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343|回复: 17

道藏.道法会元.清微道法枢纽.法序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qq:QQ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0-12-5 13: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法序
雷法其来尚矣,未有如是至簡至易至验者也。我祖师紫虚元君,敷弘道妙,发露玄微。陈乾坤造化之源,开雷霆机缄之妙。包罗万汇,总统众灵。泄八卦之幽微,显五行之妙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夫天地以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炁。人能虚其心则神见,静其念则炁融。如阳燧取火,方诸召水,磁石吸铁,琥珀拾芥。以气相召,以类相辅。有如声之应响,影之随形,岂力为之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不机而中,不神而灵者,诚也。凡炁之在彼,感之在我;应之在彼,行之在我。是以雷霆由我作,神明由我召。感召之机,在此不在彼。人皆神其神,惟圣人则不神其所以神。故偈云:“莫问灵不灵,莫问验不验,信笔扫将去,莫起一切念。”道者,灵通之至真;法者,变化之玄微。道因法以济人,人因法以会道,则变化无穷矣。当知法本真空,性源澄湛。了一心而通万法,则万法无不具于一心;返万法而照一心,则一心无不定于万法。如是当知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用。雷霆者,彰天地之威,发道之用者也。明其体而究其动静。静也得太极之体,动也得太极之用。寂然不动,即道之体;感而遂通,即法之用。如有按图索骥者,孰若不心其心,不迹其迹,无思无为。泰宇既定,真光自发。是故天不言而善应。生生化化之机运于自然。中实。当形体谓之天,主宰谓之帝,功用谓之鬼神。雷霆者乃天之功用也。且夫人身与天地合其体,太极合其变。天地五雷,人本均有。是性无不备矣。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1: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是觀 于 2010-12-6 11:06 编辑

道法枢纽
師曰:“有道中之道,有道中之法,有法中之法。道中之道者,一念不生,万物俱寂;道中之法者,静则交媾龙虎,动则叱咤雷霆;法中之法者,步罡掐诀,念咒书符。外此,则皆術數。”
師曰:“大道无言,可以神会;妙法无传,可以心受。善行持者,行道不行法;善求師者,師心不師人。”又曰:“先天而生,生而无行;后天而感,感而有情。寂而感,感而寂,非至人孰能與於此哉?”
或問法有先天後天之說者何耶?師曰:“若說先天一,也無,道,亦強名之耳,何有於法。況一念纔動,便屬後天。符圖咒訣,抑又末耳。”
師曰:“法無存想,存想非真法;無造作,造作為妖法;無叱喝,叱喝為狂法;無祝讚,祝讚為巫。妙合乎陰陽,動靜,方圓是也。水火金木土,應之以五行;東南中西北,運之以五方;天地水火風雷山澤,配之以八卦。彼泥於術數者,凡書符時以某事作用某竅,如是而按造化,如是而應生克,如此起筆,如此沖法鬼神之機,我得之矣。然不知太極未判之先,孰為陰陽,孰為三才,孰為五行,孰為八卦。故有道之士,撒手行持,不拘符篆。”
師曰:“古云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今之行持者,不明道法之根源,妄於紙上作用,以為符竅。殊不知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炁穴,內有坎離精。當於身中而求,不可求於他也。能知此竅即可與言道矣,豈徒法哉!”
