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门户 查看主题

苗族恋爱习俗

发布者: 禅海一粟 | 发布时间: 2009-8-19 19:07| 查看数: 808|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少年多情,少女怀春。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恋爱习俗。生活在贵州的苗族同胞,其恋爱习俗更是多姿多采,令人眼花缭乱。

    芦笙一曲自多情  歌为媒。这是苗簇恋爱习俗的一大特点。走进苗乡,随处可听见悦耳动听的苗歌从路旁的山林里悠然飘出。青年男女正是通过对歌来彼此结识、了解,乃至情定终生。

  “游方”是苗族青年最经常的交际方式。每逢节日或农闲时,后生们三五结群地到邻寨或更远的地方去找姑娘对歌,谓之“游方”。后生们行至寨外,不用呼名唤姓,也无须说明来意,但凭歌一出口:“月亮出来月亮明,郎是月亮妹是星。星星钻进云朵里,留下月亮多孤零。”就会引得寨里的姑娘忙不迭放下手里的活计,寻声而至。对歌时所有要说的话,包括互报姓名,家中有几口人等等,全都用歌来表达。而拙於唱歌的后生除了请兄弟朋友代歌助阵外,别无他法。“游方”时,周围数十里的后生姑娘汇拢咸至,对歌场面尤为壮观。整整一座山上,到处都是三两对唱的人儿,缠绵的情歌此起彼伏,通宵不歇。 
    歌为媒,音乐亦为媒。许多乐器如木叶、口弦、芦笙、箫笛等在苗族地区都具有传情的职能,乐声是恋爱中不可缺少的媒音。   

    “踩月亮”是流行於威宁苗族地区的恋爱形式。夕阳坠去,满轮升空,寨边飘起了委婉的芦笙。这是多情的后生们正吹着邀情姑娘同来赏月的笙曲。倘若三遍过后姑娘不至,识趣的后生就应该去另邀他人,而不能一味地纠缠不休。

    同样在温柔的月夜,雷山一带的苗族则通过吹“讨花带”的芦笙曲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心。入夜,后生们拿着芦笙在芦笙塘上巡逡,寻找到白天看准的姑娘后,就对她吹起“讨花带”的笙曲。姑娘若从怀里掏出花带系在后生的笙管上,就表示她愿意相交。幸运的盾生当即吹一曲“谢花带”答谢。无须一句话,一段情缘便由此开始。

    “吹木叶”是苗族地区流行较广的谈爱方式。苗族青年善吹木叶,路边信手可摘的树叶一经贴上他们的属边,就能吹出无数动人的乐曲。恋人们在长期交往中建立了一种自己  才懂的音乐语言,能够从纷繁交响的木叶声中,辨别出哪一曲是自己心上人吹出的,实在令人惊讶不已。苗乡里还经常可见到这样的情形:后生抑或姑娘坐在路边的树荫下朝对面山上吹响木叶时,忽听远处也有木叶声起。依声极目细觅,才发现  原来对面山上的树荫下人影隐约可见。如此超距离的隔山谈情,恐怕只有这尖细悦耳的木叶声,才能担此“重任”吧。

    如果说木叶尚可模拟说话的语调,大方县的苗族青年幽会时,用的则是纯粹的音乐语言。在那里,不会吹奏口弦就等於不会谈情说爱。后生同姑娘幽会时,每人带一支口弦琴,择地而坐后,便你一首我一曲地从夜幕初降吹到晨曦来临。

    在安龙县一带苗族地区,流行“吹箫求亲”的习俗。后生上女家求亲,切不可冒然敲门,否则女家只会把你当成过路讨碗水喝的旅客。求亲的后生必须站在院中,对着女家紧闭的大门吹奏竹箫,一首不开再吹二首,直到女家父母开门迎客。如果后生个人不会吹箫,就得请人代劳,不然,女家紧闭的大门永远不会为他打开。

  “女儿窗”下女儿心
    在苗族地区,特殊而有趣的恋爱习俗还造就了一些特别的建筑。
    步入台江县反排寨,就会发现这里的吊脚楼同其他地方略有差异,几乎家家的堂屋右侧外都开有个一尺见方的小窗,悬在那里仿佛似一只神秘的眼眶。这样的小窗既不为通风,也不为采光,它只是专为家中及笄(年满15岁)的女儿而设,供其和情郎见面的建筑设施,人们称之为“谈情窗”或“女儿窗”。后生前来求偶,只须径直走上台阶,在“女儿窗”下方轻叩几下,里面就会闻声解意。有趣的是姑娘开窗后并不请后生进屋,而是与后生隔窗而谈。姑娘家里的其他人全都若无其事,该干什么照样干什么,近在咫尺而互不影响。夜阑人静,家人早已都安歇去了,只剩下隔窗而谈的恋人依然喁喁哝哝,情挚语热。无疑,从此这位令姑娘钟情的后生再来,就会按照约好的暗号,轻而易举地叩开这扇非他莫属的建筑在姑娘心扉上的小窗。另外,也意味着这扇小窗从此对其他陌生的叩声一律关闭。

