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707|回复: 8

張家氣功經絡動功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8-8-12 12: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張家氣功經絡動功》

治腫瘤四十九式經絡動功

四十九式經絡動功的起源,可溯及二百年前左右的清光緒年間。張寬德先生的外曾祖父是當時的民間醫療專家,他綜合了自己半世紀的醫療經驗,編成防治腫瘤經絡動功,所謂的腫瘤,相當於現在的癌症。

張寬德先生的外曾祖父被尊稱為農家仙醫;可能他是因研究癌症或項似的疑難雜症,而編寫下治療這些疑難雜症的方法:

但是,由於當時並未套路(指排定四十九個動作順序),只單獨地演練四十三種動作;當然這四十三種動作確實具有某程度的順序之別和組合,但是,畢竟談不上是有系統的動功動作。

後來,張寬德先生為這四十三種動作篇套路,加以整理,並添加葉底藏花」(第六式)、
摩面梳頭(第二十四式)、二龍吐鬚(第三十一式)、低頭靜思(第三七四式)、雙龍戲水(第四十三式)等,並省略重複的部份,便形成了現在所謂的經絡動功。

經絡動功的效果與練功注意事項

氣功療法和中醫學一樣,要先診斷患者的病症,然後才施以適合患者病症和實質的治療法;因此,經絡動功就是將氣功體系化的研究基礎。

關於經絡動功在運用方面,可分為如下五大類:

消化器官的疾病:強調應於本功之中,打通位於腳部的脾經和胃經。

循環器官的疾病:精神集中於心經、心包經,使氣在此循行不已。

生殖器官的疾病:以位於腳部的腎和膀胱經為中心。

肝臟病:打通腳部的肝經。

腸癌:打通位於手部的大腸經。

動作的形式雖然大致相同,但根據意守(意念:集中精神的方法)的不同,可以擴展無限的運用範圍;因此,切莫過於固執診斷的病症,而應以自己的感覺來體會「氣的停滯」,作為自我治療的根據。

練習時應注意的事項:

需留意的是偏差。 簡單地說,所謂的偏差,相當於副作用,也就是指目眩、呼吸困難和易產生幻 覺等反應。所以,練習氣功時,應隨時留意避免這種偏差,以期有更良好的效果。

雖然經絡動功絕不會有偏差;但是,由於需緩緩演練,往往要花費一小時以上的時間,所以,初學者若想一次就使氣順行,實屬不可能,有些人甚至會覺得相當疲勞。

在此情形下,可將四段動作分開,個別練習,效果可能會比較理想些。

過有緊急事情,而不得不中途停止練習時,最後要加上第四段、第四十九式的氣息 歸原,做為收功;這與其他氣功的收功法相同,也是將順行於全身的氣納入最安定部位的方法。

只要能正確的實行收功,必不會引起「偏

關於呼吸方面的注意事項:

呼吸以深、長、靜、勻、柔等為原則;但初學者若做深且長的呼吸,往往會感到目眩。

自然腹式呼吸為基 本方法最理想。

主要的標準在於自己的體內,所以,若感到不舒服時,就表示必定某個部位不適;(加果在練習時,身體感到不舒服,就表示必定有某個部位不適);如果在練習時,會感到很疲倦,那麼,極可能是練習過度的關係。

總之,以感覺稍微有點意猶未盡的程度最適宜;凡是過或不及,不但不能獲得應有的效果,甚至有害。

集中意念的正確方法

既然這是以內在的感覺為重點,因比,將意念集中於內在部位,當然是絕對的條件;但是,這種意念的集中,應以放鬆全身力量為前題,才能做到。

換句話說,有意識地努力集中意念,只會造成偏差

所謂的意守丹田,並不是要勉強地將意識集中丹田,而是放鬆身心去體會丹田,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百會頂天(彷彿頭頂被往上拉似的),「含胸拔背(不可拱起腰部和胸部,應自然地挺直背脊)、沈肩垂肘(放鬆力量,肩部和手肘皆自然下垂)等,對這些姿勢的要求是放鬆,而目的也就是為了集中意念:和氣功所要求保持自然的道理相同。去除妨礙自然的一切舉止,傾聽身體內部對自己的訴說,打開毛細孔,與外界的大自然同化--這便是意念的集中。

