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7744|回复: 6

根于河洛的仲景术-介绍仲景术解读伤寒论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7-1-15 20: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大陆山西近来在网上传出仲景术,以解读医圣的伤寒论。此术源于河洛之理,用1-9个数字分类人的体质,指出病变传变路径,解读伤寒条码显得清晰明了,现转贴部分,有兴趣的看以看http://hi.baidu.com/libaozhushanghanlun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编目排序真相
2006-12-09 14:40

自《伤寒论》问世以来,由于《张仲景术》秘不示人,所以造成伤寒论研究史上诸多疑难未能尽释,而三阳三阴六病编目排序即是其中之一。已故伤寒大家胡希恕老先生穷毕生心血学用经方,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但一直没有明白《伤寒论》六病的排序和经方治病的精神实质,其亲传弟子冯世纶,张长恩在其编著的《中国汤液经方》287页称“伤寒论六经的排列次序,虽不得确知著书人的用意何在,但三阳篇和三阴篇,均把半表半里置于最末,我们认为这多少有意义示人以辩六经之道”。日人丹波元简亦云“盖欲明仲景阴阳之义,必先审《素问热论》之旨,三阳三阴之目所由出也。夫三阳三阴之目,虽取之于彼,而其义则自有不同矣,故学者胸次必先了然于此,而始可读仲景书耳”。丹氏之论极是,仲景对三阳三阴的理解和应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新,仲景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三阴三阳之谓人”。《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编目排序来源于人类个体先天遗传气质差异分型下的阳男8/4太阳伤寒之人的九变十化气数图中,《伤寒杂病论》之名也来源于此,以示人辩病证而论治之道,但不是六病传变顺序和路线,学者当明之。此图的公布可释千古疑难,于仲学研究不无小补。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三   二   一     一   二   三
男八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女七
男逆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女顺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一三五七九天数之中五,二四六八十地数之中六 ,天五地六合成十一,五脏六腑之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仲景方术诠释《伤寒论》条文之一
2006-12-15 16:49
拿病人做试验,练基本功,以药测病,三个中医三家会诊,就有三张处方,五个中医会诊,就会有五张不同的处方,这就是中医的现状,医道难难于上青天,难道就不能统一到经典——仲景学说临床规范化诊疗模式上吗?问题是,现在的许多人,是求财不求道,求技不求道,而现实社会又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胡某,男,76岁,发作性腹痛,痞块,腹泻一年半。患者素体健康,一年半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绞痛,痛时脐右侧可扪及一个拳头大的濡软瘕块,按之则痛甚,经揉按一天以后,开始暴泻,泻下水样便及干粪块,日十余次,泻二天后自行停止,泻后腹痛缓解,痞块自消。缓解期精神疲惫。饮食如常,却七八日又不大便。之后前述症状又作,演变过程类同。这样反复发作缓解发作,每月2至3次,患者痛苦不堪。曾到河医大一附院检查,排除肿瘤,诊断为老年慢性腹套叠,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意手术,多处治疗不见好转。症见形体消瘦,神疲少气,舌质淡白,苔白厚,脉沉紧。思及《伤寒论》“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处以桂枝加大黄汤:桂枝10克 白芍2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 大枣10枚 大黄6克水煎服。缓解期每日一剂,发作期每日二剂。当服药后又一次发作时,腹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加党参15克继服,之后,每发作一次轻似一次,共服药60 剂,未在发作,患者自行停药,随访至今,未在复发。(梁凤云医案)
余用仲景方法:胡氏气质分型是2/7太阴之人,其先天遗传缺陷是2/7 3/8 4/9 ,73岁进入遗传缺陷期,因太阳表虚而太阴里虚寒,故发作腹痛和腹泻,随着疾病的渐进演化传变,到76岁时呈现太阳病传太阴阳明兼少阴热化证。仲圣在宋本《伤寒论》279条云“本太阳病3/8,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2/7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病又传阳明1/6),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到此,治医者该明白如何处方用药了。此条文本宜放在太阳病篇,由于历代传抄之误,始置于太阴病篇,整部《伤寒论》颠倒条文甚多,这是后人之罪,非叔和之过,王叔和整理的《张仲景方》十五卷本不是如此。暂不赘述。在《伤寒论》中太阳中风表虚病3/8不论是误治失治,始终遵循着固定的传变顺序和路线,那就是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仲圣当年的396条临证方法论,以条文的形式写出,明示人以辩病证而论治之道并揭示出疾病的传变演化规律,惜仲景方术从王叔和始,自南北朝就“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以致,《伤寒论》的原始面貌无人知晓,或知而不道。在中国历史上凡是绝术和绝技都守秘很严,择徒而授,轻易不泄露给局外人。仲景明训我们在临证时要“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此要特别注意“观”和“逆”二字的深刻含义,观其病证之“观”和知犯何逆之“逆”,是指观看人体三阴三阳配脏腑六病生成演化耗散结构图的传变路线,此图又称九变十化气数图,大道至简至易,通晓仲景之旨,临证时就可得心应手,余用仲景方术从未出现误诊误治,也从未出现过药后不良反应。仲景方术,上顺天和,以疗人患,非通三才之道,而得往圣之心者不能明白和应用,唐孙思邈尚“粗晓其旨,亦不能修正之,况其下者乎”。
胡氏气数图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太阳病
2/7 太阴证
1/6 阳明证
9/5 少阴证

