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840|回复: 4

「转贴」李涵虚西派丹法──三车秘旨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qq:QQ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6-11-1 23: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三车秘旨
长乙山人李涵虚著 皖江陈撄宁校订

《三车秘旨》读者须知

  一、本书作者李涵虚,世称之为西派。书中大旨,虽不出《参同》、《悟真》之范围,但既已自成一派,必有其特异之处,而为他种丹经所未尝言者。学者应分别观之。

  二、因学人功夫有先后,程度有浅深,故创为三件河车之说。第一件河车,即指第一段功夫,第二件即指第二段功夫,第三件即指第三段功夫。至于运转河车之路,仍只一条,并无歧异。勿误会河车有三条路也。

  三、三件河车文中,未免有形容太过、及譬喻不当之处,读者幸勿拘泥于字面而曲为之说。

  四、附录中收心法下手功夫,颇为切要。果能仔细参悟,必可获益。

  五、道情诗词杂著中,亦偶有妙义隐藏其间,读者如能触类旁通,固甚善也。

  六、此书乃旧抄本,流传至今,已八十余年,未曾刊版行世。除河车三篇而外,其他如收心法及道情诗歌篇,在原抄本上既未另立专名,又不应隶属于《三车秘旨》名义之下,而其排列次序,亦欠妥帖。今特标题附录二种,并重为整理一过,以便读者。

  七、前人丹经之作,或以访外护,或以示及门,本非普渡性质,亦非为传世计。故不必求人人了解,并且预防人人皆能了解。于是隐语异名,层见迭出。阅者茫然,不知所谓。甚至意在此而言在彼,真相常常被其瞒过。学道者无人不叹丹经之难读,即以此故。

  八、读本书若不得其解,当求之于《道窍谈》中,读《道窍谈》仍不能领悟者,当参考《三丰全集》,因其可以互相发明也。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皖江陈撄宁作于沪上。

 

三车秘旨》按语
 


陈撄宁


此书世无刻本,乃福建毛君复初家藏抄本,由福建连城县邓雨苍先生亲携至沪,嘱宁代为校对,预备付翼化堂出版流通。盖邓君志在弘道,非营业性质,宁故选出数篇,登于《扬善半月刊》,俾好道诸君先睹为快。料亦邓君所默许也。


王重阳开北派,张紫阳开南派,陆潜虚算是东派,李涵虚算是西派。此数篇乃西派之学说,自然与前三派略有不同。学者须分别观之,凡遇其中有难解之处,存而勿论可也。


又按:《参同》、《悟真》一类的丹经,所以要用许多隐语譬喻者,因为他有不能明说之苦衷。倘若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一般俗人不懂男女身中逆行造化之玄妙,听了此种修炼方法,必定大惊小怪,并非作书者故意愚弄后学。若果在自己一身精气神上做工夫,尽可老老实实地说精气神三个字名词,已足以代表一切,犯不着再扭扭捏捏遮遮掩掩,把《参同》、《悟真》上面所用的术语,拉扯到清净工夫上去,以免贻误后学。然而像这一类的道书实在很多,本篇也是其中之一。常常弄得读书的人糊糊涂涂,竟不知他们说些什么。余今日不得不将革命的手段拿出来用在整理道书的工作上,此后就是古今道书著作划分界限之时。是亦气运所关,半由人力,半因天数,知我罪我,听诸当代与后世而已。

 

 

李涵虚真人小传

 

  真人四川嘉定府乐山县李家河长乙山人氏。生于嘉庆丙寅年八月初四日寅时。生时,母梦一廊嘶潮Ы鹗橐缓?朊牛?皇痹蛘嫒松?伞?

  伯仲三人,师居其二。幼而颖悟,弱冠入邑庠生。善琴,嗜诗酒。年二十四,遇吕祖,不识。后病伤血之症,奉母命,至峨眉县养病,遇郑朴山先生。

  先生康熙时人,孙真人讳教鸾之高弟也。同寓与之治病,并云:“金石草木,只可治标。治本则宜用自身妙药,方能坚固。”闻之,恍若梦觉,即稽首皈依。先生遂传口诀,嘱云:“大劫将至,子宜速修救世,更有祖师上真为师。”后至峨眉山,遇吕祖、丰祖于禅院。师初名元植,字平泉。吕祖改为西月,字涵虚,一字团阳,密付本音。潜修数载,金丹成矣。三师复至,叮咛速著书救世。奉三真之命,著有《太上十三经注解》、《大洞老仙经发明》、二注《无根树》,名曰《道言十五种》。又曰《守身切要》。将吕祖年谱、圣迹、丹经、救世等书删订,名曰《海山奇遇》。撰集丰祖全书,名曰《三丰全集》。自著另有《九层炼心》、《文终经》、《后天串述》俱刊行于世。更有《圆峤内篇》、《三车秘旨》、《道窍谈》三书,俱未刊行。


-

  山于咸丰丙辰正月至长乙山房,得瞻慈容,如三十许人。拜别后,师于本年五月初八寅时升举,异香满空者七日。本日卯时,现仙容于自流井。飞升后,显迹甚多,不能尽述。

  师生二子,长业儒,次务农。大兄举三子,长十一岁,聪明仁孝,师每称羡。

  门人甚众,而大丹成者,江西周道昌一人,得玉液还丹者数人。

  山德薄缘浅,侍师未久,略述其目击大概云尔。

  福建建宁县巧洋弟子李道山敬述。

  三车者,三件河车也。第一件运气,即小周天子午运火也;第二件运精,即玉液河车运水温养也;第三件精气兼运,即大周运先天金汞,七返还丹,九还大丹也。此三车者,皆以真神、真意斡乎其中。人能知三车秘谛,则精、气、神三品圆全,天、地、人三仙成就。

第一件河车

  运气功夫,所以开关筑基,得药结丹也。其中次叙,从虚空中函养真息为始。收心调息,闭目存神。静之又静,清而又清。一切放下,全体皆忘。混混沌沌,杳杳冥冥。功夫到此,如天之有冬,万物芸芸,各返其根。如日之有夜,刻漏沉沉,各息其心。此无知、无识时也。谁晓得无知、无识之际,才有一阳来复,恰如冬之生春,夜之向曙。蓦地一惊,无烟似有烟,无气似有气,由下丹田薰至心阙,使人如梦初醒。初醒之候,名曰活子时。急起第一河车,采此运行,迟则无形之气变为有形。

 

  此气也,名壬铅,名后天,又名阳火,故曰子时进阳火。何为进阳火?学人把初醒之心,陡地拨转,移过下鹊桥,即天罡前一位。誓愿不传之真诀也。移至尾闾,守而不乱。霎时间真气温温,从尾闾骨尖两孔中,透过腰脊,升至玉枕,钻入泥丸。古仙云:“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路径此为尊。”即指此也。

