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603|回复: 4

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北京雍和宮一隅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qq:QQ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6-9-28 21: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全建築坐卯向酉,(兼幾度忘了),照片順序,從牌樓照起,至無量壽佛壇城。第78張照片祖師像,應該是宗喀巴吧!三樓高的佛像是彌勒佛。
雍和宮-1.jpg
雍和宮-2.jpg
雍和宮-3.jpg
雍和宮-4.jpg
雍和宮-5.jpg
雍和宮-6.jpg
雍和宮-7.jpg
雍和宮-8.jpg
雍和宮-9.jpg
雍和宮-10.jpg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06-9-29 05: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雍和宫在北京城的东北角,北新桥北街路东,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喇嘛教黄教寺院。雍和宫南北长400米左右,占地约6?64万平方米。这座寺院,殿宇宏伟,楼阁巍峨,既有宫殿金碧辉煌的建筑,又有古刹庄严肃穆的气氛。
  (一)寺史简介
  1?明代的官房
  明代这里叫太保街,是明末太监们的官房,规模不大,只比老百姓的民房稍高一些,灰瓦屋顶,无甚特殊之处。
  2?清代的雍亲王府
  入关后的第二代清廷皇帝--康熙,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在此为其四子胤祯贝勒修建贝勒府。由于胤祯生母身位不高,故在营建府邸方面本人不敢太挥霍。到<font color="red">了康熙四十八年(1708),胤祯被封为和硕雍王之后,才敢向清廷提出预支三年王俸的要求,大肆修建王府,即雍王府</font>。
  3?潜龙邸
  胤祯于公元1723年当上了皇帝,即清世宗雍正皇帝。他的家庭照例搬进了皇宫内院。在他大肆铲除异己的政治活动中,其御用工具"粘竿处"(特务机关)就设在原雍王府。 胤祯当上皇帝之后,其王府即为"潜龙邸"。在他继位后的第三年(1725),把王府的一半改为行宫,另一半赐给喇嘛章嘉呼图克图,作为黄教的上院。后来行宫部分失火,仅剩庙宇部分。
  4?王府改为喇嘛庙
  当了不到13年皇帝的胤祯,于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暴死于圆明园。其子弘历继位即乾隆皇帝。他把雍正的灵寝停在雍和宫内永佑殿。为此,将殿宇升级,下令在15天内,把原来主要殿宇上绿色琉璃瓦全部换成黄色。雍正之棺椁在永佑殿停放一年之后,葬在西陵(泰陵)。但其"御影"仍留殿中,所以雍和宫又称作雍正祠堂。乾隆九年(1744),<font color="red">乾隆皇帝遵照其母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之意,将雍和宫正式改为喇嘛庙。于是重新规划,改建庙宇,扩建了现在天王殿以南部分,并从蒙古招来500名喇嘛长驻于此。乾隆此举即尊母愿和其父在世时信佛之宗旨,又符合清朝对潜龙邸处理之规定,</font>更重要的是对蒙古表示了"怀柔"之道,稳定了边防,可谓一举多得。此外,对雍和宫屡有修建,逐渐成为现在的规模。
  5?衰落和新生
  辛亥之后,民国四年(1915),雍和宫开始售票开放。日伪统治时期,不但庙宇失修,连庙里的喇嘛们吃饭都成了问题。喇嘛们不得不做点小生意,赖以糊口。到解放前夕,该庙已相当败落。北京解放后不久,人民政府两次拨专款(1950年和1952年),修缮雍和宫。喇嘛们的生活也有了保障。十年浩动期间,雍和宫殿宇虽得以幸存(据说周总理曾下令保护),但喇嘛们却未能幸免。主持喇嘛伯云乌尔吉被批斗后,送往茶淀农场劳改了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喇嘛们又回到雍和宫,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1979年,政府又拨巨款对雍和宫进行了全面修缮,使这座庄严的庙宇重新放出了异彩。 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飞速发展,雍和宫成为市内的一处观光热点,尤其是对日本、东南亚一带的佛教信徒们颇具吸引力。他们来此布施、随喜、捐资,为维修庙宇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80年代屡加修缮,至今该庙以全新的面貌出现。 雍和宫于1961年3月4日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景观介绍