不患位之不尊 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侈 而耻知之不博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07-1-15 21: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余用仲景方法:胡氏气质分型是2/7太阴之人,其先天遗传缺陷是2/7 3/8 4/9

看不懂什麼2/7, 3/8 4/9 是河圖生成數嗎?一頭霧水!

j5 兄對此有解譯,他用12地支,論三陰三陽,其中幾個地支是重疊的,共屬於某陰陽!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3: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下他的解释

人体三阴三阳配脏腑六病生成演化耗散结构图 (简称九变十化气数图) 九乘十一乘四等于396条方法论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病乃先天 医乃后天 先天生成病 后天变化证 物生谓之化 物极谓之变 仲景曰:人生天地一百年修短有数 命系星辰十八位祸福无差 (说明:上图是阴阳九型十八种人类个体差异气质分型阳男8/4太阳之人的气数图,为直观用阿拉伯数字表示,1/6阳明 2/7太阴 3/8太阳(中风)4/9少阳 5/1少阴 6/2阳明 7/3厥阴 8/4太阳(伤寒) 9/5少阴)
发表于 2007-3-18 19: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qzy    时间: 2007-3-18 18:08     标题: 九变十化气数图解读《伤寒论》条文之一

九变十化气数图解读《伤寒论》条文之一
自古学《伤寒论》者,由于不明仲景撰著之旨,不得仲景秘术,“无不苦其繁难深晦,不得系统,不得要领,用力益深,入门益难,掩卷叹息,废然而返者,多少人矣”。再加之世传《伤寒论》原文次序,前后紊乱,颠倒错简之处甚多,理路因以不明也,故有“读《伤寒论》者,只喜读方,最怕读文,文无理路可寻,方有病证可按”之说。所以欲通仲景之旨,首先要晓三阴三阳之意,欲明三阴三阳之旨,首先要搞清“气数”之意,“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万物有气即有数,有生成就有变化,人乃万物之中最贵者,先天十月怀胎河图是也,后天九九八十一变洛书是也,河图洛书两者合二为一与后天八卦相配之生命形成和演化过程就是人的气数,大至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无不有气数的存在。无病之人,人体气机升降有序,周而复始,患病之人,气机升降失衡,生命圆运动受阻,有始无终。医者,必须通晓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气数演化规律才能更好的临证治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仲景之后,除王叔和卫讯等少数人通晓仲景之旨外,千古无一人。《伤寒论》研究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是明证,正因为不明仲景撰著之旨,才有诸家见仁见智之说。有人言百家争鸣促进了伤寒学说和仲景学说的发展,依我之见,在不明仲景撰著的情况下后世注释之著是在误导后学,引入歧途不得而返,诸多学子,苦无入门之捷径,张仲景术的问世,不但可释千古疑难,而且可获登堂入室之匙,可在最短时间内造就大批中医人才,中医之振兴指日可待并非虚言,待仲景方术大白于天下之时,《伤寒论》研究就可以划句号而告终。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一出生其后天生命过程就呈有序性,动态性,周期性在逐渐演化发展,人的一生就好比是一罐煤气,其生命能量在逐渐的耗散,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经过九九八十一变由少到老,待生命能量耗尽便气尽身亡,只剩一具无生命的躯体。人身之魂“身未生时他先来,气未绝时他先去,当人破胞出头之时,哇的一声,即魂入窍之时,魂一入窍,受后天木气(天一地二人三,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是三生的)与先天元性相合,假依真存,故婴儿落地时,无声者不成”。“魂之为物,迁移不定,离此去彼,离彼来此,轮回不息”。至于魄者,“借血气之灵,受金气而凝结,生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全,死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灭,世俗亡人,七七四十九日之期,正为此耳”。游魂属8,鬼魄属4,男8女7,男逆女顺,故九变十化气数图始于8/4魂魄入,终于8/4魂魄出。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气数图两对角线首数相加均为16,8/4曰伤寒,7/3曰杂病,仲景撰著时又恰值三元九运艮八运天之六气8/4伤寒主事,故仲景撰著名《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人始于8/4,终于8/4共99岁,先天生成病,后天变化证,病九年一变,证随年月日无时不在变,一年有四季,故有九十九乘四等于三百九十六条方法论。仲景三百九十六条方法论是治疗百病的根本大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
  考“方法”一词最早见于《墨子》,《墨子。天志》云:“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于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何故,则方法明也”。显而易见,在墨子之前,做各种事物都有各自的方法,墨子这里所说的方法,仅是指用矩来测物体方与不方之法,事实上测方之法也有许多种。其实河洛九宫八卦方位法就是方法一词的来源,这个词用多了用习惯了,人们就称做其它事的办法也叫“方法”,并被一直沿用至今。
  仲景先师在九变十化气数图中,首先对伤寒与杂病进行分类并揭示这两种疾病产生的本质和传变路线以及其自愈日期。宋本《伤寒论》将其论述条文置于第七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即以下的表述形式:
              伤寒                                                       杂病
                8/4                                                       7/3
                7/3                                                       6/2
          病有发热恶寒者                                             无热恶寒者
            发于阳也                                                   发于阴也
          发于阳者七日愈                                             发于阴者六日愈
              以阳数七                                                   阴数六故也
  此为仲景先师示人以伤寒杂病之辩,太阳伤寒8/4内传厥阴7/3,厥阴杂病7/3内传阳明6/2,太阳伤寒病8/4七日自愈,厥阴杂病7/3六日可自愈。
  历代医家对此条文极为重视,但对其文意的具体理解,则看法不一,争论不休,难以统一认识,遂使后学无所适从。大致归纳诸家之说有如下几种观点:一.认为“发于阳”是病发于三阳经,“发于阴”是病发于三阴经。二.认为“发于阳”是病发于太阳,“发于阴”是病发于少阴。三. 认为“发于阳”是感受了风邪而发病,“发于阴”是感受了寒邪而发病。上述三种说法,都与仲景思路格格不入,很难与临床相符,其实本条的重点是辨别一个本气自病而恶寒的病人,是太阳伤寒8/4,还是厥阴杂病7/3,是通过本条之辩证,充分体现仲景原书是伤寒与杂病共论之书,是融伤寒与杂病而一炉共冶的大经大法。
  九变十化气数图,从整体上纵横观之,其人体生命周期过程中病证的动态有序演化规律就像一张鱼网,处于极顶位置的横病为纲,纵证为目,横病为本,纵证为标,横病先天生成,九年一变,纵证后天变化,逐年在变,纲举则目张。六病定病位,九纲定病性。《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太阳病8/4和3/8的提纲之辩,是对太阳病伤寒8/4和太阳病中风3/8最典型临床症状的高度概括。同理,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阳明病6/2的提纲之辩,但不包括阳明病1/6,以区别于胃家寒和胃家虚之太阴病2/7。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弦也”是少阳病4/9的提纲之辩。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是太阴病2/7的提纲之辩,太阴病不包括脾5,脾5不属太阴,属少阴。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只是少阴病5/1的提纲之辩,不包括“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证之少阴病9/5。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是厥阴病7/3的提纲之辩。以上六条仲景虽未明言提纲二字,但它确实是伤寒论的提纲条文,其表述形式有其特殊性,在气数图中处居高临下的位置,既表示三阴三阳六病的最典型临床表现,又表示生命过程不同的演化周期,还表示人身的不同部位,所以仲景在伤寒论中将其置于六病各篇之首,以示人辩病证而论治之道,明乎此则后世关于“提纲”和“非纲”的千年之争可休矣。
  人禀九天1/6   2/7   3/8   4/9   5/1   6/2   7/3   8/4   9/5之气数而生,上属九星,下属九州,命系星辰18位,人生天地100年,若其时正,则身命高超,前程显达,若其时不正,则命贱身卑,沉沦漂泊。仲景紧接着在《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和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论述太阳中风3/8和太阳伤寒8/4之辩,太阳中风3/8和太阳伤寒8/4是对太阳病的分类,不是伤于风叫中风,伤于寒叫伤寒,伤寒中风都是指本气自病即内伤病,而外邪侵袭人体,正气不足,抗邪无力也可以患病,那就是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邪随体化,风伤厥阴7/3,寒伤太阳8/4和3/8,暑伤少阴9/5和5/1,湿伤太阴2/7,燥伤阳明1/6和6/2,火伤少阳4/9。本气自病即内伤病和外邪致病即外感病,其病证相同,治法亦同,仲景有方有论,依法治之可也,所不同者,二者之病证的传变有迟速之分耳。通晓三阳三阴之旨,才可明白仲景学说之真谛,关于三阳三阴之实质,暂且不表,以待后论。
作者: qzy    时间: 2007-3-18 18:11