  愚人不知运气,便要舌舐上颚,以承甘露。吁!可笑亦可怜也,皆不得师之过也。须知运气一道,只可引气入喉。《黄庭经》曰:“服食玄气以长生”,因此阳火之气紫黑色,名曰玄气耳。服食之法,须要口诀,乃能送入气管。否则走入食喉,从何处立得丹基?须把这阳气送下气喉,至于玄膺,乃化为甘露之水。《黄庭》曰:“玄膺气管受精符”,此之谓也。玄膺名玄雍,又名玄壅,言人之气到此壅塞也。俗人不知玄妙,气至泥丸,就想他化为神水,如吞茶汤一般。吾恐气管一滴,便叫汝咳而不休矣。盖水者有形之物,安能入得气管?故《黄庭》曰:“出清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升天汉。”犹言清气出于丹田,玄气入于玄膺,二气转换云尔。气化为水,洒濯心宫,仍落于虚无窍内。宝之裕之,是为筑基。

  筑基既久,积累益深,乃有一个时候,照常静坐。忽于丹田中突出一物,有声如风雷之响,有色如星电之光,是为后天中先天药。即按第一车运之,至于泥丸,始化为液,饵而服之,方得玉液丹头。此得药结丹之始也。以后功夫,须要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乃尽养丹之妙,请看下文分解。

 

  第二件河车

  运精功夫,所以抽坎铅,制离汞,炼己性也。

  前此运气日久,得了小药,结了丹头。以后绵绵内息,天然自在,固守丹田。每早辰间,清坐清卧,其丹如一团软绵,升于心府。仍要收回虚中,杳然无影,方不走失。诀曰:“神返身中气自还”,正此时也。怀抱日深,忽然间丹田如春水初生,溶溶漾漾。即守自然之内息,烹之、炼之,其水忽化为热气,由两胯内边流至涌泉。须要神注两踵,真息随之,此所谓真人之息以踵也。如此片时,涌泉定静,即将心返尾闾,默默守候。忽觉有物来尾闾间,似绵陀,似馒首,似气块,沉滞难行。就要调停内息,专心一志,猛烹急炼。乃有一股热汤,透出尾闾,徐徐过腰脊,滔滔上泥丸。方谓之黄河倒卷,漕溪逆运。此等河车,《大洞经》所云“勒精卫泥丸”,吕祖所云“搬精入上宫”,不与运气同也。泥丸宫中,水声震响,久之而水声止息,神即休于其中。持守片时,乃以舌倒舐上颚,鼻中忍气,牙关紧闭,两手反抵坐榻,头面仰对空梁,候他金液满舌,其鼻息忍而不播,伊乃啯了一声,流入气管,降下重楼十二阶梯,神水灌注华池矣。这个华池,人多不知。或言舌胎下,或言下丹田,皆非也。此华池在人两乳中间,名曰上气海,与玄膺隔一层耳。白玉蟾云:“华池正在气海内”是也。水满华池,走而不守。至于绛宫,心地清凉。落于黄庭,心火泰定。此之谓抽铅制汞,牵虎降龙。既未两卦,周流不息,即玉液炼己之事也。但此玉液,不能日日常有,须加前头运气功夫。运之数次,乃有一次。若做到玉液长来之时,则黄中通理,皮肤润泽。心君闲逸,性体光明。对境忘情,在欲出欲,随缘度日,在尘离尘。真意坚牢,剑锋犀利。圆陀陀,光灼灼,赤洒洒,亮铮铮,此炼己纯熟时也。

  于是讲三车功夫,又听下文分解。

-
第三件河车

  运先天精气,丹家名汞迎铅入,情来归性,七返九还之事也。

  前此炼己纯熟,汞性通灵,进退自如,雌雄应变。功夫至此,乃可行返还大事。七返还丹者,先将已成之汞性呼为内丹,于是入室坐圜,把内丹藏于空洞之中。上边如乾,下边如坤,性边属有,命边属无。先要以有入无,然后从无生有。其象如乾精播于坤母,坤乃实腹而为坎。坤精感自乾父,乾乃虚心而为离。乾坤既列,名为鼎器(即有无妙窍也)。离坎二用,借此现形。原夫以有入无之时也,寂寂静静,心死神存。稍焉有自己识神,化为惊人、爱人之物,试尔内神。又有诸天魔将,化为好人、恶人之物,试尔内神。诸般不动,元神湛然。乃更一时焉,有一支阳气发生。譬如坤阴之下,一阳来复。我即吐乾宫一阴以迎之(肾气上升,心液下降,本乎自然),名曰以汞迎铅,又曰大坎离交,又曰内外阴阳消息。消息既通,于是命太乙神女俦邱兰者,捧出雌剑,摘而取之,立为丹本,此即七返还丹也。丹本既立,神气融和,由是一阳渐长而为兑,坎男变为兑女矣(此即庚方月、西江月、蛾眉月诸喻时也)。因此兑女二字,故丹家名曰首经,又曰天癸(因类而言耳。愚人不知,盲修瞎炼,未遇真师之故也)。丹士采此首经,名曰摄情归性。五千四十八日归黄道之时,有如十五明月,金水圆满。在人身中,总一先天精气,腾腾壮盛之时也。学人到此,急起大河车,运上泥丸。稍焉,有美液坠于颚中,大如雀卵葡萄,非麝非蜜,异样甘香,此乃九还金液大丹也。道人服此金液,然后名之曰铅投汞,金并木,后天返先天,婴儿会姹女。婴、姹相逢,朝夕涵养,久之洞见脏腑,内外光明,中有一真,宛然似我,此婴、姹复生婴儿矣。得此婴儿者,必须默默调养,刻刻温存,由灵谷移上天谷,然后出神入化,高会群仙。


收心法

长乙山人李涵虚著 皖江陈撄宁校订

  收心法提词

  平铺直叙收心法,上天欢喜无谴责。穷年矻矻驾河车,心似勤劳实安逸。昨夜飞神朝上真,封为善教大真人。道我四百年来事,三番游戏到红尘。怀抱金丹独得意,也共群仙说哑迷。觉来始动慈悲心,手中直写琅环记。不分善恶与贤愚,总要收心坐虚无。入得杳冥方见道,最初一着好功夫。

  收心法下手功夫

  养生之道,真息为本。曹文逸云:“我为诸公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诚要言也。下手功夫先静心,次缄口,次调息(心静则气平,不调之调为上)。鼻息平和,然后闭目内观,神注肾根之下阴跷一脉(谷道前,阴囊后),如此片时,将心息提上虚无窍内(脐后腰前,心下肾上,中间一带,不可拘执),停神安息,以自然为主。心太严则炎,务必顺其自然,即文火也。心太散则冷,务必守其自然,即武火也。文武烹炼,始终妙用。内息匀称,勿忘勿助。是时也,心如虚空,有息相依则不虚,有息相随则不空。不虚不空之间,静而又静,清而又清。气息绵绵,心神默默。至此要一切放下,人我皆忘。此之谓钻杳冥。杳冥中有气,一神独觉,此乃真息也。真息发现,薰心酥痒,还要按入腔子里虚无窍内,积之累之,则命蒂生而阳气自长,乃可以开关运气矣。

  凝神调息,是下手功夫。凝神者,是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内闭。先要自劝自勉,收他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坐虚无中,不偏不倚,即是凝神于虚。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之、顺之,加以神光下照,即是调。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之息相会于气穴中也。神在气中,默注元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所谓隔体神交也。守其性,不散乱。存其神,不昏沉,故能杳冥恍惚。

  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心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而阳生矣。

-
收心法杂谈

  门人问曰:“三车秘谛,尽泄天机,能不惧天谴乎?”涵虚曰:非敢故违天谴,实望人改过自新。凡作功课,必先去人心,求道心。屏凡息,寻真息。然后定神气,钻杳冥。如此诸境,皆不可少。入吾道者,安得复为小人?

