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148|回复: 7

郭旭解《乾凿度》如何推演?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1-5-28 17: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本文转载自郭旭的百度空间,地址http://hi.baidu.com/ceots588/home
或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修正并加入哲学观察

    《乾凿度》,乾是天,凿是开发,度是道路、法度;全意是推明天道的轨迹。从书名可以知道,本书的内容是与当代对于地月星七政与日(为天之用)的运行规律有关,它通过地球绕日公转,月球绕地公转,地球自转与六十甲子的会合,来表征“歲、月、日與卦、爻、析以及六十甲子皆回於起始點”,以显明天地人三道合一。所以要彰明天人哲学于日月着明,则《乾凿度》的历法表,首先必须探明,以契合《系辞传》“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的法要。笔者一开始也看不懂,它是怎么排的。于是将它画入excel,一一加以核算,方始见到它的规律,是以推卦历算,如此繁复的推演,在二千年前,没有一定的方法,确实看起来像天书。但如果一一展开说明,确也是完全有规律的。首先,我们来看《乾凿度》的历法表是怎么构成的。但在纪表之前,笔者先将《乾凿度》历法的计算表列展开如下五表,俾供在了解“郭旭解《乾凿度》如何推演?(二)时,有一个科学的概念。然而,诚如巫俊勋先生所说的“天文是自然的運行,因此曆數亦是自然的規律。人生天地間,自然可以與天地運行同軌,因此從自然的循環推測人世的軌跡是有成立的可能。自然的循環有跡可尋,人世的軌跡亦可由過往的經驗而得,兩者如何結合,則成了《乾鑿度》努力的方向”“曆數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僅是個約數,因此所推算的結果並非實際的日月運行,易是一個虛擬的架構,它也不等同人世的軌跡,因此這樣的組合事實上並沒有多大的解釋意義,後來的術數家更在此基礎上,建構龐大的術數体系,其理論自無庸贅言了。因此勞思光先生認為術數並不是真正的知識。問題是術數立論的基礎雖不合理並不減低它在民間的力量,學術界不重視,也無礙它的風行,理由便出在它的實際效用,仍能符合廣大民眾解決疑難的要求”。当思及此,我们明白了通过《乾凿度》推步的方法论时,也许会使我们落入执手指月的迷思,但《乾凿度》首先以“《易传》为基本构架,融合了道家思想,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宇宙论思想”,其融合象理数于一融的哲学观和方法论,无疑使我们不必然陷入西方唯物或唯心主义的窠臼,从而进入到心物合一的大道。并因此能从推理现实与自然的变化中,看到天上的月亮,一如在黑夜见到光明;其次它企图通过天道的轨迹,来探求人道轨迹,这种努力无疑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范畴,劳思光的警语对我们在开发真理的道路上,无疑是一则警钟,也是一种鞭策。《乾凿度》通过数字模式的设计,尤其是以接近精密而为盈缩方式,探求天道的变化,它的科学性比较西方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更加精密的多。它值得我们在设计预测模型时,通过天人合一的思考,周知天道的无常,折射出人心的无常,但皆有所本,且不离阴阳消长及象的显伏。而《乾凿度》熔铸易、道于一炉的哲学思维是调适其方法论盈缩不足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以后,我们循着纪之岁,纪之月,纪之日,而可以厘测事物在76年的年线、76年的月线与76年的日线,并借此来分析与预测事物的变化;若扩到长期,还可以从纪之部岁,纪之部月,纪之部日,将预测时间延长20倍;再长的话,则可以延长到一纪元统三元,称为一元之岁,使一纪元达到4560年。而或许这就是南怀瑾在《邵康节的历史哲学》中说:“邵雍知五千年,下知六万年”的要领所在吧?!

