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帶水 发表于 2005-12-26 21:23:17

夢的境界-----中國第一混音師李小沛作品

唱片名稱:夢界
唱片公司:風林唱片
主創:王葳
錄音:陳小東
古琴:成公亮
二胡:歐景星
竹笛:謝繼群
琵琶:楊婷婷
後期製作:李小沛


中國第一混音師李小沛作品在德國完成

原於心靈深處的傾訴,詮釋屬於夢的境界。飄逸的二胡絃樂群,千年唐代古琴,震憾的打擊鼓群,中西合壁,古今相糅,震憾和抒情交織的原創驚世之作。

唐代古琴"秋籟"一千二百餘年後琴音清雅依舊,多點密集的收音方式把泛音與琴箱共鳴一收到 底。最古老的民族樂器和最現代的電子樂器琴瑟相諧,趣味頓生。


曲目 (註:第一首跟第二首的連結是一樣的,我也不清楚誰是誰了,呵呵,盼知曉者告知以便修正)

<a href="http://hd3.15150.com/banzou/2005_12_15/18710_23483134.mp3" target="_blank" ><FONT color=#22229c>01.Dream boundary夢界</FONT></A>


<a href="http://hd3.15150.com/banzou/2005_12_15/18710_23483134.mp3" target="_blank" ><FONT color=#22229c>02.River sound溪音</FONT></A>


<a href="http://hd3.15150.com/banzou/2005_12_16/18710_023234.mp3" target="_blank" ><FONT color=#22229c>03.The footprint of the absolute being神的ì跡</FONT></A>


<a href="http://hd3.15150.com/music/2005_12_16/18710_60098_02256.mp3" target="_blank" ><FONT color=#22229c>04.Chinese fantasia中國幻想曲</FONT></A>


<a href="http://hd3.15150.com/music/2005_12_16/18710_60127_74618.mp3" target="_blank" ><FONT color=#22229c>05.The voice of the forest森林之聲</FONT></A>


<a href="http://hd3.15150.com/music/2005_12_16/18710_60129_8314.mp3" target="_blank" ><FONT color=#22229c>06.City sunrise都市日出</FONT></A>


<a href="http://hd3.15150.com/music/2005_12_16/18710_60130_81620.mp3" target="_blank" ><FONT color=#22229c>07.Mountain drum山鼓</FONT></A>


<a href="http://hd3.15150.com/music/2005_12_16/18710_60198_121550.mp3" target="_blank" ><FONT color=#22229c>08.The fan's trip迷之旅</FONT></A>


<a href="http://hd3.15150.com/music/2005_12_16/18710_60199_122347.mp3" target="_blank" ><FONT color=#22229c>09.Cloud雲蒸霞蔚</FONT></A>


<a href="http://hd3.15150.com/music/2005_12_16/18710_60200_123621.mp3" target="_blank" ><FONT color=#22229c>10.Spring leaf春葉</FONT></A>

<CENTER><FONT color=#22229c></FONT></CENTER>



漫說“秋籟” 徐興無
2005年正月初八日 于南京大學寓所  

“秋籟”是一張唐琴的名字。此二字原出詩家語。現存詩歌中最早有“秋籟”二字的是梁代劉孝勝的樂府詩《武溪深行》,中有“林壑秋籟急,猿哀夜月明”一句。但另一版本錄此詩作“秋瀨”,因此我們也不得不考慮唐代元和年間詩人牟融《秋夜醉歸有感而賦》中“竹窗涼雨鳴秋籟,江郭清砧搗夜寒”一句。

  與其他種類的樂器不同的是,每一張古琴都有一個如“秋籟”一般的雅號,比如春雷、玉振、洗凡、冰清、混沌材、萬壑松、石上清泉、九霄環佩等等。背後還跟著一連串斫琴、彈琴、收藏的傳說。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在於,琴是古代君子的比德之物,這一點無論儒家、道家和佛教皆是如此,孔子、嵇康、臨濟普庵等等都擅於鼓琴,以琴體道。中國古代文人聽琴,往往要超越音樂欣賞的層次,歐陽修《贈李道士彈琴詩》雲:“彈雖在指聲在意,聽不以耳而以心。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覺天地愁雲陰。”所以,琴就象松、竹、梅一樣,變成了一個個玄遠高雅的文化符號,漸漸地,符號的“能指”超過了“所指”,也說是說,古琴所包蘊的中國古典文化價值與意義遠遠超過了它的音樂價值與意義,就像我們看到“歲寒三友”便想到氣節而不去深想三種植物一樣,此時,古琴又由符號進一步成了中國文化的象徵物。由於上述的原因,古琴便有如此神奇的功能,當你聽到這些雋雅的琴名,或在古書上讀到有關這些古琴的傳說時,即便你永遠見不到這張琴,也聽不到她的鳴響,但你仍會得到心馳神往的文化享受。