  凡做功夫,钻杳冥是第一桩难事。但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必有真杳冥,乃有真虚无。噫!先难而后获,全身要舍得。昔我在洞天中,学钻杳冥七八年,然后稍有把柄。今之学者,进锐退速,安能入道耶?

  弟子问曰:“先生传道,人言过滥。倘下士得之,行持无效,能不反唇相诋耶?”涵虚曰:不遭下士之讥,不足以见吾道之大也。大道者,先要清净身心,调理神气。其甚者,要能一切放下,钻入杳冥。必有此等真功夫,然后有真效验。彼无功而妄想效验者,亦终为不得效验之人也。反唇相诋,何足病之?

  弟子问曰:“如师所说,恶人皆可学道乎?”涵虚曰:可。即诵格语曰:“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能转地狱为天堂,变黑气为红光。余有三字诀,修道之士,勤、诚、恒,缺一不可。但勤矣、诚矣,而结果必归于恒。孔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况道乎?儒生习文艺,尚以数年为期,甚至有十年者。岂修心炼气,反不如读书作文?

  诚乃至阴之象,在《易》为太极,在佛为如如。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动对静言,则知诚为阴象。孔门之道,推至诚如神,论至神无息,皆静中大体、大用,故以诚入静,静心不乱。以诚入定,定心不移。以诚守中,中心不偏。以诚入杳冥,则通微无碍矣。

  勤为学业之本,其在于道,更有不勤之勤焉。养自然之息,定自然之心,无为而为,为而不为。所谓“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者,真乃勤之至也。

  炼睡魔,必用勤字。跑香打坐,精神倒退,此误用其勤之过也。善炼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瞧,功夫自然不断,神气自然加增。熬更守夜,反惹睡魔。《参同契》曰:“寝寐常相抱,觉悟候存亡。”能用此诀,自然惺惺不昧。

  门人问曰:“陆潜虚仙师云:‘交媾乃太上閟秘之旨’,其诀可得闻乎?”曰:交媾者,至阴之本,杳冥之根也。人能钻入杳冥,方能得成交媾。我劝人先在虚空中团炼,静之又静,定之又定,无人无我,无无亦无,自然入得杳冥,不交媾而自能交媾,从至阴中生出至阳矣。交媾之法,先天与后天不同。先天交媾,以性立命。后天交媾,以神合气。故《入药镜》云:“是性命,非神气。水乡铅,只一味。”先天名目,独有一物。后天名目,则分精、神、意、气、魂、魄、性、情。若在先天,只炼出一个,就皆有了。总要从交媾中取出真阳耳。人身五脏,原有部位,不可移动。道家云:“乾坤坎离颠倒”,岂心可移于下,肾可移于上耶?非也。所谓颠倒者,乃心肾中之神气耳。心神俯而下就,肾气仰而上升,神气颠倒,则有形之心肾亦如颠倒,无形之乾坤亦皆颠倒。颠倒交施,坤中生一阳为坎,乾中生一阴为离。离女与坎男交施,则如西方之兑女,相接东方之震男。又将南北移为东西,水火变为金木。金情木性,称为白虎青龙。龙交虎,如姹投婴,虎交龙,如婴投姹。要之,乃性命二物。命中有性,性中有命,二物乃一物耳。故紫阳先生曰:“震兑非东西,坎离非南北。”人亦可以恍然矣。


儒家、道家,养气各有不同。养自然之气,可以得生。养浩然之气,则可生、可死。古来志士仁人,见危授命,杀身成仁之类是也。养之之时,纯是义理之心,充乎宇宙,故孟子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是集义所生者。”道家养气,独葆其真,不必见危而早退,不必杀身而早隐。《易》所谓见机而作,不俟终日之君子也。

  道家初功,须养其自然之气。敢问何为自然之气?曰:易言也,其为气也,至小至柔以曲,养而无害,则聚乎虚空之中,是集精所生者。道家还丹,亦是浩然之气。其气得手,亦能见危授命,杀身成仁。古来谓之刀解,究竟有神奇莫测处,变化莫解处,异乎儒家。或死之后,他处见之,须眉转少,仙客同游,此乃还丹成就,身外有身者。

  至人得道,生亦仙,死亦仙,如留形住世,尸解登真之类是也。仁者能静,生亦寿,死亦寿,如曾子全身,颜渊短命之类是也。

  道有五失:有浅尝而去者;有浮慕其名者;有始勤终怠者;有心性偏执,未入门墙,妄诋高深者;有资质下愚,唤之不醒,呼之不悟者。道有三得:有知之者,可为灵人;有好之者,可为真人;有乐之者,可为至人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3: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车秘旨

[清]李涵虚著 陈撄宁校订

三车秘旨目录

读者须知(陈撄宁)

李涵虚真人小传(李道山)

第一件河车

第二件河车

第三件河车

收心法题词

收心法下手功夫

收心法杂谈

道情诗廿四首

收心法道情自遣一首

杂体诗十三首

满江红词三首

大江西派九字

吕祖题词一首

三车秘旨读者须知

一、本书作者李涵虚,世称之为西派。书中大旨,虽不出《参同》、《悟真》之范围,但既已自成一派,必有其特异之处,而为他种丹经所未尝言者,学者应分别观之。

二、因学人工夫有先後,程度有浅深,故创为三件河车之说。第一件河车,即指第一段工夫,第二件河车即指第二段工夫,第三件河车即指第三段工夫。至於运转河车之路,仍只一条,并无歧异,勿误会河车有三条路也。

三、三件河车,文中未免有形容太过,及譬喻不当之处,读者幸勿拘泥於字面而曲为之说。

四、附录中收心法下手工夫,颇为切要,果能仔细参悟,必可获益。

五、道情诗词杂著中,亦偶有妙义隐藏其间,读者如能触类旁通,固甚善也。

六、此书乃旧抄本,流传至今,已八十余年,未曾刊版行世。除河车三篇而外,其他如收心法,及道情诗词等篇,在原抄本上既未另立专名,又不应隶属於《三车秘旨》名义之下,而其排列次序,亦欠妥帖。今特标题附录二种,并重为整理一过,以便读者。

