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4583|回复: 6

◎漢朝風水學者與著作 轉自張茗陽 編著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9-12-6 11: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漢朝是風水理論啟萌的朝代,相關學者與著作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但!大多止於民間傳說,正史上並不列入,以《漢書.藝文志》所記載的風水書籍,像《地典》、《堪輿金匱》、《宮宅地形》、《神農教田相土耕種》等,也不過只有四種。   而民間野史與傳說,則不止於此,如《青囊經》、《相山訣》、《葬經》、《龍經》、《地理口訣》……等,亦列入漢代的風水典籍,其中雖不乏「托古借名」之作,但也可從中看出,當時風水的些許脈胳,為了能更清楚了解漢朝風水的發展情形,現就將具代表性的學者與其理念,作一簡述。
(1)樗里子   樗里子是公元前四紀秦惠王的弟弟,由於一生大多居住在渭南樗里,所以世稱其為「樗里子」。樗里子據史書記載,是一位博學多聞、才高八斗的智者,但他到底是否精通風水?《史記》及諸多古史倒沒有加以記載,不過在《古今圖書集成,堪輿部名流列傳》卻將他列入風水學者。   為何如此?   這是因為他曾經根據某地的「地理特色」,而準確的預測出,當事者未來的時空變化,因而名臊一時…因為這點,常是民間認為風水大師必備的「預測」本領,所以,後來歷史家、風水學者就認為,樗里子必定也是精通風水的,否則不可能作出此項精準的預測。   《史記》記載這段史實:   “樗里子”昭王七年卒,葬渭南章臺之東,曰:後百歲,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至漢興,長樂宮在其東,未央宮其在西!   意思是,樗里子去世前,仔細觀察他日後長眠墓地的形勢,直嘆,該地確是一處藏風聚氣、砂環水抱的風水寶地,由於風水太好,日後帝王的宮殿,也必定選在該處附近興建…至於應驗時間,約在一百年後,所以才有「後百歲,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之說。   這段敘述,可算是中國風水史中,最早的一則「預測風水」。
(2)張衡(AD78~139)   張衡是一位傑出的天文學者,在漢朝掌「靈臺」一職,此官職為「二品官」,類似明清的欽天監;簡單的說,就像今日氣象局長或天文臺臺長,這麼大的官。   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製作「渾天儀」、「地動儀」、「指南車」……等,這些發明皆為劃時代的天文貢獻,至今仍為後人所稱道。   有人會問?這位精通天文的專家,怎麼又會和風水沾上呢?   這是因為古代「天文」與「地理」互為表裏,當時的知識份子,經常二者一併研究,因此「上通天文」者,必也「下精地理」,所以著名的欽天監常為風水學者,也就不足為奇了。   像唐朝的丘延瀚、楊筠松(救貧)、宋朝的陳希夷、廖金精等,這些人都是有名的天文兼風水專家。   因此,由這些條件看出,張衡必定也精通風水,尤其在「司南」盛行的漢朝社會裏,張衡還曾參考其原理,研發出「指南車」一物來,對傳統風水的發展,更有間接的幫助。
(3)魏伯陽   公元二世紀東漢時期的學者,是一位道術名家,其學說集周易、黃老學術之大成,且常有突破之見解,而聞名於世,相關學說見於《五行相類》與《周易參同契》。   在其諸多學理中,影響風水最為深遠者,莫過於「納甲」理論的制定。   「納甲」功能就是嘗試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八卦」結合,甚至直接納入八卦體系(乾兌離震巽坎艮坤)裏的一門學問。   它是陰陽五行學說的一大躍進,替後代風水中常用的「九星」砂法、「淨陰、淨陽」水法與「來龍」卦位的辨識,提供明確的理論基硬,沒有」出現,這些重要的風水法則,就無法成立。
(4)張道陵   道教開山祖師,東漢明帝時期的人物,一生充滿傳奇,據傳,為漢代開國功臣張良的八世孫。   這段典故,源於張良晚年從仙人赤松子遊歷各地時,在徐州發現一「雲中仙座格」的龍穴大地,其穴「神仙之地、勢若疊雲,四山擁從如雲也。」、「九重朝案,次弟層層、成上天梯格」…亦即,這種龍穴形如仙人自坐雲端,奇特非常!   張良見狀大喜,乃自卜為壽墳,亦跟當時的人說,在這種風水的孕育下,其後世子孫將有「仙道奇人」之應!   果然,在第八代孫終於出了這位道教始祖,被東漢皇帝封為「天師」的張道陵,又稱張天師。   張道陵的風水論點,因無直接著作傳下,故無法了解其學說特色,但也不能以此否定其不具「風水術」之能,因自古以來道教的一些理論常,和風水相同,甚至同出一源,都是根源於陰陽五行、八卦理論…   所以常見道士身上的道袍,上有太極二儀、八卦圖形,就是這個緣故。   道教除了強調清靜、無為、著重修行的老莊之道外,部份教派亦提供民眾,在生活上各種疑惑、困難的解決之道,在這前是下,它和風水術結合,使其成為事業技能之一,是相當自然的。   張道陵之精通風水與否,史書雖無記載,但可由他晚年親挑的煉丹之地看出,據傳該處位於江西省青谿的龍虎山(原稱雲錦山),山上的上清宮,據聞,就是張天師煉製九天神丹的地方,該區地理之佳,後世風水書籍曾評其為,中國境內不可多得的龍穴佳地,以至於張道陵後代繁延興盛、人才輩出。
(5)其它人士   除了上述人士外,還有《見機八宅經》的作者劉安(淮南王),著有《地理口訣》、《地理贊》的秦代人士朱僊桃…等,不過這些著作在《漢書》卻沒有記錄,直到《宋史、藝文志》才見諸史籍,是否亦為「記名托古」之作?尚待進一步查證。   此外,包括東漢獻帝時期著有《冢賦》的張平之;以及精通天文、地理著有《洪範五行傳》的劉向,這些人的相關研究,對於風水理論的演進,也作了不少貢獻。
(6)傳說人物   秦漢時代,除了上述,稱得上與風水有關人物外,另外野史記載的傳奇人物也不少,例如傳說為古老風水名著《葬經》的作者青烏子;《碎金地理傳》的作者赤松子;張良的啟蒙恩師黃路公著有《青囊經》…   這些奇人異士,據說個個皆為精通風水術的大師,所以,後代學者在提到「風水」二字時,有的人也常以「青烏術」或「青囊術」稱之。   不過這些人士大多止於傳說人物,不僅生平事蹟無法詳查,而且出生年代也常無定論,像青烏子,除了漢朝人的說詞外,也有人說他是黃帝時代的能者,《軒轅本紀》記載:「黃帝始劃野分州,有青烏子善相地理。」