病乃先天医学观是仲景撰著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在《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一书中称“到目前为止,科学研究的结果,比古人更加进步,而懂得自然与物理世界的知识,而且可以部分把握物质和运动物质,的确有了空前的成绩。但是,累积古今中外几千年的今天,人类知识的范畴,可以远上太空,细入无间,仍然不能明白切身生命的奥秘,并未寻求到宇宙生命奥秘的结论。从这个角度看来,可以说,芸芸众生,熙熙攘攘,依然还在混混噩噩,无识无知的过着莫名其妙的人生。这个世界,几乎成为机械的世界,距离自然愈来愈远,这个世界上的人生,几乎成为机械的人生,枯燥乏味。而神秘学所讲究的,虽然还没有离开人体和自然物理的关系,但它是讲究精神生命的学问,它在追求精神生命和宇宙生命综合的究竟。因此,我们现在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古相承的人生与宇宙奥秘之学,必须要从学术的整理而寻求配合科学的求证,才能光前而裕后。”南老师所论发人深思。
  源远流长的道家和道教文化奠定了中医药学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其影响是巨大的,而病乃先天医学思想就是典型的道教医学观,古之为道者必须兼修医术,以达借医传教,以医弘道之目的。仲景生于汉季,秉承道家医学思想,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新,将毕生的临证实录撰成千古不朽医著《伤寒杂病论》16卷396条方法论,以示人辩病证而论治之道,“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大匠示人以规矩,但不能使人巧。仲景仙逝后,历代注释之著如汗牛充栋,但大都是各呈己意,少有深得仲景之旨者,什么“伤寒论是祥于寒而略于温”,什么“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之里有寒是错简”等,都是未识仲景之道的见仁见智之说,如此之论不胜枚举,究其因是后人不知仲景著书的原意和立论根据。
下附三则名人患病轶事,以证病乃先天医学观的潜在科学价值及其在疾病的预防控制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陶弘景
    道教经典《云笈七签》载“陶弘景.......年二十九时,于石头城忽得病,不知人事,而不服药,不饮食。经七日,乃豁然自差,说多有所睹见事,从此容色瘦瘁,言音亦跌宕阐缓,遂至今不得复常”。
    余用仲景方法:陶氏气质分型是5/1少阴之人,气数图示29岁时患太阴阳明合病,病位在胃肾,胃弱肾虚而生痰,痰迷心窍 ,故不知人事,而不服药,不饮食,其经七日而愈者,人体有自愈机制也。患此怪病者,当以治痰为先,痰去则病除,仲景有方有法,学者自明。
    陶氏气数图示:5/1   4/9   3/8   2/7太阴病
                                      1/6阳明证
  二傅山
    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载“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先生六岁,啖黄精,不乐谷食,强之,乃复饭。”
    余用仲景方法:傅山,傅青主先生气质分型是7/3厥阴之人,在6岁时患厥阴太阴并病,厥阴病“饥不欲食”兼太阴病里虚寒“食不下”,肝胃寒而肺气热,呈寒热错杂之证,故不乐谷食,强之乃复饭,何独喜啖益气健脾滋阴黄精药,天性使然也。
    傅氏气数图   7/3厥阴病
                  6/2
                  5/1
                  4/9
                  3/8
                  2/7太阴证
  三严嵩
    《严嵩年谱》引《耳新艺术卷8载:“分宜(严嵩)朝退,忽暴疾,家人救不苏。京师名医延请略遍,而服药都不少效,举家皇皇,且欲议后事。有彭孔者,善医而甚无名,闻而自荐。入视,修一剂,谓分宜夫人日饮此,当呕出多痰,痰去,至夜半方醒,明晨可全无事,若吾来迟,即无济矣。诸医咸自笑之。煎服有顷,果呕痰数升,再服,复睡去,至三更忽能言,次日遂愈。其年63岁。”
    余用仲景方法:严嵩气质分型是7/3厥阴之人,63岁逢九之年正患阳明太阴合病,其病也在胃肾,与陶氏相同,胃弱肾虚而生痰,痰迷心窍,故不省人事,痰去则病愈。严嵩功高盖主,显赫朝野,京师名医束手无策,而民间草泽医却起死回生,所以,自古中医之真髓在民间,仲景学说之真传也在民间。