四十九式經絡動功練法

預備功

第一式渾元站立功

動作:

雙腳並攏站立,自然地伸展背肌,輕輕地收回下巴,跟睛注視正前方。

放鬆頸部和肩部的力量,雙手自然地下垂於身體二側,靜靜地做自然呼吸五至六次。

重心垂直地落在雙腳中央,彷彿頭頂部(百會)被往上拉一般,自然地伸直頸肌。

第二式調整陰陽功

動作:

重心落在右腳,緩緩跨出左腳,使雙腳相距約如肩膀之寬;然後,重心轉移到雙腳中央。

其他要領與第一式相同。

說明:

這是要開始練習四十九式經絡動功時的默想姿勢。

通常是試想下列的句子:

各種瑣事拋一邊,我與天地共一眠,醒來神情氣爽後,當做之事照序完。

或者,在心中黙念下列口訣:

「夜闌人靜萬慮抛,周身鬆垂飄九霄,意引氣行封七窮,百病皆除自消遙。」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2: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段通經功》(氣通經絡)

第一式懷中抱月功

動作:

於預備動作之後,緩緩張開雙臂,雙手握成動功拳。

動功拳乃是大拇和食指相扣,中指貼於手掌中央的拳形。

雙手食指的第一關應相接,雙手舉至與胸部等高處,以雙臂形成圓形。

眼睛注視大拇指和食指相接之處,自然下垂肩部和手肘,放鬆膝蓋,沈腰。

這是要體驗氣的最具體性姿勢之一。

在本式中,於體驗到手臂內側循行之氣的流動後,再接著進行下一項動作(約三至五分鐘)。

但是,如果花費二十至三十分鐘,緩緩演練,必能更具體地體會到氣流動的感覺。

當眼睛注視大拇指和食指相接之處時,會感覺到雙臂所形成的弧形空間,與外在的空間分開而呈獨立狀(覺得該處地板的顏色較其他部份鮮艷 )。

在手臂內側也會感覺到有一股帶狀的熱流流通,連胸部也可感覺到溫暖,有時可感覺到一股熱流澎湃地翻動著。

如果能體會到這種感受,那麼,大腿內側、腰部、會陰等,也會產生一股熱意,並擴展到下腹部,有些人甚至會覺得整個背部發熱或背骨二側會發汗。

若要長時間保持此一姿勢不變,只要手肘正確下垂,就不會覺得疲倦。

要確實體驗,第一步就應練習這個基本姿勢。

動功拳其實是令大拇指的肺經少商和食指的大腸經勞宮貼在一起,使中指貼在心包經的勞宮上。

此時,必可感受到肺經與大腸經的相連,而後再擴展至腎經與其各經絡。

這種姿勢對於呼吸器系的疾患,有很大的冶療效果。

第二式商商相接功

動作:

扭轉雙手的大拇指尖,讓少商和商陽完全相接(在動功拳中,少商與商陽並沒有完全連接)。

輕輕地放鬆膝蓋,沈腰,自口中發出長而緩的聲。

於慢慢吸氣的同時,稍微挺起腰部,再次發出的同時 ,沈腰。

吸氣時,應稍微放鬆全身力量,扭轉相連的大拇指與食指。

重複上述的全部動作三次。

說明:

是根據古代氣功的六字訣而來的,是種為了調節肺經的發聲呼吸法。

現在,對於呼吸器系的慢性疾患,也常以的發聲呼吸法來調整。

一邊發聲、一邊沈腰時,應注意,不可改變中正的姿勢(自然地伸直背肌)。

第三式掌推華山功

動作:

由第三次沈腰開始,儘量打開大拇指和食指的間隔,上舉至胸前。

食指朝正上方豎起,雙手平平地向前方伸出。食指尖依然向上,雙手拉回胸前後,再向前方推。

重複動作三次。

說明:

華山是五嶽之一,本動作就是要沈腰,懷著以氣的力量推動華山的心情來動作。

大拇指和食指將會產生擬縮的熱感。

第四式金龍盤柱功

動作:

接第三式,向前推出三次後收回,手的形態不變,然後,只扭轉手腕,使掌心朝上;其次、雙眼注視左手的食指尖,雙手向左右方,做水平方向伸展。

再次扭轉手腕,使掌心朝下,食指指向斜後方。

再次扭轉手腕,雙手慢慢收回胸前頭轉正。

眼睛隨時注視左手食指,待全部動作結束後,雙眼改成注視右手食指,重新做相同的動作;最後,雙眼則正視前方,動作相同。

說明:

以手腕的扭轉動作比喻成金龍盤柱。

扭轉手腕時,應以手肘為支點來動作:這是練習金龍盤柱動作要領。

當氣凝聚在食指尖時,經常都會感到疼痛,不過,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不必擔心。

第五式柱地通天功

動作:

雙手的姿勢不理,但緩緩下垂於身體二側,再向後抬起,同時,腳跟也要緩援抬起來。

靜靜地放下腳跟,並且,雙手也要重新下垂於身體兩側。以上動作重複三次。

說明:

抬起腳跟時,雙腳腳尖應緊緊地壓在地面(柱地);收下巴,以猶如頭部被往上拉(通天)的姿勢,自然地伸展頸背部的肌肉與背肌,並提肛。

在放下腳跟時,應自然地放鬆肛門,使全身肌肉都鬆弛。

第六式葉底藏花功

動作:

於第三次抬起腳跟時,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都自掌心放開。

然後,五根手指如被綑成一束般,雙手各上舉到腋窩下。

第七式擒捉伏免功

動作:

雙手自腋窩下方,經由胸前,而以手背快速且用力地擊打大腿前面(胃經伏兔);同時,也要迅速地發出」聲

重複上述第六式和第七式的動作三次。

說明:

伏兔是治療下肢麻痺和膝關節炎,最常運用的經穴。

練習第七式的目的在於誘導氣順行於下半身經絡時所產生的刺激。

擊打伏兔時,務必完全放鬆手指的力量,最好能像皮鞭一般;同時,配合的發聲,應一口將氣息吐盡,且放下腳跟。

第八式懷中抱月功

動作和第一式完全相同。

第九式商商相接功

動作和第二式完全相同。

第十式氣沈丹田功

動作:

打開雙手手指,把動功拳變換為掌,從心窩前慢慢放到下腹。

恢復預備功二調整陰陽的姿勢。

說明:

氣沈丹田之後,要重複二次,每次所採用的要領都一樣。

這是把循環到身體各部的氣,納入丹田的動作。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2: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段循行功(促進氣的循環 )

第十一式春風擺柳功

動作:

從預備式二調整陰陽的姿勢開始。重心慢慢移到右腳。同時,上身要向右後方回轉。另一方面,左手合谷緊貼腹部向上移至胸部。這時,右手背舉到命門(肚臍背面),即可停止。

然後把左掌反過來,將小指貼在胸部,慢慢放下來的同時,要回轉腰部,恢復原來的姿勢,右手臂也要同時放下,置於身體側面。

以上動作重複三次。

說明:

這是讓氣通過任脈、督脈的所謂小周天法。

前面的手舉高時,必須根據意念,把氣從丹田移至下巴,把反過來的手腕放下時,就要把氣從頭部經過背骨線上,送到尾骨。

為了獲得小周天的應覺,必須中正(伸直背肌)、提頂(頭頂往上抬高)、提肛(肛門往上提)。

扭轉身體時,下巴不要抬高。

第十二式氣行太陰功

功作:

左手把合谷貼在下腹,慢慢移到心窩上部。

同時,右手背要放在命門,腰部向右回轉。眼睛注視肺經天府附近。

第十三式氣行陽明功

功作:

慢慢把腰部向左邊回轉,同時左掌心慢慢轉為朝上,視線必須慢慢地從左手天府轉移到未瑞的少商。

這時,慢慢掌心轉為朝下,視線注視大腸經商陽。隨著腰部的回轉,左手臂也要隨之右轉,視線的移動是:商陽、合谷、曲池,然後凝視肩髃。

第十四武氣貫百會功

動作:

左手經過臉部,慢慢往上舉,使勞宮對正百會,右手背仍貼住命門。

按著,左手再經過臉部、胸部、腹部,放下,恢復最初的姿勢。

以同樣要領,將上述動作向右方練習。

左右反覆各作三次。

說明:

做這些動作時,必須使氣通過肺經和大腸經。以意到則氣到的原理為前提,利用視線來促進意念的集中。

在凝視當中,可以體會到類似昆蟲爬動的搔癢感。和水在皮膚下流動的感覺。

如果能做到以腰部為軸心的回轉運動,可即放鬆頭部、肩膀的力氣,而容易打開氣的經路。

第十五式勞宮開闈功

動作:

把重心轉移到右腳,左腳從腳跟的斜前方跨出去。同時,慢慢打開雙手,左掌舉到臉部的高度,右掌好像要支撐東西那樣,輕輕貼在左肘下,保持這種姿勢,凝視勞官,大約三至五個呼吸。

然後,慢慢恢復原來的姿勢。

再以同樣的要領,做右邊的動作。

左右交互各自重複三次,但各做一次也可以。

說明:

在氣功中,勞宮感覺是最具體、最重要的一部分。

注視勞宮時,勞宮會發紅,或產生脈動和漩渦般的感覺。

有了這些感覺後,再把手掌貼在身體各部位,就容易引起內部感應。

所謂外氣功,主要是從勞宮照射氣來治療疾病。而打開勞宮的訓練法,對半身不遂,具有很大的醫療效果。

第十六式老翁拂髯功

動作:

雙手打開,舉到頭部的高度,然後,從這里經過下巴、胸部、下腹,再放下來。

動作重複三次,動作中雙膝不必伸得筆直,可以略微向下蹲。

這種動作很像老翁捋髯的樣子,在國劇中,凡是演員做了這種動作,就表示自己是個老翁。

說明:

本式的目的,是把氣降到下腹,而手的動作,可以誘導熱感和溫惑的下降。

第十七式氣行厥陰功

動作:

腰部向右方回轉的同時,和第十二式氣行太陰同樣,手舉到心窩上,右手臂貼在命門。在這里把手掌反過來,掌心向上,朝右前下方放下。眼睛必須注視心包天泉附近。

隨著腰部的回轉,左手經過腹部前面,眼睛隨著手臂的心包經移動,同時,把左手垂到左上方。

第十八式氣行少功

動作:

把手掌反過來,隨著腰部回轉的同時把左掌回轉到右上方。

眼睛注視正前方。

少陽三焦經。

第十九式氣貫百會功

動作:

腰部向左回轉使身體朝正前方,勞宮要對正百會

把左手從臉部前面,經過胸部、腹部,然後放下來,恢復原來的姿勢。

說明:

厥陰心包經的誘導,要配合視線來進行;少陽三焦經的誘導,要配合意念進行。這種動作很容易獲得勞宮感覺。

誘導心包經時,會在中指產生電流通過般的感覺,或疼痛感。誘導三焦經時,則會在無名指產生上述的感覺。

另外,氣貫百會時,如果勞宮能正確的與百會對正,就會覺得百會上有漩渦般的感覺,或產生頭髮豎起的感覺。

第二十式懷中抱月功

動作:

和第一段第一式相同,但手的形狀(手印)不太一樣。不要採取動功拳,雙手除了拇指外,其他的指背必須互相貼合到第二關節為止。

和第一式一樣,拇指尖和食指尖要輕輕接觸,眼睛注視中指和無名指。在手背形成的圓弧中,溫度的運行會以心包經為中心而環繞著;也就是和第一式相比,位於更內側下方。其他身體的感覺,大致和第一式相同。

第二十一式商商相接功

功作:

和第一段相同。扭轉雙手大拇指尖,貼合少商和商陽。腰部下沈。這時,要發出的 聲音。

重復三次。

第二十二式氣沈丹田功

和第一段第十式相同。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2: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段導氣功

第二十三式大鵬壓嗉功

動作:

把左手勞宮貼在下腹(關元穴附近),右手勞宮疊在左手上。

將重疊的雙手,慢慢移到任脈天突,按著再慢慢移到下腹。重復三次。

換另一隻手,再做同樣的動作三次。

說明:

所謂的嗉,原本是盛東西的動作,訛誤而指人體中貯藏食物的部位。

壓味原來是按摩腹部的意思,但這里是指開通任脈。

第二十四式摩面梳頭功

動作:

承前式,右手放在下方,雙手舉到下巴,把雙手的中指,貼在任脈承漿。

接著,往上撫摸臉部,然後像梳頭那樣,經過額頸、後頭部、下巴下合掌。

以上動作重複三次。

說明:

先打開任脈,再打開督脈。同時,使氣通過頭部的膀胱經和膽經,這也是本式的目的之一。

這麼一來,頭腦就會覺得很清晰。有高血壓傾向的人,可以練習這種動作,這也是降低血壓的氣功法。

第二十五式童子拜佛功

動作:

保持前式結束時的姿勢,閉上眼睛,成半閉眼睛,靜靜做三次腹式呼吸。

可以提高氣通手掌的感覺。這也是進入下一個動作--調整內部感覺的姿勢。

第二十六式左右推碑功

動作

合掌的手,按照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的順序。由左而右打開。然後雙手保持水平展開。視線必須隨著左手食指尖而移動 。

放鬆肩膀、手肘的力量,雙手慢慢恢復合掌的姿勢。換方向做。視線隨著右手食指而移動。

接著,注視正前方,重複同樣的動作。

說明:

雙手向左右展開時,五根手指要向上竪起。

用勞宮穴往左右擴展,那麼,在通過手臂內側的心包經,就會產生好像巨流通過的感覺。

第二十七式躬身吊尾功

動作:

將合掌的手指交叉,並慢慢放下至上腹前。

接著,手掌朝地面垂直放下,上半身往正下方彎下去,膝蓋必須伸直。

然後,稍微放鬆上身,略微向左移動,雙手放在左腳背。而後向右移做同樣的動作。

接下來,使上身恢復中央的位置,雙手分別貼在兩腳背。慢慢抬起上半身的同時,雙手以摩擦兩腳外側的要領舉起來,舉到腋窩下,再從腋窩下向胸前伸直。

按著,慢慢往正下方放下。從身體兩側把手舉到頭部兩側,然後恢復合掌的姿勢。

以上動作重複三次。

說明:

手掌貼在地板的勁作,是為了吸收地下的陰氣來補充身體的陰氣。控制意念,以手掌、腳底來吸氣,儘量伸直膝蓋,使腳部內側的經絡產生溫暖的感覺。

這是最古老的氣功之一,動作和八段錦第六段(兩手攀足固腎腰)相同。

吸氣時,必須收緊肛門,吐氣時,就要放鬆肛門,作三次呼吸法,對胃下垂、肝臟下垂、脫肛、便秘等,具有很大的醫療效果。

在室外的土地上做這種動作,最為理想。

第二十八式白猿縮身功

動作:

將合掌的手指交叉,並慢慢放下至上腹前。

接著,手掌朝地面垂直放下,上半身往正下方彎下去,膝蓋必須伸直。

按著,慢慢彎曲膝蓋,降低腰部,膝蓋內側好像要貼合般伸直背面肌肉,眼睛注視前方。手掌貼在地上,慢慢伸直膝蓋。

以上動作重複三次。

說明:

這種動作主要是打開腎經、膀胱經。在氣功的理論上認為:腎機能衰退是因為膝蓋缺少運動之故。為了防止老化現象,應該常常做一些伸展膝蓋背面的動作。

上舉腰部時,最好讓膝蓋背面漸漸溫暖、擴展,但不能勉強伸展萎縮的膝蓋背面。儘量鬆弛上半身,患有高血壓的人,必須稍微抬高頭部。

第二十九式仙鶴揉膝功

動作:

承續前式彎腰的姿勢,再把手分別置於腳背上,抬起上半身的同時,雙手慢慢移到膝蓋。

然後慢慢讓左右大腿由內注外回轉三次,按著由外向內回轉三次。

說明:

這是為了打通腎經的膝蓋運動。

雙手的勞宮必須貼在膝蓋以上三公分的胃經鶴頂。

第三十式風擺荷葉功

動作:

一邊直起上半身,一邊慢慢把雙手頂著身體,上舉到腰部,然後把腰部用力向左邊回轉三次。

同樣的,再向右邊回轉三次。

說明:

奇經八脈中的帶脈,假設為蓮葉,作水平回轉。

儘量水平的回轉,以體會到由腹部棋走到腰部的經絡。

第三十一式二龍吐鬚功

功作:

二手經過腋下、耳朵後面,上舉到頭頂上方。

腳跟自然的往上提。

第三十二式氣導湧泉功

動作:

放鬆手肘、掌心對正百會,慢慢經臉部→胸部→腹部放下手來,腳跟也要輕輕放下。

功作重復三次。

說明:

這就是所謂大周天法的氣循環。

雙手向上方伸展時,手掌要完全封著後方,並縮緊下巴,伸直背肌。

在氣導湧泉之際,必須使氣從百會,經過督脈、任脈,向下降,再經過雙腳內側,引導到湧泉穴。這時,腳底會產生溫熱或電流通過的感 覺。

第三十三式左右睡沈功

動作:

慢慢摩擦背部的同時,把雙手向上舉起,經過腋下,將手背貼在後頭部。

用左手覆蓋左耳,改變右手拇指和食指的位置,頸部歪向左邊。

慢慢使頭部恢復原狀,交換左右手的動作,把頸部歪向右邊,再恢復原來的位置。

第三十四式低頭思靜功

動作:

將兩手的手背分別放在耳朵的上面,以靠攏手肘的要領,將頭部向前傾。

把手掌反過來,貼在後頭部。

第三十五式面觀天功

動作:

好像要打開胸部般,抬起下巴,仰視天空。把手掌反過來,貼在後頭部。

從第三十三式到第三十五式,重複三次。

說明:

這是動作很大的頭部運動。但是,重點必顏放在督脈大推上。

大椎是陽經脈聚集的地方,在一般的治療上,也常常被當作感冒的特效穴道使用。

頭部向左右傾斜時,以貼在肩膀為原則,位於上面的手掌大拇指,必須壓住三焦經的翳風,食指要壓住膽經的風池。

向前傾倒時,下巴要貼在胸骨(這時,勞宮就會靠近耳朵上方),如此能使頭部覺得清爽無比,頭腦也會比較清晰。

但是,必須注意一點,頸部的骨頭非常敏感,做不來的話,就不要過於勉強。

一定要在不感到疼痛的情況下,才能重複這些動作。

第三十六式腦後托盃功

動作:

雙手好像在後頭部摩擦,慢慢舉起來。同時提起腳跟。

第三十七式抱氣似球功

動作:

把舉起的雙手,好像要向左右打開那樣,慢慢放下,置於腰部的高度。同時,放下腳跟。

然後,好像要抱起大球般,雙手往上舉高,勞宮必須對正頭部頂部(百會穴)。

第三十八式氣導

動作:

慢慢放下雙手,置於身體兩側。和第三十二式相同,

說明:

以撈起大球的要領,把氣注入百會,經過督脈、任脈、雙腳內側,引導到湧泉。這就是大周天法。首先把氣導入丹田,然後再引到雙腳。

第三十九式懷中抱月功

動作和第一段.第八式相同。

第四十式商商相接功

動作和第一段.第九式相同。

第四十一式氣沈丹田功

動作和第一段.第十式相同。

[ 本帖最后由 dianyinke 于 2008-8-12 12:3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2: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段《歸元功

第四十二式諸葛撫琴功

動作:

慢慢把雙手舉到前方,手臂平行伸直,約在胸部的高度,腰部下沈的同時,放下雙手,置於腹部前面 。

以上動作重複三次。

說明:

精神必須集中在指尖、勞宮。但是,基本動作在於腰部的上下運動。

腰部下沈時,也要保持中正(背肌伸直的姿勢)。眼睛必須直視正前方。

第四十三式雙龍戲水功

功作:

雙手慢慢上舉腰部,同時,雙手要像畫弧般,向左右張開。以縮緊大腿的要領,使腰部下沈,同時,雙手向內側畫平圓 。

以上動作重複三次。

說明:

此時精神必須集中在勞宮。隨著手的運功,勞官會產生漩渦旋轉的感覺。以內股為中心,會產生
溫熱的感覺。

第四十四式游魚擺尾功

動作:

雙手稍微上舉腰部,同時,左手向左斜前方伸出,彎曲右手肘。手的位置保持不動,同時交換雙手的姿勢。

以上動作重複三次。

說明:

腰部回轉當中,決不能中途停傾,必須帶動整條手臂到指尖一起回轉。動作和游魚擺尾相似,不必用力,就能像鞭子般作回轉運 動。

眼睛注視伸直的指尖,精神集中在勞官。如比一來。勞官就會愈來愈敏感,而像滑動般描畫平圓。以帶脈為中心,腰部、腹部會產生溫 熱的感覺。

第四十五式氣貫雲門功

動作:

輕輕伸展腰部,使腰部向左方回轉,這時,必須屈起右手,把勞官貼在雲門。

腰部向右方回轉,同時,把貼在雲門的右手,從丹田放下,二於身體旁邊,左手勞宮要貼在雲門 。

以上動作重複三次。

第四十六式雲門關閉功

功作:

把腰部轉向正面,同時,舉起右手,把右勞宮貼左雲門上。

以這種姿勢作三次自然的腹式呼吸。

說明:

從雲門攝取外氣,納入下腹。從雲門及其附近的穴道攝取外氣的方法,是古老的道教氣功常見的方法。

進行雲門關閉時,整個胸部會產生出一種特有的溫暖。

第四十七式抱氣似球功

動作:

慢慢把雙手放在身體的兩側,好像要抱起氣球般,從腋下舉起兩手,勞宮必須對正百會。

同時,舉起左腳,變成右腳獨立的姿勢。

第四十八式氣導湧泉功

動作:

雙手慢慢放下,置於正下方,從腹部前面,放在身體兩側。同時,慢慢放下左腳。

左右交換,重複做第四十七式、第四十八式。

說明:

和第三十二式、第三十八式的大周天法相同。

第四十九式氣息歸元功

動作:

雙手朝左右張開,以抱物的姿勢,將雙手拉到下腹。

重複三次。做第三次時,雙手重疊,放在下腹部的氣海穴。

男性左手在下,女性則右手在下,勞宮必須貼著氣海穴,同時,上面的手的內勞宮和下面的手的外勞宮,必須重疊在一起。

以這種姿勢重複數次自然的腹式呼吸。

說明:

本功的收式,是把循環在身體各部分的氣和外氣,納入最安定的地方,也就是丹田。

關於丹田的位置,眾說紛紜,本功採用的是任脈的氣海穴這種說法。

我們必須好好的體會下腹、腰部、下半身整個的充實感。

練習本功時,如果不得不在中途停下來時,就要加上這一式,雖然一般是以三次為基準,但是,若為了擴大下腹的暖和感而增加一次,亦無防碍。

同時,這也是使身體感覺到氣的有效方法。

此外,會感覺到腸的蠕動,或會陰、腎臟的抽搐運動。背骨四周的肌肉,會引起細微的振動,也可說是氣集中的一種現象。

因此,根據自然呼吸的歸元動作,一直做到自己認可為止,也是非常理想的方法。

收功

收式一陰陽平秘功

動作:

雙手放在身體兩側,放鬆肩膀的力量,伸直背肌,直視前方。

收式二亭亭玉立功

動作:

縮回左腳,和右腳並攏,直立。

发表于 2008-8-12 22: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功法!应该给楼主奖励点呀!!!
发表于 2008-8-16 19: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错的功法,健身保健造福世人。
发表于 2008-8-19 12: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驼佛! 有点长啊
发表于 2009-5-12 08: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坐分有形和无形、有心和无心、有为与无为。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12 03: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