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516|回复: 13

【轉貼】所謂《滅蠻經》之探究 ~六愚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qq:QQ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6-1-27 13: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所謂《滅蠻經》之探究(一)~六愚

吕才

吕才

                         呂才
《滅蠻經》是一本流傳在風水界之失傳古書。
《滅蠻經》一書聽說是唐朝國立鼎盛,往來頻繁之外國使節、僧人、留學生等,紛紛來到中土廣求知識之時,朝廷當局為了李氏政權之長計久安,而憂心被視為御用天學的秘傳風水術,流傳至民間甚至是「番邦」,特別另作顛倒風水理論所著的一本風水偽書。
據聞此書流傳了千餘年後,方在清朝時期失傳。
只不過令人不解的是,何謂《滅蠻經》?此書的正確年代為何?何人所著?內容為何?當真有否此書?……等,一大堆疑團,困擾了現代的風水界。
六愚老而駑鈍,然亦忝為當代風水師一員,姑且依據當前的幾種說法,談談《滅蠻經》各種傳說的疑點,並探究其緣由。
壹、《滅蠻經》出書之時代與作者
一、出書為唐太宗時期,作者為呂才。
呂才,西元606~665年,《舊唐書.呂才》:「呂才,博州清平人也(注:今山東省聊城臨清市)少好學,善陰陽方伎之書。貞觀三年,太宗令祖孝孫增損樂章,孝孫乃與明音律人王長通、白明達遞相長短。太宗令侍臣更訪能者,中書令溫彥博奏才聦明多能,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一聞一見,皆達其妙,尤長於聲樂,請令考之。侍中王珪、魏征又盛稱才學術之妙,征曰:『才能為尺十二枚,尺八長短不同,各應律管,無不諧韻。』太宗即征才,令直弘文館。太宗嘗覽周武帝所撰三局象經,不曉其旨。太子洗馬蔡允恭年少時嘗為此戲,太宗召問,亦廢而不通,乃召才使問焉。才尋繹一宿,便能作圖解釋,允恭覽之,依然記其舊法,與才正同,由是才遂知名。累遷太常博士。」由此可知,呂才不僅善陰陽方伎之術;也精通諸如天文、地理、醫藥、歷史及音律等學問。
然而,六愚認為此說尚有一些疑點尚待厘清:
(一)依據《舊唐書》有關呂才之才能與學識而言,唐太宗為了唐朝李氏天下,而下旨令呂才編撰《滅蠻經》以擾亂風水理論,或有可能。
然而,唐太宗時期人才濟濟,善陰陽方伎之術者,又豈僅是呂才而已?當時的祖孝孫、傅仁均、傅奕、李淳風與袁天罡等人,亦頗負盛名。《舊唐書》:「孝孫定音律,仁均正歷數,淳風候象緯,呂才推陰陽,訂於其倫,鹹以為裨、梓、京、管之流也。」
因此,涉及唐朝命脈的重責大任,聰明睿智的唐太宗,豈會如此草率的交付在呂才一人身上而已?此一疑也!
(二)根據《舊唐書》之記載,匡正魏晉南北朝以來之風水迷信責任,唐太宗確實託付在以呂才為首的專家團隊;《舊唐書.呂才》:「太宗以陰陽書近代以來漸致訛偽,穿鑿旣甚,拘忌亦多,遂命才與學者十余人共加刊正,削其淺俗,存其可用者。」
然而,根據六愚考據,唐初時期的風水理論,是以音律五音生克為主的所謂「五音利宜」風水理論;同書《呂才》篇提到:「近代師巫,更加五姓之說。言五姓者,謂宮、商、角、征、羽等,天下萬物,悉配屬之,行事吉凶,依此為法。」唐太宗將匡正風水迷信的責任,託付在呂才身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呂才「精通律呂」;然而,呂才對於「五音利宜」風水理論頗感不以為然,其結論就是「義理乖僻者也」。
試想,以呂才既已認為「五音利宜」風水術,荒誕且無稽;依其當時的地位與名氣,為何不順水推舟的將此理論發揚光大,大力的向「蠻夷」各國「推銷」;又何必「另闢蹊徑」,大費周章的另編《滅蠻經》一書,此為二疑也!
(三)呂才對於風水庇蔭之說,在《舊唐書》表露無遺;《呂才傳》:「喪葬之吉凶,乃附此為妖妄。」「安葬吉凶不可信用。」「上利下利,蔑爾不論;大墓小墓,其義安在?……吉凶之理,何從而生?」「官爵弘之在人,不由安葬所致。」「野俗無識,皆信葬書,巫者詐其吉凶,愚人因而徼幸。遂使擗踴之際,擇葬地而希官品;荼毒之秋,選葬時以規財祿。……葬書敗俗,一至於斯,其義七也。」……等。
由此可見,呂才對於風水之庇蔭說,亦表不以為然;因此,有必要多此一舉,另編《滅蠻經》愚昧是人或是蠻夷嗎?此三疑也!
(四)照常理推斷,唐太宗亟欲匡正風水歪風,在當時應屬重大政策,無論是在朝或是在野,應是普遍皆知方是。故而當時留置在唐朝學習的之外國使節、留學生或是僧人等,亦應得知;況且,這些外來的學習者,應是該邦之菁英;試問,這些外來人士愚昧到對於當時之風水知識毫無所知,任由唐朝朝野擺佈愚弄?此四疑也!
因此,六愚認為呂才編撰《滅蠻經》的可能性甚微。

~~~  待續 ~~~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3: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謂《滅蠻經》之探究(二)~六愚

所謂《滅蠻經》之探究(二)~六愚



4fe00055g9a215bc7a3a8&690.jpg

       唐玄宗與張果

二、出書為唐玄宗時期,作者為一行僧。
一行禪師,西元683727年;原名張遂,出家法號為敬賢,號大慧禪師;《舊唐書.方伎.僧一行》:「僧一行,姓張氏,先名遂,魏州昌樂人(注: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襄州都督、郯國公公謹之孫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聰敏,博覽經史,尤精曆象、陰陽、五行之學。時道士尹崇博學先達,素多墳籍。一行詣崇,借揚雄《太玄經》,將歸讀之。數日,複詣崇,還其書。崇曰:『此書意指稍深,吾尋之積年,尚不能曉,吾子試更研求,何遽見還也?』一行曰:『究其義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圖》及《義決》一卷以示崇。崇大驚,因與一行談其奧賾,甚嗟伏之。謂人曰:『此後生顏子也。』一行由是大知名。武三思慕其學行,就請與結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尋出家為僧,隱於嵩山,師事沙門普寂。睿宗即位,敕東都留守韋安石以禮征。一行固辭以疾,不應命。後步往荊州當陽山,依沙門悟真以習梵律。
  開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禮部郎中洽齎敕書就荊州強起之。一行至京,置於光太殿,數就之,訪以安國撫人之道,言皆切直,無有所隱。開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優厚發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禮。又太平驕僭,竟以得罪,不應引以為例。上納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禮。其諫諍皆此類也。」
由此可見,一行僧不僅聰穎過人,而且是精通天文與數學之計算;而且是被唐玄宗器重的學者。
事實上,僧一行在我國歷史上的天文成就,依然被當代天文學家所推崇。不僅如此,一行僧的天文曆法概念,至今依然深深的影響了日韓等國。
另外,由於僧一行之名氣及影響力及於外邦,其佛學理論與思想,亦直接地影響西藏佛教,故而亦有人尊稱一行僧為「密宗始祖」。
或許是一行僧的名氣,受到後代學術二界推崇之原因;加上古代之著名術家多為學者、音樂家或是天文學家,故而託名一行僧的數術著作甚多;風水著作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後人認為《滅蠻經》為唐玄宗下旨令一行所撰之偽書。
只不過此說依然有其疑點。
(一)根據《舊唐書》之記載而言,雖然僧一行被歸類在「方伎」篇中;然而,該篇並未有提一行與風水有關之任何記載;僅是在篇末提到「時又有黃州僧泓者,善葬法。每行視山原,即為之圖,張說深信重之。」之一句話而已。(注:據聞編撰《新唐書》之歐陽修與宋祁等人,對於佛教有偏見,故而諸如玄奘、一行等佛門之事蹟,並未被列入記載。)
況且,自唐玄宗登基後,一行忙於天文之測量以及《大衍曆》之編撰;《舊唐書》:「一行尤明著述,撰《大衍論》三卷,《攝調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經》及《太一局遁甲經》、《釋氏系錄》各一卷。時《麟德歷經》推步漸疏,敕一行考前代諸家曆法,改撰新曆,又令率府長史梁令瓚等與工人創造黃道游儀,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證明。於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數,立衍以應之,改撰《開元大衍歷經》。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注:釋家著作《釋門正統》的推算則認為一行僧享年應為五十五歲),賜諡曰大慧禪師。」