  严氏气数图7/3   6/2   5/1   4/9   3/8   2/7   1/6阳明病
                                                    9/5
                                                    8/4
                                                    7/3
                                                    6/2
                                                    5/1
                                                    4/9
                                                    3/8
                                                    2/7太阴证
以上三人之病同中有异,气数使然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传气数图,学会仲景方术可济世活人,何乐而不为。
    学中医需要悟性,学仲景方术更离不开悟性,三阳三阴六病生成演化耗散结构图揭示出疾病的本质和演变发展规律,那就是——一种疾病在动态有序变化中可出现不同的证,而不同的病在各自的动态有序变化中又可出现相同的证,同病可以异治,异病可以同治,以病证为转移“观其病(脉)证,知犯何逆,随(病)证治之,” 仲景把征候同方剂直接联系起来,建立了方以病证而立,方与病证一体的有机联系,合病证而治之万无一失。仲景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居高临下,高瞻远瞩,观其气数图就可知过去现在未来,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才是上工的水平。
    千古不传之秘——《张仲景术》在网上发表,有违师训,但医乃仁术,目睹世人疾苦,目睹众多仲景学说崇尚者苦无入门之捷径,故公开部分内容,以告当代之治医者,并以告当代仲景方术的有缘者,还《伤寒杂病论》的本来面目。
作者: qzy    时间: 2007-3-18 18:16

