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239|回复: 10

关于阴符经的一些资料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5-12-15 21: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阴符经三皇玉诀(旧题轩辕黄帝制)

朕诏文武百官同理国事,有护国歧师出班奏表:有奇怪鸟兽,铜头铁额,坐高三丈,两翅如刀飞腾,遮蔽日月皆昏,在地吞石飙沙,江河枯干,又伤害人民性命甚多,天下无治。遂诏文武百官车驾亲出,观天下人民痛伤,视见蚩尤果有怪鸟难治。朕前去至一大山,夜见红光紫雾、白气青霞围绕不散,再诏文武尽视皆见。歧师奏言:此山有名虚天坛第一洞天,上临玉清元始之宫。朕亲驾到山,有一石洞,不知深浅,差勇猛壮士名重山,身长三丈五尺,使入洞内,用烛火前去,经三日三夜方出。重山奏言:“中有大石匣,金甲神人八员守定,各执斧钺仗剑,喝云:‘不得到此!’”。重山奏毕,朕发心烧香,上奏三清:愿臣有分,开取石匣,不避凶吉,要知天地秘密天机之事。焚香告礼三清,朕遂同入洞。亦有红光绕定,不见金甲神人。朕於石匣见一卷经,号曰:元始天尊混元三皇玉诀阴符经

即将经出洞,焚香礼拜,上谢三清。开看见字不常,尽是天文篆书,三百余字,分为三卷:上卷天皇,中卷地皇,下卷人皇。上卷按神仙抱一之道,中卷按富国安民之法,下卷按强兵战胜之术,与天地阴阳万物为祖宗。治国齐家、持身不死之道皆从此经,乃青阳秀炁自然结成文,每字方圆一丈。朕复回皇都,再集文武百官议此经事之理,尽言不知此义理,不曾闻经出处。朕遂行宣文天下名山洞府,恐有玄妙高士并世贤人深晓经义之事。曾收此经者,便许奏呈解义,如通此阴符经义者朕赏金赐命。天下尽无此经,岂通道理。朕遍访名山洞府修道之士,尽拜为师,求长生之路。要解此经之义,绝无人知义理,尽是旁门小法。自此四十余年,入道身衰,皓发如银,道也难成。朕闻崆峒山有一高圣先生广成子,妙道深玄。朕车驾亲诣,自心屈弱,膝行肘步,礼拜侍立,告求广成子先生:“指教臣自石室中得《阴符经》一卷,不晓义理,在世尽不通晓此经。今遇先生,感天不忘,要通此经之妙道”。广成子先生言:“此经者是天上所秘,在世洞天隐此经一卷,镇天下妖魔龙神精怪,当与世上有德行之人。遇此经者,修长生之路,复升天道,永世流传天下信道有缘之人。此经要知义理,天下莫能知见。今峨嵋山有一高圣天真皇人,深晓此经义理,广成子同去侍见天真皇人”。

朕问此《阴符经》天皇地皇人皇,阴阳造化,治国治家治身,长生不死复升于天界如何修道,朕闻高圣广成子先生说,高圣天真皇人答朕,当时深晓阴阳造化成道之理。朕道成升天之日,恐后人信道修真者凭何经文,朕乃留此经遍行于世,复隐此经一卷于崆峒山,又留九宫八卦,分阴阳五行,夺造化,动天机,入室登坛,九宫局式,璇玑立斗,时分候节气,金木生杀,择真至宝,取时造化,内炼轻清,化神纯阳之体,返金灵之虎,变赫火龙,虚腾炎天之上,入圣朝元之道,集成文序,又分造化阴阳日月为象,天地为父母,八卦为子孙,太一行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天发杀机,移星易宿,九宫之图。如后人获遇此经者,不得轻泄不信之人,若传下愚之人者,堕九玄,七祖入轮回,永不得出期,后殃及子孙也。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上

黄帝问曰:阴符者何也?广成子曰:此阴符二字,上可通天,下可察地,中可化生万物,为人最尊。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古之圣人,内动之机可以明天地造化之根,至道推移之源,性命之本,生死之机。知者可究合天地之机,操运长生之体,故曰阴符也。

黄帝曰:上有神仙抱一之道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夫神仙抱一之道者,上天所秘,世人不可得之。神仙抱一者,乃是太一含真之炁。太一者,乃是北极太渊之源,乃虚无炼神之道。上天所秘,世人不可得知,子在人间安晓此语。一者,天炁也,人将太一真炁与我真炁相济,更要知天时、受天气、接人气,人气接天气,与天气相接而不死也。人若包含太和真炁,久而炼之,乃为大丹纯阳也。阳者天道,故神炁合道乃为神仙抱一之道也。