七、前人丹经之作,或以访外护,或以示及门,本非普渡性质,亦非为传世计,故不必求人人了解,而且预防人人皆能了解。於是隐语异名,层见迭出,阅者茫然,不知所谓,甚至意在此而言在彼,真相常常被其瞒过。学道者无人不叹丹经之难读,即以此故。

八、读本书若不得其解,当求之於《道窍谈》中。读《道窍谈》仍不能领悟者,当参考《三丰全集》,因其可以互相发明也。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皖江陈撄宁作於沪上

李涵虚真人小传

真人四川嘉定府乐山县李家河长乙山人氏。生於嘉庆丙寅年八月初四日寅时。生时,母梦一道人怀抱金书一函入门;寤时,则真人生焉。伯仲三人,师居其二。幼而颖悟,弱冠入邑庠生,善琴,嗜诗酒。年二十四,遇吕祖,不识。後病伤血之症,奉母命,至峨眉县养病,遇郑朴山先生。先生康熙时人,孙真人讳教鸾之高弟也。同寓,与之治病,并云:“金石草木,只可治标,治本则宜用自身妙药,方能坚固。”闻之,恍若梦觉,即稽首皈依。先生遂传口诀,嘱云:“大劫将至,子宜速修救世,更有祖师上真为师。”後至峨眉山,遇吕祖、丰祖於禅院。师初名元植,字平泉。吕祖为改名西月,字涵虚,一字团阳。密付本音,潜修数载,金丹成矣。三师复至,叮咛速著书救世。奉三真之命,著有《太上十三经注解》、《大洞老仙经发明》、《二注无根树》,名曰《道言十五种》,又曰《守身切要》。将吕祖年谱圣迹丹经救世等书删订,名曰《海山奇遇》,撰集丰祖全书,名曰《三丰全集》,自著另有《九层炼心》、《文终经》、《後天串述》,俱刊行於世。更有《圆峤内篇》、《三车秘旨》、《道窍谈》三书,俱未刊行。山於咸丰丙辰正月,至长乙山房,得瞻慈容,如三十许人。拜别後,师於本年五月初八寅时升举,异香满空者七日。本日卯时,现仙容於自流井。飞升後,显迹甚多,不能尽述。师生二子,长业儒,次务农。大兄举三子,长十一岁,聪明仁孝,师每称羡。门人甚众,而大丹成者,江西周道昌一人。得玉液还丹者数人。山德薄缘浅,侍师未久,略述其目击大概云尔。


福建建宁巧洋弟子李道山敬述

 

三车秘旨


三车者,三件河车也。第一件运气,即小周天子午运火也;第二件运精,即玉液河车,运水温养也;第三件精气兼运,即大周天运先天金汞,七返还丹,九还大丹也。此三车者,皆以真神、真意斡乎其中。人能知三车秘谛,则精气神三品圆全,天地人三仙成就。

第一件河车

运气功夫,所以开关筑基,得药结丹也。其中次序,从虚空中涵养真息为始,收心调息,闭目存神,静之又静,清而又清,一切放下,全体皆忘,混混沌沌,杳杳冥冥。功夫至此,如天之有冬,万物芸芸,各返其根;如日之有夜,亥漏沈沈,各息其心。此无知无识时也。谁晓得无知无识之际,才有一阳来复,恰如冬之生春,夜之向曙,蓦地一惊,无烟似有烟,无气似有气,由下丹田熏至心阙,使人如梦初醒。初醒之候,名曰活子时。急起第一河车,采此运行,迟则无形之气变为有形。此气也,名壬铅,名後天,又名阳火,故曰子时进阳火。何为进阳火?学人把初醒之心,陡地拨转,移过下鹊桥,即天罡前一位,誓愿不传之真诀也。此心名曰天地之心,又名妙心,又名元神,又名真意,又名玄关发现。移至尾闾,守而不乱,霎时间真气温温,从尾闾骨尖两孔中,透过腰脊,升至玉枕,钻入泥丸。古仙云:“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路径此为尊”即指此也。愚人不知运气,便要舌舐上颚,以承甘露。吁!可笑亦可怜也。皆不得师之过也。须知运气一道,只可引气入喉。《黄庭经》曰:“服食玄气以长生。”因此阳火之气紫黑色,名曰玄气耳。服食之法,须要口诀,乃能送入气管,否则走入食喉,从何处立得丹基?须把这阳气送下气喉,至於玄膺,乃化为甘露之水。《黄庭》曰:“玄膺气管受精符。”此之谓也。玄膺名玄雍,又名玄壅。言人之气到此壅塞也。俗人不知玄妙,气至泥丸,就想他化为神水,如吞茶汤一般。吾恐气管一滴,便叫汝咳而不休矣。盖水者有形之物,安能入得气管?故《黄庭》曰:“出清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升天汉。”犹言清气出於丹田,玄气入於玄膺。二气转换云尔。气化为水,洒濯心宫,仍落於虚无窍内,宝之裕之,是为筑基。筑基既久,积累益深,乃有一个时候,照常静坐,忽於丹田中突出一物,有声如风雷之响,有色如星电之光,是为後天中先天药,即按第一车运之,至於泥丸,始化为液,饵而服之,方得玉液丹头。此得药结丹之始也。以後功夫,须要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乃尽养丹之妙,请看下文分解。

 

第二件河车

运精功夫,所以抽坎铅,制离汞,炼己性也。前此运气日久,得了小药,结了丹头。以後绵绵内息,天然自在,固守丹田。每早辰间,清坐清卧,其丹如一团软绵,升於心府,仍要收回虚中,杳然无影,方不走失。诀曰:“神返身中气自还。”正此时也。怀抱日深,忽然间丹田如春水初生,溶溶漾漾,即守自然之内息,烹之炼之。其水忽化为热气,由两胯内边,流至涌泉,须要神注两踵,真息随之。此所谓“真人之息以踵”也。如此片时,涌泉定静,即将心返尾闾,默默守候。忽觉有物来尾闾间,似绵陀,似馒首,似气块,沈滞难行。就要调停内息,专心壹志,猛烹急炼。乃有一股热汤,透出尾闾,途途过腰脊,滔滔上泥丸,方谓之黄河倒卷,漕溪逆运。此等河车,《大洞经》所云“勒精卫泥丸”,吕祖所云“搬精入上宫,不与运气同”也。泥丸宫中,水声震响,久之而水声止息,神即休於其中。持守片时,乃以舌倒舐上颚,鼻中忍气,牙关紧闭,两手反抵坐榻,头面仰对空梁,候他金液满舌,其鼻息忍而不播,伊乃咕了一声,流入气管,降下重楼十二阶梯,神水灌注华池矣。这个华池,人多不知,或言舌胎下,或言下丹田,皆非也。此华池在人两乳中间,名曰上气海,与玄膺隔一层耳。白玉蟾云“华池正在气海内”是也。水满华池,走而不守,至於绛宫,心地清凉,落於黄庭,心火泰定。此之谓抽铅制汞,牵虎降龙。既未两卦,周流不息,即玉液炼己之事也。但此玉液,不能日日常有,须加前头运气功夫。运之数次,乃有一次。若做到玉液长来之时,则黄中通理,皮肤润泽,心君闲逸,性体光明,对境忘情,在欲出欲,随缘度日,在尘离尘,真意坚牢,剑锋犀利,圆陀陀,光灼灼,赤洒洒,亮铮铮,此炼己纯熟时也。于是讲三车功夫,又听下文分解。