人类已陷入疾病治疗的误区,自山西王叔和卫汛以下千古无一人通晓仲景之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中医之真髓在民间,仲景学说之真传也在民间。
  大医者,“一遇其人之病,先审其人之气质,按其人之性情,据其人之居处服习,观其病证,以得其致病之原与夫病之所在,然后随节气,就方舆,切脉对症,而投之以药,无不有随手而效者”。
  凡医者,“不解素问为何文,九卷为何意,略知药性,拘守成方,究之胸中不通,指下不明,不论其人之形气与天行之节候,致病之根源,是以投之剂而多死者”。     火神派传人吴佩衡医案:
      杨某,男,31岁,初诊1923年3月,始因微感风寒,身热头痛,连进某医方药10余剂,每剂都以苦寒凉下,并重加犀角,羚羊角,连黄等,愈进愈剧,犹不自反,殆自危在旦夕,病已20日始延余诊视。斯时病者目赤,唇肿而焦,赤足露身,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身热似火,渴而喜饮滚汤水,小便短赤,大便以数日不解,食物不进,脉浮虚欲散。此乃风寒误治之变证缘由误服苦寒凉下之药太过,已将真阳逼越于外而成阴极似阳之证,外虽现一派热象,是为假热,而内则寒冷已极,是为真寒。如确系阳证,内热熏蒸,应见大渴饮冷,岂有尚喜滚饮乎?况脉来虚浮欲散,是为元阳将脱之兆。苦寒凉下之品不可再服,惟有大剂回阳收纳,或可挽回生机,病象如此,甚为危笃,急拟白通汤加上肉桂一剂治之。处方:附片2两   干姜1两   上肉桂3钱(研末泡水兑服)葱白四茎,拟方以后,病家云及是晚因无人住持,未敢煎服。次晨,又及来延珍,余仍执前方不变,并告以先用上肉桂水泡服试用   ,若能耐受,则照方煎服,舍此别无良法。病家乃以上肉桂与服之。............后体健甚于前。(选自李心机编著的《伤寒论通释》第38页)
  余用仲景方术诊断可知:杨某气质分型是8/4太阳之人,气数图示28岁时就患有少阴病,脾肾阳虚,阳气不足,其病呈隐匿渐进的特点,31岁时发作少阴中风兼太阴里虚寒证,属外假热而内真寒,宜急服四逆理中辈等大剂热药以救其阳,而前医不识仲景之道,误投犀角连黄等苦寒凉下之品,误诊误治,险失性命,幸遇云南名医吴佩衡医术入神而起死回生,吴老乃仲景之弟子也,然只识辩证论治之道,未识仲景之术,未得仲景之真传也。以上肉桂水泡服试用,亦不失为上策,医道之难由此可见一斑。假如吴老操张仲景术,断不会以药试病。由此说明,尽快建立中医临床规范化诊疗模式的重要性。吴老临证,善用姜桂附,是火神派传人,用之恰确可回生,但此派有违仲景之旨,不可盲从,医者临证要据证用药,片面使用热药害人不浅,学者当明之。
  杨某气数图示:8/4 7/3   6/2   5/1少阴病   
                                  4/9
                                  3/8太阳证
                                  2/7 太阴证
御医之后赵绍琴医案:
    某女,52岁,初诊1965年秋。患重症肌无力,住院半年,所服皆八珍,十全大补,归脾,左归及右归等温补滋养之类,其效不显。四天前因突然发热38。5度,病情陡变,致饭前不注射新斯得明,则无进食之力,且体温渐增,乃请我会诊。患者面色萎黄,形瘦肉削,精神萎靡,两目难睁,舌胖苔白,糙老且干,两脉虚濡,按之略滑,沉取弦细似数。一派虚象,但心烦梦多,小溲色黄,大便两日一行,身热颇壮39。4度。诸医皆谓,久病气血大虚,舍甘温除热,别无良法。余久思而日,阳虚气弱,法当甘温,药量虽小,病势理当少轻,岂可对症之后,热势反增?夫新病多实亦有虚者,久病多虚亦有实证,且虚证可能夹有邪实,实证之中亦有夹虚,真假虚实,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病无定体,治有定理。本病高烧,进甘温而病势续增,脉象虚濡之中按之略滑,沉取弦细似数。此属本虚而标实,真虚而新感实邪,似白虎证。可拟试用白虎法,以观动静........(经用一剂白虎汤药后,身热即退,体温正常)(选自李心机《伤寒论通释》第39页。
  余用仲景方术可知:此女气质分型是1/5少阴之人,气数图示早在1959年46岁时就患有阳明里虚热病,病位在大肠和肾,大肠燥热伤津,熬干肾水,致虚阳外浮,肾无阳气则脚无力,脑无阴气则眼目不明,故患重症肌无力,随着病势的进一步演化传变,到了1965年52岁时呈现阳明病厥阴证,是内真热而外假寒,重症肌无力属中医之痿证,治痿要独取阳明,宜急服白虎汤加人参清热保津,以求虎啸风生,金飙退热之效,怎乃前医所取尽是八珍,十全大补等温热之品,阳明虚热病用此热药,犹火上浇油,愈治愈重,阳明病只有清下二法,待阳明热势退后再行调理之品才是上策。名医赵绍琴在疑似难辩的复杂情况下用轻剂白虎汤一付取效,也可谓是仲景之弟子也,然也只识辩证论治之道,未识仲景之术,未得仲景之真传也。
  该女气数图示:1/5   2/6   3/7   4/8   5/9   6/1 阳明里虚热病
                                                  7/2
                                                  8/3
                                                  9/4
                                                  1/5
                                                  2/6
                                                  3/7厥阴证
  从以上二则医案说明仲景方术是检验治医者临证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临床规范化诊疗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疾病治疗新理念,是破译生命之谜的一把金钥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道至简的仲景方术最终会形成一门崭新的学科——人类形态气质学。
作者: qzy    时间: 2007-3-18 18:37

18
         

仲景《伤寒杂病论》本来是为百病立法的临床医著,是集伤寒温病杂病于一体,理法方药俱全的大经大法,其396条方法论,字字珠玑,有方有证曰法,无方有证曰论。但长期以来,世人由于不明仲景撰著之旨,不得仲景秘术,再加之宋臣林亿等人将一部完整的《伤寒杂病论》重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遂使后人误解为《伤寒论》是专论外感伤寒的,《金匮要略》是专论杂病的,这种错误见解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极大,贻害后学。