太上心法序要云:“收為胎息用為竅,道法之中真要妙。漏泄此語,子其味之。”
師曰:“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紙筆,吾獨謂一點靈光通天徹地。精神所寓,何者非符。可虛空,可水火,可瓦礫,可草木,可飲食。可有可無,可通可變。夫是謂之道法。”
師曰:“符者,陰陽契合也。唯天下至誠者能用之。誠苟不至,自然不靈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紙,號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對。”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6: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師曰:“素問云,虛無恬淡,真炁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生。人之有病,或寒或熱,或輕或重,皆失調攝,奢欲不節,故六氣之邪得以乘之。治病以符,符,朱墨耳,豈能自靈?其所以靈者,我之真炁也。故曰符無正形,以炁而靈。知次說者,物物可以寓炁,泥丸莎草亦可濟人矣。”
師曰:“道貫三才為一炁耳。天以炁而運行,地以炁而發生,陰陽以炁而慘舒,風雷以炁而動蕩,人身以炁而呼吸,道法以炁而感通。善行持者,知神由炁,炁由神。外想不入,內想不出,一炁沖和,歸根複命,行走坐臥,綿綿若存,所以養其浩然者。施之以法,則以我之真炁合天地之造化。故噓為雲雨,嘻為雷霆。用將則元神自靈,制邪則鬼神自伏。通天徹地,出幽入明,千變萬化,何者非我。倘中無所主,炁散神昏,行持之際,徒以符咒為靈,僥倖於萬一,吾見其不得也矣。”
或問變神之道如何?師曰:“元始祖劫,一炁分真,我即元始,元始即我,此即謂之變神。”
師曰:“法有出於同門,其符同,其訣同。用之輒不驗者,誠不至也。誠不至則自信不及,自信不及則疑貳之心生,疑貳之心生則中無所主矣。中即無主,何以感通?故曰,法法皆心法,心通法亦通。”
師曰:“世有閉目存想神自某方來,有按摩搐縮運內炁與外炁合者。噫。皆妄矣。若得神靈將,將靈神之說,則平居暇日,養神以靜而神自靈,沖炁以和而炁自真。用之行持自然神合乎神,炁合乎炁。一舉目一動念則將吏洋洋在左右矣。”
師曰:黃帝云,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心。知此道者,我,大天地。天地,小我。莊子云,屍居而龍見淵,默然而雷聲知。知此道可以與言動靜之機。
師曰:附體開光、降將折指、照水對臂、攝亡墜旌,其鬼不神,其事不應,皆術數也,非道法也。知此者可以明神道設教耳。知道者不為是也。
或問制邪之道如何?師曰;但備以正,立可制矣。子不聞花月之妖,不敢見狄粱公乎?正人君子,鬼神猶切知懼,況有道之士哉!
或問薦度之說如何?師曰:薦亡者先須自薦;度亡者先須自度。斯薦度之說矣。夫人一性圓明,與天地一般長久,因貪因著,有死有生。及其四大分離,無形可戀。猶執妄心,不知解悟。故輪回於六道,出沒於三塗。而我太上憫之,故垂教法,俾有道之士,以我之真,覺彼之妄;以我之陽,薦彼之陰;以我之神,生彼之神;以我之炁,返彼之炁;以我之賢,化彼之愚。惟在乎澄心定慮,專志行持。一念有差,不成究竟。若夫符箓誥命,特科教之設耳。其文在是,其實不在是。
師曰:一炁之妙,萬道之宗。法靈須要我神靈,我神靈兮法通靈,怯禳禱祈憑神將,神將何會有正形。道化靈,靈化精,精化炁,炁化神。所謂法行先天大道,將用自己元神。道體法,用道無法,有道微法,顯。故用不出於用而出於體,有不出於有而生於無。顯不兆於顯而兆於微。
或問內外將之說?師曰:鬼神之情狀無窮,精神之變化有限。關尹子曰,有誦咒者,有事神者,有朱墨者,有變神者,皆可以役神馭炁,變化萬物。惟不誠之人,難以自信而易於信物。故假此為之。苟知盡誠,有不期然而然者。
有言習靜若知是習,便不是靜。直至忘習,乃真靜矣。南臺偈云: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事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緣無事可思量。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6: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微大道秘旨