因此,若要牽強附會一行僧為《滅蠻經》之著作者,其證據似乎顯得薄弱些;此為一疑也!
(二)略有歷史常識的人皆知,唐玄宗个人篤信道教,並視道教為國教。《舊唐書.禮儀志》:「玄宗禦極多年,尚長生輕舉之術,於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夙興,焚香頂禮。天下名山,令道士、中官合煉醮祭,相繼于路。投龍奠玉,造精舍,采藥餌,真訣仙蹤,滋於歲月。」《舊唐書.方伎》篇:「玄宗好神仙,而欲果(注:即張果老)尚公主,果固未知之。」《全唐文》:「朕(注:唐玄宗)粵自君臨,載宏道教,崇清淨之化,暢元元之風,庶乎澤及蒼生,時臻壽域,積以歲月,未嘗懈怠。」「大道先於兩儀,天地生於萬物,是以聖哲之後,鹹竭其誠。今後應緣國家致命,表疏簿書,及所試製策文章,一事已上,語指道教之詞,及天地乾坤之字者,並一切半闕。宜宣示中外。」等;北宋史學家范祖禹,在其史論著作之《唐鑒》中,對於唐太宗的評論是「開元之末,明皇怠於庶政,志求神仙,惑方士之言,自以老子其祖也。故感而見夢,亦其誠之形也。自是以後,言祥瑞者眾,而迂怪之語日聞,諂諛成風,奸宄得志,而天下之理亂矣。」
由此可知,唐太宗迷戀道家之程度,委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問題是,風水術背後藏有大量的法力思維,自道教在我國歷史舞臺上出現後,道士做法的各種事蹟,早已深入封建時期的朝野社會;可以說法術就是道士的專長;況且,道教的教義,多以道家與陰陽家的思想理論為主,與釋家並無關聯。
試想,深信道教教義的唐玄宗,有必要舍去當時為其賣命的諸多「道行高深」道士?反而下旨令與風水術無關的佛教出家人撰寫《滅蠻經》?如此,豈不一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此為二疑也!
(三)後代風水家之所以認為僧一行為《滅蠻經》之作者,風水著作《青囊序》:「蓋因一行擾外國,遂把五行顛倒編,以訛傳訛竟不明,所以禍福為胡亂。」之說「功不可沒」。
《青囊序》是少數幾本被紀昀收錄在《四庫全書》的風水著作。然而,紀昀對於此書作者之考據,也無法全然確定;故而僅以舊題「唐曾文辿撰」結論。因此,《青囊序》究竟是否為曾文辿所撰,已是難以證實矣。
問題是,該書所謂「蓋因一行擾外國」之說,確定就是指一行僧嗎?若是指一行僧;那麼,曾文辿之所憑為何?若有所憑的話,此句話卻又為何就是指《滅蠻經》?此為三疑也!
(四)唐朝被後代史學家認定的盛世時期有二;一是唐太宗之「貞觀之治」,另一則是唐玄宗之「開元之治」。
眾所周知,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鼎盛時期,必有其必然的各種條件與因素,當然也包括了皇帝的氣度;並非是依賴風水術而已。更何況任何朝代盛世時期之朝野氛圍,必然是人人充滿了驕傲與自信。
因此,若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時,無論是唐太宗或是唐玄宗下旨編撰《滅蠻經》的理由為何,如此將反而顯示出其人缺乏自信,方有悲觀地依賴頗具爭議性的風水作為;然而,若依常理來推敲的話,此作為似乎無此必要吧?況且,以此二帝王的恢弘氣度而言,應該也不會作出此種有違常理的小人行徑吧?例如,《貞觀政要.君道》:「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務農》:「陰陽拘忌,朕所不行。若動靜必依陰陽,不顧理義,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與吉會。且吉凶在人,豈假陰陽拘忌?」《辨興亡》:「後嗣若賢,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積倉庫,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等;此為四疑也!
因此,六愚也認為僧一行編撰所謂《滅蠻經》的說法,也無法令人信服。
~~ 待續  ~~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3: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謂《滅蠻經》之探究(三)~臺灣六愚

所謂《滅蠻經》之探究(三)~臺灣六愚

4fe00055g75d545d5e54c&690.jpg
三、《滅蠻經》為唐代以前之著作?
  後代亦有些風水家,推測《滅蠻經》為唐代以前之著作。
  然而,贊成此說者卻未能提出此書應屬何朝代出書,亦未有提出何人所撰;易言之,所謂《滅蠻經》為唐代以前著作之說法,僅是這些風水家之憑空臆測而已;故而無法令人接受。
四、《滅蠻經》為唐朝李淳風所編?
  《滅蠻經》為李淳風所編的說法,是出自于託名徐光啟編撰《破迷》一書;此書在批判我國擇日術之迷信時,除了認為擇日術是「出自魔鬼之計」外,又提到:「後出李淳風作滅蠻經退夷求婚之計,將此天罡、地煞、諸星名號,分為吉凶排列……。後至唐朝,有李淳風幼習天文、困居窮苦,且子有不肖,彼將天文之義藉端生花,造成筭命書義,傳為養生之業。彼國朝因西夷起兵,要中國之女和親,無奈許之,女到外邦,不服水土而死亡,夷人屢次又來求親,其虧體面,無計可退,淳風做合婚之書上獻,以為退兵之策,使人送之外夷,說欲為夫妻,必須男女八字配合,不犯惡星,方能到頭,如犯者,夫妻長短夭亡,夷人將書配合,信以為真,故絕求婚之事,中國複名合婚之書為杜譔滅蠻之經,以後人稱李淳風為仙,因能偽造筭命書也。」
  然而,此說卻未提出《滅蠻經》為李淳風所編之具體證據;且此書是針對違反天主教教義提出批判,立場過於明顯,故而亦未遭後人所接受。
五、《滅蠻經》為楊筠松所編?
此說出現在清廖平所撰的《地理辨正補證》中;惟廖氏未有具體說明,亦為純屬臆測;故而並未在後代流.
六、《滅蠻經》就是宋代以來所編之《通書》?
  所謂《通書》,並非是指北宋大儒周敦頤所寫之《通書》一書;而是自古流傳至今,通常是由術家所編撰而成的《擇日通書》。
  擇日又稱為擇吉、諏吉、涓吉、擇課、克擇、擇時、日課、蔔日、日法、命課、選擇、吉課..等。
  我國擇日學在秦漢以前,就已形成了一套複雜的時日吉凶計算方法。然而,若要說最早的擇日書籍,則可以追溯及夏朝時期的《夏小正》一書。至少,在西元1975年湖北出土,用計算當時秦楚兩地擇日實錄的雲夢睡虎地秦簡甲乙《日書》432篇等,距今都已經超過二千三百年以上的歲月了。
  通常民間所指的《通書》,就是指《黃曆》。唐朝時期,由於順宗、僖宗等,僅許皇室正式編印頒佈;《舊唐書》:「敕諸道府不得私置曆日板。」故而曆書又稱《皇曆》。(注:曆書是由封建時期的皇帝頌布的,現存最古老的曆書是唐僖宗時印製的,距今已有1203年的歷史了。惟亦有說是《敦煌北魏曆書》最早,距今則超過1500年。)
  然而,無論是《通書》、《黃曆》或是《皇曆》;由於此書與民間作息與農事息息相關外,且提供一些人們日常行事時趨吉避凶之指導,故而在唐朝時期就已經蔚為風行。
  事實上,由於《通書》漸漸地深入民間社會;故而唐末以後,民間私印《通書》之現象已屬常態;《全唐文.東川節度使馮宿奏》:「劍南兩川及淮南道皆以板印曆日鬻於市,每歲司天臺耒奏頒下新曆,其印曆已滿天下,有乖敬授之道。」可為證實。
  到了清初,流傳在民間之《通書》,至少就有《發微通書》、《四明通書》、《象吉通書》、《鼇頭通書》、《永甯通書》與《永吉通書》等諸多版本;惟這些不同版本之《通書》,卻經常發生吉凶與宜忌上的矛盾;故而方有乾隆四年《欽定協紀辨方書》之出書。
  據六愚所知,所謂《滅蠻經》就是《通書》之說,應該是根據明朝嘉靖年間蜀羅青霄《陰陽辨疑》所謂「一主洪范五行,唐宋元至我明,如宋魯真《曆法通書》也;一主正五行,則洪理之曆府池紀之《克擇通書》是也。……若執先天之易以斥後天之易,則人必以為非,聖無法矣;彼執正五行以斥洪範為《滅蠻經》者;……」以及清朝乾隆三十六年李奉來(注:坊間之著作經常將李奉來誤為李泰來,六愚特此更正)所撰《崇正辟謬永吉通書》十四卷中,並與吳景鸞《奏疏》之內容,所發生之聯想吧。
  因此,六愚認為《滅蠻經》一事,出現在宋朝年間的可能性甚大。
  至於將《滅蠻經》與《通書》相互掛勾的說法,上述六愚個人所考據之證據略顯薄弱,故而尚須更多的資料進一步佐證之。
  然而,為何會有《銅函經》就是《滅蠻經》之說呢?
~~~~~~   待續 ~~~ 後面更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3: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謂《滅蠻經》之探究(四)~臺灣六愚