黄帝曰:中有富国安民者,何也?广成子曰:富国安民者,乃炼炁之道也。凡人将真精炼成神胎,名曰胎仙。故聚而成形,散而成炁,故与道相通。道者养炁,养炁者保神合于大道,故曰真炁相济。久而用火煅炼成丹,若能全精炁炼作纯阳,故乃成丹,换形万神皆安,国中有宝,故曰:富国安民也。

黄帝曰:下有强兵战胜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强兵战胜者,乃真炁战退阴气也。炼体纯阳,金筋玉骨,鹤体松形,谓之纯阳,故得不死。以身为国,以心为君,以精为民,以形为炉。首者鼎也,精满于脑,故用火煅炼成丹,因精髓见火。火者阳炁,息者风也,以风吹火,久炼形神俱妙。故曰:炼神之道,存心于内,真炁自然冲和不死。故曰:炼百关,精髓纯阳也。九窍炁定下关,精炁不泄者胜也。

黄帝曰:天皇者,何也?广成子曰:天皇者,先天之前,五劫开化,混沌之始也。天皇一炁,圣化万象,主天圣玉虚圣境,明皇之祖炁也。

黄帝曰:地皇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地皇者,天皇一炁下降于地,地炁受之,二炁相合,主生化金光之炁,乃是洞神真境,真皇之祖炁也。

黄帝曰:人皇者,何也?广成子曰:人皇者在天地之间,虚无至理,为天皇一炁地皇一炁太空虚中相合,化金木五星为中宫,合乾坤八卦,保护化神乃仙境,主中元人皇之祖炁也。

黄帝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何也?天真皇人曰:观天者乃丹阳之炁、纯阳之物,精气运而不绝,升沉往还,周时复始,包含万象,乃青阳之炁。天地者阴阳之精,天气下降,地气复升,升而复降,人在其中而不知。其理,天之阳精为日,地之阴精为月,日月运而不休,寒暑煎而无息。凡人不知身内亦有天地之炁,天气升降有时,人知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黄帝曰:何谓不知?广成子曰:头以象天,清阳之本,足以象地,浊阴之源。人能内含天地之道,与天地齐年。人身中有真阳之炁,藏于阴精之内,精炁者真炁之母,真炁者精炁之子,常将子母相守,故不死,复归其源。为人不知时日,天枢之上,天元一炁主之,天枢之下,地元一炁主之,天枢之中,阴阳真源主之。人用天时,混元正一之炁,上下无穷,与天地齐年,乃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黄帝曰:人用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圣人存精养炁以保形神。人不知者,贪欲亡精,用心失神,劳形散气,更不能使其神炁合道。不知天地之升沉,日月之运转,故死也。以其分受日月之炁,若能观此,天地与我同耳。为人不知天地之理,阴阳之旨,若合天地之体则至矣。此乃人之用也。

黄帝曰: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何也?广成子曰:天受一炁,内含五星之正炁而禀清浊之源。地受一炁,故生二仪,复升于天,造化以成三元,布列四时,中有五炁推运,共成五行。五贼者,五行之正炁也,人能贼天地之炁,夺阴阳之造化,混三元之返覆,复四门之往来,一炁皆同,故成道也,乃五贼也。

黄帝曰:天有五贼,如何用也?天真皇人曰:五贼者,是五炁也,长养万物生杀之机权,造化之本始。天以五炁聚而成形,散而为风。子能知道之源者藏于身中,分而满于体内,精气与天炁相济,久而炼成丹,是五行之正炁也。天炁下降,地炁受之而不相离,人在其中,五炁之内若能贼之,故不死也。吾今二十万二千岁矣,皆因知五贼造化返复之理也,吾今传受五贼之理。子与吾皆同,子若不知五贼之理,故有死矣。若能从吾之言,贼天地五星之炁则不死也,乃五贼之理也。

黄帝曰:五贼在心,施行于天,何也?广成子曰:人身中亦有五行之正炁,五行正炁者,五脏之气也。五脏之气者,五贼也。水得其一者,人肾属于水,未生之前,道为之本,先生左肾,象北方大渊之源,造化之本,为青阳之炁,号曰青龙,属木。次生右肾,属金,内有真精,主五行之正炁,号曰白虎,乃是白元君一炁。二肾内生白脉二条,上涌朝元,通灵阳之宫,复降下通于巽坤,中有五炁,聚四时,合于乾艮,出天甲入戊己之内,乃道生神之始,人按天时相接天地之炁。头圆象天,足方象地,中理五炁,聚而入于绛宫,达于筋骨,升而朝于鼎内,复降涌泉,入于中黄之宫,混合万神,故青阳至首,群阴皆散,更用五行正炁内济共一鼎炼成丹,故不死矣,乃施行于天也。

