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001|回复: 1

何謂菩萨?摘自《楞严经讲记》 净空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6-5-16 19: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摘自《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

编号002-b/133–经题
菩萨两个字是印度话,印度话里面称为“菩提萨埵”,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把这个字的尾音都略掉了,简单地就称作“菩萨”。这个字的意思,古时候的翻译翻作“大道心众生”,这是古译。新译,这个“新”就是玄奘大师以后,玄奘大师他所翻译的“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菩萨与佛究竟有什么差别呢?老同修都晓得,菩萨是在因地,如来是在果地。证了果就成佛了,没有证果以前都叫菩萨。所以菩萨是我们一切众生里面觉悟了,悟而不迷,就叫做菩萨。
那么也许我们听了这样的解释,自己认为:我是菩萨。为什么呢?我不迷啊。我眼也看得清楚,耳也听得清楚,样样都清楚,我不迷惑。实在说,你说你不迷,真是迷惑颠倒。迷悟有许许多多的标准,最高的标准是宇宙人生的真妄。比如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六根的根性是“真”,不生不灭;八识是虚妄啊,八识是生灭的啊。那么这样的话说出来好像很容易,我们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困难,真正的境界我们依然不能领悟啊。
我们现在听这个大乘经典、了义的经典,就像什么呢?那个两三岁的小朋友,你给他说一些大道理啊,他也在听,他句句都听得清楚,甚至于听了他也发问。他懂不懂呢?他不懂。你教他唱个歌,《三民主义》。“什么叫‘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就是‘三民主义’。”“哦,哦,哦,我懂了!‘三民主义’就是‘三民主义’。”小朋友的境界啊,怎晓得那个大道理啊?开始说得不错啊,他很会说,也很会唱啊,就是意思不懂,境界入不进去啊!
我们现在学这个了义经啊,情形就像这个样子,所以千千万万不能把它误会。我们要追根究底,要把那个真妄的根源给找出来,体相搞清楚,真正地理解它的运用,我们自己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所以千万不能够含糊笼统,不能够记住几个法相名词,那是错误的,那大大地错误了。
所以,小小的觉悟者,像这个阿罗汉、辟支佛,这是觉悟的少分,他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他还不能做菩萨,他不能算菩萨。为什么呢?他所觉的有限啊,他那个心量还不够大啊,唯求自利、不愿利生啊,所以他不能叫菩萨。
那么菩萨的标准有没有一个简单的界限呢?给诸位说,有的。你看《金刚经》里面讲的,如果你还有四相存在,你就不叫菩萨。《金刚经》的经文很清楚:“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就不是菩萨了。那么小乘人、小乘的圣者,“我相”没有了,小乘人有“众生相”,有“寿者相”,所以他不能成为菩萨。
凡夫是四相都具足啊,千万不可以误会:我们受了菩萨戒了,哦!我就是菩萨了。为什么?我受了菩萨戒,你看看我还有证书,菩萨还有证书的?!你当了菩萨了啦。四相都具足,你拿了一张证书,谁给你的啊?谁给你证明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证明,四相破了,那你是个真正的菩萨,释迦牟尼佛承认的,那是真菩萨。四相都具足,不叫菩萨啊。那么由此可知,这个菩萨,确确实实是有相当的深度,不是一般人都能够称的啊。
这个地方讲的“诸菩萨”,是指大乘初信位到等觉位五十一个阶级,所以称“诸”,这个“诸”就是指五十一位菩萨。那么这个五十一位菩萨,我们在《弥陀经》疏钞里面刚刚讲到“六即佛”。六即,前面三个讲了,后面三个我们下个星期四再讲。在六即里面呢,初发心的菩萨是名字即菩萨啊,那就是我们现在所讲受了菩萨戒了,挂上一个菩萨的名字,有名无实啊。可是挂上这个菩萨的名,就要认真地修菩萨道啊。
在行解二门里面真正得力了,这个地位就升了一级:观行即的菩萨。那么这一级也并不是自己随便把自己就升上来了,不是!是要有断证的功夫,什么样的功夫呢?要能以观照破见思烦恼。见思断尽了,这是观行级的菩萨,在圆教里面相当第七信啊。入了住之后啊,才是分证即菩萨,那是真正的菩萨,这个《金刚经》里面所承认的。可见得,大乘圆教十信之前在《金刚经》里面都不承认啊,因为十信以前四相都还有,四相没有完全破掉啊。
那么由此可知,菩萨五十一个等级,是不是真的有这个等级呢?给诸位说,这是假设,绝不是像学校念书,一年级、二年级界限划得那么清楚。不是!此地所讲的是把我们见思、尘沙、无明烦恼,浅深的成分,就是迷惑的浅深的成分,把它分作五十一段,破了一段进一级,这么个意思,作为我们自己修正的标准。但见了性之后,这种分法若有若无。为众生解说,方便说“五十一”啊,实际上呢,实际上没有分别,为什么呢?一有分别心啊,就落在意识里头了,那是凡夫,决定不是菩萨!
