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658|回复: 0

占卦的方法详解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4.00分
交流:4.00分
附件:4.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4-10-6 18: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蓍草的方法好像少有提及 虽然麻烦但作为传说最精确的一样 也列下方法

  占卦的方法
  要分析事情之祸福发展就要有卦象,要有「卦象」就要从占卦中得知。然而占卦方法确实是令人迷惑的事,远古夏、商王朝在64卦形成之际大概就有不同占卦方法了,只是当时的方式史书不载故不得而知。幸好《周易》系辞传中记载了用揲蓍求卦的方法,使数千年后的我们知道当时如何揲蓍求卦。
  (周易)系辞传上篇第九章有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为而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润,五岁再润,故再扐而后卦。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其实系辞传所说只是一个大概,不是很详细,因此后世对揲蓍法的过程屡有争议。(宋朝)理学家朱熹的「挂扐法」与郭雍主张的「过揲法」即有不同看法,二人也进行了多次辩论。因为朱熹的「挂扐法」比较合理,致后世采用朱熹者众。宋代去古未远,所以朱熹的揲蓍法可能是古法之一。

  一、揲蓍法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其著作『周易本义』中有讲述揲蓍的方法及其仪式。
  择地洁处为蓍室,南户置床室中央,床大约长五尺广三尺,勿太近壁。
  蓍五十茎,韬以纁帛贮以皂囊纳之柜中置于床北;椟以竹筒或坚木或布漆为之,圆径三寸,且其长如蓍草之长度,半为底半为盖,下别为台函之,使不偃仆。
  设木格于椟南居床二分之北,格以横木板为之,高一尺长竟床,当中为两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许,下施横足侧立案上。
  置香炉一于格南,香合一于炉南,日炷香致敬;将筮则洒扫拂拭涤,砚一注水、及笔一、墨一、黄漆板一,于炉东东上。筮者齐洁衣冠,北面盥手焚香致敬。
  筮者北面见仪礼,若使人筮,则主人焚香毕,少退,北面立。筮者进立于床前少西,南向受命,主人直述所占之事,筮者许诺,主人右还西向立,筮者右还北向立。
  两手奉椟盖,置于格南炉北,出蓍于椟,去囊解韬置于椟东,合五十策,两手执之薰于炉上。此后所用蓍策之数,其说并见启蒙。
  命之曰:假尔泰筮有常,假尔泰筮有常,某官姓名,今以某事云云,未知可否?爰质所疑于神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惟尔有神,尚明告之。乃以在手取一策,反于中;而以左在手中分四十九策,置格之左右两大刻。此第一营,所谓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也。
  次以左手取左大刻之策执之,而以在手取在大刻之一策,挂于左手之小指间,此第二营,近谓挂一以象三者也。
  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此第三营之半,所谓之以四以象四时者也。
  次归其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而朸之左手无名指间。此第四营之半,所谓归奇于朸以象闰者也。
  次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左大刻,遂取右大刻之策执之,而以左手四揲之。此第三营之半。
  次归其所余之策如前,而朸之左手中指之间,此第四营之半。所谓再朸以象再间者也。
  一变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三,左二则右亦二,左三则右必一,左四则右亦四;通挂一之策,不五则九,五以一其四而为奇,九以两其四而为耦,奇者三而耦者一也。
  次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右大刻,而合左手一挂二朸之策,置于格上第一小刻。以东为上,后放此,是为一变。
  再以两手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或四十四策或四十策。复四营如第一变之仪,芮置其挂朸之策于格上第二小刻,是为二变。
  二变所余之策左一则在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通挂一之策,不四则八,四以一其四而为奇,八以两其四而为耦,奇耦处得四之二焉。
  又再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复四营如第二变之仪,而置其挂朸之策于格上第三小刻,是为三变。三变余策与二变同。三变既乃视其三变所得挂朸过揲之策,而画其爻于版。
  挂朸之数五四为奇,九八为耦,挂朸三奇合十三策,则过揲三十六策而为老阳,其昼为『□』,所谓重也。挂朸两奇一耦合十七策,则过揲三十二策而为少阴,其昼为『﹣﹣』,所谓拆也。挂朸两耦一奇合二十一策,则过揲二十八策而为少阳,其昼为『—』,所谓单也。挂朸三耦合二十五策,则过揲二十四策而为老阴,其昼为『×』,所谓交也。如是每三变而成爻。
  第一、第四、第七、第十、第十三、第十六凡六变并同;但第三变以下不命,而但用四十九蓍耳。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第十四、第十七凡六变亦同。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第十五、第十八凡六变亦同。
  凡十有八变而成卦,乃考其卦之变,而占其事之吉凶;卦变别有图,说见启蒙。
  礼毕韬蓍袭之以囊,入椟加盖,收笔砚墨版,再焚香致敬而退,如使人筮则主人焚香,揖筮者而退。
====================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其著作《周易本义》中有讲述揲蓍的方法及其仪式。
  其内容就是说我们要拿起筮竹(以竹代蓍)之前必须要集中精神意念统一,专注地想念或默或小声祷念所要占问的事情.如此当能感而遂通所欲占问之事。之后以右手从左手所拿的五十根筮竹取出一根放在正前方做为太极;然后左右手把四十九根筮竹随意分为二部份,很自然地分开即可,并非左右手要均等分持有。右手持有的一切放在右边,这就是分而为「二以象两」即是太极生两仪之意,此称为「第一营」。
  右手取刚放在右边筮竹的任一根,挂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间,所谓「挂一以象三」,象天、地、人三才之意,此称第二营。
  以右手四根一数去数左手所持有的策竹,最后可能剩下一或二或三或四根,此即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这称第三营的半营。
  把左手剩余的1或2或3或4根筮竹挂于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此称第四营的半营;所谓归奇于扐以象润年。
  然后再把原先放在右边的部份,以同样的方法四揲(第三营的半营)所剩之筮竹挂于左手的中指与食指之间,这是第四营的半营。五岁而再润,故再扐而后卦;五年有两个润月,如此两扐象征五岁再润。
  此时把挂在左手的所有筮竹加总在一起便完成了第一变。此第一变筮竹之数非五即九,因为第一次挂在小指与无名指的有一根;第二次挂在无名指与中指间的若是一根则第三次挂在中指与食指间的必定为三根,合此三次挂的数目为五;若第二次挂的为二根,则第三次挂的必为二根,合其数亦为五;若第二次挂的是三根则第三次必挂一根,合其数亦是五;若第二次挂四根则第三次必挂四根,合其总数为九。所以说第一变所得之数非五即九。
  把第一变所得之五或九根筮竹放置在右边;把其余四十或四十四根筮竹合起来,再经前述动作,分二挂一再左右四揲与归扐之程序,得出第二变;此时左手之筮竹非四即八,把此第二变的四或八根筮竹放于第一变五或九根之旁。此时余竹剩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把此余竹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照前述第一变或第二变之程序,左手之筮竹亦是非四即八,此为第三变。如此三变之后成第一爻。就是再扐而后卦四营而成易,因为每成一爻需三变,故十有八变才能成一卦。
  三变的情况可分为下列八种:第1种:五.四.四。第2种:五.四.八。第3种:五.八.四。第4种:五.八.八。第5种:九.四.八。第6种:九.八.四。第7种:九.四.四。第8种:九.八.八。