黄帝曰:宇宙在乎手,何也?天真皇人曰:宇宙者,天地也。阴阳,万物之本,受阴阳而成形,阴者地炁,阳者天炁,天炁下降,地炁受之,地炁上腾,天炁接之。天炁地炁相交,阴阳感契,万神生化成象。上古圣人把握天地阴阳造化之元机,机者在于用,知者得而守也。守者道也,而不死也。故曰:宇宙在乎手也。

黄帝曰:宇宙在乎手者,如何用也?广成子曰:天地交合,宇宙不散,内造化生神,立阴阳神机,则成大道。大道者,无为也。无为则命不乱,命不乱则神不移,神不移则精不散,精不散则气不绝,更以道气通行而固身,若运于精火相随,煅炼成金丹者,乃自然也。吾知宇宙之机运而连连行之,合于天地之作,勿令放也,久而神自朝元,故不死矣,乃宇宙在乎手者也。

黄帝曰:万化生乎身者,何谓也?天真皇人曰:万化者神也,精不散而神不离,神室者,万神聚会之乡,在崐崘之中,五炁聚於内,人能将真精炁结成神胎,朝於鼎上,故曰:至圣万神皆聚而为一。凡人移精失炁而不能保神,是不知生身之法。生身之法,阴阳之道,故曰万化生乎身也。

黄帝曰:何者生身之法也?广成子曰:从一炁所生,而不知一炁之造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受一炁,化成三炁,神气精此乃生身之法也。

黄帝曰:一者,何也?天真皇人曰:一者,天地之根,阴阳之祖,万物之首,乃生神也。子能知真一之炁,而万物自生则不死,故曰一也。

黄帝曰: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何也?广成子曰:天以斗运为机,人以心为机。心者神也,神机合道乃鬼神不测。人未生之时,先受一炁为命,然后父母二炁相合,故乃成形,胎元生神,故为性之源。人能澄心如天地动机,故同天地。乃因性静,心机合道,故曰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黄帝曰:人心机者如何用也?天皇真人曰:人心者机本也,人能存心守神而不忘机用。心者百神之元也,安心者,养性也,是以圣人安其心而抱元含真,含真者,安性也。以心为性,以炁为命,炁绝则亡,皆亂於性也,失其氣故死矣。若人如天炁澄清,故不失於性也,性不失则炁不散,炁不散则命不亡,命不亡则形不滅也。天地者,性命之本也。故曰: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黄帝曰:立天之道义定人也,何也?广成子曰:天道者,清陽之炁也,故以纯阳为本,人能合造化纯阳之體,如天地之陽而不棄也。人受一正之炁,體養萬神純陽之理,故曰: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黄帝曰:立天之道,如何用也?天真皇人曰:天道者,人之本也。父母者,人之始也。人能留形於本而不失於始,调神合道。故曰:立天之道也。

黄帝曰:如何留形不失於始也?广成子曰:人不忧愁思虑而不失其本,去疾病劳苦而不失於始也。失其本者,自亡其命,失其始者,形还下土。若人能心静无欲而存神炁,不失其始者知理也。

黄帝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何也?广成子曰:天之母者太易,内藏阴阳二炁,日月也。日月未分,圣化生神,神名太一之首。日月又分为阴阳,阴阳分其五太,五太者五帝,五帝又分八卦,八卦朝於中圣,化为九宫,乃是太一之神宫。立其五斗,内有中斗,日月星奇北斗,受机斡运阴阳。阴为机者死,阳为机者生,阴阳合机为之道,太一将生杀之机周游八卦,移星易宿,返阴为阳乃长生,返阳为阴杀者死也。天之四时,造化八卦循环。人身中亦有,为人不知,为阴而杀乃死,辗转轮回,失其人身。人能致修者,道也。故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也。

黄帝曰:何谓不失人身杀机不死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太一镇在九宫,出入有时,召太阳君回入阳殿,四时移换,八卦朝元,万神都聚,杀阴返阳,排列星辰,归其金阙之内。圣境太清正阳白元君也,若人知此,天发杀机,能将太一真炁随机应化,返八卦纯阳,复归乾坤之祖炁,使合混沌九天生神之章,乃为天道,永得长生,依此造化,为真人也。故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也。

黄帝曰: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何也?广成子曰:冲和一炁,发者动也,故天运不绝。杀机者,变化也。龙者天炁也风也,风也;蛇者地炁也,火也。人能运精炁上下往来,夺之造化,故玄机若去。六欲动於机权,如天地之體,人在其中有真阳之精炁,名曰蛇,上通天元之炁,呼吸而上下相应。地动之机,起而离陆。故曰: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也。