清微始祖,元始天尊妙道上帝。乃清微法主也。自先天浮黎傳經之後,惟妙行真人得是心傳。乃至十方無極至真大神,無鞅數眾,俱入寶珠之中,同一段光明受用。是謂普殖神靈萬道之祖。今法書符必先畫一圓象其為,造化便可見矣。內圓外圓,發揮心上工夫。內外混融,與道合真。造此道者,毋親紙上虛文,當究竟個中玄妙。豈不知真中有神,長生大君;一從溟滓,流傳於今;綿綿不絕,人人具足;凡聖同真,無欠無鮽,不增不減。修之內則遂成至寶,得為至人;施之外則和天安地,福國裕民。至於呼沆瀣,吸風雲,役鬼神,驅雷電,此皆一真之妙用,出乎方寸之經論。前人有云,念頭未動,體合天心;意氣才萌,便當下筆。是則是矣。玄之又玄。當知未生以前,未有此形,未有此念,當作麽生,寶珠懸處,無所不容,無所不通。說經十遍,眾真鑒度,以授與我。當此之時,是誰下筆。予敢歎曰,混元一物本無先,至道虛無理自然,若向未生前見得,阿誰不是大羅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6: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光妙用  道炁長存
此一點子  無所不通

清微之體  允執厥中
精守戒定  返照太空
  
默然識之  寶珠一顆
出而用之  無施不可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1: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满庭芳
一点阳精,配归阴位,五行四象俱全。忽兮有象,晃耀照无边。神水频频浇灌,三关内,文武煎烹。明知道,入门体用,心静息绵绵。
住行并坐卧,养吾浩炁,塞地充天。认取面目,月样圆圆。内有清微玉篆,驱雷雨,发在心田。君知否,神仙有准,功行满三千。
五太图
師曰:阴阳未变,恢汉太虚,无形无相,寂兮廖兮,是曰太易。太易者,未见炁也。太易变而为太初,太初,炁之始也。先天元炁,始见微茫。太初变而为太始。太始者,形之始也。渐有元炁之形矣。太始变而为太素,太素者质之始也。元炁之形质而具也。太素变而为太极,太极者,混沌也。溟滓洪濛,状如鸡子。其中有精,弥纶无外。元炁凝而清浊未分也。太极既变,则混沌开而洪濛裂。于是清阳之炁升而为天,阴浊之炁降而为地。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即非清非浊,中和之炁,结成人伦也。是谓道生一,一炁之混沌也。一生二,二仪之清浊也。二生三,三才之人伦也。然后三才生万物。万物之始于天地,天地不能自有。有天地者,太极也。太极不能自生,生太极者,太素也。太素不能自育,育太素者,太始也。太始不能自孕,孕太始者,太初也。未有太初,先有太易。夫太极者,其本体含三为一,中具五十五数。雷霆得天地之中炁。在人生则虚无一窍收在内。是以人穷造化之源,握洪濛之极。命二炁于无象之先,役万神于已形之后。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玄关一窍
精衮衮而运转 炁默默而徘徊
     真人潜深渊
     浮游守规中
神混混而往来 心澄澄而不动
師曰:规中者,如一规之中,不在中间,不在内外也。不著物也,不泥象也。在身中之中,意中之中。如大圆镜中之一我。但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当万虑俱泯之时,真人出现。如鱼居深渊,浮游守规中矣。紫阳翁曰,身中一窍,名曰玄牡,此竅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肝肺脾肾,非脐轮尾闾,非膀胱谷道,非两肾中间一点,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关元气海。能知此竅,则冬至在此矣。药物,火候,脱胎俱在此矣。盖此竅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炁之根,虚无之谷,造化之源。只在身中求,不可求于他也。前真云,此竅非凡竅,中中复一中,万神从此出,真炁与天通。此即雷霆之竅,得之则雷霆枢机不必外求矣。至人用之所以冲举。
未命名.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1: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行先天大道
昏昏默默 无欠无余圆同太虚
  上乘
杳杳命名 湛然常寂清静法枢

有物先天地,名为大法王,见渠还寂寞,应用甚昭彰,眼耳俱无有,神通不可量,若人知这个,何必篆天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1: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命名1.GIF
发表于 2010-12-9 23: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應是好資料謝謝喇!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11: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法九要序