第三件河车

运先天精气,丹家名汞迎铅入,情来归性,七返九还之事也。前此炼己纯熟,汞性通灵,进退自如,雌雄应变。功夫至此,乃可行返还大事。七返还丹者,先将已成之汞性,呼为内丹。於是入室坐圜,把内丹藏於空洞之中,上边如乾,下边如坤,性边属有,命边属无。先要以有入无,然後从无生有。其象如乾精播於坤母,坤乃实腹而为坎;坤精感自乾父,乾乃虚心而为离。乾坤既列,名为鼎器(即有无妙窍也)。离坎二用,借此现形。原夫以有入无之时也,寂寂静静,心死神存。稍焉有自己识神,化为惊人爱人之物,试尔内神;又有诸天魔将,化为好人恶人之物,试尔内神。诸般不动,元神湛然。乃更一时焉,有一支阳气发生。譬如坤阴之下,一阳来复,我即吐乾宫一阴以迎之(肾气上升, 心液下降,本乎自然)。名曰以汞迎铅,又曰大坎离交,又曰内外阴阳消息。消息既通, 於是命太乙神女俦邱兰者,捧出雌剑,摘而取之,立为丹本。此即七返还丹也。丹本既立,神气融和,由是一阳渐长而为兑,坎男变为兑女矣(此即庚方月,西江月,蛾眉月诸喻时也)。因此兑女二字,故丹家名曰首经,又曰天癸(因类而言耳。愚人不知,盲修瞎炼,未遇真师之故也)。丹士采此首经,名曰摄情归性。五千四十八日归黄道之时, 有如十五明月,金水圆满,在人身中,总一先天精气,腾腾壮盛之时也。学人到此,急起大河车,运上泥丸。稍焉,有美液坠於颚中,大如雀卵葡萄,非麝非蜜,异样甘香。此乃九还金液大丹也。道人服此金液,然後名之曰铅投汞,金并木,後天返先天,婴儿会姹女,婴姹相逢,朝夕涵养。久之洞见脏腑,内外光明,中有一真,宛然似我,此婴姹复生婴儿者,必须默默调养,刻刻温存,由灵谷移上天谷。然後出神入化,高会群仙。


收心法(附录)
收心法题词

平铺直叙收心法,上天欢喜无谴责。
穷年矻矻驾河车,心似勤劳实安逸。
昨夜飞神朝上真,封为善教大真人。
道我四百年来事,三番游戏到红尘。
怀抱金丹独得意,也共群仙说哑谜。
觉来始动慈悲心,手中真写琅环记。
不分善恶与贤愚,总要收心坐虚无。
入得杳冥方见道,最初一著好功夫。

收心法下手功夫

养生之道,真息为本。曹文逸云:“我为诸公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诚要言也。下手功夫,先静心,次缄口,次调息(心静则气平,不调之调为上)。鼻息平和,然後闭目内观,神注肾根之下阴蹻一脉(谷道前,阴囊後)。如此片时,将心息提上虚无窍内( 脐後腰前,心下肾上,中间一带,不可拘执)。停神安息,以自然为主。心太严则炎, 务必顺其自然,即文火也。心太散则冷,务必守其自然,即武火也;文武烹炼,始终妙用,内息匀称,勿忘勿助。是时也,心如虚空,有息相依,则不虚,有息相随,则不空。不虚不空之间,静而又静,清而又清,气息绵绵,心神默默。至此要一切放下,人我皆忘,此之谓钻杳冥。杳冥中有气,一神独觉,此乃真息也。真息发现,熏心酥痒,还要按入腔子里虚无窍内,积之累之,则命蒂生,而阳气自长,乃可以开关运气矣。


凝神调息,是下手工夫。凝神者,是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内闭。先要自劝自勉,收他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坐虚无中,不偏不倚,即是凝神於虚。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之顺之,加以神光下照,即是调。调度阴蹻之息,与吾心之息相会於气穴中也。神在气中,默注元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所谓隔体神交也。守其性不散乱,存其神不昏沈,故能杳冥恍惚。


心止於脐下,曰凝神;气归於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心息相忘,神气融和,不觉恍然而阳生矣。


收心法杂谈

门人问曰:“三车秘谛,尽泄天机,能不惧天谴乎?”
涵虚曰:“非敢故违天谴,实望人改过自新。凡作功课,必先去人心,求道心,屏凡息,寻真息,然後定神气,钻杳冥。如此诸境,皆不可少。入吾道者,安得复为小人?”
“内做功夫,钻杳冥,是第一椿难事。但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必有真杳冥,乃有真虚无。噫,先难而後获,全身要舍得。昔我在洞天中,学钻杳冥七八年,然後稍有把柄。今之学者,进锐退速,安能入道耶?”


弟子问曰:“先生传道,人言过滥,倘下士得之,行持无效,能不反唇相诋耶?”
涵虚曰:“不遭下士之讥,不足以见吾道之大也。大道者,先要清净身心,调理神气。其甚者,要能一切放下,钻入杳冥,必有此等真功夫,然後有真效验。彼无功而妄想效验者,亦终为不得效验之人。反唇相诋,何足病之。”


弟子问曰:“如师所说,恶人皆可学道乎?”
涵虚曰:“可。”即诵格语曰:“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後种种,譬如今日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能转地狱为天堂,变黑气为红光。
余有三字诀:修道之士,勤、诚、恒,缺一不可。但勤矣、诚矣,而结果必归於恒。孔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况道乎?儒生习文艺,尚以数年为期,甚至有十年者,岂修心炼气,反不如读书作文?诚乃至阴之象,在《易》为太极,在佛为如如。孟子曰:‘至诚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动对静言,则知诚为阴象。孔门之道,推至诚如神,论至诚无息,皆静中大体大用。故以诚入静,静心不乱;以诚入定,定心不移;以诚守中,中心不偏;以诚入杳冥,则通微无碍矣。勤为学业之本,其在於道,更有不勤之勤焉。养自然之息,定自然之心,无为而为,为而不为,所谓‘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者,真乃勤之至也。炼睡魔必用勤字。跑香打坐,精神倒退,此误用其勤之过也。善炼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睡,功夫自然不断,神气自然加增。熬更守夜,反惹睡魔。《参同契》曰:‘寝寐常相抱,觉悟候存亡。’能用此诀,自然惺惺不昧。”


