妙真君
迥之子,居龍虎山,年93歲
10
張子祥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上清玄妙大虛真君
符之子,居龍虎山,年120歲
11
張通玄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上清玄沖和真君
子實之子,居龍虎山,年97歲
12
張恒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通玄之子,居龍虎山,年98歲
13
張光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太玄至德廣妙真君
恒之子,居龍虎山,年104歲
14
張慈正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太玄上德紫虛真君
光長子,修道于聖井山,年百餘歲
15
張高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太玄崇德玄化真君
茲正長子,居龍虎山,年90歲
16
張應韶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洞虛演道衝素真君
高長子,居龍虎山,年99歲
17
張頤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洞虛闡教孚佑真君
應昭長子,居龍虎山,年87歲
18
張士元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洞虛明道讚運真君
頤之子,居龍虎山,年92歲
19
張修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衝玄翊化昭慶真君
士元長子,居龍虎山,年95歲
20
張諶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衝玄洞真孚德真君
修長子,居龍虎山,唐武宗賜建真仙觀
21
張秉一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守玄紫極昭化真君
諶長子,居龍虎山,建天師 廟,年92歲
22
張善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清虛崇應孚惠真君
秉一長子,居龍虎山,年87歲
23
張季文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清虛妙道輔國真君
善長子,居龍虎山,年87歲
24
張正隨
宋真宗
元順帝
大中祥符五年
至正十三年
賜號真靜先生
敕贈清虛文教妙濟真君
季文之子,居龍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觀,年87歲
25
張乾曜
宋仁宗
元順帝
天聖八年
至正十三年
賜號澄素先生
敕贈崇普濟湛寂真君
正隨長子,居龍虎山,年85歲,葬耳口鄉曹家源
26
張嗣宗
宋仁宗
元順帝
至和二年
至正十三年
賜號虛白先生
贈崇真普化妙司真君
乾曜長子,續建上清觀,善吐納
27
張象中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崇真通惠紫玄真君
嗣宗長子,居聖井山,年81歲,其孫張憲為武狀元
28
張敦復
宋神宗
元順帝
熙寧元年
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光先生
敕贈太極無為演道真君
象中長子,年53歲,無嗣,弟敦厚之子景端過繼
29
張景瑞
宋徽宗
元順帝
大觀二年
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真先生
敕贈太極清虛慈濟真君
敦復侄子,年52歲,無嗣,叔敦信嫡孫繼先過繼
30
張繼先
宋徽宗
元武帝
元順帝
崇寧四年
至大元年
至正十三年
賜號虛靖先生
敕封虛靖玄通弘悟真君
敕贈虛靖玄通弘悟真君
景端長侄,9歲嗣教,13歲應詔赴闕敕建上清正一宮、天師府、演法觀,年36歲,葬安徽天慶觀,終生不娶,無子,著《虛靖語錄》七卷
31
張時修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正一弘化明悟真君
敦直長子,繼先叔父
32
張守真
宋孝宗
元順帝
乾道六年
至正十三年
賜號正應先生
敕贈崇虛光妙正應真君
時修長子
33
張景淵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崇真太道真君
守真長子,葬上清呂家源
34
張慶先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崇虛真妙光化真君
景淵長子,好酒,宴坐而化
35
張可大
宋理宗
元世祖
嘉熙三年
至元廿八年
賜號觀妙先生,提舉三山符篆
敕贈通玄應化觀妙真君
守真次子,主領龍虎宮,葬瑞訂觀,丞相江萬里撰碑文
36
張宗演
元世祖
元世祖
元成宗
至元十三年
至元十四年
元貞元年
賜封嗣漢天師
敕授沖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
贈演道靈應沖和玄靜真君
可大次子,官居二品,書頌而化
37
張與棣
元世祖
至元廿八年
授體玄弘道廣教真人,領江南道教事
宗演長子
38
張與材
元成宗
元成宗
元武宗
元貞二年
大德八年
至大元年
授凝神廣道真人,領江南道教事
加授正一教主,兼領三山符篆
授金紫光祿大夫留國公,賜金印、視一品
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書畫,遺頌而化,葬金溪鳴陽山
39
張嗣成
元仁宗
泰定帝
元順帝
明太祖
延佑四年
泰定二年
至元三年
洪武三年