     在解读下表的时候,我们要认识此天干地支表,是六十得一甲子。最左边一列为头,它的排列是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再循环如上。而《乾凿度》的历法,是按天文观察而得阴历是以月相周期定月乃19年润七次(月相周期说明引潮力在一个月和半个月内对大气、海洋、地壳振动等周期变化的影响),所以它的周期是19年;阳历以太阳回归周期定年(回归周期说明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对地球各地气候、农事活动的影响)。因此,每隔19年安排7个闰月,农历年和阳历年基本保持一致(为19年差小时9分36秒)。而朔望月和年的公倍数恰好是19年,235个朔望月与19年的天数两者仅差0.08天(月相周期和回归年周期一致,反映了日月引潮力和太阳辐射在长周期上对地球的共同影响)。历法将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个部首,所以一蔀有七十六年。在这里四章为一部,是因为农历19年一个周期,而公历4年一个周期,相当两者的最小公倍数,使得月相周期和太阳回归年周期重合,如此就成为一蔀有七十六年,能显现为每76年阴历和阳历一次重合。以60年为轮回周期,则能说明行星会聚引起地球冬至时公转半径变化的周期,和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振幅最大的长周期均为60年。又二十蔀叫做一遂(一个天地人的“元”,一遂即一“元”。以20为一元,是因为当”七十六乘之,得积月九百四十,积日二万七千七百五十九”。但尽管积日27759日可使日、月运行周期同时回到起始点(注一)27759并非六十甲子的周期,故仍须再乘,当2775960的最大公因子为3,故27759欲将60除尽,则必须再乘以20,所以用20为一)有一千五百二十年。下表正是以六十甲子走完1520年(70*20),用来表述为“当代对于地月星七政与日(为天之用)的关系,并通过地球绕日公转,月球绕地公转,地球自转与六十甲子的会合,来表征“歲、月、日與卦、爻、析以及六十甲子皆回於起始點”。而《乾凿度》的推演正是在这个天文基础上,配合卦爻析定义的。

    下列各表的干支系统中黄色的系列,如甲子-癸卯-壬午-辛酉-庚子-己卯-戊午-庚酉-丙子-乙卯-甲午-癸酉-壬子-辛卯-庚午-己酉-戊子-丁卯-丙午-乙酉的等差级数为39,两数间隔38年,当首为(一)甲子部,其次为(二)癸卯部,(三)壬午部,(四)辛酉部,(五)庚子部,(六)己卯部,(七)戊午,(八)庚酉部,(九)丙子,(十)乙卯,(十一)甲午,(十二)癸酉部,(十三)壬子(十四)辛卯,(十五)庚午,(十六)己酉,(十七)戊子,(十八)丁卯,(十九)丙午,(二十)乙酉部,此二十部为一元,先设天元,一元的日数为76*20部=1520天。之后,按此循环二十部复设为地元,终于人元得。下表共1520天,但读者将发现“部”到乙酉不足1520天,而是举甲子纪元为(甲子-甲子部)到(戊辰-乙酉部衔接癸亥),方才完成一个元,总数为1520天(纪之部岁)。它的计算法是甲子领甲子部,一共76年,式子:(甲子一甲子部);庚辰领癸卯,一共76年,式子:庚辰癸卯部)丙申领壬午,一共76年,式子:丙申三壬午部);(壬字-四辛酉部)(戊辰五庚子部)(甲申六己卯部)(庚子七戊午部)依次类推,得一元二十部(例如从甲子部到乙酉部),称为“岁”((注:纪岁),一部七十六年(例如从甲子到庚辰,庚辰到丙申),称为“纪岁”(注:纪之岁)。合天地人三元为四千五百六十年,称为元岁(纪之元岁)。以上计算法是《乾凿度》历法的演算方法,了解它的定义,推其原始皆本于天文历法,并与节气相关。原文加以精简,而后人不解矣!