  第1种情形: 5+4+4=13, 49-13=36, 36/4=9 (36为干之策数,4为四营,9为老阳)。每卦六爻36×6=216,干之策二百一十六是也。
  第2种情形:5+4+8=17,49-17=32,32/4=8为少阴。
  第3种情形:5+8+4=17,49-17=32,32/4=8为少阴。
  第4种情形:5+8+8=21,49-21=28,28/4=7为少阳。
  第5种情形:9+4+8=21,49-21=28,28/4=7为少阳。
  第6种情形:9+8+4=21,49-21=28,28/4=7为少阳。
  第7种情形:9+4+4=17,49-17=32,32/4=8为少阴。
  第8种情形: 9+8+8=25, 49-25=24, 24/4=6 (24即坤之策数,6为老阴)。 24×6=144坤之策数百四十四是也。

  九为老阳,六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偶数为阴、奇数为阳,又阳极九必变阴、阴极六亦变阳。

  故揲蓍之时有下列四种情形发生:
  1.若发生9.8.8的情况,此为老阴记为『×』,此为阴极变阳也。
  2.若发生5.4.4的情况,此为老阳记为『O』, 此为阳极变阴也。
  3.若发生5.8.8或9.4.8或9.8.4的情况,此为少阳记为『-』。此为不变之阳也。
  4若发生5.4.8或5.8.4或9.4.4的情况,此为少阴记为『- -』。此为不变之阴也。