琼琯先生 白玉蟾 编
三教异门,源同一也。夫老氏之教者,清静为真宗,长生为大道。悟之于象帝之先,达之于混元之始。不可得而名,强目曰道。自一化生,出法度人。法也者,可以盗天地之机,穷鬼神之理。可以助国安民,济生度死,本出乎道。道不可离法,法不可离道。道法相符,可以济世。近世学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参符咒。兹不得已略述九事。编成一祑,名曰九要。以警学道之士,证入玄妙之门,不墜昏迷之路。人人得道,个个成真。岂不美哉。琼山道人白玉蟾序。
立身第一
学道之士,当先立身。自愧得生人道,每日焚香稽首皈依
太上大道三宝,首陈已往之愆,祈请自新之祐。披阅经典,广览玄文。屏除害人损物之心,克务好生濟人之念。孜孜向善,事事求真,精严香火,孝顺父母,恭敬尊长,动止端庄,威仪整肃。勿生邪淫妄想,勿游花街柳陌,勿临诛戮之场,勿视尸秽之地。清静身心,远离恶党。始宜寻師访道,请问高人。此乃初真之士。当依此道行之。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14: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師第二
学道之士,须是得遇作家方可明真悟道,得遇真師方可皈向传道受法。须是日前揣度,其師委有妙理,源流清切,然后亲近。日积月深,恭敬信向,次宜具状斋香,盟天誓地,歃血饮丹,传授道书隐诀,秘法玄文。佩奉修持,虽得其传,不可便弃。常侍師门,参随左右,求请口诀玄奥。庶无疑难,自然行之有灵。尝闻高古祖师,徒弟皈向者,纷纷然甚众。師按查徒弟之心,中有心行不中者,不与之;不尽诚者,不与之;无骨相者,不与之;五逆者,不与之;及有疾者,不与之;吏曹狱卒,始勤终怠者,亦不与之。中有徒弟,若与師心契合,气味相投,随机应化得度者,当以愧心对之。忽遇师门试探弟子,难以难事相付勾干,或中间不从所求,弟子切莫私起怒心。若生怨恨以贻,咎師之愆,阴过阳报,毫分无失。所得法中将吏神明亦不辅助。岂不闻汉张良事黄石公三进屺桥之履,公见诚心,方传素书。后为君師。若求師者,当究是理。道法之師,始终心意如一。弟子始终亦如一。近道自然无魔。所谓弟子求師易,師求弟子难。诚哉是言也。
守分第三
人生天地之间,衣食自然分定。诚宜守之,常生惭愧之心,勿起贪恋之想。富者自富,贫者自贫,都缘夙世根基,不得心怀妒忌。学道惟一温饱足矣。若不守分,外求则祸患必至。所谓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者,贤人也。学道若外取他求,则反招殃祸也。道不成而法不应。若以此修行,法在其中矣。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11: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持戒第四
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恃之以禁戒。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先学守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萨真人云,道法于身不等闲,思量戒行徹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依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仇必矣。今人岂可不持戒,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昔晋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于君,君闻得疾之因,乃源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于符牒,祝曰,此符伏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济贫布施则积阴德,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于无心,不可著相,著相为之则不是矣。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
明道第五
夫道者,入圣超凡,福资九祖。逍遥无碍之乡,逸乐有玄之境。聚则成形,散则为风。三清共论,玉帝同谈。不属五行,超离三界。此乃证虚无之妙道。欲证此道,先修人道。去除妄想,灭尽六识。明立玄牡根基,须分阴符阳火。如鸡抱卵,出有入无,功成行满,身外有身。仙丹妙宝,随意自取。玉室金楼,随心自化。呼风叱雨,坐役鬼神。嘘炁可以治病,点石可以为金。不与凡同,奉膺天诏。证果真仙矣。