   今引《乾凿度》五德始终说如刘彬考证“《乾凿度》五德终始术,以木、金、火、水、土的顺序排列五德,每一德包括四纪(笔者案:《乾凿度》有些地方“纪”又作“部”,即“蔀”,如《乾凿度》卷下有“昌以西伯受命,入戊午部”,实即戊午纪。为避免混乱,本文一律称为“纪”)。五德的始日分别为甲子、庚子、丙子、壬子、戊子,其确立是通过如下计算:一纪76岁,一德四纪为304岁,每岁365.25日,共记111036日。一甲子数为60,以111036日除以60,其余数为36。从每一德的始日后数36位,为下一德的始日。如从木德始日甲子日始,后顺数36位,为庚子日,即为金德的始日。一德的四纪是:木德甲子纪、癸卯纪、壬午纪、辛酉纪,金德庚子纪、己卯纪、戊午纪、丁酉纪,火德丙子纪、乙卯纪、甲午纪、癸酉纪,水德壬子纪、辛卯纪、庚午纪、己酉纪,土德戊子纪、丁卯纪、丙午纪、乙酉纪。每一纪的确立是这样计算出来的:一纪76岁,每岁365.25日,计27759日。以27759日除以一甲子数60,其余数为39。从每一纪的始日后顺数39位,为下一纪的始日如甲子纪的始日为甲子,后顺数39位为癸卯日,即为下一纪的始日。至于每纪的始岁干支,由于一纪为76岁,从前一纪后顺数76位即可得到。如甲子纪的始岁为甲寅年,后顺数76位,为庚午年,庚午即为下一纪的始岁干支。由于五德终始术采用《殷历》,其历元为甲寅,因此第一纪的始岁为甲寅。经过五德一次终始(可称为一终),建五德第二次终始(可称为二终)第一纪甲子的始岁甲午。五德二终后,建第三次终始(可称为三终)第一纪甲子的始岁甲午。三终后复建甲子纪甲寅元,完成一次大的终,则可复观其宇宙观是以五德相胜相始终的哲学涵义。
         注一:引 刘彬考证“《易纬》五德终始术考辨”,则可见阴阳家以五德始终象征天道受命,例如说‘《乾凿度》卷下曰:“今入天元二百七十五万九千二百八十岁,昌以西伯受命,入戊午部二十九年,伐崇侯,作灵台,改正朔,布王号于天下,受录,应河图。”案“天元”为古代四分历术语,指从天地开辟始至当时的积年数。《乾凿度》记载从天地开辟至周文王受命之年(即天元)为2759280岁。“昌”指周文王姬昌, “戊午部”即戊午纪。这段话讲得是以五德终始术推算文王受命。它的推算是这样的:五德终始术一元(即三终)为4560岁,以天元数2759280除以 4560,商为605,余数为480,这说明从天地开辟始,已经过605元,入606元的第480岁。以480除以一纪76岁,商为6,余数为24,这说明文王受命之年在第7纪的第24岁,即庚子金德的戊午纪(即戊午部)的第24岁。对于上引文所言“戊午部二十九年,伐崇侯,作灵台,改正朔”等事,郑玄注曰:“受命后五年而为此者。”可见文王受命确在戊午纪的第24岁。当时的五德之运为金德,因此文王的德运应为金德之所胜——火德。《乾凿度》卷下曰:“亡殷者纣,黑期火代,苍精受命,女正昌,效纪承余,以著当。”郑玄注曰:“火,戊午部也,午为火。”正说明文王姬昌以火德代殷。郑玄认为所以为火德,因为戊午纪,午为火。’