  1?五彩牌坊和昭泰门
  雍和宫最南端第一进院落内有四项建筑:一座照壁和三座牌坊,均为乾隆九年(1744)建。与大照壁相对者,是一座三间四柱九楼的五彩牌坊,南面书有"寰海尊?NFDBE?",北面书有"群生仁寿"。东西两侧的牌坊均为三间四柱七楼式。东坊书"慈隆宝叶""四衢净辟";西坊书"十地圆通"、"福衍金沙"。中坊两侧之大石狮为当年王府遗物。这座院落里的牌坊、照壁、红墙、石狮相互交辉,具有强烈的王府改为寺庙的特色。进牌坊向北,南北贯通的笔直大道叫"辇道",为帝后龙车凤辇所专用。辇道北端即昭泰门。昭泰门有三个门洞,中为御路,两侧垛墙上饰有二龙戏珠和寿字等图案,意为"福寿双降"。
  2?钟鼓楼和碑亭
  昭泰门内,西边鼓楼,东边钟楼。再前面为左右对称的两座八角碑亭。亭内各有鼍龙海兽驮石碑一通。碑上文字为乾隆所述王府改庙宇之缘故。东亭之碑是汉文和满文,西亭之碑是蒙文和藏文。大殿前有左右对称的铜兽。院落两侧为东西阿斯门(阿斯门即辕门之意)。该院落原是雍?NFDBE?王府时期朝房所在地,乾隆九年改建。院内花木扶疏,另有情趣。
  3?天王殿
  天王殿原是雍?NFDBE?王府的正门--雍和门。乾隆九年改为寺庙时,在原来五间的基础上,又加盖五间,仍用雍和门之名,成为明五暗十的勾连搭式结构。从门扉上那闪闪发光的兽环和密密麻麻的门钉上,仍能使人联想到?NFDBE?王府门前的森严景象。改为寺庙后,殿角上高悬的梵铃及门楣上饰金的咒语,使它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殿内两旁有四大天王塑像,故又称天王殿。 四大天王威镇四方。在东侧,北边是手拿龙蛇和多宝者,名占密桑,即西方广目天王;南边为手拿雨伞和银鼠者,名那木占斯列,即北方多闻天王;在西侧,南边是手拿宝剑者,名帕尔济布,即南方增长天王;北边为手持琵琶者,名伊呼霍尔苏荣,即东方持国天王。殿正中,笑容可掬盘腿而坐者是弥勒佛。传说他是佛经中未来世佛弥勒菩萨的化身。"弥勒"是梵文译音,汉译为慈氏,古印度慈育国人,佛在世时,常待立左右听经,原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之弟子,先佛入灭,上升于兜率天,经4000岁当下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 至于我国庙宇中这一心宽体胖的大肚和尚塑像,是起始于宋、辽之后的事了。此人是五代后梁时人,名契此,居浙江明州奉化县,号长汀子,因其常以杖荷一布袋募化之故,人称布袋和尚,卒于后宋贞明三年(917)。后来他被朱元璋推崇,名声更大。《景德传灯录》、《佛祖统纪》等书中,都有关于此人的记载。弥勒佛后,面北而立者是韦驮像。该像手持金刚杵,金盔金甲、威武庄严。因他护佛骨有功,各庙多有其塑像,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护法天神。
  4?铜鼎碑亭和须弥山
  天王殿后仪路上,迎面而立的是一座铜鼎。该鼎为乾隆十二年(1747)清宫养心殿造办处所制。高4?3米,下面衬以汉白玉石座。铜鼎光泽照人,呈鳝鱼青色,上部有火焰门六个,门上铸有二龙戏珠,底座上雕刻着三狮戏球,青白相映,图纹精美,艺术价值极高。据说这只铜鼎与团城的玉瓮、北海的九龙壁,称"北京三绝"。 铜鼎北面是重檐御碑亭。门开四面,画栋雕梁,极有气势,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亭内石碑文字为乾隆?NFDBE?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说的是喇嘛教教义和喇嘛制度的由来。该文名《喇嘛说》,全文678字。 碑亭之北,即大殿的正前方,有一造型奇特的须弥山。"须弥"一词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在佛经中也称为"曼陀罗"。此处之须弥山,是一件极富宗教色彩的佛教圣物。在一个雕满神像的石座上,有一汉白玉莲瓣形水池,池中有一座由古铜铸成的须弥山。它代表了佛教徒们想象中的小千世界,分上、中、下三部分即风轮、水轮、金轮。金轮为地面,地上有九山八海,山顶上有一城关式建筑,内有三重檐殿宇一座,象征极乐世界。整个作品镂刻精致,想象奇特,造型奇巧,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原先由明万历朝的司礼掌印太监冯保所供奉,后移此。