  包括赤松子,後世學者也有人認為他是神農炎帝時代的仙人…說法雖不盡相同,但無損這些人在風水傳說中的大師地位。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1: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漢朝的生存風水法則(1)~四大局風水術 (1)四大局的風水標準   這是發源秦漢,卻流傳千年的風水術,既到了現代,它仍是風水界的主流標準;此法,先把住屋後面的環境稱「玄武」,前面叫「朱雀」,左邊為「青龍」,右邊則作「白虎」,以這「四獸」來代表住屋“前後左右”的地形。   但如前述,五千多年前的黃帝時代,河南濮陽市已出土的遺址,就發現「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觀念,但是將「四獸俱足」,來一齊探討住屋吉凶,則要算是秦漢朝,像漢學者班固所著的《白虎通義》,就開宗明義的指出: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央后土   《地理大全》也說:   地理以前山為朱雀,後山為玄武,左山為青龍,右山為白虎,亦姑借四宿之名,以別四方之山。   但實際上,「四大局」風水術如何運用呢?   當時漢朝民眾認為,好的住地風水,須符合四大局標準才行,其標準敘述如下: A.住宅後面(玄武)   有隆起的山脈屏障在後,即後有靠山。 B.住宅前面(朱雀)   有開闊平坦的草原,或低伏的山脈作為明堂,並有彎曲斗河流遶過。 C.住宅左邊(青龍)   要有稍高的山崗佇立,其間如有流水行經更是理想,但山崗的高度不可超過「玄武」方的山脈。 D.住宅右邊(白虎)   地勢須低平,呈環抱狀。   以上,就是四大局風水的地形標準,但是要注意一下,同樣為「四大局」風水法則,但在「陰宅」與「陽宅」這二項不同的用途上,此標準還是有一些區別,敘述如下。 (2)四大局的陰宅理論 A.陰宅四大局   陰宅即人「往生」後的墓葬地點,在這方面,漢代四大局風水也有相對的規定,但很可惜,《漢書.藝文志》所載的四本風水書籍,皆已亡佚…   這裏,我們只好從最接近漢代的晉朝《葬書》中,來瞧出輪廓,它說:     夫葬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   而四獸的地形標準要:     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頫。   這種準則,照《葬書》後文的敘述是…   後山「玄武」的山脈,須「疊嶂層層獻奇於後」;前面「朱雀」要「群峰矗矗呈秀其前」,來做作為案山、朝山,但山勢也不可過高(仰角三○度內)。   左龍右虎要「龍虎抱衛、砂水翕聚」,即左右二邊通常為山陵餘脈的延伸,且剛好圍繞於陰宅前,作出保衛狀,好像人類左右二臂交環抱一樣,所以葬書稱:「龍虎,要如叉臂謂之環抱!」。   但注意,陰宅四大局中的「左青龍右白虎」,在狹隘的定義中,二者皆為山丘餘脈,專業用語稱作「砂」,此點和陽宅略有不同,而且右邊白虎的餘脈(砂),須要低伏一點(白虎馴頫),儘量不要比左邊的青龍砂高,才可。   也就是說:「青龍須高大狀麗,白虎要低頭降伏」,這些和《雪心賦》記載:「虎砂低伏、龍砂蟠繞」的意義,是相同的。   《葬書》總稱此形勢,為:   勢止(白虎低平),形昂(青龍高起),前澗(朱雀地闊,有溪水繞過),後岡(玄武有高山作為屏障)。 B.始皇陵風水的探討   關於陰宅的四大局法則,可由秦始皇陵寢周遭的地理形勢中,來得到印證。   秦始皇陵位於關中渭河與驪山北麓的沖積扇平原上,關於它的建造過程,《史記.秋始皇本紀》記載: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徙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宮,奇器珍怪徒臧滿之。令所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這座龐大的地下皇宮,被現代人稱為「世界第八奇蹟」,它的雄偉壯闊是可想而知的,但在秦亡後,它的下場,據《水經注》記錄:   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能滅…   因此,誠如史書所言,那麼,歷經多次浩劫的始皇陵,目前應只剩神秘的地宮…上面的宮殿建築,早隨二千多年來不斷的天災人禍,而蕩然無存…   但不打緊,我們不是在鑽研考古,而是研究始皇陵的地理形勢,只要知道地宮的「位置」與「座向」,就可進行分析。   始皇陵在地理上,是依驪山北麓興建,前臨渭河,而驪山又稱籃田山,位於陝西省臨潼縣附近,該地據說是一處地形甚佳的龍內寶地,而由秦嶺的餘脈,延伸而至。   因此,以朝當時已形成的「龍脈」觀念,來看,則崑崙山應為其「太祖山」,秦嶺為「少祖山」,最後的支峰驪山,則為「父母山」,而始皇陵剛好是「結穴所在」。   我們進一步綜觀始皇陵形勢,發現其後依鄰壯闊的驪山,前臨渭河,全局坐南朝北,右則為魚池與少華山…很明顯的,也是依「四大局」方式,興建而成。 (3)四大局的陽宅理論   陽宅,即一般人的住處;它的「四大局原理」略異於陰宅,且依,小範疇的「私人住宅」,與大景點的「都城」,又有所不同,分述如下: A.「住宅」四大局   秦漢朝民眾的住處,誠如上述,在各地環境的差異,與「廣土眾民」效應下,當然,每戶人家的住處特徵,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但在民間盛行「四大局」觀念下,大多數民眾心中,總有個理想標準,我們可由十二世紀畢履道所著的《重校正地理新書》中,看出,這個「住宅標準」就是:     後有山,前有草,東有池,西有岡,吉   《陽宅十書》也說:   凡宅左有流水謂之青龍,右有長道謂之白虎,前有汗池謂之朱雀,後有丘陵謂之元武,為最貴地   這裏看出,陽宅的「左青龍右白虎,不見得,一定要「延伸的山脈」來環抱住宅,其它像池塘、溪流,走道…也可以作為「龍虎」,佇立在房子左右。   尤其左邊的青龍方,最好是河流或池塘;右邊的白虎方,則最好為長道或低伏的山崗;前面朱雀可為草原或池塘,但儘量要保持地形的平坦與開闊;而後面的玄武方,仍舊要地勢稍高,並有山脈峙立在後,作為屏障。   這些地形條件,就是漢朝最佳的「住宅模式」。   我們再以實際的歷史記載,印證此四大局模式,根據《後漢書仲長統傳》的記錄,可以清楚了解漢人的理想住宅,他說:   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玄武),溝池環匝(青龍),竹木周布(白虎),場圃築前(朱雀)!   大家細想這段敘述,不就和「後山、前草、左池、右岡」的陽宅四大局,幾近相同嗎?   只是,在黃河流域的大平原上,住戶稠密的都市中,較少丘陵、山崗分佈,只能以種植竹木來代替「白虎方」低伏的山岡,這種風水技術,「補山」,是專門在彌補左右龍虎方的缺陷,而且,一互林木茂盛到可圍繞房屋,形成所謂的「羅城」時,將使住宅更加的「藏風聚氣」,而產生興旺吉祥之象…誠為理想的居住環境。   此類住宅,以漢景帝之子“魯恭王”,在山東曲阜所建的「靈光殿」為代表。   該建築確以「四大局風水」來進行配置的,例如左邊(東方)的「青龍」方,有座「浴池」,池畔旁邊還蓋一座九樓高的「漸台」,二者剛好符合「左池」、「青龍高大」的特徵。   右邊(西方)「白虎」,則建有「陽榭樓」,高度較矮,沒有青龍方的「漸台」高,符合「右岡」的標準;南方「朱雀」地勢平坦,並有二座石頭堆積而成的“朱闕台”,峙立在大門二旁;北方「玄武」則見有山陵峙立在後。   整個宮殿坐北向南、四獸俱足,成為漢代四大局風水的代表建築物。 B.「城鎮」四大局   這種法則又稱「絕對四大局」,是古人在挑選城邑、鄉鎮、村莊、聚落等,較大景點的住地時,所用。   他們通常先用傳統的風水法則,將住地選在沖積扇平原、盆地、河階台地、二河交會處…作為第一步工作。   