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or 发表于 2015-3-22 13:42:17

【轉載】綠色生活﹕再生能源救到香港?

【明報專訊】內地過去十多年大量燃用煤炭,令懸浮粒子問題嚴重,紀錄片《穹頂之下》的鏡頭下,內地居民,被霧霾籠罩看不見藍天,或許你會覺得好彩,同樣燃煤的香港,情况沒內地那麼糟。
可是,另一個「看不見」的問題,是香港,更是全球面臨的嚴峻考驗,就是大量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導致氣候變化。
在香港,電力生產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之一,像外國生產可再生能源不是能減少碳排放嗎?
現實是,香港因地域限制、成本考量等因素,不可能有效率生產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我們只有想想別的出路。
倚賴化石燃料,生活模式不改變,將來的香港會是如何?
本周六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希望喚起人們關注氣候變化問題,借用網站一句話,「由今日開始,我們不妨問問自己:為了留住地球,我可以多做一點什麼?」與此同時,香港的能源政策,到底有何出路?
日常生活使用的電力來自燃燒化石燃料,約50%是燃煤,25%是天然氣,25%是核電,傳統發電原理主要是燃料產生熱力,水蒸氣推動渦輪發電。
香港電力生產是碳排放的最大來源,大氣層就好像一張氈子,溫室氣體阻礙地球將熱量射出太空,而且吸收部分地球釋放的紅外線後,部分射回地球,為地球表面加熱。當水氣、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增加時,大氣層就會變得愈來愈保暖。三種化石燃料中,燃煤過程產生較多二氧化碳,燃燒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數量較少,而核電則不會產生二氧化碳。
節能治本 借鏡日本
中大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雅章認為,「除了發掘新能源,應在現存的能源中,想出節省方法,減少不必要的電力消耗,城市設計也很重要,樓宇設計通風,也可減少使用冷氣。減少能源消耗有從多方面實行,道理如支票簿,控制支出,就不用入錢太多。」市民和政府同心協力很重要,劉教授舉了一個例子,「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日本在那時停止所有核電,對商業、工業及市民生活,本來是很大的衝擊,缺少核電能源後,工商業卻沒有明顯的衰退現象。沒有核電,他們如何生活?解決方法之一就是節省能源。包括市民自發的省電,政府停用自動販賣機,關閉遊戲機中心等,可見全民上下一心的重要性。」
香港平均升溫約1.5℃
劉教授在香港長大,深切體會到天氣變化,他認為現在熱天日子較長,冷的日子較短的現象明顯。「近百年來,香港平均溫度上升了約1.5℃,而全球其他地方平均升了1℃,香港比其他地方多出0.5℃,因為都市化的熱島效應。」他回憶小時候香港的夜晚,在五六十年代,一年約有5次熱夜(高於28℃的夜晚),現在約有16次,上升了三四倍!以前冬天低至0至5℃,現在這種溫度變得難以想像。
氣候變化除了令氣溫升高,更帶來極端天氣、水位升高等問題,北冰洋的冰塊,現正迅速融化,若不積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專家預計二○五○年北冰洋夏天的冰塊完全融掉,令全球水位升高。
錢作怪?做不到的理由
氣候變化問題嚴峻,使用可再生的潔淨能源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法,例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地熱能、海洋能等等,世界各地積極開發,當中以太陽能和風能最為成熟,任教能源工程學、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黃敬立教授表示:「2012年,全球電力21.7%來自可再生能源,當中大部分是水力發電,其餘78.3%來自化石燃料及核能。預計不久將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會迅速增長。」可是香港因地方細小、土地成本高昂,加上地理條件不適合等各種因素,難以大規模,甚至不可能生產某些可再生能源。