表一
1.jpg    



表二
2.jpg



表三
3.jpg




表四
4.jpg



表五
5.jpg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7: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关于积算,举黄宗羲《象数论》例并推算文王生年

积算于历算是指最初的历元到所要推演之年所积累结算的年数。晁公武说“极乎数而不可穷以纪日谓之积”,意思是用来纪日称为积,纪日所推演的数没有穷尽,乃始终相续。黄宗羲在《易学象数论》对京房的积算做了概括“曰‘积算’,以爻值日,从建所止其日。”就是说通过建候的最后一个干支为值日起算,累积推算到与其相邻的最后一个干支。而《乾凿度》卷下说:“今入天元二百七十五万九千二百八十岁,昌以西伯受命,入戊午部二十九年,伐崇侯,作灵台,改正朔,布王号于天下,受录,应河图。”它的意思是说,从天地开辟始(最初天元的始年)到周文王受命的积年数,总共为2759280岁。这段话讲是用五德终始术推算文王受命的时间。它的推算是这样的:五德终始术乃一元岁,即天地人三元,每一元为1250=76年(纪岁)*20部(纪),3个一元为4560岁。以天元数 2759280除以4560,商为605,余数为480,这说明从天地开辟始,已经过605元,有余数商数加1,进入606元的第480岁。取480除以一纪76岁,商为6,余数为24。有余数商数加1,进入第7年。这说明文王受命之年在第7纪的第24岁,即庚子金德的戊午纪(即戊午部)的第24岁。有因为余数485小于1520,所以说入天元。天元的第七纪为庚子(七)戊午部(见郭旭解《乾凿度》如何推演?(一)),所以说“入戊午部”。而说“入戊午部二十九年”,按郑玄注“ 受命后五年而为此者(伐崇侯)”,所以说文王受命在“戊午部二十四年”加五岁为29 ,就是说由庚子年往后推第29年为戊辰岁。
     然而,此处说庚子金德所指为何?其与戊午火有什么联系?按《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鸟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可见文王受命当时依五德始终说,乃运行金德。因此推翻殷朝者,当以命在火德,而且要有出于神意、天意而示于人世以异常兆象的“禨祥”。史记所记载的“赤鸟之符”,乃天下符瑞,天先见火,有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是为火德当道。郑玄注说:“火,戊午部也,午为火。”说明了文王姬昌以火德代殷。因为戊午纪,午为火。可以推知文王受命在天元第七部距庚子第二十四年,伐崇武为在天元第七部距庚子第二十九年。
   其二,上例起自《乾凿度》卷下。为使读者更加明白,再举黄宗羲《易学象数论》例如下:
     “今定天元至壬子作《象数论》之岁二百七十六万二千一百四十九岁,入人元庚子部五年”
     在解析黄宗羲举例之前,笔者就前例“入天元二百七十五万九千二百八十岁,昌以西伯受命(注:按今人考证以为‘周文王受命称王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 5 8年’)”,比较黄氏作《象数论》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此二者相隔2730年,与自天元数计算的差乃2869年,二者相差139年。在考证时间无误的情况下,则若非黄氏所作天元数前推139年,就是乾凿度的天元数后提139年。此中事实尚待就教于方家。唯和推演的方法无关,所以继续展开如后。
     它的推算是这样的:五德终始术乃一元岁,即天地人三元,每一元为1250=76年(纪岁)*20部(纪),3个一元为4560岁。以天元数2762149 除以4560,商为605,余数为3349,这说明从天地开辟始,已经过605元,有余数商数加1,进入606元的第3349岁。取 3349>1520,所以3349/1520=2,余数为309,商数2+1表示入人元;将309除以一纪76岁,商为4,余数为5。有余数商数加 1,进入第5年。按人元第5部为戊申(五)庚子部,其第5年为壬子。(见郭旭解《乾凿度》如何推演?(一))。
   注:愚以为若黄宗羲推清康熙11年为2762149(公元1672),那么近人考察文王受命称王公元前1058年假设为真的话倒退式子可得:2762149-(1672-(-1058))=2759419年而非2759280,此两者相差139年,也就是说文王受命之年被前推了 139年,多了2个甲子又19年。然而,《乾凿度》为黄宗羲引用资料的来源,所以文王受命的准确年数,应当不假,而黄氏精通此推演历法的象数积算,理论上不应该犯此错误。愚以为或者是近人在引用资料证明文王受命年数计算错误,应该为公元前1197年受命,如此引用周文王生于“生于公元前1152年,死于公元前1056年,活了97岁”,应当不符合易数的考证,而可能是“公元前1213年-公元前1117年”,但如此计算以文王在17岁受命,显然与《乾凿度》称“昌以西伯受命,入戊午部二十九年,伐崇侯”不符合的。因此,笔者以为欲推算文王所在年代,应当从2762149前推到2759280为受命之年,也就是为公元前1197年,伐崇侯为公元前1192年,加2年薨为公元前1190年,按97岁,则周文王应当是生于公元前1287年,卒于公元前1190 年,而非通常引用的前述两说。
   《乾凿度》历法:
    1.jpg


   其三,以2011年辛卯年为例,依前例天元续推如下:
   2762149+(2011-1672)=2762488,也就是说,公元2011年积算为2762488。
  2762488/4560=605,余数3688(按:《乾凿度》说“求所值部岁。置积算,以元岁除之--指三元4560,一元1520,余不满部首岁(一个部首岁1520年),即为天元;满部首岁除之则为地元,再满部首岁除之为人元;不尽以纪岁约之,即所入部之年也。以部之干支,次其不满纪岁之年,则得岁次。”以上所言,其实就是如下的计算式,用来推算入天地人三元何元?不尽就是指有余数,再将余数除以纪岁的76,可得商数及其余数,将此商数加1就是该元所入的部数,再将余数纳入放入所入部数推算余数是76部的第几年所在的干支)
   3688/1520=2,余数648
   648/76=8,余数40
   从以上积算分解三元的余数,推算3688除一元1520的商数为2有余数,所以入人元;将余数648除一纪76年得商数8有余数,得人元第9部为壬子(九)丙子部第40年为辛卯年。
表一
2.jpg