再來,則是用「絕對四大局」的原理,作為「擇地」的第二步動作。   關於這項準則,就是將四大局再加上「方向」代號,使得「四獸」不僅代表地形特徵,也具有方位的意義在內。   但實際上的面貌,又是如何呢?   即建城的位址,後面玄武最好在「北方」,前方朱雀喜在「南方」,左青龍在「東方」,右白虎則在「西方」,不僅考量前後左右地形,還要套上「方向」,以其位。   我們以漢疏吳國都城建業(南京),為例。   可以很清楚看出,都市的北方(玄武)有雞籠山屏障在後;前面南方(朱雀)為平坦的御道,並有秦淮河環遶彎抱而過;左邊東方(青龍)有「燕巢湖」與「青溪」流經;右邊西方(白虎)則為低伏「石頭山」。   完全一幅「四大局」架構!   所以,自古稱南京為龍蟠虎踞、六朝名都,可是名不虛傳…但,為何叫「龍蟠」呢?就是青龍方有「青溪」遶經;為何稱「虎踞」呢?乃是白虎方有低伏的「石頭山」據守,稱之。   而不僅南京舊城…東漢光武帝自從平息王莽與赤眉之禍後,就將漢都遷往洛陽,劉秀新建的這座洛陽王城,也是依照「四大局準則」營造的,該城剛好就是一處北依邙山,南臨洛水,東有翟泉,西有函谷的地理架構。   包括漢高祖劉邦定都長安時,叫蕭何總司“未央宮”的營建,其宮殿佈置,後倚龍首山,並在該處設「玄武闕」,東方設「蒼龍闕」,西方設「白虎闕」,南方朱雀則為「重軒三階」(指有三重屋簷)的宮殿建築,且將屋瓦、牆壁、棟柱、大門皆漆成朱紅色,以為「朱雀」本色。   這些將四大局中的「四獸」名稱,直接套上漢朝首都宮殿的命名,在史書上是到處可見的,可見,「四大局風水」影響漢朝文化之深遠。 (4)四大局的科學原理   對於四大局風水術,在中國民間就耳熟能詳,但深究其因,為何宅地興建要執行這種四大局法則?則大多含糊其詞,未能切中題要。   其實,四大局理論是相當科學的,對北半球生物的確具保護、滋長的效果,茲將其科學原理試述如下: A.「北高南低」的原理   自古以來,中國人建屋築城的環境,大多設在「後有高山,前有平原、溪流的地勢」,主要有二個因素: (A)禦敵觀念   中國自黃帝以來,五千年的歷史中,大部份具威脅性的外敵,大多來自北方民族,像匈奴、契丹、金人等;而事實上,除了漢族政權外,曾入主中原建立強大的元、清二朝,也是這些北方民族。   這些北方民族的侵犯,在歷史上,是時有所聞的,連不可一世完成第一個大一統中國的秦始皇,也忌憚三分,所以,他才把術士預言「亡秦者,胡」中的「胡」,想成是北方的胡人。   因此,派蒙恬率大軍北上征伐,並大修萬里長城,在中國北方形成屏障,防止胡人南侵。   這些潛意識的「禦敵」觀念,當引用到「住宅」,則形成住屋北方須有靠山的準則,亦即房舍後面最好有座丘陵作為屏障。   加上,自古以來,中國境內戰爭不斷,每在亂世,天災人禍、盜賊四竄…往令百姓頭痛;所以,除了自擁兵器外,住家後頭如能再有山崗、丘陵作為天險,防止盜賊偷襲,使民眾無「後顧」之憂,而能集中力量守衛「宅前」,如此,的確是很安全的「防護環境」。   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人在初選城鎮、鄉村的基地時,總是選在北方有「靠山」的環境,是有其道理的。   這點,從數千年來各地流傳的「家族宗譜」、「縣志」…皆可瞧出,老祖宗早年蓽路藍蔞,選定新環境的苦心。   「靠山」觀念,經後代長時間演變…今日,包括家裏的辦公桌、神位、家電、床位等,現代風水師都要求「依牆而立」,不許後頭空虛、有人走動,以求「安穩」的作法,最初皆源自於此。 (B)防風原理   北邊「玄武」須高大的規定,另一項功能,就在「防風」。   這功能,主要是根據觀察而來的,因中國黃河流域每到夏冬二季,由於大陸地殼與太平洋水溫的差異…冬天,北方必會吹起強大寒流,此時若住屋北方有山脈高起,足以抵抗或減弱冷氣團威力,就能使得山脈南麓的沖積扇平原,保持較為溫暖的生態環境,加上秋冬二季,由於地球公轉的關係,使得太陽直射「赤道至南迴歸」之間;這時,黃河流志的陽從東南方昇起,沒於西南方…因此,陽光會因角度「偏南」得以照射南麓沖積扇平原上的住宅,增加煦煦暖意。   所以,在冬天黃河流域上的山脈南麓,和北麓一帶比較,平均溫度「相差」,最高可達二十度…   因此,自古以來稱山南為「向陽」,山北為「向陰」,是有其道理的,而長期住在「向陽」的山陵南麓,將使住戶活力充沛、身心健康、陽光十足。   另外,寒冷北風對人體的影響,當人體遭受強風吹襲,體內甲狀腺、腎上腺素分泌將立即增加,使得中樞神經呈亢奮、異常,十二經絡的氣血循環不順,精神易緊張、不安、煩躁易怒…久之,身體的免疫能力下降,變得不健康、容易生病。   這些原理,在前面的「忌風理論」中,已略為提過,但在實際生活上,中國老百姓對它是如何的厭惡呢?我們可由《詩經、北風》一文看出:     北風其涼(北方吹來的風,十分嚴寒)     雨雪其雱(風中,還夾帶著大雪降下)     惠而好我(承蒙你的厚愛,把我當作朋友)     攜手同行(二人攜手前行)     其虛其邪(豈可輕忽與從容不迫)     既亟只且(這場災禍是相當急迫與嚴重的)   此文,藉寒冷的北風,來比喻「衛君」實行苛政,致使百姓懼怕,相繼逃離家鄉的情景…文中明顯看出,當時民眾非常不喜歡住家遭受「北風」吹拂,甚至把它用來比喻苛政暴君。   那麼,南方朱雀,為何就喜歡一片寬敞的平原,甚至有溪流遶經呢?   山脈南麓的平原,除山擁有溫暖宜人的氣候外;而且,北方山脈上的溪流,在沖刷過山上的土石後,會沿著山勢流到南麓的山腳下,形成草茂水甘的“沖積扇平原”。   因此,自古以來,山脈南麓的平原就是公認的文明發祥地。   《詩經召南》對此地勢,有下列描述:     于以采蘋(採收浮萍的地方,在哪?)     南澗之濱(就在南邊山脈下的溪流邊!)     于以采藻(採收水藻的地方,在哪?)     于彼行潦(就在南邊山脈的水道上!)   《詩經.周南》也記載一段先民的祝賀語:     南有樛木(山脈南麓邊,有棵彎曲的大樹)     葛藟縈之(樹上爬滿了蔓藤類植物)     樂只君子(快樂的正人君子啊!)     福履成之(擁有幸福又能安康。)   從《詩經》記述這些古人生活點滴的片斷,不難看出,山脈南麓的樹林與溪流,是當時民眾生活的重心,很多的喜慶與祝福,都在形容這片南麓上的沖積扇平原。   《重校地理新書》言:     宅南有河,且北高,吉地!   又說:     宅南有河,北有丘,吉。   《詩經、邶風》也記錄:     凱風自南(涼爽的和風,從南方吹來。)     吹彼棘心(南風讓棘樹開始成長茂盛!)     棘心夭夭(每棵樹木都生機蓬勃!)     母氏劬勞(這時,最辛苦的人要算母親了!)   這些記錄再再看出,「玄武高起、朱雀低平」的四大局風水,冬天可阻擋北風,夏天又能炎來生機的南風,實在是非常理想的住家環境。   所以,有些古人稱「南風」,為「凱」風,就是這個緣故。 B.「東高西低」的秘密 (A)「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理論   四大局風水術另一特色,就是左青龍(東方)要高起,右白虎(西方)要低伏,相當多的風水理論,都在強調此一法則。   《宅經》稱:     青龍壯高,富貴雄豪!   《陽宅統楷》則說:     白虎當頭(高起),有災殃之患。   