    另一种反映恋爱习俗的临时建筑是云雾山仰清乡一带苗族的“花场”。每年腊月二十八,这里的苗族姑娘就相邀上山砍来细青竹,在寨外背风的向阳坡上编扎篱笆围子,谓之“花场”。大年初一早饭后,姑娘们络绎来到花场,一边聊天一边绣花。她们中或有谁吹起竹箫,大山里顿时萦回着如呼如唤的箫音。过路的后生闻声而来,被姑娘们邀进花场,自会还一曲笙语,这叫“坐花场”。唱合间花场里格外热闹。赠礼是花场内惯行的试情方式,接受了对方的礼物,就意味着允诺了对方的示爱。    同恋爱习俗有关的建筑还有长顺一带的“藏妹棚”,水城一带的“姑娘棚”,赫章一带的“花房”等,无一不都是爱情的孕育所。

    节日欢歌掀爱河  在苗家的日历上,不胜枚举的节日都与爱情相交融,使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更加五色缤纷。    境内最多的是“跳花”、跳厂”或赶花坡”一类的节日。据地方志记载:“每岁孟春,集男女於旷野,谓之跳花。”其实,何至每岁孟春,分布全省的“跳花”一类节日几乎月月都有,反映出的恋爱习俗也不尽相同。平坝县苗族的“跳花场”节,进行一种“牵羊”的活动。节日这天,后生们聚集在花场中吹响了优美动人的“牵羊调”。姑娘们夹在围观的人群里打量着花场中且吹且舞的后生,挑选自己钟意的人。姑娘一旦看中了哪位后生,就掏出长腰带,把腰带的一端拴在那位后生的腰上,踏着“牵羊调”的旋律款款而行。花场是经常出现这样的事,几位姑娘同时看上了一个后生,而且互不相让,都把表示爱慕的腰带拴在他的身上。不过这也没关系,纷杂的感情纠葛自会有最简单的解决方式,那就是散场后由后生个人选择。因此,场上尽管互不相让,却也相安无事。但那位走在前面的后生可就得意无比了,他使劲地炫耀着,仿佛中了头彩。
    黔西县定新乡苗族“跳米花”节也贯穿着一种恋爱活动——“摇操操”。这时站在场中的不是后生,而是有意求偶的姑娘们。活动开始后,姑娘们并排站在场中摇动手里的“操操”(马铃铛),响起“叮呤叮呤”的象征着求偶的铃声。旁观的后生挤到人群前,上下反复地打量着姑娘们。一旦看上了其中哪一位,后生即掏出长头帕在她头上轻打一下,表示愿意同她结交。如果这位姑娘也不反对,她就会跟着后生离开人群,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去互诉衷肠。

    威宁县龙街苗族的“赶花场”节,其求爱方式别具一格,这里所有的求爱活动不是在专门场所,而是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进行。每一个来赶花场的男女青年人都带着一而小手镜。碰上合心的异性,即取出小手镜,把耀眼的阳光折射到他或她的脸上。对方若有意,则取出手镜回晃。一段一见钟情的姻缘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开始了。利用阳光求偶,恐怕是龙街苗族的独创,普照的阳光被渴望情恋的人们折射成千百柬撩人情怀的爱情之光,连通了一颗颗情心,造就了一对对姻缘。

    长顺苗族则是利用甩花包来传递感情。花包为姑娘精心手绣,拳头大小,后面拖着四根长带,便於抛掷。春节期间,姑娘们最大的乐趣便是三五结群地在寨前的空旷处,邀请过路的后生停下来甩花包。其实,后生们过路是假,寻爱是真,当然乐意驻足。于是,阳光融融,花包起落,在姑娘同后生的手心间来回穿梭。姑娘忘了归家,后生忘了赶路,不知不觉地花包竟仿佛重了许多,沉甸甸地渗聚了彼此倾慕的千情万意。在当地,每逢年过节或农闲,各村寨的上空便会飞起花包,而花包飞旋的轨迹在空中织就了一张张“情网”。不过。当地严禁同姓男女甩花包。

    兴仁县屯脚苗族的“更六”,更是名副其实的恋爱节日。每逢农历六月六日,姑娘们便结伴集体沐浴  “赶花场”上,芦笙队开始起舞在山溪中,前来寻偶的后生则相赠裙带以求百年之合。传说中牛郎偷织女的衣裙,而开始了一段千古情缘。屯脚苗族后生则赠裙带以求一颗芳心。这一偷一赠,倒令人从双方这异曲同工的情缘中,感到几分风格高下区别。 

    贵州清水江沿岸,最大的恋爱节日莫过于台江县施洞口的“姊妹节”了。每年冬去春来,山花吐蕊,“姊妹节”便来临了。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它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情歌和最含蓄的传情方式。夜幕刚垂,河滩上、山坡上、树荫下、屋檐下,月光下所有幽静的地方,一支支婉转动人的情歌悠然飘出,直唱到展雾退尽。

    后生们能否讨得姑娘的欢心呢?他只要打开姑娘赠与的黛帕,便会一目了然。原来,“姊妹节”时,姑娘必须把“姊妹饭”(染成五颜六色的糯米饭)送给对歌的后生,而姑娘的心意也就藏在里面。打开黛帕,糯米饭里倘放着一对红筷,则表示姑娘愿与之成双成对。只一支呢?则表示姑娘暗示后生不要再徒然单相思。倘放着些辣椒葱蒜,知趣的后生就该转移目标了。对待尚未成熟的爱情,姑娘会在糯米饭上摆些树叶或松针,暗示讨要绸缎或丝线。得到这样的物示,后生会毫不沮丧。谁都明白,红丝线最终牵连起的将是什么?

最新评论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5 17: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