所謂《滅蠻經》之探究(四)~臺灣六愚

111.jpg
貳、《銅函經》就是《滅蠻經》?
  當代風水師大多認為所為《銅函經》就是《滅蠻經》。
  此種說法究竟是從何而來?自古至今,也未見有任何文獻提出說明。
  六愚考《銅函經》就是《滅蠻經》之說,應該先從所謂吳景鸞《奏疏》或是明朝徐氏兄弟所撰之《地理人子須知》與所謂《陰陽天機書》說起。
  所謂吳景鸞《奏疏》雲:「唐高宗永徽中,河東聞喜縣丘延翰因神人授以正經,遂以洞曉陰陽,依法扡擇,罔有不吉。開元中星氣交見,朝廷患之,遣使斷其山,究其寶,乃丘延翰所作之山也,下詔捕之,大索民間,弗得,詔原其罪。召詣闕下,玄宗訪其陰陽之說,賜之以爵,延翰乃以師授《天機書》並自撰《理氣心印》三捲進呈,玄宗善之,以玉函金匱藏之內庫,永為國寶。又患民間有明其術者,於是內供奉一行禪師為撰《銅函經》以亂其真。」徐氏兄弟《地理人子須知》根據此說,與上述《青囊序》比較後,在《論堪輿宗旨》篇中也強調:「聞喜丘公,術本神授,扡立動星;古者,爵以亞父,乃進圖經三卷,討真理氣之心印,天機之秘訣也。唐高宗能以金函玉櫃藏其書,而不知翼世即有黃巢之亂,瓊林府庫,皆莫能守。禪一行能撰銅函偽經,以混其真,而不知其間乃有曾楊之賢,金函秘書,悉為所得。」云云。
  同樣地,《陰陽天機書.序》也提到:「唐開元中,河東星氣有異,朝廷患之,遣使斷其山。究其實,則丘延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詔原其罪。乃詣闕進師授《天機書》,並自撰《理氣心印》三卷。玄宗賜之爵,以玉函藏其書內廷,禁勿傳。唐末兵亂,曾求己、楊益于瓊林庫獲《玉函》,發之得《天機書》,由是楊、曾之名始著。曾授陳摶,摶授景鸞父克誠,景鸞于慶曆辛巳承詔進《天機》、《心印》二書,然則《玉函》、《天機》本一書而二名也。」
  這些記載中之所謂《銅函經》、《銅函偽經》、《玉函》等,則被後人擴大解釋為《銅函經》就是《滅蠻經》而流傳至今。(注:紀昀考據《天機素書》與《陰陽天機書》之內容,並非唐朝丘延翰或是宋朝吳景鸞所著;因此,亦同樣的認為所謂吳景鸞《奏疏》,應是明朝地師托其名所撰;並特別強調「其說頗誕,不足為據」。六愚亦認為吳氏《奏疏》多有可疑之處,故而紀昀之考據,可為參考。)
  從有跡可循的立場而言,無論是正史或是稗史上,包括《舊唐書》、《新唐書》,甚至是《五代史》中,皆未見有任何文獻提到關於《銅函經》之記載。首見《銅函經》之文獻紀錄者,則是在《宋史.藝文志》之中。
  《宋史.藝文志》所提到關於「銅函」之著作,則有《銅函記》一卷與《銅函經》三卷。然而,《宋史》所提到的《銅函記》與《銅函經》作者;卻非僧一行,更非呂才。《宋史.藝文志》載明僧一行的著作有《地理經》十五卷、《地理經》十二卷、《靈轄歌》三卷、《遁甲十八局》一卷、《庫樓經》一卷、《上象陰陽星圖》一卷、《肘後術》一卷、《遁甲通明無惑十八鈐局》一卷等;載明呂才所著者,則有《廣濟百忌曆》二卷、《楊烏子改墳枯骨經》一卷、《軌限周易通神寶照》十五卷等。其中《銅函經》未言作者姓名;《銅函記》則言明是丘延翰所撰。此後,無論是《明史》或是《清史稿》則未見著錄有《銅函經》(注:近代有人注解《雪心賦》一書所提到的《明史》的《銅函經》,六愚尋遍《明史.藝文志》並未所獲;所謂「金函」、「銀函」、「銅函」、「玉函」、「石函」等說,經常令後人如墮五裡,或有可能。)紀昀《四庫全書總目題要.術數類存目》之《天機素書》:「《通志.藝文略》載延翰《玉函經》一卷。」《地理玉函纂要》:「不著撰人名氏。案《玉函》之名,相傳本於丘延翰書,然其書久已不傳。是本託名《纂要》,設為諸圖,雜以三合長生之說,末附黑囊經口訣、捉穴心印、造理賦數條。大抵剽取坊本偽書,隨意竄入,不足據為定論也。」之說明,或許可以參考。
  無論如何,何況吳景鸞《奏疏》與《地理人子須知.論堪輿宗旨》僅是將僧一行與《銅函經》隱隱劃上等號而已,並未明確地提到《銅函經》就是《滅蠻經》之說。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探討時,流傳至今的所謂《銅函經》,應該是指裝在銅函內的經書而已;正如《石函經》就是置於「石函」內的經書;《玉函經》則是放置在「玉函」內的書一樣,未必見得僅指一部全天下內容相同經書;其意義就如同每個古印度僧人,將經文抄錄在貝葉上,一律稱之為《貝葉經》;故而何止是千百部而已。何況天下書名相同或是相似,且其內容大相徑庭者,自古有之;上述《宋史.藝文志》所提及僧一行所撰的《地理經》十五卷與《地理經》十二卷,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因此,六愚認為所謂《銅函經》就是指《滅蠻經》,實為後人口耳相傳下的誤傳或是有心人之操弄吧。
  然而,大家的心中不禁會產生疑惑,所謂《滅蠻經》的內容究竟為何?
~~~~~  To be continued ~~~~~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3: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謂《滅蠻經》之探究(五)~臺灣六愚

所謂《滅蠻經》之探究(五)~臺灣六愚

222.jpg
三、何謂《滅蠻經》?
  提及《滅蠻經》,六愚不得不先從一段令人感歎的冤獄說起。
  此冤案被後代史學家將稱之為「曆獄」、「康熙曆獄」或是「湯若望案」。
  湯若望,原名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西元1591年出生於德國科隆;及長,則往義大利求學,並於1611年在羅馬加入耶穌會;1618年被派往中國傳教;1630年,亦即明崇禎三年,經徐光啟的推薦,共同協助編修《崇禎曆書》。1644年清兵入關後,亦深得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的信任;順治二年,湯若望依照西洋曆法計算所編撰的《時憲曆》,在清廷獲得頒行;並奉命掌管欽天監印務;更而成為欽天監最高長官監正。自此,其官職又歷任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司通政使等,屬正一品之官位。由於順治皇帝地賞識,故而湯又被賜號「通玄教師」(注:後避康熙皇帝玄燁諱而改為「通微教師」),最後又先後加封通議大夫、光祿大夫等官職;其官位不可不謂之顯赫。
  清初,欽天監原設有回回科;然而,自湯啟用新曆法後,罷回回科不置。為此,順治十四年四月,被革職回回科秋官正吳明炫,不滿湯若望罷回回科之作為,先舉出湯若望曆法上之三大謬誤;《清史稿.湯若望傳》:「一、遺漏紫炁,一、顛倒觜參,一、顛倒羅計。」
  此事最後證明湯若望的理論正確;而吳本應「坐奏事詐不以實」被判絞刑,湯若望《奏疏》:「部議明烜詐妄,罪應死,監禁待絞。」惟最後吳卻以赦免收場。
