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goku 发表于 2008-10-28 10:11:12

神与气合、性命双修

<FONT face=宋体 size=2>&nbsp;神与气和,性命双修,是道家内丹功的精髓。几千年来,它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修炼方法,代代相传,对增强人民体质,开发人民智慧,提高全民族的总体素质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nbsp;<BR><BR>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性命双修也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神属性,气属命。神与气合,性命双修,是最有效的修炼方法和养生之道。?&nbsp;<BR><BR>  《胎息精微论》指出:“以气为母,以神为子,形气先立,而后有神,神由气生”“圣人不思外事,不视外色,不听外声,常使神与气合,合行循环于脏腑之间。御呼吸以上下,久久修习,则神自明,气自和。若神自明,可照彻于五脏。气自和,则通使于四肢也。”“今之世人,神与气各行,子母不相守。气虽呼吸于内,神常运于外。如此,常使气逐秽浊而神不虚明。神不虚明,则元气渐散。”?&nbsp;<BR><BR>  《诸真圣胎神用诀·朗然子胎息诀》指出:夫修行之人,焚香入室,静坐冥心,叩齿集神,定意马伏心猿,都收在一处,放在丹田,令温养之,内观无出。如元帅行军,神是主,气是军,气到处神处,二物相逐,不得相离,万病不干,千灾皆夭。”?&nbsp;<BR><BR>  《养生詠玄录》指出:“神与气抱,混而为一之宗。老子曰:‘抱一为天下式’”。?&nbsp;<BR><BR>  以上经文,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神与气合、性命双修的内气运行图。性命双修,神与气合要如母子相守,不能相离。如母子不相守,神弛则气散,气散则形虚,形虚则体弱病危。?&nbsp;<BR><BR>  但是,这种神与气和,母子相守,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变化发展,永无止境的运动过程。而神与气合,不但要母子相守,而且还要“二物相逐,不得相离”,“神能御气”,“御呼吸以上下,合行循环于脏腑之间”。?&nbsp;<BR><BR>  御者,驾驭也,即神要驾驭着气,随呼吸而上下运动,神到处气到,气到处神到,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是以,《养生辩类诀》指出:“大凡保气栖神不可以湛然而得之,亦不可以元然而守之。且神无方而气常云,形至静而用无穷。是知,保气者其要在乎运,栖神者秘在乎用。吾尝闻师曰:“体虚而气周,形静而神会,此盖为出世之玄机,无名之大用矣”。一个“运”字,一个“用”字,道尽了“出世之玄机,无名之大用”。?&nbsp;<BR><BR>  道家内丹功神与气合、性命双修的最高境界是:“神与气抱,混而一之宗。”一者,气也,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宇宙的最初形态是由无形无质的“道”(指无极虚无混沌状态)生一(指太极生先天一气),先天一气分出阴阳,阴阳交合而生万物。此乃天生万物之大道。人为万物之灵,也本阴阳而生。道家内丹功通过“神与气抱,混而为一”的修炼,返本归源,从而达到“久视长生”的目的。?&nbsp;<BR><BR>  性命双修,在修命方面,除我们已讲的“气”外,还包括形身、肉体、生理等;在修性方面,除我们已讲的“神”外,道家内丹功还特别重视清静、无为、定心、定息等。?&nbsp;<BR><BR>  《诸真圣胎神用诀·达摩禅师胎息诀》指出:“夹炼胎息者,炼气定心是也,修行之人,因不守心,元气失了不收,道怎成矣。古人云,气定心定,气凝心静,是大道之要。故三世贤圣修行皆在此诀,名为禅定双修也。”对此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nbsp;<BR><BR>  第一、古人认为心之官在思,所以常常心神连用。分而言之,心即是神,神即是心,互文见义。?&nbsp;<BR><BR>  第二、“禅定双修”为佛教用语,指通过精神(即神)集中,观想特定对象而获得佛教悟解的一种思维修习活动,用我国道家的话说,也就是“神能御气”(通过反观内听),“神与气合”,性命双修。?&nbsp;<BR><BR>  第三、“三世贤圣修行皆在此诀”,终成大道。?&nbsp;<BR><BR>  根据以上三点,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外来的佛教,历代高僧,还是中国的道教,历代真人,其养生之道是一致的。他们都主张大道自然,而天道、人道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按规律办事,则“天人合一”,大道乃成,道家丹功之奥秘亦穷于此了。今之世人,只要性命双修(即禅定双修),精勤不懈,入门既不难,登堂入室也是有希望的。?&nbsp;<BR><BR>  对于性命双修,从我进入气功界的第一天起,就十分注重理解,有时,还翻阅各种书刊的有关章节,但不甚了了。此次,以几个月时间攻读《道藏》,当读到“神与气合”、“二物相逐,不得相离”,“神能御气”,“御呼吸以上下”时,先是感到新奇,接着依样画葫芦习练,结果一练就灵,其功效比我过去学过的任何功法都好,这才促使我去反复钻研,当我读到《达摩禅师胎息诀》中“禅定双修”,并考具确切含义时,才豁然开朗:这便是性命双修的真谛 ! 近两年来笔者习练此功,深深体会到以此服气,效果倍增;以此辟谷,自然可行;以此养神,很快消除疲劳;以此健身,“万病不干,千灾皆灭”。余益确信古人言之不虚。</FONT>