表二
3.jpg



表三
4.jpg



表四
5.jpg




表五
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7: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关于主岁卦位,并推算岁次辛卯的主岁卦

一、关于主岁卦位
    《乾凿度》卷下记“六十四卦主岁说”说:
  卦当岁,爻当月。……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戒各有所系焉。故阳唱而阴和,男行而女随,天道左旋,地道右迁,二卦十二爻,而期一岁。《乾》阳也,《坤》阴也,并治而交错行。《乾》贞于十一月子,左行阳时六;《坤》贞于六月未,右行阴时六,以奉顺成其岁。岁终次从于《屯》《蒙》,《屯》《蒙》主岁。《屯》为阳,贞于十二月丑,其爻左行,以间时而治六辰。《蒙》为阴,贞于正月寅,其爻右行,亦间时而治六辰。岁终则从其次卦。阳卦以其辰为贞,丑与(张惠言《易纬略义》:“丑与”当为“其爻”)左行,间辰而治六辰。阴卦与阳卦同位者,退一辰以为贞,其爻右行,间辰而治六辰。《泰》《否》之卦,独各贞其辰,共北(张惠言《易纬略义》:“北”当为“比”)辰左行相随也。《中孚》为阳,贞于十一月子;《小过》为阴,贞于六月未,法于《乾》《坤》。三十二岁而周。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
      每二卦依据周易卦序主一岁,奇数卦位阳,偶数卦为阴,阴阳相随,如男女夫唱妇随。阳秉天道向左旋转,阴秉地道向右旋转,二卦共十二爻,确指一年。乾是阳性,坤是阴性,阴阳一起治理而且同爻相互交错,起卦不会在发生同位现象。乾卦起卦为十一月,二到六爻,左行为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坤卦起卦为六月,二到六爻,右行(后退)为四月、二月、十二月、十月、八月。阴阳奉时顺理而成一岁。此两卦一岁结算完成,依卦序为《屯》《蒙》,《屯》《蒙》也是两卦主一岁。因为主岁卦是依据六日七分卦气卦序并加以调整。黄宗羲说 “爻之起贞,则以六日七分之法为序。内卦为贞,外卦为悔,故从初爻起为贞。其卦于六日七分在某月,即以某月起初爻。”但为使“《乾》阳也,《坤》阴也,并治而交错行”得成,所以对于产生“同位”及“主同岁的阴阳两卦于六日七分卦气卦序,皆在阳辰,或皆在阴辰”的问题,便要加以调整。例如,《屯》卦序三为阳卦,按六日七分值日在十二月丑,阳卦逐爻左行,用间隔一个阴数排列数字,用来安排六月。《蒙》卦序四为阴卦,按六日七分值日在十二月丑,阴爻逐爻左行,同理间隔一个阳数递增排列数字,用来安排六月。十二个月成一年安排好了之后,接着就是下面的两个卦。阳卦用该卦值日的月为起卦,它的爻主一月,并且逐月左行,乃间隔一个偶数月其余五爻。阴卦与阳卦同位的(指主同一岁的两卦阴卦和阳卦于六日七分卦气为同一月,则二者的贞辰也在同一月。如主同一岁的两卦《师》《比》,于六日七分卦气同在四月巳,则两卦初爻同贞巳),就退一个月为起卦,它的爻乃逐月右行,间隔一个奇数,递减排列数字。这样就形成了十七个阴卦避阳卦,其初爻退一辰贞辰的情况。