意即,左邊青龍方要高大(但不可超過房屋主體仰角三十度),右白虎方則要像《葬經》所稱:「白虎馴頫」(低伏),或如《青烏緒言》曰:「白虎宜靜不宜動、白虎頭上不可造庵舍、樓閣」等,才可。   但如前文所述,「左高右低」是四大局中最具代表性的型態,但並不是惟一的法則,例如在陽宅風水中,四大局也可為「左池右丘」或「左溪流右長道」的地理形勢。   接下來,將對最具代表性、影響中國最為久遠的「左高右低」理論,針對其來龍去脈作一深入探討。   首先,就從漢朝著名的「西益宅」風水著手。 (B)盛行漢朝的「西益宅禁忌」   這是漢代風行民間的「四大忌諱」之首-「西益宅」!   意指,在住宅西邊「興建樓房」是不吉祥的,尤其愈高大,禍害愈大,任何人都要儘量避免。   「西益宅」雖流行於漢朝,但整個文獻的最早記載,卻首見於《左傳》,其內文記錄:   魯哀公欲西益宅,史以為不祥。哀公作色而怒,左右數諫而弗聽,以問其傅宰質睢曰:「吾欲西益宅,史以為不祥,何如?」,宰質睢曰:「天下有三不祥,西益宅不與焉。」哀公大悅。有煩,復問曰:「何謂三不祥?」,對曰:「不行禮義,一不祥也;嗜欲無止,二不祥也;不聽規諫,三不祥也。」,哀公繆然深惟,慨然自反,遂不益宅。」   即魯哀公想要在宮殿西邊的空地擴建宅院,但群臣反對,因為此舉,違反了當時已形成「西益宅不祥」的禁諱,他雖想獨排眾議,破除迷詻,無奈在忠臣宰質睢一番勸說後,最後打消心意,不敢違逆「西益宅不祥」的習俗。   到了漢朝,「西益宅」禁忌更加普及,成了民間主流的共識,神聖不可犯,逼得漢朝大儒王充趕緊跳出來批判,針對當時百姓盲目的信仰,大加撻伐,在其名著《論衡.四諱》篇說:   俗有大諱四:一曰諱西益宅。西益宅謂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相懼以此,故世莫敢西益宅。   述說過「西益宅」在當時背景後,王充緊跟著展開批判:   夫宅之四皆地也,三面不謂之凶,益西面獨謂不祥,何哉?西益宅何傷於地體?何害於宅神?西益不祥,東益能吉乎?夫不祥必有祥者,猶不吉必有吉矣。   宅有形體,神有吉凶,動德致福,犯刑起禍,今言西益宅謂之不祥,何益而祥者?且惡人西益宅者,誰也?如地惡之,益東家之西,損西家之東,何傷於地?如以宅神不欲西益,神尤人也,人之處宅欲得廣大,何故惡之?而以宅神惡煩惱,則四面益宅,皆當不祥。   王充在文中,已清楚介紹西益宅的來由,並對其不合理處,提出質疑與批判,極具說理性,展現知識份子不隨便盲從迷信的風格,這種精神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裏,是很難能可貴的。   但是「西益宅」風水說,難道就是無中生有,不值得一談嗎?   「非也!」。   「西益宅」的產生,是有其歷史背影的,古今學者雖嘗試作進一步解說,但往往不能切中問題核心,作出令人滿意的答案,像《禮記》曰:     南向北向,西者為上!   另外,佛教界認為「西方」為極樂世界;而秦朝的民間信仰,盛行以西為至尊之方…這些因素下,所以西方,不能任意擴建住宅來加以冒犯,因此不宜「西益宅」!   雖然解說似乎有理,但是,如果所有的風水法則都是由「信仰」、「習俗」、「心理」層面的禁忌,而衛伸出來,則中國「風水」早就不值得大家浪廢精神、時間來研究了。   他進一步指出,「西」就是白虎方,不宜「西益宅」,就是住家的西方(右邊)不要高起,有過於高大的建築物。   整個法則,除了信仰因素外,最大原因,就是要使農作物獲得最多的“紅光”照射… (C)素里市的青椒實驗   中國古代是以農立國,人民的生存與經濟,是要靠農作物收穫才能維持,只要該年天災連連,作物短收,百姓就會衣食短缺,造成貧病交加。   因此,眾多的風水法則,除了要求環境能使人類住得舒適、建康外,設計上必然還“隱含”促使農作物豐收、物產豐饒、六畜興旺的功能在。   有了這層認知後,於是,台大畢業,對農業十分專精,決心對千古「青龍壯高,白虎低伏」的風水之「謎」,作一破解。   分成二處同時進行,一處在加拿大接近西雅圖的素里市實驗農場,另一處則在列治文市(Richmond.B.C)五號公路旁。   在素里市農場裏,於方形園圃的中央,立起一道36英呎高的高北向圍牆,這高度也是當地法令所允許「人工建築」的最高限制。   高牆立好後,就在二邊的農地種青椒,二邊的青椒品種、培育土壤、灌溉用水、有機肥…都控制在相同的品質,只差二地中央大高牆築起,造成地形上,偏東的農場「西方高起」(牆高),偏西的農場「東方高起」(牆高)。   而東方高起,就是青龍方高起;西方高起,不就是白虎方高起,形成古人所謂的「西益宅」嗎?   數個月後,青椒陸續長大,二邊收成的結果,令大師群嚇了一大跳!…想不到東方(青龍)高起的農場,所生產的青椒,竟然比西邊(白虎)高起的農場,其產值高出甚多,足足是五倍的生產量! (D)列治文市的胡蘆瓜實驗   另外,在列治文市的實驗農場,也進行相同的實驗,祇是園圃中央的高牆,剛好,因農場中央有座現成的建築物,形體高大足可取代高牆功能,因此,沒有另外加以興建。   這裏的菜圃裏,則以「葫蘆」取代「青椒」來實驗,但手續上卻麻煩很多,因葫蘆的品種是臺灣帶去的,無法適應當地的土質,只好採有機土,於是利用當地種洋菇收成後,所留下的麥桿有機土壤來培育,因為當時是別人免費供應的,所以,大量採用,過程中並混合當地的砂土,來進行種植。   再來是開花期的受粉過程,花朵受粉一般來說,要有「媒介」才可,當時實驗正值初夏,農場沒有適當的昆蟲像蜜蜂、蝴蝶等,才進行受粉媒介;無奈,只好動用人力,每天清晨起床,工作人員就在二邊農地,用手替一朵朵的葫蘆花親自受粉。   等到葫蘆瓜收成,報告出爐時,「成果」頁滿意…果然,靠近五號路的農場,也就是東方(青龍)高起的曲域,比起靠近九號國道的農場(西方白虎高起),其葫蘆瓜產量,依然高出有五倍之多!   回憶當時情景,葫蘆品種是臺灣帶去的,「青龍方高起」的農場,當時,只見該區果實纍纍,足可用「豐盛」二字形容。   而且,每棵葫蘆瓜都很碩大,比起另一邊「僑虎高起」的農場,其矮小瘦弱的葫蘆瓜,形成強烈對比,其中最大的一棵,由地面直立後算起,高達一六一公分,足足有一個人的高度,實在是很驚人。   可見,地靈「瓜」傑的神奇! (E)紅外線的秘密   為什麼青龍方高起,會有如此好的「風水」呢?而白虎過高的區域,就會成為飢荒之地呢?   「完成是由於紅光,加上紅外線的作用!」   如何說呢?   農作物要開花結果,一定要有充足的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讓水與二氧化碳輔化成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而碳水化合物合成愈多,所結成的果實就愈碩大營養,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大豐收」。   問題是,「充足的陽光」可使光合作用熱絡,那麼烈日當空的太陽,不就是最好的光線來源嗎?   「不能作如此推論!」。   所謂充足的陽光,是指植物行光合作用最需要的紅光、紅外線外,再加一點紫外線,並不是太陽光譜中的「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都要。   只要這些紅光系統足量供應,就能使農作物的果實甜美肥碩!(見表A)。   表A: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紅光、紅外線在太陽光裏的比例,也不是固定不變,它會隨一天早晚的不同,而變化,由下表,可看出一天之中的光線組合成份。