黄帝曰:人身中如何用?天真皇人曰:脐下一寸三分者,气海也,中有真精一合,按於地,土中有二经通於脑,脑中有府,名灵阳之府,有二穴,在左曰太极之穴,右曰冲灵之穴,上通天炁,下至海源,故曰:呼吸天炁下降,地炁上腾,二炁相接则养真精,名曰龙,青阳之本,下者为蛇,则元炁也,二炁相交成药,久炼成丹,故不死也。乃阳神超於身外,乃人身中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也。

黄帝曰: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何也?广成子曰:人发杀机者,去六欲七情,静则静於情意,动则动於神机。内用神炁,上下相合,守於神者,阳炁也。头圆象天,足方象地,天地反覆乃阴阳升降,人之反覆,呼吸徹於蒂耳。一吸天炁下降,一呼地炁上升,吸者天炁,呼者地炁,我之真炁相接也。人能下运地炁至天上,故曰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也。

黄帝曰:天人合法,万变定基,何也?天真皇人曰:天生万物,人为万生一物之首也,故天地相合而长养万物,人能用精炁相合而万神皆喜,天地故不弃而相逐,神在其中。神者乃天道也而好清,若浊而神散,不合天道。上古圣人固精养神,存炁养精,合于天道,乃为真人。天有一炁,地有二仪,中有三光四时,共备五行,相列六合,相生七政,为机八卦,乃同九宫,布满天地,五斗璇玑,人亦有之。人能受天地一炁,相和诸神,配合两仪,大丹乃成。一炁上下无穷,四时中有一炁播于中土,五行颠倒,内六阳上朝金阙,七真常居体内,八卦共起元宫,三光混混,白雪飘飘,七政功成,黄芽内长,九宫贯串,万象乃合天道。故曰:天人合发,万变定基也。

黄帝曰: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何也?广成子曰:天性不可乱,神炁若乱,故不知所以神,伏藏者性,如朗月自然通道。巧者,内使天机,外事不可入,故伏智藏神也,乃同天道。拙者,为人不知自有神炁合道,纵心信意生情,一任散失神炁,不明天地造化,乱认阴阳,故有死也,乃性有巧拙也。

黄帝曰:性有巧拙,如何伏藏用也?天真皇人曰:性者神也,不可动也。故神定炁和,元炁自降伏者,不贪嗜慕欲。藏者,藏于神光,炁入绛宫,万神聚会之乡,伏藏而不动,万神不散,故曰:伏藏神定造化,久炼成道,乃性巧不拙也。

黄帝曰: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何也?广成子曰:九窍者,心有九窍,内藏九气,上者三清之炁,中者三皇之炁,下者本元之炁,乃精炁神也。出入有时,混而为一,外通耳目口鼻阴中也。三要者,神炁与精,相合玄牝玉户,上通於天,下通於地,中通三皇之祖炁,乃三要之道也。动静,耳目口鼻也,目观则心动,耳听则神移,口谈则神炁散,鼻馥则精髓化为阴浊之水,若故令静而不动,则心中二窍,左曰玄,右曰牝,下入气海,上通泥丸,此真炁相通,故使神气动机,玉户自闭,穿脊腠,过三关而朝北极阳宫,动而保养真神。上古圣人云:动则动于神机,静则静于心意,精炁神是三要也。故曰:九窍之邪在乎三要也。

黄帝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尅,何也?天真皇人曰:木去其火则不灰,人去其恶性则不死,木中有火,火发必焚其真炁,乃成烟焰,即上升而归天,火煅木为灰烬而归土。凡人性恶为火,火出则神散,神散则气离,气离则身死。真阳之炁归于天,浊阴之质归于土。谓火从木生,即以水救之,即不灰。人起火性,以柔而救之,即身不坏,人之火发而万神皆散,故死也。人能制火,祸不能尅乃成大道。故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尅也。

黄帝曰:姦生于国,时动必溃,何也?广成子曰:国中有姦,久而破国,身中有邪,久而亡身。国去其姦则邦宁,人去其情即身安。去姦者,六欲七情三尸也。人能制奸邪者,成其大道也。故曰:姦生于国,时动必溃也。

黄帝曰:如何得安身也?天真皇人曰:万物盗太虚真炁,人腹中有蛊,盗万物之炁而名虰蛊,虰蛊者化为佞虫,佞虫者,贼我之魂魄,亡我之神炁,散我之精血,死我之形也。人能知阴阳造化,起真火炼阴邪之姦,故杀虰虫不令为害,故得身安,返成大道也。

黄帝曰: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何也?广成子曰:上古圣人用神机测天地阴阳升降有时,要知火候之数,下火依时,戊己宫内,本始生神之母也,知者复归其母,勿令放失,更受天炁为青阳之首,合地炁真阴之母,我之神炁精在其中,五炁皆全,心静无欲,用火煅炼,炼成纯阳,造化成道,魄返阳魂,情阴尽滅,松形玉骨,百关无漏,上达於天界,乃为真人也。故曰: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也。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上 终