  例如为预测股市而揲蓍,第一爻得(4)之情形此为初爻为少阳〔-〕。第二次得(3)此为第二爻少阴〔- -〕;第三次亦得(3)此为第三爻少阴〔- -〕;第四次得(2)则为少阴〔- -〕,第五次得(8)之情形为老阴〔×〕,第六次得(7)之情况为少阴〔- -〕。因为一卦仅为六爻,所以不必再求第七占。由上得知吾人所占得乃『地雷复』第五爻变。判断走势变动可参考『复卦』六五之解释。
  揲蓍可能出现无变爻,或仅一爻变、二个爻变、三个爻变、四个爻变、五个爻变、及六个爻全变的情形;虽然上述七种情况出现的机率并不一致,但有一趋势爻变愈多的情况愈不容易发生。兹就依此七种可能出现的情形及其如何研判走势之方法分析如后:
  1.全卦均无变爻。如占得『离为火』不变即依『离卦』之卦辞做为判断,书中离卦已做了解释并有走势分布与强弱等分析直接引用即可。全卦不变即无变爻发生,此与仅一动爻之情形比较常出现。
  2.一个爻变。就如前面列举的『复卦』,若占得第五爻变,则以此六五爻之爻辞为主并参考复卦之涵意然后加以综合研判。本书不只列出卦爻辞及小象,并做了全面性的解释故走势应不至超越此范围。
  3.二个爻变。卦中遇二个动爻则以二动爻之爻辞综合研判,而以居上位之爻辞为主,并参考本卦之卦辞,因为上位为事态变动终了归结之处,故当以它为主。例如占得『干卦』之第五、六爻同时动之情形即是。干卦代表股价上扬的卦,九五「飞龙在天」也表示走势之高涨;而上九「亢龙有悔」,小象「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到了上九之处境可说涨势已满盛,或再也涨不上去了,因此它有可能会下跌。综合干卦与九五以及上九之情况判断,表示走势由上涨而在高档震荡,但会不会下跌则末可知,这时大环境很重要,环境佳走势不只不跌反大涨,若环境差走势由高走低。
  4.三个爻变。卦中有三个动爻,一般而言三个动爻若皆不言凶如『干卦』二、三、五爻同时变动,走势会走高;若吉凶参杂走势变动不定,若皆不吉走势则下跌。亦可依本卦及之卦的卦辞做判断,例如占得『干卦』初、二、三爻同时变动即『干之否卦』,干卦称为本卦而否卦称为之卦,若按本卦及之卦判断,则其走势大抵是开高走低。按理也仍然可以循二个爻变之情形处理,即照各变爻及本卦之涨跌变化情况加以综合判断。实际上出现三个以上动爻,即表示六爻乱动,不是占卦者心神不宁即是欲占测的行情错综复杂,走势反复变动无常,并非单纯上涨或下跌。所以说有三个以上动爻再占一次可说是好办法。
  5.四个爻变。卦中遇四个动爻则以之卦爻辞占之,而以居下的爻为主;例如占得『干卦』三、四、五、上此四爻同时变动即『干之临』;则用临卦的初九及九二为依据并以初九爻辞为主。一卦会出现四个动爻之机会已很少,愈多爻变愈会失去本卦的卦性,所以最好的方法也还是再占一卦参考比较佳。
  6.五个爻变。卦中遇五个动爻则以之卦静爻之爻辞做为判断,例如占股市走势得『干卦』之初、二、三、四、五爻变,即『干之剥』,则以剥卦上九爻之爻辞断之,五个爻动的情形已极不容易出现,遇之最好再占一卦参考。
  7.六个爻变。卦中遇六爻动,如「干」「坤」互变,则以〈干卦〉用九或〈坤卦〉用六爻辞断之;至于其余六十二卦则用所占出卦及其之卦的爻辞做判断。例如占得〈临卦〉六个爻皆变即『临之遯』则以〈临卦〉与〈遯卦〉之性质判定,六个爻动比五个爻变的情形更不易出现,遇之再占一卦参考。