授太玄輔化應道大真人,主領三山符篆,掌管江南道教事
加授正一教主,知集賢院道教事
特製加封知集賢院事,追贈正一教主,崇道大真人
與材長子,化為舟中,工書畫,尤善畫龍,畫作有《廬山圖》傳世
40
張嗣德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主領三山符篆,掌管三山道教事
與材次子,能書畫,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鑄“上清宮銅鐘”傳世
41
張正言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弘文廣教大真人,主領三山符篆掌江南道教事
嗣德長子,微疾而化
42
張正常
明太祖
明太祖
洪武元年
洪武五年
授正一教主護國闡祖大真人,主領道教事給銀印,視二品加賜永掌天下道教事
嗣成長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師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
張宇初
明太祖
明太祖
洪武十三年
永樂四年
授正一嗣教闡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編修《道藏》
正常長子,人稱列仙之儒,撰《龍虎山誌》10卷,《峴泉集》12卷,歷代天師的佼佼者
44
張宇清
明成祖
明宣宗
永樂八年
宣德元年
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主領道教事
加封正一嗣教靜洞元大真人
正常次子,善書畫,敕管武當山,中秋集歡,雷擊而化,著有《西壁文集》
45
張懋丞
明宣宗
明英宗
宣德四年
正統六年
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
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應大真人,主領道教事
正常三子,娶王候劉基侄女為妻
46
張元吉
明英宗
明太宗
明憲宗
正統十年
景泰六年
成化三年
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主領道教事
授正一嗣教洞譯音大真人,賜尚方寶劍
授正一嗣教妙應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懋丞之孫,善畫符,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後葬本裏播基灣
47
張原慶
明憲宗
成化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
元吉之子,娶國公朱儀之女為妻,葬金溪長生觀
48
張彥羽頁
明孝宗
明世宗
弘治十四年
嘉靖五年
授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點人
授正一嗣教葆光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原慶長子,娶王候柳文之女為妻,建上清宮、真人府和正一觀,善詩文,葬弋陽疊山書院
49
張永緒
明世宗
明世宗
嘉靖廿八年
嘉靖三十年
授正一嗣教崇道大真人
賜伯爵祭服
羽頁長子,10歲襲教,善劍術
50
張國祥
明神宗
明神宗
萬曆五年
萬曆三十五年
襲教賜玉印金冠帶及“真人府”、“宗傳”匾額
奉旨撰《續道藏》,授正一嗣教闡元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增太子少保
永緒堂侄,娶駙馬謝公之女為妻,補寫《天師世家》,輯《龍虎山誌》三卷,編《續道藏》等書,葬金溪明陽橋
51
張顯庸
明熹宗
明思宗
清聖祖
天啟六年
崇貞元年
康熙四十二年
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加贈太子少保
追贈光祿大夫
國祥長子,著《三教同涂論》、《金丹辯惑論《浴梧詩集》等書
52
張應京
清世祖
清世祖
清聖祖
順治六年
順治八年
康熙四十二年
命襲職掌理道篆,給一品印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追贈光祿大夫
顯庸長子,郡主朱氏封為一品夫人
53
張洪任
清聖祖
康熙四十二年
追贈光祿大夫,到顏氏封一品夫人
應京長子,葬金溪朱坊
54
攻繼宗
清聖祖
清聖祖
清聖祖
康熙二十年
康熙三十五年
康熙四十二年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賜書上清宮匾
賜乾坤玉劍
授光祿大夫
葬洪任長子,筱嶺背南山
55
張錫麟
清世宗
清世宗
雍正殛年
雍正五年
授光祿大夫,妻韓氏封為一品夫人,奉詔入覲,病故于杭州,婁近恒請旨由慶麟署理大真人事
繼宗長子,年29歲
署理真人
張慶麟
張昭麟
清世宗
清世宗
雍正九年
雍正十三年
命署理大真人,協修上清宮
命署理大真人,授光祿大夫
錫麟二弟
錫麟三弟
56
張遇隆
清高宗
清高宗
清高宗
乾隆七年
乾隆十七年
乾隆三十六年
奉旨隨叔父昭麟入覲,襲爵賜書“演教宗傳”牌匾
左都御史梅轂成劾降為五品
追通議大夫
錫麟之子,1740年,婁近恒撰《龍虎山誌》16卷
57
張存義
清高宗
乾隆四十一年
襲爵由五品晉三品,賜老子繡像,授通議大夫
遇隆之子,年28歲,無嗣,以堂未能起隆襲教
58
張起隆
清高宗
清高宗
清高宗
清仁宗
清穆宗
乾隆三十九年
乾隆四十五年
乾隆五十年
嘉慶~同治
任河南開封布政使(縣丞級)
奉旨襲教、授通議大夫
重修宗譜
贈通議大夫
錫麟繼子,葬正一觀
59
張鈺
清仁宗
清德宗
嘉慶年間
光緒三十年
整修上清宮、天師府、正一觀,追贈光祿大夫
起隆之子,葬南極觀
60
張培源
清穆宗
清德宗
同治十一年
光緒三十年
 
