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435|回复: 5

孫悟空的---定海神針?德里、南詔鐵柱千年不銹不倒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15-8-11 11: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奇!  大理南詔鐵柱千年不銹不倒                                                                                                                                                          
                                                                                                                      2015-05-24 11:5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根直徑33釐米、高3.3米的鐵柱,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歷經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卻屹立至今,千年不倒,千年不銹,這就是屹立在彌渡縣、現存唯一的鐵柱。「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在「天下第一長聯」大觀樓長聯中,記載了漢代以來中原王朝在雲南實行的文治武功和開疆拓土。

如今,「漢習樓船」、「宋揮玉斧」、「元跨革囊」三個事件都有了定論,唯有「唐標鐵柱」及其遺址問題,一直眾說紛紜。那麼,彌渡縣的這根鐵柱是否就是大觀樓長聯中的「唐標鐵柱」呢?如果是,又為何千年不銹至今不倒呢?

「紀功柱」還是「祭祀柱」?

從大理州彌渡縣城出城而去,向著西北直行,約莫6公里處,就到了太花鄉廟前村的鐵柱廟。廟門口的一組石碑說明了鐵柱的重要意義:「南詔鐵柱,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入廟門,一組完整的仿唐建築撲入眼簾,三院一拱橋一硯池兩戲台。最裡面的院子裡,屹立著一根直徑33釐米、高3.3米的鐵柱,鐵柱的柱身上,刻著一行字,標記了立柱時間,「維建極十三年歲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彌渡縣的南詔鐵柱成了至今唯一倖存的鐵柱,那麼,南詔鐵柱是否就是「唐標鐵柱」?

今年62歲的張昭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就在縣文化館分管文物,1998年彌渡縣成立了文管所,並由他擔任所長。張昭解釋,孫冉翁在大觀樓長聯中提及「唐標鐵柱」,目前史學界已認定了以下觀點:唐中宗神龍三年(西元707年),監察御史唐九征鑄鐵為柱,以記其功,也就是說,眾多史學家認為唐標鐵柱是唐朝的「紀功柱」。

但是,南詔鐵柱的柱身所刻的是「維建極十三年」,建極是南詔第11世王蒙世隆的年號,建極十三年為西元872年,時間上相隔了百餘年,因此,有人認為南詔鐵柱不是那根唐標鐵柱。而西元872年南詔確實是唐朝的一個地方政權,有人因此認為南詔鐵柱就是「唐標鐵柱」。

然而,張昭認為鐵柱是根祭祀柱,其中包含了彝族的樹崇拜。「彝族的風俗是死者下葬後,大孝子要在死者墳地上選一棵小松樹帶回家,雕成5吋左右長的人形。供奉三代後,再把小木人送入本族的祖宗樹,彝族人每家祖墳上都有一棵祖宗樹。在他們看來,祖宗樹比老祖宗還大,先有祖宗樹,後才有老祖宗。而且,在彌渡彝族的每一個村子,都有一個祭祀南詔鐵柱的地方,當地人叫皮連格,意即大丫口,每年的正月十五,每個村都要選代表到鐵柱廟親自朝拜鐵柱老祖,剩下的老人、婦女、小孩及整個村子的人都要到皮連格祭祀鐵柱。『樹』和『柱』都是木,而且,立柱最初是為了紀念金翅鳥,柱從樹出,所以,人們就從祭樹變成了祭柱。」

張昭之所以認定鐵柱是根祭祀柱,還源於鐵柱上方伸出來的三個叉。在鐵柱上次維修之前,鐵柱上方是有三個木製的叉,而在彝族祭祀風俗中,祖宗樹的樹頂上面也必須留有三根樹杈,因此,這與祖宗樹的造型完全一致。不過,可惜的是,由於木頭容易腐爛,2004年維修鐵柱廟時,上面的三個木叉已被三條鍍金鐵龍所取代。

兩次化驗它不是鐵的

按照南詔鐵柱柱身所刻文字及申報的資料來看,西元872年這根鐵柱便屹立於此,至今已有1139年。鐵柱暴露在空氣中,長達千年之久,又無任何保護措施。而奇怪的是,鐵柱至今仍未生鏽。