太陽高度仰角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
90°(日正當中)50%46%4%
30°(太陽西下)53%44%28%
6.5°(太陽即將沒入地平線)72%28%72%
  表中清楚指出,日正當中,陽光中的紅外線成份,是最少的,愈接近太陽西下,則紅外線成份愈多,尤其快要日落時,落日餘暈的紅外線比例,更高達72%。   所以,大家在夕陽西下時,常見西方天空佈滿一片紅色的彩霞,就可略知一二。   關鍵就在這裏,太陽西下時「紅光」比例最高,而農作物開花結果最需要的也是紅光系,如果在這夕陽西下時,某處田園的西邊(白虎)剛好聳立一座高大山脈,仰角超過45度以上,甚為逼迫…   這時,由於山脈阻擋,大約下午三點以後,該區田園裏的農作物就照不到夕陽的紅光與紅外線。   而既然紅光吸收減少,則該區(白虎高起)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就降低,致使產量大減,民眾收成變少,緊接著該區開始鬧飢荒、盜賊四起…久而久之,成了「貧病交加」的國度。   相對的,青龍高起的區域,農作物在太陽西下時,可以涵蓋所有紅色光系,使得植物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造成產量增加,年年大豐收,於是該區域豐衣足食、人強馬壯,久而久之,成為富強安樂的國度。   這就是三千多年來,中國人禁止「西益宅」,「白虎高起」的秘密,在此多年的研究,以及花費巨資的實驗,以科學原理,替歷史揭開謎底了。   雖然如此,有些人又開始擔心了,因為他的住處,剛好就是「白虎高起」的地形,坊間地理師又向他說:「虎高起,驚動白虎,是會傷人的!」,於是,他非常的擔心害怕!   「白虎高起」的禁忌,以他的研究,僅適用大區域(AREA)的農業用地,因為只有農作物才需要大量的紅外線與紅光色系,一般民眾的住宅,因人類對紅外線需求,沒有像植物這麼迫切,加上現代住宅,晚上都有各式各樣的日光燈照明,這些燈泡或燈管的光源作份,或多或少含有紅光色系,因此,人類生理上對此較不虞匱乏。
  所以,在今日社會住屋的西方,既使有高樓大廈擋住日落的陽光,大家也不不用擔心,就是這個緣故。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1: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漢朝的生存風水法則(2)~五音相宅術 (1)理氣派風水的鼻祖   傳統風水常有「二大一小」之稱,何謂「二大」?就是「形勢派」(舊稱巒頭)與「理氣派」;而「一小」呢?通常指的是「擇日術」。   「形勢派」,專論宅地週圍山脈、河流走勢與外形,並根據所有地表上的一景一物,來判斷風水吉凶,像漢朝「四大局」風水術,以及《漢書.藝文志》所登錄的《宮宅地形》(已失傳),皆納為此類。   「理氣」,則是以宅地座向,套入陰陽、五行、八卦、九星、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八星宿,利用五行「生兢制化」,來推論吉凶的一項公式法則,像今日的九星、三元、三合、飛星、遁甲、八宅…等各門各派,皆為此類。   有些學者指出,理氣一派是宋朝王伋以後,才出現的學說,宋朝之前,只有「形勢派」風水!   認為,這是「認定標準」上的不同,嚴格說起來,流行秦漢「五音相宅術」,本身就是「理氣派」風水,宅和夏代「五行宮室」、周朝「明堂風水」一樣,算得上是最早期、最原始的「理氣風水」。 (2)姓音與風水   「五音相宅」,首先要先找出當事人的姓氏發音,並根據音符特色,歸納於中國五大音律(宮、商、角、徵、羽)之中,而據以定出五行(木火土金水)屬性,最後,再來和所住的「房屋門向」,其所屬的五行比較,以定出吉凶。   《管氏地理指蒙》稱:   在易卦以象四者水火金木也,中央之土寄胎於申,則五行具矣……   布於天為五星,於地為五方,行於四時為五德,布於律為「五聲」!   茲將「音律五行」與「屋向五行」製表列出:
五行
音律
屋向東北
西南
西
西北

東南
  對於「五音相宅術」,進一步的內容,我們可從漢朝王充的《論衡》中,看出,他說:   宅有五音,姓有五聲。宅不宜其姓,姓與宅相賊,疾病死亡,犯罪遇禍。   商家門不宜南向,徵家門不宜北向,則商金,南方火也;徵火,北方水也。水勝火,火賊金,五行之氣不相得,故五姓之宅,門有寥向,向得其宜,富貴吉昌;向失其宜,貧賤衰耗。   文中很清楚指出,五音相宅術在漢朝,是以「姓氏五行」為主,來挑選屋向,其依據,乃源自周朝「五德終始說」中的“生兢制化”,例如春秋時代,陳、衛、三姓為羽音,五行則為「水」,如以「五音相宅術」鑑定,其「屋向」宜向西北(金)、西方(金)或向北(水),因金(屋向)生水(姓氏),而水與水又相扶助,以房屋“朝向”此三方,稱「向得其宜」,是可以富貴吉昌的。   那麼,怎樣才叫「向失其宜」呢?   就是「屋向 行」兢制「姓音五行」,稱之;例如《唐書》中,呂才表示,鄭、宋、齊三姓氏為徵音(火),“屋向”為北(水),則水兢水,“屋向”兢其“姓氏”,如此就叫「向失其宜」,是會「貧賤衰耗」的。   《元汝青囊海角經》一書,曾透露「五音相宅」的理論架構,與功利價值,他說:   六龍只得一條山,五姓相生更可安,合得陰陽山水位,阡塋富貴出英賢…   來水雖吉,姓相刑、禍福相侵歲歲生,若值本宮和合處,更無災禍及兒孫。   一條流水一條山,坐向分明正好安,但合本音年與月,斷然財禍旺家門。 (3)五音相宅的執行細節   「五音相宅」在秦漢朝相當盛行,不論在陽宅、陰宅上,都有非常多的民眾信奉,以秦朝為例,因秦朝國姓為「羽音」,所以秦朝人民的墓地(陰宅),據考古學家表示,大多「西首」(金)而葬,很少人向著東北、西南的「土」度五行。   可能是秦人忌此二向會形成「土兢水」效應,造成姓氏風水遭破壞,所以盡量採用「西首」,以「金生水」來增強吉昌效應,即《葬書》所謂:「氣與王姓相生者,大吉!」   對於各個「姓音五行」與「宅地屋向」的宜忌,古書大多失佚,例如《漢書.藝文志》中的《堪輿金匱》,《隋書、藝文志》所錄的《五姓墓圖》,這些風水書籍,極可能都在描寫「五音相宅術」的方法,但很可惜,現都已失傳了,讓現代人不能一窺全貌。   但沒有關係,精通陰陽五行,長於風水實務的大師群,表示,從王充《論衡.詰術》篇中,對於五音相宅的部份描述,就可舉一反三,很快將各自的「姓音五行」,找出相對應的「屋向宜忌」。   就嘗試將這失傳已久的風水術,作一「復原」工程。   列表如下:
姓音
五行
適合屋向南(大吉)
東北(吉)
西南(吉)
東北(大吉)
西南(大吉)
西(吉)
西北(吉)
北(大吉)
東(吉)
東南(吉)
東(大吉)
東南(大吉)
南(吉)
西(大吉)
西北(大吉)
北(吉)
不宜屋向東(極不宜)
東南(極不宜)
西(不宜)
西北(不宜)
北(略不宜)
南(極不宜)
北(不宜)
東(略不宜)
東南(略不宜)
西北(極不宜)
西(極不宜)
南(不宜)
東北(略不宜)
西南(略不宜)
北(極不宜)
東北(不宜)
西南(不宜)
西(略不宜)
西北(略不宜)
東北(極不宜)