  二、简化揲蓍法
  揲蓍法很繁琐现有一更简化的方法,安好太极把其余四十九根筮竹左右手分开,右手的那一部份先放在右边,然后左手部份的筮竹四个一数,若余数得一或二或三则第一变必为五,若余数为四则第一变之数必为九;若得五之数则取五根筮竹放在左边,若得九则取九根筮竹放之,此为第一变。把剩下的四十或四十四根筮竹再左右手分开,右边持有部份先放在右边,取左手筮竹四个一数若是余数为一或二,则第二变为四;若余数为三或四,第二变必为八之数,然后把第二变的四或八根筮竹放在第一变筮竹之右边。再把所有剩下之筮竹三十二、三十六或四十再左右手分开如第二变时之程序可得第三变之数为四或八。合第一变、第二变、第三变之数可得上述八种情况之任一种,此乃第一爻。
  第二爻之形成过程亦如上述,将四十九根筮竹左右手分开,重复第一爻之产生过程可得上述八种情况之一。至于第三、四、五、六爻之产生亦如是操作。
  简揲法只是简化了挂筮竹在手指上的程序及还要数右边筮竹之时间,以一十八变而论时间可节省三分之二,其余均与揲蓍法一样。

  三、金钱卦法
  准备三枚铜钱进行摇卦,乾隆币最佳(如没有取其它类似钱币亦可)。有「乾隆通宝」字的一面叫做「阴面」盖文字为阴也,而反面叫做「阳面」。用其它类似钱币者,有人头的一面是阳面,反面是阴面。将三个硬币双手合扣,然后上下摇动使铜钱在掌内能自由翻滚,摇四、五次或七、八次皆无不可,之后将铜钱轻置于桌上,共摇六次而成卦。
  当铜钱掷于桌面之时有下列四种情形发生:
  1.三枚铜钱皆出现「乾隆通宝」字面,此为老阴记为『×』,此为阴极变阳也。
  2.三枚铜钱皆出现反面此为老阳,记为『O』, 此为阳极变阴也。
  3.三枚铜钱有二枚出现「乾隆通宝」字面而一枚出现反面,此为少阳记为『-』。此为不变之阳也。
  4三枚铜钱一枚出现「乾隆通宝」字面而二枚出现反面,此为少阴记为『- -』。此为不变之阴也。
  共摇六次而成一卦,金钱法也与揲蓍法一样会出现无变爻、一爻变...等的七种情况。如何研判走势之方法分析与揲蓍法相同。

  四、太极丸法
  此乃汉焦氏之遗法,宋程朱邵子遵之,详载于《三儒理数集》中,《易隐》亦用此法起卦。用霹雳枣木制太极丸,如无霹雳枣木,则可用檀香木等代之,制成圆木珠三丸;每颗切成六个面,如骰子形,但骰面大,而此珠切面小,取面务要均匀使其走盘不定,取其圆滚之义,但切面勿过小,过小则切面不着地。三个面上各刻三点,另三个面上各刻二点,六面共刻十五点,其它两珠亦如此制作。合二三得五,是五行之数也;计一丸得十五,是河图中宫十五之数,也是洛书纵横十五之数。此法以一丸而配四象五行八卦河洛之数,刑同六合,道备三才,并且「以数变卦」可说新颖完备。所以木丸近似蓍草,然而没有揲蓍法之繁琐,又不会像金钱卦法过于简易,故太极丸法最合乎中节。
  何谓「以数变卦」?只有「九」与「六」会变,而「七」、「八」不变。将三木珠双手合扣,然后上下摇动使其在掌内能自由翻滚,摇四、五次或七、八次皆无不可,之后将木珠轻置于桌上或小圆盘内,共掷六次而成卦。会有下列四种情形发生:
  1.出现「2、2、2」共六点之情形,此为老阴记为『×』,此为阴极变阳也。
  2.出现「3、3、3」共九点之情形,记为『O』,此为阳极变阴也。
  3.出现「3、2、2」共七点之情形,此为少阳记为『-』,此为不变之阳也。
  4出现「2、3、3」共八点之情形,此为少阴记为『- -』,此为不变之阴也。
  共掷六次而成一卦,太极丸法也与金钱法以及揲蓍法一样会出现无变爻、一爻变...等的七种情况。如何研判走势之方法分析与揲蓍法相同。

