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羲 发表于 2012-12-18 18:08:17

【转帖】关于炎帝发祥地的研究:“宝鸡说”证据确凿

关于炎帝发祥地的研究:“宝鸡说”证据确凿2012-10-23 16:02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普燕
  炎帝和黄帝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然而,正如历史学家杨向奎先生所说,我们常自称是炎黄子孙,久而久之,这“炎”字却成了具文。其实,这种局面早在西汉司马迁的时代就已经定型了。司马迁根据一些世谱、牒记、传说,在《史记》中首列《五帝本纪》,断自黄帝,使本来来源各异的各民族从此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黄帝一系之下。这五帝中,只有黄帝、尧、舜三人是不缺席的,炎帝就很难定了。
  上世纪以来,顾颉刚、徐旭生、郭沫若、杨向奎等先生开创了炎帝研究的新局面,功不可没。炎帝是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氏族部落首领。他开创了中国农耕文明。其主要贡献是:1、发明刀耕火种,教民耕种五谷。2、遍尝百草,发明医药。3、首创“日中为市”,使天下之民得以交易,互通有无,各得其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炎黄二帝及其时代的研究欣欣向荣,开始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这对于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言,其功甚伟。
  从历史记载来看炎帝的发祥地及其活动区域
  关于炎帝的发祥地及其活动区域,有陕西、湖北、湖南、山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等说法。其中,就发祥地而言,影响较大的有陕西宝鸡说、湖北随州说、湖南九嶷山说,还有一说,即炎帝生于“黔中”,即今湖南沅陵西,包括今会同。
  陕西宝鸡说的主要依据是《国语·晋语》:“炎帝以姜水成”,《水经注·渭水》:“歧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炎帝死后,黄帝在宝鸡常羊山祭祀炎帝。另外还有宝鸡地区发现的大量的包括北首岭文化在内的仰韶文化遗址,以及广泛的民间传说。
  湖北随州说的主要依据是郑玄所注《礼记》:“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烈山氏。”《帝王世纪》:“神农氏,……故曰炎帝,其起本于烈山,又号烈山氏。”晋杜预在其《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中更确切指出,厉山在“湖北随州四十里”。
  湖南九嶷山说的主要依据是屈原《远游》:“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张守节《史记正义》说“神农氏,……又曰连山氏”。而九嶷山地区古称连山县(郡)。
  这三说均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们至少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炎帝部落的一些活动轨迹。另据《世本》所载,炎帝后裔曾分出百余国,遍布于上述所说地区和四川、安徽,如再加上他们向华南、西北、西南等部分地区的迁徙活动,那么,古代炎帝的活动区域达大半个中国。
  有关炎帝生平的传说与历史遗迹
  随着炎黄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有关炎帝的传说与历史遗迹也在一些地区不断得到发现和发掘,有力地促进了炎帝、炎帝文化的研究向前发展。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虽然相距遥远,但各地有关炎帝的传说与历史遗迹几乎同出一辙,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有关炎帝的传说中,传说资料可谓大同小异。如炎帝的诞生地,陕西宝鸡称姜水,湖北随州称漻水;炎帝的居住地,宝鸡称常羊山,高平称羊头山,随州称厉山(厉山南又有重山);炎帝尝百草、获嘉谷之地,宝鸡称天台山,高平称羊头山,随州、湖南酃县也有具体处所;炎帝的死因,有关各地都传说系在“遍尝百草”中“一日而遇七十毒”,最后终于中毒而亡,具体是何种草,宝鸡、高平、随州、酃县等地都称为“断肠草”,其中宝鸡地区又称“断肠草”为“王药”,高平称为“火焰子”。
  在有关炎帝的遗迹中,有关各地几乎都有神农井、神农泉、神农庙、神农祠、神农洞等,不过各地炎帝遗迹的时间长短、流传范围大小、密度的集中与体系的完整程度是有较大区别的。