所以佛菩萨所有的言说都是为一切众生方便演说而已。真实法里面,那像六祖所讲的,“本来无一物”啊,哪有五十一个阶级啊?“本来无一物”,哪里有见思无明啊?没有这些东西啊!“本来无一物”,也没有十法界啊,也没有一真法界啊。“一真”是给十法界相对而说的啊。没有十法界,哪有一真?!那么这些言语、这些暗示里面我们要能去体会啊。说!说不出来,但是会学的要在言语当中去体会,所谓是以心印心啊,这才能真正地见道、才能悟道、才能够证道!千万不可以死在字里行间,不可以死在名相之下。
那么这样名相我们要不要学呢?要学。为什么呢?方便众生,接引众生。如果不度众生,讲老实话,不要学名相,没用处啊。但是菩萨有大悲心,要接引一切众生;接引一切众生,那就得要学名相。既学名相,晓得名相是假的,那么这种学,学即是无学、无学即是学,学与无学不二、学与不学圆融啊,这叫真正的学佛。所以这个觉悟的有情一定是觉到人我空、法我空。能觉人我空的,权教的菩萨;觉到法我空的,那是实教的菩萨。因此,菩萨这个名称是称谁的呢,是称我们自己。
一提到菩萨,不要去想到泥塑木雕的偶像,那就错了!泥塑木雕的偶像,它是代表一种意义存在那里,是叫我们学习,提醒我们,叫我们见到那个像就要想到它代表的意思。我们有没有照这个意思去做?有没有照这个意思去修?所以,佛菩萨的形象,功德就无量无边。
比如说,地藏菩萨是代表孝道的,这一尊像你要供养在家里,就等于说你请了一个老师,常常提醒你,要修孝道啊、要尽孝道啊,就是这个意思。怕你自己忘掉,一看到菩萨,哦!他是代表孝道的。
观音菩萨是代表慈悲的,一见到观音菩萨,我今天从早到晚待人接物有没有慈悲心?要有慈悲心,你就修的是观音法门啊。这个说法都是从最浅的方面讲。那深一层讲,像《楞严经》讲的,观世音菩萨是代表耳根圆通,是代表舍识用根、反闻闻自性,那是高级的修行方法。初级叫你学慈悲,高级教你反闻闻自性。
弥勒菩萨是代表欢喜的。你看最近电视里头常常在广播,归国的华侨,庆祝十月的庆典,希望同胞们对华侨都要以微笑来款待。我们弥勒菩萨就是微笑运动啊,见到人就笑眯眯的,那就是学的弥勒佛。大肚皮是代表忍辱、包容啊。你要懂得这个意思,你才晓得那个佛菩萨的名号、佛菩萨的形象不是迷信啊,不是泛神教啊。那些解释通通都错了啊,而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学的艺术。佛菩萨形象是“教具”之一啊,怎么是迷信呢?所成就的实在是成就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能行孝、能尽孝,我们就有了地藏菩萨的这一份啊;我们待人接物能存大慈大悲的心,我们有观音菩萨这一份啊;我们能够忍辱负重、欢喜待人,我们有弥勒菩萨这一份啊。集一切菩萨的大成,就叫做“佛”。那么这些菩萨呢,正如同在学校里面读书一样。我们在学校读书,有许许多多的科目,一尊菩萨就代表一个科目。我们所有的科目都学完了,这才得到一个学位啊,那么得到学位就好比成佛了。还有一部分没有学完的,这就毕不了业,成不了佛啊。所以要懂得这个意思。
因此,菩萨有无量无边,代表无量无边的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一个法门是一个菩萨的代表,一切的菩萨成就自己。自己在学生的地位,自己就是菩萨,圆满了就叫成佛。
万行(hèng),此地这个“万”,不是数目字,是形容词。“行(xíng)”就是“行门”,也就指的行为。行为一桩一桩地来计算,算不尽啊,无量无边啊,所以用一个“万”字来作代表。我们身体的造作,“身”的行为,身一举一动都是行为;口的言语,“口”的行为;心里面起心动念,叫“意”的行为。一切的行为,佛经里头把它归纳为三大类,“三业”的行为,就是把一切行为都包括尽了。那么每一类里面都是无量无边,尤其是意地的行为,连睡觉它的行为都不中断,睡觉它还做梦啊,做梦是意地里头的行为。身与口不动了,休息了,那个“意”还在那里动。
行为有正确、有错误;有善、有恶;有利、有害。有害的行为把它修正过来,修成有利啊;恶的行为修正过来,使它能够成就善的行为;邪的行为修正过来,使它成为正确的行为。这就叫做“修行”,所以修行不是呆呆板板,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为什么呢?每个人的行为不相同啊。哪里有说用一个方法来修正一切人的行为?没有这个道理啊!所以这个修行的方法就非常非常之多,所以是“八万四千法门”啊!八万四千种不同的修法。
为什么有八万四千呢?我们毛病有八万四千,一个方法对治一个毛病,是“对治”的啊。那么这个“八万四千”是确实的数字,不是笼统说的,所以是八万四千烦恼啊。诸位要想详细地知道,佛学词典里面有,教乘法数里面有,你们可以去查一查,细说太烦太烦了。所以天亲菩萨在“百法”里面把八万四千的烦恼归纳为二十六大类:六类的根本烦恼,二十类的随烦恼,那么通常我们一般讲的时候都以二十六个提出来解释。这是从纲领上讲,每一条里面都是无量无边的啊。实在讲,不只八万四千。八万四千还是从纲目上说的,细说,说不尽的。那么诸位要懂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佛法是活活泼泼,佛法不是死的,佛法不是一个呆呆板板的方法,极其灵活,所以才能够对治一切众生的毛病啊。