西南(極不宜)
東(不宜)
東南(不宜)
南(略不宜)
  陳首魁表示,圖表理論的來源,很簡單,按照中國陰陽五行的發展脈絡,任何學說都逃不過以下原則:生我(姓氏五行)者「進氣」,最吉;同我者為「助氣」,次吉;兢我者「賊氣」,為大凶;我生者「洩氣」,小凶;我兢者「挫氣」,略小凶,這項五行真理,列出上表“姓音”與“個種屋向”的宜忌。
  「五音相宅術」影響既深旦久,不僅大盛於漢朝,既使到了唐宋朝,民間與皇室的宅地風水,也很多以它為參考指標,相關的典故,於《功利風水學》中再加以論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1: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漢朝的生存風水法則(3)~太歲風水術 (1)太歲的由來   漢朝盛行的風水術中,有一項較奇特的風水法門,稱之「太歲風水術」。   太歲古稱「歲星」,為九大行星中的「木星」,中國人以其公轉太陽一周,約需十二年的光陰,就以木星週期來紀年,根據木星在不同年歲的軌道,而紀之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名稱。   這些子丑寅卯的稱號,不同於黃道十二宮,為木星繞行太陽的位置代號,辨識方法很簡單,當木星位於天空中的「子位」時,該年就稱「子年」;在天空中的「卯」位,該年就稱為「卯年」;在天空中的「酉」位,該年就稱之為「酉年」,其餘以此類推。 (2)太歲風水術的種類   「太歲風水術」是漢朝人民在建築房屋、大興土木時,經常注意的事項,他們以太歲所在「年歲」的位置,類比成「住地」方法,來解釋住家吉凶的一種方法。   相關吉凶的判斷,依計算「公式」的不同,又可分「三刑法」與「沖犯法」二種,敘述如下: A.「三刑」太歲法 (A)「三刑」的風水理論   這類法則,漢朝王充在《論衡、譋時》篇中提到:   世俗,信「起土興功」,歲月有所食,所食之地,必有死者。假令太歲在子,歲食於酉;正月建寅,月食於巳;子、寅地興功,則酉、巳之家見食矣。   文中意指,漢朝人民在興建房屋時,一定要避開該年太歲所侵害(吞食)的地方,例如子年(鼠年)蓋屋,則房屋基址的正西方(酉)是不能住人的,否則所住之人將有禍害,甚至生命之虞;相對的,如果太歲在寅,則房屋基址的東南方(巳),也不能住人。   對於這類,關於太歲風水的解釋,歷代學者因較缺乏深厚的易學基礎,致使評論者多,但真正深入解釋的人,就很少了…   這裏,就嘗試替此一千古之謎,作一詳解。   其實這項禁忌,可能就是失傳已久的古方位「三刑」法則。   何以說呢?   現代學過易經及陰陽五行的人都知道,在用以紀年的十二地支中,有一種叫「三刑」法則,即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丑刑戌 戌刑未 未刑丑   子刑卯 卯刑子   因此「寅刑巳」,對照《論衡》:「正月建寅,月食於巳」「寅地興功(建屋),巳之家見食矣」,可明顯得知,此為「三刑」之禍。   但為何「太歲在子,歲食於酉」,「子地興功,則酉之家見食矣」呢?因「子與酉」在上述列舉中,並無三刑啊?   這就是玄機之處!也是古文化的斷層處,歷代學者一直未能窺其究竟,可惜的是,王充在文中也沒有多列舉數例,讓後代學者與歷史家得知,又有哪些方位,彼此之間犯了「歲食」。 (B)失傳已久的古「三刑」玄機   很簡單,這裏就來作文化斷層的「復建工程」,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中,照順序排成。   在這照順序排列的12地支中,古人早謂「逢6則沖」,「遇4必合」的五行規律,即十二地支中,任何二個地支如果「位序」相差6,則為「六沖」,例如子午沖、丑未沖、寅申沖、卯酉沖、辰戌沖、巳亥沖。   如果二地支「位序」相差4,則表「三合」,例如申子辰三合、寅午戌三合、亥卯未三合、巳酉丑三合等。   這是很有名的五行法則,此處不再深論,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參看妨間諸書;接下來,我們再看明朝以後流傳下來的「三刑」法則,其訴諸「寅刑巳,巳刑寅,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子刑卯、卯刑子」。   仔細觀察,相刑二地支的「位序」,全都間隔為「三」,成了名符其實的「三刑」!   中國人文化中,有一項很有名的特質,叫「藏私」文化,尤其是陰陽五行、醫藥、風水等學術領域,更為明顯,當事者為「神其學」、「秘其術」,故常將其學說缺漏、倒裝,致使內容殘缺不全,外入難窺其奧。   這在風水領域中,尤為明顯,稱為「滅蠻風水論」,最早發生在唐朝時期,當時日本派遣大量的的“遣唐使”至中國,學習漢文化…風水家就相傳唐玄宗時,有位「一行和尚」叫張遂,深怕日人習得中國風水後「國勢日隆」,甚至,最後來侵犯我大唐江山,於是寫部《銅函經》來「倒裝生旺、反用體囚」,以讓外人無從得知風水真義。   由這項過程可知,現代的「三刑」學說是不完整的,尤其「申刑寅」更是謬誤,完整的說法應是逢「三」則互刑,如「子刑卯、丑刑辰、寅刑巳、卯刑午、辰刑未、巳刑申、午刑酉、未刑戌、申刑亥、酉刑子、戌刑丑」等十二項。   由這項新解,就可得知,為何「太歲在子,歲食於酉」了。
(因子酉互為三刑)。
  以此類推,利用下表,把《論衡》未曾言及的「歲食」位置,完全列入,試作文化斷層的修補。
太歲軌道
歲食位置酉、卯戌、辰亥、巳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午、子未、丑申、寅
B.「沖犯」太歲法   「沖」代表地支六沖,如前述「子沖午、丑沖未、寅沖申、卯沖酉、辰沖戌、巳沖亥」等六項組合。   「犯」,則表地支兩兩「相同」又「互見」稱之,如子遇子、丑遇丑、寅遇寅…等,就稱為「犯」。   這種不能與歲星「沖犯」的法則,和現代風水或民間習俗「不能犯太歲」的觀念,是非常接近的。   《論衡.難歲》謂:   移徒法曰,徒抵太歲凶、負太歲亦凶,抵太歲名曰「歲下」,負太歲名曰「歲破」;故皆凶也。   假令太歲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徒,「起宅」、「嫁娶」亦皆避之。   內容是指,漢朝人民在「起宅」(建屋),遷徒甚至嫁娶時,所選的方位不能與太歲「沖犯」;若使用和太歲相同的方位,稱「歲下」;和太歲相反的方位叫「歲破」,二者皆不吉,是不能輕易選用的。   漢朝的「歲下」,在現代民間又稱作「犯太歲」,是一種風水上的禁忌,它在住屋上的用法如下,例如「子」年,在房屋中心點的「子」方位,就不能隨意動工、敲打、作爐灶或設茅坑,否則易招禍害,尤其對屋內生肖屬老鼠(子)、猴子(申)、龍(辰)的人更是明顯。   「歲破」依現代習俗稱「沖太歲」,風水上的用法,例如「子」年時,房屋中心點的「午」方(六沖),就不能任意鑽洞、敲打、作爐灶或擺神位,不然易引災禍,尤其對屋內生肖屬馬(午)、老虎(寅)、狗(戌)的人,較有影響。   以上二種太歲風水的禁忌,在現代中國民間影響甚大,舉凡建屋、造宅、遷移、動工等各類住屋活動,都可看到宅的影子,而其源頭,就是發源於此。 C.