  历史学家王俊义教授曾指出:从山西长治、高平一带“现存有关炎帝的遗址、遗迹看,其时间之久远、范围之广阔、密度之集中、体系之完整,都令人叹为观止。”在长治、高平两市中,著名的百谷山、羊头山留存有大量的有关炎帝生平活动的详细记录。如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百谷山“昔神农氏尝百谷于此”。今长治市黎城县宝泰寺(今废)所存隋代的一块石碑称,羊头山为“炎帝获嘉谷之地”。该石碑是全国范围内现存有关炎帝文化的最早的一块,应有极高的史料和文物价值。羊头山神农庙中一块唐天授二年(691年)的《清化寺碑》更说:羊头山“炎帝之所居也。……(炎帝)遍陟群山,备尝庶草;届斯一所,获五谷焉。……于是创制耒耜,始兴稼穑。”
  高平神农镇在长治、高平两市中,更是炎帝遗址、遗迹群落的集中地。神农镇有炎帝陵、炎帝庙(神农庙)、炎帝行宫。其中神农庙又有炎帝上庙、炎帝中庙和炎帝下庙之分。神农镇北的羊头山和长治市的百谷山、黎城县也有神农庙、神农城、神农井以及炎帝与其一家的活动遗迹。还有两块值得注意的碑文:一块是炎帝中庙的碑文,其中说,此庙“奉敕建立其来远矣,而创兴之始查不可考。重修则于(元朝世祖)至元元年……”。这说明炎帝中庙至迟“奉敕建立”于宋代,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另一块是高平市团池乡于1995年发现的刻有“高平县神农乡团池村”九个大字的碑文,说明早在北宋时期,高平市团池乡一带即被北宋定为“神农乡”。
  以上事实至少说明,炎帝在山西古上党地区的生产活动使炎帝部落走上了繁荣发展阶段。
  在炎帝发祥地的研究上,我们可以做“恰似满天星斗”的解释
  根据苏秉琦等老一辈学者和杨东晨等新一代学者的研究,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是按“多元一体”的模式发展的,而中国文明的起源,又“恰似满天星斗”。那么,在炎帝发祥地和炎帝故里的研究上,我们同样可以做“恰似满天星斗”的解释。
  就炎帝发祥地而言,正如前面所说,“宝鸡说”证据确凿,论证充分,应该说是很难推翻的。但我们也应充分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陕西宝鸡的炎帝,是以粟作农业为主,因此他是北方粟作农业的代表和北方农业文明的奠基人,可称为“北方炎帝”。由于炎帝时代没有文字,更谈不上史籍记载了。于是,中国各地农耕文明的奠基人,只有北方的炎帝依据传说而名垂千古,南方由于开化相对晚于北方,加之各种原因,其奠基人也就名不见经传。但该人肯定存在,因为湖南发现了早于炎帝数千年距今1.2万年的人工栽培的稻谷,那么南方的农耕文明肯定有自己的首领(此人或可称为“南方炎帝”)。
  说到这里,人们自然要问:“南方炎帝”发祥地在哪里?根据史籍记载和2009年5月一些专家在湖南会同的考察,可以初步断定,湖南民俗学者阳国胜提出的“炎帝故里会同说”是有一定根据的,湖南会同就是“南方炎帝”发祥地。《晋书》卷92《文苑传·伏滔》说炎帝生于“黔中之地”,炎帝又号“连山氏”。为炎帝出生地提供了史籍上的证据。再根据阳国胜提供的《“炎帝故里会同新说”证据材料》,参以2009年5月一些专家在湖南会同的实地考察,“炎帝故里会同说”的证据则更充分了。
  会同境内也有常羊山,它既是炎帝的出生地,也是炎帝的居住地,更是炎帝尝百草、获嘉谷之地。炎帝所尝“断肠草”,据阳国胜说,该草“据《本草纲目》记载即‘钩物’,钩物只适宜生长在长江以南部分地区。” 阳国胜还根据自己对古籍和古地名的研究和考证,认为连山就是今会同的连山;炎帝所出生的华阳之常羊山,其“华阳”指巴蜀地区(会同在其地望内),“常羊山”则指会同连山境内的常羊山。与连山一山之隔的马鞍乡境内有“神农山”、“神农庙”。相传炎帝发明了“茶饮”,连山至今还完整地保存一个“茶亭庵”(“茶亭庵”的遗迹在北方炎帝故里似未见到,会同保存的“茶亭庵”正好说明了“南方炎帝”的特色)。炎帝“日中为市”的传说广为流传,会同连山地区称“日中为市”为“赶连山”。如此等等,这些都为炎帝研究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作者李尚英 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http://www.chinataiwan.org/zppd/YJCG/201210/t20121023_3216497.htm


wsptgg 发表于 2013-1-14 15:55:04

楼主辛苦了

wsptgg 发表于 2013-1-14 15:55:40

有道理,值得一学

wbjzfy2009 发表于 2013-1-14 16:23:26

支持!我们宝鸡乃故陈仓,是地地道道的。其他都是为地方利益目的在那瞎扯。

无语zhk 发表于 2013-11-25 12:32:32

学习了。。。。。

何日红 发表于 2014-3-5 15:50:17

楼主辛苦了

lcl0606 发表于 2018-9-13 09:05:28

谢谢分享,顶一下,赚点银两{:3_230:}

fengye0111 发表于 2018-12-8 13:49:58

不管了,反正在中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关于炎帝发祥地的研究:“宝鸡说”证据确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