  但是“秋籟”就不同了。她是一張尚在彈奏的唐琴,是一張既能讓你得到文化享受,又能讓你得到藝術享受的唐琴。她原為清末民初琴家葉詩夢(輯有《詩夢齋琴譜》)所藏,1985年,琴體殘軀由民間流入當代著名琴家、南京藝術學院成公亮先生之手,歷年精心修治,彈奏磨礪,如今已是人琴合一,清音妙絕。“秋籟”為仲尼式,琴體圓渾修長,漆色深褐,斷紋如裂冰一般。冰裂、蛇腹、牛毛等形態的斷紋是歷史給漆面打下的烙印,是琴的年輪,因而構成了琴獨特的古典美。“秋籟”在形態上的特別之處在於琴體很窄而弦距較寬,琴面越發顯得圓渾,故有人以為大琴所改。琴面的肩部至嶽山不象一般的古琴那樣漸漸走低(稱之為“低頭”,以便抬高嶽山),故弦與琴面的角度較小。琴底龍池上方,刻有隸書“秋籟”二字,泥金。龍池與雁足之間,鐫有“德齋珍藏”朱文印一方。龍池內的腹槽之木古色深沉,左側丹書楷體“大唐開元三”五字,“三”字下為焦木,漶滅處當為“年”字。右側同書“李晉制”三字。有人認李晉或為唐玄宗時雍州刺史李晉。但檢兩《唐書》,知李晉隨太平公主作亂,被誅于玄宗先天二年(713)或開元元年(713)間。所以開元三年制琴之李晉非彼作亂之李晉。因此,當你觀琴之際,這張琴的古典文化魅力與制琴藝術已經同時呈現出來。

  成公亮特別欣賞“秋籟”微妙細膩、圓潤綿長的音色。作為一個作曲家、琴人和琴學研究者,他更在意於發掘“秋籟”的音樂之美。他不僅用秋籟彈奏他的老師:梅庵派的劉景韶和廣陵派的張子謙等琴人傳授的傳統琴曲,還用他來重新闡釋、恢復古譜中的琴曲,這在琴家叫做“打譜”。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他陸續打出明代前期琴譜《神奇秘譜》中的《遁世操》,《西麓堂琴統》中的《忘憂》、《鳳翔千仞》、《孤竹君》、《桃源春曉》、《明君》等曲目。此前,他於1989年至90年為電視連續劇《孔子》打出南宋浙派《梧岡琴譜》中的《文王操》作為主題曲。這首古雅渾厚的琴曲讓人想起孔子當年聆聽師襄子鼓琴的情景,讓人想起蘇東坡“江空月出人絕響,夜闌更請彈《文王》”的意境。

  “秋籟”跟隨成公亮遊歷過歐洲、日本、香港、臺灣,與西方的長笛、女高音進行過即興的對話,算得上是聲播天下。不過成公亮很少公開演奏,他認為在正規的音樂會演奏並不是古琴音樂最好的表達方式,他喜歡在家裏請朋友們聽聽琴。他的學生,大器設計製作有限公司的朱其平覺得意猶未盡,將他的琴曲做成兩張裝禎別致的CD,取名“秋籟”。並請成公亮的同鄉好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先生仿造“秋籟”製成一款紫砂書鎮,與兩張CD珠聯璧合,裝成一匣,由南京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雖不售於市面,但已響譽藝林學界,並被選作國禮,聘贈海外。

  成公亮唯一用“秋籟”創作的古琴曲叫《袍修羅蘭》,這組由“地”、“水”、“火”、“風”、“空”、“見”、“識”、“如來藏”等佛教教義為主題的古琴套曲,是由臺灣花蓮和南寺於1995年委託創作的法音琴曲。2004年,成公亮赴臺灣南華大學講學,並在和南寺演奏。說來也巧,歷史上最早著錄的古琴“秋籟”也是一張唐琴,並且出自佛家之手。南宋周密《雲煙過眼錄》載“廉端甫又藏一琴名秋籟,唐三慧大師斫。”元代大書法家鮮于樞(字伯機)《困學齋雜錄》錄“京師名琴”,亦載廉端父藏“秋籟”一琴。元陶宗儀《說郛》撮錄章望之《延漏錄•古琴名》、謝希逸《雅琴名錄》皆有“秋籟”。此後明人張應文、張廉德父子《清秘藏》又誤載為:“秋籟,唐三慧大師斫,鮮于伯機寶愛終世。”歷史上記載的彈奏“秋籟”的琴人也是一位高僧,而且是北宋詩人林和靖的好友。在《林和靖集》裏有許多與越僧皎然(又稱靈皎)唱和的詩作。其中有三首寫到皎然的“秋籟”琴。如卷三《喜皎然師見訪書贈》曰:“池軒夜靜且留宿,往往自將秋籟彈。”《聞靈皎師自信州歸越以詩招之》曰:“詩尋靜語應無極,琴弄寒聲轉入微。”卷四《送靈皎師輦下》:“濾羅閑佩氎中輕,秋籟隨身指去程。”看來這位西湖隱士不僅有梅妻鶴子,而且有詩禪之樂。越僧皎然,宋人董弅《嚴陵集》載其出錢八百萬重修興福院之事(《興福院記》),其他事蹟不詳。唐三慧大師事亦不詳。皎然之“秋籟”琴,是三慧所斫還是李晉所制?亦或另為一琴?也只能是終古之謎了,有趣的是這些名為“秋籟”的琴都與佛教發生了因緣。

  也正是由於李晉與三慧大師等制琴人將詩家語言中的“秋籟”二字用作琴名,後世詩人便又將“秋籟”比作琴聲了。拈出一首,以終本文。明人楊璉詩曰:
  山色無定姿,如煙複如黛。中有素心人,鳴琴應秋籟。<!-- ads -->

一衣帶水 发表于 2005-12-26 21:34:11

http://hd3.15150.com/music/2005_12_16/18710_60199_122347.mp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夢的境界-----中國第一混音師李小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