这十七阴卦的贞辰是:《比》避《师》(巳月),退一辰贞午(同已,退巳入午);《履》避《小畜》,退一辰贞申(未巳即六四月,退未入申);《大有》避《同人》,退一辰贞未(午申即五七月,退午入未);《观》避《临》,退一辰贞戌(酉丑即八与十二月,退酉入戌);《贲》避《噬嗑》,退一辰贞戌(酉亥即八与十,退酉入戌);《复》避《剥》,退一辰贞丑(子戌即十一与九月,退子入丑);《离》避《坎》,退一辰贞未(午子即五与十一月,退午入未);《恒》避《咸》,退一辰贞酉(申午即七五月,退申入酉);《大壮》避《遯》,退一辰贞辰(卯未即二六月,退卯入辰);《益》避《损》,退一辰贞卯(寅申即一七月,退寅入卯);《姤》避《夬》,退一辰贞未(午辰即五三月,退午入未);《升》避《萃》,退一辰贞寅(丑酉即十二与八月,退丑为寅);《井》避《困》,退一辰贞未(午戌即五与九月,退午入未);《艮》避《震》,退一辰贞子(亥卯即十与二月,退亥入);《归妹》避《渐》,退一辰贞亥(戌寅即九一月,退戌入亥);《旅》避《丰》,退一辰贞午(巳未即四六月,退巳入午);《兑》避《巽》,退一辰贞戌(皆酉八月,退酉入)。但也有以为巽退而兑不退,用来呼应黄宗羲之说,其理由为“兑为四正卦之一,其位自不可移,故阳卦巽当退一辰。”(注:刘彬认为:黄宗羲、黄元炳皆以《巽》贞九月戌,《兑》贞八月酉。张惠言以《巽》贞八月酉,《兑》贞九月戌。阳卦《巽》于六日七分卦气在八月酉,阴卦《兑》于六日七分卦气在八月酉,退一辰贞戌。故张说符合上述贞辰规则,二黄之说为误)。否则就会产生重复直月的矛盾。如主同岁的《小畜》《履》两卦,依六日七分卦气卦序,前阳卦《小畜》在四月巳,后阴卦《履》在六月未,二者皆在阴辰。例如,《小畜》的六爻分别主四月巳、六月未、八月酉、十月亥、十二月丑、二月卯,《履》的六爻分别主六月未、四月巳、二月卯、十二月丑、十月亥、八月酉,显然发生了阴月主两次,而阳月漏直的问题。
   再来,还有《乾》《坤》《小过》《中孚》也是变例。按六日七分卦气卦序,《乾》初爻起卦应在四月巳,《坤》初爻起卦应十月亥,《小过》初爻起卦应在正月寅。但卦主岁说将《乾》初爻起卦在十一月子;《坤》初爻起卦本来在贞五月午,但作为阴卦为避阳卦《乾》而退一月,起卦在六月未。《中孚》《小过》效法《乾》《坤》,《中孚》初爻起卦在十一月子,《小过》初爻本来起卦在五月午,但作为阴卦为避阳卦《中孚》而退一月,起卦在六月未。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变例,主要是源于《乾凿度》卷上说:“《乾》《坤》,阴阳之主也。阳始于亥,形于丑。阴始于巳,形于未。”郑玄注:“阳气始于亥,生于子,形于丑。阴气始于巳,生于午,形于未。”因此,虽然就六日七分卦气的卦序,《乾》卦在四月巳,《坤》卦在十月亥,它们的地位和其他各卦应当和众卦的规律相同。但是《乾》《坤》是其余众卦的父母,乃统摄众卦,应当本于卦气乃阴阳二气,当从本始,要和其他众卦分别开来。《中孚》《小过》的道理,也是如此。因此,刘彬说“卦主岁说的《乾》《坤》贞辰,从不合于六日七分卦气卦序来说,是变例;但从袭用《乾》《坤》卦气简易形式来看,卦气思想仍是它的基本原则。六日七分卦气起《中孚》,《中孚》直十一月子,表示阳气之生,这颇类似于卦气简易形式的《乾》。因此,卦主岁说使《中孚》及与它同岁的《小过》,效法《乾》《坤》的贞辰,而将《小过》贞未,其思路仍是本于卦气宗旨。”也就是说中孚卦乃随卦气起中孚于十一月,那么小过卦也应该和坤卦一样,起卦在未月。这段话实则源自黄宗羲的说法:「今乾初不起四月,坤初不起十月者,以十一月阳生,五月阴生。乾坤不与众卦偶,故乾贞于十一月,子;坤又不起于五月者,五月与十一月皆阳辰,闲辰而次则相重矣,故贞于六月,未,舍午而用未是退一辰也而中孚卦与小过卦,则源于《乾凿度》说法:「中孚为阳,贞于十一月,子;小过为阴,贞于六月,未,法于乾、坤。」这是因为中孚卦乃阳气之源,其与小过两对卦,应当简则于乾、坤两卦。