  順治十四年;順治與董鄂妃(注:董小宛)所生之榮親王逝世,其後二年董鄂妃也病逝;並在董鄂妃病逝後136天,順治也隨之駕崩等,一連串不幸的事件先後發生。故而康熙五年,另有不滿湯若望作為的回回,新安衛官生楊光先撰《摘謬論》,指責湯若望新法之十謬;作《選擇議》指責湯選擇榮親王之葬期不用正五行,反用楊所稱所謂《滅蠻經》之洪範五行;《選擇議》:「年犯三殺,月犯生殺,日犯党殺,時犯伏吟,四柱無一吉者……若用之宦庶之家,其凶禍不可言矣。」又作《辟邪論》批駁天主教;作《中星說》指責湯若望私改羲和之法;尤其是將湯在《時憲曆書》封面上題寫「依西洋新法」五字無限上綱,謂其的目的是「借大清曆以張其西洋,而使天下萬國曉然知大清奉西洋之正朔」「假以修曆為名,陰行邪教,延至今日,逆謀漸張,令曆官李祖白造《天學傳概》妖書,謂東西萬國皆是邪教子孫,來夏者為伏羲氏,六書四經是邪教之法語微言。……等等(注:楊光先《請誅邪教狀》)。總之,楊光先的意圖就是要控告湯若望「內外勾結,謀為不軌」,並請求朝廷早日剪除,以免養虎遺患。
  由於當時輔政大臣鼇拜的立場,也同樣的反對西洋學說,故而楊光先的奏摺被朝廷採納,致使一段屬於天文曆法計算爭議的歷史冤獄由此開幕。《清史稿.湯若望傳》:「康熙五年,新安衛官生楊光先叩閽進所著摘謬論、選擇議,斥湯若望新法十謬,並指選擇榮親王葬期誤用洪範五行,下議政王等會同確議。議政王等議:『歷代舊法,每日十二時,分一百刻,新法改九十六刻。康熙三年立春候氣,先期起管,湯若望妄奏春氣已應參、觜二宿,改調次序,四餘刪去紫炁。天佑皇上,曆祚無疆,湯若望祗進二百年曆。選榮親王葬期不用正五行,反用洪範五行,山向年月俱犯忌殺,事犯重大。湯若望及刻漏科杜如預、五官挈壺正楊宏量、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發、冬官正朱光顯、中官正劉有泰皆淩遲處死;故監官子劉必遠、賈文郁、可成子哲、祖白子實、湯若望義子潘盡孝皆斬。』得旨,湯若望效力多年,又複衰老,杜如預、楊宏量勘定陵地有勞,皆免死,並令覆議。議政王等覆議,湯若望流徙,餘如前議。得旨,湯若望等並免流徙,祖白、可成、發、光顯、有泰皆斬。自是廢新法不用。」《清史稿.志.時憲一》:「時新安衛官生楊光先叩閽進摘謬論,糾湯若望新法之謬,且言:『時憲書有依西洋新法五字尤不合。』又進選擇議,糾若望選榮親王葬期用洪範五行,山向、日月俱犯忌殺。康熙三年十二月,禮部議『時憲書面【依西洋新法】五字擬改【奏准】二字』,從之。四年,議政王等言:每日百刻,新法改為九十六刻;二十八宿次序,湯若望將觜、參二宿改易前後;又將四餘刪去紫炁,俱不合。其選擇不用正五行,用洪範五行,以致山向、日月俱犯忌殺,事犯重大,將湯若望及科官等分別擬淩遲斬決。敕湯若望從寬免死,時憲科李祖白等五人俱處斬。於是複用大統舊術。」同樣地,清臣馬齊等人所編撰的《康熙朝實錄》也提到:「(注:康熙四年三月)壬寅。先是江南徽州府新安衛官生楊光先叩閽進所著《摘謬論》一篇,摘湯若望新法十謬。又《選擇議》一篇,摘湯若望選擇和碩榮親王安葬日期誤用洪範五行。下議政王等會同確議。至是,議政王等逐款鞫問所摘十謬。楊光先、湯若望、各言己是。曆法深微、難以分別。但歷代舊法、每日十二時、分一百刻、新法改為九十六刻。又康熙三年立春日候氣、先期起管。湯若望謊奏、候至其時、春氣已應。又二十八宿次序。分定已久。湯若望私將參觜二宿、改調前後。又私將四餘中刪去紫炁。又湯若望進二百年曆。夫天佑皇上。曆祚無疆。而湯若望只進二百年曆。俱大不合。其選擇榮親王葬期。湯若望等不用正五行、反用洪範五行。山向年月、俱犯忌殺。事犯重大。擬欽天監監正湯若望、刻漏科杜如預、五官挈壺正楊弘量、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發、冬官正朱光顯、中官正劉有泰等、皆淩遲處死。已故劉有慶子劉必遠、賈良琦子賈文郁、宋可成子宋哲、李祖白子李實、湯若望義子潘盡孝、俱斬立決。」等。
  此案被牽連的人數眾多;上述記載的李祖白、宋可成、宋發、朱光顯、劉有泰等人被判處斬。湯若望則被被革職流徙,並於平反前之康熙五年七月就含冤病逝於寓所。直至康熙皇帝親政之後,終在南懷仁等人的大力奔走下,而獲得平反。《清史稿.楊光先》:「南懷仁等複呈告光先依附鼇拜,將歷代所用洪範五行稱為《滅蠻經》,致李祖白等無辜被戮,援引吳明烜誣告湯若望謀叛。」《清史稿.時憲志一》:「康熙九年正月,不應置閏,置閏當在明年二月。監官多直懷仁,從其言,改閏九年二月,於是大統、回回兩法俱廢,專用西洋法,如順治之初。八月,南懷仁劾楊光先誣陷湯若望叛逆,議政王等議湯若望應複『通微教師』,照原品賜恤,楊光先應反坐。」《康熙朝實錄》:「(注:康熙八年八月)和碩康親王傑書等議覆、南懷仁、李光宏等、呈告楊光先依附鼇拜、捏詞陷人,將歷代所用之洪範五行稱為《滅蠻經》,致李祖白等各官正法。且推曆候氣茫然不知。解送儀器虛縻錢糧。輕改神名。將吉凶顛倒。妄生事端。殃及無辜。援引吳明烜謊奏授官。捏造無影之事,誣告湯若望謀叛。情罪重大。應擬斬。妻子流徙甯古塔。至供奉天主,系沿伊國舊習。並無為惡實跡。湯若望複『通微教師』之名。照伊原品賜恤。還給建堂基地。許纘曾等複職。伊等聚會,散給天學傳概及銅像等物仍行禁止。西洋人栗安黨等,該督撫驛送來京。李祖白等照原官思恤。流徙子弟取回。有職者複職。李光宏、黃昌、司爾圭、潘盡孝、原降革之職,仍行給還。」
  六愚認為,從歷史與學術的立場來看「湯若望案」整個事件發生的爭論點時,大致可分為進曆之爭、《時憲曆》封面上題寫「依西洋新法」之所謂蠻夷法之爭、時刻之爭、置閏之爭、節氣之爭、二至二分之爭、太陽行遲疾之爭、紫氣與顛倒羅、計之爭、中星之爭、選擇榮親王葬期五行之爭、天主教與回教之爭等。(注:關於「康熙曆獄」所爭論的天文與擇日之爭,可以參閱中央研究院院士、清華大學黃一農教授《中國古天文中的地理選擇術》之論文;本文之重點僅在探討與《滅蠻經》有關的爭論。)
  從風水家的立場來看兩造這些爭論的重心時,卻也是一種術數學問之爭;尤其是曆法與五行之爭更被後代風水家所矚目;而這些文獻記載,其中所提到的所謂「將歷代所用之洪範五行,稱為《滅蠻經》。」對於風水家而言,更是敏感。
  所謂「歷代所用之洪範五行」之言,更明顯地說明出,在清代以前就已經有所謂「洪範五行」就是《滅蠻經》之說。
  換言之,在清朝以前,以「洪範五行」為主的風水理論,就已被稱之為《滅蠻經》矣。
  問題是,所謂「歷代」又從何說起?為何「洪範五行」之風水理論會被稱之為《滅蠻經》?又為何《銅函經》、《滅蠻經》、「洪範五行」、呂才、僧一行等,會被牽扯在一起?
~~ 待續 ~~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3: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謂《滅蠻經》之探究(六)~臺灣六愚

所謂《滅蠻經》之探究(六)~臺灣六愚



331.jpg
332.jpg
333.jpg
334.jpg
肆、《滅蠻經》出現與其背後原因之探討。
  根據各種歷史文獻以及稗史之記載與傳言等,幾乎都明確地指向「洪範五行」即為《滅蠻經》之說。
  換言之,早在清朝「湯若望案」發生以前,「洪範五行」與《滅蠻經》之爭議,早就流傳在當時的朝野之間;而且,算起來已是一段相當長的歲月。
  六愚且依據古出版著作,由清初開始往上溯及源頭探討之:
一、《星平會海》
  《星平會海》為明人所編的命理書籍;《四庫全書總目題要.星平會海》:「《星平會海》十卷通行本,不著撰人名氏。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載有其名,蓋明人所編。」
