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1200 发表于 2009-8-2 15:43:34

一代宗师归去——缅怀李宗廉真人

 
<P><FONT size=5>来源:崂山太清宫 <FONT face=Verdana>http://www.lstqg.com/renwu.asp</FONT></FONT></P>
<P><BR>2008年天佑中华,中华民族历灾难不断,正当全民为迎接奥运而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时刻,崂山仙师李宗廉于2008年6月5日在崂山太清宫坐化登真,是日正是戌子年五月初二,端午节来临的时刻,恩师离开了我们,给正在修炼历真的后人们留下了深情缅怀和无尽哀思,而今师傅一朝登真实在是可喜可贺!一旦仙凡隔,冷然渡海潮。谨以此文怀念恩师。 </P>
<P align=center>          <BR><B>爱国爱教 一生尊道</B></P>
<P><BR>  恩师姓李,名宗廉,道号秉洁子。1915年12月1日(农历乙卯年10月25日)生于山东省即墨市段泊蓝镇李氏旺族之宅。受家学影响,师少时习儒,兼读老、庄之书。时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师感时艰,乃从族师习武强身。师膂力过人,能单臂举二百斤重石锁。年二十许,随乡民闯关东谋生。"9?18"事变后,日寇占据鞍山,师与乡人沦为日寇劳工。因不受日寇虐待欺凌,独自奋起反抗,以镐把为武器,将日寇监工及士兵击倒后逃出矿山,匿于山野之间,日寇搜山未获。师乃潜至辽宁本溪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悲民族之难,怀故国之情,礼拜李理田道长为师,以继民族教统。当时李师爷悯其早年订亲,嘱其回乡,先尽人伦,再思入道。师遂返齐地,得一子后,即回首北上,正式皈依道门,得李理田师爷传授仙宗修炼之法。数载后,随李师爷参访沈阳太清宫并常住,其间得遇方理嘉炼师,指点丹道要诀。抗战胜利后,曾在铁刹山担任监院一年,师无意操心教务,遂返山东故乡(传闻是为灵山老母传唤师傅回乡护法),于崂山韩村河玉清观居住,其间二十余年,独自闭关苦修。时虽距家乡100里,却坚持修行不曾回过家乡一次.文革期间,受遣返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79年邓公莅崂山,叹仙境而嘱当局重修我道.师傅辞红尘务,应邀回庙,常住于崂山太清宫。公安局长言,住庙不比社会收入,师傅谈及我道,言为国家和道教贡献不讲条件.协同其他5位道长一起,于老君峰下,露天辛劳,历经多载,得以使崂山九宫八卦之格局成就,形成今日之崂山道教全真第二丛林规模.1989年10月,于北京白云观受三坛大戒。师生活简朴,居陋室,常着弊衣,日二餐素食。每闻国有天灾,或知某地有贫病之人,师必悉数捐赠,以致身边常无余钱。衣履惟留一套自用,如有多者即送他人。师笃志苦修,长年从未偃卧,入夜则坐以待旦,数十年如一日也。年逾九十,面如童颜,红光满面,声如洪钟,思维清晰,安步当车,亦无须拄杖及搀扶。于2008年6月5日凌晨1时许,端坐更衣,羽化登真,享年94岁。师收录道门弟子为田诚阳、孙诚真、殷诚安、王诚法、田诚心、索诚真、孙诚真等,俗家弟子若干。恩师具有坚定的爱国爱教信念、高尚的品德、渊博的道教学识和高深的文化艺术修养。恩师归依龙门后不辞辛苦、不畏艰难,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的道教协会和宫观,参学访真.90年代后,新加坡政府邀请恩师到海外修行,师傅一口回绝了新加坡李光耀的邀请.师傅90余岁,每月必然朝真,跪经.而每天还给祖师上供,自己进行早晚功课.如今在道教界内年轻人尚且不能达到跪经和朝真不缺席,何况一95岁老人,我只能用神仙来解释师傅.2005年王老道,作为师傅的老朋友飞升,对师傅的打击实在是不小.当初我问师傅,害怕吗?师傅却一笑了之.可以说师父对于肉身久暂,相当坦然,了无挂碍,乘鹤归去。而面对当初崂山一片为爱国而进行的火化举动.师傅也是不在乎.后来师傅为王老道默默的做了道场.对王老道不能保留肉身做了劝说.师傅在大是大非上从来是不含糊的.爱国和爱教是至高无上的.</P>
<P align=center><B>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B></P>