 

[ 本帖最后由 子不语 于 2007-5-17 20:16 编辑 ]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21: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中 黄帝曰: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真皇人曰:天生者,人归元道,正发复升,生也。内合天作,至道生真,遁隐在世。其人能测,圣机内明,外通天地,故知者不死也。天杀者,为人不信天道,任意损失精神炁,故害物,不过天数而死,杀也。故曰: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黄帝曰:天生天杀,如何用也?广成子曰:为人修道不知天时、归根、复始,错认根源,故死也。若人知天时、真炁,归根复命,要知造化者,乃有虚无真源,阴阳合一为五行正炁也。乾坤相胜,要知进退,乃无生死。夫人,道为本,若不知生杀者,是谓补不足而损有余,道之理也。故曰:天生天杀也。

黄帝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何也?天真皇人曰:天以一炁而长养万物,天地炁散,万物盗之,万物炁散,人以盗之。人知盗万物之真炁养形,更知升降顺天时、接天炁、夺之造化,长生不死,乃人盗万物之天炁,故成道也。人不晓造化者,为万物复盗人之炁,即因五谷而生,即因五谷而死,乃人被万物复盗之而死也。

黄帝曰:人盗万物,如何不死?广成子曰:人受冲和之炁而生,故不死也,既禀受有情欲而死也。若能存一炁故保神,天以一炁而生万物,更与阴阳相和,五谷共备,人乃实腹强骨,不失精炁神,故不死也。三盗既宜者,人能盗天地万物之炁以通神明,与天地相宜,三才以安,人之精神与天地同而好清净,是以圣人恬淡虚无,真炁存元,精神内守,岂得死也?故食饱者而伤于精血,太劳者而散于神炁,心起情欲者,万物岂得不盗之也。故止饮食而身自轻,止思虑神自灵,止嗜欲而神自清,故乃得道也,何劳外求?故曰: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也。

黄帝曰:故曰食其时,百骸理,何也?天真皇人曰:上古圣人食天炁而有时,自然百骸调畅,引太和真炁注于身田,即五脏清凉,六腑调泰,关节自通,精神以安也。食时夺其造化,乃成大道也。故曰:食其时,百骸理也。

黄帝曰:元炁通百关,如何用也?广成子曰:天炁柔弱,穿筋透骨,养神安精,皆使关节通流,岂不知理炁者,人之本始也。本始者,天炁也,故百姓日用而不知。炁之升降,阴阳往还有时,受之一炁,长养万物,若灵芝逢冬不死,如人得道不死,乃元炁通百脉关也。

黄帝曰:动其机,万化安,何也?天真皇人曰:神机内用,千变万化,自然成道。故机者,开其天关,玉户自闭,而火发天关,炼髓纯阳,乃火相从,久炼而成丹,故曰:机也。万化者,炁结成神,朝归于金阙,自然安神,安身*久而不死也。机者密也,人运机而化身无穷,内外通神道合,故曰:动其机,万化安也。

黄帝曰: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何也?广成子曰:人知外象有吉凶之兆,即祷而信求其应,不知自己身中有神,外可通天地,内可修炼成道,显自己阳神通圣,何劳外求,因精生炁,精者炁之母,神者炁之子,此为三宝,炼成真人,乃谓神仙,故曰:所以神也。

黄帝曰: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道机何也?天真皇人曰:日月者,阴阳至精也,故运而致数,周游天下,寒暑相兼,六十日为一周,四周为一备,尅天地之意也,定于日月,周游于道,故曰:出入日月在于数中,数者一也,一者气也,气结而成神,神明自出。神明者,阳精也,无不鉴而无不照也。是以圣人穷日月之交合,神明出焉,知天地之造化,夺阴阳之机权,故生神也,而出幽入冥,故数在一而成人也。而道者,无为也,机者,心机也,善能发阴阳之造化入于无穷之数,此道无为之正也。机者发也,圣人得之,机权九阳六阴,合其一者,日月有数,大小有定也。 #0G] 黄帝曰:天下莫能知,莫能见,何也?广成子曰:为世人贪慕嗜欲而好欲纵淫乱者,为不知天道而亡其机、昧其精、而奔其神也。莫能知者,天道机密,阴阳不知也。不识造化所为,不知者,亡精神、散血气,焉得知也。欲要知者,静心养性,固炁保神,灵而自知。道也,见其神也,故曰:天下莫能知,莫能见也。