  《星平會海》卷五首篇,在論及合婚神煞時,就特別提到所謂《滅蠻經》;《三元男女合婚定局》:「余嘗聞古命書,無記載合婚之理,乃唐太宗為西漢以來,遠方來婚不絕,命呂才設此術以愚惑之,命曰:『滅蠻經』。其法不可全信,姑錄俟知者察之。」綜觀此書與五行有關之內容,諸如《逐月月建歌訣》、《五言獨步》、《四言獨步》、《身弱論》、《棄命從煞論》、《十幹體象》、《地支十二詠》、《論運化氣》……等篇所依據之五行理論,已是「正五行」矣。
二、《披肝露膽經》
  紀昀認為《披肝露膽經》為後人托劉基之名所撰;並直指李國木或有可能;《四庫全書總目題要》:「舊題名劉基傳;《明史•藝文志》亦載有其目。然觀書中所分龍訣、穴情兩篇,大半剽剟《撼龍》、《葬法》諸書。砂訣、水訣歌亦皆淺俗,如筆架科名應有分,滿床牙笏世為官等句,基必不若是之陋。後附南北平陽論數條,則李國木雜取他家之書附入者,尤為弇鄙,殆嫁名於基者也。」
  此書同樣的被李國木收錄在《地理大全》二集之內;然而,紀昀依然認為李又托劉基之名批註;《四庫全書總目題要.地理大全》:「乃知所謂劉注即國木假為之,以欺世也。」
  《披肝露膽經》與《滅蠻經》有關的論述,是在《水訣歌》:「一行禪師術數精,欲與中國去膻腥;乃為唐朝畫久計,故意偽造《滅蠻經》;宗朝五行從此沒,顛倒顛來假混真。亥水艮土反為木,坤土震木反為金;辛金巳火以作水;乙木兌金作火星。當初主意滅蠻國,而今反誤中國人;以訛傳訛不能辨,因此五行俱錯亂。」
三、《三命通會》
  《三命通會》亦是命理書籍,為明朝嘉靖年間萬民英所著。
  《三命通會》一書花相當大的篇幅討論各種五行之爭辯;例如,《原造化之始》:「且天地之間,無非元炁之所為,其性其種已各具太始之先。金有金之種, 木有木之種,人有人之種,物有物之種,各各完具,不相假借,不相淩犯,而謂五行遞互相生,可乎?今五行家以金生水,厥類懸絕,不侔厥理,顛倒失次。不知木以火為炁,以水為滋,以土為宅,此天然至道。而曰水生木,無土將附木於何所?水多火滅,土絕木且死矣,夫安能生?周子惑于五行家之說,而謂五炁順布,四時行焉。不知日有進退,乃成寒暑;寒暑分平,乃成四時,於五炁之布何與焉?其曰春木夏火,秋金冬水,皆假合。」《壬戌癸亥大海水》:「或曰:五行之中惟水火不宜太旺,旺則不可救藥。故丙午、丁未配以天河水,以水能制火也。戊午、己未謂之天上火,以戊己蓋其上,則火不焰也。午未在天之中,丙丁屬火,皆午未旺鄉。故歷代遇此二年,皆不靖。此以理論,而非原取象之義,然亦不可不知。再按納音取象出自黃帝,故諸術家皆宗之。自徐大升作《定真論》,有婁景以前未知金在海中之論,而元之星士遂有『納音空自失』天真之說。故今之談命者只論正五行,而納音不取焉。豈知納音之理,取象之精,此正造化之所以為妙。凡論人命,尤不可不推究而體察之,以盡其微也。今陰陽家論先天老五行,而不取《洪範》五行,目為《滅蠻經》,以其顛倒陰陽,反易水火。太和周視作《陰陽定論》,乃深辟之。西蜀羅青霄作《陰陽辨疑》,以《洪範》五行出自八卦,斷不可不用。又辟周氏之見為誣。噫!何前後無定說也耶?餘見納音五行即《洪範》五行之義,不可舉一廢一。談命者,本之以五行為經,參之以納音為緯,庶足以盡命數之理,而造化無餘蘊矣。」等。
  由此可知,明朝年間的所謂《滅蠻經》之說,就已經在術界之間鬧得沸沸揚揚,不可開交。尤其是《壬戌癸亥大海水》篇中之所謂「元之星士遂有『納音空自失』天真之說」一句話;便可以將「洪範五行」與《滅蠻經》之爭論,推及至元朝年間。
四、《謇齋瑣綴錄》
  《謇齋瑣綴錄》這本書並非術數書籍,是明朝尹直所撰;《四庫全書總目題要》:「《謇齋瑣綴錄》八卷,明尹直撰。尹直,字正言,江西泰和人。景泰五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兵部尚書。《明史.卷一六八》有傳。」
  《謇齋瑣綴錄》:「地理之學非一家,各主一說。而立向放水,有以坐山,有以來龍,有以本向,而皆不出於五行之生旺衰絕。為吉凶,其幹、坤、艮、巽為禦階,子、午、卯、酉為四惡,辰、戌、醜、未尤為不吉。時師固知之,而不知蠡經置於何處。為陽宅,或置於廳中,或置於前楹。然廳堂天井廣狹不同,蠡經所指字向遠近殊差,地理書亦無定說。予嘗以天井之中為置蠡經之所,大門則置蠡經於門限之中,陰宅則置蠡經於本壙之中,不置於墓門,似為有理。時師多是予言而用之,吉凶良有驗矣。至於宗廟一家,顛倒五行,往往人指為《滅蠻經》。然用以立向消水,吉凶比于諸家多驗,而時師莫能究其立法之因。予嘗考之諸書,多滯而不通,乃類推而折衷之。夫甲寅巽,本屬木,辰戌本屬土,申辛本屬金,而皆以屬水,何也?蓋甲寅、甲申、壬戌、壬辰、癸巳、乙酉納音皆水,巽屬辰,辛屬酉,故與坎通,謂之水也。艮本土,巳本火,而以屬木,何也?蓋艮屬醜,癸醜、己巳納音屬木,故與震通,謂之木也。丁本火,亥本水,而以屬金,何也?蓋戌亥屬幹,庚戌、辛亥納音屬金,丁納甲於兌,故與兌、幹通,謂之金也。壬本水,乙本木,而以屬火,何也?蓋丙祿在巳,乙巳、乙亥納音屬火,壬屬亥,故與離通,謂之火也。此皆本於納音納甲以起例,故用之吉凶,比諸家多有驗,固不可以為滅蠻經而不之用也。予粗見如此,然究其極,亦有不通,姑錄出以與精於地理者訂焉。」此段記載,亦可道出明朝風水家,對於「洪範五行」理論與《滅蠻經》之爭論。
五、《地理人子須知》
  《地理人子須知》是明朝徐善繼與徐善述兄弟,在明穆宗隆慶年間出版的風水著作。
  《地理人子須知》也花了相當的篇幅探討五行之論證;例如,《論宗廟水法之謬》:「蔔氏雲:宗廟之水法誤入伍行之山運有准,此確論也;何則?蓋宗廟即洪範五行……乃顛倒五行之法。」《堪輿宗旨》:「禪一行能撰銅函偽經,以混其真,而不知其間乃有曾楊之賢,金函秘書,悉為所得。」《諸家五行》:「地理竅妙,無出五行;五行之變,不可窮勝。…...人識其妙而泄造化之機,又有二說焉;曰正五行以定其方;曰八卦五行以司其局;曰洪範五行以窮其山音;......然三說中,惟洪范五行最玄,而管虢之注,近於牽強,世有斤之為《滅蠻經》。」等。
  其中在《論宗廟水法之謬》《堪輿宗旨》《諸家五行》與「原五行」等篇,皆有提到所謂吳景鸞《奏疏》。
六、《陰陽辨疑》
  《陰陽辨疑》亦是嘉靖年間蜀人羅青霄之著作。
  羅氏之《陰陽辨疑》也提到「論天時者,百十有餘家,各相矛盾;大概有:一主洪范五行,唐宋元至我明,如宋魯真《曆法通書》也;一主正五行,則洪理之曆府池紀之《克擇通書》是也。……若執先天之易以斥後天之易,則人必以為非,聖無法矣;彼執正五行以斥洪範為《滅蠻經》者,果何所據?……」又雲:「五行......可以顛倒為非乎哉?大孝陰陽造葬,以山家墓運為用神,而墓運逾常,以洪範五行變成流行者為主,本蓋陰以正五行為體,以洪範五行為用;而造葬人事皆於用上從事雲爾,即以洪范五行作于唐僧一行傳流外國以滅蠻。何遼、金、元反盛而不可滅也?此立滅蠻之說以斥洪范五行者,益見其不經之甚矣!」……云云。
七、《青岩叢錄》
  《青岩叢錄》為明初王褘所撰;《青岩叢錄》則有「洪範五行乃宗廟之法,其說始於閩中,而其源甚遠,至宋王伋乃大行,而正五行為江西之法,肇于贛人楊筠松、曾求己。」之說。
八、《祛疑說》
  《祛疑說》為南宋儲泳所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泳字文卿,號華谷,僑居華亭。」