  5?雍和宫大殿
  该殿是雍和宫主殿,单檐金瓦,开间七楹。檐下有雍和宫三字的四体匾额。雍?NFDBE?王府时期是胤祯的银安殿。改为庙宇后,供奉三尊2?8米高的三世铜佛。当中为释伽牟尼,现在佛;右边是燃灯佛伽叶,过去佛;左边是弥勒佛迈达拉,未来佛。大殿东西两侧靠墙是1?5米高的十八罗汉。大殿内东北角有地藏王菩萨,西北角有弥勒佛。西墙上的挂像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东墙上的挂像是庇护众生的"大白伞盖"。
  6?四学殿
  密宗和显宗是佛教中的两大派别。两派之学殿一东一西拱卫着雍和宫大殿。此外还有药师殿和数学殿,共称四学殿。这四个殿堂的堪布(头人),都是由西藏派来的学识渊博的高僧担任。 密宗殿:在雍和宫大殿东南,<font color="red">殿内中间供宗喀巴、北边供嗄拉丹迈达拉,南边供西扎布增格。该殿是喇嘛们学习密宗时的场所</font>。 讲经殿:在雍和宫大殿西南,与密宗殿东西相望。这里是宣讲显宗教义时,喇嘛们听经的地方。 药师殿:在密宗殿北,是喇嘛们学习藏医的地方。殿内供着祖师、药师、长寿三佛,陈列着许多草药标本。 数学殿:在讲经殿北。殿内中供祖师宗喀巴,南为补佛尊者扎拉萨济,北为凯珠尊者。殿内陈列着天文仪、地球仪等物,是喇嘛们学习天文、地理和佛历的地方。清室每年的历书在此编写。
  7?永佑殿
  永佑殿在雍和宫大殿之北,原名正寝殿,是胤祯为皇子时起居之所,建于康熙三十三年。雍正灵柩停放在此。后来因该殿陈放雍正的"雍容",而改名为"神御殿"。乾隆九年将原五间大殿又加五间,成为明五暗十的勾连式殿堂,并改名为永佑殿。殿内供2?35米高的大佛三尊。中间是无量寿佛,右边是药师佛,左边是狮?佛。大殿的东西墙上是引人注目的"白度母"和"绿度母"。白救度佛母是画像,绿救度佛母是由4000多块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绸子拼成的补像。
  8?法轮殿
  法轮殿在永佑殿后,为喇嘛们做佛事和诵经的地方。该殿建筑形式极有特色。正面和背面各突出五间,正中横向扩展各两间,形成"十"字形。金瓦宝顶本是单檐,但由于结合了西藏庙宇的形式,两条脊的接檐处,挑出了五个流角起脊的小重檐,上面各有一座小宝塔,从而使殿宇结构奇特美观,融合了藏汉二种式样的建筑风格。该殿在雍王府时只有五间,是胤祯王妃居住的地方。乾隆九年,参照皇宫中雨花阁的轮廓建成现在的式样。 <font color="red">殿内正中供着黄教喇嘛祖师宗喀巴三丈高的铜像</font>。宗喀巴本名罗卜藏·扎克巴,亦叫罗桑扎巴(元至正十七年至明永乐十七年,即公元1357~1419年)青海涅中人(宗喀地区塔尔寺一带)。藏族称涅中为宗喀,故称其为宗喀巴。他8岁出家,17岁时入藏研究喇嘛学说,逐步形成格鲁派,后来成为西藏执政教派,因成员一律穿黄衣,故称"黄教"。他对喇嘛教义的改革有重大贡献。达赖和班禅皆为其最得意弟子。殿内宗喀巴铜像立于清末民初。清末白普仁喇嘛,发愿铸造大佛。佛像铸成后,因财力不支,将像弃于庙西民房中,风吹日晒若干年,辛亥后,由军阀孙传芳等人发起募捐,将该像安于庙内。宗喀巴像光背上有五幅像,皆为其化身。 佛像背面有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艺术品--檀香木罗汉山。山高3?4米,宽3?45米,厚0?3米。层峦叠嶂,洞壑蜿蜓,在山窝洞口或平台后侧,有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制做的500罗汉。他们或行或卧或坐,形态不一,各具神采(丢失51尊,现存449尊)。 罗汉山前有一木盆,是乾隆出生后三天,洗身之物,称做鱼龙变化盆。 东西两侧墙上,绘有精美的大型壁画《释伽源流图》,其内容大多是本生故事,记载佛祖释伽牟尼降生、学艺、出家、成佛以及普度众生等生平事迹。 西架上陈列《大藏经》(甘珠尔)108部;东架上陈列《续藏经》207部(丹珠尔)。《大藏经》是汉文佛教经典的总称,也称《一切经》。此外还有乾隆?NFDBE?笔写的金字藏文经《大白伞盖仪轨经》和《药师经》。
  9?戒台和班禅楼
  法轮殿西侧戒台楼,东侧班禅楼,均为乾隆四十四年(1779)建。第二年乾隆70大寿,六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巴勒垫伊喜)来京祝寿,此楼供班禅休息。戒台楼是当年班禅为乾隆受戒和参禅的地方,仿热河广字寺而建。