另外还有两个变例为否泰两卦。按泰、否二卦,泰在正月,否在七月,依退一辰之例《否卦》起卦应当在八月,但《乾凿度》却说「泰、否之卦独各贞其辰,共北辰,左行相随也。」(北当为比之讹)也就是泰贞于正月寅,治正月至六月,否贞于七月,治七至十二月,不退一辰,也不间隔一个偶数安排。康成说:“言不用卦次。泰当贞于戌(周易述619页),否当贞于亥。戌乾体所在(乾上九),亥又乾消息之月(京房说:戌亥,乾本位)。泰否,乾坤体气相乱,故避而各贞其辰。谓泰贞于正月,否贞于七月。六爻者,泰得否之乾,否得泰之坤。后者惠栋解释为:之乾乃泰变乾,之坤乃否变坤)”刘彬对此解释为“我们认为,《泰》《否》两卦的这种安排,可能本之于卦气古义。案《泰》卦辞言“小往大来”,古人皆以“小”指“阴”,“大”指“阳”,虞翻知此古义,释此卦辞曰:“坤阴诎外为‘小往’,乾阳信内称‘大来’。”蜀才亦知此古义,曰:“‘小’ 谓阴也,‘大谓阳也’。”因此,“小往大来”指阴气衰微下去,阳气盛壮起来。以岁时来说,所谓《泰》者,乃表示一岁中阳盛阴衰,为一至六月。《否》卦辞曰:“大往小来”,指阳气衰微下去,阴气盛壮起来。以岁时来说,所谓《否》者,乃表示一岁中阴盛阳衰,为七至十二月。”笔者以为康成将之卦的说法,做了辩证性演示,即将纯阳的乾与纯阴的坤,视为阴阳二气,上下交流,所以说“泰得否之乾,否得泰之坤”,符合易经的变易的精神。刘彬是在卦变说下,拟参糅“之卦”的讲法,是从节气而说的。而笔者以为六十四卦以乾坤并建(按王夫之)为原之始,既济未济为终之反,于否泰因为独得乾坤之体,为原始反终的“交易”,为宇宙万物的“常情”,所以当随乾坤而各贞其辰。
而黄宗羲以为“泰在正月,贞其阳辰,否在七月,亦贞其阳辰也,自宜避之,以两体独得乾坤之体,故各贞其辰而皆左行。。。盖诸卦皆一例,惟乾坤泰否中孚小过六卦不同,此是作者故为更张,自乱其义,而注言泰卦当贞于戌,否卦当贞于亥,抑又不知所据矣。”是对泰否两卦的质疑,然笔者以为卦以变易、不易、简易三原则为宗,黄氏之言大盖是从此三原则,但《乾凿度》否泰之说应当是对第四原则“交易”,即否泰乃乾坤上下卦交易而得,所以说:独得乾坤之体。又天地的现象非否即泰此顺成,此宇宙万物的“常情”,无须逆测。
   “三十二岁而周”,从历法推算是以三十二为一周天之数,而天所经的道就是六十四卦,经以两卦为一岁,则周遍易经的道路,以64除以2,也是三十二岁。所以说“三十二岁而周”(注:11520策数/360,象征爻周遍的数字。也可以象征阴阳卦数各三十二)。
    二、推算岁次所在主岁卦
    《乾凿度》卷下说:“求卦主岁术曰:常以太岁纪岁,七十六为一纪,二十纪为一部首,即积置部首岁数,加所入纪岁数,以三十二除之,余不足者,以乾坤始,数二卦而得一岁,末算即主岁之卦。
     在这里说“积置部首岁数”,是指所求的岁的积年数(指积算)。它的计算方式:积算除以32,余数从乾坤对卦开始,以后循六十四卦序,每二卦管一年,最后结算就是主岁的卦。 例如2011年岁次辛卯,它的积算如下:
    2762149+(2011-1672)=2762488,也就是说,公元2011年积算为2762488。
    2762488/32=86327----余数24
     24*2=48
    由于可知,第49卦,50卦为2011年的主岁之卦。第49卦为革卦,第50卦为鼎卦。所以2011年主岁之卦为革、鼎二卦。
    我们再依六日七分说,观察革卦值日在三月为阳左行,鼎卦值日在六阳为阴右行,二者不同位,没有退位问题。所以革卦的初九到上六分别为主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正月,鼎卦的初六到上九分别为六月四月二月十二月十月八月。读者或许可以据此“唯心”地对照周易两卦的爻辞自己计算各月份的大势。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7: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旭表解《乾凿度》历法积置表并补述日积的差异分析