supergoku 发表于 2008-10-28 10:11:57

火候直指



历代道门之修炼者,凡遇火候之词,大多是引经据典,在叙说一大通的圣哲曰云之后,于火候之事仍没有明确指出,只泄漏一点真机,就视学练者之悟性如何了。是以古人有云:“圣人传药不传火,古来火候少人知”。有今之所谓道家气
功师者,故提此一句古人云,又引一大堆古圣贤之言,大发言辞,在紧要处又绕回古圣哲的五里雾中,令人阅后仍不明白火候究为何事。吾自得道家南派丹法,又亲聆先师紫元真人的训诲,愿为爱好丹功之修炼者说出火候之秘,以度世人。芙于火候,古圣贤并非没有指出,如南派历代祖师张紫阳、白紫清、彭翠真萧紫虚等在其著述中就明白把火候之秘透露无遗。只是修道者大多崇尚北派王重阳祖师一脉,于南派丹法少有深研;同时又惑于古人不轻传等言语,不知就里,自误而已。今把火候用通俗语指出,且不加任何古贤之语,以使同仁一见而了然。要想清楚明了火候的道理,首先要认识火字在修炼过程中担何角色?倘若对火还稀里糊徐,不知所指,更谈不上认识火候了。火及火候是修炼内丹术的窍决和关键。认识了火及懂得运用火候,内丹可成矣。火就是修道者在修炼的时候,将自己的心神葛念注重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心神为什么会被比喻成火?这点就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医经。医书上以五脏配五行,心藏神,在五行属火,故有此说。纵观当代气功名家所传之下手入门功夫,有意守印堂;有意守膻中;有意守丹”田(即脐下一寸三分者);有意守两肾之中间等等。凡是心神意守专注的地方,都是火力所到的范畴。在你的身上,不论是哪个部位,只要你用心神在该部位牢牢守定,又符合有意无意、无意是意的原则,勿使移动,每日如此,经一段时日,必定在该部位感觉到发热,或觉酸麻,或觉膨胀,甚至于有跳跃的现象,这些都
是神火集中之力的表现。当代气功家称这种现象为得气感,标志着你练功已达小成之地步。世人练功到这个程度,每每心中窃喜,以为道在是矣。更加死守不放,拼命用功,长此以往、遂成不治怪症(即今之所谓偏差)。此皆不善于用火与掌握火候不当之弊也。练功用火就如烧开水,火太少则水不开;火太多了。水气蒸发有变干的可能。水要是不开,还可以继续加火烧至开为止,若火太多,不仅水被烧干,还有可能烧坏锅。此时纵想停火不烧,为时已嫌过迟。因而在修道初始,宁可火不及,切勿太过,此初下手用火之真日决。火的性质已经明白,然后可以论及如何停火与以后各段功夫所谓的停火,是否停
止用火?不是。只是把武火变为文火,又如烧开水者,水已开,用微火把开水保持热度即可,不然开水会变冷。仅用文火微微照顾,照顾者,乃照顾鼻中出人之息,不是照顾下丹田,若照顾下丹田,则周身精气神都聚会在这个小地方,渐集渐多,不能容纳,必至冲关而出。好似火太过,水沸而溢。上乘工夫;直接了当,简易圆融,本不分段落,昔人为初学方便说法,勉强分作三段。第一段虽名为炼精,但不可著在精上,若执着后天有形之精,当作一件宝贝,拼命的死炼,用火愈多,则浊精愈不能化。造精尚是小事,就怕关在里面舍不得放他出去,又无法使之化气上升,浊精与邪火混成一团。搅扰得身心极不安静,其害更甚于造精。第二段虽名为炼气,亦不可著在气上,若执著后天呼吸之气在身中搬运升降,工夫愈勤,则粗气愈不能化。泄气尚是小事,若关在里面不放他出去,又不能神气合一,心息两忘,不入大定,粗气没有出路,凝结在身中,成为病块,或生无名肿毒,其害百倍于泄气。第三段虽名为炼神,其实就是止火,神即是火,火即是神;炼即是止,止即是
炼。学者能懂得炼神工夫,就不必再去过虑止火的方法。炼神与止火,其名为二,其实则一.炼精化气者,以无神炼无精也。炼气化神者,以元神炼元气者也。炼神还虚者,以元神自炼也。若问如何谓之自炼,即是以不神之神,作不炼之炼也。到此地步,非但武火要完全停止,即文火亦无所用之,只有浑然一个元神,不见一点火性,如此岂非止火乎?若不肯止火,则炼神工夫即无下手处。以上所谈为火候之秘要,若能使人明白火候而功夫上进,方不违我所愿。

woshishui009 发表于 2008-11-14 22:01:48

好文章,谢谢

<br>

czy1973 发表于 2009-11-11 22:53:27

好文章,谢谢

duyudong 发表于 2009-11-14 19:09:02

谢谢楼主分享。

月上澄天 发表于 2010-3-12 08:58:29

回复 1# supergoku


    谢谢楼主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与气合、性命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