由於附近百姓常來拜祭鐵柱、手摸鐵柱,因此,柱身變得非常光滑。「鐵的化學性質決定了它容易跟空氣中的氧氣、水分發生反應,生成氧化鐵(俗稱鐵鏽),如果不及時除去,氧化鐵會吸收更多的水分,使鐵爛得更快。」張昭介紹,他考古40多年,發現的文物多是陶器、青銅等,幾乎沒有鐵器。偶爾碰到一些鐵質文物,都因為時間久遠,一碰立刻就成碎渣子了。

「鐵柱是神仙柱,有神仙保佑,咋個會生鏽?」廟前村年過七旬的老人董方公回憶,自己小時候,就聽村裡老人講鐵柱的傳說,很久以前,彌渡是白子國的管轄範圍,國王的三女兒貌美如花,聰明賢慧,三公主成年後,沒有喜歡那些紈褲子弟,卻愛上了一個叫細奴羅的長工。

這段戀情自然遭到國王的極力反對,兩人一直不能在一起。後來,在一年一度的二月八打歌會上,天邊飛來一對金翅鳥,落在歌場邊的大樹上高聲唱:「細奴羅、三公主;細奴羅、三公主」。這讓國王意識到兩人的姻緣是天定,於是,為他們舉辦了婚禮,並把自己的王位讓給了細奴羅,從此建立了南詔王國。後來,南詔國就建立了大鐵柱象徵大樹,紀念金翅鳥。

儘管這個美麗的傳說在廟前村人人會講,但並不能從科學上解釋為什麼鐵柱千年不銹?為了揭開這個謎底,張昭還分別於上世紀70年代和2007年,兩次邀請省內外的專家現場取樣分析。

「我找了北京冶金考古研究所的李曉岑,他兩次都拿鑷子夾了一小塊帶回北京化驗,但只告訴我們估計是合金,不是鐵的。」

7級強震仍巋然屹立

而更讓人覺得神奇的是,鐵柱屹立千餘年來,曾歷經大大小小的地震,卻始終不倒,這更讓村民堅信鐵柱是神仙庇佑的。

從表面上看,鐵柱就直接立在地面上,高達3.3米,這個和史書記載的「南詔鐵柱高九尺九」完全符合,因此,鐵柱應該沒有沉降。
「鐵柱一直就這樣立著,廟裡沒採取任何措施固定它,只是提醒遊客不能刻意去推或者站得太近。」董萍回憶,在他的印象中,也沒聽人說過鐵柱曾倒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歷史上,彌渡縣曾經歷大大小小的地震多次。

來自大理州防震減災辦的數據顯示,僅震中在彌渡的地震就有三次,第一次是史載1652年7月13日,在北緯25°15′東經100°33′彌渡南發生7級地震,烈度9度。當時,「城牆、官舍、民居不存片瓦,壓死3000餘人,客商無名者不知其數。地皆崩裂,湧出臭泥,鰍鱔盤結地上。山上亂石飛墜,河內流水俱干。

」第二次是在1925年的3月16日22時42分17秒,震中發生在北緯25.7°東經100.4°的大理鳳儀一帶的7.0級地震,對彌渡造成的破壞可達Ⅷ強;第三次是1925年3月17日07時50分26秒,在北緯25.0°東經100.5°彌渡南姚芹村發生6級地震,震中烈度為Ⅷ度,這是彌渡地區發生的最強地震,城內新建土城及四角碉樓全損壞,縣署、監獄、團局、警所、學校、公倉、廟宇傾壞,民居鋪房瓦礫崩落頹垣斷壁,無倚房舍及稍腐朽屋宇盡成荒丘,2400間房有600餘間全毀、1400餘間半毀,幸得保全的約10%;

另外,彌渡附近的祥雲縣、漾濞縣、巍山縣、洱源縣、賓川縣等等,千年來發生的地震也不計其數,都或多或少對彌渡產生直接的影響。而無一例外的是,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中,鐵柱毫髮無損。

「專家考察過千年不倒的原因,但沒有結論。」張昭說,鐵柱直徑33釐米、高3.3米,按照鐵的密度計算,鐵柱的重量應該在2069KG。因此,這一方面說明了古人能將力學、數學精準計算;另一方面,由於鐵柱一直被視為神物,千百年來無人敢動,因此,沒人敢保證地下還有無柱身
http://www.aomiwang.com/articles ... B8%8D%E5%80%92.html