  10?东西配殿
  法轮殿前有东西两座配殿,西配殿中有威严的九体立像。东配殿俗称鬼神殿。东殿内,门旁有两只大熊(大者曰罴),高四尺,长丈二。一头重900斤,一头重1000斤,均为乾隆十九年(1754)在鄂棱加木猎获的。打猎时用过的火枪、七星宝剑、盔甲、马鞍等物,也陈列于此。正面牺牲坛上有五大金刚--欢喜佛。自北而南:吉祥天母护法金刚,永保法金刚,大威德金刚,地藏王金刚和财宝金刚。这几位金刚塑像,均为兽面人身,狰狞可怖。这就是喇嘛教中的密宗佛像。按教义所说,这些怪像大都是各大菩萨的化身,是为镇压邪恶,铲除异端所变化成的愤怒形体。他们挟持的怪物及裸体妇人,皆为邪恶的象征。
  11?万福阁和白檀巨佛
  万福阁是雍和宫最后一正殿,是整座庙宇中最高的一座殿堂。中间主楼三层,明五暗二十五,共75间。左为延绥阁,右为永康阁,皆二层,有飞廊与主阁相连,三阁浑然一体。万福阁内各层均供奉着若干小佛像,达万尊之多。在汉经中"佛"和"福"字音相近,故殿名万福阁。该组建筑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据说雍和宫改建工程竣工后,后部显得空旷,遂决定建一组高楼殿堂为屏障,但又苦于没有雕塑巨佛的木料。此事正好成为七世达赖报恩的好机会。 此前,西藏的行政和宗教各自为政。藏王朱尔默特那木木勒野心勃勃,想独揽大权,割据一方,摆脱清政府的控制,遂与达赖发生冲突。清政府派兵平息了叛乱,废黜了藏王,使政教合一,提高了达赖的地位。为此,达赖对乾隆非常感激。达赖用重金从国外买来巨佛木料,用了3年时间运来北京。拆去了法轮殿后的七间观音殿,搭起了席棚,称作"芦殿",<font color="red">在西藏察罕活佛的设计下,由养心殿造办处的技工们精心制做,雕成了迈达拉佛(即弥勒佛)。佛总高26米,地下8米,地上18米,直径8米,站在汉白玉须弥座上,手持哈达,体态雄伟。</font> 万福阁的东侧是永康阁,西侧是延绥阁,都与主楼有飞廊相连。这组建筑于1989年5月12日举行修缮竣工僧众大法会,为大佛祈祷开光。经施工改进后的金身佛像及能合能拢的莲花瓣,按上了轴承和链条传动结构,只要人用双腿蹬踏,阁内巨大的转轮和莲花就能旋转和开合,多年未见的"开莲现佛"的壮景,又展现人前。
  12?其他配殿
  照佛楼:万福阁前的东侧为照佛楼,原是乾隆母供佛之处。殿内供释伽铜像(旃檀佛)。左右有阿难和伽叶。佛龛是一件楠木雕刻的艺术精品。佛像上的金佛冠、额上毫光珠、金伞等解放前被盗。 雅木达嘎楼:万福阁的前西侧为雅木达嘎楼,内供大面怪佛。 东西顺山楼:该楼是雍和宫最后一排建筑的侧楼。绥成楼是东西顺山楼的中心建筑,三体为一横排。 雍和宫平面示意图
  (三)雍和宫风俗
  1?打鬼
  农历正月二十九、三十和二月初一,举行三天打鬼活动。第一日"演鬼",第二日"打鬼",第三日"转寺",为清鬼降魔之意。众喇嘛扮黑白二鬼,其他喇嘛戴着各种兽型面具,高级喇嘛则诵经念咒,杂以各种番乐,一路跳布扎舞,在宫中环绕一周,然后用刀将预制好的面人头割下,不祥除掉,则大功告成。每次演鬼,市民争看。
  2?烧线亭子
  这是一项颇具雍和宫特色的活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七,用线扎成亭子,再糊一老一少两个纸人,由喇嘛们念经咒,然后将亭子放在水中,用火烧之。传说两个纸人是岳飞和岳云,亭子即风波亭。
  3?腊八粥
  熬腊八粥的风俗始自佛国。北京人每年腊月初八,各家都熬腊八粥。而雍和宫这天照例用御赐糯米和奶油、干鲜果品等,熬粥五大锅。皇廷派员监制,象征释伽牟尼施舍于众生。能喝到雍和宫所熬腊八粥者,主要是帝妃、王公和大喇嘛们。雍和宫熬腊粥之风俗,于1937年后停止。


发表于 2014-9-23 07: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慕版主和何有版主,介绍一下烧护摩的材料及程序或仪轨
发表于 2014-12-29 23: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最兴旺的藏传格鲁派喇嘛庙
发表于 2014-12-30 06: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开眼界,谢谢分享精彩照片。。。。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5-16 21: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