  学习研究《伤寒论》,首先要弄清伤寒和杂病的真正含义,在仲景时代,伤寒二字的意义是非常宽泛的,《难经》有言“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在这句话中,“伤寒有五”的“伤寒”二字是外感疾病的统称,“有伤寒”的“伤寒”二字是指麻黄汤证的伤寒,因汉时对疾病的分科,只将外感急性发热的疾病统称之为伤寒,除伤寒以外的疾病则统称为杂病,伤寒与杂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至于仲景所称的伤寒,则是泛指,并非专指外感疾病之伤寒,它包括本气自病之伤寒和外邪致病之伤寒,因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气自病之伤寒是内伤病,即《难经》所言的“正经自病”,其病九年一变,其证逐年在变,而外邪致病之伤寒是外感病,其病证传变迅速,随时而变,按日计传,故此种伤寒“所以贵疗于早也”,明乎此则《伤寒》书可读矣。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之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则本气自病,外邪乘机而入,邪随体化而发病,如正值生命演化期是太阳伤寒8/4之人,邪随体化,则易从寒化,寒伤太阳,对于此种内外合邪致病之伤寒,仲景在《伤寒论》第4条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若欲吐,若躁烦,脉急数者,为传也”。天之六气寒伤太阳8/4和3/8,故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太阳病在人身之部位是从背项到头,司一身之表,太阳受病传与不传,病轻病重,医者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其传变路线对男子而言太阳伤寒8/4内传厥阴7/3,太阳3/8内传太阴2/7,“若欲吐”知邪已传太阴也,故“为传也”。对女子而言太阳伤寒4/8受邪内传少阴5/9,太阳8/3受邪内传少阳9/4,“若躁烦”知寒邪入里化热,或入少阴5/9,或入少阳9/4,“躁烦者”是“心躁烦”也,故也“为传也”。外邪致病之伤寒是外感病,人体受邪之后,其传与不传视正气的抗邪能力而定,若有上述之“若欲吐,若躁烦,脉急数者”便可知是传也。紧接着第5条仲景云“太阳病二三日,其二阳证不见者,为不传”。太阳病8/4其内传路线是一日太阳8/4,二日厥阴7/3,三日阳明6/2,四日少阴5/1,五日少阳4/9......,“二阳者”阳明6/2是也,病伤寒已两三天,对于男子而言伤寒8/4首传半表半里厥阴7/3,继传阳明6/2,对于女子而言伤寒4/8,首传少阴5/9,再传阳明6/1,两者二三日邪均传里入二阳即阳明6/2或6/1,若丝毫不见阳明征候出现,就可判断为不传,此二条有证无方是仲景大论,仲景用气数图示人以规矩方圆,并告治医者疾病的传变路线,惜此绝术湮没千年而不彰,遂使后人终不得仲景之旨。

  在《伤寒论》中三阳三阴六病气数图的纵向发展过程,是疾病固有的,稳定的,必然的动态有序演化规律,其传变顺序是永恒不变的,医者必须明确其传变路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的临证服务,对于这种疾病的传变和转属,后世人在研究《伤寒论》时,由于不知仲景秘术,几乎无不言“传经”,其实“传经”之说有违仲景之旨,仲景六病各篇从无“传经”二字,也无“六经”之名,三阳三阴六病不是经络学说的“六经”,与经络无关,只有在用针灸辅助治疗时才称“经’,如《伤寒论》第8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此条仲景不称伤寒而称太阳病,大有深意。太阳病8/4内传厥阴7/3是本气自病之伤寒,七日来复,即使不治也七日可自愈,若七日不愈则又传阳明6/2,此时可针足阳明6/2,使经不传则愈。至此外邪致病之伤寒和本气自病之伤寒就不难分辨了。

  古人云“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伤寒论》第九条云“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纵观各家对此条文的注释,每多各呈己见,无一得仲景垂方立法之苦心者,如晚清伤寒大家,火神派祖师爷郑钦安对此条文注释云“此言风寒之轻者也,逢太阳旺时,亦可自解也”,随文释意,似是而非,郑师爷尚且如此,况其下者乎,缘由不明仲景撰著立方立法之旨和对秦汉时三阳三阴独特时空分布理论模式的了解。秦汉时一昼夜除用12时辰表示外,尚有自成体系的三阳三阴时空概念,那就是《扁鹊阴阳脉法》所云的“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太阴,夜半曰少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阳三阴时也”。对此仲景亦云“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以日中曰阳明故也。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以晡时曰少阳故也。少阳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以黄昏曰太阴故也。太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以夜半曰少阴故也。少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以鸡鸣曰厥阴故也。厥阴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以平旦曰太阳故也”。用九变十化气数图表述如下: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7/3     5/1     3/8     1/6     8/4     6/2

