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or 发表于 2010-9-24 12:38:17

漁署經理靠記憶發現新螢火蟲 濕地公園遇見 7年後追查確認

漁護署在濕地公園的紅樹林發現全球獨有的螢火蟲,成為香港第18種螢火蟲。尋得新品種也是一份緣,原來該署的甲蟲工作小組其中一名成員,早於2003年求學時期已發現同一地點有螢火蟲出沒,但當時沒有深究,事隔多年後加入漁護署才想起舊事,去年10月正式研究,最後經國際螢火蟲分類學權威確認,成為全球首次發現的新品種。
這個有心人便是香港濕地公園展覽經理鄭翠如,她2003年在中大
修讀自然科學,不時到濕地公園研究雀鳥,無意中發現紅樹林有螢火蟲出沒。直至去年加入漁護署甲蟲工作小組,她才提及紅樹林有螢火蟲出沒,引起工作小組注意。
紅樹林出沒罕有 全球獨有品種
漁護署自然獲理主任施振翮博士表示,香港螢火蟲的棲息地有樹林和草地等,但從未有紀錄顯示有螢火蟲在紅樹林出沒,加上該種螢火蟲的發光頻率與其他品種不同,懷疑是新品種,工作小組翻查文獻,發現全中國都沒有類似習性的螢火蟲,於是再向國際權威求證,終確認是全球獨有新品種。小組去年10月在濕地公園「再發現」該種螢火蟲,差不多用了一年時間確認其身分。

新發現的螢火蟲在分類學上屬於「齊爍螢屬」(Pteroptyx),根據香港昆蟲學會提供的資料顯示,Ptero意指翅膀,ptyx有屈曲意思,合起來就是屈曲的翅膀,亦是該屬螢火蟲最顯著的共同特徵。該屬的英文俗名是bent winged fireflies。

類似螢火蟲多出沒赤道
全球已知齊爍螢屬轄下的螢火蟲有32種,只在熱帶亞洲和太平洋島嶼找到,例如新畿內亞和澳洲,分佈範圍約在北緯20度至南緯20度之間,愈近赤道,品種愈多,香港處於北緯22.3度,是現時已知此屬分佈最北面的界限。
鄭翠如表示,新發現的螢火蟲成蟲溫馴可愛,只喝露水,但幼蟲卻會捕食泥灘上的小螺。幼蟲經過多個月成長便會結蛹。體長只有約8毫米的成蟲破蛹而出後,只有約20天壽命。牠們會在最後階段發熱發亮,主要目的是為了求偶,完成繁殖下一代的使命。
漁護署目前記錄到濕地公園約有80隻新品種螢火蟲,鄰近的米埔約200隻。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早前亦有追蹤這種螢火蟲,他沿邊境禁區鐵網行走,途中一直可見其蹤影,在同一位置肉眼可見數隻至約50隻在閃光。他上月中到本港東面有類似生境的地點,包括鹿頸、汀角和北潭涌紅樹林,未有發現該種螢火蟲,認為本港過去幾十年急速發展,各區生境的連繫被切斷,猶如生態孤島,擔心單靠北區的生境,是否足以支持該種螢火蟲繼續繁衍。

漁署經理靠記憶發現新螢火蟲.jpg--螢火蟲是「完全變態型」昆蟲,一生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共4個生長階段。幼蟲佔了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時間,長達數月,成蟲期甚為短暫,新發現的齊爍螢屬螢火蟲只有約20天壽命。(漁護署提供)
漁署經理靠記憶發現新螢火蟲1.jpg--香港濕地公園展覽經理鄭翠如(右)2003年無意間發現全球首現的螢火蟲。左為漁護署自然護理主任施振翮。
漁署經理靠記憶發現新螢火蟲2.jpg--新發現的螢火蟲交配時,雄性會將屈曲的翅膀牢牢勾?雌性螢火蟲,以防遭其他雄性搶去。(漁護署提供)

door 发表于 2010-9-24 12:40:58

本帖最后由 door 于 2010-9-24 12:44 编辑

新品種螢火蟲片段(漁護署提供)
網址:video4.mingpao.com

door 发表于 2010-9-24 12:42:47

發現者有命名權
漁護署人員過去發現不少新物種,一般以發現者或地名命名,例如該署一名農林督察人員於04年在烏蛟騰發現閩春蜓屬的香港獨有新品種,結果以他外婆的名字命名,稱作「賽芳閩春蜓」。
香港濕地公園展覽經理鄭翠如說,雖然她於03年在濕地公園紅樹林曾發現螢火蟲,惟未能確定是否與這次發現的螢火蟲同一品種,所以她未必有命名權。
目前漁護署與澳洲和內地專家仍在研究這種新品種螢火蟲,初步共識英文名會有「north」(北方)的元素,表示螢火蟲是在較北方的地區找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漁署經理靠記憶發現新螢火蟲 濕地公園遇見 7年後追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