黄帝曰:君子得之故穷,小人得知轻命,何也?天真皇人曰:是以圣人穷于大道,可通天地阴阳之理者,固其命也。圣人得知,固其气,不失其精也,精气相合而生成大药,皆因知造化,炼神不散,固气通神也。凡小人不知性命之本,而不得保精神,乃亡其身,命故不守其神而淫于世,乃失其精神,轻其命而不自保,故死也。君子久而行之,可以固穷,小人轻其命也。常以轻神失命亡其身,故曰:君子得之固穷,而小人轻命也。

黄帝曰:瞽者善听,聋者善视,何也?广成子曰:视秋毫者不见泰山,听噍嘹者不闻雷霆。善听者非耳聪也,察音声者而自杀之。善视者非目明也,察色者而自杀之。瞽者不见日月之光,察听阴阳交合,久而行道得长生也。聋者不闻雷霆,察通日月往还,久而行道,得久视也。夫视者,内见其机,听者,内闻其声,此两者合道也。故曰:瞽者善听,聋者善视也。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中 终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下

黄帝曰: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何也?天真皇人曰:绝名弃利,元炁自守,绝巧弃智,盗贼无有,绝於声色,更用元炁抱一守中,胜贵人十倍。太上用大道至于天下为圣师,藏火於中源,久而不动,动而自然合于大道焉。用智巧,故离其欲而胜师十倍。故曰: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也。

黄帝曰:三返昼夜,用师万倍,何也?广成子曰:三返者,三元也。天元真炁居首,灵源真炁居中,本源真炁居下。是以真炁者师也,心者君也,形者炉也。用精日夜遇三元上下无穷,而用之兼倍,精神元炁不散,形体不衰而通於昼夜。昼则日用而明,阳得夜炁,内动阴炁於外。阳炁者,精神之本也,阴炁者,败我之形也,若能精神遇三元之祖炁,上下混而为一,如师使之,万神俱其一、化其神,昼夜不停,阴魄俱消,三阳独居於内,久而神自朝元,故不死也。故曰:三返昼夜,用师万倍也。

黄帝曰:心生于物而死于物,何也?天真皇人曰:用心者,意动也,意动则神移,神移则炁散,炁散则命亡,故死也。心正者,是神定也,制者则心正,一炁之源,内动之机,万化皆通。心乱则万神皆废,故去情意则万神不失於物也。故曰:心生于物而死于物也。

黄帝曰:机在目,何也?广成子曰:道之远者,在八化之外,近在眉睫之间,大则包含天地,细则贯串眉毛。神机内动,目睫飞铅,故神机在目。为其间有神室,内动之机在目而明也,非常景通道,见阴邪自滅,真境返正,见阳神於天道。故曰:机在目也。

黄帝曰:天之无恩而大恩生,何也?天真皇人曰:以天道而化下方,万物自然生,乃大恩生也。不可以色欲纵其心,而使其意乱则邪恩生,故有死也,安其心以保其神,自然流通。岂不知乌不染而自黑,鹤不浴而自白,蛛不教而成网,燕不招而自来,如此自然恩生。故曰:天之无恩而大恩生也。

黄帝曰:迅雷烈风,莫不蠢然,何也?广成子曰:迅速如雷霆,阴阳正气也,人能食风气,用阴阳之气上下精炁,蠢然而已。行道运动阴阳神气内交真精,上移而入于脑中复降,迅速如风雷,三元布满而百骸火飞,炼阴而返纯阳,是以圣人速了道也。内修真体,自妙如瑞草,受阴阳冲和之炁故不死,莫不蠢然也。

黄帝曰:至乐性馀,至静则廉,何也?天真皇人曰:至乐於神者,阴阳之本也。至者定也,定於心意,阴阳自合,至静则廉也,目不观於色而神不移其炁,内保自然,至乐于天真也。去其欲,静其心,定其意,守其神,抱一至静而入新换旧,乃达於道。圣人致性命合於天道,志刚则廉也,故曰:至乐性馀,至静则廉也。

黄帝曰:天之至私,用之至公,何也?广成子曰:天乃清阳之气,至私者,暗发也,则生于万物,人在其中,复正神也,若能收藏元炁补养天真,更能善用其功而成道也,谓之至公,精气固身,知者依时运用,上入泥丸,下入海源,会於中宫以接元炁,度元关朝金阙,三田相灌,百节俱通,周身火发,久而炼之得成仙矣。故曰:天之至私,用之至公也。

黄帝曰:禽者制在气,何也?天真皇人曰:禽者,鸟也,鸟者心气也,故飞腾而有时。气者,虚无之发,人能致其气,久炼为仙也。禽者,南方火也,人能致其道,使真炁久而如禽,飞在太空,人能擒收在中元,炼成正阳,乃得为飞仙矣。故曰:禽者,制在气也。

黄帝曰: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何也?广成子曰:生巧者死于命,人能定心、除六欲七情者,神定道生也。若心生欲情性巧者,神散命亡,死之根本也。心死永得复生,乃生死之根也。