  6/2     4/9     2/7     9/5     7/3     5/1

 日中曰阳明   晡时曰少阳  黄昏曰太阴    夜半曰少阴   鸡鸣曰厥阴    4/9

                                          3/8

                                          2/7

                                          1/6

                                          9/5

                                          8/4

                                        平旦曰太阳

 通俗的讲就是“太阳病解于阳明,阳明病解于少阳,少阳病解于太阴,太阴病解于少阴,少阴病解于厥阴,厥阴病解于太阳,以病传有序,邪随体化故也”。厥阴病7/3消渴患者,一日中平旦太阳时即3点至5点其血糖水平最低即是明证,因厥阴病解于平旦太阳时故也。这是人体抗邪机制的自然良能反应,少阴病五更泻患者,每到鸡鸣时就去如厕,气数然也。以上所述非不学问人所可妄谈
作者: qzy    时间: 2007-3-18 18:41

03-18
         
三2007-02-07 21:07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理论思路中,中风伤寒与温病同属于太阳病的范畴。“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这就是后世所言的“伏气温病”,又曰“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冬不藏精)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人身之正气为主,司天之邪气为客,“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本气自病则外邪入侵,邪随体化而病成,寒伤太阳8/4和3/8,风伤厥阴7/3,暑伤少阴9/5和5/1,湿伤太阴2/7,燥伤阳明1/6和6/2,火伤少阳4/9。用气数图表示即:

寒伤太阳   风伤厥阴   燥伤阳明   暑伤少阴   火伤少阳   寒伤太阳   湿伤太阴   燥伤阳明   暑伤少阴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寒邪外入,本气自病成伤寒,温邪内生,本气自病而成温,而导致温病产生的先决条件有二: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温病是本气自病,非外邪所致,故与伤寒治法不同,伤寒易治,汗出而解,温病难疗,汗下非宜,对此种温病,仲景在伤寒论第六条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乃借温病以分别伤寒之言,冬伤于寒,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至春变为温病,寒伤太阳8/4不即病而成温,若误用汗法以治温病,温病内生,病在厥阴7/3,故仲景曰风温,风温为病本宜麻杏石甘汤以清解之,若被误下病又传阳明6/2而成秋温,秋温为病宜用白虎汤治之,怎乃又被火治所误,病又传少阴5/1而成冬温,冬温为病,死人最多,因为少阴是生命的根本故也。温病表里皆热,传变极速,肾水有立时熬干之虑,当以清热保津为治疗大法,大小承气汤辈也可暂用急下存阴。若屡经误治失治病已八九日不解,则入里传于少阴9/5,脉沉而数,心烦不寐,急服葛根芩连汤或黄连阿胶鸡子汤以保心阴而固中气,以达肝肾之气升而心肺之气降之效,使生命圆运动恢复正常旋转而病愈。

  民国8年1919己未年,天道正值三元九运震三运,天之气太阳3/8寒水主事,世界范围的传染性流感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太原阎百川先生以山西人民病温病,服银翘散必加病,且有服至三剂而死者,以为《温病条辨》乃中医治温病无不遵守之本,银翘散为《温病条辨》第一方,而不见效如此,乃聘请各省大医,赴晋开办中医改进研究会,20年之久,结果不得办法,会址改为西医学校而罢”。“伤寒温热之争辩,至有清一代为最烈,伤寒家之斥温热,犹严父之逐劣子,认为不屑教诲。温热家之排伤寒,如蛮族之抗敌国,指为不共戴天。伤寒温热同属中医,一则陈义较高,范围较广,一则述理稍浅,范围稍小”。不要认为,伤寒论只是论述治伤寒病的,后世的温病学才是治温病的,明乎此则历千年而不衰的伤寒温病两派之争可休矣。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多发的急性传染病和各种内伤疾病都与天道运行有关,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度180年为一周,三分之为上中下三元,即三元六周甲子时空理论模型。三元九运每运二十年,共计180年为一大循环,周而复始,以至无穷,天人共处有序运行之中。

  汉建安22年,天道值三元九运艮八运,天之气太阳8/4寒水主事,寒伤太阳8/4和3/8,伤寒疫病横行,“家家有僵死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复族而丧”。面对如此悲惨情景,《伤寒杂病论》应运而生。

  明末崇祯14年,天道值三元九运兑七运,天之气厥阴7/3风木主事,风伤厥阴7/3,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瘟疫流行,患者甚多,甚至延及全家,由于医家当时用一般治疗外感病的方法,或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治疗,或妄用峻攻祛邪之剂,往往无效,甚至导致病情迁延,进一步向危重阶段发展,致使枉死者不可胜数。吴又可的《瘟疫论》应运而生。

  清乾隆58年1793年,天道值三元九运乾六运,天之气阳明6/2燥金主事,燥伤阳明6/2和1/6,京师患大疫,很多医生按明代大医张景岳的治法来治疗而无效,并使患者有些因之而死,又以明代温病大家吴又可的方法治疗亦无效,桐乡医生余霖投大剂石膏药活人无数,而《疫疹一得》专著应运而生。同期吴鞠通之《温病条辨》也应运而生。这是天道气数使然也。

  2003年“非典”爆发时恰值天道三元九运兑七运,天之气厥阴7/3风木主事,病在厥阴7/3肺肝,当时因对这种周期性爆发的急性传染病认识不足,整个人类社会陷入极度的恐慌和危机四伏之中,“病从天降”现象自古有之,惜未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导致耗资数百亿无功而返。“非典”的爆发充分暴露出现代医学的软弱和中医学的滞后现状。