楼主其他發帖
<
发表于 2015-8-11 11: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揭開千年不鏽的鐵柱之謎
2011/01/29 12:4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印度德里的夏麥哈洛里,矗立著一根遠近馳名的實心大鐵柱,高6.7米,直徑約1.37米,底部直徑42厘米,埋在地下的部分僅有0.5米,全柱用熟鐵鑄成,柱頂有著古色古香的裝飾花紋。據說這根鐵柱是為紀念旃陀羅王而鑄造的。

眾所周知,鐵是最容易生鏽的金屬,一般的鑄鐵,幾十年就被鏽蝕殆盡了,但德里鐵柱經歷風吹雨打1500餘年,至今卻沒有一點生鏽的痕跡!始建於700年前、位於印度普里和科納克的廟宇內的鐵樑卻已有明顯腐蝕過的痕跡。

從理論上說,純鐵是不生鏽的,但純鐵很難提取。而且科學家分析了這根鐵柱的成份,發現其中含有很多雜質,根本不是純鐵。如此說來,它應該比平常的熟鐵更容易生鏽才是。難道說古代的印度人早已掌握了冶煉不鏽鐵器的技術?

亞歷山大‧克寧奧姆爵士在1862年至1865年發表的《印度的考古學概述》中報告該鐵柱是一根鍛造的鐵柄,鐵柱的上端呈現奇怪的金黃色,據該鐵柱上清晰的刻印文字,人們能將它的製造時間定到西元310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羅伯特‧哈德費爾德爵士在1911年從鐵柱上取了一小塊鐵做檢驗,後來又對一塊大的鐵柱樣品做了一番詳盡的 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該鐵柱含(%) 0.08的碳、0.046的硫、0.114的磷、0.032的氮、99.72的鐵、銅和其它元素0.034 。

哈德費爾德爵士說這塊鐵柱是一個完全沒有雜質的加工鐵製品中的精品,從鐵的純度和統一性來看,甚至比現代瑞典的碳鐵還好,從結構上看,該鐵柱由大的鐵晶粒組成,只有一小部分水泥。

哈德費爾德的實驗室將鐵柱上的一小片取下來後,上面淋上水,結果發現一夜之間鐵片就生鏽了,但是鐵柱的斷端在同樣的實驗室條件下四天都不腐蝕。

這根神奇的柱子吸引了全世界許多科學家的眼光,最終是坎普爾(Kanpur)大學的材料工程師拉馬穆爾西‧巴拉蘇布拉馬尼安發現了這根柱子的奧秘。

他首先分析了鐵柱的表面,提取了上面的一塊鏽斑,發現它含磷量很高。這種元素與鐵和空氣接觸發生了化學反應,形成磷酸氫鹽的水合物(FePO4·H3PO4·4H2O),在鐵柱開始生鏽時,由磷、鐵和空氣形成的保護膜防止了鏽跡的進一步發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通常,鐵的生鏽是由兩種原因造成的:一是化學腐蝕,與一些非金屬元素直接發生化學反應,如與空氣中的氧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三氧化二鐵。另一種是電化學腐蝕,即當兩種不同的金屬接觸時,由於它們的電位不同,在電解質存在的情況下就會形成微電池,從而造成其中一種金屬的腐蝕。

同一種金屬在經過熱處理和機械加工之後會造成內部的不均勻,也會形成微電池,使金屬受到腐蝕,在這種情況下,潮濕的空氣往往充當了電解質。因此,德里鐵柱在建立起來之後就面臨著生鏽的可能,由於澆鑄和鍛造時必定會形成一些不均勻和細小的瑕疵,直接面臨著化學腐蝕和電化學腐蝕。

但是,德里鐵柱中的磷是使其免遭鏽蝕厄運的直接保護神。正是這種元素促成了保護膜的形成,保護了這根柱子,一開始就阻止了腐蝕反應的發生。

另外,巴拉蘇布拉馬尼安認為德里溫和的氣候也是這根柱子免受腐蝕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一地區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相對濕度從未超過70%。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空氣才足以凝結成為傳導微電流的導體。而在德里,這樣高的濕度一年只有20天,濕度超過70%的天數僅2個多月。