鈺長子,曾在鄉里督辦團練,葬于南極觀
61
張仁政
清穆宗
清德宗
清德宗
同治元年
光緒十六年
光緒三十年
 
培源之子,光緒年間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
張元旭
清德宗
光緒三十年
民國三年
民國八年
 
仁政長子,中國民國道教總會發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楊家山
63
張恩溥
 
民國十三年
民國三十七年
 
元旭長子,善畫符,1949年2月去台灣,1969年12月底病故于台北,由堂侄張源先在台灣繼承64代天師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15 10:38:51
回复何管理员,此地在江西龙虎山上清古镇,我传上加罗盘的卫星图。 天师卫星图.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30 收起 理由
何有 + 30

查看全部评分

何有 发表于 2009-10-15 13:00:20

00.jpg
2.jpg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15 13:17:39
本帖最后由 天玉经人 于 2009-10-15 13:20 编辑 正是此地,谢何管!
慕羲 发表于 2009-10-15 13:19:45


慕羲按:如果是老墳,在2003年新修,碑位不變,那64代天師繼位之爭,跟此61代墓的風水,應有莫大關係!

62代的六子,相繼早年逝世,62, 63全只剩長房存活,就理氣看,全是流破冠帶水所致。就巒頭看,丙午龍頓跌束氣後,起坎方穴星,頓跌束氣處,乙辰與坤申,八字流,現是公路的頭與尾,可能斷龍,與父母山絕然兩路脈斷則法斷,其來有自
万山横 发表于 2009-10-15 15:07:26
 ···丙向兼巳 丁巳分金 是挨星错误 被面前端庄丙峰所误 导致 水火交战 水泼火灭再者 以小弟所学所知 壬山成数为六 丙向纳甲为七 六与七是二阳数 不能化生 不能合五合十 不合元空大五行也 水已出卦 山不配水   再向又兼巳 如路人仇敌
ys_master 发表于 2009-10-15 15:31:14

62代的六子,相繼早年逝世,只剩長房,就理氣看,全是流破冠帶水所致。就巒頭看,丙午龍頓跌後起穴星,辰與未現是公路的頭尾,分明斷龍,與父母山絕然兩龍,法脈中斷,其來有自。慕羲 发表于 2009-10-15 13:19

 

后学认为:

      此地水口应在【庚】字上(请看下图),乃【木】局,本应立【坤】或【申】向,乃合【绝向胎流】,绝处逢生,其福甚大也!。

 

      可惜!不知是时师贪其朝山之美还是有意捉弄!立【丙】向正是【交如不及】,退神水法,久必败绝也!

 

有云:交如不及,颜回三十早亡身!

 

这也许是62代的六子,相繼早年逝世,只剩長房的原故!

 

第61代張天師仁晸大真人之墓.jpg

 

后学不才,请前辈高人多多指教!谢谢!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15 19:17:20

慕羲按:如果此原是老墳,在2003年新修,碑位不變,那64天師繼位之爭,跟此61代墓的風水,應有莫大關係!62代的六子,相繼早年逝世,62, 63全只剩長房,就理氣看,全是流破冠帶水所致。就巒頭看,丙午龍頓跌,束氣後 ... 慕羲 发表于 2009-10-15 13:19

回慕主,正是2003年年重修!