  《祛疑說.大五行說》:「向為先子蔔地,徧叩日者,就參地理之學,雖各守其師說,深淺固未易知,但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兩說,莫之適從。自古所用大五行,雖郭璞元經,亦守其說,謂之山家五行,然先輩皆謂莫曉其立法之因。既無可考之理,古今豈肯通用而不疑者哉?近世蔣文舉只用正五行以配二十四位,壬癸亥子為水,丙丁巳午為火,一如三命六壬之說,自謂得楊松筠之學。又有蜀中一家,謂是希夷先生之傳,亦以子亥為水,巳午為火,與蔣說同,而獨以壬位為火。其書則闔辟八卦,消息律呂,其行山定穴,一以卦象。律呂為本,上生下生,如黃鐘用林鐘之類是也。年月日時,則用卦氣,生旺如辟,幹候大有之類是也,其學行於東川,為書十篇。卦爻律呂之用,有陰有陽,有消有破,有生有合,其立法雖與蔣氏不同,而五行之說甚不相逺。然則大五行之說,果可廢乎?可得而廢,則古人何以更相傳襲?而用之於是,深思其理,求之太一統紀之數,而不可得;求之皇極先天中天之數,而不可得;求之後天化合五運六氣之說,而不可得;反而求之卦畫,於是得其說焉,分列於後,庶幾易見。」又雲:「大五行出於乾坤者,十二位出於六子者,亦十二位合六子足以當乾坤之數。蓋乾坤之策三百六十,合六子之策亦三百六十,足以當乾坤之策也。但郭景純所載,未本屬木,而金土木各得四位,故山家五行篇曰,癸醜坤庚名稼穡,艮震巳未曲直木。今皆以未屬土,殆必有所據,其理亦通,木三金四土五是也。然一為數之元,緫攝八位可也,火何以不二不七而四耶?二說未知孰是,將以質諸専門之學。造理之士雲,山家五行,郭景純既以名篇,又於葬元一篇論坎坤水土之山,則曰崇土益申,長生位也。及論艮山,則曰崇土益亥,非木之長生乎?論巽山,則曰崇土益申,水長生也。此又景純筆之書而用大五行之明證也。」等。
九、《地理囊金》
  《地理囊金》為宋朝北宋劉謙所撰。
  當今風水界甚少人知道劉謙其人;然而提起劉江東或是劉白頭大名時,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劉謙就是劉白頭之孫。《雩都縣誌.劉江東》:「劉江東,上牢人;楊筠松避黃巢之亂來虔州,江東與同邑;曾文辿師之得其術;江東不著文字,僅留口訣執簡握,要其子孫傳之。」同書《雩都縣誌.劉謙》:「劉謙,江東孫,宋吏部郎中知袁州事,得祖傳地理而精究之,衍口訣著星龍、穴竅、案應、曜證、羅城、明堂、水口凡七篇;宜春韓鞏題其書曰《曩金》行於世。」《地理囊金.序》:「陰陽之術,其來久矣,造陰陽之妙,著書行於世者,惟管公明郭,景純為極。......又有所謂《滅蠻經》者,初本為滅蠻而設今,反為中國之害,可勝歎哉。且水法何處無之,試以山谷平地,格之必有某水來某水去,合則用不,合則易一,所務求其合,始以為吉。問之行何星龍合,何穴法,必禁口不能言矣。所以世之吉地,至今尚存正,為此也籲。人知之貴賤,本乎天命,家之盛衰,系乎氣數,地理之法實與天命,氣數相符,蓋地有此穴,則世有此人,苟無其人,則此穴將昧而不顯,得而復失,今餘所著之書,不拘陽山陽向,陰山陰水,不用天星八卦,宗廟紫微等法,但辨來龍之真偽,結穴之美惡,水城之向背,應案之假特,左右之拱反,明堂之闊狹,水口之開闔而已。」
(注:《地理囊金》一書,究竟是否為劉謙所撰有待考證。令六愚懷疑之幾點疑惑,包括:一、觀其書之內容,似乎非宋朝風水理論。二、雖然明朝已無其序結尾之所謂「朝散大夫」一職;然而,六愚翻遍《江西通志》以及明朝正德與嘉靖年間《袁州府志》等,發覺歷年來之知州事官職者,劉姓者有三位;且三人皆與劉謙無關。易言之,歷代袁州知州事官職,從未為見有劉謙其人。三、序中所雲韓鞏者,《袁州府志》亦無所見,惟有明末年間出現韓鞏而已。自古,地理書類託名成風,最難考據;六愚在無法提出明確證據前,故而僅以《雩都縣誌.劉江東》與《劉謙》傳之所雲,姑且認定此書為宋朝年間作品。)
十、《塋原總錄》
  《塋原總錄》為北宋仁宗年間楊惟德所撰。
  《塋原總錄》最令後代感到震撼的內容,並非風水理論,而是「客主的取,宜匡四正以無差,當取丙午針。於其正處,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這句話,就是發現了地球的磁偏角的最早紀錄。
  然而,從本章主題而言,《塋原總錄》所謂:「子寅甲辰巽辛戌申屬水,乙丙午壬屬火,艮卯巳屬木,酉丁幹亥屬金,癸庚醜未坤屬土,此名大五行(注:洪範五行又名宗廟五行、大五行。),蓋五行之變體也;唯地理家用之;其分屬之理淺惑皆不能考,雖或得之,亦多穿鑿,未盡其理,古今用之極有征驗,陰陽之妙有不可詰,此殆如醫家之用五運也,故今遵用之。」與當時由王洙領軍所編撰之《地理新書》,再對照上述所謂吳景鸞《奏疏》,並比較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廣古今五行志》雲:「五行變異,敘其征應,蓋為《洪范》之學者。自古術數之學多矣,言五行則本《洪範》,言蔔筮則本《周易》,近時兩者之學殆絕,而最盛於世者,葬書、相術、五星、祿命、六壬、遁甲、星禽而已。」後,六愚發覺「洪范五行」應是宋朝術家理論之重點思想;而「正五行」理論推測直至宋末元明年間,方在風水理論中漸漸抬頭。
  其實,清初之「湯若望案」後,皇家採納南懷仁等人之意見,確實有一短暫時間採用「洪範五行」理論;然而,從明末清初各種風水著作中得知,當時「正五行」風水理論,已經廣遍於民間社會而流傳至今。
  因此,依據上述古文獻之記載,諸如《祛疑說.大五行說》所謂:「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兩說,莫之適從。」以及《謇齋瑣綴錄》:「地理之學非一家,各主一說。……宗廟一家,顛倒五行,往往人指為《滅蠻經》。然用以立向消水,吉凶比于諸家多驗,而時師莫能究其立法之因。……此皆本於納音納甲以起例,故用之吉凶,比諸家多有驗,固不可以為滅蠻經而不之用也。」比較後;無庸置疑地,所謂《滅蠻經》之說,應是在宋朝年間即有爭議;而「湯若望案」冤獄的發生,僅是楊光先等人將《滅蠻經》之爭議擴大為政爭,且將清初之前,不同風水理論門派之術家們暗中較勁的現象,正式表面化而浮上檯面而已。
  至此,若以此事件之發展立場,再回頭比較《青曩序》之說後,或許也可以推斷曾文辿為北宋人士;而有雲楊筠松為南唐人士者,或有其依據。
  無論如何,由上述各文獻著作綜合比較之後,明顯地,便可得知所謂《滅蠻經》之說,僅是宋朝年間之術士們,假借唐朝呂才、僧一行等人之名氣,杜撰《銅函經》之傳說,而醞釀發展出來的。
  換言之,所謂《滅蠻經》之說,就是某些宋朝術士抬出「滅蠻」之大纛,實則行風水派系主流之鬥爭,進而相互抹黑、造謠、攻訐等手段之其中一環而已;何來真正之「滅蠻」?不肖術士自私至此,其心可誅!
  然而,所謂《滅蠻經》之爭論,自「湯若望案」結案後,就劃下句點了嗎?不肖術士的私心稍斂了嗎?為何此說依然在現代之風水界流傳?為何風水派系正統之爭,依然是方興未艾?
~~~ 待續 ~~~ 後面更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3: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謂《滅蠻經》之探究(七)~臺灣六愚