读巫俊勋先生的“《易纬乾凿度》术数理论─爻辰说试探”,觉得文章考证精确,说理明白,但因为用文章方式叙述,甚感冗长,上下难以核对,加上部分内容未进一步说明,所以加以整理说明,俾供读者参考如下二表。表一中,岁积与月积是按照“(太初历知月的日数及岁的月数,即)二十九日与八十一分日四十三除之,得一命日,月得。积月,十二与十九分月之七(为)一岁”,即76*12又7除19得积岁(940);将月之积乘上29又43除81得日之积(27559.01),而76是阴历19年一润与公历4年一润的最小公倍数,此时朔旦冬至又再次回到同一天夜半。下表(一之二)二十部之纪乃日月岁积各成20而得。下表(二之一)部之纪配六十四卦,则为(表一之一)部之纪*64而得;下表(二之二)二十部之纪配六十四卦,则以一甲子60起配,如60*64=3840,部之纪*60=291840,3609600,109594607。
1.jpg

2.jpg


   上表的积纪为60*64=3840,除以20等于192,也相当于384爻之半。291840=纪之岁积4860*60。同理,3609600=纪之月积 60160*60。通过表列将发现“卦当岁”乃“岁积”除32周天数得9120;“爻当岁”乃“月积”除384爻得9120;但“析当岁”则为“日积”除 11520爻策=9253,该数与“卦当岁”,“爻当岁”相差133。吾人将9120*3=27360,此数除360得76,可见当岁与月的9120是准确的。但9253*3=27759为纪之积日,这说明了差数是由于当时采用的“29又43除81得日之积”还是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果改采后四分历的“二十九日又九百四十分之四百九十九

”,则为27758.7差异还不大。而之所以如此约398.7天,应当是地球自转时地轴倾斜时造成的。并不是月球和行星绕日的引力造成的。笔者以为这说明了《乾凿度》用来测算时,更重视引力对对环境引起的变化,从而使得事物的运动规律可以通过这个模型准确测算年月当事,至于地球代表内在本身的倾斜象征了人所在的空间和人的心的自变化,存在时差,换句话说:人对于环境的感通约76年27759天滞后约398.7天,相当于1.436290932%的落差,也就是说人类抓取信息的最大极限是98.563709068%,也可以说我们对于事物认识和它发生至少有1.436290932%的时间差。但如果这个时间, 我们把它限缩为日,那么在周的准确度将提高七倍,在月提高三十倍。从这样的观察,我们或许可以认识定位,时间,空间都是相对的,这也是《系辞传》所说“成位乎其中”,此位应当包括“定位,时间,空间”。
   在分析本表时对于乾凿度前后的历法,应当探明如下:
古四分历

一回归年=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


一朔望月=二十九日又九百四十分之四百九十九


一章=十九年


一纪=四章=七十六年


一部=二十纪=一千五百二十年




一月的日数=二十九日又八十一分之四十三


一岁的月数=十二月又十九分之七


一岁的日数=三百六十五日又千五百三十九分之三八五

一章=十九年=二百三十五个月


一统=八十一章=一千五百三十九年


一元=三统=四千六百一十七年





一回归年=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


一朔望月=二十九日又九百四十分之四百九十九


一章=十九年


一蔀=四章=七十六年


一纪=二十蔀=一千五百二十年


一元=三纪=四千五百六十年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7: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波浪理论(The Elliott Wave Principle)又称艾略特波段理论。是由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R.N.Elliott)利用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作为研究工具,发现不断变化的股价结构性形态的呈现自然和谐。根据这发现提出了一套相关的市场分析理论,精炼出市场的13种型态或波,但是出现的时间间隔及幅度大小并不一定具有再现性。尔后他又发现了这些呈结构性型态之图形可以连接起来形成同样型态的更大图形。提出了一系列权威性的演绎法则用来解释市场的行为,并特别强调波动原理的预测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7: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恩理论是以研究监测股市为主的理论体系,它是由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投资大师威廉·江恩(Willian D.Gann)大师结合自己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上的骄人成绩和宝贵经验提出的,是通过对数学、几何学、宗教、天文学的综合运用建立的独特分析方法和测市理论,包括江恩时间法则,江恩价格法则和江恩线等。
发表于 2011-5-28 19: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么多 我觉得和太乙神数一样
发表于 2011-5-29 10: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铁板有联系,不错。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6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