那么在菩萨法里面有“四摄六度”,这个是总纲领,就是修学里头的总纲啊。“四摄”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爱语”,第三个是“利行”,第四个是“同事”。“四摄”,“摄”是什么呢?“摄受”的意思,拿现在的话来说,菩萨要想推展他的教学,用这四种方法来招生啊,这是招生的四种原则。
“布施”是给人结恩惠啊。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了,对你有感激,你叫他做什么,他愿意听,所以布施就变成了摄受众生的一种手段。那菩萨的布施跟一般的布施不一样,菩萨布施虽然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手段,出自于至诚心、恭敬心啊,所以能够感动人心。世间人也有用这个做手段的,但是怎么样呢?往往收的是反效果。那个原因在哪里啊?他的心不是至诚的、不是恭敬的。他用的是欺诈的心、欺骗的心、虚妄的心,所以只要一被人看破了,立刻就给人生反感啊。
二次大战之后,美国人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大施主啊,军事、经济,援助很多很多的国家。照理说啊,他对于国际上有很多的恩惠啊,但是哪一个国家接受他经济援助的时候不恨美国人呢?!恨到了极处了!为什么呢?干涉人家内政。这个就不是至诚心,不是恭敬心啊,而是一种欺诈、傲慢、玩弄的这种心理,所以他那个施舍遭到的是恶报啊,不是善报啊。事看着好像是善事啊,心不善啊,那么这是我们必须要懂得的。
布施里面有财、法、无畏,所以在四摄法里布施,布施的形象是一样,用意不相同。四摄法里的布施是与众生结恩,目的在此,是劝勉他学佛的第一个阶段,跟这个六度里面布施不相同。六度里面的布施,度自己的贪悭烦恼,四摄里面的布施是劝他学佛,不一样啊!不要看到说,哎,四摄法里有布施,六度里也有布施,那不重复了吗?不重复。那么这个我们也不必细讲。
在菩萨的行门里,从大的纲领上来说,“十信位”这是初学,奠定佛学的基础。诸位要晓得,佛学是智慧之学、觉悟之学,奠定我们觉悟、智慧的基础。你看我们在三十七道品里面讲“五根五力”,“五根五力”里面第一个就是信。信、进、念、定、慧。
第二个阶段是“十住”,心定了,有了住处了。住在什么地方呢?住在如来之道中。换句话说,真正得到大乘佛法的受用了,你已经体会到了,心住在大乘法里头不摇动了,不会退转了。
第三层功夫就是“十行”。有行为、有行动。行的什么呢?就是刚才所讲的“四摄六度”。自行化他,教学相长啊,是在这个阶段。
再进一步,第四个阶段叫“十回向”。“十回向”是修什么呢?把“自行化他”所有的功德通通在心地里面离开,贡献给一切众生。自己所修的功德送给别人,所修的福报也给别人。我的福报叫大家来享,而不是自己来享受啊。换句话说,十行位的菩萨是在那里认真地造福啊。十住是培福啊,十行是造福啊,那么十回向应该是享福了,他自己不享,他把福报送给别人去享,这个是真正的难得了。
再上去呢,就是十地,十地才算真正的成就。你要是有福自己享,不让别人享,你不能登地啊,你不会成就的。
那么在本经里面,菩萨这个位次说得更详细。那就是说,在十回向之后,十地之前有“四加行”。到后来讲到经文里,这个“四加行”要细说。为什么“四加行”?不一定是说十回向的菩萨要登地的时候,运用这个方法了,实在来讲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位次上都要用这个方法。那么这通常讲的时候是把它省略掉了,因为从三贤到十圣,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关头,在这个里面细说“四加行”是很有道理的。
那么“五十一”加上“四”,这就是五十五个位次了,那么这是《楞严经》里面常讲的五十五位诸菩萨。如果再加上“三渐次”,后面再加上个金刚位,一共有六十个位次之多,这就是《楞严经》跟一切经里面所讲的菩萨这个位次啊,说得特别地详细。但有的经里面说五十一,有的经里面说四十一,诸位要晓得,并不是佛经里面说的前后不相应,不是的,他是开合不同,有的时候哪一部分归纳在一起,有的地方那一部分展开来细说,所以是一样的。四十一就是五十一,五十一就是六十,开合不同。
拿《华严》里面讲,六度就是十度,十度就是六度。展开来,说十度,归纳起来,说六度。是开合不同而已,当中没有矛盾之处,这是我们要把它记住的.
这个是说的“诸菩萨万行”啊,“行”读去声,读hèng啊,当作动词讲,行动。今天时间到了,这个题目还没讲得完。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16-5-24 17: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9 21: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