所謂《滅蠻經》之探究(七)~臺灣六愚
408.jpg
401.jpg
402.jpg
403.jpg
404.jpg
405.jpg

406.jpg
407.jpg

伍、《滅蠻經》之爭論,依然方興未艾
  事實上,「湯若望案」之南懷仁等人,趁鼇拜失勢後,另提出《妄推吉凶辯》、《妄占辯》、《妄擇辯》等,抨擊楊光先曆書上之差錯,並對於流行於中國社會的風水、星占、擇日等,提出不同的看法。
  其中漏刻科五官挈壺正吳周斌等人,以《陰陽辨疑》:「洪范五行作于唐僧一行,傳流外國以滅蠻,何遼、金、元反盛而不可滅也?此立滅蠻之說以斥洪范五行者,益見其不經矣!」引《地理濁幽玄關》:「(注:洪範五行)始自《洪範》、《九疇》,繼而管、郭但申明之而已。流而至於今日,以訛傳訛,諉以滅蠻荒唐之語。考之並代,並無此說。況蠻類萬千,漢二師之旅,孔明七縱之雄,亦不能盡其類,況《洪範》一書可滅也?且蠻與中華書不同文,洪范將何所用耶?」等,力斥「洪範五行」為《滅蠻經》的說法,且得到康熙的認同。
  然而,至今為止,為何「洪範五行」與《滅蠻經》,依然是「餘波蕩漾」?
  關於此問題,六愚且從清初風水大師蔣平階說起。
  六愚認為,蔣平階就是將《銅函經》、《滅蠻經》、「洪範五行」、僧一行等爭議,「發揚光大」的罪人。  蔣平階,明末清初學者、風水名家,生卒年不詳(注:傳言蔣出生於西元1616年,正寢於1714年,壽有九十八之說;六愚認為此說有待商榷);亦被後代風水家尊為一代宗師。不同于楊、曾、廖、賴等四大名家,蔣是為唯一出現在正史上的風水大師,而且評價頗高;《清史稿.蔣平階傳》:「蔣平階,字大鴻,江南華亭人。少孤,其祖命習形家之學,十年,始得其傳。偏證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十年,始得其旨;又十年,始窮其變。自謂視天下山川土壤,雖大荒內外如一也。遂著地理辨正,取當世相傳之書,訂其紕繆,析其是非,惟尊唐楊筠松一人,曾文辿僅因筠松以傳。其于廖瑀、賴文俊、何溥以下,視之蔑如。以世所惑溺者,莫甚于平砂玉尺一書,斥其偽尤力。自言事貴心授,非可言罄,古書充棟,半屬偽造。其倡言救世,惟在地理辨正一書。後複自抒所得,作天元五歌,謂此皆糟粕,其精微亦不在此,他無秘本。三吳兩浙,有自稱得平階真傳及偽撰成書指為平階秘本者,皆假託也。從之學者,丹陽張仲馨,丹徒駱士鵬,山陰呂相烈,會稽姜堯,武陵胡泰征,淄川畢世持,他無所傳授。薑垚注青囊奧語及平砂玉尺辨偽,總括歌,即附地理辨正中。平階生於明末,兼以詩鳴。清初諸老,多與唱和。地學為一代大宗,所造羅經,後人多用之,稱為『蔣盤』雲。」
  六愚之所以懷疑蔣平階的原因有:
(一) 從歷史背景:
  「湯若望案」事件鬧得不可開交時,蔣平階有幸身逢其時,依然在世;故而,對於此案之始末應該知之甚詳,且必會有所感觸。
(二) 從專業角度: 
  蔣平階乃一代風水大師,湯若望與楊光先所爭論的重點,與蔣所提出的風水理論,息息相關。 
  因此,以蔣的立場而言,必然是相當重視湯若望事件的醞釀、發展,以至於結果。尤其是湯若望事件的爭論重點,蔣必然會瞭若在胸,有所立場。
(三) 從動機角度:
  其時,蔣平階正大力推行其玄空風水理論,偏偏「洪範五行」理論往往無法與玄空大卦契合。
  例如,蔣平階後傳弟子清道光年間之章甫(注:章仲山,號無心道人)在直解蔣注《青曩序》的《地理辨正》說:「得三失五,得四失六者,非盡善之謂也。」同樣是清朝吳錫出身的風水師溫榮鑣,則解釋得更為明確;《地理辨正.溫氏續解》:「得四失六,得三失五者,乃八方之山水形體,與玄空五行法,不能處處相合;或水吉而山凶,或山吉而水凶;或向首乘旺而坐山值衰;或山水衰望參半,體用難以全合;故雲然也。」《地理辨正析義.平砂玉尺》:「方位五行,不特小元空生克出入。」
  因此,蔣平階為了主張其玄空風水理論之正確,當然對於「洪範五行」為《滅蠻經》之說,持贊同態度。
(四) 從蔣平階文章:
  六愚特從蔣平階的文章中,摘錄一些提出蔣的立場。
  例如,蔣所著的《地理辨正》中;《青曩序》:「宗廟本是陰陽元,得四失六難為全;三才六建雖是妙,得三失五盡為偏;蓋因一行擾外國,遂把五行顛倒編,以訛傳訛竟不明,所以禍福為胡亂。」蔣的批註提到:「蓋唐以後,諸家五行雜亂而生,將以擾外國,而實禍中華,至今以訛傳訛,流毒萬世,曾公所以辨之深切也歟。」批註《都天寶照經》:「子癸午丁天元宮,卯乙西辛一路同,若有山水一同到,半穴乾坤艮巽宮,取得輔星成五吉,山中有此是真龍。」時,說:「蓋即天玉所辨二十四山起八宮,唐一行所造,後人指為《滅蠻經》者也。」並在《天元五歌.山龍.辨俗術之誤》說:「恨煞堪輿萬卷經,當年曾有滅蠻名,假託楊曾為正訣,不滅蠻夷累後賢。」《陽宅天元賦》也提到:「嗣後偽書雜出,異軌爭馳。家造滅蠻之經,入排掌中之卦。詞能害志,偽且亂真。」等;明顯地道出蔣平階對於「洪範五行」為《滅蠻經》的立場。
  入清以後,由於蔣平階風水理論廣在民間流傳;故而後代的風水師或是風水著作,多為蔣氏之說而流傳至今。
  例如:《青曩序辯解尋真》:「宗廟五行(注:洪範五行,又名宗廟五行),是唐一行所造。」一勺子《地理辯證補義》:「堪輿家言......一半藏,一半詞多隱約,不敢將大機妙盡告世人,故不僅一行禪師獨任其咎也。」《地理辨正析義.序》:「《辨正疏》、《再辨》、《直解》諸說,訛謬相仍,誤人害世,較之一行《滅蠻》更酷於虖。」《地理囊金集注》:「又有所謂《滅蠻經》者,初本為滅蠻而設,今反為中國之害,可勝歎哉。」(注:《地理囊金集注》原屬明朝弘治年間風水家謝子期之作品。惟此句出現在《地理囊金集注》之《記師口訣節文.序》中,已是清代以後時期矣。)」《選擇求真.論諸鬥首之謬》:「今鬥首用先天選擇,以坎山屬土,用甲己化土為元辰,則土克坎山,安得不凶?是尤《滅蠻經》之反用生旺矣。」《陽宅愛眾篇》序:「唐丘廷翰得異人傳,元宗禁其書於內府,複招一行禪師偽撰《銅函經》以愚百姓。」《天機貫旨紅囊經》:「大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先天為河圖。在後天為挨星。箕子之洪範實不外此。自銅函滅蠻乃洪範之名。」《地理辨正析義.平砂玉尺》:「宗廟、洪範、雙山、三合斷不可信。」《羅經透解》引自《披肝露膽經.水法》也有:「水法最多難具述,略舉大綱釋迷惑;世傳卦例數十家,彼吉此凶用不得;一行禪師衍術精,欲與中國去膻腥;乃為唐朝畫久計,故意偽造《滅蠻經》;宗廟五行從此沒,顛倒顛來假混真。」……等。