■水力發電
河流流量細 水源未夠
用水流推動渦輪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水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如中國、加拿大、巴西、美國和俄羅斯,可利用大型水電站供電。香港沒有河流有足夠流量和水源以建立大型水電站。
■地熱能
地殼厚 熱能低
地底有岩漿,地球中心的放射性物質衰變反應時產生熱能而產電。黃教授表示:「冰島的電力,主要是從地熱裏產生,因冰島地殼薄,香港沒有這些地熱能資源,而且地殼厚,沒可能做到。」
■風能
地方小 風力弱
風能是透過風吹動風輪,推動發電機發電。與太陽能一樣,要在大地方及風力足夠才能生產具經濟效益的電力。歐洲有海上風力發電場,即使在淺水地方興建成本較陸地貴三至四倍,令電費高昂,深水興建成本更加昂貴,而且技術未成熟。電價與政府政策息息相關,以風力發電來說,最先進的國家是丹麥,這與歷史不無關係,「一九七三年石油禁運,中東不賣石油給西方國家,令石油價格上升,丹麥因沒有石油,在那時起便大力推動風力發電,政府故意提高電力價格,令風能電力可與其他能源價格競爭,結果風力發電得以生存,多年後的今天,丹麥是全世界風能技術最先進的國家。而香港很多的投資和策略較短期,賺不到錢就不會做。」黃教授如是說。
■太陽能
高樓多地價貴 無位鋪設能板
一種是透過太陽能板將陽光轉化為電力,另一種是將陽光聚焦變成熱力,水變成蒸氣推動渦輪發電。香港的太陽能裝置通常較小型,產生的電力不多,即使部分建築物屋頂鋪設太陽能光伏系統,也只能提供有限度的電力給建築物。
「香港生產太陽能不切實際,太陽能每單位面積所含的能量少,要在陽光普照,雲不多,地大平坦的地方才適合,如美國鳳凰城處於沙漠地帶,大部分時間有太陽,地價便宜,價格可與燃煤發電競爭。香港有兩個大問題,一是高樓多,結構安全要求較高,令成本增加,更重要的問題是地價貴,如果以現時全港的用電量計算,改以太陽能發電,鋪設太陽能板的面積佔全港面積三分之一土地。」
■海洋能
海浪不足以推動渦輪
海洋生產能源的方式有多種,最普遍是利用大浪發電,稱為海浪能。原理是透過海浪震盪水柱式波浪發電系統,上下震盪使豎井中的空氣來回進出,推動渦輪旋轉發電。香港沒有大浪,同樣不可行。
■生物燃料
動植物廢料變乙醇 取代化石燃料
生物燃料(Biofuel)廣義定義為任何源自生物質的燃料,包括農產品、動物廢料、林業及家居有機廢料等。「用植物來做燃料,植物透過光,將水和二氧化碳變做碳水化合物,再經一些處理產生乙醇。」生物乙醇可取代汽車使用的化石燃料,而乙醇混合燃料的比例少於10%,引擎毋須改動便可應用。另外,從植物油、回收食用油或者動物脂肪中提取的長鏈脂肪酸,可提煉成生物柴油(Biodiesel),黃教授稱,「歐洲規定,所有使用柴油的車,都要有5%是使用生物燃料產生出來的柴油,生物柴油使用量愈多,排放愈少。」
生物燃料發展趨成熟
黃教授認為用植物做燃料,與農業構成競爭,做法不理想,「所以國際上正研究及發展第二代生物質,原料改為不宜食用的植物,例如木頭、藻類等。世界上現有約3%交通工具用生物燃料。生物燃料是漸趨成熟的工業,但有沒有經濟效益,能否賺錢,視乎政府政策,美國油站有生物燃料給人們選擇,例如E10電油,即是電油混合了10% Ethanol(乙醇)。」巴西和美國是世界上生產最多生物乙醇的國家,香港也有生物燃料製造公司,曾有人建議香港可仿效歐洲,規定油渣車使用5%至10%生物柴油,但有人質疑,對減排沒幫助。黃教授稱,政府找專家做實驗便得知結果,比討論來得實際。
天然氣生物燃料 減排有效
使用生物燃料、生物柴油、以天然氣取代煤,是黃教授眼中,香港可行的減排方法,「天然氣在化石燃料中最乾淨和有效率,而且近年天然氣製造電力的效率提升逾60%,效率愈高,所用的天然氣愈少。」但天然氣始終比煤貴,如不想大幅增加電費,黃教授認為另一個考慮是核電,而且生是核反應中心過熱而溶掉。即使核子連鎖反應已停止,內裏大量輻射性物質繼續衰變而產生強大熱量。「香港人對核電存在憂慮,當中的風險是很複雜的計算,一般人未必完全明白,中國近年大力發展核電,增加核電廠數目,提高核電的供應率。核電最令人擔心的意外,是當核電廠停止運作,內裏的燃料繼續衰變,並產生強大的熱量,假如冷卻系統壞掉就會做成危險,但新的核電廠設計,利用Thorium(釷)作燃料,避免以上提到的問題。」
文/ 李佩雯
圖/ 陳淑安、資料圖片
編輯/蔡曉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轉載】綠色生活﹕再生能源救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