发表于 2010-12-12 16: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0: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是觀 于 2010-12-12 21:00 编辑

行法第六
夫法者,洞晓阴阳造化,明达鬼神机关。呼风招雷,祈晴请雨,行符咒水,治病驱邪。积行累功,与道合真,超凡入圣。必先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在狐疑。欲祈雨救旱,先择龙潭江海,碧壑深渊,云龙出没之地,依法书篆铁札投之。如不应方动法部雷神,择日限时登坛发用。祈晴之事,在乎诚心,静念运动阳神,招起冯夷风部之神,扫除云雾,荡散阴翳。易欠为丰,救民疾苦。若德合天心,应之随手。驱邪之道,先立正己之心,勿生妄想,审究真伪。古云若要降魔鬼,先降自己邪。当以诚心招将而驱之。若传人不一,闻法避罪逃遁者,若雷神巡历而戮之。若遣祟切不可发送酆都。没后恐有连累。戒之慎之。若治病之法,宜仔细察其病症,次当以符水治之。盖人之气运于三焦五脏之间,顺则平康,逆则成病。或奢欲失节,或心意不足而成邪。故邪气侵则成病。以为正真之炁,涤彼不正之邪,以我之真阳,敌彼之阴。若患者执迷邪道,可方便而化之。符水而治之。救人功满而证仙界而为妙果欤!
守一第七
近观行持者,间或不灵,呼召不应者,何故初真行法者累验,非常广学者却不如之。此非法之不应也,缘学者多传广学,反使精神不能纯一,分散元阳。登坛之际,神不归一,法不灵应。岂不闻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今志于行持者,必当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徹地。不知抱玄守一为最上功夫,但耽于广学,反不能纯一矣。盖上古祖师虽有盈箱满箧灵书,留之引导凡愚,开发后学,不知師心自有至一之妙。不教人见闻,鬼神亦不知其机。用之则有感通,且法印亦不可多。专以心主一印,专治一司,专用一将。仍立坛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仪动止,恭敬诚信相孚,自然灵应。切不可疑惑,有无昧于灵台。须是先以诚敬守之,必获灵验。斯为守一之道矣。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1: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度第八
学道之人,洞明心地。不乐奢华,不嫌贫贱,不著于尘累之乡,不漂于爱河之内。恬淡自然,逍遥无碍,尘世和同。先当行符治病,济物利人。次可拔赎沉沦,出离冥趣。先度祖宗,次及五道。以我之明,觉彼之滞。以我之真,化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饱,充彼之饥。超升出离,普度无穷。斯为济度矣。
继袭第九
学道之人,得遇明師,传授秘法。修之于身,行之于世。人天敬仰,末学皈依,愧无小事。当知感天地阴阳生育之恩,国王父母句力劳抚养之德,度師传道度法之惠。则天地国王父母师友,不可不敬。稍有违慢,则真道不成,神明不祐。道法既得于身,道成法应。可择人而付度之,不可断绝道脉。须是平日揣摩,得其人可以付者付之。苟非其人亦不可轻传也。罪有所归。若得人传授,但依祖师源流,不可增损字诀。忠孝之心相契,切勿生人我之心。弟子若负師,天地神明昭然鉴察,毫分无失。師伪弟子亦然。若无人可度,石匣藏于名山福地,海岛龙宫。劫运流行,自然出世。予感天地父母生化之恩,诸師传道教训之德。将其所得,册成九事,以警后学。若修身立己,积德累功,上体天心,下利人物,行道成真,超凡入圣,伏望见闻,咸希观览。
琼山道人  白  玉蟾 述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1: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好友问我,筑基之前先要清基。何为清基?
窃以海琼白真人九要立身第一为清基之下手处。
发表于 2011-11-11 19: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收藏了,多謝樓主。
发表于 2012-11-17 21: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尘世俗人,也想超凡脱俗,可惜尘缘未了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10 18: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