  事實上,蔣平階之玄空風水理論,對於清朝後世的風水界影響極大;當今風水派別諸如,翻卦、飛星、五行、玄空、八卦、九星、紫白、些子等理氣各派,皆有「蔣氏風水」的影子。
  然而,蔣平階的《滅蠻經》誤導,卻也未必完全得到後代風水家的認同。例如;《地理辨正補證》:「此說(注:指一行顛倒五行編)書中屢言,必為後人所竄。」「以為出一行者,誤《滅蠻經》之名,大抵附會,地理卜葬中人,猶多不信」「外國?指何國傳授此術數之學?」《選擇求真.選擇辯證》:「一行僧奉詔作《銅函經》,故意顛亂五行,倒裝生旺,反用休囚,以愚海外耳。……嗟呼!是豈一行之咎哉?乃誤傳一行者之咎耳。」等。
  六愚個人對於蔣平階並無任何偏見;甚至為人堪輿服務時,或多或少的依據蔣之玄空風水理論,配合個人心得為之。惟若要從學術的角度來探討蔣平階時,六愚還是認為《清史稿》對於蔣平階之評價過高,敘述蔣之生平亦屬誇大。
  或許大家對於民初風水家劉公中《堪輿辟謬傳真》所謂:「清蔣大鴻著《地理辨正》及《天元古鏡》等歌,以怪誕之說,貽毒社會最深。」的批評,深感不以為然。然而,大家亦可理性的反思,為何紀昀在編撰《四庫全書》時,全然無有蔣平階之著作?為何《清史稿》上所謂「以世所惑溺者,莫甚于平砂玉尺一書,斥其偽尤力。」之說,與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題要》的評論差異甚大?《數術類存目.玉尺經》:「國朝華亭蔣平階作《地理辨正》,始攻之甚力。雖平階欲盡變理氣家言,未免過當;然謂其竊楊賴兩家龍分順逆、砂辨、貴賤之緒論,參以臆說,詞雖瀾翻,意實膚淺。平階所糾,要不得謂之吹索也。」如此差別,值得大家深思吧?
  當代亦有某些風水師,大力抨擊「大遊年」或是「八宅明鏡」風水術就是《滅蠻經》。此等說法,六愚且留待這些被批評派系的風水家,提出其證據辯解吧。
  無論如何,當代風水之理氣派與巒頭派、三元與三合派......等之主流爭論,依然方興未艾,依然多是故步自封,依然是原地踏步;而最令人氣餒地是,這些書家爭論的重點,依然無法跳脫包括五行在內,以《周易》八卦思想為核心價值之風水理論。《滅蠻經》事件爭論了近千年依然未有答案,不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唉!「術家相輕」,自古皆然,六愚見怪不怪。
  較令人感慨的是,今之世人每每以利藪與名氣衡量風水師之修為與價值;故而有某些迎合此風之不肖風水師,每每以其華麗外表、身著制式唐裝、借用宗教思想、並配合媒體炒作,以故作神秘之姿,大談神鬼沖煞之迷信風水。
  此等病態之社會氛圍,六愚人微言輕,惟可提供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青曩補注》:「若謂禍福皆系於葬,則璞(注:郭璞)不應擇凶地以取禍;若謂禍福有定數,或它有以致之,則葬地不必擇矣。」以及儲泳《祛疑說》:「欺世之術,君子之未逹者固多察之,察而知其所以為邪足矣。如知其邪而邪之,非上善之用心也。」請理性的讀者們深思。
  當然,六愚更期待大家指正,並共勉之。
~~ 完 ~~

发表于 2016-1-27 14: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对此问题进行翔实的论证实属不易!!!赞一个!!!

发表于 2016-1-27 14: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兄台的精研精神,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16-1-27 19: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原創?還是轉載?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18: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有 发表于 2016-1-27 19:40
是原創?還是轉載?

系轉載,標題有原作者名稱,恭請查核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18: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元皇弟子 于 2016-1-30 19:02 编辑
何有 发表于 2016-1-27 19:40
是原創?還是轉載?
易友好:

如閣下方便,煩請幫我更正標題,前面加轉載二字,但已有人回覆,鄙人就無法編輯修改標題!非管理員,無此權限!之前只在主題後加作者名號,未註明轉載二字,恕罪!

(此系列兩帖,請在主標題均加轉載:所謂《滅蠻經》之探究(一)~六愚                  再談《滅蠻經》(一)~六愚
非常感謝,新年快樂!


元皇弟子敬上


发表于 2016-1-30 22: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相山撮要一书是否为'滅蛮经'?.....
发表于 2016-1-31 11: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六愚先生书里的一篇,资料很详实。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0 06: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