黄帝曰: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何也?天真皇人曰:圣人恩生于道,凡人恩生于情,亡其身害其命也。损有其馀而补不足,有馀者,心有情欲补不足也,精神散也。纵心起欲色,是恩中生害,而亡其神也。若能澄心不倦,其神自明,是害中生恩,苦志修心而不乱,则害忘也,保其神也,故乃成道,和快於心,滅於欢乐而保精神,忘情无欲,至此为圣人也。故曰: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也。

黄帝曰: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何也?广成子曰:凡人知有天地文理,言圣人外像,不知我自有天地,阴阳我藏也。阴阳者,鬼神不测之法也,天地通大小幽冥之理。愚人所作,不知我与天地阴阳时物皆同耳。天地之理,圣人之机也,至道之苗,万物之本,阴阳之宗,故变化无穷,乃至于道。至精,我之有也,道之自然,万物有物我为哲也,阴阳之非胜,奈我同而胜也。胜者我之神也,神者至道之源也,故我灵而阴阳同圣。天地也,二炁结而万物皆同,神炁超时,圣於大道也。吾晓大道包含天地明哲尽矣。旨真之理,我自然圣化三清也。

黄帝稽首再拜,谢圣君指教愚昧,臣方晓大道。圣君遂驾云鹤升空而去。黄帝回辇而还都矣。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下 终

*:此处疑为“神”字,原文为“身”,从之。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15/2005 10:05:44 PM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21: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 機 經