「走磁性」白膜菌的太歲法 (A)關於「太歲」生物的古書記載   前二者太歲禁忌,是以「方位磁場」作出發,認為房屋興建,須避開和「木星」有關的「特定角度」才可,以免引發禍害。   整體來說,這些理論的根據較為抽象,但自漢朝之後,經過一些民眾的生活體驗,發現!「太歲」竟是一個大如足球、蠕蠕而動的「肉團」!   這類奇特現象,很多的中國古籍都有提到,包括現代學者王玉德在《神秘的風水》、何曉昕於《風水探源》等書中,也多所提及。   例如古籍《酉陽雜俎》卷二,記錄這種生物:   箂洲即墨縣民眾王豐兄弟三人,王豐不信方位禁忌,試於太歲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斗,蠕蠕而動,遂填之。   但其肉隨填而出,懼棄之;經宿,長塞於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率,唯一女存焉!   古籍《續夷堅志》的作者元好問,也提出一則關於「肉塊」太歲的記載:   何信叔,許州人,承安(年間)中進士…一日率僮僕掘之,深丈餘,得肉塊,如盆盎大,家人大懼,極命埋之。   信叔尋以病亡,夷及家屬十餘人繼最,識者謂肉塊太歲也。 (B)「太歲」生物的特徵   這些古籍記載如果屬實,證明下列諸點:   A.「太歲」是一種生長於土壤內的生物,狀如變刑蟲蠕蠕而動,沒有特定形狀。   B.這種生物可能會分泌病毒,污染土地;如果在「太歲」上挖土掘坑,致使其「外露」空氣之中,可能會造成病菌傳染,導致人畜不安。   C.「太歲」這種肉塊生物,在其活動範圍內的土壤,如同佈滿蚯蚓的土質,異常的鬆軟,甚至會有一些「土壤液化」現象,極不適合建屋、築室、大興土木為「地基」。   《酉陽雜俎》嘗言:   舊莊城東…嘗築牆於太歲上,一夕盡崩,意其「基虛」遂功不至。   因此,自古以來,民間的營建業者就流傳下「太歲頭上勿動土!」,可能就是這層用意。   D.這類生物的行徑,相當特殊!似乎它會循著天空上的「木星軌跡」而移動位置。例如木星在「子年」時,它就在「特定地域」中心點的「子方」;木星在「申年」,它就移至「申方」,非常奇怪,如同「走磁性」細菌一般。 (C)具「走磁性」特徵的太歲菌   對於「走磁性」,地球本身是個大磁石,南北極分為磁南極與磁北極,地表上的磁場強度,由南北極的0.6高斯,至赤道的0.3高斯不等。   生長在地球上的生物,有許多動物就是靠「磁場」的方向性,來生存的。   例如,侯鳥在季節遠行時卻不會迷路、龍蝦特殊的移動路徑、信鴿精準的「歸巢」能力,包括蜜蜂、鯊魚…等動物,據科學家研究,這些生物的大腦內,的確!擁有類似「磁石」的感應功能。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叫「走磁性細菌」,像一些桿菌、球菌等,它們的行徑很有趣,當這些微生物在北半球時,就會集體向「北極」方向移動;在南半球時,就會集體向「南極」移動。   形如肉塊的「太歲」生物,很可能就具有「走磁性」的功能,只是指引它們移動方向的「根源」,由地表的南北極,轉變成「木星引力」,造成「木星」(歲星)行至A方,它們就緊跟著移動身驅,至地表相對應的A方。   有人可能會問?既使這種生物不依循強大的地磁來決定行徑,起碼也可根據影響力較大的天體,像太陽引力等,為何要遵行木星呢?   地球上生物常會根據其特定需要,而各取所需,例如向日葵就會遵循太陽位置來移動,但是,據說有些沙漢上的螃蟹,會根據月球的朔望、盈虧與潮汐…來改變身體行為,包括婦女月經的週期,同樣的,似乎和月球週期二十八天相關…   而這些行徑,卻不盡然和強大的太陽引力有關。   所以,這種生物的「走磁性」,依循著第三大天體引力「木星」(僅次於太陽、月亮),是有可能的。    一九八六中共新華社發出一則電訊,報導在甘肅省永登縣,有幾位農民在地下十公尺深的地方,挖出一團蠕蠕而動的肉塊,體態呈不規則形,高近二○公分,直徑十四公分,上白下黃宛如「肉圓」一般。   經蘭州大學生物學家檢查後,指出,這肉團是一種極罕見的新種「白膜菌」,可能就是古代所謂的「太歲肉塊」,於是正式命名為「太歲菌」!   這種發現,對於解開古代太歲禁忌,將提供學術研究上的重要參考,並讓民眾對古代風水禁忌,能有進一歲的認識。 (D)預防「太歲菌」的「厭勝」法   「太歲」所在之地,雖然成為古代「起土興功」的禁忌,但是「有一病,必有一藥」,聰明的古人也發展出一套防治之法,來預防太歲的禍害,此法稱作「厭勝」法!   這種「厭勝」法,漢王充在《論衡.譋時篇》記載:   見食之家(指犯太歲的住戶),作起「厭勝」,以五行之物懸金木水火土。   假令,歲月食西家,則西家懸金;歲月食東家,東家懸炭;並設祭祀以除其凶,或空亡遷徒以避其映。連相仿效,皆謂然之。如考實之,虛妄述也。   文中,清楚描述古人防患太歲的方法,不是將「歲食之地」騰出空地,就是設祭壇祭祀一番,不然就搬家…   但,他最欣賞的,卻是「東家懸炭」這一招!   據科學家研究指出,用於民間燒茶煮飯用的「木炭」,若將木炭內接觸空氣部份的面積攤開,則每一公克的木炭約有三百平方公尺的接觸面積,如同一路足球場這麼大。   加上,木炭本身具高密度的負電子群,具有強大的電子「還原」能力,這種特色,使木炭能吸收大量臭氣與有毒氣體,而具有防霉、除溼、除臭的功能;並促使物質保持新鮮、持久的能力,讓害菌與病毒,難以在佈滿木炭的環境中生長。   這點,從一九七二年中國湖南長沙出土的馬王堆侯夫人墓,就可得到證實,因為該屍體二千多年來「完好如初」!沒有受到細菌侵蝕與破壞…   深究其源,乃因附近埋有重達五公頓的「木炭」…   所以,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常把木炭放在米缸內,防止黴菌生長,或放在水函內,用來過濾水中雜質,甚至埋在住家土壤內,用來消毒、除溼、除臭,甚至可用來增加「氣場」能量,使得住在其中的民眾「安居樂業」。   自古以來民間相傳的「太歲」,如果真是一種奇特的走磁性「白膜菌」,那麼古人用「東家懸炭」來預防,的確是「高招」!   因為,住宅內可因大量木炭的保鮮、除臭,及兼具「活性碳」的消毒功能,而能適當預防走磁性「白膜菌」。   這點,是說的通的!   所以,著名的日本和室建築,土地下常埋有大量木炭,據說乃傳承自唐朝民居習慣…這種深埋木炭的習俗,當時除了消毒、除溼、除臭外,是否兼具預防「太歲菌」功能,值得學者進一步深思與研究。 (3)太歲風水術的古今異同   這種「沖犯太歲」引起的效應,對現代人來說,是較為熟悉的,想不到遠在漢朝時,已流行於民間、深入人心,二千多年來並沒有多大改變,只是“稱呼”略有差異。   像除了「歲下」、「歲破」等名稱外,漢朝人民又稱其為「直符」與「破」,如王充謂:「太歲在子(子年),子宅直符(犯太歲),午宅為破(沖太歲)」。   再來,針對漢朝這種「太歲風水術」,在進行「起源」過程的追究時,發現它和秦簡《日書》的記載,有異曲同工之妙。   秦《日書》曰:   凡為室日,不可以築室,春三月毋起東鄉室,夏三月毋起南鄉室,秋三月毋起西鄉室,冬三月毋起北鄉室。   文中明顯看出,秦代住屋法則,已有漢朝「歲下」風水(即「犯」太歲)禁忌的初步輪廓,可說是同出一源,所以說它源自秦法是很合理的。