门人问曰:“陆潜虚仙师云:‘交媾乃太上闭秘之旨。’其诀可得闻乎?”
曰:“交媾者,至阴之本,杳冥之根也。人能钻入杳冥,方能得成交媾。我劝人先在虚空中团炼,静之又静,定之又定,无人无我,无无亦无,自然入得杳冥,不交媾而自能交媾,从至阴中生出至阳矣。
交媾之法,先天与後天不同。先天交媾,以性立命;後天交媾,以神合气。故《入药镜》云:‘是性命,非神气,水乡铅,只一味。’先天名目,独有一物;後天名目,则分精、神、意、气、魂、魄、性、情。若在先天,只炼出一个,都皆有了。总要从交媾中取出真阳耳。人身五脏,原有部位,不可移动。道家云:‘乾坤坎离颠倒’,岂心可移於下,肾可移於上耶?非也。所谓颠倒者,乃心肾中之神气耳。心神俯而下就,肾气仰而上升,神气颠倒,则有形之心肾亦如颠倒,无形之乾坤亦皆颠倒。颠倒交施,坤中生一阳为坎,乾中生一阴为离,离女与坎男交施,则如西方之兑女,相接东方之震男,又将南北移为东西,水火变为金木。金情木性,称为白虎青龙。龙交虎,如姹投婴;虎交龙,如婴投姹。要之乃性命二物,命中有性,性中有命,二物乃一物耳,故紫阳先生曰:‘震兑非东西,坎离非南北。’人亦可以恍然矣。
儒家道家,养气各有不同。养自然之气,可以得生,养浩然之气,则可生可死。古来志士仁人,见危授命,杀身成仁之类是也。养之之时,纯是义理之心,充乎宇宙。故孟子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是集义所生者。’道家养气,独葆其真,不必见危而早退,不必杀身而早隐。《易》所谓‘见机而作,不俟终日之君子’也。”
“道家初功,须养其自然之气,敢问何为自然之气?”
曰:“易言也:其为气也,至小至柔,以曲养而无害,则聚乎虚空之中,是集精所生者。道家还丹,亦是浩然之气,其气得手,亦能见危授命,杀身成仁。古来谓之刀解。究竟有神奇莫测处,变化莫解处,异乎儒家。或死之後,他处见之,须眉转少,仙客同游。此乃还丹成就,身外有身者。
至人得道,生亦仙,死亦仙,如留形住世、尸解登真之类是也;仁者能净,生亦寿,死亦寿,如曾子全身、颜渊短命之类是也。
道有五失:有浅尝而去者,有浮慕其名者,有始勤终怠者,有心性偏执、未入门墙、妄诋高深者,有资质下愚、唤之不醒、呼之不悟者。道有三得:有知之者,可为灵人;有好之者,可为真人;有乐之者,可为至人。”


道情诗词杂著(附录)

道情诗二十四首

人道为人好,我道为人忙不了。纵然富贵不关心,也要朝思暮想登仙岛。咱家涵虚道人是也。出世不凡,投生又错。从小儿吚唔几字,长大来葛藤一身,也要想文名传世,又要想陆地飞仙。想得我一事无成,算得他五行有准。幸还有茅庵一座,道伴三人,逍逍遥遥,高出尘寰之外;喜喜笑笑,盘桓水石之中。秋末冬初,山中无事,煮一壶菊花酒儿,赏过早梅,细将道诗吟咏也。


堪叹我生下世来啊
自记前生是冷生,湖南湖北一舟轻。
为何惹下西方愿,云水烟山浪荡行。

又叹他生下世的
撞入胞胎寄了魂,一重父母一重恩。
容颜也肖爷娘貌,保抱提携笑语温。

生成人身,这个就好,但要晓得珍重
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浩劫种来因。
纯阳老祖婆心甚,劝汝当前重此身。

修真的人,一点凡心生不得,听我诵来
出山泉浊在山清,自悔当年赋远征。
忽见繁华多少事,方知对境不忘情。

修道的人,道心发生,却在何处
风泉韵绕万松篁,不及平湖十里乡。
月在天心寒在水,令人心地忽清凉。

修行人,上等的,要从无中生有下手
我家丹法出瀛洲,提个虚无便起头。
不怕全然无影响,要从无里问根由。


第一要炼精化气
阴蹻脉上气濛濛,多少真元在此中。
采入虚无炼成气,蓬莱万里路相通。


第二要炼气化神
神气交加入杳冥,忽闻空处诵真经。
五方五气来环绕,报道生神出始青。

第三要炼神了性
仙气须从静里寻,红尘路上少知音。
中庭坐得香三月,长得黄芽一寸深。

出家人,炼精生气之後,便有几分效验
朝朝运气上泥丸,浸浸甘津长舌端。
灌溉三田生百脉,自然精长谷神安。


每日甘津满口,便生仙心
碧岛幽栖赋小山,纯阳高坐画楼间。
焚香扫地浑无事,只有花斋一味闲。

生了仙心,便生静心
烟山深处好盘桓,从此文心想炼丹。
袖卷白云归洞府,垂头闭目坐蒲团。

生了静心,便生真心
有识有知皆是假,无知无识始生真。
一翻筋斗鸿濛破,要往东方做道人。


真心发见,真种常生
金投木汞共徘徊,婴姹相逢真快哉。
昨夜麻姑传好梦,红丸一粒遂怀胎。


为何叫以有生无
结成玉液作丹财,放入坤家真静哉。
忽见一阳来地下,丹资还我不须猜。


为何叫无中生有
真铅出在太无中,种在离宫出坎宫。
我见黄芽开勃郁,人言白雪满虚空。

 

为何叫相接长生
汞性轻浮日好飞,铅情沈重食无违。
修丹但得情归性,定跨青鸾入太微。

为何叫杀中有生
铅投汞窘害中恩,汞受铅拘死里生。
妙宝若还无管束,神仙事业不团成。

如何与青娥相见,生下圣胎
青娥年少好修行,不是孤阴体不生。
自与洞房相见後,同床十月产胎婴。

如何换鼎移胎,子又生孙
大道原来步步高,还丹成就见仙曹。
年年火候添门户,放眼蓬山意气豪。


听山人道来,养生妙理,有许多快活,不知平时心慕的,果系何师何仙
纯阳处士老陈抟,五代逍遥世外仙。
简板渔筒方外乐,任它离乱自然安。

又师事哪位仙师
大元遗叟号三丰,元末逃亡不见踪。
直待承平方出世,行云流水乐乔松。

谈咱家
涵虚逸客道情诗,二十四章尽表之。
长乙山中无别事,一声渔鼓一篇词。

收心法道情自遣
欲造大罗仙,须把心儿炼。功名休乱想,利欲莫牵缠。纵有游丝来打算,烈火烧除显性天。一头起,一头断,只见减,不见添。那怕他心猿万万,那怕他意马千千。行内功,呼吸丹田。守真息,清静自然。钻杳冥,引出祥烟。冲得我绛宫痒痒,醉得我四体绵绵。这是俺降龙真诀,斩蛇手段。在人间处处相传,泄天机不卖银钱。发财的门生封贽见,贫穷的门生尽随缘。他也率真,我也清廉。俺如今掘井三年,要做些功果因缘。谁知道命途乖舛,时运艰难,家业萧条,英雄气短。丹床中一概不管,有朝一日风云便,撒手逍遥上海山。