<P><BR>  恩师正式收徒不多,但是几乎每个修行人都被师傅所尊敬.师傅喜好读书,研究祖师经典,并对琴艺和道乐很有研究,尤其是对道场礼仪是目前全真派山东境内难得的大师.师尤重道德修行,每每他门弟子来师傅处求教,师傅往往是知无不言.对待同门师兄和长辈如同己出.弟子与师傅相隔整整是六十甲子年,我是农历10月17日出生,师傅是10月25日,也许这个就是缘分吧。还记得第一次与师傅见面的时候,师傅拱手施礼,令我感动不已。因此几乎每年过年,拜访师傅都是磕头还礼。师傅曾经收一崂山金山派弟子,因其对开光做法痴迷,师傅倾尽所教.后该师兄出徒,为世俗所诱惑,不在蓄发.师傅心中很是失望,师傅每每教诲我,道人捻佛珠,早晚成和尚.对待晚辈师傅是严格按照戒律来要求,自己也是严格要求.如今遍布全国的全真弟子提起恩师来,无不赞叹修为高尚,多说为师傅品德而自豪,虽不是亲受徒却以师傅为师.几乎每隔一阶段,就会有一些为世俗所困惑的红尘男女来师傅处,哭诉或者求助.师傅必然倾力而为,或虚,用我道法震慑魔障.或实,倾囊相助,不仅管吃管住,还临行前有所赠送.因此师傅作为崂山的老修行坐化后,却不能为弟子留下些须财产,仅仅是师傅那几本赖以陪伴一生的道门绝密书籍和几身衣服.</P>
<P align=center><B></B>&nbsp;</P>
<P align=center><B>生活俭朴 处世谦和</B> </P>
<P><BR>  师傅生活简朴在道教界是有名的。他刚到崂山时,只住一间10平米的房间,而且一住就是10年。屋内设施十分简单,一张木板床,一张办公桌,一张供奉慈航道人神龛桌子,此外别无他物。与王老道共住一屋,同吃同宿,住在陋室。师傅一生仅仅保留自己北京纶巾时候的道袍,其他衣服不喜好新鲜.后2004年崂山改革管理,生活条件改善,师傅也是每每将多余的衣服赠送给挂单的道友.所谓老修行,一言一行,一物知艰.师傅常告诉我当初,崂山在刚刚解放初期,是何等艰难,大家几个人吃一个古锥模样的面团,红薯和稀饭.因此,师傅至老不食荤.并且粒米进腹.我亲眼见师傅弯腰拾起掉在地上的食物多次.师傅对吃的好,每每有忏悔感觉.经常告诉我:出家人有口吃的就是功德了,庙里的饭不容易.因此,我离开师傅后每每吃米饭,都是来个底朝天.细小处见真功,师傅的修为高深莫测.师傅一身武术,却仅仅是用来健身不曾伤害一个人.因此不知道多少人慕名来求师傅学习,但是师傅从来不教人.师傅每每现在国家好了,不需要这些了.当初崂山派以武术而闻名天下.师傅却是以自己的德行而闻名天下.师傅曾经被青岛宗教局和统战部门多次谈话要求管理崂山宗教,师傅以能力有限推辞,而鼎立支持张常明道长和匡道长做主持.90多岁之后,师傅每年坚持到湛山给与自己一起修行的佛教同行。坚持实践祖师的三教合一,为国家的民族和宗教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泰山和困嵛山等全真龙门也是每年不断参访互学,使得山东道教力量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同门师傅以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展现了山东道教人的风采,为崂山和山东道教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必将与泰山齐高,似东海浩淼.</P>
<P align=center><B></B>&nbsp;</P>
<P align=center><B>风格清高 济世助人</B></P>
<P><BR>  师傅从来不接受外人的捐赠,虔诚的居士每每以金钱相送,师傅必宛然谢绝.却从不吝指教,为善男信女而施法解忧.有居士或坚持送衣服或者吃食,师傅就不好推却,留下后必然分送道众或者居士,再结善缘.无不让各位善知识欢心.师傅告诉我自己的做法,人们信不信是人们的事情,却不曾一点谋害于人的念头.师傅喜好积阴德,不留名.师傅光救生的就有不知其数.最厉害的就是,当初救了一个坤道女子.因其欲跳海轻生,师傅竭力将她救回,后该女子已经回胶南结婚.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上到济南军区的高干,下到东北黑龙江的黎民百姓,甚至海外的华侨和日本韩国友人,都有曾得到恩师的恩泽加被.道教的很多人不喜欢,被游客拍照,师傅却从来不在乎这些,每每是喜笑颜开.实际师傅是在做着宣扬我教的工作.而看着每天2万多人的游客到庙宇里来观赏,师傅也不无感叹,我们是买自己的祖师爷.生出的诸多感慨,令当今修行于庙门的人却不能体会.师傅支持庙宇印刷善书,自己的那点单费不是很多,几乎全部都印制了经书.1998年洪水,师傅倾尽自己的单费捐献给了华南灾区.<BR>  师父的修行事迹,在当今道教界,可谓凤毛麟角,我们有道高德重的师父而自豪。同时他的修炼成就,也是勉励后人正务参修的一座丰碑。</P>