這根柱子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鍛造物,鍛造工藝非常精細。考古學家們發現,印度人使用非常高超的技術加工鐵器,比歐洲人提前了至少1000年。巴拉蘇布拉馬尼安認為,儘管古代的印度鐵匠們可能不知道會發生何種化學反應,但他們很可能有意選擇了已經證明具有抗腐蝕特性的鐵質材料。

毫無疑問的是在很早以前古印度人就知道了鐵的存在。最早在西元前1000年的古老的記載中就提到了鐵。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大約在西元前500年時,波斯國王薛西斯在印度的分遣軍隊就用鐵來用做軍用物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除德里鐵柱之外,印度還有以下著名古鐵柱:

達哈鐵柱 / 卡辛人詳細地描述了在達哈發現的這根巨大的鐵柱。這根鐵柱有三段,在西元14至15世紀的宗教混亂中被切斷。鐵柱上沒有銘刻的文字,別處也沒有足夠肯定的參考文獻,從它的形狀來看,它屬於古普塔時期(西元320-480),和德里鐵柱大約是同一時期的。

克那拉克鐵柱 / 約有29根大鐵柱被用於克那拉克黑寶塔的建築中,大多數在寺院倒塌時斷裂了,現在仍留在一些被保護的廢墟中,這個寺院據認為是在西元1240年建造的,所以鐵柱也被認為是那時鑄造的。
http://blog.udn.com/Mystery2011/4838078
<
发表于 2015-8-11 11: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德里鐵柱                                                                        
                                



德里鐵柱,含鐵量99.72%。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E%B7%E9%87%8C%E9%90%B5%E6%9F%B1



德里鐵柱,是一根高度七公尺的古鐵柱,位於印度德里,是印度極富盛名的古蹟。位於奎瓦吐勒清真寺(Quw-watul Islam Mosque)中庭。因為它高度抗腐蝕的能力,屹立超過千年而仍然保持完整,得到許多現代考古學者與冶金學者的注意。它標誌了印度古代鑄鐵技術的高度發展。
目錄

概述


表面上刻的旃陀羅·笈多二世碑文,表面只有些許鐵鏽。


德里鐵柱的地面高度為7.2公尺,地下部分長2公尺,地面端直徑0.42公尺,上端直徑0.306公尺。材質為純度達99.72%的熟鐵[1][2],用鍛焊的方式建造而成,總重量估計約10噸。
歷史德里鐵柱最早是耆那教神廟建築群,27座神廟之中某間房屋的一根柱子。近代學者根據笈多王朝金幣上的建築圖案風格分析,認為它可能是在旃陀羅·笈多二世時期(375年-415年)建造的,但是有另外一些資料說明它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西元前912年[3]
十三世紀初,在艾克巴(Qutb-ud-din Aibak)成為印度君主時,神廟全部被毀,並將拆毀後的材料,拿來興建宮殿與清真寺。德里鐵柱是剩餘的建材,因此被移到現址。
鑄造技術


德里鐵柱的頂端


古印度的德里鐵柱歷時千百年,卻少有鏽蝕的痕跡。另外在印度的達哈、辛哈勒斯、克那拉克都發現豎有相同技術的古鐵柱。
鐵柱表面鐵鏽腐蝕很少。科學研究發現,鐵柱有磷成分,可以很好的與空氣形成緻密氧化層(FePO4-H3PO4-4H2O),所以只有少許鐵鏽。1934年,印度理工學院的專家對德里鐵柱的研究發現,在鐵柱外部有一層非常薄的保護膜使得鐵柱不被鏽蝕。此保護膜的厚度極薄,由以及所構成,僅僅十二分之一英吋[4];另外,當地人定期塗油保養[5];而且當地天氣乾燥。
流行文化1968年,一位瑞士作家艾利希·馮·丹尼肯(Erich von Däniken),在其著作《諸神的戰車?未解之謎》(Chariots of the Gods?)中,認為這個鐵柱是史前文明所鑄造,而技術即是來自外星文明,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考古上的發現來支持這一說。
參考註釋
外部連結
<
发表于 2015-8-24 16: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伸缩自如的金箍棒
<
发表于 2018-6-11 21: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奇迹往往被忽略
<
发表于 2018-12-21 06:4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奇迹甚多,可惜受到保护的太少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3-28 22: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