心神篇(以下杂体诗十三首)

其心明明,其用纷纷,其神冥冥,其体安敦。(吾无所作为而气自凝。)是以古人直取不神之神为神。


养心吟

扫除怨欲不辞难,心既安时身亦安。
月吐清光临止水,风将凉意绕迴栏。
佛书参透无烦恼,仙语得来有定观。
长自收心腔子里,独行独坐独盘桓。

虚空吟三首
行之容易得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
举世若求安鼎处,个中境界比天宽。

好之容易乐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
举世若寻生药处,壶中原是列仙坛。

得之容易守之难,除了虚空不结丹。
举世若寻立命处,起头煞尾一团团。

修丹吟
按摩导引术,易遇而难成。
金丹大道法,难遇而易行。
行之亦不易,然可按长生。
模范於天地,煅炼於性情。
性情两交感,空谷自传声。
效验有变化,功夫在静清。
心清而气静,地下有雷鸣。
雷鸣震天地,二候合真精。
龙虎一场战,於野定太平。
三阳开万窍,采药到中营。
从此十个月,文火养胎婴。
劈破泥丸顶,逍遥上玉京。

与人谈不死术
古有不死神,并无不死身。
其神得不死,即是得仙人。
人死神则亡,仙死神则存。
存亡隔天壤,仙凡非等伦。
世上期颐叟,亦能历多春。
究其老将至,模糊失性真。
茫茫贪欲扰,奄奄志气昏。
未死身先乱,未生昧前因。
并不待来世,眼前早沈沦。
谁能抱奇术,闲居炼元神。
纵难逃一死,灵性独超尘。
逍遥天地间,吹箫随洞宾。


叹色欲关
千古大痴人,爱色如爱花。
千古下愚人,贪欲无津涯。
欲纵色必损,狂飚卷林葩。
国风止於色,稍稍有风华。
荡子酣於欲,其类同猪豭。
色欲兼修者,荒亡尽可嗟。
不如挈美姝,绝欲炼丹砂。
奇哉张果老,携妻种园瓜。
幻哉伊用昌,与妻唱云霞。
两贤皆艳色,世外叹情赊。
至人无欲念,淫根断莫邪。
我爱古仙人,仙女为浑家。

学道者宜绝欲
大丹用炉鼎,乃炼药温养喻言。俗人不察,疑谤丛生。此执泥文字之过也。余戏仿其词,拘墟者明其意。
兑金十四两,堪作神仙鼎。
取他癸中铅,补我身中损。
红罗养性真,丹房好器皿。
功成悉弃之,选配同修省。
有一东家郎,妙年刚修颖。
坎离颠倒颠,性情两相肯。
是吾灵父母,同入洞天隐。
道成一家仙,大罗来接引。

和麻碧城先生衰中盛体韵
亥尽仍逢子,冬初早见春。
一阳来复始,万物渐含新。
雪地山河亮,霜天气象真。
寒园佳果熟,桔酒露全神。

晓起大悟
万事不如意,归来复吟诗。
此身宜独善,吾道未尽差。
春速燕来早,夜寒鸡唱迟。
晓星如碗大,天象少人知。

重九後招诸弟子游蟆颐观
虚空结翠郁苍苍,拍手行歌到上方。
我愿众生登寿域,仙泉端为老人香。

重九寓雷养正家
重阳天气雨如丝,养正堂中正举巵。
清酒醉人殊不觉,嘉言待客少相知。
惟君与我呼同调,促膝谈心出妙词。
何日同骑双白鹤,青城上下觅灵芝。

满江红第一体
拍掌高歌,叹世人宛如灯烛。笑虚生浪死,成何收束?名利场宽空白战,诗书债满寻丹诀。问先生何日海天遊,容吾说。亲尚在,家难出,恩最重,情难绝。把名缰解下,且归茅屋。黍豆承欢耕绿野,山樽介寿栽黄菊。要等我侍白头人,方才决。

满江红第二体
请问名公,怎么叫修仙修佛?须要把儒书参透,再同君说。养性存心包妙道,修身立命传真诀。浩然中养就还丹,骑龙出。天运泰,贤人育,君道盛,才臣出。笑我侪疏懒,何须献璞!天下功名哪个尽?人间风浪无边恶。倒不如奉养山林,早抽足。


满江红第三体
制艺文章,尽都是六经糟粕。 况加了油腔滑调,有何真实?趋时丑态真可笑,出名心,何大急?靠诗文做个大官儿,兴家业。初学念,先差失,权到手,因贪得。把锱铢看重,军民轻掷。有个清官明义利,奈无钱奉上成仇敌。看我辈出山难,忙收拾。

大江西派九字
西道通 大江东 海天空

吕祖题词
大江初祖是纯阳,九转丹成道气昌。
今日传心无别语,愿君个个驾慈航。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3: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三 卷  后 天 串 述 文 终 经

  予著《道德》、《黄庭》、《大洞》、《无根》诸注,皆言先天之用,而非初学法门也。夫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若不明后天次序,譬诸世上功名,未举茂才、孝廉,空想进士、翰林也。因作《后天串述》一篇,为入门之路焉。

  一、收心。二、寻气。三、凝神。四、展窍。五、开关。六、筑基。七、得药。八、结丹。九、炼己。

  太上有言,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后天资补,贱下之道也。贱也者,师所谓“说着丑”也。下也者,《经》所谓“下而取”也。培养丹基,纯以精气为宝。其行法功也,要先收心入内,以中为极,以和为则,以神为体(定),以意为用(慧)。

  寻气在阴跷为先,中是活活泼泼,不见不闻之处。和是专气致柔,抱神以静之功。定中生慧,坐照如初。媾元精而生元气,展窍开关不难也。元精者,阴跷一脉,逐日生人之气也。学人采取元精,必寻气之活动处,而以静合之。此之谓神气交。神气交,则男女媾精,真种化生。真种者,后天鼎之真气也。后天鼎者,即元神、元炁交合之所也,故名灵父、灵母。
   此气从鼎中炼出,即宜凝其神,柔其意,以柔制刚,自然入我内鼎。和之、调之、锻之、炼之,潜伏于丹田之中,呼吸乎虚无之内,是名命蒂,又号胎息。
  忽然而内鼎之间,冲出一物,跳跳跃跃,嘘嘘喷喷,直由冲脉上至心府,即展窍时也,俟其冲突有力时,乃变神为意,引出尾闾,一撞三关,飞上泥丸,即开关也。
  关窍既开,乃行养己之功,而谈筑基之道。筑基者,采彼气血,补我精神。精神虽壮,又恐动摇,于是以壬铅制之,壬铅者,二气媾而生者也。
   原夫坎宫之气,地气也。离宫之气,天气也。天地交合之时,混混沌沌,氤氤氲氲,结为虚无窟子。虚无窟中旋产一气,即以此气为壬铅,此得铅时也。
   铅之体有气无质,以故清而上浮。至昆仑时,要以目光上视,神气相息于顶中。凝住一时,阳极阴生,始以舌倒抵上腭,鼻息要匀,抵腭久之,乃有美津降下,寒泉滴滴。虽不甚多,然一吞下重楼,以意送回黄庭。却又奇怪,发声如澎湃一般,始知天上甘露,原不可多得也。降入黄庭,结为内丹。