  2005年全国首例H5N1型禽流感患者湖南12岁女孩贺茵死于少阴病厥阴证,其病本在少阴1/5脾肾,其证标在厥阴3/7肺肝。气数图示:

      9/4   1/5少阴病                              

            2/6

            3/7厥阴证                       

大量的证据表明,人类的诸多疾病都与天道运行有关,只是这种“病乃先天”医学思想还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我们现在又恰值天道三元九运艮八运,天之气太阳8/4寒水主事,与仲景时代天运相同,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爆发一场全球性的流感大疫,到时按仲景法治之可也,天道不绝人。下一步离九运,从2024年始到2043年止,天之气少阴9/5君火主事,内外疮痈疾病将再次光临人类,到时遵山西傅青主之《青囊秘诀》方法治之可也。
作者: qzy    时间: 2007-3-18 18:44

18
         
揭开仲景方术的神秘面纱2006-12-04 13:09仲景曰:病乃先天,而医乃后天,先天生成病,后天变化证。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东汉大医张仲景以撰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而著称于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伤寒论》自序中曾二次提到“方术”一词,批评当时的人“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而自己却“余宿尚方术”。无独有偶,后世诸多医家也曾提到“方术”一词,《太平御览》有“仲景方术,今传于世”之句,清陈士杰在重刻《金匮玉函经》序中称“仲景当汉季年,笃好方术以拯夭横。”清陈世铎在《辩证奇闻凡例》中亦云“祖父素好方术”。那么仲景先师为何如此崇尚方术呢?明白“方术”的内涵对研究仲景学说至关重要。其实,方者,技也,术者,数也。方术就是方技和术数的合称。秦汉时众多方术士所专长的服饵,烧炼,医,卜,星,相等诸术统称为方术。
  稽考古文献,方术一词在先秦时本指治道之术,《庄子天下》云“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唐代道士成玄英疏“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悉召文字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的记载。《后汉书》立有《方术传》将医术与卜筮诸术同归为一类。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就此曾云“方者隅也。医药改病,各有所立,专精一隅,故药术称方。”《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歧伯,俞跗,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汉兴有仓公........。”《汉书艺文志》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并称为方技,耐人寻味。《汉书艺文志》中还有一处提及方技,云“侍医李柱国校方技。”颜师古注云“方技,医药之书。”后来方技一词渐渐与方术混用。而“术数”一词最早出现于《内经上古天真论》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句。班固《汉书艺文志》总序中说”术数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史官已废久矣,其书既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盖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故因旧书以序术数为六种”。
  综上所述,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等属方技的范畴,而命,卜,相等推算人事灾疾,占断吉凶诸术属术数范畴。方术的内涵可谓博大精深。
  张仲景博通五术——山医命卜相,不但以方名,而且还以术著,岂止“垂妙于定方”。〈伤寒杂病论〉原著十六卷是用方术结合
形式写成的。其方的部分依据的是〈汤液经法〉,而术的部分是采用〈三元九宫太乙术〉加以推算而成的396条方法论。仲景仙逝后,仲景亲传弟子山西河东人卫讯和魏太医令山西高平人王熙,字叔和开始收集整理仲景遗论,将〈伤寒杂病论〉的396条方法论撰次为〈张仲景方〉15卷流传于世,而千古不传之秘——〈三元九宫太乙术〉即〈张仲景术〉1卷秘不示人。
  一千八百多年来,医坛学子都在〈张仲景方〉的辩证论治上下功夫,而从无人问津研究寻觅〈张仲景术〉,此犹未识仲景之道,未尽仲景之真传也。余由是搜歧黄之秘,探〈伤寒〉之源,博极群书,历时十五载寒暑,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方获仲景之术,方得仲景之真传也。其后运用仲景方术进行了大量的临床验证,其效如桴鼓之相应。时至今日,仲景奇方以活人无数,而仲景异术却鲜为人知。目睹世人疾苦,今将仲景方术公之于世,以求证于博雅诸君。余在此大声疾呼,〈张仲景方〉是伤寒论的精品,而〈张仲景术〉才是伤寒论的神品。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曾撰文称“张仲景〈伤寒论〉既有辩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辩证知机的奥妙,两个层次则有高下之分,精粗之别,不可混为一谈。”
  〈张仲景术〉是开启仲景学说大门的一把钥匙,谁拥有了这把钥匙,谁就可以登堂入室,一窥仲景堂奥,苦涩难懂的伤寒论396条方法论就会由模糊转向清晰,由误解转向明白,由肤浅走向深刻。诸如三阴三阳六病实质,三阴三阳排序,发病与传变,合病与并病,提纲与非纲,以及396条方法论的来源和含义等学术难题都会活泼泼的呈现在您的面前,使您无不惊呼“张仲景真神人也,原来医道通仙道”!
发表于 2009-4-8 20: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资料
发表于 2013-5-20 16: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又恰值天道三元九运艮八运,天之气太阳8/4寒水主事,与仲景时代天运相同,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爆发一场全球性的流感大疫......"果其然,现在又有H7N9了,仲景方术了得啊!
发表于 2018-2-21 13: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三焦六经,即河洛。化干为洛布支于河则五运六气,天地自然运气模型成矣。人生天地间,天命之谓性,亦遵六经之运化。探索这一课题入门在三焦六经........................堪舆亦如是。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0 0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