<P align=center><BR>    <BR>生身齐地,少慕神仙。习儒之时,犹奉道言。<BR>体健神清,学优品端。军阀混战,慨叹时艰。<BR>离乡背井,北越山关。日寇来犯,拒受贼监。<BR>孤身抗战,力挫敌顽。国格不辱,正信弥坚。<BR>铁刹访道,古洞参玄。无心管事,未忘真筌。<BR>承平之日,乃赴家山。海滨炼气,崖畔坐关。<BR>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文革归里,同尘十年。<BR>开放复返,重兴宫观。课徒诲士,传法应缘。<BR>师风俭朴,常衣弊衫。师德高尚,常化冥顽。<BR>师性和蔼,常无恼烦。师心仁厚,常与人宽。<BR>师情慈悯,常助贫寒。师持若此,足可垂凡。<BR>师容安祥,师神泰然。耄耋不衰,鹤发童颜。<BR>一朝化去,缥缈云天。与道合真,后世垂念。</P>
<P align=cente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田诚阳撰</P>
<P align=center><B></B>&nbsp;</P>
<P align=center><B>恩师李宗廉真人坐化登真纪实</B><BR></P>
<P align=center><B>王诚法</B></P>
<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8年6月5日(戊子年5月初2日)凌晨1时正,我在师父隔壁,忽闻天乐阵阵,接着听到师父叫我,说他待走,嘱咐为其更换戒衣。更衣之后,端坐而化,此时神光满室,异香扑鼻,经久不散。师父羽化之后,但见一朵红云,冉冉升空而去。早晨云雾缭绕,细雨降临,片刻而止。<BR>&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天上午,市宗教局领导闻讯前来,见到师父端坐,面容不改,都称赞师父有道。当时宗教局与道教协会召开会议,会上一致通过,按照道教传统习俗,特批装缸土葬,并且形成正式文件备案。因为之前数位老道长仙逝之时,均火化而葬。<BR>&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按照计划,原定6月6日下午两点安葬。中午天晴无雨,大家都很放心。欲葬之时,晴空忽然飘来彩云,雨从天降,众皆疑之。及抬缸而出,雨忽止于法身周围。于是师父在隆重的经乐声中,安然下葬。封土之后,雨又复降,众皆称奇。宗教局和道协领导以及全体道众集体参加了师父的葬礼,青岛电视台和湖北电视台等媒体拍摄了有关法事和采访录像。</P><BR>&nbsp;
<P><FONT size=3>来源:清静心 <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ff><A href="http://www.qingjing.net/showpic2.asp?pic_id=53" target=_blank>http://www.qingjing.net/showpic2.asp?pic_id=53</A></FONT></FONT></P>

东西南北 发表于 2009-8-2 18:05:05

致敬了,真人

高老爷 发表于 2010-5-10 14:45:38

仙人驾鹤西去

狗狗 发表于 2010-5-13 19:32:47

敬      佩

风水金州 发表于 2010-5-13 19:49:58

哀悼他...尊敬他...

lfh621212 发表于 2010-7-18 20:22:34

值得尊敬。现在像李真人这样的老修行不多了。一切都在向钱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代宗师归去——缅怀李宗廉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