  以后则在欲绝欲,在尘出尘,对境忘精,炼铅伏汞,赶退三尸、五贼,销磨六欲、七情。骨气俱是金精,肌肤皆成玉质。则内发天机,外合人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积功累德,炼气养神,物来事至,心境自放光明。即景会心,慧剑劈开尘障。功修人间,名称天上。且食天禄,享寿无穷。此时抱璞守贞,防危虑险,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精神永固,一气还虚,此炼己之功完备矣。
   入门者必先收心、寻气、凝神、展窍、开关、筑基、得药、结丹、炼己,此九层功夫,乃为入道之门。  

 既已入门,阴阳归一,无往不复。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自有为而入无为,由勉强而抵自然,未有金丹不成者矣。

  第 四 卷  循 途 录

(人元大道九层炼心文终经)

紫霞洞主人涵虚子手著

  (九层炼心道言)

  初层炼心者,是炼未纯之心也。未纯之心,多妄想,多游思。妄想生于贪欲,游思起于不觉。学人打坐之际,非不欲屏去尘情,无如妄想才除,游思忽起。法在止观,乃可渐渐销熔。止则止于脐堂之后,命门之前,其中稍下,有个虚无圈子,吾心止于是而内观之,心照空中,与气相守,维系乎规矩之间,来往乎方圆之内,息息归根,合自然之造化;巍巍不动,立清净之元基。从此一线心光,与一缕真气相接,浑浑灏灏,安安闲闲,此炼心养气之初功也。

  二层炼心者,是炼入定之心也。前此一线心光与一缕真气相接,若能直造窈冥,自当透出玄窍;奈何定心不固,每为识神所迁,心与气离,仍不能见本来面目。法在心息相依之时,即把知觉泯去,心在气中而不知,气包心外而不晓,氤氤氲氲,打成一片,是炼心合气之功也。

  三层炼心者,是炼来复之心也。前此氤氤氲氲,打成一片,重阴之下,一阳来复,是名天地之心,即是玄关一窍。此刻精、气、神都在先天,鸿濛初判,并不分真精、真气、真神,即此是真精、真气、真神。若能一心不动,便可当下采取运行。无奈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美景现前,茫无措手;心一动而落在后天,遂分为精、气、神矣。法在玄关初现之时,即刻踏住火云,走到尾闾,坚其心,柔其息,敲铁鼓而过三关,休息于昆仑焉,此炼心进气之功也。

  四层炼心者,是炼退藏之心也。前此踏火云,过三关,心与气随,固已入于泥丸矣。然在泥丸宫内,或有识神引动,则气寒而凝,必不能化为真水,洒濯三宫,前功尽弃矣。法在昆仑顶上,息心主静,与气交融,气乃化为美液,从上腭落下,卷舌承露,吞而送之,注心于绛宫,注心于黄庭,注心于元海,一路响声直送到底,又待玄关之现焉,此炼心得气之功也。

  五层炼心者,是炼筑基之心也。前此入泥丸而归气穴,已有河车路径,从此一心做去,日夜不休,基成何待百日乎?然或有懈心,有欲心,作辍相仍,丹基难固。夫筑基所以聚精会神也,功夫不勤,精神仍然散乱,何以延年奉道?法在行凭子午,逐日抽添,取坎填离,积金实腹,此炼心累气之功也。

  六层炼心者,是炼了性之心也。前此河车转动,聚精会神,则灵根充实矣。从此心液下降,肾气上升,是为坎离交。杳冥中有信,浩浩如潮,一半水气,濛濛如雾,一半云气,是名金水初动,方修玉液还丹。倘用心不专,则尽性之事难了。法在于金水初生之时,由丹田分下涌泉,霎时而合到尾闾,调停真息,鼓之舞之,乃能滔滔逆上,至于天谷;涓涓咽下,落于黄庭。如此则朝朝灌溉,心地清凉。血化为膏,意凝为土,土中生汞。汞性圆明,遇物不迁,灵剑在手。孟子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仙家名为阴丹、内丹,此炼心明性之功也。

  七层炼心者,是炼已明之性也。前此金水河车,仙师名为内炼。到此,还有外炼功夫。以外合内,真心乃聚而不散。盖内体虽明,好飞者汞性。内修虽具,易坏者阴丹。设或保养不纯,则心性复灭矣。法在以虚明之心、妙有之性和砂拌土,种在彼家。彼家虚而由我实之,彼家无而自我有之。以有投无,以实入虚。死心不动,霎时间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一候为一阳,有如震。二候为二阳,有如兑。时值二候,正宜合丹。那边吐出一弦真气,其喻为虎向水中生。这边落下一点玄光,其喻为龙从火里出。两边龙虎会合,性情交感,一场大战,宛如天地晦冥,身心两静矣。俄而三阳发动,有如乾卦。如潮如火,如雾如烟,如雷如电,如雪如花。身中阳铅晃耀,我即持剑、掌印、踏罡、步斗,鼓动元和,猛烹极炼,透三关而上泥丸,一身毛窍皆开,比前玉液河车,更不同也。吞而服之,以先天制后天,性命合而为一,即大还也。性属火,其数七。命属金,其数九。返本还元,故明七返九还、金液大丹。从此铅来制汞,其心长明,汞不动摇矣。此炼心存神之功也。

  八层炼心者,是炼已伏之心,而使之通神也。前此七返九还,以铅制汞,心已定矣。但要温之、养之,要使身中之气尽化为神,身中之神能游于外。于是取一年十二月气候,除卯酉二月为沐浴,余十月为进退,故名十月温养,非言要十个月功夫也,否则心虽定而不灵。炼之、锻之,灵心日见。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故有出神之事,而不为物情所迷。此炼心成神之功也。

  九层炼心者,是炼已灵之心而使之归空也。前此温养功深,神已出而不惑,随心所欲,无往不宜,高踏云霞,遍游海岛,致足乐也。但灵心不虚,则不能包涵万有,此所以有炼虚一着也。炼虚者,心胸浩荡,众有皆无。清空一气,盘旋天地间。是我非我,是空不空。世界有毁,惟空不毁。乾坤有碍,惟空无碍,此所以神满虚空,法周沙界也。此炼心之始末也,无以加矣。

发表于 2009-3-6 23: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涵虚西派丹法?听说是阴阳双修的 是吗?还是我错了
发表于 2009-3-7 00: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4# centralemperor 楼上说的不错,西派是双修的,但双修的前提是性功过得了观,并且双修是分阶段的,并非全程双修。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8 16: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