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188|回复: 0

竹书纪年记载的夏朝历史:和《史记》对比,哪个更真实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20-2-12 07: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本帖系轉帖,原帖作者:北斗维斟
《竹书纪年》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通史著作,是战国时代的魏国史官写的,后来这本史书被随葬在了魏襄王墓中,直到西晋才被发现。这也使得该书能够躲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保留了许多较为真实的先秦历史资料。该书共13篇,叙述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历史,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前299年。可惜的是,该书在宋朝就佚散了,如今流传于世的叫做今本《竹书纪年》,是一本伪书。清朝时期,朱右曾、王国维、范祥雍等在通过不断的收集,在烟波浩渺的文献中找出了古本《竹书纪年》的一些片段,编为《古本竹书纪年辑校》等。本文所用的就是这些古本《竹书纪年》的资料。
1,禹都阳城……禹立四十五年

大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而他定都阳城也是没有疑问的。《史记》也记载:“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可惜的是阳城到底在哪里已经无法考证。古本竹书记载大禹在位45年,这是唯一比较可信的大禹在位时间记载。

竹书纪年记载的夏朝历史:和《史记》对比,哪个更真实-1.jpg

大禹



2,益干启位,启杀之。

关于益和启之间争夺王位的事情,历史上的争议很多。益是大禹时候的一位重要的大臣或者诸侯。大禹在位期间,按照军事民主制(禅让制)的传统,曾将他立为王位继承人。但是很多古人认为大禹实际上已经暗中支持自己的儿子继位,《韩非子》记载:“言禹传位于益,终令启取之。”《战国策》也说:“禹授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大禹去世后,启就杀益而继位,开启了世袭制的传统。而《孟子》《史记》则认为是各诸侯国主动“去益而朝启”。我认为古本竹书的记载更加真实,反映了上古时代的权力斗争。
3,夏后开舞九招也。

夏后开就是夏后启。这里是讲述启在位期间关于制作乐舞的事情。启夺位后,必然会通过制度建设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礼乐制度的建设是不可少的。古文献中启制度乐舞的记载很多,《山海经》记载“夏后启于此舞九代”,“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帝王世纪》记载:“启升后十年,舞九韶”。《楚辞·离骚》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或许屈原创作的《九歌》和《九招》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竹书纪年记载的夏朝历史:和《史记》对比,哪个更真实-2.jpg



4,启征西河。

启在位期间,发生了武观之乱。武观是启的第五个儿子,居住在西河,根据《吕氏春秋》:“殷整甲徙宅西河”和古本《纪年》:“河亶甲整即位,自嚣迁于相。”来看,西河就是相、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启征西河,获得了胜利,这大概是启在位第25年的事,《存真》、《辑校》作“二十五年,征西河”。
5,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

这里是记载启的在位时间。不过《存真》记载为“二十九年陟,年九十八”,小编认为上文更加可靠。
6,太康居斟寻。

启去世后,太康继位。这时候夏朝应该迁都斟寻了,斟寻在哪里至今无法考证。斟寻应该是夏朝最稳定的一个都城,《巨洋水注》等书引《汲郡古文》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夏朝的一个同姓诸侯就叫做斟鄩氏,可能就是当地部族。
7,帝相即位,处商丘。相居斟灌

太康在位不久,就被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所杀,后羿并非称王,只是将太康的儿子相立为傀儡,居住在商丘。这里的商丘并非今天的商丘,应当是帝丘(濮阳),春秋时期是卫国首都。《左传》记载:“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也有《存真》认为这里原本应该就是帝丘,只是抄写错误。

斟灌也就是斟灌之地,是相依靠的同姓诸侯。《帝王世纪》:“帝相一名相安,自太康已来,夏政凌迟,为羿所逼,乃徙商丘,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氏。”
8,(帝相)元年,征淮夷。二年,征风夷及黄夷。七年,于夷来宾。

相即位初年,开始和淮夷作战。《存真》、《辑校》作:“元年,征淮夷、畎夷”。在甲骨文中有一个方国为“隹尸”,郭沫若经过考证认为这就是淮夷。淮夷也就是生活在淮河流域的国家,徐国是其中一个,一直到西周都比较强盛。有意思的徐国就是益的儿子若木的封国,淮夷和夏朝的战争或许是长期存在的战争。

风夷、黄夷、于夷都属于“九夷”,位于黄河下游。《后汉书·东夷传》曰:“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黄白赤玄以服色而别者,与方风等皆近海之夷。”可见夏朝的和东夷的战争很多,其中一个于夷臣服于夏朝,根据郭沫若、杨树达考证,于夷就是甲骨文中的“孟方”,位于河南睢县。