慕羲 发表于 2009-10-16 00:36:31
慕羲按:如果此原是老墳,在2003年新修,碑位不變,那64天師繼位之爭,跟此61代墓的風水,應有莫大關係!62代的六子,相繼早年逝世,62, 63全只剩長房存活,就理氣看,全是流破冠帶水所致。就巒頭看,丙午龍頓跌束氣 ... 慕羲 发表于 2009-10-15 13:19
如果說龍脈藕斷絲連,斷而未斷,倒騎龍局,或平洋拔地自起。按龍勢走法,則水理應合襟於,依然是流破龍之冠帶,亦主損幼丁。按樓主說是左水到右,水出未,則倒騎龍局不存在,騎在龍頸上,造成八字流水形煞而已。 要之,地師點此地,一無是處。

00.jpg
何有 发表于 2009-10-16 01:10:19
回慕主,正是2003年年重修!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15 19:17


仁晸真人茔重修记

□ 张继禹 《中国道教》 2004年第02期



2003年11月7日,圣地龙虎山风和日丽,嗣汉61代天师茔在仁晸公仙逝100周年之际重修落成,来自内地及香港、台湾地区道友和嗣汉留侯天师世家的子孙100多人参加了落成典礼,典礼由我主持,世家家族长辈张明熹、香港飞雁洞佛道社主持刘松飞等畅谈了感受。为纪念重修,我曾撰写了一篇重修记,刚刚故去的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欣然以其善长的隶书亲书了这篇重修记。成为仙茔重修后一件佳作和永久的纪念。可惜的是闵会长不幸因病于2004年1月3日仙逝。在此,我们表示深切的缅怀。
仁晸真人茔重修记:
嗣汉六十一代大真人仁晸公,字炳祥,号清严,生于清道光年间,同治元年袭爵嗣教。公秉性冲和,事亲至孝。值国运不济,事多民困,道书典籍,多有散落,乃专心于秘籍之收集疏理,并发慎终追远之忱,远省祖茔,重修宗谱。光绪二十九年升玄,诰赠光禄大夫。

仁晸公藏蜕于龙虎山冈峦,萦纡翠黛掩映之马鞍,蔚然壮观。惜于动乱年茔兆被毁,壬午年清明,族人在续修留侯天师世家宗谱之后,咸以际遇太平,修文厚德,遂发起重修,得香港飞雁洞佛道社及住持刘松飞和台湾正一天师门下张智雄等诸道友鼎力资助①,又蒙龙虎山景区管委会及九江冯春生信士等支持,并获省建设厅核准。

由族中长辈明熹、样南及吾弟继勤用心操持,于今年清明在
原址动土重修,经百余日而竣成。原貌依然,景象一新。既重光龙虎山中一大人文景观,亦使我天师世家后裔及海内外道友可瞻礼前贤。

仁晸公仙茔之重修虽只是重光历代数十座天师茔地之一,但后人得可以存意于尊道崇德,敬祖孝亲之忱,承扬我华夏人文精神。抚今追昔,感慨系之。

铭曰:仙都相府,万法宗坛;嗣汉天师,奕世相传;祖功宗德,史志咏赞;龙虎福地,归根朝元;清静妙境,神游自然;欣逢盛世,道业乐观;群鹤翔舞,国泰民安。
天师裔孙继禹撰文   玉溪道人闵智亭书丹

二零零三年岁次癸未五月彀旦立石。

《中国道教》2004年第02期

江如 发表于 2009-10-16 08:11:49
本帖最后由 江如 于 2009-10-16 08:13 编辑 堂局前白色者不知是路还是水,若是水,则砂水大反弓,若是路,则水出酉而非未,皆为凶地也。
倒骑龙地.jpg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16 11:57:52
本帖最后由 天玉经人 于 2009-10-16 12:05 编辑

补充:

1、图中蓝色为外局的大水,穴上并不见,相距很远。

2、黄色的为公路。

3、我所标示的来去水为堂局内的。 天师府地的外局大水及公路图.jpg

61代天師墓近身水口DSC04899.JPG
天玉经人 发表于 2009-10-16 12:09:18

《中国道教》2004年第02期 何有 发表于 2009-10-16 01:10

谢谢何管的说细资料!

12下一页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3-29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