  比较各种占法优劣:
  1.揲蓍法:揲蓍法因为配合四时及润年的应用,在理论是比其它占法更能取得人家的认同。其存在至今已数千年,可说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其它占法无非要节省时间而采行改变步骤的方法。揲蓍法操作手续繁复,完成一卦约需20分钟,时间很长若没有很好的集中力,纵使完成一卦,也不能有很准确的表现。所以假如时间充足事件重大,揲蓍法仍是第一选择。古法能流传至今自有它存在的价值。
  2.简化揲蓍法:简化揲蓍法因简化了步骤所以完成一卦约仅需6分钟,一爻经由三变,一十八爻变产生一卦;老阳出现的机率为3/16、出现少阳的机率为5/16,老阴出现的机率为1/16、出现少阴机率为7/16。所以说简化揲蓍法的结构并没有产生变化,它与揲蓍法功效一样,「包含力」很强而且很「稳定」。所谓「包含力」是指一天的走势都能囊括其中,不会只反应其中一段或一部份;所谓「稳定」即每一次占得的卦或爻都很精准,不会有时准有时不准。以考试得分比喻,若揲蓍法可得98分则简化揲蓍法可得95分,金钱卦法可得85分;考试假如时间不许可,应该先拿85分,假如时间充分应该要拿98分,不过时间充裕写的太多却文不对题的话,反而不如简单写得85分的好。揲蓍法犹如此情况占用的时间太长,若精神无法维持,所占出卦的品质也不佳,反而会不如金钱法的准确。所以时间纵使充分拿95分或是一个最安稳的方法,故有时简化揲蓍法乃最佳选择。
  3.金钱卦法:它的方法是三钱决定一爻,而非经由三变,与揲蓍法之间存在重大差异,分析如下:在揲蓍法出现老阳的机率为3/16、出现少阳的机率为5/16,又出现老阴的机率为1/16、出现少阴机率为7/16;而在金钱卦中出现老阳的机率为1/8、出现老阴亦为1/8,出现少阳、少阴机率各为3/8。所以两者的功能构造上略有差异。在「包含力」与「稳定」方面或稍不如揲蓍法,但仍不失功效,尤其时间与场所受限制之下,它仍然是最好的选择。
  4.太极丸法:此法与金钱卦法类似,其出现老阳的机率为1/8、出现老阴亦为1/8,出现少阳、少阴机率各为3/8,所以金钱卦法之缺点它亦有之。但此法可以单手操作故方便性更胜于金钱卦法。若施用得当亦甚有奇效。

制太极丸法

汉焦氏遗法宋程朱邵子遵之详载三儒理数集

用霹雳枣木,如无霹雳枣木,则可用香木玉牙,制极圆弹三丸,走盘不定者,方取面务要平匀。如骰子形,但骰面大,而此弹面小,取其圆滚之义也。每面上刻三星,底面刻二星,三面刻三,三面刻二,六面共刻十五星,三丸俱如式制。

太极丸法
  《易隐》的独特起卦法。 《易隐》以钱代蓍说:焦延寿曰,今人以蓍草难得,用金钱代之。法固简易,非其类矣。求蓍之代者,太极丸其庶几乎。考诸阴阳老少之数则合,质诸成爻成卦之变则符。合二三得五,是五行之数也。计一丸得十五,是河图中宫十五之数,洛书纵横十五之数也。刑同六合,道备三才,甚矣,木丸之似蓍草也。则犹从其类也,金钱简易云乎哉。
  制太极丸法 (汉焦氏遗法、宋程朱邵子遵之、详载《三儒理数集》) 用霹雳枣木,如无霹雳枣木,则可用香木玉牙,制极圆弹三丸,走盘不定者,方取面务要平匀。如骰子形,但骰面大,而此弹面小,取其圆滚之义也。每面上刻三星,底面刻二星,三面刻三,三面刻二,六面共刻十五星,三丸俱如式制。 太极丸起卦为传统秘传起卦法,诸书中仅在宋《皇极经世心易发微》等秘传术数典籍中有所记载。此法以一丸而配四象五行八卦河洛之数,并且以数变卦,新颖完备,较之其他两种起卦方法而言,古之蓍草起卦法繁琐多端,今之金钱起卦法又过于简易,还数这个太极丸法最为细致有礼。

  附记:同一事件不可再三占卜
  占一事件若遇上多爻变,或实在看不清卦象,当然可以再占。(水地比)的卦辞说:『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原筮即以再筮的精神来细查事情的真象,故易占原则上并没有排斥再占。但(蒙卦)的卦辞则说:『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远古时代圣贤们的经验「初筮告,再三渎则不告」是宝贵的。他们发现同一事件不可再三占卜的事实,否则会模糊掉判断的依据,只不过他们存有强烈敬天、敬地、敬鬼神的情怀,因而归责于鬼神之不告而已。纵使是一个长红的走势也有小回的时候,因此把走势一占再占,最终也会反应下跌的卦象。易占在「无心」时才能显出最大真实面,是以再占可行,但想得到某种卦象而一再重占则绝对行不通,因为已经「有心」了,「心乱则卦乱」如此就无法掌握走势。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10 收起 理由
何有 + 10

查看全部评分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6 19: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