天 機 經(解陰符也)   敘曰:有機而無其人者敗,有其人而無其道者敗,故《易》曰:「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捨,往吝。」 故聖人觀其時而用其符,應其機而制其事,故能運生殺於掌內,成功業於天下者也。《易》曰:「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是以聖人保之於靈台,以觀機變。卷之則自勝,舒之則勝人。察之則無形,用之則不極。《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 而《陰符》象之矣。故聖人不測之符,陶均天下而無所歸怨矣。夫天為地主,道為德君,故聖人奉地而法天,立德而行道。舉天道而為經首,明地以奉之。《易》曰:乃順承天,待時而動。是故聖人將欲施為,必先觀天道之盈虛,後執而行之。舉事應機,則無遺策。《易》曰:「後天而奉天時。 昌 夫聖人法地而奉天,立德而行道。居天地道德之間,建莫大之功者,未有不因五賊而成也。五賊者:其一賊命、其二賊物、其三賊時、其四賊功、其五賊神、皇帝王霸權變之道也。是以聖人觀其機而應之,度其時而用之,故太公立霸典而滅殷朝,行王風而理周室,豈不隨時應機,驅馳五賊者也?故聖人立本於皇王之中,應機於權霸之內。經邦治身,五賊者備矣,則天下望風而從之,竭其性命而無所歸其恩怨也。乃謂之曰:有道之盜,無形之兵。嗚呼!寇莫大焉。五賊在心,擒縱在手,治身佐世,莫尚於斯經云:「見之者昌」,不亦宜乎? 身 術曰:夫人心,身之主,魂之宮,魄之府。將欲施行五賊者,莫尚乎心。事有所圖,必合天道。此則宇宙雖廣,覽之只在於掌中;萬物雖多,生殺不離於術內。則明天地不足貴以遠、以厚,而況耳目之前乎? 機 夫殺機者,兩朝終始之萌,萬人生死之兆。處雲雷未泰之日,玄黃流血之時。故天之為變也,則龍出於田,蛇游乎路,此為交戰之機,故曰龍蛇起陸。人之為變也,則春行秋令,賞逆罰忠,此為顛墮之機,故曰天地反覆。天人之機同時而發,雖千變萬化,成敗之機定矣。 藏 夫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智者能愚,愚者不必能智。故聖人時通則見其巧而建其功;時否則見其拙而昧其跡。故孔明《序》曰:太公八十,非不遇也,蓋審其主焉。嗚呼!性命巧拙之時,識達行藏之勢,可以觀變察機,運用五賊。所以然者,夫聖人所以深衷遠照,動不失機,觀天料人,應時而作。故《易》曰: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 靜 夫九竅者,在天為九星;在地為九州;在人為九竅。九竅之氣不正,故曰受邪。受邪則識用偏,識用偏則不可發機觀變。故九竅之急,在乎三要。太公曰:耳、目、口也。夫耳、目、口者,心之佐助也;神之門戶也;智之樞機也;人之禍福也。故耳無聰不能別其音,目無明不能見其機,口無度不能施其令。夫三要不精,上不能治國,下不能治家,況兵者乎?懸人之性命,為國之存亡,靜動之間,不得無事,豈可輕而用之? 人 夫火生於木,火發而木焚。國生於奸,奸深則國亂。亦猶蠶能作繭,繭成則殺其身;人能生事,事煩則害其命。非至聖不能修身煉行,防之於未萌,治之於未亂。夫十圍之木,起於拱把;百仞之台,起於足下。治小惡不懼,必成大禍。嗚呼!木不相摩,火無由出;國無亂政,奸無由生。有始有終,是非不動。能知之其惟聖人乎? 安 萬物盜天地之精以生成,人盜萬物之形以御用,萬物盜人之力以種植,彼此相盜,各獲其宜,俱不知為萬物化。故能用機者,法此三事,以道之盜而賊於物。物亦知為盜之道。所以然者,貴得其時也;貴得其機也。故曰合其時而食則百骸治,應其機而動則萬化安。乖時失機,則禍亂生也。 神 老君曰:功成不有,為而不恃。此全生立德之本也。夫小人者,貪其財則以身徇利,愛其名則以力爭功,矜衒神跡而求神名,物共嫉之,必喪其命。欲益招損,是不神矣。夫君子建大功而不恃,防小禍於未萌,退己進人,推能讓物,物共戴之,故不奪其利。自發神智,不能爭物,物共讓之。不居其後,為損招益,是以至神矣。故老君曰:為者敗之,執者失之。誠哉言也! 聖 假如千年一聖,五百年一賢,應日月之數所生而大小之人定矣。夫大人出世,應明德而建聖功;小人當時,則廢正綱而生禍亂。故太公說於西伯知人望而已歸周;劉琨表於琅琊識天時而未離晉陵;母自死知明主之必興括,母不誅,見趙軍之必敗。故天道人事,賢者可以預知。佐非其人,夷於九族。故《易》曰:長子帥師,開國成家。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命 夫成敗之道未形,死生之機未發,小人能見,君子能知,則易見而難知,見近而知遠也。夫見機者則趨時而就利,皆不保其天年。知機者則原始而要終,固必全其性命。 倍 瞽者善聽,神不離於耳;聾者善視,心不離於目。其為聽也,神則專耳;其為視也,心則專目。耳之與目,遞為用師。當用之時,利絕其一。心之所主,則無事不精,猶有十倍之利,何況反覆以此用之?三思精誠一計,順時隱顯,應機行藏,以此用師,固萬倍之勝利。 物 夫人之心,無故不動。生之與死,緣物而然。物動則心生,物靜則心死。生死之狀,其惟物乎? 目 目者神之門,神者心之主。神之出入莫不游乎目。故見機者莫不尚乎目,能知機者莫不尚乎心。 蠢然 夫道不為萬物而生春,萬物感春氣而自生。秋不為萬物而殺,萬物感秋氣而自殺。其為生也,不恃其恩,不求其報,故其恩大矣。其為殺也,不恃其威,不求其懼,其威大矣。凡物,取而得之者小,不取而得之者大。故聖人不取。夫君王有道無道,則人民治亂之機。歌謠或樂或哀,則時年豐儉之兆。時人不能省察,天地乃降征祥;或五雲騰起,七曜變行,皆因國風,是以然矣。且宋君失德,熒惑守心,及乎謝愆,退之三捨。用令儔古,皎在目前;以彼喻斯,豈勞心術?故智者悟於人事之初,而愚者晦於星象之後矣。 生 老君以無為有母,靜為躁君。夫靜者,元氣未分之初,形於元氣之中,故能生天地萬物。亦猶人弘靜。其心不撓,則能生天下萬物也。 勝 勝,浸長也。天地之道,各自浸長。天則長陽也,地則長陰也。陰陽相招,一晝一夜,遞為君臣,更相制勝,故曰陰陽相勝。夫開國用師,必侵天道。亦猶金火相交,而非交不伏也。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 順 《易》曰:剛柔相摩而生變化。變化不慝,故曰順也。夫人之育身治性,尚不可逆時為之,而況經邦佐世之雄哉! 契 至聖之道,窈然無為。無為則無機,無機則至靜。夫律歷之妙,動則能知。體既虛無,莫得施其管術,亦猶兵者不失其機,不露其釁,雖有智士,從何制焉? 象 奇器者,陰陽之故,能生萬物,亦猶人心能造萬事象矣。進前,像狀也。八卦六甲,鬼神機密之事,剛柔相制之術,昭昭乎前列其狀矣。
发表于 2009-7-28 10: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也许有用
发表于 2009-7-28 15: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也许有用
发表于 2009-8-3 22: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哦
发表于 2009-9-11 20: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发表于 2010-3-12 22: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领教了。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轩辕黄帝战蚩尤的故事
发表于 2010-3-28 00: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天降下10干12支以为武器
发表于 2010-6-21 16: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嘻嘻,学习啊!!!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13 02: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