竹书纪年记载的夏朝历史:和《史记》对比,哪个更真实-3.jpg



9,后少康即位,方夷来宾。

少康是夏朝的中兴之王,它击败了寒浞(取代后羿之人),重新建立了夏朝。少康即位后,九夷中的方夷来表示臣服。
10,帝予居原,自迁于老丘。

予是夏朝第七位国王,也写作杼。史书上称为“帝杼”,“后杼”。它即位时候位于原,后来迁都到了老丘。地点在哪里无法考证。夏朝的每一个国王几乎都在迁都,说明夏朝的国家制度还不成熟,社会也不稳定,处于游牧和农耕的过渡阶段。
11,柏杼子征于东海及王寿,得一狐九尾。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狐狸,居住在青丘山。《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古人认为看见九尾狐就是祥瑞的象征。这里的杼讨伐到东海,得到九尾狐,显然是一种传说。
12,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后芬立四十四年。

芬是夏朝第八位国王,一作槐。它在位期间,应该对东夷的作战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九夷都臣服了。芬在位事件长达45年,可见当时政局是相对安定的。
13,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

这里是记载夏朝发生的一场战争,那就是洛伯和河伯的战争。《归藏易》曰:“昔者,河伯筮与洛伯战而枚占”。后来两个诸侯演变成为了洛水神和黄河水神。
13,后荒即位,元年,以玄圭宾于河,命九东狩于海,获大鸟。

荒就是芒。这里的获大鸟许多版本记载为“获大鱼”。这里是指在黄河进行了“以玄圭沉祭”的祭祀活动,是一种宗教活动。《史记》中记载周武王时期有类似的事情,“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估计这是一种战争前祈求出事顺利的祭祀。
14,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也。

这里是记载商朝人一位早期君主的故事。商人早期在黄河一带游牧,该时期商人一位重要的君主叫做亥,它发明了牛车。商人常常用自己的牛羊和他族进行交易。这一次,亥和其弟恒到有易氏进行了贸易,但是却被有易之君所杀。其子上甲微于是就借助河伯的帮助灭了有易氏。《山海经》有“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的记载。
15,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泄是夏朝第10位君主,在期间,对东夷依然有较大的控制力。
16,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立十九年。其弟立,是为帝扃。

不降是夏朝第11位国王,讨伐过九苑,不知道是哪里。其弟弟为扃([jiōng),后来即位。

竹书纪年记载的夏朝历史:和《史记》对比,哪个更真实-4.jpg

夏是扶桑树演变来的文字吗



17,胤甲居于河西,天有妖孽,十日并出。

胤甲就是孔甲,《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期间发生了“十日并出”的怪异事件。天有十日,十日并出,是中国古代一些神话传说。《庄子》“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焦”,《楚辞·招魂》:“十日并出,流金铄石”。《淮南子。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实际上,这里的十日并非真的是10个太阳。曾侯乙墓中出土箱盖上的漆画上有“羿射九日”的原型,那就是一个人正在对准大树上的鸟射箭,这些树上画有太阳,这就是《山海经》中的扶桑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扶桑树应该是古人用来测量日影的树,同时也作为古人联系射箭的靶子。这些习俗出现于东方东夷族,鸟也正是东夷族的图腾,“金乌负日”便是来自于东夷的传说。

这个故事说明了东夷族的势力强盛了起来,夏朝面临东夷族的威胁。后来东夷族的一支商人就灭了夏朝。

竹书纪年记载的夏朝历史:和《史记》对比,哪个更真实-5.jpg

曾侯乙墓中出土箱盖上的漆画



18,后昊立三年

昊就是皋,夏朝倒数第二位王。

19,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入舞。


发就是桀,夏朝最后一位国王。他在位期间,和东夷频繁战争,导致“诸夷入舞”。

20,不窋之晜孙

不窋是周人祖先之一,是后稷的儿子。《史记》记载在夏朝末年,不窋失去官职,逃窜到了戎狄之间,反映了夏朝灭亡时候周人的迁徙。这里的晜孙是六世孙,由于原文不全,不知道说的什么。

21,后桀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

这里记载桀后期的事情,他讨伐岷山氏,得到了两位美女,因此冷落了其元妃末喜氏,于是末喜就和伊尹暗中交往,成为了间谍。岷山可能就是有缗氏或者蒙山,《左传》:“桀克有缗以丧其国”,《楚辞·天问》:“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对于伊尹充当间谍一事,古书多有记载,《国语·晋语》:“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孙子兵法》:“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

22,夏桀作倾宫、瑶台,殚百姓之财。……夏桀末年,社坼裂,其年为汤所放。……汤遂灭夏,桀逃南巢氏

这里谈到夏朝灭亡的时期,夏桀大兴土木,商汤乘机讨伐,桀失败后逃亡了南巢氏。南巢氏在哪里也无法考证,有人认为在巢湖一带,这只是“文字考古”,不可信。新出土的《清华简》记载桀逃亡南巢氏后,汤继续讨伐,桀再一次逃亡。

23,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这里是史书中唯一可信的夏朝的存在时间,一共471年,这个数据也被“夏商周断代工程”使用。

竹书纪年记载的夏朝历史:和《史记》对比,哪个更真实-6.jpg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今日頭條》原文鏈結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75354023349322248/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0 08: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