  但再仔細推敲,又發現它和盛行周朝的「明堂」風水,模式雖類似,內容卻完全相反,因周天子在春天時,是要住在東邊的廳堂,夏天則住南邊的廳堂,但秦漢的風水,卻是「春三月毋起東鄉室,夏三月毋起南鄉室」,剛好南轅北轍,這二者的差異與傳承,有待相關學者進一步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1: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漢朝風水理論的演進   中國自漢朝後,據史書記載,開始構為一連串有系統、具綱要的風水學說,而異於前朝諸代的「卜宅」法甚多。   這是一項很大的「里程碑」!   現在市面上很多的「風水理論」,就是從漢朝開始「形諸文字」的,這裏將把漢代具代表性的風水理論、學者與著作,作一扼要介紹,幫助大家更容易了解風水學說,在漢朝的演變過程。 (1)「堪輿」名稱的出現   首先,「風水」到了漢朝,始出現了專業名稱,《史記.日者列傳》稱它作「堪輿」,並認為「堪」代表「地突」,為「地形」之意;「輿」代表「承輿」,為「研究地形」的學問。   也就是說,「堪輿」二字,就是研究地表、地形與地狀的一門學問。   東漢許慎在《淮南子、天文訓》中,則直接解釋成:     堪、天道;輿,地道也!   這時,雖未出現「風水」二字,但所研究的內容和「堪輿」二字所代表的意義,大致相同,只是當時的研究大多侷限「山川形勢」,對於現代風水中陰陽五行、八卦、九宮的「理氣」成分,尚未多日著墨。   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 (2)「龍脈」觀念的形成   公元前二三一年秦王贏政征服列強,完成第一個大一統中國,自稱「始皇帝」,也就是秦始皇。   初建立政權的秦朝,當時已有濃厚的「王氣」、「龍脈」等觀念,認為要一統天下、萬世為王,一定要有王氣與地脈的支持,否則無以為之。   即「天時」、「地利」之說!   但,秦始皇統一中國不久,就傳出金陵(南京)地區,有股濃厚的王氣直上雲霄,可能威脅到秦朝政權…   於是,秦始皇就趕緊派人到金陵北邊的山麓挖洞,挖了許久…終於在山脈來龍處挖出一個大深坑,據說,這樣就可以斬斷金陵王氣,破壞其風水。   《晉書.元帝紀》記錄這段史實:     始皇時,有望氣者稱,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     故始皇東遊以壓之,改其地曰秣陵,塹北山以絕其勢。   另外,史書也記載秦始皇登位初期,民間曾出土一顆特殊的萬年石頭,石頭上面竟刻著「亡秦者,胡!」等四個大字,且廣在民間流傳。   這點,使秦始皇大為緊張,當時他直覺以為「胡」,就是雄據北方的「宏奴」,於是,為了秦朝的千秋大業,最後他命令蒙恬率大軍北伐宏奴…而在公元前二一四年盡取黃河以南的土地。   但是,戰勝宏奴的蒙恬,鑑於北方與匈奴交界處,幾無天險可守,為一勞永逸計,於是大修長城、屯兵守禦…   問題就這樣來了,蒙恬在建造長城的時期,同時,秦帝國也開始面臨個種內憂外患…尤其秦始皇死後,各地民兵紛紛起義對抗秦朝,造成秦政權分崩離析、危在旦夕。   於是,就有人指出,這是因為蒙恬在營建長城時,沿山而立的長城如刀一般,不小時斷了維繫秦朝江山的「北幹龍脈」,使得秦朝王氣盡洩,政權不穩……   想不到,此論調在民間愈演愈烈…最後,宰相趙高順此情勢,矯頒聖旨令蒙恬自殺。   但,令人訝異的是!蒙恬在難前,據史書記載,當時蒙恬還真的以為,是他所興建的萬里長城斬斷大秦龍脈,才造成秦權的結束。   然而,《史記.蒙恬列傳》在提到這段史實時,司馬遷相當不以為然,並持相反意見,他說:     不以此時強諫君王,振百姓之急,養老存孤,務修眾庶之和……何乃怪罪「地脈」哉?   而不管真相如何,從這裏已明顯看出「龍脈」思想的肇始…當時人們認為,龍脈是所有民眾與國家興盛的基礎,絕對不能任意廠壞它,因為如果傷害到地脈,就會形成,所謂的「病龍」風水。   《堪輿漫興》記錄:     病龍慵懶不堪言,邊死邊生力欠完,鋤破崩殘同一斷,縱然成地亦孤寒!   以上言論,就是風水中關於「龍脈」理論,產生的最初來源;至此,讀者應該清楚了解到,為何中國人自古以來,如此的重視龍脈,就是源自於此。 (3)四獸五行風水說   除了龍脈觀念,在漢朝也開始以四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來描述宅地附近的地形,並且,進一步套上「陰陽五行」的觀念,來闡述相關的風水理論。   例如,漢以前即傳下「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地域觀,而漢朝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更進一步闡揚此五行理論為:   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後,土居中央!   於是,二大體系「四獸論」與「五行說」,就在漢朝結合成更精緻的風水說。 (4)二十四山與二十八星宿的結合   「二十四山」是中國風水的專業名詞,是風水在堪定「基本八方位」(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時,於每方位(佔四十五度)再各自細分成「三等份」時,所用。   這時,細分的三等分,每等份十五度,於是,全部就有二十四等分,故稱「二十四山」。   二十四山的命名,到了漢朝已具雛形,當時是採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司戌亥)、八干(甲乙丙丁辛壬癸)、四維(乾坤艮巽)合而命名,其中十二地支最早使用,又叫先天盤,而八干四維則稱後天盤。   《青囊奧語》曰:「先天羅經十二支,後天再用干與維,八干四維輔支位,子母公孩同此推!」,即是此種命名法。   這種方位的細分,在二十世紀前的研究,咸認為漢朝才只發展到12方位的劃分(即把圓周三百六十度分成十二等分,歸類成十二地支)。   但想不到,在後代出土的漢「司南」,於其上的刻度竟發現「二十四山」的名稱,這時才了解到,原來早在漢朝時,「二十四山」刻度法已被發明,並廣泛用於屋宅堪定、擇日、航海等。   但,不僅於此,其中最大的突破,就是它進一步和天文「二十八星宿」結合。   這點就影響很大。   因為,現代所有風水界使用的羅經,不論三合盤、三元盤、九星盤、遁甲盤…等,都必定將「二十八星宿」各星平均分配於「二十四山」刻度上,其源頭就是在此。
  而其用途,稍懂風水的人都知道,就在方便後代風水師,對於宅地附近的山峰,進行「消砂」、「定向」之用,這是相當重要的風水活動,後文相關章節再詳述。
发表于 2009-12-9 23: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此类学术论文较少见到。感谢提供。好人一生平安!
发表于 2018-11-20 15: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不能也 发表于 2009-12-9 23:20
认真学习。此类学术论文较少见到。感谢提供。好人一生平安!

可有原书 供下载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3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