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519|回复: 0

“抱珠楼”的风水研究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4.00分
交流:4.00分
附件:4.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3-10-25 16: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刚看到这帖:“九龙戏珠”的古慈城风水

请大家研究研究“抱珠楼”有何风水玄机。

http://www.kfw001.com/uchome/archiver/id-4602.html

  上一篇日志写到我1972年到慈城,我们家住在民权路的大队部里。这儿住的时间不长,后来队部搬到了慈城镇始平路,我们家也搬到了此地,这儿住的时间比较长,一直到我76年参加工作。今天春节回到慈城去看望了老房子,见门上多块牌子“抱珠楼”,也没有细想,心想大概是原来名字叫这个吧。没想到今天在网一搜,却原来我住地方是冯氏故居,是与宁波“天一阁”和余姚“五桂楼”媲美齐名的--清代藏书楼。真是有眼不识珠啊,我在这么有价值的楼上烧火做饭好几年,没让我烧了这幢宝贝,真是万幸!
                                    
                                         宁波又现古藏书楼 “抱珠楼”叫板“天一阁”

  中新网宁波十一月九日电(白林淼)浙江宁波又发现一座建于清道光年前后的古藏书楼——抱珠楼,它可与市区的“天一阁”和余姚“五桂楼”相媲美。
  十一月七日,记者跟随专家来到古城慈城,一睹这座曾拥有数万卷藏书的冯氏抱珠楼风采。
  记者一进门就看到,这座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的明式建筑,由三进两层木结构楼房组成,楼房之间有天井,天井内铺设着巨型条石和青石板;最北面的一进两层楼房就是藏书楼——抱珠楼。这幢楼依小山丘抱珠山而建,仅二三十米高的抱珠山上草木葱郁,山丘与楼房之间还有一处小花园。该楼虽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基本保存完好。高高的马头墙、精致的木梁雕刻、造型考究的楼梯、结实的楼板,处处透露出一股雅致的书卷气息。
  据介绍,这幢藏书楼为冯存仁堂的五世孙冯本怀所建。冯本怀是慈溪人,中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家中富有藏书,其抱珠楼藏书数量与距离该楼不远处的另两座藏书楼“醉经阁”、“寄月楼”不相上下。“醉经阁”为浙东世富冯云濠创办,当时省内闻名,藏书极丰,冯本怀为冯云濠堂甥;“寄月楼”为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曾祖的胞兄、举人冯可镛创办,藏书与“醉经阁”相仿。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两处藏书楼没有保存下来。
  冯本怀还乡后,“肆力于学,居恒手不释卷,暇则饮酒赋诗而已。”“尹元炜辑《溪上遗闻集录》、《别录》、《溪上诗辑》,本怀皆受邀并与之参订。《抱珠山房诗存》为本怀独撰之作。”说明这些传世作品都是由抱珠楼这个藏书楼刻印发行的。当时,冯本怀所居住的全部楼房被称为抱珠山房,北面的后楼即为藏书楼———抱珠楼,原貌保存至今。
  现年九十二岁的慈城冯氏家族后裔冯涵才说,当年他曾读到过该藏书楼内珍藏的不少图书,受益匪浅。关于冯本怀和他的抱珠藏书楼,光绪《慈溪县志》内有过记载,在当时可是闻名遐迩的。在附近的“醉经阁”与“寄月楼”不复存在后,加上宁波还有大名鼎鼎的“天一阁”藏书楼,抱珠楼就渐渐被人遗忘了。其实宁波人藏书是有传统的,当时慈城许多家庭也有不少藏书。正是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才孕育出像“天一阁”这样举世闻名的藏书楼。他清楚地记得,新中国成立后,冯本怀的后代冯庆瑞等人将抱珠楼内的藏书全部捐赠给了西冷印社,由西冷印社派人用竹箩来挑,挑了好几天才全部挑完。
  专家认为,除却“天一阁”和“五桂楼”,抱珠楼应该属于宁波现今保存完整的第三处藏书楼,颇能代表宁波的文化底蕴,如果能修缮并收集回部分藏书,将此作为一处文化景点来展出,应该很有意义。
  慈城镇有关人员告诉记者,抱珠楼附近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居(楼),其中丰子垲故居就与抱珠楼紧紧相挨。现在,该区域的整体开发和保护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但抱珠楼何时开工还未确定。(完)

请大家看看众多骑缝案例: 騎縫坐向陰陽宅


抱珠楼.jpg
抱珠楼1.jpg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10 1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