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ula 发表于 2013-6-5 21:50:47

周易考古解讀 易經與天象曆法

《漢書·藝文志》說:"易道深矣!"兩千多年來,易學大師輩出,易學專著難以勝數,而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易學研究已全面深入,並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陸思賢先生以深厚的考古學功底試圖從《乾》、《坤》兩卦人手,對周易深邃的思想作出全面解讀。其對周易的解讀,旁徵博引,思路開闊新穎,令人讀來耳目一新,堪稱周易研究的上乘之作。
作者是從一個考古工作者的視野,對乾坤兩卦作出全面解讀的。第一和第二章主要是全面介紹"卦象"與"易數"的關係,可作為初讀者入門的基礎知識。第一章從"易數"起步,分析了人體身上的自然數;甲骨文中的數碼創造;"易有太極",兩儀、四象與八卦;六爻布數;關於大衍之數等問題。作者認為,先民對"數"的認識,或對"數碼"的使用,可能在史前時代即已開始,所謂"占日"、"占月"、"占星氣",在殷墟卜辭的記載中非常豐富,且有完整的"干支表",以及歲時曆法記事,說明先民對數碼的創造與使用,與歲時天象的觀測,以及曆法的推演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周易》一書的主題,也是講天象與曆法的。作者的這些推論有比較充分的資料依據,可以自圓其說。作者又認為,用十個數碼,經緯天地,便是《易》。這些說法都是建立在細緻的材料和分析的基礎之上的。第二章以"陰陽五行"為基礎,指出"四時五行"是《周易》一書的基礎,也是六十四卦的主題;作者又把四時五行的布數方法從歷史源流考辯的方式進行了歸納;還從"四時五行"出發分析了卦象與易數的關係。這些分析都頗具創新意義。
第三至第七章解讀《乾》卦;第八至十二章解讀《坤》卦。作者以解讀卦辭、爻辭為主幹,結合考古發現、出土文物和古文字研究等,連綿解讀,並引證古史神話資料來豐富解讀的內容。
該書不僅可以供《周易》愛好者作為入門的書籍閱讀,還可供《周易》專門研究者作為深入研究的必備工具書;更是可供考古學、歷史學和文化學的學者作研究的必備讀物。


目錄
前言--《周易》的科學解讀
第一章 從"易數"起步
一、人體身上的自然數
二、甲骨文中的數碼創造
三、"易有太極",兩儀、四象與八卦
四、六爻布數
五、關於"大衍之數"
第二章 以"四時五行"為基礎
一、"五行說"的文化淵源
二、一日水,水日潤下,潤下作蜮
三、二日火,火日炎上,炎上作苦
四、三日木,木日曲直,曲直作酸
五、四日金,金日從革,從革作辛
六、五日土,土爰稼穡,稼穡作甘
七、關於"成數五行"
第三章 《周易》第一卦《乾》卦是遠古龍曆的傳承
一、"乾,元、亨、利、貞"解讀
二、"初九,潛龍勿用"解讀
三、"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解讀
四、"九三,君於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解讀
五、"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解讀
六、"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解讀
七、"上九,亢龍有悔"解讀
八、"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解讀
九、《乾·彖》對卦義的概述
第四章 《乾》卦為龍曆的考古解讀--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蚌塑圖
一、資料介紹
二、"初九,潛龍勿用"的神話考古解讀
三、"九五,飛龍在天"與祝融神話的比較
四、"上九,亢龍有悔"與蓐收神話的比較
五、"用九,見群龍無首"為漫遊在中華大地上的龍--上古、遠古時代的龍文化與龍藝術
第五章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的考古解讀--伏羲時代使用"羊角圖騰柱"做立杆測影工作
一、"羊角圖騰柱"圖案的發現
二、伏羲氏在"羊角圖騰柱"上做四時觀象工作
三、《山海經》中記載的"羊角圖騰柱"
四、"見龍在田"是歲時觀象的基地
五、"利見大人"是歲時觀象的基礎
第六章 "君子終日乾乾"為"君子國"的神話考古
一、《山海經》中的"君子之國"
二、《楚辭》中的"東君"
三、《說文解字》說的"君子國"--大汶口文化原始圖畫字解讀
四、"君子之國"的迎日祭典遺跡--連雲港將軍崖岩畫A組
第七章 "九四,或躍在淵"的考古解讀--"河出圖"為"全天星圖"的考古遺跡
附:宋人對《河圖方陣》的解讀
一、將軍崖岩畫群佈局
二、最古的"蓋天星圖"
三、"天頂圖"
附:宋人對《河圖方陣》的解讀
第八章 《周易》第二卦 《坤》卦是"天圓地方"的字宙模式
一、"坤,元亨,利牝馬之貞"解讀
二、"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等解讀
三、"初六,履霜,堅冰至"解讀
四、"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解讀
五、"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解讀
六、"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解讀
七、"六五,黃裳,元吉"解讀
八、"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解讀
九、"用六,利永貞"解讀
十、《坤·彖》對卦義的概述
第九章 "坤。元亨"為"天圓地方"宇宙模式的考古解讀--紅山文化祭壇與積石塚的"方圓圖"
一、最古的"天圓地方"宇宙模式--紅山文化石築祭壇
二、天地宇宙的奧秘在此獲得解讀--積石塚群中的"方圓圖"
三、"困民國"的考古追蹤--夏家店下層文化城子山祭壇的宇宙模式
第十章 "六二,直方大。不無不利"的考古解讀--先民們繪畫的"太陽鳥"與"太陽鳥圖騰柱"
一、甲骨文中的"不"字
二、河姆渡文化的"飛鳥太陽紋"圖案
三、廟底溝文化的"金烏負日"圖案
四、大汶口文化的"太陽鳥圖騰柱"圖案
五、良渚文化的"小鳥圖騰柱"圖案
六、小河沿文化的"倒飛鳥"圖畫字
第十一章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的考古解讀--原始曆法與"洛出書"
一、"含章可貞"為原始曆法--良渚文化的"漁獵曆法"
二、"或從王事"為"洛出書"的考古解讀--含山玉龜與《楚帛書》
三、附:今傳《洛書方陣》解讀
第十二章 "六五,黃裳,元吉"的考古解讀--大地灣原始宮殿與"明堂月令"
一、明堂建築以"十"字紋為基幹
二、大地灣原始宮殿--一遠古時代的明堂
三、"先夏原八卦圖形"的繪製
四、《禮記·月令》解讀
後記









moneyback 发表于 2013-6-7 09:46:36

感謝大大平價提供

天之雨 发表于 2013-6-7 19:00:47

感谢上传此书,应该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shaula 发表于 2013-6-8 11:33:5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易考古解讀 易經與天象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